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柏辽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020075713
页数:244页

章节摘录

决裂一公元一八二二年冬天某个天气阴沉的日子,广慈医院的解剖室里同往常一样尸骨横陈。解剖室中央,十来个医学院的学生正在阿缪萨教授的指导下解剖一具已经肢解的尸体。解剖台上和滑腻腻的地上,到处散置着断臂、残腿,其间还杂有一片片切碎的、冒着血泡的肺叶。学生们乱哄哄地交谈着,透出一种勉强的高兴,教授也无法管住他们。在一张停尸台的下面,两只老鼠在争夺一截已经啃掉一半的椎骨……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从窗外一窝蜂飞进来。就在这时,解剖室的门开了,进来两位青年。其中一人很从容,显然是这里的常客;另一位却在门口站着不动,愣在那里,脸上的肌肉不住地抽动。前面那人朝解剖室中央走去,又回过头来问另一个:“怎么?你不过来?”那另一位面有难色,犹豫地朝前走了几步。他冷不防一脚踩到了流注在地上的那摊血,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手绢,把鼻子捂住。受惊的麻雀这时纷纷向窗外逃窜。“教授先生……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同学柏辽兹……埃克托尔·柏辽兹。”教授抬眼一望。“谢谢,罗贝尔先生。”他用手指指正在被解剖的尸体。“……柏辽兹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奈波米塞纳……或者说,是奈波米塞纳的残剩的尸骨……他死于结石症……”柏辽兹一直呆若木鸡。“……所以请你原谅他的态度有点冷淡……”学生们被教授的俏皮话逗得哈哈大笑……阿尔丰斯·罗贝尔接着把柏辽兹介绍给同学们。他们一一同新来的人打招呼:“不胜荣幸……”“你好……”“欢迎,欢迎……”但他们都不怎么热情,只勉强朝惊魂未定的柏辽兹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最后一位同学却显得比较热情:他走上前去,满脸堆笑,向埃克托尔伸手,埃克托尔受宠若惊,赶紧去握住那只手……他吓得大叫一声。那只手凉得透心,软绵绵,滑腻腻,埃克托尔·柏辽兹掌心一松,那只手便落到地上,原来那是死人奈波米塞纳的手。埃克托尔转过身去,一阵恶心,弯腰走出解剖室,在他身后响起笑闹声,起哄声……阿缪萨教授鄙夷地叹了口气……“你总爱出新花样,格朗丹先生……”

前言

我们呈献于诸位面前的这个故事,当然无意冒称埃克托尔?柏辽兹的正传。这样做不仅失之狂妄,而且毫无必要。正传的任务另有一些更具资格的专家们去承当,因为毕竟是一桩正经的营生!自从传主去世之后的一百多年以来,种种信息来源——证词、信件、自白、私房话,等等——早被搜罗殆尽,而且被翻来覆去、究根问底、探幽扶微地作过多方面的考证,可说已寻索穷尽,再想增添什么新的内容都只会徒劳无功…………然而,偏偏下面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历史学家和考据学家固然可以根据精确的但未必牢靠的日期,来研究、分析和重构埃克托尔的生平事迹,从而最终确定“柏辽兹其人”。但是,阅读他本人的《回忆录》却诱使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从认识其人出发,尽管不在日期上大做文章——以避免欺人耳目之虞,但要对一些不能核实的行事或言论作出解释。之所以不能核实,是因为没有一位证人能够——或者愿意——对我们叙说这些事情,更因为我们有电影和电视这样要求严格的同谋,它们只能靠动作和语言让人买账……因此,从某方面来说,我们要“梦想”一个埃克托尔?柏辽兹的生平,要“再创造”他的生平。然而,这个“再创造”有其最严格的历史依据,尤其是人文学的、心理学的依据……因为这些依据是由柏辽兹本人提供的。谁会对我们不满呢?埃克托尔·柏辽兹本人肯定不会。

内容概要

李恒基,1935年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1999年故于北京。生前曾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外国电影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电影研究方面著、译有:《“梦幻”的沧桑》、《“神话”的变迁》、《加拿大与加拿大电影》、《法国电影》、《现代电影与叙事性》、《语法模式、语言学模式及电影语言研究》;合作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等。业余外国文学著、译有:《黑非洲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意识流文学与西方电影》、《雨果诗歌》、普鲁斯特《贡布雷》、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萨特《隔离審讯》、撒德《情罪》等。

书籍目录

序决裂与歌神相会幻想交响曲错位荣耀的顶峰尾声

编辑推荐

《柏辽兹》: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

作者简介

《柏辽兹》内容简介: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曾写过《希腊草命》、《李尔王》序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安魂曲》、《浮士德的沉沦》等很多作品。所著《配器法》一书已成为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
《柏辽兹》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文学的笔法,描写了柏辽兹的生平、爱情、婚姻以及他的主要创作等,为 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天赋、器宇不凡的音乐大师的形象。

图书封面


 柏辽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读完这本书,想到这个词,也是何其芳的一本散文集的名称。柏辽兹一辈子都有一个梦,梦中全是儿时女友身着白色衣裙的倩影。这个美丽的声影,让他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菲莉亚与朱丽叶。当哈莉叶唱着奥菲莉亚的咏叹调,当哈莉叶穿着似曾相识的白色衣裙不经意地走过柏辽兹的窗口······故事开始了。很多音乐家一辈子都是个孩子,感情方面没有长大也拒绝长大的孩子。柏辽兹就是这样。他看似滥情,爱过许多人,却没有对她们负责;事实上,他痴情得难以理解:他爱的不是谁,甚至也不是儿时女友,只是那个穿着白色衣裙的倩影!与其说他用《幻想交响曲》画梦,不如说他用一辈子爱情生活的迷惘与痛苦画梦。一般说来,梦都是会醒的。苦心孤诣地画梦,注定了苦心孤诣地忍受痛苦。庄子如是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梦与现实究竟有几多联系?还是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既然如此,何必“画”呢?柏辽兹大概不知道这段话。当然怪不得他。他痴痴地追逐一个梦,以为追到了,一切就都好了。他不知道,与一个人越亲密,就越来越多地感受到ta的疲惫;越是想与一个人长久,就越是要接受ta落魄的一面。所以,当他自以为追到了一个梦,却意外地发现,原来现实生活并不是像梦中的那样,他就走了,走得很狼狈。如同朱丽叶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殉情,初恋,有时候真有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能量:我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初恋身上,初恋一旦破灭了,恨不得生命也一并破灭。我们渐渐长大,发现,其实没有爱情,我们一样能活。可惜,柏辽兹就是没有领悟到。他因为不知道,所以异常纯真,也异常悲苦。这究竟是个悲剧还是喜剧?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
  •     如何形容一位大师,如何形容一位天才,是波澜壮阔,时而风光无限,时而穷困潦倒的一生。还是他那些永垂不朽的音乐杰作。我想,这些大师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一个名字,他就是:柏辽兹。非常惭愧的是,我只在文字之间阅读过这位大师,至于他的音乐,我还没能有机会细细的聆听,带着我崇敬的心境。看他的人生,我感受到一种未知的迷狂,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结,一种与命运抗争,坚定不移的韧性。还有他所追逐的幻影,爱情的幻影。他的音乐,他的特立独行,那种发自骨髓的特立独行,不为了标榜什么,只为了做自己,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们看看他同时代的大师,书中提到了李斯特、瓦格纳,帕格尼尼、门德尔松、雨果、大仲马、德拉克洛瓦,这些永处云端的大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那个伟大的时代。李斯特听过柏辽兹的音乐会,追逐着他要跟他细谈音乐,或许也有理想与激情,但是柏辽兹竟然撇下这位拥趸,转而追逐一位美丽的姑娘,然后在炮声中,在马车上完成第一个美好的夜晚;是的,女人,充满了激情也充满着颓废。柏辽兹因为女人与瓦格纳决裂,爱情友谊猛烈的碰撞在了一起,最终两败俱伤,而大师注定要追寻不同的激情,仿佛那是他们生命力量的源泉,又或许是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当别人以为巴黎是天堂的时候,大师眼中的巴黎却是一片灰暗,而真正的天堂竟在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北疆,在那个拥有伏特加的烈性民族中。在那里,他差点要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一切。仿佛一切都是随性而为,为追寻爱情与自己的内心可以放弃一切,这究竟是幼稚,还是让人敬畏的力量,引人思考。文字已经不足以表达激动的心情,从未如此的力不从心,对自己的文字感觉到如此的卑微,也许只有音乐才能真正表达此刻内心的迷狂。书中的小插曲让人回味无穷,一处出自瓦格纳与柏辽兹在餐馆里的偶遇。柏辽兹的情妇要求店员换下瓦格纳的海报,正巧瓦格纳身处餐馆中,于是他亲自换下了海报,并把柏辽兹的海报贴好,并尊称柏辽兹:大师。这是一次多么尴尬而又激动人心的会面。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欣赏十分难得,而相互决裂却又出奇容易,不禁让人扼腕。柏辽兹与瓦格纳不得不让我想起瓦格纳与尼采。事实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力气辩驳什么呢?!静下心来聆听,大师的音乐。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书前几页彩图特别多 主角不太出名 所以买的人少 装订还不错 稍微有点松
  •        如何形容一位大师,如何形容一位天才,是波澜壮阔,时而风光无限,时而穷困潦倒的一生。还是他那些永垂不朽的音乐杰作。我想,这些大师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一个名字,他就是:柏辽兹。
       非常惭愧的是,我只在文字之间阅读过这位大师,至于他的音乐,我还没能有机会细细的聆听,带着我崇敬的心境。看他的人生,我感受到一种未知的迷狂,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结,一种与命运抗争,坚定不移的韧性。还有他所追逐的幻影,爱情的幻影。他的音乐,他的特立独行,那种发自骨髓的特立独行,不为了标榜什么,只为了做自己,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让我们看看他同时代的大师,书中提到了李斯特、瓦格纳,帕格尼尼、门德尔松、雨果、大仲马、德拉克洛瓦,这些永处云端的大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那个伟大的时代。李斯特听过柏辽兹的音乐会,追逐着他要跟他细谈音乐,或许也有理想与激情,但是柏辽兹竟然撇下这位拥趸,转而追逐一位美丽的姑娘,然后在炮声中,在马车上完成第一个美好的夜晚;是的,女人,充满了激情也充满着颓废。柏辽兹因为女人与瓦格纳决裂,爱情友谊猛烈的碰撞在了一起,最终两败俱伤,而大师注定要追寻不同的激情,仿佛那是他们生命力量的源泉,又或许是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
       当别人以为巴黎是天堂的时候,大师眼中的巴黎却是一片灰暗,而真正的天堂竟在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北疆,在那个拥有伏特加的烈性民族中。在那里,他差点要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一切。仿佛一切都是随性而为,为追寻爱情与自己的内心可以放弃一切,这究竟是幼稚,还是让人敬畏的力量,引人思考。
       文字已经不足以表达激动的心情,从未如此的力不从心,对自己的文字感觉到如此的卑微,也许只有音乐才能真正表达此刻内心的迷狂。
       书中的小插曲让人回味无穷,一处出自瓦格纳与柏辽兹在餐馆里的偶遇。柏辽兹的情妇要求店员换下瓦格纳的海报,正巧瓦格纳身处餐馆中,于是他亲自换下了海报,并把柏辽兹的海报贴好,并尊称柏辽兹:大师。这是一次多么尴尬而又激动人心的会面。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欣赏十分难得,而相互决裂却又出奇容易,不禁让人扼腕。柏辽兹与瓦格纳不得不让我想起瓦格纳与尼采。事实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力气辩驳什么呢?!
       静下心来聆听,大师的音乐。
      
  •     算是表舅的译作
  •     这个系列的书真该多多读······
  •     用一晚读完,回味无穷
  •     幸福也罢不幸也罢,都没什么了不起...我要的是,一种人格的形成,一种天生爱好的发挥....这绝不是什么疯狂
  •        读完这本书,想到这个词,也是何其芳的一本散文集的名称。
      
       柏辽兹一辈子都有一个梦,梦中全是儿时女友身着白色衣裙的倩影。这个美丽的声影,让他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菲莉亚与朱丽叶。当哈莉叶唱着奥菲莉亚的咏叹调,当哈莉叶穿着似曾相识的白色衣裙不经意地走过柏辽兹的窗口······故事开始了。
      
       很多音乐家一辈子都是个孩子,感情方面没有长大也拒绝长大的孩子。柏辽兹就是这样。他看似滥情,爱过许多人,却没有对她们负责;事实上,他痴情得难以理解:他爱的不是谁,甚至也不是儿时女友,只是那个穿着白色衣裙的倩影!
       与其说他用《幻想交响曲》画梦,不如说他用一辈子爱情生活的迷惘与痛苦画梦。
      
       一般说来,梦都是会醒的。苦心孤诣地画梦,注定了苦心孤诣地忍受痛苦。
       庄子如是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梦与现实究竟有几多联系?还是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既然如此,何必“画”呢?
       柏辽兹大概不知道这段话。当然怪不得他。他痴痴地追逐一个梦,以为追到了,一切就都好了。他不知道,与一个人越亲密,就越来越多地感受到ta的疲惫;越是想与一个人长久,就越是要接受ta落魄的一面。所以,当他自以为追到了一个梦,却意外地发现,原来现实生活并不是像梦中的那样,他就走了,走得很狼狈。
      
       如同朱丽叶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殉情,初恋,有时候真有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能量:我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初恋身上,初恋一旦破灭了,恨不得生命也一并破灭。我们渐渐长大,发现,其实没有爱情,我们一样能活。可惜,柏辽兹就是没有领悟到。他因为不知道,所以异常纯真,也异常悲苦。这究竟是个悲剧还是喜剧?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