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凝视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影视明星 > 尤利西斯的凝视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208084469
作者:诸葛沂
页数:350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电影人生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1935年4月27日生于希腊雅典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斯皮罗(Spyro)的祖籍是安贝里奥纳(Ambeliona),那是一个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小村庄,它位于奥林匹亚和阿波罗神殿这两处古代神圣遗址之间。斯皮罗在雅典经营一些小商店,生意做得不错。在安哲罗普洛斯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极其安静的人。他心地善良、谦虚勤恳,特别受邻里朋友的尊敬和欣赏。他的母亲卡特里娜(Katerina)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妇女,一心扑在操持家务和抚育孩子上。安哲罗普洛斯把母亲比喻为一个充满爱心的“独裁者”或女家长。安哲罗普洛斯的弟弟尼可斯(Nikos)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还有两个妹妹——比他小11岁的哈洛拉和在他13岁时就夭折了的小妹妹伍拉。在《雾中风景》里,安哲罗普洛斯将影片中的姐姐取名为伍拉,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早夭的妹妹。 和他那一代希腊人的命运一样,从出生起,安哲罗普洛斯就陷于动荡的历史,成了一个“战争儿童”。1936年,也就是他出生后的第二年,梅达萨斯(Loannis Metaxas)将军发动了政变,建立起独裁专政。1940年1月28日,墨索里尼对希腊下达最后通牒,强行要求意大利军队在希腊境内自由行进。安哲罗普洛斯的耳廓里第一次响起了刺耳的战争警报声。这一次,希腊人奋起反抗外敌,成功地抵御了意大利军队的挑衅。随着欧洲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战争的威胁接踵而至。1941年4月6日,德军也开始了对希腊的疯狂侵袭。纳粹军队侵占雅典的场景,成为小安哲罗普洛斯脑海里对战争的最初印象。《塞瑟岛之旅》开篇的那一幕即是他自己童年记忆的再现:一个小男孩跑过破旧的街道,哈德良拱门边一个德国兵在指挥着交通,男孩在其身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转身撒腿向狭窄的街道深处跑去,德国兵恼羞成怒地想要捉住他,小男孩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安哲罗普洛斯总是将一些记忆中的童年景象在电影里重现出来。他说:“我有一种感觉,我们总是陷入残存的回忆之中,重新唤醒一些亲身经历过的生活片段。我的作品充斥着那些我的童年和少年时的特殊时刻,还有我那时的情感和梦想。”

前言

我和电影关系的开始几乎就像一场噩梦。不太记得是在1946年还是1947年。战后的岁月,很多人走进影院,我们这些小孩,挤在售票处排队的大人当中混进去,为了消失在影院楼座魔幻般的黑暗中。那时我看了很多电影,但第一部是迈克尔·柯蒂兹的《狂徒泪》。电影里有一场是,两个士兵押着男主角走向电椅。他们走着,墙上的影子变得越来越大。突然,一声喊叫: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此后很久,这声叫喊萦绕在我的夜晚,久久不散。伴随着墙上越来越大的影子,伴随着一声喊叫,电影进入了我的生命。我很小就开始写作,同时,过往历史的动荡引起的不安和情感无可抵挡地支配着我。1940年战争的警报。德国占领军入侵被遗弃的雅典。第一声,第一幕。然后是1944年的内战和杀戮。我的父亲被判处死刑。我们在野地里成堆的尸体中寻找父亲,母亲的手在我的手中颤抖。很久以后,从远方,传来了他的音信。他归来,在一个雨天。我的第一个故事。我与文字的第一次接触,就是为了描绘一个场景。只是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相当一段时间以后,当我把那句话写进我的第一个剧本时,我才明白过来。那句话是:“天下着雨。”在我的成长年代,荷马和古代悲剧诗人是学校课程里的重要部分。古代神话栖居于我们,我们也栖居于它们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回忆、古老石块和残破雕像的国家。所有当代希腊艺术都被打上了这些古老的印记。我的思想也受此影响,才有了我经过的路程和我追求的路线。就像诗中所吟:“当我步入梦中,它们在梦中显现。所以我们的生活连在一起,难以再次分离。”由于早年接触文学、诗歌,我对语言、美学和现代主义都乐于探究。而后,在1960年代初的巴黎,在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岁月,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成为了一个新的参照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对于戏剧艺术的定义。多年后我再次回到亚里士多德和他对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多年后,我读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最后一章里莫莉的独白,发现那正是对于《伊利亚特》里荷马对阿喀琉斯武装那深刻描绘的悠远回响。我的第一部长片《重建》拍摄于上校独裁时期,我试图把真相的碎片拼接起来。重建不是终点,而是旅程。琐碎的小故事反映出宏大的历史,同时历史也决定了这些故事的命运。父亲是一个象征,到场或缺席,是一个隐喻,也是一个参照点。旅途,边界,放逐。人类的宿命。永恒的回归。这些主题追随着我,从未停止。我所着迷的一切在我的电影里进进出出,就像交响乐团里各种乐器声忽隐忽现,短暂的隐没是为了再次响起。人执迷的一切将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一生只能拍一部电影,只能写一本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镜头,安哲罗普洛斯沉默着注视着事件。这是沉默本身的重量,是安哲罗普洛斯摄像机凝视的强度。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摄像机带来的欢愉,这是电影术语最彻底的意义。  ——黑泽明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当中。    ——安哲罗普洛斯

内容概要

诸葛沂,浙江建德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现任教于浙江林学院艺术学院,从事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电影研究。

书籍目录

概论
第一章 电影人生
第二章 文化之维
第三章 历史视野
第四章 影像美学
作品
第五章 迷失的土地:《重建》
“希腊近代史”三部曲
第六章 中午的黑暗:《36年的岁月》
第七章 历史的苦旅:《流浪艺人》
第八章 刺骨的梦魇:《猎人》
第九章 梦想的破灭:《亚历山大大帝》
“漂泊/沉默”三部曲
第十章 家国何处:《塞瑟岛之旅》
第十一章 女王蜂之舞:《养蜂人》
第十二章 最初的奇迹:《雾中风景》
“边境/追寻”三部曲
第十三章 若我多行一步:《鹳鸟踯躅》
第十四章 以电影的名义:《尤利西斯的凝视》
第十五章 归来我的语言:《一日永恒》
第十六章 “希腊”首部曲:《悲伤草原》
附录
悲伤缪斯:艾莲妮·卡兰德若
马纳基兄弟
与安哲罗普洛斯的笔谈
安哲罗普洛斯年表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作品表.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尤利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希腊人是在抚摩和亲吻那些死石头中长大的。我一直努力把那些神话从至高的位置上降下来,用于表现人民。

作者简介

安哲罗普洛斯,希腊国宝级电影导演,位于欧洲最后一道大师之堤的电影诗哲。
沉默的长镜头与360度的全景构成了一帧帧辩证而诗意的画面。安哲游走于真实、虚幻与超现实之间,创造出时间在空间之中的流动。他建构出“另一个希腊”的历史,宛如流淌不息的河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
相关评论:
透过镜头,安哲罗普洛斯沉默着注视着事件。这是沉默本身的重量,是安哲罗普洛斯摄像机凝视的强度。它使观者不能从屏幕上逃离出来。这种电影摄制是如此具有个人性,它的唯一特性是返回到摄像机本身。这正好造成了刚强和有力的影像。对于我来说,观看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摄像机带来的欢愉,这是电影术语最彻底的意义。
——黑泽明
在我还没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之前,我,一个成长中没有父亲的人,还从来没有想过会在一个树的影像中发现他。
——杜山•马卡维耶夫
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当中。
——安哲罗普洛斯
希腊人是在抚摩和亲吻那些死石头中长大的。我一直努力把那些神话从至高的位置上降下来,用于表现人民……
——安哲罗普洛斯

图书封面


 尤利西斯的凝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看了一半了,推荐!文字和图片都很棒,只是有些文字在不同的地方过于重复。我对希腊了解很少,此书顺便给我普及了一些希腊和其文化、历史的知识。我买了一套安哲罗普洛斯的全套DVD,看了几张,结合着本书来看,更能欣赏和体会安哲作品的凄美和忧悒。谢谢作者!
  •     这本书让我走进安哲罗普洛斯和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首本书籍,第一次感觉到离安哲罗普洛斯是这么近。安哲罗普洛斯成长于动荡的历史中,父亲被判死刑后,在成堆的尸体中寻找父亲,多年后父亲回来。每个人成长中的一些情节会时常出现,安哲也是。他将这些画面带到自己的作品中。父亲回来的这一幕安哲罗普洛斯在第一部长片《重建》重现。旅途,边界,放逐。人类的宿命。永恒的回归。这些,一直是安哲所追随的主题。关于写安哲罗普洛斯作品介绍,最喜欢的是《养蜂人》一篇。比如对“雨中的餐桌”的描写。作者用影像本身去写安哲想表达的涵义:“俯视的停格画面是一种回忆的表达,是生命旅迹残留在脑海中的意象,也是笙歌放散、韶华流逝后静谧的沉思。大师克制住了自己对镜头移动的喜爱,让静穆精致的画面本身承载起丰富的信息”。同时从西方艺术去分析这静物画面的美学价值,借用艺术史家诺曼•布列逊(Norman Bryson)的话来说明:“(静物画)是一种将事物生硬地从自然中剥离出来后嵌入某个框架或置于某种镜头之下才能予以研究的东西。……在静物画中,孤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似乎眺望着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从中体会不到任何与生命的联系。……在西方的视觉体制中,观察者为了变成一种自足的主体,从一开始就得设定一种由自足的客体所构成的世界。”作者对电影镜头的描写宽阔而细腻。在文字里面,安哲罗普洛斯的一幕幕画面出现在眼前。人物的性格、心理在文字里分析的淋漓尽致。也许我们会说《养蜂人》是一部关于对爱的沉默,可是在《尤》中用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尤利西斯的凝视》将安哲碎乱的历史进行整理,作者浓烈的情感用冷静的理智去描写安哲的一个个镜头,同时也作为一个从事美术理论、艺术批评与电影研究者的洞察力去分析解剖。使得内容细腻但不矫情,同时也更具专业性。让我们能更清楚。ps: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安迷。希望能够更明白自己喜欢的。在《尤利西斯的凝视》里了解了镜头之内之外的。关于历史、关于哲学、关于西方艺术文化种种。
  •     大家好,我是这本书的作者,谢谢大家的关注,这本书是两年前写好的,写得不好大家多多批评,也只是对于安哲电影的热爱才让我们相识吧。    关于胤祥友提出的安哲的生日,容我这里解释一下吧。    现在百度上搜到的生日是4月17日,但是我在DAN FAINARU 编写的THEO ANGELOPOUIOS INTERVIEWS这本权威的访谈录中,在“安哲年表”这一章中查询到是4月27日。    原文如下:    1935 Born in Athens on April 27, to a family of merchants.    这里也请朋友们一起来讨论吧。也请大家一起提出批评。本人查阅了很多资料,如有需要外文资料的,愿无偿奉献。    谢谢胤祥兄的指点。:)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国内很少有专门研究安哲罗普洛斯的书籍,这算第一部,但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于此,更多的是提倡了一直诗电影的文化
  •     安哲罗普洛斯的粉不可错过,大概是大陆出版的唯一安哲的评传了。
  •     第一章好,越来越觉得一个导演其实不断就在重复他的人生记忆和经验,很多导演其实一直在拍同一部电影。另P236“我猜想一部伯格曼的电影可能会更合适于电视播映。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特写,这些是能够通过小小的屏幕转变,使电影的特质得以保存的因素。但是,当一部电影加大了静默的作用,当它如沉思冥想般时,景色就同说出来的言语一样重要,电视却不能很好地完成对这类电影的欣赏。……电影不像电视,它要超越电视,触碰到故事表面和故事中人物的后面,那黑暗的潜伏的隐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电影院重看某些特别的电影。
  •     我的安哲算是白看了…
  •     80%翻译自英文版the films of Theo Angelopolous 好吧至少没有误导读者
  •     太棒了,作者的阐释非常通透,有意无意地还把一些名词给解释了,看不下去电影的可以看看这本书。最逗的是“尤利西斯的凝视的前47分钟”,哈哈
  •     又想起大师。去年此时一辆摩托车的事故。欠安哲一篇祭文,会用心写的。忧郁和快乐时都会想起您。
  •     写得非常到位,严重推荐给喜欢安哲导演的枫林同学一读,有空谁能找来 (尤)这部老片拉一拉:)
  •     粉丝向的书,不过有些写的还是不错的
  •     向大师致敬
  •     以希腊原型神化剖析安哲剧作的方法十分受启发,不过还是赞誉过多学理稍少
  •     强烈推荐,很好的解析了安哲的电影
  •     书里不断引用但丁那句:风将你的眼眸带向远方。安哲童年那段父亲被判死刑后,在成堆的尸体中寻找父亲,多年后父亲那么莫名回来,母亲只是嚅嗫着问你吃了么。这段情节不断出现在安哲的电影里。我爱永恒与一日
  •     太!浅!显!
  •     看完安哲电影后可以看看这本书
  •     写的不错 质量也好 推荐大家看
  •     喜欢世纪文景的装帧和印刷,四十多万字没有搞成一本大砖头而是这种朴实的书,里面该有的插图有,字体读起来也很舒服。内容上,嗯……我觉得只能当做一个辅助性的资料来在对电影有疑惑的时候稍稍参考一下,前面近代史三部曲的信息量很大,到后面就有点疲软了感觉挺糟糕的。我跟作者的观影感受差别是有点大的,读了书以后难免被牵着走,挺痛苦。不过安哲的电影最好还是能有个引路人,所以,谢谢啦~
  •     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着
  •     影迷的影评,参照看电影也许挺有帮助,虽然书翻完我也还只是建立安哲罗普洛斯会是大师的概念,而不能下决心开始看电影。
  •     写的不错,喜欢安哲的人都应该看看
  •     輾轉讀完,作者分析極其細膩,安哲對於我的吸引力極大體現在了無言的鏡頭,歷史層面複雜,值得再看。
  •     很好的一部书,值得珍藏与品读。当然了,当当网的服务也很不错。
  •     妈妈,为何世事总不如意?为何我们注定要腐臭?为何总要在欲望与痛苦之间徘徊——安哲罗普洛斯《永恒一日》在我心目中,电影艺术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塔可夫斯基的《牺牲》、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与安哲罗普洛斯的《永恒一日》以及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如果说有人用诗的概念拍摄电影,那是安哲罗普洛斯无疑,行云流水的节奏,舒缓如牧歌一般,移步换景而非简单的蒙太奇,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黎明后最后的星辰/昭示了朝阳的来临/浓雾和阴影都无法沾污/那万里无云的天际/清风抚慰万物众生/犹如内心深处的绪语/生命是甜美的/而且/生命如此甜美……《一日与永恒》关注的是巴尔干半岛连年战争带来的惨淡,阿尔巴尼亚游击队把这个国家推向了深渊,少年们逃到邻国希腊流浪,像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少年流浪儿永远都是不法分子的猎物,面对惨淡的生活,导演显得无能为力,他既反对警察的粗暴做法,又无法给出更好的建议。在这部电影里,阿尔巴尼亚少年与冬日的愁云惨雾一道,构成了这个世界荒谬的风景,善良的诗人老头想送他回到阿尔巴尼亚,于是他向你描述,一群少年如何穿越封锁线,如何躲避地雷,你看到雾气蒙蒙的边境上,铁丝网上挂满了人体,于是你决定带他返回希腊。他脱口而出的诗句,既是他母语的乳汁,又是未来的营养:送你苹果会腐烂/送你玫瑰会枯萎/送你葡萄会压坏/给你我的泪水——阿尔巴尼亚少年
  •     很想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
  •     作者当研究生时开始写的
  •     作者写作思路真心有问题 现在出本书真容易翻两本国人不看的英文专业书就可以了【
  •     国内人写电影书水平还是不行
  •     作者采访的时候很央视的问人家:“希腊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你对中国的观众有什么想说的...”感觉天际飞过无数只草泥马。另外大师来大师去的听着也肉麻地起鸡皮疙瘩。其他还好。
  •     我喜欢的电影大师
  •     基本算是资深影迷书,主要由细致的资料性的剧情简介构成。资料功夫一流,不过有价值的也就是资料而已。仰视加崇敬的语气只能写出观后感,离学术文章还差很远。
  •     影响我一辈子
  •     懂了,都懂了。这不就是一本电影书的最大意义么。
  •     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在于,前者把观影当作可以平等对话的人,后者仅仅把观影者当作消费者
  •     发现图书馆还是有不少好书的,以后很多书省得买了。对希腊近代史介绍的很清楚,看完了能对电影有更好的理解,比豆瓣上的绝大多数“观后感”强多了
  •     作者的文笔很优美,内容也不错,是用来了解安哲的电影世界的不二选择。
  •     只有一部分。。
  •     mark for 4.14
  •     安哲洛普洛斯:“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     写得有点混乱,个人观感值得参考!!!
  •     本来想给三星半,但没那个选项,所以打了四星。这是一本无处不文艺的书。
  •     内容还好,字排水的小且密,纸张有待提高
  •     很全面,不管其中的分析你已参透与否,这是一本研究安哲时可以给你灵感的鉴赏手册
  •     算是比较系统地解析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书籍,作者本身对于西方神话、典故有很深的了解,因此对于安哲电影的意象解读比较到位!
  •     安哲电影的最好脚注。
  •     原以为内容会很晦涩,但书拿到手后发现结构和语言都很清晰,减少了理解上的麻烦。是了解安哲罗普洛斯的很好的一本书。
  •     平鋪概敘,好像網上的文章
  •     小黄人的解释很好
  •     暂且读了雾中风景的一章,提供了不少相关资料,也包括了拍摄时的细节。属于距离比较近,甚至部分浸入文本的影评。作者试图从各个角度去切入重现电影叙事和相关遐想,时而补充一些不易见的互文关系,不过最后的几个部分稍显松散。种草流浪艺人和养蜂人,永恒与一日是总要看的。
  •     他的电影,从对政治历史的审判,到对自我的审判,和对人类宿命的探问
  •     安哲洛普洛斯的影像世界。
  •     与安哲罗普洛斯相比,张艺谋、陈凯歌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小儿科导演。
  •     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安哲
  •     非常细致 看过电影后可以再看一遍
  •     最初的凝视将继续下去。
  •     @桂林刀锋书店
  •     雖有錯處但還是更好的幫助我瞭解了安哲 感謝。
  •     很棒,文字很舒服,通透,导演本人还写了序接受了采访,简直官方;谈回安哲,父亲;归来;漂泊;希腊神话的隐喻——以及我没想到他年轻时那么政治,以至于他所有的电影,都可以说是一种政治美学;人作为个体,被政治框架阻碍的所有体验。
  •     J911/465
  •     如果你对安哲很熟悉了,这本书买不买两可。
  •     一个哲学系博士写的,一手资料都是安哲本人提供的
  •     生命的厚度还达不到看安哲的资格 一年一部也不行
  •     很多人问我的QQ名字 看来喜欢他的人太少
  •     爱安哲,喜欢这本书。接下来看侯孝贤…
  •     特别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国内大陆目前最好的写欧洲导演的评论的书籍前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