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曾国藩家书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801935601
作者:李瀚章 编
页数:393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大清一朝的名臣之中,集文治、武功、文章、道德于一身者,恐怕只有曾国藩一人,所以,他在世时即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关誉。这个降生于湖南湘乡县荷叶塘一个乡绅家庭的子弟,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二十八岁考取进士。三十七岁任礼部侍郎,次年,回乡创建湘军,与太平天国义军对垒,艰难竭蹶,虽屡败屡战,最终将太平军剿灭。由此而成为清一代的文人而入武侯的第一人。此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谥文正。他生逢乱世,却成了力挽狂澜的清代中兴名臣。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领域内均影响深远。由此声名显赫,毁誉交加,后世对他多有评议。1917年8月25日,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满乎?” 蒋介石在审订增补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则说: “大清之所以中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者,盖非人才消长之故,而实德业隆替之征也……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慢为人之师资矣。” 章太炎先生说: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先生说: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而非有超群帙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最称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桓,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坚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曾国藩之所以长久为人称道,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更是因为他的文章与道德。而他的文章、道德之精粹无不包涵于《家书》之中,涉及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等人生课目。可以说将儒家入世哲学悉数贯彻其中,堪称立身之范本,处世之良言。人们从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温情故事里,可以读出生命通达权变的莫大智慧。因此,在他辞世后的第七个年头——1879年,由李瀚章编、李鸿章点校的这部《曾文正公家书》由传忠书局刊刻出版,并迅速成为一部人们争相购买的家藏典籍。此后一百年间,《曾国藩家书》多次出版,其版本之多,超过史上任何一部家书,但由传忠书局刊刻的这一版本,则因其编辑之严谨、点校之精妙以及编校者之声望、地位而始终享誉非凡。编者李瀚章官居湖广总督;而点校者李鸿章则是满清后期内政、外交上的重臣。而李鸿章还曾是家书作者的一介门生。就《曾国藩家书》而言,传忠书局刊刻的这一版本毫无疑问当是最佳选择。本书即以传忠书局刊刻的为最初蓝本,较之于别的版本,它不仅是名臣编校,而且删裁得当、言简意赅。是一本精妙的家书。是为序。2007.3.10

内容概要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二章 古希腊人的政治理想第三章 古罗马人的政治实践第四章 明暗交错的中世纪政治第五章 曙光微现:步入近代政治学第六章 自由主义:现代西方政治学说的主流第七章 保守主义:传统与秩序第八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九章 共和主义:古典传统与现代转型第十章 五光十色的20世纪政治理论

编辑推荐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记录了政治学大师们的人生历程,解读了政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生动翔实的文字和200多幅弥足珍贵的精美图片有机结合,将整哲学发展的脉络全方位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感受,是了解和学习政治学知识的理想读本。

作者简介

曾国藩之所以长久为人称道,不仅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更是因为他的文章与道德。而他的文章、道德之精粹无不包涵于《家书》之中。在他辞世后的第七个年头-1879年,由李瀚章编、李鸿章点校的这部《曾国藩家书》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四野流传,迅速成为一部争相购买的家藏典籍。

图书封面


 曾国藩家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养生六事】一、眠食有恒; 二、两饭后各散三千步;三、惩忿节欲;四、睡前热水泡脚;五、静坐有常时;六、习射常时(射可习威仪,强筋力)。【持家八法】考早扫宝书蔬鱼猪。 (考:祭祀; 宝:和睦于亲族邻里)【观人四诀】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少大言。【识人成事】成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务。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人虽多,而可恃者惟在一二人。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凡行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读书成才】成才需有志,有识,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得一而自足; 有恒则事无不成。读书务须专注。一书未读完,断不另看他书。买书不可不多,读书不可不知所择。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 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 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无论何书,总须从头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尔先须过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熟读。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凡读文太多,而实无心得者,必不能文。眼界不必太高,自谦不必太甚。目下外间咨来之摺,惟浙、沪、湘三处较优,左、李、郭本素称好手也。此外如官(文)、骆(秉章)、沈(葆桢)、严(树森)、僧(格林沁)、吴(棠)、都(兴阿)、冯(子材)之摺,弟稍一留心即优为之。以后凡有咨送摺稿到弟处者,弟皆视如学生之文,圈点批抹,每摺看二次,一次看其办事之主意、大局之结构,一次看其造句下字之稳否。一日看一二摺,不过月馀,即可周知时贤之底蕴。然后参看古人奏稿,自有进益。每日极多不过二三刻工夫,不可懒也。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不特吾之言当细心寻绎,凡外闻有逆耳之言,皆当平心考究一番。故古人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     大四了,有空看看闲书。纵观曾国藩本人的一生,不免让人唏嘘感慨。生于嘉庆,发迹于道光,鼎盛于咸丰、同治初年,死得却很仓促。对他在政治上的作为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历史观,比如说你认为太平天国是不是好东西,对此我没有什么好说。单针对于这本书,我越读越是觉得悔恨交加,对过去的为人处世常常感到羞惨不已、无地自容。   作为搞IT的,我平时很爱看技术书籍。涉猎不可为不广,光电脑里存放的电子书就有50G左右,一辈子都看不完。基本上什么类别都有,俨然一座小型的专业计算机图书馆。看书则偶尔打开一本,看看还不错,就记下来准备以后接着看。后来越来越多,已经记不得自己把哪些书开了头却还没看完,于是要建个文件夹叫Reading。再然后在Reading里也太多太眼花缭乱了,于是要在书名前加上[xx]表示看到了多少页……现在标有这种标记的书有22本,一些隔几天读几页,一些隔几个月读几页,还有些就再也不看了。在图书馆借书也是一样,往往把限额全部用完,也就是始终有10本书在手里。到现在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原封不动地归还到期书籍了。这些缺点反映到学业上,就是什么都懂一点,却什么都不精。C/C++/Python/Lua...常常拿编程语言数来宝,门门都写得出来几行,门门都不得精要。 以上种种,就是曾国藩所谓的“不专”。他时时教导弟弟、教导子侄的无非一个专字——“一书未完,绝不看他书“;“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他也引用荀子的话说“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看来我这样广撒网的已然是自做聪明的典型了——他断言这种人终将一事无成,很不幸地我到现在为止果如其所言了,好在现在已经有所悔悟,但愿将来能痛改前非,以期有所成就。其次曾国藩说“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想来成大事者必需这三个素质。实际上专注和有恒就是一个东西——无恒何来专注呢?不过还是要单独提出来说一说,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已经自诩有志向了,见识也日渐广博,而恒心还需火候。最后是不妄语,出于曾国藩的“为人八本“之说,其中带兵打仗什么的我是用不上了,比较切己的有“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我脾气还是比较好的,不太容易生气;早睡早起呢很困难,是个职业病,但是以后也要注意;至于不妄语,则是至今之一死穴。第一是自以为了不得,比如高中时候,虽说像是开玩笑,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常常说话大句,伤人不少。第二是妄评他人他事,实际上见识短浅,言语有失偏颇。第三是常怀自矜之心,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或是捡了什么便宜,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要拿出来显摆一番。招人自卑或者羡慕嫉妒恨尚且不说,亦使自己的“斤两”显露无疑,如果偶尔言过其实,就更加窘迫了。纠此几个纰漏,以后谨当牢记一句“不妄语”。举几个例子来说是这样的——说话必须三思,不置他人与尴尬;无关之事不擅加评论,这也和《教父》里所谓的“男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半年我开始逛某军事论坛,在日本地震前,论坛里的一大堆人对日本持这样的心态——“老天啊,收了它吧!”;等老天果然来收他了,又一致地开始悲天泯人了。这种情况就只能招人耻笑了,看着人人网上祈福的在祈福,庆祝的在庆祝,好歹大家都还挺专一的。而我,不说话,不让别人知道我在想什么,也没人在乎我在想什么。对于个人的小小得失,则不要时时挂在嘴边。实际上有不少人是顽固的幸灾乐祸派,比如我自己,很符合那句笑话:“看你这么不开心,说出来嘛,让大家高兴一下”。至于成就,往往总有一天是会被人知道的,就尽量让它晚些被知道,也许其效果远远好于你在成功之前已经预告了三遍的结果。对于计划要做的事情,最好在做成之后再说,不仅给人以惊喜或者震撼,也免得万一食言了丢人。我常常在放假前说“假期要看XX本书”,后来真带了一堆书回去。大家都是过来人,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还有我大二开学时的“名言“:新学期新气象,不熬夜、不猥琐、不说脏话。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这和上面所说的其实差不多,也就是不要预报成功,因为很可能会成为慌报。最终要的就是对于个人的能力和才学,不要自己一口气就交代完了,每多留一手,就多了条后路。曾国藩说力争要“实浮于名,才浮于事“,我愿意用白话再重复一遍:真正的实力高于外界对你的传说,真正的才学高于你在处事中显露的本事。这才是一个行走江湖的人应该有的意识,眼高于顶更是万万要不得的。而且这种深藏不露的神秘感,也是为人的魅力之一了吧。当然,以上种种对于知心朋友又另当别论了。专注、有恒、不妄语,只求从此时时致力于此三端而已。就此一句,倒是已然犯了不妄语的毛病,应该苦行50年后再来写下这篇文章,追忆50年前许下的诺言。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读这书,大概是七八年前吧。以前看过很多关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文章,看他俩的读书经历,他们都极力推崇曾国藩,当时不明白为何如此受二人欢迎,只是觉得曾国藩干了很多影响历史的大事,挺牛挺厉害的一个人。书信展现了,他日常生活细微的一面,比如,他也会为生计发愁,也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比较喜欢书中,他向家人讲授如何读书,以及他在军营带兵打仗的书信。为什么那么多人去研究他呢?撇除了潮流和跟风,我觉得曾国藩不仅有观点,也有方法论。他的方法论之一,体现在带兵打仗上,如何挑选士兵的几条基本原则。另外,曾胡治兵语录没有细读过,只略微翻过几篇,里面应该更多带兵打仗的细节
  •      大三读的,记忆特犹新。原文,无点校,书信够全。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质难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     工作之余抓紧时间读点书也很让自己满足,《曾国藩家书》非常让我着迷,每天早上开机时看一篇,中午午饭后看几篇,晚饭后看几篇,日子虽然很忙碌,但是这样挤出时间翻几页自己喜欢的书,颇有点自足而后快的味道!很喜欢这种感觉!
  •     非全本,有所隐; 事之来龙去脉亦非初读者所能深识。
  •     不好,缺。
  •     11.29
  •     曾国藩一度成为大家非常热捧的系列读物,而从中真正体会到其为人做事的内涵还需要更深的功力
  •     也是没看完 稍显啰嗦 O(∩_∩)O~ 不过还是不错的
  •     编辑太杂了……但是全……
  •     曾国藩此人,智商不高,魄力不足,野心不足,认死理,奈何人家执行力强,做事有原则,讲道理,巨细心,不徇私情,善于总结,有点迷信,也就这样了,你说这样的人会自立门户夺上位,这是不会的
  •     家书,不如敬称之谓 育人教科书。
  •     仔细看了一下封面,以前看的应该是这个版本的。
  •     按年月序,读之可觉渐入其境。治学,为人,处事,未有不可鉴之。
  •     很平常的书信联络,给我的印象是:他很谦逊,很顾家(一直敦促家里的人要敞开心扉,关心弟弟并从学习为人上教导); 看完就感觉是一个长辈在不停的指导,教诲。
  •     最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最体会的是长辈对小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
  •     非常好的一个版本,没有乱七八糟的翻译和解读。 剿灭洪杨匪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