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劳谈艺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阿劳谈艺录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5
ISBN:9787103011768
作者:霍罗维兹
页数:278页

书籍目录

智利的莫扎特——克劳迪奥·阿劳·莱昂
引言
阿劳访问记

智利:1903-1911
师事克劳泽:1913-1918
苦斗:1918-1927
成功:1927年以后
忆柏林
钢琴技巧
理解和表演(演绎)
李斯特
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

作者简介

智利钢琴家阿劳一生从事钢琴音乐事业,被称为“智利的莫扎特”对音乐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本书是作者采访阿劳时的录音稿,以对话形式写出,内容别具风格,给人以一种亲切感。

图书封面


 阿劳谈艺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类的谈艺录,其实有时能当作工具书,有需要的时候,就能翻过头来,看看大师是怎么说的,大师是怎么处理的。还能加深对阿劳的录音的理解,当然,其录音本身已经足够让人着迷(好喜欢他的肖邦)
  •     昨天花一个晚上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尽管书中提到的曲例分析等细节还未及一一咀嚼消化,但阿劳对于音乐的许多见解让我很受启发。这些见解散落在各处,并以对话形式出现,以下只是我凭借记忆的概括,与原话或有出入。 艺术家要学会不虚荣,不能揣测我这么弹观众会不会喜欢,必须要敢于叫人不喜欢;当众演奏焦虑一定是会有的,你无视它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要学会和焦虑相处;要学会利用情绪上的焦虑,尤其是当音乐情绪也需要你的焦虑的时候,但任何时候不能让手“焦虑”;不用同样的力度弹两个不同的音,哪怕是音阶;要会挖掘、找到“内声部”,但不需要刻意用大音量突出;当我不能理解某句句子时,我先把它唱出来,然后用琴声模仿歌声;我要让我的演奏尽量做到客观。比如谱上标了mf,你弹成pp,显然就是错的...要尊重原谱,尽管演奏难度有可能大大增加了;我不能理解只限于弹奏一两个作曲家的钢琴家,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演奏家,就像一个只会演自己的演员不是好演员一样。谁说德国人只能弹德国人的音乐?...音乐中的民族性是存在的,但那不重要;我不觉得作曲家本人一定就是演奏这首作品的最好人选;霍洛维兹很了不起,他的音乐中有电光火花...他的手臂僵成那样竟然还可以弹出这种效果!!!...我母亲看完他的演奏后对我说,你快回去练琴吧,他弹得比你好;拉赫玛尼诺夫也很了不起,但他无论弹什么,什么就成了“拉赫玛尼诺夫”阿劳是神童,自己学会读谱,很小就会听奏,能同时辨别和弦中的每一个音;5岁登台演出,11岁就能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通常钢琴家在演出结束后接受的是鲜花,但这个“小孩儿”总是在演奏结束后爬下琴凳,接受听众为他准备的糖果。不过,早慧对于钢琴家而言也许再正常不过了,大器晚成才是不可能事件。可贵的是,年幼的阿劳不会刻意少年老成地挑战晦涩艰深,理解所不能及的作品,而是凭借过人的技巧与敏锐的音乐直觉,本真地演奏着同样纯洁的莫扎特。 阿劳有一个教音乐的母亲和弹钢琴的姐姐守护他的音乐才华,启蒙时又遇到了非常了不起的一位老师:李斯特的学生克莱泽,克莱泽发现了阿劳的才华并倾力培养。然而仅仅3年后,克莱泽就去世了,阿劳再也没有跟过第二位老师。不过我一直觉得,不仅技巧外的东西只能靠天赋和自身的修炼养成,即便是技巧,也是因人而异,需要自己摸索、实践、总结。克莱泽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又猝然地离开,使得阿劳被迫“独立”,对于阿劳而言,既有不幸,又是大幸。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那些才情溢备的人们,在我们懵懂烂漫的年岁里早早老去
  •     对我这样的业余者来说,理解亲近那些好的音乐,实在是妙不可言。
  •     很小的时候看过的一本书
  •     这大概是我到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本音乐类书籍。很专业,但是也很好理解。作者是位行家,阿劳本人的内在世界就更不用说了,和他的音乐一样丰富而充实。这书的材料挺丰富,有些章节,比如对阿劳所录制唱片的评说、以及对肖邦的前奏曲的分析,完全可以作为不错的导聆读物。
  •     真好
  •     我的收藏
  •     很快收到了,是本不错的专业人士的传记~~
  •     拍阿劳技巧或录音问题的,应该来看看这本书
  •     无论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本小书都不足为过。阿劳的的确确配得上20世纪钢琴演奏大师的称号,这本传记事实上对于钢琴演奏爱好者都有着非常的指导意义。
  •     艺术家的“背面”往往容易通过他的经历,还有在作品之外的情感、思想、甚至灵魂得到认识,一个恰当的途径就是访谈,访问者有敏锐直率的问题,被访者有诚恳认真的答案。
  •     老师推荐读的书,认真阅读。。。
  •     "(大笑)在这一点上,我是十分狂妄的。我认为他们全都错了,只有我是对的。"好喜欢艺术家这种姿态!
  •     从大师的谈话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     了解天才的生活与学习
  •     http://vdisk.weibo.com/s/s_QeDfyy-gWvE
  •     作为研究南美流派翻不过去的一页
  •     翻译不是很好,比较可惜。阿劳的艺术观点给人启发很大。
  •     其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比起一般写音乐家传记的作品通过人品、生活细节来刻画一个人,其实是很片面的,很多时候了解到的更多是音乐家的为人,甚至是各种八卦。这部传记通过作者与音乐家对很多音乐作品的谈话的角度来让读者了解阿劳对音乐的态度及为人,这个角度确认高明得多。阅读这本书也可以从从这些观点中学会去发现音乐中的惊喜
  •     极棒的一本书!
  •     虽然谈不上喜欢阿劳的演奏,但对阿劳的真才实学毫无异议。阿劳大概算得上是键盘哲学家一类,而我自己则更偏爱键盘诗人。
  •     阿劳阅读量很大,他说一个人每天都该读三小时书,他还喜欢考古。此书里阿劳对音乐的解析,精彩予人启发。比如:“技术困难也具有表情价值”09110
  •     阿劳是智利钢琴家。生于智利奇廉,自幼以神童闻名,5岁在圣地亚哥首次举行演奏会,崭露头角。后来师从帕奥利(Paoli)学习两年。7岁时由智利政府资助到柏林施特恩音乐学院留学,在名师克劳泽长期指导下,进步神速,先后获伊巴赫(Ibach)奖和霍兰德奖。1914年,13岁的阿劳首次在柏林举行独奏会,继而在德国其他城市和北欧巡回演出,蜚声乐坛,被誉为神童。15岁到欧洲各国在著名指挥尼基什、富特文格勒等指挥下演奏钢琴协奏曲,名噪一时。1923年返回智利,后到南美各国,又到美国与波土顿、芝加哥交响乐团协作演奏贝多芬钢琴协奏曲。1924-1940年在施特恩音乐学院任教,1927年获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1935年在柏林举行12次演奏会,演奏了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1936年在柏林举行5次演奏会,演奏了莫扎特的全部钢琴作品;1938-1939年在墨西哥和圣地亚哥演奏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和5首钢琴协奏曲。1940年回到智利,在圣地亚哥创建了一所钢琴学校。1941年定居纽约从事演奏与教学,1947年后又到各国演出,誉满全球。1979年录制了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唱片。阿劳的演奏技术辉煌,含蓄内在。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表达作曲家的音乐构思。
  •     很专业的访谈录,翻译得也很好。
  •     以前的柏林真是古典音乐界群星荟萃的地方。。。各种互相看不上
  •     很棒的书! 亚里士多德倘若在世,阿劳一定是他最喜欢的艺术家。
  •     大师,我爱你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