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807586494
作者:宋涛
页数:325页

章节摘录

粉蝶飞迷千里路,落花飘下一声钟——盛静霞的诗意人生    将逐    大运河边的扬州,地虽处长江北岸,因其文化上的渊源关系,历代被称作“江南”之地。长江上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将扬州与江南串联起来,那瘦西湖的垂柳、平山堂的钟声,处处浸透着扬州文脉的妩媚与厚重。更有那“扬州八怪”的文墨韵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绝句,使得人们对扬州遐想不断。    一、书斋曾共君吟啸,寂寂荒苔映砚田    1917年农历初春的二十三日,扬州湾子街降临了一个小生命。这小女孩长得清秀可人,母亲极喜爱,遂取名“静霞”。    湾子街弯弯曲曲,飘荡着老扬州的气味,那盛家的宅子深在巷尾,却也气度不凡,盛静霞从小就居住在名为“客座”两居室内。“客座”在宅子的东面,居室前的空地上有假山盆景和花草,前厅放着红木桌椅,通过一道圆形的拱门可以进入内室。盛静霞大学同学季廉方抗战胜利后游扬州,曾访盛静霞故居,有诗《三游维扬怀驶青》记曰:    违别乡关已七年,三游湾子访庭轩。书斋曾共君吟啸,寂寂荒苔映砚田。    盛静霞年幼时,在爱好古典文学的母亲影响下,对《聊斋》《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就如痴如狂。她小学进入扬州中学实验小学就学,每次比赛作文,总是得第一名,于是得了一个“小冰心”的称谓。她有一位黄姓朋友很仰慕她,将自己的字改作“企冰”。这位黄企冰名懿娴,字璧如,又字企冰,后来就读扬州国专,师从著名女词人丁宁,著有《无是轩诗词草》,风格清新婉约。她俩自幼至老一生交好,直至双双离世,也是奇事一桩。    1930年小学毕业后,盛静霞很自然地升人扬州中学。扬州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肇始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仪董学堂监督李慎儒著有《禹贡易知录》《瀛环新志》《鸿轩诗稿》等,因此扬中的国学源远流长,学生们受其熏陶就不足为奇了。盛静霞扬中同学汪仪璋就作得一手好词,如《虞美人》:    金风飒飒秋容换,深夜凉初转。小楼独醒自心惊,四壁细听,鼠啮应虫鸣。满床明月浑难寐,欹枕低垂泪。故园渺渺几时回?还向五更,梦里觅归期!    ……    P10-11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就学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当时,蒋礼鸿先生已被国务院批准为暂缓退休的教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身教授,主要是带研究生;盛静霞先生因身体原因已退休。我虽然没能亲聆两位先生的教诲,但先生的修养、学识、人格一直令我非常敬仰。特别是蒋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等著作,是授课老师推荐的语言文字学必读的教科书。虽然由于学浅才疏,难得其中精义,却为我的专业学习指引了方向,终生受益。最近,市政协文史委拟编辑出版《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蒋礼鸿与盛静霞》一书,嘱予为序,荣幸之余,又感惶恐。翻看这本文集,开篇就是生平传略,文章不长,却概括了蒋先生、盛先生所经历的诗意人生和学术追求,读后更加令人敬仰。    蒋先生早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曾任教于之江大学、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前中央大学、杭州大学。精于语言文字学、敦煌学、辞书学,治学严谨,成就斐然。早年他所撰写的《商君书锥指》获得民国政府教育部“著作发明及美术品”三等奖。《商君书锥指》直到现在还被中华书局选人《诸子集成》一版再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本著作的学术水平。晚年代表作《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吴玉章奖一等奖。《通释》代表了敦煌语言文字研究的一个高峰,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日本学者称之为“研究中国戏曲小说之津梁”,美国学者誉为“步人敦煌宝库的必读之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蒋先生自1959年出版《通释》后,一直不断对它进行修订,前后共计五次。在晚年,虽年事已高,痼疾缠身,仍手不释卷,夜以继日地伏案笔耕,为振兴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像红烛般燃尽自己的生命。    盛先生毕业于前中央大学,曾任教于白沙女子中学、前中央大学、之江大学、杭州大学,是为一代“南雍才女”。有前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汪旭初评论说:“中央大学出了两个女才子,前有沈祖蕖,后有盛静霞。”盛先生的诗词不但写得清新婉约,而且多关注时事,在抗战期间所写四十首《抗战组诗》气势磅礴,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誓死救国的必胜信念。她与夏承焘先生合著的《唐宋词选》2012年又有再版,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蒋先生、盛先生不但是志同道合、著作宏富的学者,而且是一对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神仙眷侣”。早年盛先生在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时,向往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归来堂”的情意绵绵,认为得一“文章知己”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在寻寻觅觅中,最终与蒋先生结为终身伴侣。    蒋先生与盛先生同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三十余年,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两位先生堪称传统学人的典型代表。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在抗战的风云中相识相爱,在五十年的风雨中相爱相守,直至双双谢世,还相约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样的境界是何等令人向往、令人尊敬,这样的人生也应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从中得到启迪。鉴于此,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以第一手资料,精心编辑出版了这本反映蒋、盛两位先生精神生活的书。相信此书的出版面世,对于在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肯定大有裨益。    是为序。    杭州市政协主席  叶明    2012年9月于杭州

后记

蒋礼鸿先生遗墨书法篆刻艺术初探    宋一洲    一、蒋礼鸿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蒋礼鸿先生(1916—1995),字云从,室名怀任室、双瓶室。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浙江嘉兴人。早年由嘉兴秀州中学保送之江文理学院(后改为之江大学)国文系,受业于钟泰、夏承焘、徐昂诸先生,深得治学三昧。沉潜文史,兼长诗词,尤精于文字训诂与古书校释。解放后一直在杭州大学中文系任教,1978年超升(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顾问,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后任名誉会长),《汉语大词典》副主编,《辞海》编委兼语词分册主编。    蒋礼鸿先生精通训诂、音韵、目录、校勘,其俗语词研究驰名中外,生平著述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训诂类有《敦煌变文词义通释》《义府续貂》《类篇考索》等;古书校释类有《商君书锥指》《校勘略说》《误校七例》等;辞书编纂类有《辞书三议》《论辞书的书证及体现词汇源流的问题》等。此外还有《古汉语通论》(与任铭善合著)、《目录学与工具书》两种教材行世。    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蒋礼鸿先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鲜明的学术风格。他秉承乾嘉学派谨严、踏实的学风,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博雅精要。平生笃于深求,耻于浮夸,以求学术完美之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笃于情义,毕生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发展学术与奖掖后学为己任,他的高尚品格与精湛学术至今仍为学界敬仰与传诵。    二、蒋礼鸿先生遗墨及其特点    蒋礼鸿先生仙逝距今已十六年,主要留存下来的墨笔书法作品大约不到三十件,毛笔书稿作品大约二十余册(件),绝大多数为钢笔和圆珠笔书写的手稿原件,现存无虑数千页。现在这些遗墨大多保存在先生哲嗣蒋遂府上。    先生遗存下来的书法碑帖主要有十余种,从这些字帖出版的年代来看,不少是民国早期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碑帖。其中有民国四年商务印书馆版《赵文敏书急就篇一册》、民国十一年上海有正书局版的《宋拓索靖月仪帖》、民国二十年三月神州国光社版《汉熹平石经》、北京富晋书社版《影印定武兰亭赵临十三跋》(内有任铭善先生两处鉴定手记并有印蜕)、民国二十五年中华书局版《旧拓唐欧阳率更令正草九歌千文》、文物出版社1965年4月版《北宋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封面有王焕镳先生赠送题记)、1964年朵云轩版《虞世南中楷字帖》、1973年8月上海书画社版《大楷选字本字帖(二)选自赵孟频“胆巴碑”》、1973年9月上海书画社版《唐人摹兰亭序墨迹三种》、1975年12月版《王羲之传本墨迹选》《唐拓十七帖》等。    作为书法作品的墨笔作品,大多是蒋礼鸿先生白书自作诗词作品、题赠作品和题写书名等。这些书法大多是先生闲暇时的一些遣兴之作和应酬之作,但也颇可反映先生的性情和书法修养,是得以管窥他书法艺术的主要墨笔材料。还有少量传世的书法手札,颇可一窥其书法功底和个性特色,也是他书法艺术的重要体现。不少早年毛笔书写的书稿抄本,则充分体现出他的治学态度和书法与文字功夫,是研究他在书法学习和研究方面的重要材料。    作为三十年前蒋礼鸿先生的学生,笔者有幸拜观了这批先生流传下来的珍贵遗墨。受蒋遂仁兄的委托,笔者对先生的遗墨书迹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初步的研究。    三、蒋礼鸿先生遗墨的书法篆刻艺术初探    从目前可以见到极为有限的一些墨笔书法作品来看,绝大部分是行书作品,部分是章草意味较浓的作品,小篆作品仅见一件。形式最多的是条屏,其次是横批和斗方,还有一些题名与题签。作为手稿或手札一类的毛笔书法,大多是精湛的小楷,少量是行草,其中有的蝇头小楷直径在二毫米范围内,令人有观止之叹。    作为一代著名学者,蒋礼鸿先生有众多不朽著作嘉惠学林自不待言。从他目前的遗墨来看,绝大多数也是以清俊小楷书写的著作手稿。如蒋礼鸿手抄钟泰先生的《校定管子侈靡篇》书稿、手抄卢允武《语助》书稿、《一萼红词》手抄稿等,皆端正隽永的小楷书写完成,观之可令人玩索良久,叹为观止。而手抄卢允武《语助》书稿则可断定出自王羲之《小楷黄庭经》。《校定管子侈靡篇》书稿则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章草笔意,应是蒋先生临习《赵文敏书急就篇》之后书法发生变化以后的作品。此正所谓文字结构在学问家早已烂熟于胸,出手即成其形,无有些微的犹疑和生涩,故能精彩纷呈,字字珠玉。    另外,还有一件没有署名的文稿《世足止变说》,就是以其秀颖的墨笔小楷书就的。这件小楷的结体和用笔几乎与欧阳询的《旧拓唐欧阳率更令正草九歌千文》如出一辙,可以断定蒋礼鸿先生青年时代必定于此帖下过很大工夫。这些书法作品是先生中青年时期的墨迹典型。    而从书体来分析,他的楷书作品并不多。目前能看到的仅有晚年的《海纳百川》屏条和《题名》签条等。这几件书法可以看出是其晚年大约70岁以后书写的,行笔老辣中带朴拙,结体和用笔均见唐初欧阳询的瘦硬骨骼和清俊笔力。    自作诗《湖上》四尺对开斗方行草可谓是先生现存的一件书法精品。此诗收入《怀任斋诗词》,全文如右:“秋风嫋嫋起微澜,湖上荷花静欲仙。俗客暂来疑有约,冷吟初就倩谁联。浣娃白浸波中足,飞鹭轻拖柳外天。我自临渊无所羡,不看桂饵下沦涟。”这件作品整体行气宽舒,行笔流畅,字体紧结,是先生晚年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代表f生书法作品。这里可以看出先生对历代碑帖的研究心得和自我性情的表达,也可以看出其出入晋唐宋元各家、融冶一炉后独特风貌。这件作品具有鲜明的文人书法的书卷气息,也有内敛、冷逸的个性色彩,从结体到笔法可以看出明显的章草笔意特点,与蒋先生的尚简求精的人格特征颇为契合。    另一件条幅《柳絮池塘淡淡风》则与这件作品一样,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行草书精品。这件作品似乎更加符合蒋先生做学问“要言不繁”的特点,直书一句,布局上居然没有丝毫的单调和平乏,落个穷款与之呼应,更见其飘逸和孤傲!也是蒋先生某种人格的体现。    小篆屏条庄子语《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目前先生留传下来的唯一一件篆书作品。题款“锼青嘱书漆园语”,表明是为夫人所书,应该是为某种事情有所思悟而为。这张作品全用中锋藏锋笔法书就,结体也是标准小篆的结构,惟章法比较自然,对称中不呆板,端正处见空疏,落款也恰到好处,可见先生于章法也是熟稔于胸。这件作品也颇似黄宾虹先生的篆书,古拙里见天趣,婀娜中含刚健。    先生中年后因儿子蒋遂喜爱篆刻,也曾悉心指点,从文字学到篆书,从反手书写篆字上石到亲自奏刀,也留下了几方印章。目前先生留下的常用印部分是自己篆刻的,也有几方名号印和室名印为畏友任铭善(心叔)先生篆刻的,另有几方是委托西泠印社刻的(均无边款)。    其中一方“怀任斋”白文室名印是先生手书上石、蒋遂奏刀完成的父子合作之作。此印分朱布白亭匀,笔画方圆相济,颇有秦圆汉方融为一体的感觉。另一方朱文闲章“敝帚”则颇有战国铜印的风格特点,字法亦有金文简练质朴的意味,布局上也体现出简拙特点,而且金石味很足,刀法多变而老辣,可谓先生篆刻代表作品。另外还有“云从暮景”  “飞鸿”  “鸿”等朱文印,也多体现出形简意繁的文人艺术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书法篆刻对于蒋礼鸿先生来说可谓是“余事”,甚至大多是不经意之作。很多时候是师友唱和以及较亲近的学生所索而挥毫,大多又是随书随赠,先生自己家里几乎没有几件作品留存下来。因此,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先生作品十分有限,所作的分析和研究也就只能局限在已知的作品范围内。由于笔者的学养不足,远不能对先生的艺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错误在所难免,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学者方家不吝赐教!    2011年10月

书籍目录

序言生平传略自传粉蝶飞迷千里路,落花飘下一声钟——盛静霞的诗意人生神仙眷侣含泪写金婚回忆点滴忆云续录无尽缅怀情悲意深悼先生——蒋礼鸿先生追思会举行十二年风雨忆父亲丝路花雨最后的奉献郑楼雨露 永铭心腑——记早年与云从师的一段从游鞠躬尽瘁 死而不已——纪念国学大师蒋礼鸿兄行为世法 经为人师——悼念蒋礼鸿先生病中师生情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遗产——悼念蒋礼鸿教授百年几见月当头学术评介《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评介贵在有所发明——蒋礼鸿先生的精品意识沉潜书卷 不骛声华——记蒋礼鸿教授旧作呈现关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读书隅见谈谈我的读书体会和治学途径中央大学师生轶事琐记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梦断衡阳读杜甫《秋兴》八首札记三则诗词流芳《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选录《频伽室语业》——抗战组诗赏析笔墨怡情从书札谈到蒋先生的书法艺术蒋礼鸿先生遗墨书法篆刻艺术初探附:蒋礼鸿、盛静霞书法作品及信札附:友人信札后记

编辑推荐

蒋先生与盛先生同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三十余年,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两位先生堪称传统学人的典型代表。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在抗战的风云中相识相爱,在五十年的风雨中相爱相守,直至双双谢世,还相约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样的境界是何等令人向往、令人尊敬,这样的人生也应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从中得到启迪。鉴于此,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以第一手资料,精心编辑出版了《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蒋礼鸿与盛静霞》这本反映蒋、盛两位先生精神生活的书。

作者简介

蒋先生、盛先生不但是志同道合、著作宏富的学者,而且是一对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神仙眷侣”。早年盛先生在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时,向往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归来堂”的情意绵绵,认为得一“文章知己”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在寻寻觅觅中,最终与蒋先生结为终身伴侣。
蒋先生与盛先生同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三十余年,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两位先生堪称传统学人的典型代表。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在抗战的风云中相识相爱,在五十年的风雨中相爱相守,直至双双谢世,还相约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样的境界是何等令人向往、令人尊敬,这样的人生也应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从中得到启迪。鉴于此,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以第一手资料,精心编辑出版了《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蒋礼鸿与盛静霞》这本反映蒋、盛两位先生精神生活的书。相信《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蒋礼鸿与盛静霞》的出版面世,对于在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肯定大有裨益。

图书封面


 之江大学的神仙眷侣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