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自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马克.吐温自传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06826693
作者:马克·吐温
页数:40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萨莉——那个萨莉。豪格道恩——萨莉嫁给了传教士,他们两个人前往大洋那边一个遥远的岛屿,要把好消息带给那里的食人族。但是食人族的人却把他们两个都吃掉了,这不符合常规,因为正常来说食人族只吃家属,并不吃传教士。当食人族明白过来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他们的亲人去那里取遗物的时候,食人族就是这样说的——明确表示自己非常后悔,并且道了歉,说绝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这次纯属意外。 “意外!真是愚蠢。哪有这样的意外!世界上发生的事没有哪一件不是由比我们人类更加智慧的一股力量安排的,而这些安排通常都是出于善意,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善意到底是什么——传教士和他的妻子的例子就是这样的。不过这不重要,也与我们无关,我们只需知道这是天意,并且是出于善意就好了。不,先生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意外,凡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你以为是意外,那么你就要坚决相信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而是天意。 “看看我的勒姆叔叔,你会怎么说呢?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的勒姆叔叔带着他的狗进城,他靠在一个脚手架上,不知是病了、喝醉了还是怎么了。这时恰好有个爱尔兰人提着一桶砖头爬梯子,大概到了三楼那么高,突然脚底一滑,就摔了下来,连人带砖头一下子就砸到了勒姆叔叔身上,他立刻就断了气,不到两分钟就被送到验尸官那里去了。人们就说,这是意外。 “意外!根本不是什么意外,那是天意,它出于神秘而高贵的善意,是要拯救那个爱尔兰人。如果勒姆没在那儿,那么摔死的就是那个爱尔兰人了。如果说是善意的安排,那为什么砸死的不是那条狗呢?为什么不把这任务安排给那条狗?理由很充足,那条狗能看到他掉下来,你不能靠一条狗来执行天意,不能让爱尔兰人撞到那条狗。让我想想,那只狗叫什么——(沉思)——哦,叫贾斯帕——是一只很好的狗,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狗,不是一只杂种狗,而是一只改良狗。改良狗身上具有狗的所有优良品质,相当于狗中的辛迪加,而一只杂种狗却是狗中的渣滓。那个贾斯帕就是你能见到的最好的狗,勒姆叔叔是从惠勒家买到它的,我想你该听说过惠勒家族,在南方,再没有哪个家族比维勒家族的血统更高贵了。

前言

在这部自传里,我会一直铭记,自己正躺在坟墓里面说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此书出版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在活着的时候,而非要躺在坟墓里来讲述我的一生,是因为这样我就能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一个人写一本关于自己私生活的书,如果还活着的时候就要被广为传阅,那么他肯定会有所顾忌,很难做到直言不讳,无论多么努力,最终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由此,他意识到,这对何一个人活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类用情书的方式来表达最私密的情感,可以说,写情书是人最坦诚、最随性、最私密的行为。因为情书中的话只是说给心上人听的,她是默认的唯一读者,因而便可以在信中无所顾忌、毫无保留地倾诉衷情。当然,有时也事与愿违,情书会被印刷出版。看到这些,写情书的人心里就像打翻了百味瓶,早知如此,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那么敞开心扉、那么坦诚了。这倒不是说情书中有什么不真实、不诚实、不体面的内容,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知道要被出版,他总会有所保留。    对我也一样,如果这一切是发生在我死了以后,我也就无知无觉,眼不见心不烦了。因此,如果我知道去世以前没有人能读到这本自传中所写的内容,那么我就可以像写情书一样坦诚、随性,从而可以毫不拘泥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了。    马克·吐温

后记

自传文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的自传作品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罗马时期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则开启了西方传记文学的先河。奥古斯丁将自传作为表达自己宗教信仰的载体,因此,西方自传文学从开始就打上了浓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教化的烙印,同时“忏悔”式也成为了西方自传文学的主要形式。到了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发表了《忏悔录》,成为西方现代自传文学的奠基之作。但“autobiography”,也就是“自传”一词,直到1797年,才第一次出现在英语词汇中,再之后,西方现代自传的不朽之作不断涌现,例如歌德的《诗与真》、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萨特的《话语》。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自传文学中,作者更多的是通过文字表达出个人的感情与身心历程,而读者更加期待的也是一个独特生命的非同一般的个性发展轨迹,因而“真实性”便成为了自传文学的灵魂。通常,这种“真实性”都是通过作者各种各样的宣言和誓言来获取的,但马克·吐温却独辟蹊径,为了能够“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宁愿把他的自传尘封百年,让自己变成“在坟墓中讲话”,来换取内心叙述的“真实性”,因为吐温坚信,“直言不讳…对任何一个活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量!拜读这位伟大文豪的自传,真乃人生之一大幸事。    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让那个“红脖子”的男孩用自己的方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现在轮到他自己了,吐温却不知从何开始。从1870年开始,马克·吐温就开始尝试写自传,但总觉得找不到一种正确的叙述方式。自传大都是按照时间年代撰写的,吐温觉得这简直就是“从摇篮直通坟墓,完全没有机会欣赏旅途风光”,直到1904年,吐温才终于找到了合适方式,“选取的起点并非必须是你生命中的哪个特殊时间”,而是“回忆过去,任思想自由驰骋,尽择开怀尽兴处,不痛不痒之事毅然弃之”,他觉得“自己发明的这种写自传的方法史无前例”。马克·吐温就是这样一个在文学上勇于打破传统的作家,这种大胆的尝试创新了自传的叙述方式,因而,威廉·福克纳说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口述式传记也成为马克·吐温传记的一大特点。在离世前的四年里,吐温口述了自传的大部分内容。吐温评论自己的这种方式时说道,“只有在开始口述自己的传记之后,你才会发现以前自己失去了多少乐趣”,“口述传记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种感觉竟然像聊天,会带给你巨大的真实感。”众所周知,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卓越的演讲专家,可以想象,他妙语连珠地口述自己的自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他的自传编辑负责人罗伯特·赫斯特曾这样评价这部自传:“仔细想来,马克·吐温使用的这种幽默的口语化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精彩之处,你可以在他的任何一本书中发现这种发散式叙事方法,即便是在《费恩历险记》中也不例外,通过这种方式,他将人生旅途上的沿途风景呈现给我们,就如一粒粒珍珠,颗颗耀眼,同时又恰当地镶嵌在他精心布置的整体中。”吐温就这样家长里短地讲述自己的过去,娓娓道来,真实而真诚。    马克·吐温的自传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并未遵循西方忏悔式自传文学的传统,极少描写内心的道德挣扎。他提到:“这一生中,我想有1500—2000件事让我感到羞愧,不过我还没打算把它们写出来。”从马克·吐温对宗教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原因,在作品中,他经常批判和讽刺宗教,在自传中,他更是毫不留情地写道,“基督教突出的特点就是邪恶、血腥、无情、敛财和掠夺…”措辞如此尖锐,他又怎么会沿用带有宗教烙印的传统的忏悔式自传模式呢?恐怕他是避之不及呢。此外,我想,这还和吐温对自己传记的定位有关。他曾经说:“我希望这本自传出版以后,能够得到人们世代欣赏和诵读,其形式和方法能够成为后世自传者的模板——这种形式与方法能与当前流行的传统的自传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就像铁锤打在燧石上,对撞出火花。”因此,在选材方面,吐温希望其不仅仅只是一种回忆,而应该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有点类似于中国传记所倡导的“忆古思今”。正如许汝祉先生所说,马克·吐温为自传选材的原则就是:“挑选平头老百姓生活中活泼且具有生命力的,仿佛可笑的,甚至不无奇特、怪诞,而又含有深意、值得玩味的,往往有意无意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甚至大智大勇的非凡识见的,也就是马克·吐温式幽默情趣的东西。”    但是,马克·吐温这种即兴创作的方式,思维跳跃性强,跨度大,因而在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方面会有所欠缺,再加上里面夹杂着很多奇人轶事、时事评论、宗教批判、政治剖析以及人生思考,所以,后人在整理自传时会根据个人的想法进行删减,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1924年,佩恩删除了一些他觉得不得体或者言论过激的内容,把剩余部分编纂成册后出版,不过,这本自传并没能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1940年,作家和历史学家博尔纳特·特·伏特大量修订了原有内容,出版了名为《马克·吐温的愤怒》的版本;1959年,查尔斯·奈德按照常规的年代顺序的方法编排材料,出版了一个版本,在这版中,同样删除了一些不合适的内容,不过文本的编排更加注意逻辑关系,因而读起来会更加亲切,思路也更加清晰;2010年,马克·吐温逝世一百周年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未删节自传,该版本完全按照作者叙述的顺序来安排全书内容,马克·吐温的声音终于得以完全再现,正如他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自己终于可以躺在坟墓里面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本书的翻译是基于奈德的版本,虽然本版删除了马克·吐温很多尖锐的观点,例如关于宗教、政治、性以及对某些人的评判,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从这些文字中看到那个机智幽默、可爱风趣的马克·吐温,那个古怪暴躁、尖酸刻薄的马克·吐温,以及那个正义善良、坚强温情的马克·吐温。    最后,作为译者,我首先要感谢吐温,能够留给我们这么优美的文字作品和宝贵的人生思考,能够让我有机会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并尝试将它展现给各位中文读者;其次我还要感谢中国书籍出版社及安玉霞女士,译本的面世离不开这些幕后英雄: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楚春礼先生以及其他给予我帮助的人,我们每一次讨论、每一次争执、每一次斟酌所收获的所有成果都在译本中灼灼生光。    诵读可以因作者哀而哀,随原文乐而乐,而翻译之苦,却是苦于无法将原文的思想和情感原原本本的展现给读者。虽不才绞尽脑汁,并借他山之石,望可以还原给众读者一个真实的马克·吐温,然终究个人的眼界、学识、水平有限,终有不能尽兴甚至纰漏处,万望海涵。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马克·吐温(Mark Twain) 译者:姜贵梅 楚春礼

书籍目录

第1章 我的出生地
第2章 姨父的农场
第3章 农场的快乐时光
第4章 我的家庭
第5章 童年
第6章 少年趣事
第7章 我是催眠表演头牌
第8章 黑人秀
第9章 我的同学
第10章 船上的朋友
第11章 奥利安大哥
第12章 我当印刷学徒工
第13章 亨利之死
第14章 奥利安的仕途
第15章 我给希格比找工作
第16章 决斗之风
第17章 在旧金山的记者生涯
第18章 早年的布勒特·哈特
第19章 上帝眷顾的傻瓜
第20章 吉姆·吉利斯
第21章 初入文坛
第22章 步入演讲界
第23章 我的妻子
第24章 女儿苏西
第25章 牧师的劫难
第26章 奥利安的后半生
第27章 我的理财经一出版与投机
第28章 自己来做出版商
第29章 与格兰特将军的交往
第30章 公司倒闭
第31章 罗杰斯
第32章 我作品背后的故事
第33章 几个与写作相关的问题
第34章 有趣的朋友
第35章 晚年的哈特
第36章 在佛罗伦萨的日记
第37章 苏西去世
第38章 失去妻子
第39章 克拉拉的艰难任务
第40章 我们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第41章 荣誉学位
第42章 三个讨厌的女人
第43章 吉恩离世
译后记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自传》是马克·吐温本人晚年通过口述,由打字员记录完成的。《马克•吐温自传》除了用一如既往讥诮的语言表达着马克·吐温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以外,还展现了这位伟大文豪不为人知的脆弱与温情的一面。可以说,马克·吐温的一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部自传是其创作生涯的又一高潮。

作者简介

本书《马克·吐温自传》介绍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马克·吐温自传》是马克·吐温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是欧美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也是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童年趣事、曲折坎坷的求生之路、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不堪的晚年生活四个部分,全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马克·吐温的幽默与智慧,映射出当时美国社会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气息。

图书封面


 马克.吐温自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在图书馆看后决定购买,只能说马克吐温是真性情,在这本书里没有删节的表示了自己的喜恶
  •     真的非常吐温先生,智慧,诙谐。读来轻松加愉快。。
  •     挺喜欢的名家传记,马克。吐温自己写的,很有意思,风趣幽磨很不错
  •     伟大的人,可爱的人。对妻子对孩子的爱啊,真是温柔的能挤出水来。
  •     一本不是很好的书籍,只能说一般般,看过感觉有时候,可以检测自己!!!!里面马克吐温的那些惊人的人生评语才是这本书的精华
  •     看到最后他送走自己一个一个的亲人,心疼。从他的作品到他的生活,马克吐温是一个活得很透彻的人
  •     非常喜欢,很满意O(∩_∩)O~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