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61462058
页数:313页

章节摘录

  因而,他们呼吁:“筹夷事必先知夷情”(魏源语)、“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姚莹语)。关心时变、欲解困惑、亟思对策是这一时期部分忠忱谋国慷慨之士的共同心态。  第一次中英战争前,已有一批关于海外舆地和边疆地理的著述出现,如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1730年),福建漳州人汪大海撰《海岛逸志》(1806年),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的周历海国实录《海录》(1820年),李兆洛的《海国纪闻》(1821年),湖南士人汤彝著《盾墨》(1831年)、《英吉利兵船记》(1834年),萧令裕著《英吉利记》(1832年),周凯《厦门志》(1832年),安徽士人叶钟进著《英吉利国夷情纪略》(1835年),梁廷栅《粤海关志》(1838年),以及关天培在1836年前后汇编的《筹海初集》等,还有十九世纪初一些知名治西北边疆史地学者的研究成果,如祁韵士的《藩部要略》、《西域释地》,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松筠的《西藏巡边记》,俞正燮的《俄罗斯事辑》等著作。  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及《澳门月报》,积极搜集外国资料,辑《洋事杂录》。魏源1842年底在此基础上完成五十卷的《海国图志》辑录工作,到1847年增订为六十卷本,以后他不断增补,至1852年扩充至一百卷的巨帙。以鸦片战争为契机,注意“边事夷情”的学术风气日兴,“究心西事”的书籍层出不穷,具代表性的有:安徽人汪文泰辑录明末以来的史地书籍中有关英国的记载,编成《红毛英吉利考略》(1841年);江苏人陈逢衡根据英俘安图德的口供及图说撰写《英吉利纪略》(1841年);王蕴香于1844年特辑《海外番夷录》;广东名士梁廷枬编纂的《海国四说》1846年刊行;1847年原台湾道姚莹所编《康蝤纪行》刊印,其中记述了西藏地理、历史、政治、交通、宗教、风俗习惯,以及英国、俄国等在该地区周边的活动。由此概见,蔚然兴起的探究世界之学术新潮,为这一时期的域外史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学术环境。  ……

前言

  曾燕、涂楠两位作者邀请我为他们关于徐继畬中丞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作用的新研究写个简短序言,我感到很荣幸和高兴,并立即答应为此书作序,因为他们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著作终于将展现一位杰出人物生平与思想的全貌,而这一人物的诸多贡献,直到最近,一直被忽视或轻视。  在第一次对英战争中,徐中丞证明自己不愧是一名守护中国疆土的卫士,但与此同时,他也体验到了沉痛的教训。他意识到,面对这个陈兵中国沿海的欧洲强国,中国占据优势地位的幻觉假设已不成立。事实上,英国的组织能力和枪炮,比中国更强。现在的问题是当如何应对。要清楚认识这点,殊非易事。但对一个务实和具有经世致用传统精神的学者来说,有一点则是确定无疑的:中国人需要了解西洋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的基本事实。  肩负主理福建两个新通商口岸事务之责的徐中丞,孜孜求索新知,其中包括不少来自国外的信息,悉心探求欧洲力量和新的世界格局之性质,及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他耗费数年精力完成了名垂青史的著作,为中国(和日本)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框架,注入一个理性、全景式的新世界观念,而在这新的现实世界中,中国必须谋求作为独立国家之一自强图存。其著述所蕴含的启示是,中国可以学习外国,甚至可以吸收外来思想和借鉴他国制度。这是促使中国做好思想准备,为必须采取的适应性改变而走出的第一步。然而,徐中丞却因此成为负面反应的牺牲品。他被罢免还乡,在山西省老家度过了十余年光阴,直至中国一再经受冲击顿挫之后,中国知识阶层和官方才领悟到徐中丞的先见之明。徐在他生命历程的最后几年,得以恢复名誉,并担任近代新式教育和外交事务要职。  ……

内容概要

  曾燕,1960年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学术,中西文化交流史。
  涂楠,1957年生于兰州,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学者,研究方向为经济史。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相关研究综述
二、一处尚待深入开掘的思想资源富矿
三、“大变局”命题溯源
四、“大变局”命题本意与内涵
五、本书的旨趣及架构
第一章 问学从政之路
第一节 徐继畲
第二节 家风熏染
一、问学之路
二、立身行己之道
第三节 立身行政价值取向
一、“立朝守正,风节 凛然”
二、体制内的监督者
第二章 硝烟中的警醒与反思
第一节 第一次中英战争前线临敌的亲身体悟
一、面对陌生的“非对称”敌手
二、大出意外的厦门之战
第二节 闽海炮声中的震撼与疑问
一、漳州备战
二、西人万里东来,为何而战?
第三节 开埠口岸主政者的难题
一、高危使命,奉旨专办“通商事务”
二、从内陆“东冶”到濒海“东,台”的跨越
三、“自海禁严而福建贫”
四、多事之秋,新的挑战与运会
第三章 先路之导:中国近代的“凿空”者
第一节 探求域外新知
一、域外史地研究学风兴起
二、“旷远之识,综博之才”
第二节 率先超越“天下”的全球视野
一、中国古老的“天下观”
二、“瀛环观”下的新世界图景
三、四洲海国与大千瀛环,同代先贤所见不同
四、由表及里,近代西方文明的初识与引介
第三节 千年成见“华夷观”的动摇
一、去妖魔化,刮目重看西方形象
二、徐氏认知与魏源的差别
第四节 “盛衰迭变”之鉴
一、探究西方政治
二、美人之美,正视西洋近代政治文明
第四章 审视时代变局的世界眼光
第一节 对西力东渐大趋势的认知
一、“审几识变”
二、西人以商贾为本计
第二节 三百年积渐非一日之寒
一、“四夷不守”之势
二、国之强弱评析
三、英国经济与军事实力考察
四、英、俄进窥之计
第五章 近代理性外交意识的生发和务实外交策略早期实践
第一节 “天朝秩序”下对外交往逻辑
一、“天朝体制”下的对外关系模式
二、福州口岸的特殊性
第二节 顺应时变,按约理论
一、通盘筹划,杜渐防微
二、熟察事机,消解外交祸端
第六章 武力对抗弱势下的外交方针
第一节 广州与福州,对待“人城”的两种模式和结果
一、“弹章 迭奏”、“万矢环攻”险境中的坚执
二、坚执成约,从容设法
第二节 实为地方计,非为一身谋
一、海防形势评析——“调兵演炮募勇”之争
二、黎民为重,蓄养生息
第七章 道咸之交政潮冲击中的徐继畲
第一节 政坛海啸席卷
第二节 革职归里
第三节 所恨不在饥寒
第四节 京师同文馆之争残局
第八章 徐继畲“大变局”认识的思想启蒙价值
第一节 认知新世界的醒悟
第二节 自强变革的期冀与呼唤
结语
附录
附录1 徐继畲年表
附录2 徐继畲奏章 书信选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兼答龙夫威先生问
鸣谢

编辑推荐

  ——中国主动认知、理解、融入世界由他而始。  ——徐继畬悉心探究,率先描述全球图景,帮助近代国人重塑新世界观,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凿空”。就获取信息的广度、深度和自觉性而言,与张骞第一次“凿空”相比实有过之。中国启蒙、自省、变革意识由此生发。  ——不论居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成就了徐继畬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罕见的先行思想家、务实外交家、开明政治家的高度。  ——简单的纲领口号犹如旗帜枪矛,鲜明有力,而内涵深沉的新思想观念,则像高山流水,无形至柔而源远流长。  ——本书提供了对近代中国思想、外交理念转型轨迹和演迁基本脉络的全新解读。  ——徐继畬160多年前所言“大变局”已然结束、反转?抑或仍在延续、深化之中?献上一份耐人寻味历史记述以资借鉴,结论就留待读者与时间去见证吧。

作者简介

《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徐继畲“大变局”认识与涉外实务研究》的内容提要如下:
自新航路开辟,经数百年积渐,西欧国家的海外扩张已将东西两半球连成“混一”整体,由此出现了国际地缘政治的新格局。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工商文明的历史大潮开始直接强势冲击东方中华帝国。近代世界“东西两极相逢”,将中西关系带入到近世历史性大转折时期。而当东方帝国举朝昧于世界发展大势、依旧沉浸于“天朝上国”、“天下共主”的迷幻之中时,中国少数敏感于时事的有识之士,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警醒,他们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开始睁眼看世界,其思想观念亦随之发生裂变。徐继畲便是其中一位。在这一特定历史时空背景下,他最先接触并系统引人西方地理人文科学新知,是一位先期敏锐察觉到世局发生根本趋势性大变化现实的中国近代早期杰出人士。基于新的世界观,徐继畲较为准确、全面地向国人展示了一个真实、剧变、万国竞争的世界,是一位据此提出“古今一大变局”原创命题的先驱人物。
然相对于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近代令人瞩目先贤来说,徐继畲的思想、实务、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价值长期被学界忽视,对其评价亦歧见纷纭。这种现象的背景和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要之点是,先前论者大多在“侵略与反侵略”、“投降与爱国”的认识框架中划分历史人物“属性”。以此类标签做界定历史人物是非之绳墨,难免将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淹没于“价值判断”的阴影之下,甚至导致对研究对象之精神面貌、复杂面相及思想本质的“误读”。时至今日,从多维度观察,徐继畲遗产仍是尚待深人开掘的思想资源富矿。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徐继畲思想的论题极具近代史学术研究价值。本书作者尝试拂去历史的浮尘,以坚实的史料文献为依凭,力求客观审视、辨析、还原,细致分梳徐继畲的成长背景、思想基础、演进脉络、资质个性特征、行为动机,及其新的世界观念和“大变局”认识的特殊历史意义。
本研究显示,作为重要转折过渡时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的标志性重镇,徐继畲的新世界观念及其“大变局”论断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链条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中国近代思想生发、演进中的一个起点里程碑。在有着悠远历史渊源的“天下观”、封贡体制和相应思维方式及成套对外关系模式的历史条件下,徐继畲对世界格局新认识和新世界观的诞生,拓开了时人认知世界和西方文明的新视野,同时揭示出西力东渐所带来的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巨变之实质蕴涵,国人借助外部“他者”参照系作用,尝试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适应中国在新世界体系中的坐标位置,遂有中国社会觉醒,自励、自强和变革意识受深层启迪而内生萌发。
徐继畲的“大变局”认识是基于对世界历史变迁、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尤其是对近代西洋强国经济、军事、文化发展、制度文明进步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考察而得出的清醒判断,并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在对外交涉中尝试正视现实,通过接触增进了解,审时度势,周全大局,坚持理性、务实、通变的外交实务基调,维护对我有利的和局。
徐继畲基于近代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以可贵勇气和智慧引进、展示、诠释的真实世界图示与外部多元文明景观和全球宏观透视,独立研判所得“大变局”原创首发论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是为近代新一脉进步思想文化潮流的源头。
“大变局”警号提示了应对内外危机的新思路、新方法,为自救改良行动提供了深沉有力的思想资源和内生动力,是促动中国从中古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意识先导。
徐继畲并未尽如今人所愿,当即开出疗病救世特效药方,更没有直接提出行动纲领和高亢口号。他的主要历史贡献也许在于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时伤痛转化为一种深层良性刺激、责己自省的觉悟和自强变革的心理准备。这是撬动东方古老中国从静止、退化状态,缓慢进入动态变革路径,虽不显赫,却是沉稳坚实的一个支点。徐继畲的著述和对外实务,对中国统治高层和知识精英世界观念转变发生启蒙导省影响。中国从古代思想向近代的实质转型虽举步维艰,一波三折,却发动起步,一路行走至今。
《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徐继畲“大变局”认识与涉外实务研究》由曾燕、涂楠编著。

图书封面


 撬动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坚实支点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还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