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561754450
作者:(法)安娜·里维埃,布鲁诺·戈迪雄
页数:348页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法文本前言:生命之路书信生平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卡米耶·克洛代尔的悲剧

编辑推荐

  卡米耶·克洛代尔是罗丹的学生和情人,她因与罗丹决裂而陷入疯狂,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残生。长期以来,卡米耶·克洛代尔因其与罗丹的爱情悲剧而为人所知,她的艺术才华和成就,即便在法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才渐渐为人所注意。本书收集了迄今所发现的卡米耶·克洛代尔的全部书信,是这位女艺术家留存人世的惟一手稿。

作者简介

卡米耶·克洛代尔是罗丹的学生和情人,她因与罗丹决裂而陷入疯狂,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残生。长期以来,卡米耶·克洛代尔因其与罗丹的爱情悲剧而为人所知,她的艺术才华和成就,即便在法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才渐渐为人所注意。本书收集了迄今所发现的卡米耶·克洛代尔的全部书信,是这位女艺术家留存人世的惟一手稿。

图书封面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佛洛依德说过:艺术家通常具有旺盛的性欲,而且必须具有旺盛的性欲,以此来保持创作中的激情与灵感。佛洛依德还说:艺术家通常具有打开女人心门的钥匙!这两句话,注定了艺术家将是传统意义上的“不负责任的色情狂。”也注定了卡米耶的命运,当这个天才的女艺术家遇见了罗丹这个天才的男艺术家,毁灭与甘心被毁灭,就如点燃的原子弹。这本书是卡米耶的一些书信。从卡米耶20岁初识罗丹到卡米耶最终老死精神病院。无论你是以什么角度去看,都值得。
  •     有一些生命无法描述,像荒原上兀自开放的野玫瑰。我们停驻其上的目光,远远无法抵达那些生命内部燃烧的核心。里尔克说,有几个伟大的名字,如果现在说出来,会在人与人之间树立一种友谊、一种温暖、一种默契。诗人指的是罗丹,他的偶像。为了沐浴这名天才的光辉,他特意从德国到了法国,在罗丹工作室义务工作了近10年。在罗丹身边,还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我以为,至少在我心间,构筑的一抹阴影、一层悲怆、一道苍茫。我说的是卡米耶·克洛代尔(Camille Claudel), 一名雕塑家、罗丹的情人,诗人保罗·克洛代尔的姐姐,一名在疯人院被囚禁30年的艺术家。这几天,来回翻着四本类似的书,《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罗丹的情人》(安妮·德尔贝著,我痛恨这个俗气的名字)、《罗丹论》(里尔克著)、《女性小传》(罗莎·蒙特罗著)。前几年,我也看过阿佳妮版的电影《罗丹的情人》;那时,我多少当八卦来看这名可怜的女艺术家。我再次看到的是卡米耶·克洛代尔,一个有缺陷的人,一个漂亮倔强的女人,一个色彩过于明亮饱和的艺术家。每翻出她的雕塑作品,再看看她一生的书信集,我总有种不能释怀的纠结情绪。这不是同情,也不是愤懑,而是看到了上天怎么把激情和天分过于任性给了一名倔强的女子,她把自己的美丽、才华都孤注一掷,最后让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无人愿意收留她。49岁时,卡米耶被关押进精神病院;30年后,死在里面。即至若干年后,她那些愧疚的亲戚想重新找回她的尸体时,人们才发现,连她当年的精神病院也已经被夷为平地,被政府征用了。可怜的卡米耶·克洛代尔,你只属于泥土,它们也是上帝雕塑的一部分。当年,对卡米耶·克洛代尔说“谢谢你,因为你,我的生命得到属于神性的那部分”的罗丹在哪里?他只是在女友进医院的第2年,托朋友送钱到了疯人院。他一定心怀恐惧地想,从此不要再看到她。罗丹是自私的,在卡米耶·克洛代尔身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自私的。每个人都在保全自己,母亲和妹妹痛恨她,因为这名天才少女曾从她们手里夺走了丈夫和父亲的爱;弟弟保罗理解她,但却不肯靠近她,她的偏执、怀疑,成为一种对众人的情感暴力。她的精神病院的书信里除了动物的哀鸣、恳求,抱怨、驳斥外,我们看不到人类多少的希望。这些人类的阴暗面,或许让罗丹、母亲、弟弟宁愿把花钱把她封闭在精神病院中,也不肯让她出来。没有人愿意让她出来做雕塑。他们害怕再次出来的她,又会狂暴地对待工人、砸碎所有的雕塑作品,向每个人诉说罗丹对她的迫害。 当我在最初不理解集体对卡米耶自私的行为时,我也在问自己,如果你碰到一名艺术疯子,情感浓度过高的人,会怎么办?她会在写给母亲在书信里残酷地撕裂母女关系,说下流伤感情的话,但她也会写信给弟弟说,这个时节我很怀念我们亲爱的妈妈。她每时每刻都在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柔情,但是,有谁能在情感上承受这样阴晴不定的天才?“整个冬天我的身子都没有暖和过,连骨头都僵硬了。寒冷把我劈成两半,我患了很重的伤风,我有个女朋友,从前是费奈隆中学可怜的教师,她被发现冻死在自己的创伤。”每每读到卡米耶从精神病院写信给朋友的信,我总不由得难过,为她周遭的亲人和罗丹汗颜。如果是我,我会不会也自保?逃离这样对人时常冷漠时常孤傲时常有抱怨有过高期望的人呢?罗丹怎么看这名自己深爱的女人、一名倔强勇敢的小天才呢?我们无从知晓。在书信里,我看到一个衰老的灵魂不时地叹息声,他太清楚卡米耶的悲剧了。这个悲剧除了有罗丹的阴影外,还有艺术家自负、任性带来的。“别忽视任何人,哪怕是一个粗雕工人,一个仆从。因为对于一个已然疲倦的人来说,所有这些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折磨人的工具。尤其对您来说,可怕的天使守护着与您一般的天才作对的悲惨世界。而您却敢于与他摔跤。慢慢来,耐心点。”他说,她是一名敢于跟天使摔跤的女人。罗丹洞察了这个刚愎自用却才华横溢的女人的优缺点。19岁时,卡米耶遇到了罗丹。罗丹当时43岁,正在做《地狱之门》。1883年,法国没有什么女雕塑家,只有罗丹雕塑室的女模特。女模特们愤怒地看着卡米耶,男人们可以看她们裸体在雕塑室内摆造型,而卡米耶不行。模特们在男人面前可以风骚,但在卡米耶眼前就是受到凌辱。女模特们可以跟罗丹上床,卡米耶也在跟罗丹上床,为什么偏偏只有她成为了罗丹的弟子?在雕塑室里,神经顽强的卡米耶承受了很多。对她来说,只有一个是最重要的——雕塑。罗丹也抵不上雕塑重要。卡米耶将把泥土当宗教,所以她才能承受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对她叛逆行为的种种不满和非议:罗丹的情妇,罗丹的模特,罗丹的粗雕工,堕胎数次。但卡米耶不能没有雕塑。她不知道,自己年少的轻狂、倔强,等到爱情熄灭时,反过来,只会残留她一人。她失去罗丹后,也失去了全部的人类。和罗丹同居15年,她34岁了,厌恶了在罗丹门下的卑下地位。尽管她和他碰撞了很多柔情的伟大作品。罗丹的《永恒的偶像》、《吻》、《沉思》都是恋爱的结果,而她最伟大的《放弃》是应合《永恒的偶像》之作。看到这对作品,联想两个大师之间慧星撞地球的爱情,不禁慨然。罗丹爱她,也恐惧她随时想独立出他之外。艺术家和情人之间,罗丹给与卡米耶的地位是含混的,自私的。而卡米耶始终只记得自己是独立的艺术家。她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罗丹的尊重,这比爱情更重要。可是,世俗社会雕刻在她身上的烙印永远是罗丹的情人和弟子。到死,她都在偏执认为罗丹在破害她,她没有出名,是因为罗丹的缘故。这是实情,但只是悲惨世界中的一部分实情。和罗丹在一起时,卡米耶的才华只是部分被压抑了;29岁的她逃离罗丹后,卡米耶却无法长大,她要应付无数雕塑世俗事务,做买卖,做自己的名声,而对于卡米耶来说,她的清高独立、又在财务上计较、不信任朋友的个性,让她完全走到了孤绝的境地。 在我看来,罗丹和她之间,没有真正的决裂。他们互相以艺术家的倾慕爱恋对方,卡米耶赞扬罗丹的巴尔扎克,在别人批评时,报以艺术家之间的崇敬;罗丹也在实时找机会补救对卡米耶的歉意,但他知道,这个独自高飞的小鸟太急躁太难易亲近人类了,也太难在浮华的巴黎赢得名声了。卡米耶的个性来不及和她伟大的雕塑一起长大。她鄙夷罗丹、拒绝罗丹,但还是最终无法逃脱天才的光环。我敬佩卡米耶的,在于她非凡的独立性,或许这也是她最后的悲剧所在。她无法孤军奋战。“有一天,罗丹来到我的画廊,我看见他突然停在您的作品前,长久注视着,用手温柔地抚摩那青铜像,然后哭了。是的,哭了,像个孩子一样。他已经死了15年。他一生只爱过您。卡米耶,我现在可以说了。”卡米耶是太骄傲的艺术家了。在19世纪、20世纪的雕塑界里,没有人能逃出罗丹的光辉。她出逃20年,最终进了疯人院,留给历史一个悲剧的暗影。她不了解人类,她只了解泥土和雕塑。她成不了罗丹,不是因为才华不够,而是她走得太急促太反叛了。“他的反抗只是徒劳,最终只有毁灭。” 卡米耶曾这样说布朗基,一名伟大的反抗者,其实,这就是她自己,最终埋葬于罗丹过于浓密的烟雾之中。
  •     他生在1840年巴黎最寒冷的那个冬天,仅仅比她的母亲早一个月。24年后她与母亲在同一日来到人世,仅仅比他的儿子大70天。她遇见他的时候他43岁,他完成了《青铜时代》《思想者》他已经是现代主义的艺术巨擘他享誉整个法国乃至欧洲,他遇见她的时候她19岁,她还是个漂亮骄傲的女孩子她一个人跑到巴黎为了追逐她小小的梦想。如果她是个男人。作为最富力量感的艺术载体,雕塑自古希腊以来一直被视为男人的工作。从米开朗基罗到罗丹,三千年艺术史还没有哪个女人敢冒冒失失地操起雕刻刀。沉睡了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人正从文艺复兴的号角声中醒来,而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愈加浓重。就连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卢梭,也执意为爱弥儿和苏菲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今天的我们已很难想象,在那个几乎使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小人鱼为了她的舞步轻盈,背负了怎样不堪忍受的痛楚。如果她是个男人,她不会只能以裸体模特的身份出现在男雕塑家的工作室里,她不至于东奔西走到处推销自己的作品希望别人批准她参展,再一封一封去信恳求健忘的主办方把她的宝贝归还回来。她会拥有她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她会得到她应得的认可与赞许,就像很多年前年轻的罗丹一样。 她被给予女人的身体,却又拥有男人的灵魂。这使她的作品乃至她本人成为一个矛盾的融合体,她骄傲,倔强,敏感,但又不得不向命运妥协,那些泥巴石块在压抑的基调之下展现出的是汹涌的呐喊挣扎与最深沉的绝望。她是自己灵魂的叛逆者,试图用更大的力去挣脱自身力量对自身的束缚,那些力量本不该属于她却偏偏属于她,无法摆脱无法消弭。又或者,她本能够凭着自己惊世出尘的才华走向永恒。历史便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它在时间这块巨石上刀劈斧凿藏头去尾,只留下最恢弘壮丽的部分,供后人仰望。相比于不会磨灭的永恒,所有被丢弃在记忆角落里的石屑都是一文不名的残片。可若我们愿意绕过那些庄严宏大的主题,不难发现,还有千千万万卑微的不为人知的细节,它们产生,存在,消亡,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证明自己,没有什么能否定它们曾经蓬勃恣肆的生命。大英百科全书中这样介绍卡米耶:她传世作品较少,以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情人与缪斯女神的身份而闻名于世。罗丹的情人。巴黎美术学院院长保尔·杜勃瓦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就一脸惊讶地问:“您是不是向罗丹学过雕塑?”而那时的卡米耶甚至还没有见过罗丹。最初的时候,罗丹不止她一个学生,她也不过是罗丹大工场里一个不起眼的粗雕女工。可很快,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个表情倔强不善交际的女孩对雕塑艺术有着惊人的感受力和认知力。《老埃莱娜》,《站着的女人》,这一时期的作品线条粗粝,造型准确度也不够,但却拥有毋庸置疑的艺术张力。罗丹开始把自己作品中手和脚的局部交给她处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完全弄清楚,奥古斯特·罗丹的传世杰作诸如《地狱之门》,《加来义民》之类,到底揉进了卡米耶多少的灵感与心血。不,远不止如此,作为现代主义的两个标志性人物,他们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完全不同的风格下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与融和。他们彼此独立,却又成为对方艺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一起的十年之间,上千个日日夜夜,罗丹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她的影子。无论是低层次的局部上的合作,抑或是以她为模特所展开的创作,还是受她理念影响后深层次的推陈出新,大师从他年轻美丽的缪斯女神身上得到了无限的灵感与激情。1888年,热恋中的情侣双双搬到巴黎的意大利大街。《吻》。一座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的不朽杰作。这对来自遥远亚平宁半岛的情人把最纯粹的爱意以一种可怕的疯狂的方式铺陈在我们眼前。那么热烈,那么绝望。雕塑中的女子成为主导者,她抵在男子腿上的膝盖与揽过情人的臂膊无不给人以情韵欲流的力量感。钟声在敲响,一切看不见的,不可知的,不存在的,都化为仿佛就要从石头中钻出的灵魂。这样单纯快乐的日子在卡米耶的一生中都是罕见的。他们一起去图兰旅行,住在郊外的小城堡里,天气好的时候,她试探着请求他答应自己去河里洗澡,她像所有受宠的小姑娘一样托他为自己买睡衣,“要深蓝色镶白边的那种”。托买吴绫束,何须问短长。妾身君惯抱,尺寸细思量。两个孤独的灵魂终于在彼此的融合之中达到了艺术的和谐与统一。在那段时间里,罗丹曾怀着纵容与宠溺为卡米耶签下一份感情契约:“从今日起,我只有卡米耶·克洛岱尔这一个学生,我将竭尽全力保护她…我永不接受别的学生,以免万一有人与之抗衡,尽管在我看来,像她这样天生具有如此才华的艺术家是十分罕见的…我也不再教导其他女人雕塑,从此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将是不可分离的…我决不再和任何女性来往,包括邀请其他女性当模特……”罗丹在这封信中无条件地给出了很多无理的承诺,尽管这不一定都是卡米耶想要的。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的巴黎,另一对注定要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爱侣,萨特和波伏娃同样签订过一份类似的契约。萨特说:“我们之间的爱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爱情,但我们也可以有一些偶然的情遇…而这构想的头一条便是自由。”除了不结婚之外,他还加了一条试婚两年的约定,“因为他不排除会离开她。”在这约定中,他“建议两人之间无所保留,在任何情况下都彼此说真话。”西蒙娜接受了。有趣的是,在法国,分居两地的夫妻可以调到同一城市工作,为此萨特想过妥协,但是20出头的波伏娃拒绝了他的求婚。像波伏娃这样,敢于说“不”的女人,才有可能超越那个男权艺术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两份契约,后者是平等的宣言,而前者更像是靠不住的悔过书。波伏娃有幸出生于20世纪初,世纪之交的法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卡米耶即将在精神病院走向她生命的尽头。波伏娃是世界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深厚的情爱、共同的追求和平等友好的相处,使她和萨特始终如一。两人虽未结婚,死后却合葬在一起。卡米耶和罗丹有着同样美好的开始,却没有运气走到同样美好的结局。或许悲剧的种子在最初的最初就已经播下,经历了这么多笃信欺骗依赖背叛,它们终于抓住一切时机顺着记忆的高墙一路疯长,直到他们突然发现一切都已无法挽回。罗斯·伯雷,当年的裁衣女工,小奥古斯特的母亲。罗丹一直不肯同她结婚,也不愿承认他们的儿子,但多年来他却一直和罗丝像真正的家人一样住在一起,即使在他和卡米耶热恋的时候。卡米耶不会不明白这种赤裸裸的暗示,可她太要强,她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哀求一个男人为她离开另外一个女人,强烈的精神洁癖和要命的自尊心逼迫她只能如此。他们之间是无法长久相容的,即使没有罗丝也依然如此。他们两个的个性都太过张扬强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何况,在艺术上,两个根本无法分出主次高下的天才怎么会愿意忍受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作为男人的罗丹,无疑很自私,但这自私也是无可厚非的,他想要一种没有干扰的生活,一个全心奉献的妻子,让他可以安静地工作,仅此而已,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深刻动人的爱情,更重要的是成就永恒的艺术本身。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忘记这一点,可以说,罗丹身上与生俱来的雕塑的使命感比任何人都更强,正是这种对艺术与美的执着的追求与热爱,将罗丹带给了卡米耶,也终于将卡米耶从罗丹的生活中永远抹去。罗丹的灵魂给了雕塑,卡米耶的灵魂则给了罗丹,她的创造力不再为她独有,像一根被燃尽的蜡烛。悲剧便源于此。吴雅凌在《卡米耶·克洛岱尔的悲剧》中写到,她放弃永恒以追求罗丹,而罗丹却放弃了她以追求永恒。她先后怀了罗丹的四个孩子,却一个也没有留下,他们的爱情结晶,都寄托在了共同完成的雕塑作品中,这对于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是怎样锥心泣血的痛苦。她一生都不再有别的伴侣,与罗丹决裂之后她便开始生病,她倔强地拒绝罗丹任何形式的援助,情感的破裂对两人的艺术创作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破坏性影响。她离开之后,罗丹终生也未能完成《地狱之门》,卡米耶的处境则更为窘迫,之后所创作的一系列独立作品都受到了外界的质疑,认为完全是模仿和抄袭了罗丹的手法。对于一个极度渴望认同的艺术家来说,没有比质疑抄袭更大的打击了。与此同时,两人之前共同创作的作品开始传世,广受追捧,当然,现在都只是属于罗丹一个人的。1913年,一直支持她深爱她的父亲去世,她几乎毁掉了自己所有的作品,大理石,石膏,泥塑,一一砸烂掩埋,身为诗人的弟弟远在异国,母亲与妹妹又向来嫌恶她,最终,一次残忍的家庭会议把孤独的卡米耶送进了精神病院。自此直到1943年,她终于离开这个广漠的人世,整整三十年间,她再也没有碰过雕塑,她短短40年的艺术生命永远被囚禁在了罗丹的灵魂里。革命者布朗基的话,显然就是在形容她自己:“他不知道自己在反抗什么,但他感觉自己生活在虚假之中,在一个深深陷入错误的世界里。他坚持不休地反抗,却不知道真正的真实是什么。”她一生都在努力试图走出罗丹的阴影,她要骄傲地站在他的对面,而不是比他更低的位置,她不愿称自己是罗丹的学生,尽管这在别人看来简直是无上的荣耀。作为一个女艺术家,一个女人,她毕生都在与她的时代,她的职业,她的命运做着令人绝望的抗争,她在这抗争中毁灭自己也成就了自己。她对于罗丹的爱,同她对艺术的爱一样,像精致漂亮的玻璃瓶,安静的外表下独占的欲望和近乎疯狂的爱意恣意奔流,于是完好的时候如绚丽流光华彩四射,一旦有一条裂缝,毁的彻彻底底。罗丹所要追求的永恒,她同样有能力达到,但她终于还是选择放弃,她想要的,不过是最真实的自己,卡米耶的高贵,不在于有所保留的含蓄矜持,而在于这样一种近乎放诞的天真。她与罗丹所选择的道路都没有错,只是再没有人愿意陪他们一起前行,这也就是西美尔所描述的,男人与女人彼此都具有的“形而上学的孤独”。她在精神病院度过的晚年之中,罗丹和她的好友欧仁·布洛曾在罗丹去世后写给她一封情辞恳切的信,信中提到一个细节,“有一天,罗丹来到我的画廊,我看见他突然停在这件作品前,长久地注视着,用手温柔地抚摩着那青铜的像,然后哭了,是的,哭了。像个孩子一样。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他一生只爱过您,卡米耶,我现在可以说了。”那件作品,是她的群雕《成年》中最精彩的部分,哀告的女子。罗丹的眼泪,是为《沙恭达罗》的作者而流,为《华尔兹》的作者而流,为《克洛索》的作者而流,为这样一个天才的艺术家由衷地惋惜,或者,还有为自己无意毁了这样的艺术家而感到的内疚。但那个受尽苦难的可怜的女子卡米耶,却未必在大师的同情范围之内。因为这些不朽的杰作是永恒的,艺术的美也是永恒的,而一个尘世中平凡卑微的女人和她平凡卑微的爱情,就不得不置之于其后。这个悲壮的斗士,像所有勇敢的殉道者一样,用自己速朽的此生挑战人类最崇高的永恒。整个时代横亘在她面前,也横亘在海斯特·白兰面前,横亘在李卓吾面前,也横亘在杜丽娘面前,横亘在兰波面前,也横亘在海子面前。只是他们不曾知道,他们正是在这悲伤而决绝地反抗之中,与他们所反抗的一起,走向了永恒。附:参考书目1.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法]安娜·里维埃 布鲁诺·戈迪雄 译作:吴雅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爱弥儿[法]让·雅克·卢梭3.海的女儿[丹麦]安徒生4.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乐评笔者作品5.大英百科全书卡米耶·克洛代尔词条,此处为笔者翻译6.随园诗话[清]袁枚7.波伏瓦与萨特[德]洛索姆译作:朱刘华春风文艺出版社8.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德]西美尔译作:顾仁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布朗基文选[法]奥古斯特·布朗基译作:皇甫庆莲 许渊冲商务印书馆注:此文为复旦大学博雅投稿作品,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我总觉得离你太远,我对你来说完全陌生,总是缺了点儿什么,让我大受折磨。
  •     新鲜而勇敢的
  •      女人想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很难,在卡米耶所处的时代更难。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女雕塑家,也是个情商较低、个性很强的普通女人,总是与人有纷争,总是觉得遭受迫害。 由于性格多疑,许多回信被消毁,本书大多是卡米耶寄出的信件,所言甚少,看完整部书,都没有对她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被关进精神病院以后的信件让人不忍卒读。并没有疯掉的女艺术家,被母亲和手足遗忘在疯人院三十年!期间,坚决不肯让她出院的妈妈死了,占有其财产的妹妹死了,连妹妹的儿子都死了,她生不如死地呆在疯人院,直至七十九岁。 如果她有自己的家就不至如此
  •     越来越悲
  •     一个被“罗丹的情人”这个身份遮蔽的女人……
  •     当时就好讨厌罗丹阿。。。
  •     她穷。她求大家不要上那个老男人的当。她求人探望。然后死去。她住院前,一直都是内敛的,哪怕请人代卖,求人还债,以及倾诉问候。之后她才开始不断的说,说,说,以一种哀告呐喊的张力。最后一封书信距离她死亡尚有距离。我想象她枯坐,再也不发出任何声响。整本书,最震撼的,是一个外人叙述老男人的眼泪,简直不能呼吸,像她《华尔兹》里那种绝望的无力的依靠,灰飞烟灭。
  •     如雕塑般品格的人确不容于人世,并非完美,只是纯粹。
  •     心中隐隐作痛...
  •     也许我也是疯的,我也嗅到阴谋的味道。
  •     你就不要哀求了。站起来嘛。
  •     我怎么就没觉得这书好看
  •     我觉得罗丹是真心想帮助她
  •     如今,我终于可以告诉你了...
  •     在这本书信里我只瞧见了她,她的雕塑,她的贫穷,她的疯狂,没有罗丹。
  •     再哭
  •     她绝不是为爱而生,但却为爱而死。
  •     再美丽的世界,任他再强调你对他意味着全部“灵感,生命”,他应该是早做好了擦身而过的准备,越是知道因他而突然开启的这个美丽世界会有轰然坍塌的危险,他就越是要做好离去的准备,唯恐伤及自身。在所有真正的爱情里,女人永远比男人更伟大。我是这个意义上的女权主义。
  •     叹惋
  •     为何天才总堕落?Camille Claudel,1864-1943 去世37年后,才被世人赏识她的才华。不禁想起那句话“一个天才人物的死亡,很可能在全民的无情和漠然中埋藏着历史的悲哀。” /一五年的十月末,考试完后的第一本读完的书,pdf版 用时2天 /“ 我无所遗憾。无论是对你这样可怕的忘情,还是对我终要凋零的生命。我的灵魂得到了附丽,尽管这附丽来得如此之晚。我注定要认识你,冲过一种全然陌生的生活,我那暗淡的存在才能在喜悦的火中燃烧。谢谢你。因为你,我的生命得到了属于神性的那一部分。——罗丹致卡米耶 /你曾不顾一切 爱着的那个男人 在你进入精神病院此后的三十多年 几乎未来过一次。错的并非是罗丹,而是岁月风尘之中你做出的选择及高估了一个男人只字片语中炙热的情感 /
  •     其实罗丹对她不薄。
  •     杜鹃啼血的感觉。痛彻肺腑。
  •     匆匆扫过,血流过小城
  •     卡米耶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所有的天才都是神经质的,无可厚非
  •     天才是弱者。
  •     揾笨
  •     天堂近了,却还未达到;地狱远了,却还未忘却。
  •     从两个世界看一个女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