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建筑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何镜堂建筑人生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562331667
作者:周莉华
页数:219页

章节摘录

插图:华南工学院当时刚成立建筑设计院,欣闻何镜堂有回乡之意,院长陈开庆派薛振辉等到何镜堂单位接洽。当时的中国,好像冰封多年的河流,正在缓慢而艰难地解冻,人才流动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何镜堂在单位是建筑专业业务骨干,单位不愿放。何镜堂逐一做领导们的工作,难度不下一场攻坚战。而李绮霞所在单位人才济济,相对来说,容易疏通,广州设计院的佘唆南总建筑师每次和北京设计院的领导一起开会,总不忘做工作:让小李他们回到广州来吧。佘总曾有个想法:实在不行先让李绮霞回广州。北京设计院的领导说:现在有个原则,不能制造新的夫妻分居。只要轻工业部设计院肯放何镜堂,我们就放李绮霞。何镜堂笑言:像我这样的人,不会磨洋工,不会闹情绪,即使领导不批,也还是会好好工作,这样就让调动更难了。经过四五年的拉锯战,1983年,除了一个主管人事的副院长始终不同意放人,其余领导算是原则上通过了。华南工学院发去商调函,何镜堂夫妇以为终于可以如愿了。可是商调函被压了一个多月,李绮霞得知消息,径直找到轻工业部设计院的人事部门,幸遇一位叫魏慧琳的女同志,魏即时打电话给持反对意见的副院长:“人家都来问了,怎么办?”副院长说,“再做做工作,实在不行就放人家走吧,但我还是保留意见。”得了这话,魏即刻办好调令,并通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当这位副院长得知已通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时,责怪魏为什么办得这么急。多年来,何镜堂夫妇总不时怀念这位从事人事工作的女同志,能体恤他人,胸怀开阔,从宏观角度看待人才流动,而不是仅考虑本单位利益。李绮霞也感慨,幸好自己没有在丈夫单位工作,不然,这辈子恐怕只能安于现状了。l983年5月,一家四口终于回到母校华南工学院。十几年来,辗转广东、湖北、北京三地的何镜堂又返回亲切的故乡广东,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未能在母亲生前回到广东,抚慰侍奉,这件事让何镜堂深为内疚。这时的何镜堂已经45岁了。“常说三十而立,我要五十而立。”何镜堂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后记

2009年岁末,走在熙攘的天河北街头,不经意间四个字直奔眼底:和者筑善。心里不由叫声“好”!因为这个词放在何镜堂院士身上再恰切不过,他正是一个力求“筑善”的“和者”。建筑是大地文化,而文章是纸上的建筑。因为这一点看似牵强的相通之处,我无知无畏地接受了写作任务,开始了对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建筑的解读。结果,写作的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对于建筑这门博大而堂皇的学问,我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敬畏;而何院士对建筑的激情、追求完美的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通达、谦和,也值得我终生学习效法。感谢何院士及夫人李绮霞女士的悉心指导,感谢何苦女士及何成基一家耐心接受我的采访,并提供了许多生活细节;感谢刘树道老书记的关注和勉励,感谢范家巧社长的积极推动,感谢韦宏副院长、倪阳副院长、郭卫宏书记、刘宇波副主任的支持,感谢华工档案馆张娟娟馆长协助查阅资料,感谢黄沛宁女士、郑少鹏先生、吴中平先生提供相片及所需设计图;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何院士的朋友和同事;感谢我的家人。即将付梓之际,颇觉惶恐。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和视野,在短暂的时间里,我显然难以全面地描述何镜堂院士的丰富个性。我很赞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利教授的一句话:建筑是抵达他人的一种方式。希望这本书成为抵达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建筑的一种方式,仅仅是一种较为轻捷的方式。

书籍目录

引子青葱岁月大学时代名师高徒  一代建筑宗师夏昌世  求知若渴“文革”年月回乡路迢初战告捷渐露锋芒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五邑大学教学主楼  广西桂林博物馆  大都会广场和中国市长大厦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  鸦片战争海战馆情系桑梓  东莞市西城楼文化中心  东莞市民广场  东莞莞城可园历史片区城市改造“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  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校园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江南大学  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规划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新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  南京审计学院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令心灵震撼的建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理念·表达  甲方·乙方  一个项目三个大师  建筑的力量  全人类共通的意义密码  专家如是说扛鼎之作——东方之冠  世界的盛会中国的机遇  百年世博梦  中国的“第一件展品”  问鼎——“中国器”  横空出世——“东方之冠”  合·和  “这件红衣服不好穿”  “一看,中国的”  “我们要用现代建筑语言来交流”  生长·展望何镜堂的2008记忆·希望继续这发现之旅  “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新馆  “石破天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传统文脉现代品相——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赢在团队生活值得期待  忙碌而优雅地活着  和美人家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建筑之中有真趣  我爱学生学生爱我成功=勤奋+才能+机遇+人品  勤奋敬业,善于学习  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敏于行动,敢于竞争  理性务实,追求卓越  以人为本,凝聚合力  管理自我,张弛有道  笃定目标,设计人生建筑之思——“两观三性”  “两观”  “三性”,教育之道——授之以渔  学建筑先学做人  从无所适从到有所适从  培养建筑师的综合思维能力  鼓励创新与自我否定  通过实战工程去提高  快捷方式:三到位  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  身兼“三员”,修炼师能治院方略——启动飞轮  搭建平台指引方向  产学研合体:三赢之道  人才培养:重中之重  “做一百个普通的设计,不如做一个精品”走向“岭南学派”  岭南文化性格及建筑特色  岭南建筑思想溯源  挟岭南建筑思想走向全国  “是岭南的,更是中国的”结语附录  印象  对话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何镜堂建筑人生》:我选择了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路。

作者简介

《何镜堂建筑人生》内容简介:何镜堂,1938年4月生,广东东莞人。1965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首届中国“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政协常委。
创立“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他所带领的建筑创作团队,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及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等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建筑。
主持和负责设计两百多个项目,获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31项;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出版《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等多部专著,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他培养的近百名博士后、博士、硕士,正成为各所在地建筑设计的骨干力量。

图书封面


 何镜堂建筑人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图文并茂,内容充实
  •     看到何大师的这本书问世了,就急切的想买一本,挺不错的,至少对我来说
  •     很喜欢这本书,送货的速度很快
  •     喜欢传记,羡慕华工建筑学的学生~
  •     学院士,此束甚佳
  •     虽然作为传记来说,文章结构一般。但内容非常的充足,正如书中所说:希望本书能成为抵达何镜堂院士和他建筑的一种方式,仅仅是一种较为轻捷的方式。基于这个目标,我想他达到了。 这书真的让我好好的了解了何镜堂院士,以及他的建筑。没想原来世博中国馆就是他设计的,真是孤陋寡闻啊! 作为一个想自学建筑设计的我看了这本书真有种如遇春风的感觉,强烈的感受到何老师对建筑强烈的热爱以及被何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学建筑,先学做人。此时,我已树何先生为我的人生楷模。 另也想追寻这书的介绍好好领略何镜堂院士的建筑之旅。
  •     质量还好,内容不错,本人也非常崇拜何院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