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拾瓦砾》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东坡拾瓦砾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530952054
作者:孙涛
页数:446页

不一样的苏东坡

这本书一共读了两遍,感觉不一样,高中的时候读只觉得文辞很新颖,甚至可以说是搞笑。虽然当时感觉很厚的一本,不知不觉就读完了。现在再拿起来,只觉文学味道很足,历史感觉不浓,闲来无趣可以看看。

苏东坡:一个有趣人的几件不有趣的事情

  今天我来说说苏东坡。  苏东坡是个有趣的人。说到苏东坡,有文化又浪漫的人记得他写过一句好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情需要泛滥的时刻经常要用到。有文化不浪漫的人晓得他发明了一种美食,叫东坡肉,是所有肉食者的最爱。其实,他比我们知道的还要有趣的多。中国历史上圣人出了不少,有趣的人可不多。  我喜欢有趣的人。在我的案头上现在就放着三本苏东坡的传记。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国现代四大传记之一,著名文化人余秋雨说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一本是《苏东坡大传》,作者是台湾学者李一冰,专门研究东坡的专家,洋洋两大册,文采斐然,有浓浓的学术味。还有一本是刚刚买来的《东坡拾瓦砾》,作者孙涛是自由撰稿人,走的是戏说的路子。他声称,写苏东坡的故事,如果写得一点不好玩,就对不起全国人民(其实他做的没有他说的那么好,他太想写得有趣了,反而显得有些饶舌)。  这三本书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苏东坡是个很有趣的人。林语堂夸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高人;李一冰誉之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至于孙涛说的更直白: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有趣。  孙涛的传记写的一般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苏东坡活了还不到七十岁,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苏东坡的故事确实又多又有趣。在这里,那些太有趣的事情(比如东坡肉的传说,他与高僧名妓的恩怨传奇)我不准备多说了,我觉得在他传奇般的一生中,有那么几件事,虽然不是很有趣,但值得单独挑出来说一说。  据说当官是一件挺没趣的事情,那我就从苏东坡当官说起吧。  事实上,即使是无趣之事,如果是有趣的人来做,还是别有一番风韵的。东坡先生是文人也是官人,但他的官声和他的文名比起来太小了;官声小,并不意味他官做的不好。他在凤翔组织百姓求过雨,在徐州领导人民抗过洪,在海南岛带领群众垦过荒……即使拿现在的人民公仆的高标准比也毫不逊色。他最大政绩是西湖改造工程。郁达夫诗云:江山也要文人捧,柳堤而今尚姓苏。不过,苏堤可不是苏东坡捧出来的。当年他在杭州当领导,写了奏章向朝廷专题报告,乞开西湖,他说:使杭无西湖,如人去眉目,岂复为人乎?  东坡能当官不光因为有才,还因为他会考试。苏东坡和兄弟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一举进士及第。主考官欧阳修当时就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成语出人头地就是这么来的)。苏东坡考试可不是死考,他居然在进士考卷里杜撰典故,由于编得太像,连欧阳修这样学富五车的人物也没看出来,事后问他典故什么来头,苏轼答曰:想当然耳(这又是一句成语的来头)。面对如此有趣的才子,欧阳大人除了赞叹他太有才了还能说什么呢?他老子苏洵也有才,但由于不会胡诌,总是名落孙三。他老人家感慨地说,谁说考进士易?老夫如登天!谁说考进士难?小儿如拾芥!  文人能当官,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老早就有了以文取士的制度(顺便提一句,英国后来虽以文官制度驰誉世界,但在苏东坡考进士的时候,不列颠的许多达官贵人还目不识丁呢)。因此,那时候当官的都是文人,都能写一手好诗。这和现在不同,现在的观念是,你文章写得好,就是一介书生,不堪大用。我不是借古讽今,只是说古代的做法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文章写得通顺,至少能证明该同志思路清晰,不糊涂哇。  苏东坡文人能当官,他要感谢当时的制度;但他的官运不好,没有当上大官却要怪当时的另一种制度。这个制度,叫丁忧,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持丧三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父母仙逝了,再大的官你也要马上辞职。如果有人胆敢恋栈不去,事关名节,比现代西方逃兵役的罪过还严重。明朝名臣张居正,就被这件事搞得很不爽。这是古代以德治国的一个举措。它的好处是,逼你好好孝敬父母,如果你想当官当得长久,你就要让你的父母健康长寿。假如不幸“父母见背”你就麻烦了,官瘾再大也要等三年。现在人们也希望父母长寿,假如他们能替你做家务,带孩子,又有退休金的话就更希望了。但现在和古代有一个大不同,当官的父母见背了,一点不影响工作,如果忘我工作还要奖励。如果官当得有出息,还可以趁机大收丧礼——离题了,还是接着说东坡。  苏东坡很不走运,两次丁忧都是在骨节眼上。当官没有当得一鼓作气(当过官的都知道,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往往一蹶不振)。他中进士的当年,正打算要做官了,母亲程氏病逝,他丁忧三年。他三十岁时,做官正做到兴头上,父亲老苏又死了,再次丁忧三年。自21岁高中进士之后连头带尾总共才十年,光丁忧就丁了六年。想想现在的官员真有福气,谁死了都不影响自己当官。  不过即使在人心很古的古代,也不是每个人都像苏东坡那样,都是遵守制度的模范。其实东坡本人也有嫌疑,他在三年丁忧期满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严格说来这也是犯规的。不过,被窝里的事谁也说不清——我查了三本传记,对此各执一词:孙涛口无遮拦说他第三年没有忍住擦枪走了火,林语堂为尊者讳推算出幸亏迟生了一年,李一冰装佯不知道只是说他媳妇怀了孕——这笔糊涂账不管怎么算,苏东坡没有继续当官是真的。他有个大官同事李定就做得差劲,因为母殇不报,恋栈不去,被东坡先生狠狠参了一本,说他“伤败风教,为害不浅”,结果被贬滁州。这里又牵涉到当时的一种制度。现在文明的说法叫弹劾,过去叫参本。过去当官有什么意见,当面锣对面鼓,参本都是实名制。这没点胆量是不行的。因为倾听者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生杀予夺就一念之间的事。我不明白,谁设计出这么一种不以人为本的怪制度?这也就在古代能这么做,古人一根筋的多,现在人谁好意思这么干?就是举报也是匿名。现在探索出更科学的办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加以人为本了。  东坡先生弹过人家,他自己也像棉花一样被人家弹过许多回,好险把脑袋都弹掉了。余秋雨说是小人迫害,我倒觉得主要怪他自己。“性不忍事,如食中有蝇,吐之而已矣”,这话是他自己说的;他的爱妾朝云女士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评价,“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老是不合时宜,老是一吐为快,当然麻烦就来了。所谓麻烦,无非是贬,越贬越远,黄州惠州儋州,一直贬到了海南岛。  也不是东坡先生特别倒霉,过去做官本来就是风险很大的事情,贬官更是家常便饭,“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就是写照。这是前人不幸,却是后人的大幸。一是许多原本落后的地方因此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现在的旅游作了贡献。随便挂个牌牌“东坡初恋处”,也会引得游人趋之若骛。二是因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就拿东坡来说,他贬一路写一路,最好的诗文都是在贬的地方写的,文章憎命达嘛。  但苏东坡还是有一些特别。他除了被皇帝贬官,他自己还不停地辞官,这位老夫子一辈子官做得不大,辞官倒是次数是不少。三年烟雨京华,估计辞了头十次官,动不动就写个《陈情乞郡札》,请求外放。连太皇太后也奇怪,问他:何故屡入文字乞郡?更不通人情的是,提拔快了他也不高兴。苏轼一直在地方做小官,50岁走了大运,连升四级(孙涛说连升八级),做到中书舍人,成了国家领导人。以我猜测,他应该高兴得跳起来才对;他老人家却不知好歹,具状请辞,说什么“躐等骤迁,尤非所安”——意思是,升得太快心里很不好意思。这一点尤其有趣,也最为现代人所不解。因为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有谁有官不当。连假模假式的推辞也没有,提拔了说的都是感谢组织信任、决心勇挑重担之类的话。这倒不是现在人官瘾大,而是如今当官是做公仆,与旧社会当官做老爷不可同日而语,为人民服务当然都应该抢着上,这叫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说到苏东坡还有一事不能漏掉。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乌台诗案”。所谓诗案,就是写诗写出来的祸。写诗能写出祸来,只有中国(当然在古代)有。外国也有迫害文人的事情,比如苏格拉底,伽利略,但他们都是因为捍卫一种理论,坚持一种信仰。中国的文人却死的不明不白。明清时代被皇帝咔嚓掉的那些文人,并不是持不同政见者,他们到死都是奴才,和坚持真理,朝闻道夕死可矣一点不挨边。所以谈不上壮烈,只能说窝囊,都是糊里糊涂丢了命的。苏东坡坐牢也是一样,不是为民请命,不是捍卫信仰,是拍皇帝马屁拍出来的横祸。他由徐州调任湖州,为谢主隆恩,他作《湖州谢上表》说了一通皇恩浩荡的套话。由于在里面夹上几句牢骚话,结果给明察秋毫的小人(你不会想到放第一支冷箭的居然是沈括,就是那个大科学家)抓住了小辫子,往死里整。  但苏东坡没有死,因为这是在宋朝。宋朝有个很好的制度,是太祖留下来的,他要求后世子孙,除叛逆谋反罪外,一律不杀文臣。这个兵变起家的皇帝倒不是特别关怀文人,只是觉得文人没有武人危险;但毕竟大宋朝文人因此洪福齐天。苏轼也因此留住一条命,只是贬往黄州了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为此说了一句很煽情的话: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要依我看,让民族丢人的倒不是苏东坡这件事,后来的事更丢人,只是聪明的余先生故意不说,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记性不好忘记了。  我说的这几件事,初看起来都是东坡先生传奇一生中很没趣的故事;可我不这样看,希望你也不要这样看。如果你细细品味,其实都意味深长。  最后还想说几句题外话——也不算太题外——据我所知,现在写历史是一种最流行、最划算的买卖。有一种人——我实在想不出好名词,就叫它扒粪主义者吧——他们把历史当成了垃圾堆,随便扒拉点碎屑就如获至宝,出书,开讲座,从历史的A 面看到了B面C 面。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正史,野史,原料取之不尽。所以,这种生意现在特别火,热闹非凡。也正由于太热闹,真正的历史还没人有空、有耐心来写。《中国通史》至今还是范文澜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写的,里面还在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要说这些大部头了,就是传记也没有人正正经经地写,要写也是专门拣“坏蛋”来写,写法也都是戏说、水煮之类,就像孙涛那样——孙涛还算是有耐心有良心的,至少他写的都是史实而不是胡诌,至少他写的是苏东坡而不是坏蛋。    (读《东坡拾瓦砾》孙涛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2008-7-13/9,8

苏东坡这个人

孙涛同学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诉说了东坡先生无可奈何却又精彩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飘荡着,是被迫的旅游,可以说苏东坡的官做的天南海北的,这神州大地几乎走了个遍。可是他又从来都是苦中作乐,从未消沉。这样的人世上只有他东坡一人,前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林语堂都说他是天生的乐天派,孙涛同学说他凡事不勉强,我说他已经参透了人生。很多话,可能要等再看一遍的时候再写了。

很不错的书

作者文笔诙谐生动,既有正史中记载的翔实的史实资料,又有生动活泼的民间传说,二者巧妙融为一体,使苏东坡这一人物既不失真实,又形象饱满,读来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20100403读完一遍

终于读完一遍。对苏东坡的一生做了清楚的介绍。当然文笔不太敢恭维,很油滑,可能是作者有意使用这种笔调,来写东坡先生。


 东坡拾瓦砾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