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洛的微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尼科洛的微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
ISBN:9787208075030
作者:[意]毛里齐奥·维罗利
页数:264页

章节摘录

  一个很特别的秘书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八十人会议和大参议会如何以及为何选择一个无名小卒担此重任——这人既无政治经验,也不是公证人或法学博士,并且尚未表现出任何特别的文学才华,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谜。当然肯定有一个因素是,这两个会议和执政团里的成员多数都是萨伏那洛拉的对手,我们从马基雅维里在1498年3月9日致佛罗伦萨驻圣座的大使里恰尔多·贝基的信中得知,他并不是那个托钵僧的支持者。应贝基的要求,年轻的尼科洛于3月1日、2日前往圣马可修道院聆听萨伏那洛拉布道,他非常准确地汇报了他所听到的一切。不难想像,萨伏那洛拉预言许多可怕的灾难将降临在他的敌人头上,这并没有让尼科洛不寒而栗,而是让他发笑。他在给贝基的信中写道,这个托钵僧的观点对“那些不仔细地检讨它们的人”亦即没有冷静地分析它们的人来说“非常有力”。他在信末写了这样一句话,说明他对萨伏那洛拉是如何地不看重:“在我看来,他在不同时候行为不同,并相应地掩饰他的谎言。”善于趋时而动的萨伏那洛拉为了让自己的谎言被人相信,竟以这种方式撒谎。  马基雅维里当选为第二秘书团的首长,这部分地是因为第一秘书团的秘书、相当于共和国首席秘书的马尔切洛·维尔吉利奥·阿德里亚尼的支持。被称为秘书长的首席秘书长期以来均由著名的学者担任(人文主义者科卢乔·萨卢塔蒂和莱奥纳多·布鲁尼早年也当过秘书长)。阿德里亚尼本人是佛罗伦萨学院的教授——这个学院是佛罗伦萨大学最初的核心部分,学问非常大。马基雅维里的官职比他低,这种差别在他们各自的薪水中有明显体现:阿德里亚尼的薪水是330小弗洛林(没有金弗洛林值钱),马基雅维里的是192小弗洛林。  这倒不意味着马基雅维里的工作仅仅是执行命令。作为第二秘书团的首长和“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以下称“十人委员会”)的秘书,这个委员会负责监督国防和外交事务,他有像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安德里亚·迪·罗莫洛以及好人比亚吉奥·博纳科尔西这样的助手,博纳科尔西后来成了他的密友和崇拜者。在他们的帮助下,马基雅维里受委托向执政团和十人委员会汇报军事和政治问题,以便它们能够作出适当的、及时的决策。执政团和十人委员会的政客们的任期只有几个月,而秘书及其助手任职的时间长达数年,因此在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马基雅维里是一个行政官员。然而他也是一个极不寻常的首长,懂得如何把下属变成朋友,以及如何把第二秘书团变成一个“帮派”,纵然互相倾轧和钩心斗角之事在所难免。这些能力从他下属的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在马基雅维里出使法国宫廷期间,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于1500年10月从佛罗伦萨(用拉丁文)写信给他说:“我读了你写给马尔切洛[阿德里亚尼]阁下、其他两位阁下以及比亚吉奥(博纳科尔西]的那封信的全文。他们都非常渴望见到你。因为当你的风趣、诙谐和令人愉陕的谈话回荡在我们的耳畔时,我们这些因无休止的工作而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的人就会放松、感到高兴并打起精神来。还有其他许多事情也等着你回来办,这些事隋见面再谈。”  这个秘书团的成员们在见解、教育背景和政治信念方面都相近,因此容易团结。尼科洛是这个群体的核心——因为他强烈的好奇心,他博得阵阵笑声的俏皮话,以及他不同寻常的活力。他一生都扮演这一角色:“你不在这里,我们什么趣事都听不到,赌博啦、酒馆啦什么的……你不在这里,就没有人把这帮人聚拢在一起。”这段话是佛罗伦萨的一个贵族菲利波·德·内尔里在1525年9月写信给年纪渐老的马基雅维里时说的,而其中包含的感情跟二十五年前秘书团的同事们表达的感情—模—样。  听命于像马尔切洛·阿德里亚尼这样“严肃而高傲”的人与听命于像马基雅维里这样的人是十分不同的两回事,后者总是忙于国家大事,喜欢旅行,对秘书团里每天都在滋长着的微不足道的钩心斗角、飞短流长和互相倾轧毫不在意。马基雅维里的下属经常发现,上司不在,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赶得上趟,没有他的保护,他们变得易受攻击。他们当然也抱怨,但不是像通常人们抱怨令人害怕和厌恶的上司那样在背后抱怨,而是以平辈的口气直接跟他说。“所以你看,”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于1502年10月14日在信中写道,“你那种成天想着骑马闲游浪荡的性情在哪些地方惹恼我们了。若有什么事情不顺,怪你自己吧,不要怪其他人。我希望是你而非别人在秘书团里帮我,做我的上级,尽管你想并敢于承担一切事情——因为这些事情,那最毒的蛇蝎攻击我,纠缠我,把我撕碎,那个卑鄙而好斗的可怕家伙对我下命令。但那已经无可挽回了。比亚吉奥也一样……喋喋不休,无礼地把你辱骂,责备你,诅咒你,口无遮拦,认为一切事情都毫无意义。”  事实上,比亚吉奥·博纳科尔西致马基雅维里的那些信的特色就是一大串的咒骂和俏皮话。他批评尼科洛在出使期间没给他写信——尼科洛因为出使,成年累月不在佛罗伦萨。但这些抱怨表明他对这个在政治见识以及笔锋辞令的敏锐方面都比自己高明的朋友的极大崇拜,或许还有一丝嫉妒。  责骂马基雅维里出了佛罗伦萨城就忘了朋友的不止博纳科尔西一个人。其他人还指责他不在意也不报答别人的恩惠和好意——人们由此或许得出结论说,尼科洛是个冷酷无情的人,若不是吝惜自己的时间和感隋的话。但是这一评价跟许多文献记录极不相符,这些文献记录证明他是那个秘书团里每个人的快乐之源,是惟一把那帮朋友团结在一起的人。  事情的真相是,马基雅维里为共和国出使时,总是完全沉浸于政治事务之中。由于这个原因,他极少给朋友写信,对他们的情况或秘书团的日常运作几乎不闻不问——适合于绘声绘色的故事的例外当然总是有的。他并没有摆脱官员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利益交换。当马基雅维里请执政团拨一笔特殊的补助津贴时,比亚吉奥写信告诉他,这个要求可能会被否决,因为执政团说“你太迂腐,你从未给过他们好处”。为了让朋友不蒙受这样的名声,比亚吉奥“由尼科洛出钱、但不顾其意愿”擅自对执政团施惠。他告诉尼科洛说如果他不高兴这一手,那他就见鬼去吧,因为事情就该那么办。

前言

  我写作这本传记,并不是希望在史料和证据的丰富或准确方面胜过在我之前研究过马基雅维里生平的学者们,尤其是罗伯托·里多尔菲。他那本讨论马基雅维里的大作一直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经典,也曾是我的主要指南。我在这里想做的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述同一些故事,把注意力集中在先前被忽略的一些地方,随手纠正一些公认的观点。  我一直沉迷于马基雅维里,沉迷于他的政治思考和著述,尤其沉迷于他对生活和其他人报以微笑的方式。我写下这些文字,是想理解他的微笑所包含的意义。这种微笑流露在他的书信里,流露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在他的几张肖像画里。我认为他的微笑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伟大理解,这种理解甚至比他的政治思想还要深刻。  读者会发现,在马基雅维里及其通信人的书信和当时的文献档案里,有许多相当粗野的话。在其他传记作家笔下,这些话被修改或删除了,我让它们原封不动。我在行文中尽量少作引用,引文出处则以缩语在文中注明,缩语表见后。我所用的译文大都来自这里列出的英文版,有几处细微的修订和改动是我自己做的。

内容概要

毛里齐奥·维罗利(Maurizio Viroli),1952年生于弗利,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哲学系,1985年获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的社会政治科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乔治顿大学的新社会研究学院和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其著作包括:Jean Jacques Rousseau and the Well-Ordered Socie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From Politics to Reason of State:The Acqui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1250-16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For Love of Country:An Essay on Patriotism and Nationalism(Oxfore:Clarendon Press,1995),Machiavelli(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等。

书籍目录

题记
意大意大事年表(1494-1527)
1 面具和脸孔
2 刻骨铭心的事件
3 共和国的诞生与先知之死
4 一个很特别的秘书
5 更广阔的视野
6 愤怒的妻子和令人不安的公爵
7 政治大剧场
8 历史为想学习者提供教训
9 一个伟大的想法,或许太伟大了
10 佛罗伦萨人的嫉妒和尚武的教皇
11 出使皇帝的宫廷和征服比萨
12 风云汇聚
13 共和国的灭亡
14 悲剧和微笑
15 觉得生气勃勃
16 《君主论》与尼科洛的桃色事件
17 人生喜剧
18 历史的味道
19 僧侣 地狱和魔鬼的故事
20 尼科洛最后的情人
21 最后一次在旧宫和战场上
22 爱祖国甚于爱自己的灵魂
建议阅读材料
译名对照表

编辑推荐

  马基雅维里是一位富于魅力的历史人物,他声名垣赫却手无实权,被人爱戴但饱受非议。《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里传》将细腻生动的笔触伸向了这位毁誉参半的大人物的爱情、友谊、冒险、交游等生活侧面。  在《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里传》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欧洲政治思想史上令人不安的膜拜偶像,而是一个敏感而现代感十足的智者形象,这种体验对我们而言是第一次。他的微笑使朋友成为俘虏,使仇敌丢盔弃甲,使他自己保有了一份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

作者简介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近代政治学理论的奠基者。本书是他的生活传记,作者毛里齐奥·维罗利以共和主义的独特视角来讲述其生平中的重大事件,并将细腻生动的笔触伸向了这位毁誉参半的大人物的爱情、友谊、冒险、交游等生活侧面。作者成功地将这位伟大人物带回人间,向读者展现其富于魅力的生活哲学,即一个人应当致力于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公民,一位在家庭中负责任的成员,一个好人。然而马基雅维里从未留下与此有关的著述,这一生活哲学的最佳写照正是他的生活本身:他的爱情与友谊、辅佐王公的荣辱、旅行与冒险,以及他青年和垂暮之年面临的挑战与危险,其中充满了悖论、不确定性以及悲剧。

图书封面


 尼科洛的微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对于《君主论》这样的作品,每一个时代都有争论。引发无穷无尽争论的原因之一,也许是读者对作者身世与经历的不同理解。这部传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解读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并且,与目前普遍很差的译笔相比,这一作品的中译本十分流畅。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基雅维里的性生活犹如那个时代一样混乱、荒唐、自由,堪与他的手抄本《君主论》在当时引发的情感相提并论。http://wang-dingding.blog.sohu.com/84748681.html
  •     如果马基雅维里活到今天,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命名为一种代表暴力统治、阴谋权术的邪恶理论——“马基雅维里主义”,他会作何反应?会不会勃然大怒,痛斥后人对他一生之智慧与经验、以及拳拳爱国心的诋毁和误解?不会的。他很可能只会报之以一笑。历史上太多生前落魄死后荣光的人物,却很少马基雅维里这样生前籍籍无名,死后恶名远播的人。后人以《君主论》为唯一的证据,给马基雅维里判了“死刑”——这是个残忍冷酷的暴君代言人。而本书作者却从马基雅维里留下的所有肖像、书信、诗、剧本、著作中发现,这是一个嘴边永远挂着微笑的人,而且他的笑并非来自一颗邪恶冷酷的心,而是源自一个坚韧、清醒、无畏且包含着深刻智慧的灵魂,“他的微笑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伟大理解”。《尼科洛的微笑》告诉我们,那些卓越的头脑、复杂的灵魂背后,必定都有一段动人的风景。感谢作者。。。
  •     马基雅维里赵松他是个不安分的人。但他又注定是个不得不安于本分的人。原因都是由于他太过聪明,别人看不清楚的事,弄不清楚的道理,到在他那里,都是那么的清楚、透彻,而且简明。用句很俗的话讲,就是他太了解人性,通晓世理。他知道在其所热衷的政治领域,有太多的超乎道德规范之外的因素起关键作用。他知道命运的力量,但并不会盲从于命运的摆布,相信积极有效的行动更有利于把握命运的方向。他蔑视那些被道德习惯教化起来的看不懂社会以及政治真面目的大多数的人们。他有着足够成为“帝王师”的资本,但终其一生都只是个著书人。他的全部政治野心与理想,也都只能在他的书中得以体现。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奇人会被闲置,但也由此可以猜测出,在他的那个时代,他以及他的思想,并不是到哪里都能被接受,更不用说受到欢迎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人性及政治的非凡洞察力,使他成为别人无法理解的人,和不得不加以抑制和防范的人。所以他注定是属于别的时代的人。他就是马基雅维里。多少有些不幸,他的家庭没有给他提供合适的基础和背景,顶多只在其年少时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而他的非同寻常的政治见识与远大理想,自始至终都没能找到合适变的舞台得以施展和实现。不知道为什么,谈到他的时候,就想到了我们的孔子。不能不说他们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很有从政和治世的野心或者说理想,处境都是分裂的年代,他生活在分裂的意大利,在有文化的弱国佛罗伦萨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孔子则生活在春秋时弱小的有文化富礼仪的鲁国;他们都曾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君主,最后都不能成功,不得不只能去从事或者类似于从事著书立说的事,把自己的思想留给后世。他们都享有不朽的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政治思想皆然相反,他渴望意大利的统一强大,而孔子则只想将自己的安邦理想放在任何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国度实现;他崇尚的是那种超越道德领域随机应变的权谋之术,而孔子则崇尚以德以礼治国安邦的思想,孔子知天命,喜欢讲学,并有弟子三千,多少传承他的思想,而他,虽然知命却不认命的他,则始终只是孤独一人,唯有著书以将思想遗传后代。孔子是有所言有所不言的,越老越懂得沉默安分,他则是知无不言的,从来都是热衷于将覆盖在政治世界表面的那些纱幕揭去,以残酷的真相告知世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孔子后来被尊为圣人,因为从不会揭开那些君王的底牌,而他是那么容易被道德家们所诟病,因为他让那些政治魔术没了秘密可言。所以他注定是个不大受欢迎的人,一个散布危险思想的人,一个胆敢向世人泄露游戏规则的人。他始终都只能算是个旁观者,从在佛罗伦萨进入外交领域开始,他就开始观察政治的世界。带着他的政治理想和野心,他的目光始终在关注那些君主,而不是占大多数的普通人。在他看来,决定历史的只能是那些拥有权力的君主,而不是大众。因为在他眼里,群众不过是群氓而已,而且,“群氓总是迷惑于皮相或事情的结局,而这个世界恰恰充斥着群氓。”关键在于,“多数人都是以貌取人。”“因为一般人等更多的是用眼睛而不是用双手进行判断,每个人都能看到你,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摸透你。人人都能看到你表面上如何,但只有少数人能够摸透你实际上如何,而少数人是不敢反对多数人的看法的,因为后者会得到最高权威的支持。”所以在他看来,“如有必要,君主应随时抛弃传统道德。”而且“一旦必须,他也知道如何为非作歹。”他生怕那些君主不能理解他的意图,所以他一定要说得细致:“比如说,你可以显得慈悲为怀,值得信赖,仁至义尽,清白无暇,心地虔诚――并且还要这样去做,但是你要做好精神准备,一旦不再需要这样做了,你就要能够做到反其道而行之。必须明白一点,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生的君主,不可能身体力行所谓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情,为了保住他的地位,往往不得不悖逆诚实,悖逆人道,悖逆信仰。因此,他必须做好精神准备,按照命运指示的方向和事态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用句俗话来形容,他真是不怕把人教“坏”。显然在他的经验和思想里,只有能够随机应变的“坏人”君主,才能真正牢牢地掌控其政治权力和局面。他从来不是个道德理想主义者。他是个地道的现实主义者。在他看来,为了达成政治目的,需要的就是不择手段。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认为:“诡计胜于诚实。”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君主进行斗争必须既像人又像兽。”通过研究历史,甚至是神话传说,他觉得这种品性由来已久,没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君主必须明白如何兼备人性和兽性,有其一没有其二,就不可能长保其安。”而且仅仅明白还不够,君主“他应当熟知兽性和人性的应用之道。”为了更为形象化地阐述自己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应当同时具备狐狸与狮子的特性,“君主应当既是一只狐狸以识别陷阱,又是一头狮子以镇慑豺狼。”他还在指出“人性恶劣”的基础上,强调“那些深知怎样做狐狸的人总是捷足先登,但他必须精通如何掩饰这种兽性,必须是个伟大的模仿者和伪君子。人们如此容易轻信,如此受制于眼前的需要,以致想要骗人的君主总能找到愿意被骗的人们。”估计那些精通君主之道的人看到这样的说法时是一定要冒出冷汗的,也一定觉得这个人真是眼毒嘴利,把行业秘密都道了出来。当然他们也不至于太过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大多数善良的人们是不会轻易相信这种耸人听闻的说辞的。他们自会做得比他说的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当然对于这样的一个明白人,他们也会敬而远之的,就让他继续活在乡下,写他的书吧。对于那些强调道德与人性向善的人们来说,他的说法无疑就是故意的哗众取宠而已。这个人怎么可以自负而且无耻到了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并且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地步呢?!他竟然敢声称“明智的残酷是真正的仁慈”、“令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为安全”、“某些貌似德行的品质,如果君主身体力行,那就成了他的劫数;某些貌似邪恶的品质,如果君主身体力行,反而会带来安全与安宁”。可以想象,在当时,他的大胆的说法一定是惹毛了甚至是惹火了很多不明就里的“善良”人们以及“道德”之士。在他们看来,他简直就是个思想上的恐怖分子,要把人心搅得乱成一团,消除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界限。所以他就是看不起所谓的民众,所谓的大多数人,因为他们无知,且盲目,没有什么辨别力,永远都是被善于表演的人搞得昏头转向愚蠢看客。不过,他虽然看不起占大多数的民众,但他恰恰又深知民众的重要性。所以他提醒君主一定要了解民众的需要,重视并善于利用民众的需要,赢得民众的支持,因为民众的要求通常并不复杂:“不过是免于压迫”,“不愿意被有钱人支使和压迫”。在他的眼中,现实是残酷的,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无论是君主,还是普通民众,其实都需要丢掉“道德幻想”,否则只能自取其辱,而不知所以然。因为显然,“人们的实际生活是一回事,而应当如何生活则是另一回事。一个人要是一味假设而把现实置诸脑后,那么他将学会的将不是如何自存,而如何自戕,因为谁要执意在任何环境中都想积德行善,那么他在众多不善之人当中注定会一败涂地。”现实社会的肌体与游戏规则,在他的眼光里,始终都是这样赤裸裸的,而不是朦胧暧昧的,他总是能把那些人为的遮羞布和帷幕扯得一干二净,让人去直视它,就像去直视人的下体一样,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它根本就不神秘。他对人也同样不抱什么幻想,因为“人们是多么易于腐化变质,使自身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性情,不管他们多么的善良,或有多好的教养,(为了得到小恩小惠)……多么容易成为专制统治的帮凶。”(《论李维》第42章)他确实是个相当自负的人。他自负到可以把一本《君主论》写得如此之薄,同时又把君主之道写得如此之深刻露骨地透彻。他是个熟谙历史的人。他向往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和权谋之术,以及那个充满了尚武与公共精神的黄金时代,而鄙视其所身处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生活观。他也有能力把书写得厚实丰富,比如那本《佛罗伦萨史》,还有那本《论李维》和专门论述如何打仗的《兵法》。他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当然这一点都不会令人意外,他写过一些戏剧作品,比如那个留传下来的《曼荼罗》,很可能,他还曾写过一些诗。在隐居乡下的那个圣安德烈小农场期间,他曾多次想法谋求恢复参与政治事务的可能,但都没有结果。这个结果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可以让他安心去写好他要写的那些东西,摆脱欲望以及时代环境的束缚。所以他在《论李维》的前言里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心迹:“所谓做善事,无非就是把因时运不济而做不成的事情,传授于人,以待众人具备能力时,由他们中最受上天垂青的人着手完成。”但通过这段话,也不难看出,他心里还是很有不甘的。对于这么一个知道命运的力量,同时又相信通过人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人,最终的结果仍旧是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看,他同时也是逐渐认识到了并且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尽管他的《君主论》曾被称为“恶棍手册”,他在死后这五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时间的名声与影响力却是日益广大。只要熟读他的《君主论》这本小册子,就会发现,当今世界的政治游戏虽然演技更为高超复杂,但本质上并不比他的那个时代更特出,拿着这本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说明书,就会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而不会轻易受到蒙蔽。他的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从那些后来推崇他的伟人名单中窥见一斑:斯宾诺莎,黑格尔,培根,休谟,马克思,克罗齐,葛兰西……。2008年10月23日星期四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作者试图说明:小马哥还是蛮“性情中人”的。。。
  •     我喜欢真实的家伙,比如这位“邪恶教师”
  •     一天干完的节奏!!!
  •     文笔太差,索然无味。要不是我妈万里长征给我扛来的我早就弃了
  •     玩世不恭的悍匪 伟大的爱国者 独树一帜的史学巨擘 马基雅维利是位伟大人物
  •     一生无权,却成了欧洲最精通权力的人,后世欧洲,不论政治史还是军事史,都要从马基雅维利写起,此真学人所能及之巅峰。
  •     我觉得翻译得不太好……不是特别engaging
  •     人非但不像是自己所骄傲而自负的想象的那样是命运的主宰,而毋宁说是自然和命运的玩物
  •     很好,给人很多启发,之前太小看马基雅维里了。也有趣。11月10日夜23点到13日夜23点,读本书。
  •     “我们知道,那是一种凝固在唇齿之间、隐藏他的苦痛的微笑。马基雅维利对人类,对被激情驱使、永远在来来往往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可笑的人们报以微笑。他并不觉得自己不属于或高于这个世界,而是认为自己是这人间喜剧的一部分。所以他能够跟他的男女朋友们一道,笑自己,因自己的笑与泪而发笑。”
  •     甘愿呆在地狱的男人
  •     该书对马基雅维里的描述,很是详尽,把他的个性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并且对他的阴暗面也能较公正地进行了揭示。
  •     你的微笑是你应对这个丑陋世界的方式,在你的世界里没有悲剧,只有喜剧,悲剧说这个世界的意义被击碎了、崇高被亵渎了、高贵被扭曲了,喜剧则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荒谬。
  •     从神坛走下来,从未感觉离我如此之近。
  •     研究马基雅维利的专家,内容虽少,但是又精又全
  •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经典分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今的政治现实
  •     马基雅维利在出狱时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曾经担任过共和国秘书的人,他在1513年4月的一封书信中自属为‘原国务院秘书’。
  •     叙事能力很好,高大全式传记。
  •     好像是政治与道德关系论述
  •     写的还不错,但是没什么特色,读了之后忘的很快
  •     妮可洛的微笑。。。
  •     还没看~期待
  •     马基雅维利
  •     :) 怎么可能不喜欢上这个男人啊
  •     史诗
  •     容易读,但仅仅用“微笑”作为线索描述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有些显得过于轻巧。不过,作为一本初识马基雅维利的书还是足够丰富有趣的。
  •     1494年以后法国、德国以及那不勒斯那段历史写的很清晰。不过切萨雷·博尔贾的书有哪些呢~ 从美剧看,他比老爹有能力啊,为啥六世一挂他就下台呢?~
  •     一般般,乏味。
  •     作者是研究马基雅维利和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权威。写出来的传记作品和学术文章相比偏重了文学性,但是史料性理应值得信任
  •     三星半,作者显然不是个好的传记作家,以共和国覆灭为分界,前期写的流畅但更多看到的是马氏的见识而非性格,后期过于琐碎,漫无头绪,也没怎么深挖题目的微笑,其所要展示的传主的生活哲学显得很单薄,更多的只是作者文学性抒情。此外,该传记明显有为尊者讳的嫌疑,嘛,仅仅是了解马氏生平或许够了。
  •     “你的信使到来时我正坐在马桶上,而那一刻,我在仔细思考这个世界的荒唐。”
  •     开头很有戏剧感,后半篇看得云里雾里,作者把尼科洛上升为自由民主的先驱不知对不对。
  •     来自佛罗伦萨的微笑
  •     偶是不是好文艺
  •     “你的信使到来的时候我正坐在马桶上,而那一刻,我在仔细思考这个世界的荒唐。” 被马基雅维里信里的这句话俘虏了。
  •     与其说是马基雅维利的传记,毋宁说是对其作品的研读分析加上一些热切的想象。但将马基雅维利本人置于佛罗伦萨共和与僭主政权交替的历史背景下,无疑能更彻底地理解这个“伟大的伪君子”。
  •     “历史学家,喜剧作家,悲剧作家.”(致Guicciardini , 1525 年10 月21 日)
  •     凡人的心思和绝对理性的哲人思维都统一在了微笑的面庞下,有趣的人。
  •     很受感动的一本书
  •     写得一般,当然,传主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     超越前人只是用一些桃色事件来补充,这算是超越么?轻巧了些
  •     微笑背后潜藏着的机敏、诡诈、爱欲与绝望,每一面都可圈点。我只是怀疑,Viroli同情的政治爱欲在遭受天罚的意大利面前,真的会帮助塑造一位坚定的共和派吗?
  •     温情、理想、实干的马基雅维利
  •     很不错,翻译得也好。
  •     “真正的政治家是像神一样的,应该得到永恒的荣耀;同时嘲笑基督教的天堂与地狱。”
  •     “反暴虐的人们 拿起枪 战斗不会很长 因为古人的勇气 在意大利人的心中至今没有消亡!”
  •     “他的微笑是一种源于痛苦的面具……”
  •     狡猾
  •     政治是个技术活,仅仅靠道德是无法掌握的,它需要学习和思考
  •     “在古代与同时代的导师们的带领下,尼科洛形成了一种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是一种混合了慷慨、对丰功伟绩的热衷、各种强烈的感情、对生命之脆弱的领悟,以及对美的热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源于对生活之残酷和人之恶意的理解——的丰富整体。”微笑之美和人生智慧的最终密钥:不嫉妒,不执拗,不显示骄傲,不野心勃勃,不追求自身利益,不发怒,深思罪恶的人类,不因他而高兴,不耽于虚荣,忍受一切,相信一切,期望一起。
  •     完人马吉雅维利。作者叙史简洁肯要,颇有看点,只是大量文学性的修辞难见客观。翻译有的字句仍欠斟酌,但总体很流畅。
  •     微笑是一根皮鞭
  •     很好看的书,对马基雅维利和佛罗伦萨都是很好的入门读物。推荐
  •     这是传记,不应该是粉丝的崇拜之作。另,描写个人也得适当写点周围关系和大环境,作者写是写了,但对美蒂奇家族和当时福罗伦萨以及意大利的描写太想当然,轻率的我都不忍看,熬到一百多页,仁至义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