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幕后的洋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红幕后的洋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208064836
作者:[美] 李敦白,阿曼达·贝内特
页数:30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有一天晚上,我和李前去观赏一出名为《家》的话剧。这出名剧是当代中国小说家巴金的作品,描述一个来自地主家庭的三公子转变成追求民主自由的进步青年的一生。那次表演的会场是在一个非常陡峭的山顶上,因此我那辆马力不足的吉普车只能沿着狭窄的山路吃力地往上爬,就在这时候,我听到山坡下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密斯特李!密斯特李!”我回过头,看到一个曾经巴结过我和我的同僚的国民党官员,正吃力地往山上走,边走边叫着我的名字。我吃了一惊,生怕他会认出李国华,于是我装作没有听见,加足马力向上冲。但吉普车的马力实在太小了,攀爬的速度未见得加快,因此即使是徒步,那个国民党官员也逐渐追了上来。我心里一直祈祷他会跑累了放弃追赶,但是很显然他执意要赶上我们,而我也不停地听到身后的喊叫:“密斯特李!密斯特李!”终于,吉普车一个冲刺上了顶峰,沿着坡顶开进了停车场,隐匿在等候观看演出的人群中。李国华看起来有些慌乱,而当我告诉他刚才是谁在后面追赶,他脸都白了。等我们买了戏票走进戏院,李突然一屁股坐在后排的长椅上,接着整个身体放倒,开始剧烈颤抖。我见状大吃一惊。  “我去找个医生。”我转身要走。  他伸出颤抖的手说:“别别别!我还好。”但他的身体仍然失控地颤抖,而我只能坐在一旁,惊恐地看他不住地冒冷汗。这时许多看戏的人步入了剧场,还好没有人注意到我们。  大约过了五分钟后,李坐了起来,他脸色苍白且汗水淋漓,不过痉挛已经平息下来。  “怎么回事?”我问,“到底怎么了?”  “电刑后遗症。”他说。  在我们起身朝自己的座位走去时,李低声告诉我,他曾被国民党逮捕,坐过牢,上过刑,从此以后他便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不禁猜想,他是不是害怕再度被逮捕?他的神经是否受过损伤?我无法得知。我问他:“医生是怎么说的?”“这种事医生帮不了忙。”他回答,随后便将话题转到话剧上。  就在这段时间里,我原先预计的事情果然陆续发生。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军即将撤离昆明,我们的办事处也将要关闭。1945年11月底,上级的命令便张贴出来,我们全连人员将撤回印度,等待回美国解甲复员。  我不想走。我已经迷上了新交的朋友,了解到的中共情况也让我备感兴奋。在内心深处,我一直盼望中国朋友们在那次聚会上说的不是玩笑话,盼望着我真能有机会造访延安。对于未来,我并未考虑太远。我只觉得一次冒险正要开场,我可不想未尝尝滋味就离开。  我去找上校,要求获准继续留在昆明。“我们还得在印度待上几个月才退伍,”我据理力争,“我刚刚开始摸索出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诀窍,况且我的工作也符合军方的需要,为什么不能多留一阵子呢?”但是他不为所动。  那天傍晚,经过总部大楼回宿舍的路上,我注意到指挥官办公室的灯仍开着。我从未跟指挥官亨利·欧雷德将军(General Henry Aurand)讲过话,不过据说他是史迪威的人马,而且很讲道理。因为实在是太想留下来了,我决定去碰碰运气。我敲了他办公室的门,进门后立即立正敬礼,自报姓名,说有个私人问题想与将军商量。  “我的参谋总长能不能留下来一起听,还是我该请他回避?”欧雷德将军说,手臂朝坐在他对面的那位上校挥了挥。  不知为什么,一时间我知道自己胜券在握。  “欢迎他一起听,长官。”我回答,随即尽可能简要地将自己的情况做了报告。  将军的回答果然如他一向雷厉风行的姿态:“任何命令都别理会,除非是要调你到上海陆军总部。”他说:“你不需对任何人提起这事,照常做你该做的,要是有人问起,让他们直接来找我。”  我当时并不知道调到上海意味着什么,可总得做好准备。况且时间也很紧迫。我通过那家酒铺传了消息给李。等他联络上我,便告诉他不久要离开昆明去上海。他说会写封信让我带去上海,给当地的一个朋友,而这个人会给我介绍一个能在上海协助我的人。  李说,如果我仍想去解放区,这个人可能帮得上忙。临别时,我们约好隔夜在同一个街角碰头。  隔天我们如期碰头,他把我带到他家。那是一间低矮普通的石砌中式庭院,有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当天的气氛很紧张。李太太忙着给我的上海生活出主意,而她丈夫却叱责道:“闭嘴!”随后我傍着他,在一张充做写字台的饭桌旁坐下。桌上摆着三封信,信封上都写了姓名地址,还封了口。李开始跟我咬着耳朵交代事情,但为了更加保险,每当他提到一个重要的字眼,他便写下来。“你到上海后,你必须到……”他用草体字写下一个地名。“当你到那里后,你就去找……”他又用草体写下一个人名。“当你看到这个人,你必须称他……”一堆的草体字。  可是问题在于:李想当然地以为我看得懂草书(一种中国知识分子在匆忙时使用的文雅字体),而我又因为死要面子,拉不下脸来告诉他:我根本一个字也看不懂。离开他家时,我将那张纸握在掌中。我不敢将这张纸给任何人看,因此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我只得一次一个字,在不同的地点问不同的人,终于吃力地将李国华的指示拼凑到了一起。  我本来行事就颇为小心,可是李的临别赠言还是令我惴惴不安。我们握手道别时,他的脸色沉重。“我已经尽力帮你了,”他说,“作为回报,我只有一事相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向任何人说你见过我,也不要再提我的名字。”  P14-1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红幕后的洋人》读来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但实际上却是“报告文学”,涉及的内容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囚禁、绝望、爱情和救赎。李敦白的故事堪称经典。  迈克·华莱士《60分钟》  李敦白书写了现代版的《天路历程》,他带着理想主义。或称天真痴心,穿越了三十五年的中国政坛权力纷争,其赤子之心居然毫发未损。  拉赛尔·沃森《新闻周刊》  重温历史,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来自见证者的讲述。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快节奏故事,一篇个人的经历一虽然他改造世界的愿望未遂,融入文化的努力未果,梦想未能成真。  尼兜·加洛《西雅图周刊》  一口气看完了《红幕后的洋人》。  在那最自我破坏性的时代,其悲惨、惊诧、甚至是耸人听闻的画面一一展现。不管你是否同情李敦白的遭遇(可能你会心存疑虑),他亲历了历史的起伏,并融入了伤痕的年轮。  史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作者  一段不凡的讲述,揭示了个人命运如何卷入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并在大风大浪中与之共箱一段引人入胜的个人传记:诚实。动人、胆战心惊又发人深思。  米歇尔·奥克森伯格士,美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政策副官  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记录中国题材的,讲述希望、囚禁和幻灭的故事,但是论冲击力、诚信度,还没有一个故事能与此书相比。它充满魅力,坦诚相见,使人不忍卒读。在描述神力失灵的文学中,它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  安妮·F.瑟斯通《波士顿环宇报》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李敦白的生涯可谓神奇。他的故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变革的宝贵见证。  比利·格雷厄姆

内容概要

作者:(美)李敦白 (美)阿曼达·贝内特 译者:丁薇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序中文版序致意第一章 木仙之死第二章 饥荒第三章 新四军第四章 在毛泽东的窑洞第五章 秋高气爽第六章 我的长征第七章 黑暗岁月第八章 学着活下去第九章 灿烂新世界第十章 比红更红第十一章 黄金岁月第十二章 大跃进第十三章 三年自然灾害第十四章 核心圈第十五章 美好生活第十六章 发动群众第十七章 打砸抄烧全面破旧第十八章 夺权第十九章 掌权第二十章 权力当道第二十一章 冰屋第二十二章 王朝倾覆第二十三章 归乡

编辑推荐

  您即将打开一卷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是一位坚强得难以置信的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人。他此生的旅程,无论是在政坛、监狱、商场(以及情场),都是一段极其不凡的发现之旅。《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一部讲述了囚禁、绝望、爱情、救赎……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您即将打开一卷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是一位坚强得难以置信的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人。他此生的旅程,无论是在政坛、监狱、商场(以及情场),都是一段极其不凡的发现之旅。《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一部讲述了囚禁、绝望、爱情、救赎……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与诺尔曼·白求恩、埃德加·诺斯、爱泼斯坦等齐名的美籍友好人士李敦白日前推出了自己的回忆录《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
  本书记录了李敦白在中国工作、生活35年的传奇式经历:曾经参加广播事业局的“造反”;曾两次被当作国际间谍入狱近16年;与老一辈革命者共同战斗、生活的场景;以及自己对于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坚持等等,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反映。

图书封面


 红幕后的洋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作为一本中国唯一美籍共产党员的传记,这本书还是很具有可读性的,语言直白浅显,情节丰富。如果作为一个共和国史的一个侧面去阅读,还是能窥探出不少东西的。比如解放战争前后国统区和解放区人民的生存状况、建国初期人们的思想状况、文革的起因和初期造反派的情况。这些都是比较真实地展现了现在往往会被我们忽略的情况,就像作者的女儿那样,从来没有见过不fb为人民谋福利的gcd,从而无法想象以前的情况。比较可惜的是作者在68年被捕入狱,文革后来的发展便一带而过,只是作为从妻子和子女那里的转述。最后一段对于主席去世的态度和对文革后政治情况的批判总有一些牵强和模糊。不清楚是不是被修改过。也完全有可能是作者认识不清。作者在参加革命的过程中还是不乏个人主义情感,而且也不了解文革后期出现问题是从哪里开始的。对于真正的高层,也是不了解和猜测的状态。这个为他对政治事件的理解是有影响的。他的思想转变过程还是很让人感动的。从毫不怀疑党无限忠诚,到入狱学习毛选后发现毛泽东思想是鼓励人们去思考质疑,而不是一味地相信。从第一次入狱认为是党在考验自己,到第二次认清实质后仍然坚定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逐渐走向成熟和彻底。最后录一段话以作结尾:“绝不可以依据敌人的原则来打仗。在对日抗战时,我们就经常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对抗修正主义分子也一样。任何思想退化的人都会有这个问题: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人民的力量。”主席是孤独的,超越时代的不被理解。他的群众观给我莫大的反省和启发。
  •     在中国的牢狱生涯,经历了文革和大跃进,与钱钟书一起公事,由王震介绍入党,曾与王光美相亲,李敦白在中国成就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李敦白同志之前给我的映像就是媲美巴黎街头火红学潮时期的赤色狂热分子,看着一老外手举毛泽东语录,头戴鸭舌帽,激情地站在一堆黄皮肤中间嘚瑟,颇有视觉冲击力。国共内战期间,在田埂吃饭的农民像看戏一样看着老李独自一人一路风尘地向防空洞飞奔,在共产党电台工作的李敦白,是每次空袭时跑得最快的一位。这倒不妨碍我对他的好感,尚没有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高尚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战士的老李倒显得真实可爱。而老李很是敬佩那些拥有人的身体,神的意志的同事们。“我并没有所谓的东方情结,”李敦白写的毫不矫情,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敦白当年也是死活没想到,不知道是时代的幸运,还是幸运的时代,完全相信日本会战败的老李学习了中文,颇有语言天分的他没想到,也想不到日后的他竟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奇迹。在毛泽东身边做翻译的日子,毛泽东严重的湖南口音让曾让老李犯难,李敦白对这位时代封面人物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在参与翻译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李敦白始终认为自己才是最优秀的理解者。
  •     李敦白,直到今天中午,对于我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现在,在用了5个小时读完他的这本自传后,我才发现,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另类见证者,从他的经历中,可以了解到CCP,乃至中国60年来走过的一段道路。从1945年作为美国陆军的一员进入中国,李敦白实际上已经被动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在接下来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中,他的命运会紧紧嵌合进来。书中最吸引人的是两部分的描述。一个是他的第一段牢狱生活,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年代,他确是在中央社会部的监狱里度过,而之前他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那个年代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仅有的两名美国人之一。(待续)我最喜欢的是作者那种写作的笔法,用无数的故事表达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也有“粉饰”自己之处,但绝不让人讨厌,反而会理解他在非常年代的选择,佩服他的坚强。看过他的书,突然间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位美国人,他是耶鲁的毕业生,在加入CIA仅仅一年后,就在中国东北被击落俘虏,其后的二十多年一直都在监禁之中,直到尼克松访华后,才回到美国。要是和李敦白相比,他的人生更像是一个黑洞。只能说,在巨大的历史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小人物,都在被自己创造的历史所操纵。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李敦白秉着诚实的心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几十年经历。理想化的一个老外,虽然打入了中国最高层的权利圈,但始终也没摸透中国人的做事方式,这也是他坐牢十几年的原因吧!
  •     说到了一些历史事实,我尤其注意最末一页作者本人对中国的见解
  •     难得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经典案例
  •     真的信徒
  •     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支持当当网,希望多多优惠
  •     我强烈想看非删节英文原版!
  •     这本书从一位外国人的讲述中反映了我国某个特殊时期的故事,值得一度。
  •     本书记录了李敦白在中国工作、生活35年的传奇式经历:曾经参加广播事业局的“造反”;曾两次被当作国际间谍入狱近16年;与老一辈革命者共同战斗、生活的场景;以及自己对于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坚持等等,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反映。一部讲述了囚禁、绝望、爱情、救赎……的经典之作
  •     4.2。一个资本主义的信奉者带着传教士般的热忱,来到万里之外的中国投身共产主义运动所经历的大起大落。
  •     在中国生活35年,包含16年牢狱之灾,1980年带回去了中国夫人,育子女四人,后返回中国做商业。这一切,他说,无怨无悔。多么彪悍的人生啊。
  •     还没看,不知道什么内容
  •     作為曾經的美國憤青和白左,Rittenberg詳細講述了自己給ZG幹活的心路歷程和坎坷經歷。個人經歷頗為有趣,而且細節讀上去都比較真實。但是不知道是否有刪節。kindle排版不錯,就是價格比較高。
  •     很好看的一本书,讲述真实,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     洋人看中国的问题向来和国人不一般
  •     传奇的经历,难以想象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政府工作30多年,与国家最高层私交密切,特别是想想在文革期间,一个洋人举着红宝书高喊口号的样子,让人有一种穿越感。这本书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上海生死》
  •     了解了很多背后的历史。
  •     不错的传记。前半部很幽默,比如77页“老李又逃跑了”,下半部很沉重,特别是政治部分尤其恶心,监狱还算长了些见识。另外,洋编辑的痕迹重了些。
  •     一入红朝深似海。
  •     自干五的祖师爷,两次坐牢纯属活该,最终也知道美国祖国的好了——回国安度晚年。
  •     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字眼,莫过于革命。不能理解革命,就无法理解二十世纪。张国荣在红色恋人中有句台词:蒋介石先生的耳朵现在聋了,他听不见我们的呼声,现在跟他对话,只能用枪。国民党当年完全漠视了社会最底层人民的需求,又根本藐视了社会中层的改良主义意见,那么,回答他的,就只有革命了。一个成熟社会绝不应该抛弃它的任何一部分,否则那一份子就会成为社会的抗体。二十世纪是社会大分裂的年代,也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年代,李敦白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美国人,在目睹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后参加了中国革命,这本回忆录就是一本很好的革命史教程。当然,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教程,它是一个西方革命者的东方回忆。
  •     中文删节版吧,不过还是推荐
  •     很好的书,过去不知道的故事。。。。。
  •     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还好
  •     为了忘却的纪念,在阅读这本书后的不长时间里,读者可以沿着作者描述的足迹,去延安圣地探寻中国革命胜利的真谛。从文化碰撞的角度来说,从个人观念转弯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     字字珠玑
  •     也许年轻人很难理解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怎么会流行起来,而忠于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们又是做了多大个人的牺牲。李敦白虽然是洋人,但他的思想却和同时代的许多追求真理的年轻人(不论是不是中国人)共鸣。今天看来,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简单、甚至天真。但如此众多的有识之士为一个理想在世界范围不约而同地斗争,这恐怕在20世纪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其影响也许暂时还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整个人类需要从这次壮举中学习、总结的事情是太多了。李敦白的这本书是从个人角度进行的认真反思,经历过这么多曲折和磨难,仍旧向往着真理,难能可贵。可惜,许多人在经历了很多事后,放弃了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问题,同为人类的困境变得冷漠。最坏的是自己也变成了吸血鬼和寄生虫。可惜这些人不会阅读这本书(甚至不会阅读任何书籍),不然,恐怕他们会无地自容。
  •     自己读过的最为精彩和动人心魄的自传之一,真诚而热情,展示出太多的东西
  •     文史参考资料
  •     洋人的东西可以看,但如果迷信了就坏了。
  •     十分好~流畅又幽默~还有我最想知道的现代史~李是一个有着十分纯洁理想的好人~不知道是不是牢狱的经验~整本书尤其到了后面都充满了自我分析和反省~以至于少了对历史本身的正面清晰的认识~毕竟我太想了解历史~而这只是本好看的传记~
  •     读过《甲午战前日本挑战史》、《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徐蚌会战 》( 周明,王逸之著)、《林彪逃亡真相》
  •     一本很值得读读的回忆录
  •     得来全不费工夫。去年有一本书提到李敦白,当时想买,但是没有。可喜的是,最近打折就送来。看了之后,很受感动。一位“洋人”美国人在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国革命贡献他的青春。还讲述了他的中国家庭的故事,很好看。
  •     还行,了解另一个时代的故事
  •     其实可以译为一个美国理想主义青年共产主义之梦的破灭
  •     精彩!爱读这样的回忆录。重新感受每个个体对新中国史的认同和体验。
  •     第一次在纽约时报上得知李敦白后读此书。他的经历堪比阿甘,但比阿甘惨痛得多。他的思想在洗脑后堪比江姐,但我认为这是不甚可信的。很适合拍电影,故事写得很好。
  •     你如果还完全没有机会了解出自美国的共产党人的所思所想,那你一定必须读本书!
    你如果想知道相同头衔或说相同名词下的人所思所想的差异,那你一定必须读本书!
    这是一位年轻时就怀有人文情怀、具有人本意识,历程人生阅历后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美国籍的曾经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讲述的个人经历,但是从可以得出结论:只有真正的、没有遮掩的民主才是人类摆脱压迫、物质主义等,救赎自己的道路!同样的名词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在她人(一位女士)的协助下完成本书,他的好朋友,前美国著名电视节目60分钟主播称之为“报告文学”(见本书中文版封底)。不知道这里所谓“报告文学”是否如同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流行的报告文学,有过多文学性,破坏了真实性!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不将两者完全等同!
    不过,令读者疑惑的是,作者在书里说他当年在天安门城楼上让毛泽东给他在“红宝书”上签名时,毛身穿军装,但是在本书所附的相关图片上,伟大领袖穿的显然是中山装;此外,作者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问中国时,他已经本关入秦城监狱5年,可以他又明白告诉读者,他是1968年2月入监狱的,所以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时,作者进监狱整整四周年!
    如此的错误,为什么在出版过程里没有发现?难道作者是提醒读者:千万不要完全相信书里说的一切,如此明确的信息都有错,遑论其他少数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了,更不可能记得完全准确?!
  •     匪谍最好死全家
  •     因为鲁豫有约,我才知道了李敦白,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不同的革命故事。中国人写中国革命很正常,但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中国革命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是。书的质量不错,包装也很好~是本好书!
  •     我花了一天两夜读完此书,感觉是一本相当有意思的回忆录。李敦白和马海德是中国***中的唯一两个美国人。李敦白两次坐牢,时间长达十多年,此人可以说是跳梁小丑,时代的玩偶,头脑简单,任人摆布,然后又一心想往上爬,命远跌宕起伏。该回忆录的特点是真实,作者似乎很敢写,里面颇多场景令人发笑。遗憾的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生没有反省,用无怨无悔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     在监狱里的描写真实到让人难受,很多事件从外国人的侧面来看也有另一番味道
  •     李敦白同志无疑是在选择性地接受信息,但是任何批评他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都受到智识的限制,但李敦白同志选择了高尚的事业。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另外,顺便看了许知远写此书的书评。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他的东西,还是抑制不住恶心的感觉。
  •     李敦白作为一个亲历文革的人,也被历史裹挟其中,只是自我控制的不好,没有预见未来,他的人生如同随波起伏,所以定力是成熟的标志!!!
  •     心灵史
  •     通过美国人了解中国一段历史,真实性很强!
  •     不同的角度解析中国
  •     一个外来者的视角见证CCP的历史 拿到了李敦白的签名,呵呵。
  •     文革能使外国人也疯狂,两种文化在文革中融合,悲
  •     这真的不是讽刺吗?
  •     看得出作者是个吃货,他对革命也许是体验,对吃绝对是真爱
  •     一个美籍中共党员的回忆……
  •     红幕后的洋人
  •     一位外国人眼光讲述的革命故事
  •     李敦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书技术了他的特殊经历,文笔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