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的逸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末代皇帝的逸事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801887627
作者:新凤霞
页数:185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内容概要

新凤霞,约生于1927年,身世不明,据本人记忆,来自苏州,幼时被卖到天津,在南市杨姓贫民家家庭长大。
  自幼学戏,从京剧改习评剧。她在演唱方面的独特成就,形成近四十年来评剧艺术影响最大的流派——新派。
  在1957年“反右”及1966年“文革”的两次政治运动中,

书籍目录

母亲口中的皇帝前言皇帝谈婚姻皇帝放火皇帝拉架皇帝看自行车皇帝听忆苦思甜报告皇帝唱鬼嚎歌皇帝说:“我真不会干!”皇帝刷墙皇帝说劳动光荣皇帝团煤球皇帝蹬平板车皇帝筛灰皇帝口袋里的两张纸皇帝喊我:“下班铃”皇帝安炉子皇帝说慌皇帝和泥皇帝长冻疮皇帝挖水碱皇帝看大字报儿打爹,皇帝叹气皇帝扒卡车皇帝闹肚子皇帝烤鱼皇帝会做戏了皇帝怕孤独皇帝溜窗缝皇帝改名皇帝煮屉布皇帝搬砖……

编辑推荐

  独家披露,末代皇帝溥仪在劳改中的一段往事……  独家出版作者手稿,将在新浪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

作者简介

独家披露,末代皇帝溥仪在劳改中的一段往事……

  文革前后,新凤霞与末代皇帝溥仪、军统特务头子沈醉、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等被安排在一个小组里参加劳动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不通世故、不习劳作的溥仪闹出了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改造皇帝,这可能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事件,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亲见。轻松幽默地描写出了这一事件的侧面。

图书封面


 末代皇帝的逸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新凤霞的《我和溥仪》,其实就是现代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的《末代皇帝的逸事》,才不到4个月时间,竟然又改头换面一下,变成了《我和溥仪》!太急功近利了吧?
  •     我对溥仪的最初印象,来自多年前的电视剧《末代皇帝》。大部分内容记不清了,只有三个情节还略有印象,一是年幼时在宫中,他和弟弟一起游戏,后者好似穿了一件明黄的衣服(或是说了什么“大不敬”的话),被溥仪扇了一巴掌;二是伪满时期,受够了日本人的气的溥仪大骂:“我还是个皇帝吗?”三是在战犯管理所时,他哆哆嗦嗦地糊着纸盒子。做末代皇帝时的颐指气使,在东北的无可奈何,成为阶下囚后的张皇失措,就是逊帝不寻常一生的写照。早年接受教育,无非觉得,此乃你这“人民的罪人”自作自受,是封建专制偿还给老百姓的一笔账,“你也有今天”是我脑袋里最感性的认识。不久前群众出版社将全本的《我的前半生》出版时,我翻了翻,看看那些当年被删掉的内容,读到了他处置婉容私生子时的狠辣,读到了他被送至战犯管理所前的绝望,也依然读到了那些反省味道极为强烈的回忆。我往昔的好奇再次强烈地出现:他的后半生如何?一个有过罪错的“封建头子”,在天翻地覆的经历后,在被教育了数年之后,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平民生活”?溥仪没有写。没有时间?没有条件?没有勇气?我不知道。他去世甚早,让我宁愿相信是时间拒绝了这种可能。但是近两天读到新凤霞的《末代皇帝的逸事》时,我才明白,至少有些后半生的片断,是当时的溥仪万万不能写的。“文革”期间,新凤霞所在的中国评剧院和全国政协在同一条大街上,前者常常组织劳改队支援政协,新凤霞便有机会和同是劳改对象的溥仪、杜聿明、沈醉等人在一起干活,也就熟悉起来,溥仪常和新凤霞分在一组里劳动,他的许多小事,都被后者看在眼里,日后也就变成了这本书。新凤霞眼里的溥仪颇为不易。他出身深宫,自小被人服侍惯了,没有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连最简单的择菜、爬梯子这些事情都做不好,总干出啼笑皆非的事情,例如煮茶叶蛋,他把鸡蛋都打碎了盛在盆里;用碱水清洗蒸锅里的屉布,他把别人的衣袜也放在一起煮;蹬平板车,一不留神就撞到了树上。说实在的,不是个干活的料。可他是个对劳动和改造有热情的人,常常想主动做些事情,或者帮助别人做事,别人不让他做,他还不高兴,倔犟得很,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帮倒忙。若在平时,这无非是茶余饭后的笑料。但那是文革,是劳改,是在造反派眼皮底下“洗心革面”,哪能容你有半点差池?你是牛鬼蛇神,是封建皇帝,干活不老实,说轻了是偷懒耍滑,说重了就是暗中破坏,对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甚至“阴谋复辟”。溥仪如此狼狈,换来的从没有同情,少则几句斥骂,多则一顿好打。当造反派狠劲推搡、踢揣溥仪的时候,当他们在他脸上抹泥画花儿的时候,你难以相信,这面无表情沉默以对、听任人作践的曾是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溥仪是战战兢兢的。他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有罪”“我又犯罪了”。在那个政治年代里,他的独特身份使其抬不起头来,成了惊弓之鸟,造反派的一声断喝,能吓得他说不出话、听不见声音,木呆呆地站在那里。他的心里似乎随时紧绷一根弦,生怕一不小心就断掉。一次他倒痰盂时,被造反派训斥得心慌意乱,一不留神踩在了一张印有毛泽东照片的报纸上,立时惹下滔天大祸。在众人的喝骂中,溥仪跪在地上不住磕头。有人说:“你快请毛主席饶恕你!”……这是书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情节。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内心极不舒服。当年深宫中的溥仪,当年的皇帝溥仪,如果有人对他“大不敬”的时候,他的帝王身份,是不是也会像这样,让那些犯了错的太监、宫女、臣民们筛糠不已、面如死灰呢?他的周围会不会也有诸多凶神恶煞,在那里高喊“大胆”“忤逆”“作死”一类的口号呢?当年的他,可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变成了那胆战心惊、生死由人的角色了吗?当他是皇帝时,我们曾仇恨他的统治,曾仇恨他对每个人命运的粗暴干涉,曾仇恨他和他的阶级对生命、人格的肆意践踏。可是当我们推翻了这个皇帝后,当我们掌控了权力之后,难道就可以有资格像他一样,对我们的所谓“敌人”的命运粗暴干涉,对他们的生命、人格肆意践踏了吗?溥仪的罪愆,在战犯管理所中已经偿还,法律给予了他公平的审判。况且,无论持着何样的情感,在他的后半生中,其内心必定无法平静,他会在负担中度过余生。对于这样一个已经得到惩罚且不知何年才求得安宁的人,我们难道还要施以额外的、非人的羞辱吗?溥仪是个“特殊公民”,势必要在聚焦的状态下生活,生前身后都是如此。新凤霞的这本书,也算是为其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道道苦情,将令人错愕的羞辱、冤屈倾诉一空。但对无数普通人而言,在历史给予他们不公平的待遇之后,无人替他们诉说,无人替他们抹去内心的痛感,只能在自己的回忆中试图抚平伤痕。我之所以用“我们”这个词语,委实是不愿将过往的罪孽推到某个人、某些人的身上。面对动乱年月,整个国家听任法制被践踏、社会秩序被毁坏、人的生命和尊严被剥夺,选择了在愚昧中沉默;面对动乱后的年月,我们依旧闪烁其词,依旧讳疾忌医,依旧试图将过去遗忘。我们是一个不善于反思的民族,是一个对记忆太过随意的民族,却又不幸是一个对痛苦万般隐忍的民族,如果我们曾犯下的错误得不到梳理和悔悟的话,总有一天,它会再次狠狠地教训我们一顿,让我们付出更惨痛的代价,那时候,犯错的、该为过去和未来负责的、该承受万千苦难的,仍是“我们”所有人,任何一个人都得不到宽恕和救赎。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溥仪糗事百科
  •     大家知道还有一本另一家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新凤霞的《我和溥仪》吗,基本内容应该差不多吧?两家出版社出版,内容大同小异。巧合的是,还有一本去年出版的《我的前半生》,也是同样的情况,大家在卓越网搜索一下就知道。出版社当然是出于业务的考虑,但对于读者来说,叫人如何选择呢?对于书的授权人来说,一书两出,好比一女两嫁,可能眼睛里也就是钱了!合法乎?合情乎?抑或合理乎?
  •     了解不在帝王之位的真实溥仪
  •     光看这本书,你会觉得溥仪是个很可怜的人,文革的时候也太荒唐了。但看了溥仪的随从写的关于溥仪宫廷生活的书之后,你会发觉原来溥仪之前也做了不怎么样的事情。任意妄为。综合起来看,只能说人生是无常的,当人暮年的时候,回想起来,有高峰有低谷,味道估计是说不出来的。
  •     黑色幽默,笑中无奈,人的命运可以天翻地覆,身处不同,体味不同
  •     新凤霞的文笔不错,通俗得让人觉得很舒服。建议先看看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再来看这本书,整个溥仪就被勾勒了一大半了。
  •     溥仪这个二傻子…
  •     读初中的时候读得那叫一个有味儿呀
  •     挺不错的。很真实的历史
  •     作者把那个荒唐岁月的荒唐事写活了。一把辛酸泪。
  •     文笔很烂,类似二年级小学生作文。书中事件真实性有一处硬伤。说小白玉霜死了溥仪不哭。而据史料记载,溥仪死于1967年10月17日,小白玉霜死于1967年12月21日。溥仪是末代皇帝,不少人对他感兴趣。新凤霞在书中一口一个“皇帝”,明显也是像前面一位豆友所言,哗众取宠,消费名人。专门写皇帝闯祸,也是迎合市井读者喜欢看帝王落魄的心理。与此同时又大加渲染自己如何帮助皇帝,给自己脸上贴金。这种作者,人品太差。
  •     看着不是有趣,而挺令人心酸的
  •     为何溥仪看上去像智障。。感觉挺可怜的,这样的智商的皇帝,,肯定会亡国吧?!
  •     一个末代皇帝的悲惨遭遇着实让人觉得可怜~封建制度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愚昧残害了这个无辜的人~但就这本书而言,真的不怎么样。通篇就是新凤霞写在劳动改造时溥仪有多么笨手笨脚闯了多少祸,看着看着我都觉得新凤霞你确定不是来黑溥仪的吗?通篇的皇帝两个字也充满了哗众取宠的意味。消费名人的写作果然品质都实在不怎么样。差评~一星给末代皇帝这个人物形象,一星给历史大背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