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访谈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杜尚访谈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
ISBN:9787563333110
作者:[法] 皮埃尔·卡巴纳
页数:211页

章节摘录

  杜尚访谈录一、八年的游泳课卡巴纳:杜尚先生,现在是1966年,再过几个月您就80岁了。在1915年,半个世纪前,您去了美国。回顾您的一生,什么让您最满意?杜尚:首先,我很幸运,因为我基本上没有为了糊口去工作。我认为从实用的角度看,为了糊口而工作是挺傻的。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不必为糊口而生。感谢我的运气,使我不必“下海”挣钱。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普通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有抑郁症,没有神经衰弱。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点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产品,或要表现自己的压力。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我不能告诉你更多了,我是生而无憾的。卡巴纳:那么,什么是您最大的遗憾呢?杜尚:我没有任何遗憾,真的没有。我什么都没有失去,在我的晚年甚至比我的早年还要走运。卡巴纳:布勒东1说过您是二十世纪最有才智的人。对您而言,什么是才智?……

前言

  我没有想到,一个艺术家可以活得如此精彩如此自由。杜尚一出,整个西方艺术史被重新改写:学习杜尚,能使我们的生存意义霍然改容。有如此影响的人世间不多,有幸和他接近是我们的运气。在这本访谈录中,杜尚用对话展现了他自己的一生,这一生是由热中绘画,学习先进流派,后来却又放弃绘画,甚至放弃艺术构成的。可是,当杜尚否定艺术、放弃艺术时,他却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这里,他让我们第一次碰到了在艺术史中逻辑没法进入的部分:大象无形。正是在这里,杜尚把艺术的事变成了人生的事,变成提升精神境界的事。在艺术史中、没有哪一个艺术家像他那样,把对生命的思考变成艺术唯一的主题,而且,他为这个主题找到了独特的表述方式——完全放弃艺术的感性美,让它成为服务于思想的工具。这个人的思想是如此独立,他拒绝接受一切现成的东西。在喧嚣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他如入无人之境,在自己思想掘出的隧道里一味锐进,然后,他抵达了把艺术和人生打成一片的境界。

内容概要

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1921-),法国艺术评论家,撰写过关于凡·高、毕加索、德加和立体主义的书,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书籍目录

杜尚访谈录
一、八年的游泳课
二、一扇朝向另一些东西的窗户
三、通过《大玻璃》
四、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五、我过的是一个侍者的生活
附 录
杜 尚
一、杜尚――一个艺术的人生
二、艺术――一面人生的镜子
三、杜尚的影响
禅宗,杜尚与美国现代艺术
杜尚年表
后记
杜尚与我

编辑推荐

  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间都是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斥诸视觉,也不斥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我对艺术本身真是没有什么兴趣,它只不过就是一件事儿,它不是我的整个生活,远远不是。

作者简介

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这本书是法国艺术评论家卡巴纳在1966年对杜尚惟一一次访谈的归总。杜尚一生除了写过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但在这本书中,他在卡巴纳提问的循循善诱下愉快地讲述着围绕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言谈如偈语般简洁而充满智慧。杜尚从未想以自己对艺术观念的撼动来竖立自身在艺术史上的显要地位,而恰恰是他的举重若轻成就了他人生的精彩与宽阔。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人之为人的自由之可贵,生命的质感在字里行间闪光。

图书封面


 杜尚访谈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5条)

  •     思想只可认识、或仰视,而企图模仿,迟早会发现自己仍然是那个站在巨人肩上的尴尬矮人。“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得我得以长时间 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有忧郁症,没有神经衰弱。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点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出产品,或要表现自己的压力,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我不能告诉你更多了,我是生而无憾的。”这被连岳同学时时引用,以安慰红尘中疲惫辗转而难以放弃世俗生活任何一片鸡毛的的无力男女、且让我时时念叨的一段话,即使每一个字倒背如流,却也不能改变我失眠的事实,而我的失眠正是“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的伪证,“我或许有轻度抑郁或神经衰弱”,而“生而有憾”的可能性也大致可以预见。大师的思想岂是我等凡人能够随意模仿的。
  •     如我所预期,这是一场令人心醉的阅读狂欢。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堪为向导的精神,指引我一种值得一过的人生。我被许多思想巨人巍然的姿态和机智的文字吸引。阅读他们虽然不能说没有收获,但最后往往都导向同一个多少令我失望的结局:他们不过选择了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涂绘他们所见的世界。每一种颜色或许都取自自然,但单一取色和重复涂抹越来越遮蔽了生命的原色。每一种主义在一开始或许都揭示了部分真实,当它逐渐清晰成形,便会生发统摄一切的野心,终不免作茧自缚。越是完美无懈可击的逻辑形式越显示着内在的虚弱。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很难做到不试图去说服别人。(这种企图并不意味着别人于他有多重要,而往往出于坚守自己的需要。换句话说,真正有力量的内心是不需要向外求证的。)于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表白立场和兜售观点的声音嘈杂不堪、令人厌倦。一种绝无说服欲而能持续愉悦人的精神对话似乎遥不可及。我没想到还有一个杜尚。他从不自树,却吸引了无数人主动追随,对他顶礼膜拜;他的作品很少,但如投湖之石,每一件都是一场惊世的革命;他很宅,很少出门,很少见人,而且根本不去美术馆,依然成为改变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人,影响之大只有毕加索可与比肩。尤其使我意外惊喜的是,杜尚所做的远比毕加索的那些视觉解放多得多。他在更深的地方藏着一个桃源。而他又是这样一个从不虚张声势的人,寻胜的人只有绕过那些倍受争议的作品,走近他才会发现别有洞天:在那里,杜尚安安静静地活着他自己,活出一种无滞无碍、纯净舒展的境界。为我们指向着辽阔无疆的人生自由,而不是使我们终然落入另一个陷阱。关于杜尚,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他其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我却没有见过比人们对他的解读更复杂的情形。西方现代艺术宗杜尚为父。生前死后,杜尚都是一个话题。有人极尽褒扬,称赏他彻底的反叛带领艺术冲出桎棝,走上了一条无限宽广的道路;有人嗤之以鼻,不满他撤掉了保持艺术纯洁的屏障,以致今天的艺术喧哗卑污、面目可憎。这些讨论显而易见地以艺术为中心。很少有人撇开艺术来谈杜尚,或比较多地关注艺术以外的部分(他的思想、他的人生)。如果他们这么做了,会沮丧地发现:艺术之于杜尚的重要性是如此微小,实在不能与杜尚之于艺术的重要性之大对等。如杜尚自己所言:“我对艺术本身真是没什么兴趣,它只不过就是一件事儿,它不是我的整个生活,远远不是。”也许只有了解这样一个事实,人们才能够真正走近杜尚——杜尚确实与艺术有关,但艺术却不是杜尚的唯一,更不是他最好的部分。杜尚之于艺术,毋宁这样来看: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刚好出现了,又刚好从事了艺术。艺术在古典时期就已建立起它唯我独尊的王国。这个王国以美封疆,禁绝任何不美的事物进入。到了杜尚的时代,无论朝哪一个方向,美的封疆没有哪一寸土地不是被深耕细作过的。艺术,这块曾经诞生过多少神奇的沃土因为精致已极的开发而失去肥力,几乎种植不出任何新鲜的东西。除非向外拓疆,否则,艺术的王国里只存近于腐死的美。所以这是历史的安排,杜尚便自然而然地担当了反叛传统的使命。于是他向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发难,轻轻几笔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作品《L.H.O.O.Q.》,1919年)。美,不见了!艺术的宫殿被抽掉梁柱,摇摇欲坠,拿什么作它新的支撑?杜尚找来了小便池,签个名便当作艺术品送去展览(作品《泉》,1917年)。看,这就是美!它是可以被任何东西取代的,甚至是被丑取代。艺术的住所还在,只不过里里外外被彻底重建。宫殿变成了平房,杜尚要每一个人都能住进去。多么轻松又多么彻底,杜尚玩笑般地就拿掉了西方艺术背负的美和意义的包袱,使它忽然腾空,在新的篇章里欢快跳跃着前进。杜尚做的事情类似于开门。艺术之河从他打开的闸口倾泻而下,全面淹浸生活的原野。这大概是杜尚认为艺术本应该做的——灌溉生命。此后艺术之河朝四面八方奔腾纵横,成就了现代艺术波澜壮阔的一景。没有哪一个时代的艺术有如此纷繁复杂、百样不一的面目:把艺术拉出画框的装置艺术、以人为创作材料的行为艺术和偶发艺术、取消神圣意义的波普艺术、反对取悦视网膜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方向不同、特征不同,但每一条追溯起来,都是发源于杜尚的流脉。这里面当然不乏泥沙俱下的情形,许多充斥血腥、暴力,专以制造视觉噩梦为务的现代伪艺术也都打着杜尚反美的旗号。但杜尚是不会辩解的。因为他早就看透了人性中这种把所从事之物无限膨胀然后自甘异化为奴的本能。在这一点上,非理性和理性一样,终难免被妖异化为某种法西斯,因为人类那根深蒂固的极端倾向。杜尚想必预见到了,没有一条发源于他的河流能最终回到他那里。所以,他从不把自己归入任何一个流派。他与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布勒东相交甚深、彼此欣赏,布勒东盛赞杜尚是二十世纪最有才智的人,杜尚也引布勒东为同一类型的人。即使如此,杜尚也不参与超现实主义的运动;杜尚变成达达的招牌又是怎么回事呢?不过是他把画了胡子的蒙娜丽莎拿给他的朋友、达达派的皮卡比亚看,皮卡比亚要把它登在达达的刊物《391》上,就自己复制了一张,称为《杜尚的达达绘画》,遂成为达达精神的标志,杜尚甚至本没有公示这件作品的意图。这两个杜尚生前来往最密切的艺术团体尚且不能拉拢杜尚,更何况那些自己给自己贴上杜尚标签的艺术流派。说到底,杜尚是对系统化这种方式的信不过。一旦进入系统化,必然逃不过破坏-守成-排他-僵死的命运。历史上曾经解放人的力量最后莫不反过来束缚人。所以,很有意思,最智慧的人往往是最反智的。《庄子·胠箧篇》说:“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杜尚既反对受任何一种学说的影响,便不会读过庄子。但一种大智慧使两个自由的灵魂在不同的时空共同地洞悉了人类普遍的狭隘性,相契严丝合缝。对系统化的拒绝和警惕使杜尚对改变有一种本质的狂热。开始习画的时候,他学习过印象派,1906到1911年间,他在不同的观念里漂浮:野兽派、立体主义。但也不过四年的时间,1912年左右,他就已放弃了这些。《下楼的裸女》被巴黎独立艺术沙龙拒绝是一个契机,使杜尚坚定了与任何一种系统保持距离的态度。对这件事情他是这样评价的:“这样一个当时最为先进的团体,某些人会有一种近似害怕的疑虑!……那时立体主义不过才流行了两三年,他们已经有了清楚明确的界线了,已经可以预计该做什么了,这是一种多么天真的愚蠢。这件事使得我冷静下来。”纵观杜尚的创作,他从不把自己保持在一种建立好的模式里很长时间。因为系统正是通过重复也是为了供人重复而建立的。而重复自己,正是多数艺术家在做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杜尚的作品如此之少,每一件却都成为一场惊世的革命。另外一个引人注意之处是,1923年以后,杜尚从艺术抽身,潜心下棋。除了《手提的盒子》和秘密创作的《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之外,可以说,完全放弃了艺术。作为一个艺术家,这是不可思议的;作为一个人,这却没什么了不得,他只是不再感兴趣了而已。杜尚毫无疑问选择了做一个人,一个自在随心的人。对杜尚来说,艺术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一旦成为束缚,就该抛弃。这一启示大概从他对艺术起源的追溯中获得:“‘艺术’这个词让我感到有趣。就我所知它是从梵文来的,它的意思是‘做’。现在,每个人都在做些什么事,而那些在画布和画框之内做东西的人就被称为艺术家。”“我不觉得艺术很有价值。艺术是人发明的,没有人就没有艺术。所有人造的都没有价值。艺术没有生物的来源,它只是一种趣味。”因此,艺术本质上同人类的其它活动,世俗的、军事的,都无不同,既不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更不具有超越其上的意义。这才是杜尚反叛精神的精髓。他不只是反美、反经典、反偶像、反规则、反理性,他也反艺术。反艺术不是毁灭艺术,而是洗净人为的浓妆艳抹,显露出被艺术遮蔽的生命原色。这是杜尚不断被模仿,而始终无法被超越的所在。杜尚磨成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现代艺术家借过来,开始全面破坏,无所不用其极,却忽略了重要的是心经,所以怎么耍都达不到杜尚的炉火纯青。他们反美,必要倡扬不美;把经典拉下神坛,必照样把庸俗放上去;反规则,必另建一套新秩序;反理性,必臣服非理性的奴役。反叛于他们,是非此即彼。而这正是杜尚所戒备着的:用一种系统取代另一种系统,走出一个陷阱落入另一个陷阱。并且,无论如何,他们的反叛始终是在艺术系统内部进行的。并没有谁像杜尚一样连艺术一起反。本质上,杜尚以外的艺术家仍对艺术心怀迷信,他们是长于艺术土壤的树,舍弃艺术便是舍弃根,精神必死。何如杜尚是一缕风,无形无嗅,来去自由,任谁也抓不住。就这样,每一代艺术家都在学习杜尚,又都在误读和扭曲杜尚。最终,现代艺术无论如何左冲右突,总要在杜尚座标的参照下回到被杜尚批判的位置上。但我们无可否认,正是有了现代艺术家对杜尚反叛的借鉴,才得以打碎一切神像和条框,各自劈开道路朝前走;正是人们对杜尚错综纷纭的误读和各种适己之用的扭曲,才促成了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观。这些是于艺术有益的,而这些也都是由误读带来的。一个人在误读中永生,误读越深,越闪耀不朽的价值光辉,这也堪称神奇了。即使如达达般反叛一切的精神被认为最接近于杜尚,也并不同质。达达仍然有教条,反叛一切就是它的教条。达达反叛了一切,却没有反叛反叛本身。诚如达达的领导人查拉所说:“真正的达达甚至应该连达达本身也该反对的。”在西方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模式下,达达主义做不到,但中国的达达借助禅宗思想的启发做到了。1986年“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中,黄永砯同厦门达达的艺术家们一起焚烧了他们的全部作品,以示同自己的决裂(见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艺术之路,反叛是常态。自从尼采道出一句“上帝死了”之后,现代主义的呐喊带领人类灵魂冲出幽闭千年的封坛,来到潮湿冰凉的旷野。呼吸的是自由的风,眼见的是地平线上的冉冉升起的太阳……现代主义献给沉睡方苏的眼睛的,是多么令人可歌可泣的礼物。这是一场足够彻底的颠覆,但同时是永远赢不了的胜利。我们被解放了,但并没有获得自由。我们还没有拿到战利品,敌人却已经消失。太阳升起,我们才发现我们占领的旷野无边无际、那么寂寞。继起的后现代(如达达者)再也找不到一个同样值得一战的假想敌了,只好玩起杀死自己的游戏。——现代艺术整体是一场弑父行为,后现代艺术整体是一场自杀游戏——但,消解总是容易的。敌人杀了,封坛踏了,城堡拆了,纵然将最后剩下的自己肢解得尸骨无存,灵魂也只是更加寂寞无依而已。难的,是真正的重建,才是无量的功德。不灭的灵魂需要一个家。告诉我们去何方?还要流浪多久?正因此,即便反叛一切,达达也是走不远的。也无法企及杜尚的境界,因为杜尚的反叛本质不是消解,而是超越。我们可以注意到,杜尚的一生集合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杜尚对现成一切的嘲讽和挑战比任何人都激烈,却从未树敌,认识他的人无不喜欢他,这种奇异的魅力是否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杜尚的作品从来不是在什么公开展览上惊世骇俗,总是私下被朋友看见了,替他传布出去,世人震惊,历史改写,他的默默无闻效果却是振聋发聩,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大音希声”?杜尚的作品都是一些玩世不恭的恶作剧,绝找不到一点美的痕迹,但他本人却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以优雅著称,他的人生,则如初露般剔透澄明,绝找不到一点丑恶和庸俗,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大美无言”?当我们这样来看的时候,会发现,杜尚那些与美毫无关系的作品都有着双重生命。以往,人们只看到它们朝人类的狭隘性扮鬼脸的一面,觉得新奇;但这不是杜尚真正要我们看的。了解杜尚的人都熟悉这一段话:“如果你愿意那么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也不可想。这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杜尚的作品全部指向的是他的生命。他用一个反美的手势,为的是牵引我们的目光不再胶着于色彩和形状,乃至于任何有限的事物,而指给我们看无限的大美——那无染无着、无滞无碍、自由翱翔于这一切之上的生命。作品不过是禅语,禅机隐于其后。舍禅语方能得禅机。无言的大美,只有用忘言的心,在一片空灵澄澈中去相遇。那么杜尚最好的作品、那个臻于大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请容我收起个人性的解读,让杜尚的原话自我显现其大美:“首先,我很幸运,因为我基本上没有为了糊口去工作。我认为从实用的角度看,为了糊口而工作是挺傻的。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不必为糊口而生。感谢我的运气,使我不必‘下海’挣钱。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普通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有抑郁症,没有神经衰弱。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点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产品,或要表现自己的压力。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我不能告诉你更多了,我是生而无憾的。”“我没有打算,也没有任何建设性的计划,我甚至都没有问过自己该卖画或者不卖画。这里可没有任何理论的根基。……活着、画画、做一个画家——从根本上说不意味着任何东西。实际上在今天事情还是这样。一个人想成为画家是因为他想要所谓的自由,他不想每天早上去坐办公室。”以及我最喜欢的这一段:“如果你愿意那么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也不可想。这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美,不在于身外的创造,而在于活着本身,活出一种不对抗、不焦灼、无期许、无挂碍、安然自足的境界。在这里,杜尚精神和中国老庄与禅宗再一次不期遇合。这种遇合既是无心之巧,拿二者来细细地互作注脚便大可不必。因为我们已经获得最重要的启示:人生,是唯一值得倾心去雕琢的艺术品,此外,实在没有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当人生臻于大美,连艺术也可以抛弃,又何需注解。那么,我这些长篇大论和溢美之辞也丝毫不会为杜尚增加光辉。它的意义,与其说为杜尚,倒不如说为我自己的人生。那该是一种除了以我名字命名的鲜明的个人印记之外,不贴任何标签的人生。她曾经借助杜尚的光芒照亮自己的轨道,当她继续前行,终将离开杜尚的笼罩;她希望可以不再借助他人的向导,自己成为力量之源;她期待她的光辉来自内心的燃烧,而不是任何一颗恒星光芒的投射。但,她会始终记得,她的生命曾穿越布满繁星的天空,遭遇杜尚,是一次最美的交汇。
  •     我们都知道那个皇帝是故意没穿衣服的,这是他为引起国民关注而精心设计下的阴谋。前一阵子,我带着女儿去看姜明姬画展。展馆里静悄悄一片,正当人人都在为那些谲幻色彩与奇异构图而暗自唏嘘的时候,女儿忽然就指着她的《星空》系列大叫到:爸爸,她什么都没画呀!我来不及掩上她的嘴。所有观众都转过头来用几乎是震惊的眼神盯住我们。“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呀。”皇帝将很高兴听到那个孩子揭穿真相,唯独这样,第二重阴谋才得以正常运作。这是绯闻机制,当代公众人物全都运用自如。我终于知道,小孩子是不宜涉足艺术展馆的。这里遍布着成人世界最险恶的阴谋,童真很有可能为之所利用。在《星空》这样的画作面前,我们最佳的观察姿态是托住下巴若有所思。如此一来作者反而会很失落,因为他(她)自己也知道:其实画面上什么都没有。于是,那个皇帝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宫殿,端整纸笔,开始构思下一个阴谋。我知晓这些,是因为很早就见识过了马歇尔.杜尚。看过他的《大玻璃》与“现成品”之后,任何相似“阴谋”在我眼里都会变得很小儿科。没有人能做得像他那样彻底(不露痕迹)。他已经摸到了底线,而后这些仿效者们最多也只是假设性地“突破”而已。马赛韦尔说他是“绘画性艺术的敌人,是水果篮里的小毒蛇”。他显然低估了杜尚的毒性。我们现在知道他的神坛有多么高大,毕加索辛苦将现代艺术带出了“模仿现实”的巢窠,而他的一切努力到了杜尚这里就都变成了可笑的执著。任何艺术家都经不起他一个小小的揶揄。他用倒过来的小便池告诉我们天书原本就是没有字的(有的只是他的签名)。那些挠破头皮的艺术家不禁要问自己辛苦创作所为之何。只是他们永远也无法得到杜尚的真髓——他的智慧、他的容貌、他的态度、他的独到眼光,还有就是让这些都得以最大化的机缘。一句话说,他看到了时机也想到了对策,接下来就必然是叫所有人意外。这期间的创意并不小于任何画家的任何画作——更何况他已决定用它作毕生的伪装。伪装:首先是为自己找到那抹超然于万物之上的微笑,以至高姿态哂然面对质疑者与挑战者。这在旁人看来是无言的讥讪,而在他自己则构成了最坚固的掩体,那一抹轻笑足以让所有攻击消化于无形——占定不争的位子,对面那些青筋毕露、声嘶力竭的面孔就只能彰显其愚钝、荒谬与可笑。他们找不到抵抗,也就无所谓胜利(一个人争吵是滑稽的,更加是寂寞的)。于是,人们很自然地回归于安静,并托住下巴若有所思:他为什么这样做?至此,杜尚已取得了自由出入于防线的身份证明。我并不认为杜尚的从容淡泊是与生俱来的。他说他“喜欢呼吸更甚于喜欢工作”,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将呼吸视为自己最要紧的工作了。要保持微笑并不容易,更困难的是,他还必须为所有这些游戏态度找到针砭对象。聪明到像他这样,本没什么不可以拿来嘲笑的,但他真的很懒——懒得舍近求远去发掘新的课题,于是手边的“艺术”就成了最好的“现成品”。杜尚挑中艺术作为他玩笑的载体,这在“艺术”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荣幸与悲哀。他不断用狡黠敏锐的损招将“现行审美情趣”逼入绝境,直至后者退无可退、狼狈不堪。杜尚可以设计一切,包括他死后《赋予》所带来的反思(用二十年隐秘创作的最后阴谋)。从某种程度上说,《赋予》是杜尚留给这个世界的遗嘱,他通过这件作品最终坦白:我所说的所做的全都无关真诚,它们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绯闻而已。于是他即便什么都没画也足以和毕加索齐名。“艺术”在他那里呈反角度扭曲。如果你真理解杜尚(懂得欣赏他的“无心用功”),就知道像安迪.沃霍尔这样的仿效者有多么幼稚了。用阴谋猎取的“名声”绝不能通过自己的嘴巴而一再宣扬、夸耀。创作者只需要微笑,然后静静看着对面的人们为自己争得面红耳赤。这是最大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杜尚终其一生都在以极为优雅的姿态从事鄙俗视野的搜寻、引用,换言之,正因为他是那个“仙风道骨、圆融无碍”的杜尚,像《泉》、《折断胳膊以前》这样的作品才得以流传至你我眼前。这对仿效者而言是另一重的噩耗:原来只是不能触摸他碰过的东西,现在则必须绕道而行。没有第二个对弈者了。他只不过和“艺术”下了盘棋,结果他赢了,走了。“艺术”将不再和任何人下棋。杜尚发出的疑问是之前少有人真正思考的(更少有人像他一样直接站在对立面发问),而在他之后再发此问又会显得很多余。他选择的媒介是“一次性”的,这简直太狡猾了。萨尔瓦多.达利奉劝那些想像他一样不劳而获的人们:“第一个把女人的脸蛋比作玫瑰的无疑是一位诗人;第一个去重复他的人无疑是一位白痴。”杜尚用谋之奸诈、决绝正体现于此:他找到了“现成品”,为防止“现成品”成为造惠他人的“现成品”,他又很不厚道地为其加贴上了“取消审美”和“反艺术”的标贴:“现成品放在那里不是让你去慢慢发现它美,现成品是为了反对视觉诱惑的,它只是一个东西,它在那里,用不着你去作美学的沉思、观察,它是非美学的。”这样别人就不能步其后尘了(除非决意做“白痴”),杜尚将成为“利用漠视规则”的唯一。换过来想想,如果他不加贴标签呢?如果他默认现成品是一种“美的重新发现”,或者是“标题艺术”呢?马赛韦尔曾经说“杜尚选择的瓶架子比1914年出现的任何雕塑都要美。”如果他的说法成立,那艺术家们就有权去寻找“更美的瓶架子”了。可惜,杜尚再一次断绝了所有人的后路:“当我发现现成品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否定美……我把瓶架子、小便池摔到他们脸上作为一个挑战,而现在他们为了美却赞扬起这些东西来。”他用类似宣言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去动“杜尚的奶酪”,尽管后者大明大方地摆放在全人类面前,却只有他一个人有权享用。这是最高谋略。本来的,连布勒东都说“杜尚是我们这个世纪最有才智的人”,我们既然不能企及他的智慧,又有什么资格去盗取他的“成果”呢?杜尚什么都不做也还是那个杜尚,除他以外,又有谁可以?我曾经这样想:如果马列维奇没有画他那个黑方块,或者杜尚未曾走过莫特牌小便池,并花六美元把它送去了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那么这两人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定位又会是什么样的?现在我知道自己这样想是错的。问题应该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两件作品的诞生,现代艺术本身会是什么样的?这是两件问号的作品,不同的是:马列维奇很认真地构思了问题,而杜尚则是用他贯有的稽诞随口问了一句。“艺术”被他们问呆了,问急了。更叫它恼火的是:前者的态度毕竟还算谦恭,这样总可以探讨、商洽;而后者抛下问题就笑着走开了,根本不给它任何辩解的机会。在杜尚的轻灵睿智面前,“艺术”被比得很笨拙、很无趣。它想问“你算什么东西”,但杜尚不会给它机会。是的,他翘起嘴角留下了一抹略带讥诮的笑容,然后远远避开艺术,“很高贵地停止了自己的游戏,并有远见的宣布另一些年轻人会在当代艺术的棋局里成为那些想法的专家”(达利语)。可是再没有第二个杜尚了。既然他抢先一步占据了神坛,那后来者们也就只能仰而弥高,徒呼奈何了。谁叫自己来晚了呢?这是杜尚的捷径,到处布满了杜尚的陷阱,追蹈他的足迹无疑是万分危险的(况且毫无意义)。那还有没有第二条捷径?我建议心存此问的人们去看看《白上白》,在“零的层面”以后还能有什么呢?马列维奇终于是一个谦逊用功、对“艺术”心存敬畏的画家。他也触摸到了底线——甚至可以说是抵达画架艺术的终点。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返程。就像人类勇士登月一样:可以欣喜若狂,可以号叫欢呼,却切不可自命“征服”——因为你终归要回到地球表面。于是他很认真地画起了《田间农夫》、《头发带梳子的女孩》,一直到最后那近乎于总结性的《自画像》。画架前的“工作者”明白,既然是“艺术”赋予他“抵达终点”的权利,那他就必须回报以“至上”的忠诚。马列维奇从未拥有过杜尚的不羁与洒脱,他的一生倒更像是对后者的奉劝与解答: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可以试探极限,你无权责难“艺术”本身。杜尚的拼图里包括睿智、戏谑、反规则、离经叛道等等等等这许多标签。用我们都听得懂的话说:他不是俗物,甚至压根就不是艺术的“池中之物”。所以也不会在意马列维奇的劝阻。我们还可以这样假想:杜尚并没有更多的艺术天赋,如果不是《大玻璃》,不是那些拿来就用的“现成品”,他什么也都画不出来(是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的《下楼的裸女》有受未来主义影响,但也没证据显示它未受)。或者他根本就知道自己的技巧很一般(相对同时期多如牛毛的画家),所以才设计了如许多的“姿态”。画不好还不如不画,反正别的都可以模仿、借用,唯有“姿态”是他独有的。不要谈什么“反艺术”,其实杜尚最大的成功是将“反艺术”借来作自己不断攀升的梯子——在避免露怯的同时还能够居高临下。所谓“超然之态”只是一个很有心思、很有技巧的阴谋。通过这一系列设计,他不用动手就可以凌驾于所有那些辛苦构思、积极创作的艺术家之上,成为对他们存在的至深讽刺。最最了不起的是:他做到这一切时也同样拥有着“艺术家”的头衔。以吞食同类维生——看清这点就知道杜尚究竟有多狠多毒了。在一个漂亮的转身之后,他成功逃出了所有观众挑剔的目光。帷布徐徐拉上,将“杜尚”两字永远定格在那高贵而又优雅的谢幕瞬间。然后他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如果这是真的,我倒很愿意紧跟着他说:杜尚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具象艺术家。只不过,这究竟是真的吗?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喜欢杜尚的话,值得一看
  •     杜尚的生活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谁说只能在体制内生活?!
  •     对现代艺术走向敏锐通透的预见,以及洋洋洒洒自在的人格。
  •     2016.12.31-2017.1.11 陆陆续续看的,纸书,杜尚很帅。很有个性,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想想,世界上不会出第二个杜尚了,因为他看不上那些人把艺术捧得很高,然后还不断的去追求艺术上的被认可。他很独特,性格好。
  •     其实大魔王是被那些套路逼出来的。
  •     沉默 缓慢 独处
  •     附录好意思地跟在访谈部分后面 怎么说 是只碾砣鸭偏要跟着一起飞 很累。前面 觉得他剑走偏锋 只是看客格局太小。要再读一遍
  •     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     就是坚持了自我,想做的事努力去做,不想做的事努力不去做
  •     需要一直读下去
  •     对艺术的看法比聊作品更有意思,观点正和他作品一脉相承。
  •     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感受杜尚的精神世界,而不是钻研他的作品,但是如果说他的人生就是他最伟大的作品的话,那么允许你去体味这件作品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梦到杜尚,梦不到我就再睡!
  •     稍显艰涩~
  •     让艺术服务于思想
  •     原来杜尚如此儒雅
  •     杜尚和木心有很多相似之处,杜尚结尾那段对生活意义和艺术的阐述,就像木心说的,生活最好的状态是风风火火的冷冷清清。很有意思的是,世人汲汲营营追求名利,求而不得,然而这些大师总是躲避名利,名利却屁颠屁颠往后追。当然啦,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人本身到底怎么想,谁知道呢。
  •     行间距太小,看起来比较累
  •     为什么感觉杜尚有一种东方的禅意?一个人奢求的太多,难免会有太多的负担和责任。他真是迷人啊。
  •     什么时候我能如此懒散得理所应当,无理得如此冠冕堂皇,我就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但艺术家是生来如此吧,硬追求不来。(想把陈丹青的《局部》看完,但是呢,一个人看太容易睡着了。
  •     访谈很有趣,附录略略看了一点没看下去
  •     书还没看完,大致还满意,就是印刷方面有几页的字印得有点花
  •     这个伪达达主义难道是个禅家?他和达利是好朋友。
  •     杜尚活得太洒脱,太飘逸了~~大师级人物啊
  •     给人很多启发,是不是搞艺术的都可读,非常好!
  •     是朵奇葩
  •     活着 呼吸 生活
  •     杜尚: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一股清流。
  •     艺术学经典
  •     没时间看,先存着
  •     谁都知道,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你需要多强大才能达到?
  •     解开心灵深处的枷锁
  •     本书名过于实。
  •     被作者对艺术的态度所吸引!艺术爱好者比备!
  •     评三分完全属于个人风格好书也需要适宜的人来阅读,而这本书的对话太过随性而不适合口味。读的惟一收获是,做你自己杜尚将个人的名利完全摒弃了,他将自己的成功归于一种好运气。他是一个艺术家,但他最大的艺术作品是他的生活,他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持续的快乐。而快乐无法充分被传达,更无法学习。像我们无法学习猫抓老鼠的乐趣,狗吃屎的快乐,我们也无法学习另一个人他的快乐方式。可能对一个人来讲,自由自在更重要,另一个讲住大房子更快乐,另一个人吃美食最快乐,换一个人意淫最快乐,再换一个丫喜欢吸大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音乐家,艺术家,文学家的但是,坚持你自己的兴趣,让你自己成为自己是最重要的。
  •     爱您。但不会去看您的展
  •     全都是在讲美术,不觉得是什么深度访谈。
  •     第一个把女人的脸蛋比作玫瑰花的人无疑是一位诗人,第一个去重复他的人无疑是一位白痴。
  •     状态比作品重要
  •     他好可爱!
  •     杜尚不反艺术,反那些认为要高人一等的艺术。
  •     朋友推荐的确是一本好书
  •     有豁然开朗之感。
  •     在读
  •     艺术家的心啊 要么敏感细腻如梵高 要么自由强大如杜尚嘛 // 作者这不遗余力的赞扬和对某些点反复累赘的叙述本来让我觉得有点烦 但是文末说杜尚之于她是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 嘛 那种感觉 我懂!
  •     竭力逃避自我
  •     过了几年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被这本书影响有多深,比如不愿工作。杜尚,曾经的绝对偶像
  •      Marcel Duchamp
  •     虽然还没读,但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很多书都不错,所以应该不会太差吧!
  •     对大师的思想、创作思路可以有个系统的了解。
  •     指导你的生活,打破你对艺术的想法,改革架上艺术。
  •     如果不是很了解,也许不知道从哪儿开始看,不过还好后面有杜尚年表可以概览杜尚生平...文章主要是对话形式。还需要耐下心来看
  •     还没看,书的包装可以,应该是正品
  •     书的质量很好 而且内容值得一读 很喜欢
  •     今天读完算不算应景呢:p
  •     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
  •     没有什么是重要的
  •     sans effort
  •     杜尚在我心中的地位,有如老子
  •     本科财大的图书馆看到的。看到这么酷的人,当时的那个震撼仍记忆犹新,不过现在已淡去。
  •     不说话比说太多要好的多
  •     令人心生愉悦的一本书。
  •     在运货的途中,书完全损坏了,拿到手上破破烂烂的,当当,你是不是买了便宜的次品加价卖给消费者了?
  •     在多次缺货之后,终于入手
  •     理想的人类,狭隘的反义词。
  •     写杜尚的书第一回看,之前看只是看他的一些设计作品
  •     艺术越来越被扭曲成了各种各样的标准与旗帜,所有人都奋不顾身的跳进各式各样的主义里面,似乎是干艺术的就避免不了各种冲突与排挤。当所有的所谓“革命者”一步步地走向迷茫,再不知道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末日。然而杜尚他从这个怪圈里跳了出来,他“反对”艺术,反对标准,却从不自立什么主义,幽默的嘲讽着把一个尿壶作为“艺术作品”送上展览,他告诉我们,我们的思想本身其实比作品更重要,我们的没一个呼吸,每一次眨眼都是艺术,艺术没什么了不起,没什么标准,没什么权威。所以做艺术的要谨记,不要让自己滑入到主义里面,多些思考和理性在作品里面,是金子总会发光。
  •     读完了之后打算补一下老子道德经!比起杜尚来老子更是我偶像!
  •     实在不知道这个8.8分怎么来的!访谈东问一下西问一下,这也算了,好歹有几句杜尚的见解,搞笑是附录,翻译女士,你把它当自己文集了嚒?那个禅宗的附录,你好好研究下禅再写吧,真是读了本铃木就班门弄斧的造作水平!丢死人了!
  •     “心灵的完全自由 获得这种自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反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 这需要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无懈可击的把握住自己 不受诱惑 让心超越在一切金钱、名声、地位的吸引力之上 只有极少极少的肉可以做到这种超越 而杜尚做到了” 人们过于神化杜尚的同时 杜尚还是杜尚 而非这很杜尚
  •     一开始看了前言,说最好先从后面的介绍看起,介绍占据了整本书的几乎二分之一,而且完全是在神化杜尚,我觉得能活的像杜尚那么通透非常不容易,但是他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同,书应该只是陈述观点,而不是指引你去做决定。相比于杜尚,我更喜欢妹尾河童的生活方式。
  •     他和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评论都是我的菜
  •     不错,就是比较难读,比较生涩
  •     一本对我而言很重要很重要的书。杜尚被评价为艺术史上从未有的人物,他最伟大的艺术是生活和思想。与其说他是个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个伟大的生活家。他的艺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弃了,只是追求自由和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早就看透了世俗和公众思想的狭隘,他不在乎他们的评价。
  •     感觉杜尚真可爱 懒得光明正大而且自由
  •     无所为而为,这位艺术家的人生就是一件艺术品。
  •     非常好的访谈录,真正热爱艺术的艺术家把生活变成了艺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