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李叔同

出版社:西泠印社
出版日期:2004-6
ISBN:9787805177199
作者:陈星
页数:188页

书籍目录

家事家境天涯五友声色情场南洋公学初至东瀛春柳双星南社雅韵艺术教育欣欣断食亦师亦友翩然出家灵隐受戒以书结缘玉泉寄庐孤云野鹤杭州护心白马湖畔浙东佛缘闽南弘法四大高僧天心月圆附录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表

作者简介

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生。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
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图书封面


 李叔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李叔同,20世纪的传奇人物;他精通古诗曲词、书画篆刻,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传播第一人”。他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从翩翩佳公子到缁衣苦头陀的人生选择更令世人称奇以至疑惑。而在丰子恺的眼中,李叔同的选择理所当然:他只是爬上了人生的“第三层楼”。  “他(李叔同)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层走上去的。  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粱。弘一法师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粱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粱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
  •     看完了《艺术人生---李叔同》,还有很多是不了解的,想了解更多但是不得而知,书本是纪念李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立志佛法,而他思想的转变却不得有人知。弘一法师最注重因果,我相信他的人生走向也是因果注定。他在圆寂前说: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家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他最后的写的四个大字:悲欣交集。我真的很想知道,既己出世,那时,何谓悲,何谓欣? 想他始终是个性情中人,看他的书法,歌词,笔迹种种能体谅到他的敏感和多情,而我不敢多加猜疑。只是看到他在虎跑的房间,睹物思人,泪如雨下,见他的蜡像也吓了一跳,以为他真的在坐着,读书。 那时有人到访,他也不抬头看,而我站在门口看他,就是这个样子。 -------在李叔同出家时,她绕寺三日,哀哭跪求一见,但已经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闭门回拒------他闭口不言,再查找也只是据说,这是唯一可以查到一句话。我那一日在那里,看他断食前的嘱咐,可以看到他断然的决心。我曾想如果爱人要从里到行不再见面,对他而言是件解脱的事,就他而言是件好事,是可以成全。只是我思维艰涩,需慢慢抽丝解茧才可以脱离。身处动荡的时代,什么都可能会变成过眼云烟,感情只是其中之一,可谓大,也可谓小。 书的封面就写着" 他才华横溢,人品出众,性格温和,始终爱国,教出无数同样出众的学生, 夏丐尊有一段话描述他: ——- 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的不仅是图画,音乐, 他的诗文比国文老师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我对他从来都是仰慕以及爱慕.我的那么多的求知的疑问犹如荒草满布.始终得不到答案.
  •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写这首词的人那年三十三岁,修眉广额,丰神如玉。刚刚得知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于是提笔,一气呵成,然后像个孩子一样,掷笔大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抛洒颅中热血,而是静静地、静静地躺在一抔净土之中了。今年的大年初六,我上清源山,去找他的坟。很奇怪,明明有路牌指着、游人问着,最终还是没找到。夕阳照着,山外还是山。这样想来,毕竟无缘。 和他有缘分的是另一个女子,一个日 本女子。那时候他在门里,她在门外,就这么一道门,隔断了恩爱。敲啊敲啊,敲到红颜白发,也没能等到他回头。门里头,青灯黄卷,那人独自坐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其实很想听他写的歌。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这样清新舒缓的歌词,这样风雅倜傥的男子。长亭外,古道边,没了送别的笛声,却依然有连天的碧草。 暮年,他给自己取名“二一老人”。名字来源于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绝命词:“一钱不值何消说”。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读到这里,突然之间想起了那一句:悲欣交集。 结得真好。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重读】购于西泠印社西湖孤山竹阁。对大师一生走马观花的导游图。
  •     敬佩之……
  •         李叔同,20世纪的传奇人物;他精通古诗曲词、书画篆刻,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传播第一人”。他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从翩翩佳公子到缁衣苦头陀的人生选择更令世人称奇以至疑惑。而在丰子恺的眼中,李叔同的选择理所当然:他只是爬上了人生的“第三层楼”。
        “他(李叔同)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层走上去的。
        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粱。弘一法师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粱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粱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
  •        弘一法师啊
       我伟大的精神导师
       行佛事业的上师啊
       请听我为您所写的赞美诗
      
       当宇宙被黑暗笼罩时
       佛菩萨开启了那束微明
       从此微尘世界中
       便有了光明的行者
       法师啊
       您与诸佛菩萨的心意相通
       无二无别啊
      
       当繁华遮眼
       五毒攻心
       世间的迷雾围绕众生
       法师啊
       您毅然抛弃了荣华红尘
       皈依三宝
      
       没有抱怨,没有执著
       苦行僧行迹半个中国
       天空中有星辰闪耀
       终南谷有香烟萦绕
       法师啊
       您让我们相信
       南山律还活在中国
      
       法师啊
       此时的您
       一定在净土聆听佛祖的教诲
       我诚挚的恳请您啊
       早证佛果
       将您的光明重洒娑婆
      
       法师啊
       请将慈悲带回娑婆
       请您看看现在的寺庙
       僧宝已经离我们很远
       律仪失去了光芒
       妖魔幻化出世
      
       不明因果的娑婆众生啊
       沉沦六道的无量苦难啊
       您应该早已看到
       我伟大的上师啊
       请您告诉我
       莲花还会再开放吗
      
       以广大无量的慈悲心
       以精深幽远的智慧心
       遍布法界的诸佛菩萨啊
       请回望阎浮提世界
       让这身负苦难的土地
       重见春天的嫩绿
      
       法师啊
       为众生
       请您快些,再快些
       法师啊
       请加持我,请照耀我
       在这黑暗的道路上
       为我指引该走的方向。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您送给我的
       我将同样
       送给娑婆。
      
       我伟大的精神导师
       愿您听到这首赞美诗。
  •     他的一生,耐人寻味
  •     结的真好,也就四个字。写的不错。看你的文,感觉都意犹未尽。嘿嘿
  •     篇幅不长,亦勾画出弘一大师颇具传奇的一生。
  •     有老師說 以他的資質和才學 在那個年代進入佛門 還是偏門律宗 的確給佛教帶進一股新風 生生地憑一己之力提升了佛教的水準
  •     这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本书
  •     大师看破红尘,却冷了三个女人的心
  •     这个你写的?李叔同其实叫律师比较合适
  •     里面的挚友情,师生情真是令人动容。 伟大的弘一法师。
  •     《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最近在看这本书。
  •     真正的大师。不评论
  •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写这首词的人那年三十三岁,修眉广额,丰神如玉。刚刚得知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于是提笔,一气呵成,然后像个孩子一样,掷笔大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抛洒颅中热血,而是静静地、静静地躺在一抔净土之中了。今年的大年初六,我上清源山,去找他的坟。很奇怪,明明有路牌指着、游人问着,最终还是没找到。夕阳照着,山外还是山。这样想来,毕竟无缘。
      
      和他有缘分的是另一个女子,一个日 本女子。那时候他在门里,她在门外,就这么一道门,隔断了恩爱。敲啊敲啊,敲到红颜白发,也没能等到他回头。门里头,青灯黄卷,那人独自坐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其实很想听他写的歌。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这样清新舒缓的歌词,这样风雅倜傥的男子。长亭外,古道边,没了送别的笛声,却依然有连天的碧草。
      
      暮年,他给自己取名“二一老人”。名字来源于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绝命词:“一钱不值何消说”。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读到这里,突然之间想起了那一句:悲欣交集。
      
      结得真好。
  •     是我感动的是他同春山淑子的爱情
  •     呵呵,有些人,是江河,而有些,注定是海泽,李叔同,是有着海的博大、天的净蓝。。。。。
  •     “此非余之好奇,实余之痼性也”
  •     体验一种信仰。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9日捐赠
  •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     弘一法师
  •     弘一大师的世界
  •     大学读过忘记的书
  •     了解弘一大师生平的书籍。
  •     评论写的很好
  •     和同一时代的文人学者回归报效祖国相比,他的避世是种逃避和软弱吗?难道对家亲无情才可以对众生有情吗?
  •     悲欣交集。
  •     还不错。
  •     敬仰,但本书有很多不确切的东西……
  •       看完了《艺术人生---李叔同》,还有很多是不了解的,想了解更多但是不得而知,书本是纪念李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立志佛法,而他思想的转变却不得有人知。弘一法师最注重因果,我相信他的人生走向也是因果注定。他在圆寂前说: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家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他最后的写的四个大字:悲欣交集。我真的很想知道,既己出世,那时,何谓悲,何谓欣?
      
      
      想他始终是个性情中人,看他的书法,歌词,笔迹种种能体谅到他的敏感和多情,而我不敢多加猜疑。只是看到他在虎跑的房间,睹物思人,泪如雨下,见他的蜡像也吓了一跳,以为他真的在坐着,读书。 那时有人到访,他也不抬头看,而我站在门口看他,就是这个样子。
      
      
      -------在李叔同出家时,她绕寺三日,哀哭跪求一见,但已经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闭门回拒------他闭口不言,再查找也只是据说,这是唯一可以查到一句话。我那一日在那里,看他断食前的嘱咐,可以看到他断然的决心。我曾想如果爱人要从里到行不再见面,对他而言是件解脱的事,就他而言是件好事,是可以成全。只是我思维艰涩,需慢慢抽丝解茧才可以脱离。身处动荡的时代,什么都可能会变成过眼云烟,感情只是其中之一,可谓大,也可谓小。
      
      
      
      书的封面就写着" 他才华横溢,人品出众,性格温和,始终爱国,教出无数同样出众的学生, 夏丐尊有一段话描述他: ——- 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的不仅是图画,音乐, 他的诗文比国文老师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我对他从来都是仰慕以及爱慕.
      
      
      我的那么多的求知的疑问犹如荒草满布.始终得不到答案.
      
      
      
      
      
  •     恩,律师也好,上师也罢,都只是代称而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