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嫁之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不嫁之王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
ISBN:9787537936514
作者:利顿·斯特莱切
页数:191页

章节摘录

  第1章 伊丽莎白的新欢  湿赫身世  宗教改革之于英国,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也是社会范畴内的。当中世纪的精神模式分崩离析的时候,一场革命在世俗生活和权位中心的结构中破空而来,全面而深远。骑士和教士们曾把人类几个世纪的命运稳稳地控于掌心,而现在,他们就像飘向天空的热气球,转眼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显赫的贵族阶层——这些人既不豪勇也不圣洁,可他们干练有力的双手却收拢了政府的种种权力和利益。他们的新生命力是亨利八世一手创造的,而最终,他们却压倒了那个赋予者。王座上的人成了影子,而姓拉塞尔的、卡文迪什的、塞西尔的贵族却实实在在地统治着英格兰。在许多年代里,他们代表英国——甚至时至今日,还难以想象英国可以没有他们。  这一变化来得如此迅猛——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就完成了。北方两位伯爵在1569年发动的叛乱,是旧体制为逃脱灭亡命运所作的最后一搏,却仍摆脱不了失败的结局。倒霉的诺福尔克公爵。被送上了断头台——他曾梦想迎娶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动荡过后,新的社会制度巩固下来了,可古老的封建制度幽灵仍苟延残喘。它一直在那里,就依附在一个人——罗伯特?德弗雷(埃塞克斯伯爵)身上,并且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结束之前又一次死灰复燃。这火焰是如此灿烂,闪耀着古老骑士精神的迷人色彩,焕发出昔日的优雅和豪气。可是它后继乏力,它的光芒摇摆不定、漫不经心,因而转眼即逝。透过埃塞克斯的故事,透过他身上那种种灾难性的悲剧特征,那个属于被遗弃的世界的幽灵清晰可辨。在有关他和伊丽莎白女王的故事里,有令人扼腕的凄情,无奈的宿命,以及凄惨可怖的结局。

前言

  伊丽莎白一世远离人世已经四百余年了,这位女王生于1533年,卒于1603年,在位45年。对于英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史来说,45年的时间实在是白驹过隙,然而,正是这短短的四十几年,却彻底改变了英国的国运。“曰不落帝国”的打造,原是出自一双细长、柔弱的女性之手。  这位女王的成就着实让人惊叹和好奇。在那个颠倒混乱、歧视女性的时代,她何德何能,成就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内容概要

利顿·斯特莱切,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批评家。毕业于剑桥大学,与法国的莫洛亚、奥地利的茨威格、德国的路德维希同为20世纪最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他主张传记应“简明扼要,即要排除一切多余的东西,又要保留一切意义重大的东西”。 代表作有《不嫁之王》(即《伊丽莎白女王和埃塞克斯伯爵》)、《维多利亚女王传》、《小人物传》、《法国文学入门》和《书籍与人物》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伊丽莎白的新欢 第2章 三千宠爱集一身 第3章 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第4章 洛佩斯医生的悲剧 第5章 在梦想与现实中徘徊 第6章 远征西班牙 第7章 “无敌舰队”覆没 第8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9章 步入命运的圈套 第10章 不祥之地 第11章 伴君如伴虎 第12章 白发送走青丝人 第13章 长寿是一种煎熬 附录1 都铎皇家族谱 附录2 都铎王朝大事记

编辑推荐

  《女王不出嫁:伊丽莎白的童贞秘密》伊丽莎白的童贞秘密,她的故事,至今仍是那些政界风云人物长期学习的教材。虽然她的名字被后人用于称呼整个时代,但她的感情生活,从一开始便遭到了致命的硬伤。  埃塞克斯伯爵跟女王变得形影不离的那一年,她53岁,他还未满20岁。十几年的宠幸之后,他的整个生命在那场可笑可悲的惨败中被压成齑粉。  女王凄凉地终老,空虚和幻灭包裹着她,至高无上的女王竟然被剥夺了万丈红尘中唯一值得她拥有的事物。

作者简介

“她诚然是一位伟大的女王……是她使得西班牙、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和一切国家都畏惧她。” —— 伊丽莎白的敌人、罗马教皇 西克斯图斯五世 “只有她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国王——因为只有她才懂得如何统治。” ——伊丽莎白的敌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伊丽莎白一世在外交上的最大秘密武器就是她一直未嫁。”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 “伊丽莎白一世比在她之前出现的任何一位君主都要冷酷无情,精于算计,但与此同时,她又极其爱慕虚荣,所以十分容易被阿谀奉承之词左右。” ——美国作家亚历山大·布里斯科 “伊丽莎白一直热衷于制造恢宏的场面,这是无可比拟的。当美貌和青春的神话逐渐消失时,她巩固了她的君权。”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J.M.罗伯茨 “假如结婚的话,她就得和丈夫分享统治权,可她对‘英格兰女王’这个称号的热爱使她舍不得让别人分一杯羹。与平凡的家庭生活相比,她更喜欢独掌大权,并最终跻身于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列。”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法夸尔 “她拒绝婚姻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继承人永远的不信任。作为一个热衷于研究历史的人,伊丽莎白深知君主们是如何频繁遭到自己的亲骨肉的废黜的。在王室的边缘无所事事的岁月正是滋生憎恨的温床,她一点也不想冒这个险。” ——美国作家科林·埃文斯

图书封面


 不嫁之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说实话,这本书太纪实的手笔,从历史上有它的价值。但从文学上说,未能让人觉得有多少出彩的地方。  对女王一生的很多描写极其表面,让读者感觉自己是从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远远地,肤浅地看着女王愿意让世人看见的东西,刻意表演出的想被历史记载的东西。  女王内心的挣扎,喜悦,惶恐,得意,这些文学作品里必不可少而又引人入胜的微妙的心理描写一概被作者忽略了。或许是出于尊重史实的局限,作者只能做此处理,不便于创作。  或许此书可以作为一个涉猎英国历史的对象吧,仅此而已。
  •     用一个周末细细地读完《不嫁之王》。文字优美,词藻华丽,叙事流畅,图片精美。“某些书可以浅尝辄止,还有些书可以囫囵呑枣,唯少数书籍则须咀嚼且消化之。”——培根。没有矛盾,人类就不成其为人类了。然而,那些伊丽莎白时代人物身上的矛盾,早已超出一般人应有的限度,他们性格中的各种元素无所顾忌地四处飞溅。人们东奔西走,奋力抓住它们并装进曲颈瓶里拼命摇晃,尽一切努力使它们合为一体。结果,瓶子爆了,碎末橫飞,两手空空依旧。怎么才有可能恰如其分地叙说他们的狡诈与天真、他们的文雅与暴戾、他们的虔诚与放荡呢?是什么邪术把心智上的机巧与宗教上的虔诚交织在约翰邓恩身上的?谁能解释言行不一的弗朗西斯培根?谁会想到那些清教徒竟然是戏剧家们的兄弟?他们纺织的是怎样一幅精神画卷——经线是16世纪伦敦的污秽野蛮,纬线是那熟悉的《铁木儿大帝》之壮丽和《维纳斯与阿唐尼斯》之精美的热烈而崇高的情感!谁能再构想出这样一种铁石心肠的人物——先是在小酒店里如痴如狂地听一个迷人小伙儿和着琉特琴吟唱曼妙的牧歌,转而又兴致勃勃地去观赏一群伤痕累累的狗撕碎一头熊?你再看看那个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时髦男人,紧身裤下面明明显现着男性的雄壮,而他那飘逸的长发和带着宝石、玉坠的耳朵,又分明流露出脂粉气。这个喜欢卖弄新奇和风雅的社会,又会怎样时刻准备掉转头来,用令人震惊的残暴手段摧毁一名随手抓来的牺牲者!用密探的话说,时运一个掉头,那些带饰环的耳朵,也许会在刑枷示众时,在看客们的哄笑中被割掉。还有比这更恐怖的,当野心或宗教把人卷入黑暗的纷争时,叛逆者的国旗法便有可能不断变幻出新的花招,这些花招往往隐藏在那一大堆词藻精美、仅仅适用于感化院和临终忏悔的道德说教声中。这是“巴洛克”时代,而代表人物就是——伊莉莎白。——外观与实质的不协调。西班牙使节们用怀有敌意的锐利目光得出一个结论: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优柔寡断。当然,他们错了,可也比那些只会附和的旁观者看得更清楚。她一生所奉行的最高政策,是人们可以看到的一切政策中最不具英雄主义色彩的,她的故事至今仍是那些政界风云人物长期学习的教材。实际上,她的成功出于以下特性:圆通、和蔼、优柔、拖拉、小气——任何英雄都不应该具备的品质。甚至可以说,英雄在她身上的表现,主要在于她可以用无比的耐心任凭这些品质支配自己。阿呆馬鹿说:女王在这本书里只是佐料、配角。可在任何一部关于她的著作和影片中,她就是那个时代,她就是那个背景,她就是一切的成因,一切的结果。谁能否认伊丽莎白是“被上帝亲吻过的人”呢?她像一个天生的玩家,与其说她在生活,不如说她就像跟一个竞争对手那样与生活较劲,耍弄它,再称赞它,静观其变而又细细品味周围的美景,体会命运的急转,万物的无常。“大自然美在变幻莫测”——她最欣赏的警句之一。她的一生只爱过一个男人——莱斯特伯爵(电影《伊丽莎白》中有详细的情节)。而与埃塞克斯这段“忘年恋”在我看来是对莱斯特伯爵的一种寄托方式。当两个具有思想和感情的生物接近到某一点时,不管相互作用力如何越趋强大,也终将到达一个无法逃避行、无法超越的顶点,正如渐强音到一定程度时必然终止,而只有到这时,乐章中既定的下滑音阶才得以显现。最终,他也“背叛”了她。但他没有他的继父——莱斯特伯爵的好运气。他被处死了。这或许正是她的悲哀,她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女人。她最终在孤独寂寞中走向终点,当她匍匐着向死亡爬行的时候,长寿成了一种煎熬。繁华背后,不过是一掬细纱;而内心涌动的真情,才是她迫切想走近的灵魂——属于她自己的灵魂。
  •     Page 153 "一个星期过后,她终于考虑成熟:她要以枢密院的名义在星室法庭上当众宣告埃塞克斯的叛逆行为,向天下昭告埃塞克斯是罪有应得,以堵世人之口。"——>"一个星期过后,她终于考虑成熟:她要以枢密院的名义在皇室法庭上当众宣告埃塞克斯的叛逆行为,向天下昭告埃塞克斯是罪有应得,以堵世人之口。"Page 160 "CSending the Loved one to Execution"——>"Sending the Loved one to Execution"————————————————总体来讲是一本混乱的书。作者,或者是译者,妄图将伊丽莎白的心理变化和宫廷历史的风卷云涌结合起来,不幸失败。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这老女人!
  •     一个小时就翻过去了,译笔提不起兴趣
  •     这就是一个好题材遇到平庸作者的典型案例= =b
  •     伊丽莎白曾说Life is to experience.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我很欣赏。
  •     还记得的八卦点:1)书中提到伊丽莎白作为君主的成功并不在于她果敢和雄才伟略,相反,是拖延、犹豫、出尔反尔这些“懦弱”的特质帮助她稳定了局势,为英格兰保存了实力。2)尽管身边忠臣谋士有再多张良计,也架不住年青的伯爵对自我情绪的放纵和对理智的蔑视。唉,人总有自己都不能劝服自己的时候,何况是他人的告诫。3)著名的培根老师原来是忘恩负义跟红顶白的人渣——知识就是力量,但未必是人品。
  •     女王这张潮到爆的波点长裙照要看一学期啊有木有。。她的腰这么细难道是因为她擅长长时间站立??最受启发的就是要向女王学习站着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瘦腿减肥。。
  •     看图
  •     就算是伟大的女王,终究首先也是个女人。
  •     6元购书
  •     她诚然是一位伟大的女王,她居然可以将爱情理性而又政治化的融入国家的管理,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伊丽莎白的爱情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她所拥有的智慧和将小女人气质转化为治国安民的方法是极其富有学习性的,这也正是当代女性所缺乏的理性思考所在。但是这种理性和政治化是不适合苟同的,毕竟生存和竞争的环境占据了极大的比重。相对于同期苏格兰女王玛利亚的爱情历史,伊丽莎白的爱情观点更显前卫,却严格意义上更加保守。
  •     作者站在一个不失偏颇的立场上描述这样一位伟大的女王,可以说已经相对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
    她一直以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姿态在统治着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抛弃了性别在独自奋斗着。不管何时,她从没忘记过,她首先是一位女王,然后才是一个女人。所以,当她亲手处死自己最爱的人之后,也没有后悔,尽管她经常抑制不住内心的哀伤,在夜半时分失声痛哭。明明是那样坚毅的一个人,却表现出这样柔弱的姿态。她的悲哀透过文字,清晰地跃然纸上,直透人心。
  •     彩色的~ 图片的~
  •     看提要就非常顶瘾,又是历史又能满足好奇心。吴比老豆领起编辑的另一力作。
  •     我喜欢这本书
  •     爱一个人的力气可以去爱一整个国家 不过我终于明白文人墨客为何偏爱苏格兰玫瑰了 作为一本书我更爱玛丽亚 作为人物 我更偏爱伊丽莎白一些
  •     同为希望出版社的传记系列,比起茨威格,此篇在史料组织上则颇逊
  •     作为传记太情绪化了一些!
  •     好看 看的是希望出版社的插图专辑系列
  •     女王在这本书里只是佐料、配角
  •     比《悲伤女王》乱点
  •     不怎么纪实,大篇幅的类杜撰读得我很累。
  •     现在35RMB了
  •     伊丽莎白一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