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走出的史学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从北大走出的史学家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6755907
作者:刘国生
页数:313页

章节摘录

  新故巧吐纳,读书兼读律  清朝同治七年(1868)四月十九日,孟森出生于江苏常州阳湖县。遵循科举时代的惯例,他十四岁即从当地名师周载帆学习。随后进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这所书院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由时任江苏学政的黄体芳倡议,并得到两江总督左宗棠的大力支持,属于洋务运动的产物。此书院教育本着“中体西用”的宗旨,新学、旧学课程兼而有之。当时清朝政府兴办洋务、改革自强运动方兴未艾,孟森受此影响,于制艺应举之外,不断涉猎有关时务的译著,自谓“稍稍窥见学术、事功、文章、经济之蕲向”(孟森《先考妣事略》)。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在清政府官办留学的积极感召下。举国士人怀着强国的憧憬、报国的壮志,掀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在获得廪生资格后,孟森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到达日本后,他很快进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同时对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也如饥似渴地汲取吸收,日渐精进。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他与朋友杨志洵合作译述的《日本军队给与法》由南洋公学译书院刊刻了第二版,堪称当时中国介绍日本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的先驱。其在该书“提要”中指出,日本“武备修明,士饱马腾,实足以雄视东亚”,而中国欲变法革新,模范列强,不可拘泥学习,必须因势利导,法其所以为法,探究其“法外之意”。讲求实效。1904年,孟森回国。可以说,旅日三年,经过刻苦努力。他的法学修养已经很深厚,这为他以后从事政治活动和研究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好友郑孝胥有诗赠151:“能忘新旧学不俗”,又云“新故巧吐纳,读书兼读律”(吴相湘《我的业师孟心史先生》),这样的评价是恰当的。  1905年春,孟森随郑孝胥赴任广西龙川兵备道,成为郑的知心幕僚。在广西期间,孟森与郑孝胥吟咏唱和,相处得很是愉快。同时,他又根据府内贮藏的函札、奏稿等公私文牍,参以阅历所得,撰成《广西边防事记》一册,并由严复先生题写书名,是年8月即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在该书中,孟森对广西边政多有见地,并对郑氏边防政绩褒扬尤高,认为他是“将之良者,恒兼宰相器”。孰料郑后来真做到类似的位置——总理,只不过是伪满洲国的总理罢了。同年冬天,郑孝胥辞职,孟森即随同来到上海,很快共同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立宪,并为之奔走呼号,积极活动,该公会对东南一带乃至全国的君主立宪运动影响很大。  1907年,孟森与谢霖合著的《银行簿记学》在日本东京出版,并在中、日两国同时发行。成为中国学者所撰的第二部系统介绍西方复式簿记的会计学著作(第一部为1905年出版的蔡锡勇的遗著《连环账谱》),与以往著作相比更加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阐述。1908年7月,孟森受聘《东方杂志》主编,随之重订编辑体例,革新版面,增辟栏目。改良尤多。他还经常亲自撰文,讨论君主立宪,提倡宪政民主。在一篇文章中,他明确指出,当前的宪政筹备“不能据官文书以为定评”,必须依靠整个社会力量进行监督,才能收到实效。(吴相湘《我的业师孟心史先生》)可见,孟森十分重视民众在社会改革中的巨大能量。翌年5月,孟森当选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因事务繁忙,遂辞主编一职,而公务之暇仍时常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时政发表自己的观点。  民国成立前后,孟森笔耕不辍,政法、经济类著(译)作接连面世,流风所及,声望日隆。这一期间发表的著(译)作主要有:《各省咨议局章程笺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年)、《地方自治浅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年)、《统计通论》(合作翻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日本民法要义》(合作翻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1911年)、《新编法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11年)等。先生在《各省咨议局章程笺释》中力主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学说,即以议院为国家立法机关,以政府为国家行政机关,以法院为国家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君主独揽之”。该书与《地方自治浅说》都是为配合当时的君主立宪运动而作,并进行了很多有关法理和实际效果方面的有益探讨。而《地方自治浅说》一书更加提倡地方自治与司法独立。

书籍目录

孟森
顾颉刚
郑天挺
邓广铭
范文澜
钱穆
侯仁之
罗尔纲
傅斯年
邓之诚
陈垣
姚从吾
商鸿逵

作者简介

《从北大走出的史学家》带领我们走近那些史学名家,让我们在一种需仰视才见的高度中拓展视野,在一种愉快的阅读中阐发经典的魅力,追随北大清华“名家”的光辉足迹,在人生的自我观照与顿悟中扶正自我、鞭策自我、超越自我。一个个史学家在历史风云中的起落与沉浮;一个个科学家在追求真理中的执着与奋争;一个个文学家在艺术探求中的选择与爱恨;一个个教育家在理想抱负中的迷茫与清醒。

图书封面


 从北大走出的史学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感觉这本书在当代出版还是件可喜的事情.历史学家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学家自己的故事,也是国内由那个时代以来的百年史.值得人们看一下.当时的历史学家,在怎么写历史,或者辨而未已,或者以意入史;受到他们影响、对历史有兴趣的人数量可以说是百千倍于“历史家”,又该用什么方法去看待历史?难怪说,当代人对当代总是看不准,进而又看不清过去!如吴晗或者范文澜,直书历史,也不过如此.可是历史又的确是严肃的,总在不经意间重复.唯感造化弄人,历史如白云苍狗,一切如电如雾,应作如是观.
  •     三颗星已经算很客气了。此书立意诚可取,但不可不谓之不负责任。此间各个人物的篇目从语言风格到文章结构都不似一人手笔,长长短短不一而足,长者如范文澜约五十页有余,短者如邓之诚不足十页。推测本是各个大师昔日的学生出于回忆或是其他目的场合而作,被本书编者而摘录。如此,则应在每篇或前或后附上原作者之姓名,不然则有抄袭之嫌。且人物前后安排也无条理,本可按生卒年或学术贡献前后梳理一遍,本书篇目安排是在凌乱。再是内容,邓广铭文中抑傅斯年一处只怕还欠考虑。姚从吾一文中明显出现了其本是《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的前言,这位编者既然要抄,却连这里都没有看过,其中还有一错别字,实在令人哑然。傅斯年一文也是如此。邓之诚一文开头无端突兀,莫名其妙。再有就是本人的问题了,由于之前受陈寅恪的观念影响,治史是不要有马先入为主的政治观点的,那么范文澜一文令人十分不适。傅斯年一文中“搜集整理学术资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一切资产阶级学术理论的共同要求”一句,令人不快。若说我吹毛求疵那也无法,但必须承认内容还是很好的。中国现在无大师。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多用这些史学家弟子的回忆编写,还是不错的,但是没有备注作者?
  •     可作为普及读物。兴宁放在旧书堆,6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