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正脉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儒学正脉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213034343
作者:钱明
页数:35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正德十年(1515)秋,王华应内戚陈氏之邀,游上虞东山。途中当随行者酌酒为其祝寿时,针对众人“尊忘天下之达尊,而油油与士庶嬉饮赓歌于烟云泉石间,历险夷,阅晦明,关顺逆,而乐不变,翁真超物外者耶”的赞美之辞,王华正言厉色道:“否!夫君子之动也,以示法,故观以辅德,义以节欲,妨学则弗乐,丧志则弗玩,故日君子之游也。然则古之表风教于东江而不可忘者,将独山川乎哉?将独山川乎哉!小子识之。”②声称自己之游并不妨学,更不丧志,而是与“槁然独往于深山绝谷”的神仙之游截然不同的“君子之游”。故其游东江的真实目的,亦是为了弘扬古之教化。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王华才对当时的著名学者庄咏、陈献章作出了不同之评价。据王华留存于世的仅有文献之一《定山先生集序》载:华早年“已知定山(庄咏)之工于词翰”,后又知“定山盖直节敢言之士”,于是“心益趋向之”。然其“于定山虽甚爱慕,定山亦往往勤诗札之通,而竞莫得与之上下其论于一日”③。究其原委,恐怕与庄咏、陈献章两人过于紧密的关系有关。陈献章弟子湛若水说:“白沙先生之诗,有日千炼不如庄定山,盖尊庄公也。……故世之君子欲知定山先生者,观诸白沙先生之诗可也;欲知白沙先生之诗者,观诸定山先生之诗可也。”④视庄、陈如一人。然在王华看来,“定山始与白沙陈公甫为友,齐名于时,人莫得而低昂之。其后定山复起,而公甫老于白沙,世遂以是为优劣”①。也就是说,定山和白沙这两位齐名于时的诗人,在世人包括王华眼里是有优劣之分的,而究竟孰优孰劣,则要看两人的处世态度。王华显然不喜欢白沙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而这一立场正好与黄宗羲所述的陈庄异同论相吻合:“又言庄定山为白沙友人,学亦相似。按白沙云:定山人品甚高,恨不曾与我问学,遂不深讲。其出处之际,白沙深责之,不可言其相似。”②后来王华的这种思维定势又显然传给了阳明,致使其对白沙之学不屑一顾。③明儒李材所谓“海翁最博古,阳明亦多闻”④,当属实情。  四是至孝之心。据《海日先生行状》载:弘治改元(1488),王华与修《宪庙实录》,充经筵官。次年闻其父竹轩公疾,即移病不出。当道使人来趣,亲友亦交相劝喻。华日:“亲有疾,已不能匍匐归侍汤药,岂逐逐奔走为迁官之图?须家信至,幸而无恙,出岂晚乎?”结果还是没有出山。弘治六年(1493),王华闻竹轩公死讯,号恸屡绝,即日南奔,筑庐墓旁。“墓故虎穴,虎时时群至。先生(王华)昼夜哭其傍,若无睹者。久之益驯,或傍庐卧,人畜一不犯,人以为异”。如果说,因父母亡故而辞官归乡,以尽孝道,乃是古人“送死胜于养生”的丁忧守制,不得有违,那么王华对其母亲岑太夫人的孝心,则可谓出于“天性之爱”,致使百官望尘莫及矣。武宗嗣位后,华便以母亲年事高,执意乞归便养。比致仕,岑已年近百岁,华则寿逾七十,犹朝夕为童子嬉戏以悦之,“抚摩扶掖,未尝少离。或时为亲朋山水之邀,乘舟暂出,忽念太夫人,即蹙然反棹”①。岑氏卒,王华悲痛致疾,“竞以是不起”,一年多后亦亡。在明代政治生活中,遵守儒家孝道虽说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但多数官场上的人只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罢了。然王华却把孝养置于首位,甚至不惜放弃高官厚禄。为强调孝道,他还特地为上虞的曹娥祠撰写碑词,“咸极阐扬孝道,推引劝励,讽讽可读”②。在孝道实践上,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还要求阳明身体力行。正德十六年(1521),阳明平宸濠之乱,凯旋而归,“适公(王华)诞辰,伯安(阳明)捧觞为寿。公蹙然日:‘吾父子乃得复相见耶!贼濠之乱,皆以为汝死矣,而不死;以为事难猝平,而平之。然此仗宗社神灵、朝廷威德,岂汝一书生所能办。比谗构横行,祸机四发,赖武庙英明保全。今国是既定,吾父子之荣极矣。然福者祸之基,能无惧乎!……吾老矣,得父子相保牖下,孰与犯盈满之戒,覆成功而毁令名者耶?”③王华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阳明功成而退,保身养家,以尽孝道。这种言传身教,对阳明的鼓动力可想而知。故在阳明几十年的仕途中,上疏省亲,乞归便养,乃家常便饭,不胜枚举。  P17-19

内容概要

钱明,男,1956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师范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思想史、东亚思想文化比较史和浙江地方思想家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专著)、《徐爱·钱德洪·董淫诗文集》(古籍整理点校)、《简素的精神——日本文化的根本》(译著),以及学术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显赫世家 姚江王氏之由来 成长的家庭环境第二章 道教情怀 慕仙养生的早年生活 有无相即的晚年趣旨第三章 文学志趣 溺于辞章 之习 交谊吴中文人第四章 艺术修养 爱好音乐 传承书艺 擅长绘画第五章 思想创设 迁居山阴 王学发端第六章 学术嬗变 简易工夫 心之本体第七章 自设门户 入门标准 弟子成分 早期弟子 弟子人数第八章 地域分布 黔中王门 闽中王门 楚中王门 粤中王门第九章 播扬海外 交接日本 东传朝鲜 基本定位第十章 家族衰微 萧墙之争与阳明家事 正亿、正宪与阳明门人 袭爵之争与阳明后裔王守仁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还到过北京。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洲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儒学正脉--王守仁。

图书封面


 儒学正脉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不是很全面,有些方面写的有些晦涩,书的质量一般。
  •     如果不是当年明月,我也不会卖这本书。典型的低水平历史编辑书。里面大量的引用,丝毫看不出作者的风格。行文枯燥令人无法读下去。
  •     我也是因为看了明朝那些事才好奇,想看一下王守仁传的,谢谢楼上的警告
  •     本想看到一本诙谐幽默的人物传记,结果很失望~
  •     最后一章写了阳明家事后人,天理到良知,心即理到致良知,未忘忧到得自由的过程有点意思,其它没什么。
  •     王阳明的大名如雷贯耳,但所知甚少,留在脑子里的大多是荒谬的唯心主义哲学、封建主义卫道士、镇压农民运动的侩子手之类的东西。最近看了几本有关的书,虽有所得,仍然茫然,发现自己实在应该重新学习,故买了此书。此书名为《王守仁传》,其实名不副实,就像是一部关于王守仁的有关专题研究论文集,而不是全面介绍评价王守仁生平、事业、思想的一部本来意义上的传记。书中大量篇幅用于一般读者不感兴趣的方面,如王阳明的文学艺术修养、不受关注的阳明后学、阳明身后家庭闹剧等,而对于政治、军事上的重大事件、热闹非凡的讲学活动、阳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现实中的意义,几乎没有涉及,确实令人非常遗憾。作者如果没有能力写,作为一名学者自不应挂羊头卖狗肉,滥竽充数。王阳明是一位以实践为基础、以自我修养成圣为目标、上承儒家道统、兼蓄佛道、主张致良知、万物一体的很有特点的哲学家,是中国古代向近代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经历了百年动荡,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几遭毁灭,杨明学自然也不能幸免。当我们重新阅读阳明和阳明学派的事迹和他们的个人修养追求和思想轨迹时,我们仍然会为他们的执着而感动。
  •     有一种果然是浙江人写的感觉。
  •     这本书怎么样啊?写王守仁的书有没有比这更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