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霍布斯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208061385
作者:[美]A.P.马蒂尼奇
页数:490页

内容概要

A.P.马蒂尼奇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哲学教授。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利维坦的两个上帝:托马斯·霍布斯论宗教和政治》(The Two Gods of Leviathan:Thomas Hobbes on Religion and Politics,Cambridge,1992)等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言
关于日期的说明
第一章 马尔蒙斯堡与马格德伦学堂,1588年-1608年
第二章 家庭教师与同伴,1608年-1620年
第三章 秘书与人文主义者,1621年-1629年
第四章 早期的科学研究与宗教观点,1926年-1640年
第五章 《法律、自然和政治原理》,1640年
第六章 流亡的十年,1641年-1651年(上)
第七章 流亡的十年,1641年-1651年(下)
第八章 《利维坦》以及有关“誓言“的争论,1651年-1653年
第九章 证明与争论,1652年年
第十章 群犬辱熊,1660年-1669年
第十一章 最后的岁月,1670年-1679年
附录一 霍布斯生平年表
附录二 相关研究书目说明
注释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现在被公认为近代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漫长和丰富的一生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这本叙述翔实且可读性极强的传记立足于大量发表和未发表的材料,为我们清楚完整地勾勒出霍布斯生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从事哲学、政治理论和思想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本书都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同时,它清晰明快的文风也将保证对霍布斯及其对代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获得非常多的阅读乐趣。
霍布斯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处于变革时代的伟大哲学家,霍布斯的生平和他的思想一样值得关注。本书以出色的文笔和诙谐、严谨、引人入胜的文字记述了霍布斯生活和著述的那个纷乱时代,清晰生动地叙述了霍布斯的思想与其时代背景,考察了霍布斯与各色人等的交往,如临其境地再现了霍布斯对当时的事件和观念的看法。涉及的主题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宗教的纷争、对政治专制的抵制、英国的内战。在广博的内容中,敏锐的观点、深刻的见解和妙趣横生的轶事随处都俯拾即是,读者借此得以全面地评价霍布斯。

图书封面


 霍布斯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们其实在一个圈里面生活,那就是自己的小圈,想突破这个小圈很难,我希望能给大家这样一个平台,大家一起走出自己的小圈!用大家的思维,建树自己的思维! 欢迎加入我们这个小组或小站.....................................
  •     西闪/文1634年,卡文迪许(Cavendish)家族的青年德文希尔离开德文郡前往法国。对于当时像他这样的富家子弟,去欧洲大陆游历一番乃是家族的惯例,也是一生惟一的机会。德文希尔在巴黎呆了大半年,然后向南去了里昂,接着前往多数英国人游历欧陆的目的地:意大利。先是威尼斯,当然还有罗马。1636年的春天,一行人来到了佛罗伦萨。早在106年前,随着马基雅维利的离世,共和政体的最后一丝荣光也消散了。这时候的佛罗伦萨公国,重归美弟奇家族已有一个世纪。跌宕的历史,年轻的贵族未必知悉根底。不过,他身边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随行能够给予建议。那就是他的家庭教师,46岁的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二十多年前,霍布斯曾陪着卡文迪许家的另一个年轻人游历亚平宁。虽说未到佛罗伦萨,却熟知城邦的过去,也了解那个了不起的人物——马基雅维利。1630年,他又陪着一个年轻贵族准备前往意大利,若不是受阻于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 War),他们肯定会到这里。毫无疑问,这个家庭教师是马基雅维利的崇拜者。早在20年前,他就在《论罗马》中以马基雅维利的方式,猛烈抨击教皇和红衣主教。他同意马基雅维利的意见,认为“教会的君王们”宣称自己圣洁无瑕,实际上跟俗人一般骄纵而贪婪。他们虚伪的行迹和教义不仅让基督教世界四分五裂,更成了整个人类堕落生活的象征。因此,他同样反对过去那些“眼高手低”几近虚伪的思想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伦理学说。这些人把人类目标设定得过高,却明显缺乏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结果导致人类无论探寻真理还是追求和平都败绩累累,鲜有成就。更因如此,他赞同马基雅维利的计算观,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关注人类的基本追求,而不像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讥讽的思想家,“为空想的国家制定空想的法律”。可是,如何进行人性的“计算”,霍布斯脑中尚有无数疑问。他无法穿越时空,去倾听马基雅维利的教诲。然而很快,他就从遗憾中振奋起来。因为他听说,如今的佛罗伦萨城中住着另一位巨人。1632年,被后世尊为“现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因出版代表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遭到宗教裁判所审讯。最终他被判定为“有强烈异端嫌疑”,软禁在佛罗伦萨。不过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的生活还算过得去。当德文希尔一行人见到他时,这个家庭教师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忠告。伽利略说:“关于伦理学的信条……可以通过几何原理的应用获得一种数学上的确定性。”霍布斯茅塞顿开,因为对他而言,这句话正确地阐释了马基雅维利从未展开说明的那个词:“计算”。原来,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归于数学和几何,而几何则是其中惟一无可辩驳的基础!解开了心中的疑团,霍布斯万分欣喜。他想起旅行中的一次学术聚会。席间有个学者问:“什么是感觉?”竟然无人能答。而现在他可以很明确地回答了——世上所有的存在,包括人类的行为和感觉,都只是运动而已,“物体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运动的差异。”换句话说,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了解它们彼此相关的位移,用几何的方法予以精确地解释。后来,他在《论公民》中写道:“感觉不是别的,不过是心灵各部分的运动而已——这各部分就是感觉器官的各个部分。”霍布斯特别重视人类的感觉研究,是因为他认为,整个自然世界就是一个纯粹的机械系统,运动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事实。而几何学的研究方法最大的奥妙在于,它总是首先处理最简单的运动,然后向复杂的问题推进。霍布斯相信,通过考察“感觉”这种发生在人体组织中的细微的物质运动,人们可以考察情感、思想乃至意志等等,继而对包括文明、政治、社会在内的人类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因为这些东西不过是较小的物质构筑而成的较大物质,以及运动而已。霍布斯确信,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人类情感力量强大。而其中至强者,就是暴力以及对暴力的恐惧。从恐惧入手,可以有效地了解人性。这一观点与马基雅维利也很相似。在《君主论》里,马基雅维利表示,人人都需要爱,君王也不例外。因为很明显,基于爱的统治比基于恨的统治地位更稳定。不过他又提醒,爱并不完全管用,“因为处在爱的关系中的人,行事通常难以预测。”然而,恐惧就不同了,“恐惧永不失灵。”对于恐惧,霍布斯有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他是在恐惧中诞生的早产儿——听闻西班牙无敌舰队来犯,母亲在忧虑中生下了他。后世故有“霍布斯与恐惧是双胞胎”的谚语。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与人起了纠纷,因为恐惧逃离了家庭,从此杳无音讯。他自己则在内战、瘟疫、审判、流亡以及暗杀的恐惧中神奇地活到92岁高龄。难怪后来他描写“自然状态”中的人生“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solitary, poverty, nasty, brutish and short),而摆脱恐惧追求和平,乃是基本的人性。不过,1636年的霍布斯还没有成型的哲学体系,更没有写出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利维坦》。只是在这一年,回到英国的家庭教师第一次向外界宣称,自己是一名哲学家了。
  •     传记作者和传主的关系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很难说两者的关系越远越好,还是越近越好。可就我所见,英美分析哲学一路的教授往往在古典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常能写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以塞亚•伯林横跨几种传统,自不用提。英国的黑尔(R.M.Hare)教授是研究元伦理学的,可他偶尔写一本《柏拉图传》,受到学界一致好评。澳洲的辛格(P.Singer)教授的专业是应用伦理学和动物权利,他也写过一本《马克思传》,颇见功力。美国的马蒂尼奇教授则是研究语言哲学的,他的专业工作国内早有介绍。可是他也跨出专业,写了如此厚的一本《霍布斯传》,令很多思想史专家大跌眼镜。马蒂尼奇自己介绍说,当年他很偶然地因为能读拉丁文而接受任务分配,翻译了一部分霍布斯的《论物体》,接着又因为做过这项工作而被强迫对研究生开霍布斯的讨论课。在此之前,他甚至还没有读过《利维坦》。马蒂尼奇就这样一步步被逼上霍布斯专家的位置,而通过研究也发现,他自己竟然喜欢上了霍布斯。霍布斯的思想太复杂,所以喜欢他并不难,但要写《霍布斯传》就难了,甚至要完全弄清楚霍布斯著作的版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霍布斯一生的写作涉及多个领域,很多著作有前后几个修订版,分别用拉丁文或者英文写成,各有细微的改动;有的著作在正式出版前就已经以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有的文章时而作为某部书的附录时而单独出版,还有的著作竟有多个别名,比如《论物体》又称《哲学原理第一部分》,初学者肯定一头雾水找不到方向。就连老资格的古典学家列奥•施特劳斯有时都犯错。施特劳斯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他那本著名的《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时,很惊喜地发现一份“卡文迪什家族收藏的论文手稿”,而霍布斯在17世纪早期正是威廉•卡文迪什的朋友和家庭教师,或者说秘书。施特劳斯通过英国徽章局确定了这批论文的日期,进而确定是霍布斯的手迹,欣喜异常,连着写信给好友克莱因,认为找到霍布斯早期思想发端的明证。几十年后,马蒂尼奇综合后来几代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些论文除个别以外主要是威廉小少爷模仿培根《论说集》写的一些练笔,霍布斯不过是做了誊录,这是一个秘书的应尽职责。从版本学来研究霍布斯只是一个方面,更多学者从“内在理路”来研究霍布斯。比如说,霍布斯的著述生涯是以翻译始、以翻译终的。他在给威廉做家庭教师期间就开始翻译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译稿最终在1629年出版。当然学者们都同意霍布斯绝不仅仅是想通过这次翻译而锻炼提高希腊文,而一定有其他目的。第一,霍布斯赞同修昔底德对君主制的赞赏和对民主制的贬低;第二,霍布斯重视修昔底德的谋篇布局,学习他叙述历史事件的结构。可是我们发现霍布斯晚年写作《比希莫特》(英国内战史)的时候完全没有借鉴这种结构;第三,霍布斯重视修昔底德的修辞,简洁有力,而不同意狄奥尼修斯抬高希罗多德贬低修昔底德的做法;第四,霍布斯研究了修昔底德对宗教的看法,一辈子都很小心地界定使用“无神论者”和“异教徒”的概念。这里面每一条思路都可以做出大文章。比如施特劳斯和剑桥学派的斯金纳、塔克等人都对霍布斯的“修辞术”这条理路极感兴趣,反复捶打他的文本,写出许多精彩论文。比如霍布斯本人精通修辞,并在担任家庭教师期间用拉丁文改写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作为教材,他的第一本专著是《修辞学简论》。但霍布斯一生公开的文字里都对修辞术持反对或者矛盾的态度。斯金纳认为霍布斯有深意,而马蒂尼奇则认为,正是《修辞学简论》标志着霍布斯结束了早年的人文研究,和他的朋友们转向科学研究。当然霍布斯晚年历尽沧桑以后,最终又回到翻译这条路上。80多岁的霍布斯已经见证了英国君主制的毁坏和复兴,又面对着后辈学者在物理与几何学领域对他无情的批判。他突然搞起了翻译,译出了全部的荷马《奥德赛》和《伊利亚特》。这些怪异的行为给我们留下极大的可猜测的空间。如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观察霍布斯,那简直是另一个霍布斯。施特劳斯对这种理路很恼火,指出霍布斯是40岁以后才专心研究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可是他不会不记得,霍布斯所有重要的政治学和形而上学著作也是40岁乃至50岁以后才写成的。霍布斯周围的朋友圈子多半都是自然科学家。早期霍布斯的自然科学研究偏向光学和力学,晚年逐渐转向数学,当然只是几何学而不是代数学。霍布斯一生的论敌也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霍布斯早期和沃纳竞争光学研究的发现权,中年和笛卡儿勾心斗角,晚年更是和沃利斯关于几何学吵得不可开交。霍布斯曾写过《给牛津大学数学教授上的六堂课》,作为英文版《论物体》的附录出版,里面对沃利斯的粗口让人惊讶,“见鬼去吧,你这个粗野的教士、野蛮的牧师、专门败坏道德的博士、愚蠢的学者、以萨迦们的同伙、翻云覆雨的高手”。这句话出现在霍布斯研究自然科学的著作中,倒也是霍布斯精通修辞术和政治学的一个绝佳注脚。霍布斯晚年着力坚持的一个几何学问题是“圆化方”问题,该问题说的是“是否可能用尺规画出一个与给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霍布斯从他的信仰出发坚信这是可能的。可是当代数学早已站在他的论敌一边,证明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现代数学角度研究霍布斯著作已经意义不大,但要尽力完整地还原霍布斯的形象,这个维度必不可少。霍布斯终究还是有一些没有反目的研究自然科学的朋友,不妨列举两个他常有交往医生,一个是威廉•哈维,另一个是威廉•配第。前者第一次发现了血液循环,后者则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当然了,霍布斯一生影响最大的著作,无疑是《法律、自然和政治原理》、《哲学原理》(包括了《论物体》、《论公民》和《论人》)和《利维坦》。50岁到70岁,这20年里,霍布斯的生活发生极大变化。君主制被推翻,霍布斯不得不流亡海外,老人却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连续不断写出富有政治思想的名篇。《法律、自然和政治原理》与《哲学原理》的关系特别复杂,出版顺序交织在一起,很多主题甚至段落也很类似。循着大致的脉络,我们可以说《原理》分为“自然法律”和“政治法律”两大主题,前者研究自然人性,理性、情感、语言、感知等一切,后者研究这基础之上的政府组织和政治哲学。而这一切在《哲学原理》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霍布斯把《哲学原理》分成三部分,代表他认识社会政治的三个维度,物理学、人性论和政治学,每一部分背后都有形而上学,每一部分也都是科学。研究这段时期霍布斯的思想很困难。除了前面提到的版本源流勘比以外,一方面要体会霍布斯的心境,一方面要比较霍布斯与他人的论战。霍布斯天性敏感、懦弱,英国内战还未开始,霍布斯就从国会被终止这件事中嗅出味道,远遁他乡。所以霍布斯的写作特别矛盾,充满着犹豫。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霍布斯在这段时期内的思想也没有完全定型,甚至有时对同一个问题抱着矛盾的态度。他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在和笛卡儿这样的学者争论中修正自己的看法,完善自己的论证。《利维坦》这部书中几乎所有看法,都可以在霍布斯更早著作中找到,不管是唯物主义、机械主义还是绝对主义。但这部书却成为当代人研习政治学的圣经,据说在思想史上仅排在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之后。在这部书里,霍布斯具备的各种才能达到了完美的组合。他用极高明的修辞手法来强调“自然”。自然权利为政治权利提供合法性,一切都要追溯到自然状态,在那种环境下,人的自我保存意识压倒了一切。政治家应该放弃对一切事物拥有权利这种虚幻的想法,人都是利己的,利己主义是符合自然的。没有什么先知,许多宗教都是头脑中幻想出来的。但霍布斯并不完全诋毁《圣经》和教皇,因为他们拥有统治人民的巨大能量。不用继续讨论霍布斯思想中的特征,我们几乎可以从霍布斯的著作中找到一切现代人关心的问题,政治的,文学的,形而上学的乃至自然科学的。那个时代没有版权,各种著作和思想都在不停地交换、碰撞,这在霍布斯身上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我认为,霍布斯研究的目的不完全是弄清楚霍布斯的生平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展现那个时代的思考特征和复杂性,马蒂尼奇正是为此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又扎实的基础,促使我们和许多前辈一样,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霍布斯。 [美]马蒂尼奇著:《霍布斯传》,陈玉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36元。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其实霍大爷就是典型的哲学家,一以贯之、不合群、容不得一点不一样,而且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这样洋洋洒洒一大本肯定啰里八嗦,不过有好多八卦,霍布斯的思想也说的清楚易懂。好吧,接下去,就《利维坦》了,突然有点期待自己是霍布斯主义者。
  •     "乃们肿么能让一个鸡吧不离口的人当教皇捏!"
  •     夹枪带棒,有料之作。
  •     霍布斯的性格很复杂:既谨慎温和,又傲慢自负。他抱定思有同一性的观念,所以笛卡儿的体系怎样都不会合他心意。我本以为歌德80岁还看上年轻姑娘很了不得了,霍布斯更厉害,90岁时终于喜欢一个年轻女子...
  •     涉及费尔默、笛卡尔、洛克诸位大佬,八卦很多
  •     算是寒假第一本完整讀完的書吧,回想起之前讀的Tuck,感覺霍布斯的面相更豐富了些。
  •     看八卦看得好开心哼哼,这本书的作者实在是太有爱了。
  •     这本书翻译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其内容解决了我不少疑惑.书的封面和纸张质量都非常不错.当当的服务不错,打折后还有发票,送货也快.
  •     就为了第二章卡文迪什家的种种八卦,此书也是值了。
  •     "他爱美丽的身体,更爱美丽的心灵。"霍布斯死后的遗嘱暴露了他的秘密情人,这让人想起贝多芬遗嘱里的那封情书;但霍的出身,一生之奋斗,他的性情与著作,及其生前身后的名声,倒是和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挺像的。Ps,我觉得本书作者很棒!
  •     像作者自己说的,是按照时间主线走的,但是事件来回穿插就有点乱。
  •     作为传记已经很不错了
  •     政治、宗教、科学并行,几场大撕逼挺有趣的,可惜都只是点到为止。
  •     这不仅仅是霍布斯最好的传记,也是我们了解启蒙运动前期的时代背景的必读书。作者对霍布斯的研究程度令人吃惊,以至于觉得是作者陪同霍布斯走完他的一生。对里面两句话非常有感,一、只有结束了自由,和平方始有望。二、他爱美丽的身体,更爱美丽的心灵。
  •     这是一本非常美妙的传记。虽然有关霍布斯的资料不算丰富,但作者还是把霍布斯刻画得丰满有趣。通过这本传记,我既了解了霍布斯的思想的脉络,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传记,不错!
  •     既身為英國保皇派意見領袖及反革命分子,又名列英國自由主義歷史哲學先祖之一,霍佈斯脚踏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兩條船,其進步與反動,其激進與保守,矛盾而又和諧統一。
  •     写得很诚恳,拉家常的感觉,而不是文绉绉的官方辞令。
  •     没读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