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7500657200
作者:(捷)博·赫拉巴尔

章节摘录

书摘    他就这么站在我面前。餐厅服务员们端着配了辣根的肝肠的盘子在我面前排上队,我立即将一盘盘菜登记下来。有个厨师跑过来拽着博士那只撕破了的袖子说:    “猪血碎肉肠在什么情况下算熟了?小肚又是什么时候算熟了呢?”    博士从案板上抓起一根木扦,用菜刀将它削得更尖了些,跟着厨师走到平底锅那儿,锅里正分别煮着猪血碎肉肠和小肚。博士弯下身宋,用扦扎进猪血碎肉肠里,对厨师说:“如果喷出来的是血,那就是说没有熟;可如果喷出来的是巧克力色的汁儿,那就熟了。”    他将木扦交给厨师,向所有的人鞠躬致意,红着脸抱歉说:“对不起!”    他跑出了厨房。我仍旧抱着那一大束玫瑰坐在原处,仍旧不好意思,因为我们这第一次猪肉宴的油汁在我的两个乳房之间淌着,渗透到了胸罩上,我感到我的汗水和着油汁儿在我的两条大腿之间流着,我还感觉到我的内裤沾在我的白大褂上。我还担心,要是我一站起来,那掺油的汗水就会渗到白大褂外面,我一抬屁股,椅子上就会有一摊汗水。这些我都感觉到了,而我还得一直抱着那一大把玫瑰花。    服务员博列克拿来一个大玻璃杯,将玫瑰花插在里面,放到我的工作台上,对我说:“那位先生爱上您了,这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的脸红得更厉害了。我觉得我要是抓起我的内裤,拽一下,然后再一松手放回去,它会啪地一声响粘到我的身上。我的脸红得更厉害了。这时,厨房门突然敞开,我们饭店的两位兴高采烈的常客站在那里大声嚷道:“我们在布拉格还从来没吃到过这么棒的肝泥肠,我们为这样好的手艺干上一大杯皮尔森啤酒!”    厨房门重又关上.厨师们从锅里取出猪血碎肉肠。酒部师傅拿来好些个玻璃杯。大厨巴乌曼离开他那张桌子,将他油腻的手搁在我的手背上,微笑着说:    “好啦,艾丽什卡,我的好姑娘,我已经看到,你已经不需要去为长期户口奔忙了,你甚至能在我们这里长期就业,这我预先看到了。那块鹿背肉,我们一起拿来的那块鹿肉,到时候我拿它来做一道烤肉冷盘给你庆贺婚礼。我亲自去给你拿来’放到冰柜里冻着。”    他望着我,我点了点头,跟个中国小木偶似的,激动得流泪了。餐厅服务员们端着盛满辣根配刚出锅的猪血碎肉肠的盘子,排着队在等着我登记划账。他们好不耐烦,因为一心只想端着盘子赶快到餐厅去透透新鲜空气。    大厨用餐巾擦了一下脸,又跑回他自己的操作台那边去了,因为已经到了他来切他那些特色莱的时候.他可不爱管这猪肉宴,他很讨厌将这种家常菜猪肉宴弄到这个名牌大饭店来办。       这天夜里我回家较晚,因为饭店管委会认为,我们在办完他们想出来的这个猪肉宴之后,有权利痛痛快快洗个澡,厨房职工谁家里没有洗澡间的可以挨个儿到一间空着的客房里去洗个澡。当我跨进洗澡间,打上肥皂用热水搓洗时,那脏劲儿简直吓死人,等我跨出澡盆,只见澡盆底上浮着一层油。我灵机一动,等澡盆里的脏水漏完之后,我又洗了两遍。我看着这澡盆,想起我们这些人,不仅仅是我,全厨房的人都被那猪肉昧熏得吃不下东西,只得一个劲地喝啤酒,免得呕吐。……于是我便带着那一大束玫瑰花回家了。因为刚洗完澡,我的头发还是湿的。艾玛,我那位大妈,本可以不等我一同吃晚饭的。可是她偏要等着,宁可再热一次汤。那牛里脊肉汤是她从工作的双猫旅馆带回来的。她等我只是为了能坐下来,用责备的目光来看着我怎样将玫瑰插进花瓶里。我也在等着,看艾玛什么时候开始数落我,唠叨说我该如何如何更知恩报德。我又重新整理了一下玫瑰花,美滋滋地观赏了一番,心里充满了幸福。艾玛气得将碟子摆到桌上,也不问我饿不饿、准不准备吃饭。她往碟子里搁了几块馒头片,浇上点牛里脊肉汁,加上一片肉,坐下来便吃开了。    “你在哪儿耽搁这么久?我都热过两次饭菜了。”    “大妈,今天我不吃晚饭,吃不下。”    “什么?唉,艾丽什卡你怎么啦?难道还要我热一次饭?民族委员会的人来过这里。我什么时候去给你报户口啊?你在这里是黑户口,你从你最后的住处搬来时,既没有那里的注销户13的证明,也没有转户13的介绍信。那边给你来信说你大概得回到你原来居住过和工作过的地方去,因为我也无法给你报上长期户1:1,因为我自己也是黑户13,住在二房东租的房子里。你浪费那么多钱去买鞋子和衣服,如今你又晚回来,还带着一束玫瑰……”我说:“大妈,您自己也知道,我曾经不愿再打扮自己。可是,大妈,我现在已经缓过劲儿来了,我还想再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算我那几年是生了一场病吧。”  “那好,艾丽什卡,你知道我有什么主意?明天咱们一块儿坐游艇去,你看怎么样?”    “可是大妈,这不行。我已经答应了一个人说明天跟他去游泳。”    “这恐怕不行吧,你不是刚要准备结婚的人吗?你这么快就跟他告吹了?”大妈大声喊叫着。她气鼓鼓地站起来将她的碟子送到洗碗池里,将我的装着变凉了的馒头片的碟子放到玫瑰花下。牛里脊肉汤冒到玫瑰花上的热气使我十分恼怒,起身的时候狠狠地碰了一下椅子,然后推开那碟子说:“刚要准备结什么婚?我那个骗人的未婚夫跟着别的女人跑掉了。你自己清楚,他把我伤害得我都不想活了,不想留在这个世界上了!”         大妈将下巴顶在交叉摆在桌子上的指头上说:“他虽然从你身边跑掉了,可是你会看到的,他一个月之内就会回来,我了解他的脾气。你会看到的,他会回到我们这儿来的……”    我坐到床上,然后盖上被子躺下了。我的两条腿很疼。我望着天花板,重复着大妈说的话:“他会回到我们这儿来的。什么叫我们啊?”“喏,他不是你的未婚夫、我的儿子吗?”    “可是大妈,我已经不愿意他回到我们这儿来了。”为什么?”“回到我们身边?他只管回来,我没意见。可是让他回到您身边吧!可永远也别回到我身边!”    大妈打开抽屉,拿出一封信来,俯身对着我,弄得信纸沙沙直响,高兴地说:“这是他写来的信。信上说,他想念你,问你是不是能原谅他。白纸上写着黑字哩!”    “大妈,我对这个已经没有兴趣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赫拉巴尔和他的作品赫拉巴尔是二十世纪捷克文坛继《好兵帅克》作者哈谢克之后,又一位家喻户晓、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文学奇才。他的作品大都描写普通、平凡、默默无闻、被时代抛弃在“垃圾堆上的人”。他的一生都同这些人在一起,同情他们,爱着他们,把自己与他们等同,发掘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收集了他们成千上万的语言精华及故事,创造出一群平凡而又奇特、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于1914年3月28日生于布尔诺附近的日德尼采。据说他的生父是名奧匈帝国士兵,与年轻漂亮的摩拉维亚姑娘相爱,生了他之后随军离去.三岁前他同母亲一起住在外公外婆那里,1917年母亲认识了啤酒厂会计并结婚,养父待他和弟弟同样都很好,六岁搬家到宁城,父亲当了啤酒厂总管,后来成为市啤酒厂承包人。在赫拉巴尔的眼里,他父亲是个工作专注、“干起活来恨不得把世界钻个洞,别的什么也不想”的人;他母亲性格开朗、爽快利落,迷恋戏剧,当业余演员,除了当父亲的工作助手和料理家务外,哪里一有演出。提起脚就上剧院。她平时也打扮得漂漂亮亮,总爱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赫拉巴尔说他小时候觉得他妈妈像他的姐姐,不像个身着围裙的普通妈妈。他有点儿受不了父母对他过分的关爱,常以逆反与沉默的目光来表示腻烦。在人人眼里他是个脾气有点古怪和倔强的孩子。    上学对年幼的赫拉巴尔来说是活受罪。他学习不专心,上课时人虽坐在教室里,心却在想着别的什么,因此成绩不好,留过级。父母想给他换个环境,把他送到布尔诺上中学,可中学一年级他除体育、音乐、自然课之外其他功课都不及格。他只好转回宁城念中学,中学四年他却留了两次级.成绩不好和留级的恐惧使他产生一种罪过感和羞怯心理,总不好意思见人,觉得谁都比他懂得多;可他有时又爱出洋相和用一些怪癣行为来逗得同学们开心,以摆脱他的窘境……然而,他从小就酷爱大自然,喜欢阳光照射中的空气,落日映照下河面的霞光。他黑夜里常常爬上屋顶去看闪烁的星星和灯火通明的小镇,或者爬到啤酒厂后院的大树上去惬意地呆着。他喜欢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闲逛,漫不经心地徒步远游,或在开始解冻的裂冰上蹦跳着越过易北河……他在学校里的郁闷和不自在的情绪,却在啤酒厂的工人宿舍里和箍桶房里得到了化解。在那里,他聆听酿酒工人和箍桶匠们的谈话就像在学校该听老师讲课那样的专心。父亲到各个与啤酒厂有关的饭店和小酒家去处理账务方面的事情时常常带他同往。他便找个空位,坐在一旁观看顾客饮酒,聆听他们交谈,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和课本上从没听到过的知识。他从小时候开始,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到人们面对困苦的生活那苦中求乐的侃谈。从此,他一辈子也没停止过到小酒家去倾听人们的心声,并把所获得的、所感受的写进他后来的作品里。     就在赫拉巴尔十岁那年,他的贝宾大伯来到了他家。起初说是来探望十天半月,结果在啤酒厂当上了仓库管理员,一住就是四十多年,一直到他逝世。这位当过皮鞋匠的贝宾大伯饱经沧桑、见多识广、幽默乐观、性情奔放,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他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把故事中的“他”同现实中的“我”,再加上听众的“你”揉在一起,令你感同身受,跟着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冲出苦难,同喜同怒同悲同乐。这位大伯很快就抓住了这个十岁孩子的心,给了他无穷的乐趣和奇思遐想,充实了他的童年生活。特别是,他从贝宾大伯那些有如民间说书人、预言家的富有诗意和魅力的讲述中,学会了专心聆听、观察和表达。那些像他的贝宾大伯一样的普通人从此吸引着他,他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了许多明哲圣人的思想。赫拉巴尔后来说,贝宾大伯实际上是他精神上的父亲,是他日后文学创作的缪斯。多年之后,有人问他:“假如你还能见到过去的人,那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他不假思索地说:“贝宾大伯。”他的作品中,常有贝宾大伯的影子出现,他的《老年维特的烦恼》、《时间停滞了的小镇》《中级舞蹈班》就是以贝宾大伯为原型创作的。他在《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中所采用的“语流”的说书形式,也宛如贝宾大伯在讲故事。         ……

内容概要

作者:(捷克)博·赫拉巴尔 译者:星灿 劳白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这个捷克作家我们有些陌生,他49岁才正式出版第一部书,他创造了捷克式的“Pabitel”形象,他得过很多文学奖,他的小说被改编成多部电影。这个捷克作家还有些特别,特别恰恰在于他的普通。在获得法学博士后,他离开我们想象中的衣冠楚楚的生活轨道,住进大杂院,当过钢铁厂工人、仓库管理员、推销员、废品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赫拉巴尔说:“既然人家能在钢铁厂生活,为什么我不能呢?”他在繁重工作的间隙写作,写工人、小店主、司机、拾荒人等名不见经传的人,写他们人性的善良、朴实和劣行。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婚宴
第二部 新生活
第三部 林中小屋

编辑推荐

《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编辑推荐:更重要的是,这三部由是作者无情的内省,他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在这里,他用他妻子的嘲弄式的反话和毫不留情的目光来审视他自己。

作者简介

《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包括《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这三部曲不仅是一条抒情的生活之河,河里流淌着他小时候的日常趣事、过失和小小的罪孽,有时出现的沮丧和抑郁则瞬间使河水变暗。河面上漂着作者的情绪及少年时代的恐惧、胆怯、作者与朋友们用饮酒有时甚至喝醉的办法来医治的种种伤痛。这二十世纪的生活之河越是不干净就越发真实。归根结蒂,这条河是一幅现代的拼画,在它一去不复返的水流中混杂着十成各式各样从外面扔进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表面看去好像互不相干,“可是没有这些,美就是为得单调,关于当代、关于人的思考就不完整了。”

图书封面


 传记体三部曲(共3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部包括《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3册书的《传记体三部曲》由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写就,里面满是日常趣事,不过43万余字的书给读者的启迪却非常丰富。本书编辑将此三部曲比喻成为一条抒情的生活之河,称“河里流淌着他小时候的日常趣事、过失和小小的罪孽,有时出现的沮丧和抑郁则瞬间使河水变暗。”本书编辑又说这条由作者生活经历编织成的河流,“河面上漂着作者的情绪及少年时代的恐惧、胆怯、作者与朋友们用饮酒有时甚至喝醉的办法来医治的种种伤痛。这二十世纪的生活之河越是不干净就越发真实。归根结蒂,这条河是一幅现代的拼画,在它一去不复返的水流中混杂着十成各式各样从外面扔进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表面看去好像互不相干,‘可是没有这些,美就是为得单调,关于当代、关于人的思考就不完整了。’”的确,人生就像一条每天流淌的河流,永不停歇,除非你升入冥间,消失于人世。不过,不同的人其人生的河流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是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有的人是溪流般的跌宕起伏般跳跃却并不抢眼的小河;但是,无论是大河还是小河,只要人能够在流淌过程中分别流经山川、平原、乡村与都市,就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可惜绝大多数人人生河流所经历的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地域。本书作者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是个人生河流绝非平静的人,一生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公证处职员、商业学校行政人员、仓库管理员、铁路工人、列车调度员、保险公司职员、商品推销员、钢铁厂临时工、废品收购站打包工、剧院布景工和跑龙套演员等等。当赫拉巴尔1963年出版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时,年纪已是49岁,对寻常人来说,几乎已经到了人生的中老年期的入口处。赫拉巴尔的同胞,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对他的评价: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此说出自一个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作家之口,应该说赫拉巴尔不是浪得虚名。的确,赫拉巴尔的作品常常被改编为电影,并又屡屡得奖就是证明。据统计,赫拉巴尔的作品,从处女作(底层的珍珠)一书开始,被改编成电影的有《底层的珍珠》,《线上云雀》,《一缕秀发》,《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巴比代尔》,《温柔的粗人》,《天使的眼泪》,《过于喧嚣的孤独》等,且多部获国际大奖。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龙冬如此评价赫拉巴尔的作品:“他写底层,但是他的艺术精神气质却保持着优雅高贵。他坎坷的人生履历,尤其让我觉得亲切。”丁杨评价说:“赫拉巴尔的写作没有‘体验生活’一说,他简直是一头扎进生活,不愿抽离。当年那个35岁的法学博士离开老家还算优裕的生活,跑到布拉格的‘城中村’跟一帮乐天知命的茨冈人呆在一起。他最爱坐在街边小酒馆的角落,边喝啤酒边与三教九流聊天。这令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又颇富自嘲的幽默意味,常在不长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时代痕迹,对捷克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细致入微的刻画。”无疑,这样一个作家的作品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未必能够让普通人对非普通人生活有过多的了解,却更容易让他们对生活有共鸣。这样一本书值得阅读玩味。
  •     磕磕绊绊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吧,终于快把这套床头书看完了。之前一直没有专情读完的原因,是觉得它太细碎,还有些枯燥,布拉格市井生活的白描丝毫提不起我的阅读兴趣,远不及《远离喧嚣的孤独》和《我曾经伺候过英国国王》。中途几度产生过罢读的念头。今天,当我读到第三部《林中小屋》九十页左右的时候,突然被一份深沉的力量击中心灵。当赫拉巴尔以妻子的视角连续描写亲朋好友甚至爱猫逐一死去的时候,莫大的感伤如炮弹一样瞬间爆破,而此时小说的叙事时间刚好是苏联的大炮立在了布拉格的街头。正如赫拉巴尔笔下好友沃拉吉米尔的“爆破主义艺术主张”,前面大部分我原认为枯燥的内容犹如溅洒的各式各样的大块色彩,突然间仿佛波洛克的癫狂及苦闷下的失常,爆发出一种伤痛但坚毅的力量。这种力量为历史及人类记录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原本觉得以妻子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写作形式只不过是一种取乐的技巧,现在才觉得这是克制与深度思考的体现。我想说,赫拉巴尔本身就是捷克精神。
  •       这是一部另类之书,说它另类,是说作者在进入晚年之后所创作的“游戏”之作。这里的“游戏”是指作者通过妻子的角度来写传记。从与丈夫(即作者)相识,相恋直至结婚以及婚后生活。  此书风格比较“散”,而且创作手法挺新,关键是“文笔错误”非常多。可这就是作者独特的作品魅力所在。作品的主干当然是妻子的生活回忆。可文中时间空间跨度相当大,从纳粹德国占领前直到1968年苏联入侵之后的捷克社会(特别是下层社会)的生活通过丈夫的人生,丈夫的朋友还有妻子本身的经历充分的反映出来。在短短的篇幅内能达到这点,证明作者的文字表现能力相当出色。书中一个个出现人物的“小”故事,非常生动引人送注。正如作者的作品《底层的珍珠》的篇名。真正的底层才有珍珠,只是人们的眼中有梁木,无法看清真正的美。  作者是个著名的作家,不过正如欧洲的诊语:在仆人面前无伟人。妻子面前也是一样。书中作者生活的种种表现,真让人“疯狂”。外人读看起来也许非常神往。可站在妻子的会真正疯狂。正如第三部母亲所说:姑娘啊,我算是熬过来了,现在就看你的了。不过这点也可看出妻子的伟大,妻子没少唠叨,但妻子没有离开丈夫,也没有少关爱丈夫。特别是劳军入侵后,丈夫成为“被清洗”的对象,身体又出了问题,这时夫妻的感情才真正见到。  也许每个丈夫都需要一个这样的妻子,也许这就是作者以妻子角度写这本书的原因。上帝保佑!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哟呵!
  •     赫拉巴尔是一个有勇气抛弃身上所有标签的大写的人
  •     东西很好,不知道以后赫拉巴尔在中国会不会火上一阵,反正趁现在自己喜欢还便宜就买了吧,很开心。就这样子。
  •     深植于生活的文学是好文学。
  •     书品的制作踏实,不燥;小说本身智慧,灿烂。
  •     经典好书,非常喜欢,终于收入囊中
  •     这个世界美得让人发疯!并不是说它真是这样,而在我的眼里它就是这样!
  •     只看了第一部感受了一下......
  •     对这本小说的评价是:好。
  •     非常不错的一套书。以自己妻子的口味和眼界来看待事情。第一次看到,很不错
  •     充满期待的去看,文字不错,但是与想象有差别,借了太太的身份说自己的话,略有失望了。坚持读下去,或许有惊喜。 婚宴读完了,抛开之前的设想和期望,带平常心看,发现无论是作者自说自话,还是作者借老婆的身份自说自话,其中闪光的不是他们彼此,而是透过这窗口看到作者深处的大环境,他们身边的人。震撼灵魂的是历史和其中的各色人等。这的确是作者擅长的。
  •     赫拉巴尔是世界冠军哈哈哈哈
  •     其实看过《过于喧嚣的孤独来》一书再来看这本书,会觉得重复叙述还是挺严重的,特别是那些自言自语的大段大段向“女朋友”的倾诉。作为女方真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承受这种旁观者所感受到的孤独的,也才能接受这种“孤独”的姻缘。
  •     一位寻常的、爱喝啤酒的捷克大叔。在文字中得到近乎永生的待遇。
  •     有点絮叨
  •     实在是太能啰嗦了,不过自然有味。《新生活》最有趣
  •     博士是那么喜欢喝啤酒。
  •     向赫拉巴尔老师致敬!!!
  •     一套睿智而受益匪浅的书,值得收藏。无情的内省--他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大师以勇敢、坦诚、真实,不讲情面、不宽容、不辩白的态度揭开自己--一个通常人不爱承认、极力隐藏的恶习、丑事、坏毛病、弱点和癖好。反复阅读,无尽思索。整套书质量非常好,小开本,携带方便,雅致,决没有时下大多用宽行、空格和不搭的图片充页数之嫌。
  •     传记三部曲
  •     衷心的, 我真的不喜歡他
  •     读《新生活》,隐隐回应了《平如美棠》:尘世毕竟折腾与贫乏,然而折腾如是,贫乏如是,唯懂容纳与勇敢者,竟能发现,一个新的生活,在拐角,在窗外。
  •     三本小小的书,很容易携带。内容当然没得说,对赫拉巴尔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     传记体三部曲
  •     刚读完第一本,赶快先将状态改成读过...不知道怎的和作者其他作品差别不小,行文不够简练...
  •     “这个世界美得让人发疯!并不是说它真是这样,而在我的眼里它就是这样!”
  •     正在阅读中
  •     不朽之作啊
  •     i'm a clown and i collect moments. 第三部明显气短,大概是年纪大了吧。之前两部真是妙趣横生。
  •     略读。
  •     一部朴实幽默的回忆录
  •     最喜欢林中小屋,怎么都觉得赫拉巴尔是个很可爱的老头啊
  •     那水和火的赞曲,那巴黎蛋糕式的重生,那震颤崩落的墙灰,构成一部“温柔而忧伤的启示录”。赫拉巴尔晚年作品,自传三部曲第一部,以他妻子的视角来写他们的相遇和结婚。一部开心而又有点让人生气的作品。里面所有配角是巴比代尔们的剪影,以往作品的主角配角都在这里悉数登场。贝宾大伯,垃圾处理工汉嘉,屠夫等等。他们以不同的视角说着二战后布拉格的变迁,洋溢着诡吊的热情。
  •     精美的小册子,非常好的书系!
  •     作家生动、鲜活、毫不留情的把自己解剖开来
  •     我曾经那样热爱生活,出于孩童和少年的天性。后来生活折磨我,背叛我,是我心灰意冷,可我依然想要去热爱它,出于我的执拗。我只希望,我终有一天能学会活在当下,为活着的每一天感到欣喜,那样我就真的得到幸福了
  •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     妻子视角,三本有不同的慨叹与感动,碎片式的情节拼接,描写细腻,很多情节都让人印象深刻。另,脑残粉必须爱好吗?
  •     更为注意他的叙述方式——最为老套的方式,但——不可思议
  •     读完《过于喧嚣的孤独》,立即决定买赫拉巴尔的其他作品。
  •     精神狂躁时代的阅读?好吧,这一系列书我最不喜欢这本了。
  •     看了别人推荐来看的,还不错
  •     能平复内心浮躁,让人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
  •     从妻子的视角写的为自己作传,将婚恋、生活写得妙趣横生。赫拉巴尔真是有一对善于发现生活的美的眼睛和一颗童真的心,即使在最困顿的时候也能给自己和身边人的人找点乐子。“著名的拙劣笔杆儿!”啦啦啦~
  •     不用解释
  •     这个比我老的老头他是怎么老的?
  •     现在读完了第一部,《婚宴》。感觉剧情散漫,情节软弱,我好几次都想束之高阁了。虽然它故事性不强,但它在描述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上很有力量。我也极喜欢赫拉巴尔那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另外,我觉得翻译得很烂,这也是我读不下去的一个原因。
  •     你用嘴角的皱纹将理想,从斑驳中拯救,我胆怯地整理好敬意,毕恭毕敬地献给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