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思想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俄国思想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
ISBN:9787806572399
作者:[英国] 以赛亚·伯林
页数:383页

章节摘录

  请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把艺术家区分为刺猬与狐狸:托尔斯泰体悟到现实的繁复,体悟到现实是各别单体的集合,并且以古来几无伦经的清明与透辟,识得这些各别单体的本质,但他又只相信一个浩大、一元的整体。对于生命的千变万化——人与人、事与事、状况与状况的差别、对比与冲突,自有作者以来,无人显露他这等洞识力,也无人如此妙悟各人、各事、各状况的绝对独特,而且如此直露表达,出以如此精确的具体意象。无人比托尔斯泰善于表达一个感觉的独特韵味、准确特质——其“往复荡漾”、起伏高下、细微动静(屠格涅夫讥笑他逞奇弄怪之处),也没有人比他精于表达一个眼神、一丝念头、一缕情绪,乃至于一个特殊状况、一整体时期,以及个人、家庭、社群、整个民族生活的内在外在质地与“触感”(feel)。他小说世界中的一人一物所以有那种脍炙人口的逼真,良由他具有惊人能力,凡写人表物,必得其最完满的个体本质,并且兼呈其诸多层次,而未尝只呈现某股意识流中一项轮廓漫漶的资料(无论何其生动的资料)、一个大略、一个影子、一个印象,凡经他表出者,都不是读者需要在心中再事推理始能了解之物,也不是依赖读者在心中推理始能尽展奥妙之物,而是置于自然、不扭曲物相的天光下,同时从所有可能视角远观近玩而得,并且具有绝对特定时空关系位置的固实对象——一个所有面貌都充分具现于感官或想像之前、所有微妙变态都一一明锐且坚实呈露的事件。  他的信念,却与此相反。他鼓吹一个无所不包的灵见。他宣扬的不是多样,而是单纯,不是多层次意识,而是将多层次化简成某个单一层次——在《战争与和平》中,以好人,以单一、自发、开放的灵魂为一切的标准。后来,他根据农民的标准来化简一切,或者取一种单纯、与任何复杂的神学或形而上学都离异无涉的基督教伦理,亦即某种单纯、准功利主义的标准,而据此标准,为万物之间寻找直接的关连,用这一简单的尺度,使一切物事相互评较。托尔斯泰之天才,原在于能重现难以重视之物,而精确入妙:巧摄个体完整、难以移写之个性,灵现如神,引使读者切悟客体直即目前之本相,而非仅见一平白应付之描述;为造此境,他运用能凝定某一经验特质的象喻,而力避一般语词,俾免其因为偏利于事物通性而漏失个别差异——“感觉的振动”——以至于特殊经验与类似事例浑连不分。但是,这位作家,尤其在他最后的宗教阶段里,竟然极力辩陈,简直可说色厉辞激,宣扬与此恰恰相反之事。一切事物,只要不符合某种非常概括、非常单纯的标准,都必须排斥。而他所举的标准,是农民喜不喜欢,或者福音书是不是断定为好。  托尔斯泰无法摆脱经验资料。再说,他当然毕生坚信经验资料为惟一真实之物。但是,他也怀抱着形而上意味极深的信念,认为有一个体系在,经验资料“必定”归属于这个体系——无论表面上是否如此。这剧烈的冲突,即本能判断与理论信念——他的天赋与他的见解——之间的这项冲突,反映了道德生活的现实与主宰一切的定律之间一项永难解决的冲突。托尔斯  泰说:道德生活带来责任感、喜悦、哀伤、罪恶感、成就感——但这些全是幻觉;至于主宰一切的定律,我们所能得知者不过是它们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故凡自称知道这些定律、凡自称依循这些定律行事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无非撒谎欺人——但这些定律仍是惟一真实之物。世人常取果戈里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正常,同托尔斯泰的“清醒”相对照,实则比较之下,前二人是相当完整的人格,都具有连贯的看法与单一的灵见。不过,上述的冲突,产生了《战争与和平》。此书之结体,固然妙造坚实,但是,每当托尔斯泰记得,或者应该说,每当他提醒——即未能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就必定有一道深邃的裂隙豁然展开。这裂隙,我们捧读《战争与和平》之际切莫失察。  ——《刺猬与狐狸》  在赫尔岑(以及屠格涅夫)的看法精髓里,核心问题复杂而无从解决,想用政治或社会学手段解决,是荒谬之举。不过,赫尔岑与屠格涅夫自有差异。屠格涅夫内心深处绝非麻木不仁,而是一个冷静、超然、偶尔微带讽刺的观察者,从一个比较遥远的视点,观看生命的悲剧;他在各据点之间游动,在社会与个人要求之间、爱情与日常生活的要求之间、英雄的美德与现实主义的怀疑精神之间、哈姆雷特的道德与堂·吉诃德先生的道德之间、请求效率的政治组织与个人自我表达的必要之间摆动,悬在一种适性随和而不作决断、心怀同情而忧思深慨的状态里,微言讽喻,不愤世嫉俗,不轻使情绪,敏感体物,慎笃真诚,惟不轻作任何固常的寄托。于人格神或者非人格神,屠格涅夫既不十分信,也不十分不信;在他,宗教亦如爱情、利己精神、享乐之心,乃人生正常成分。他喜欢自持于一种中间立场,对于自己缺乏“信仰意志”(will to believe),甚至几有得意太过之势。因为置身局外,因为潜心静观,他遂能产生一种尽善尽美的伟大文学杰作——在神闲气定的回顾里,以精细结构的起头、中腰、结尾,写出他那些圆成周至的故事。他把他的艺术与他自己分开;作为一个人,他并不深心切望问题的解决;他以一种独特的冷淡,一种使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恼怒的冷淡,观看人生,因此,达到一位与素材保持相当距离的艺术家才能取得的纤细透视。他与他的素材有一壑之隔,此壑之中,只有他那种特殊的诗心能运行自如。  赫尔岑相反,关心过剧。他为他本人、为他自己的个人生活寻求解决。他的小说确属失败之作。他自身、他痛苦的观点,都过于猛烈突入小说之中。话又说回来,他的自传速写,或者他公开讲述自己与朋友,谈论自己在意大利、法国、瑞士、英国的生活,笔锋舌端就有一种鲜活跳动、直截了当,其第一手真实感之传神,十九世纪的作家无人能望其项背。他的回忆录是一部洋溢着批判与描述天才的作品,其绝对的自白,是一个想像灵活到自苦地步,感受敏锐、不断反应,对高贵与可笑之事都格外善于体会,又完全不涉虚荣、不弄教条学说的人格才可能造达的境界。以回忆录作家而论,他无可匹俦。关于英国,或者说,关于英国时期的他自己,他的素描犹胜于海涅或泰纳。但看他就英国政治审判所作的绝妙记述,即可证明。外来反民在温莎公园闹起一场要命的决斗,出庭受审。赫尔岑写他对法官的观感,就是个例子。他以生动而有趣的笔墨,描述作风浮夸的法国政治煽动家与容色阴惨的法国狂热盲从分子,以及这班情绪激愤、近乎可怖的亡命异域之徒,与迟滞、僵冷、道貌岸然的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建制之间无法沟通的隔阂。他以伦敦中央刑事法庭那位酷似《小红帽》里那只狼的主审法官,为当时英国各种建制的典型代表:此公头戴白假发,身着长裙,脸形锐削如狼,薄唇、尖齿,言语细碎嘶哑,由那张框在诱人放心的娘们似的鬈发里、装满虚实莫测的慈祥和气的脸上发出来——那张脸,给人甜蜜、祖母、老太太的印象,而衬上细小闪烁的眼睛,干硬、尖酸、恶意的司法幽默,慈祥的印象又不攻自破。  ——辉煌的十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赛亚·伯林生平简介  以赛亚·伯林,1909年生于里加,父母为经营木材的俄国犹太富商。伯林8岁时目睹了1917年革命。1921年随家迁居英国伦敦,在圣保罗学校念书。1928年入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毕业后任万圣学院研究员。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运动。 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午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伯林创建了该校沃尔夫森学院,并任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概念与范畴》(1958)、《自由四论》(1969)、《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人性的曲木》(1990)、《现实感》(1997)等。逝世后,各类媒体均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描述他:“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观念史家”;“世界上最健谈的人”;“本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本世纪最富于灵感的读者”;“我们时代一颗最完善的心灵”。人们甚至说他是“天才”。

内容概要

以赛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9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怀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运动。二战期 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概念与范畴》、《自由四论》、《维柯与赫尔德》、《俄国思想家》、《反潮流》、《个人印象》、《人性的曲木》、《现实感》等。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
原编者前言
导论:复杂的慧见(艾琳・凯利)
俄国与一八四八
刺猬与狐狸
赫尔岑与巴枯宁论个人自由
辉煌的十年
一、俄国知识阶层之诞生
二、彼得堡与莫斯科的德国浪漫主义
三、别林斯基
四、赫尔岑
俄国民粹主义
托尔斯泰与启蒙
父与子
索引
译后记
编后记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生活命运和思想状况的学术著作。作者拣取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赫尔岑、巴枯宁、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全面分析其思想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并将其置于整个俄罗斯和欧洲的历史背景之中。

图书封面


 俄国思想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翻译相对来说 已经算很好了 比起看很多译本书的莫名奇妙的句子 喜欢伯林在书中的这样一段话“欧洲思想上 ‘解放(liberation)’并非不寻常之事 所谓解放者 不是解答你的问题 而是转化(transform)你的问题——他将你置于一个新架构内 而结束了你的焦虑与挫折 在新架构内 旧问题不复有意义 新问题会出现”伯林这一段话算是解读了19世纪与20世纪此起彼伏的革命史 欧洲旧秩序的崩坏 工业形态的社会在各种争议的欢呼的声音中摇摇晃晃的建立起来 于是 随之而来的19世纪变成了一个“意识形态”的世纪 这之前虽有启蒙文化的助阵 然而 意识形态其实是人类的挣扎 是欧洲人失去上帝 失去原有秩序的心灵填补与渴望 然而 意识形态却没有永恒性 这些主义与学说在欧洲只不过是互相竞争的花葩 然后传到俄国 却引起了俄国知识阶层的癫狂与焦虑 种种极端的思维推演与行为慢慢出现 柏林说 不要误会 他们决不是没有理性思维能力 往往他们冷静和理性起来可以出奇得过分 伯林笔下的俄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决不是疯狂与变态的单一产物 那些忏悔的贵族 远远比我们想像中更复杂 更迷人 俄国革命决不是一蹴而就 令我们思索的是 何以向全球贡献了“intellectual"这个称谓和展示了最纯正最完美的民粹主义(populism)的最迷人的知识阶层居然带领着俄国人走向一条地狱之路? 19世纪的俄国其实在一个方面与19世纪的日本是出奇的像 那就是对舶来品的吸收 一个小册子 一个生僻的名词概念 到了一知半解的俄国人和日本手里就会马上风行开来 俄国与日本都不是理论出产国 却很适合包装与销售 当然 货品一定不精美 粗糙和低劣了点 同为半个基督教世界的俄罗斯却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的民族思维训练 那么这注定 他们从西方接受过来的概念以及学说势必会做出失真的推演与行动 我们注定还要思索 伯林 是在教我们沿着他 继续思索
  •     钱(文忠):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中国也享有盛名,但真正理解的恐怕不多。他的著作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不能从法语读他的书,就难以理解他的思想。他的书很难译,我们恐怕还很难找到好的中译本。王(元化):我们对翻译问题似乎并不重视。解放初,翻译很有起色,出现了不少西方学术著作的好译本。当时商务就大量出版了如贺麟等译的西方古典哲学著作。但目前的翻译产生了滑坡,水平大大下降。自然也有好的翻译,但这是个别现象。前些时候你卖给我的柏林的《俄国思想家》,是本好书,但翻译太糟了。其中援引赫尔岑论述别林斯基的一段话,过去我读过出于满涛手笔的十分优美的译文,可是在这个译本里却用的是半生不熟支离破碎的文字,使原文的神情尽失。最近友人毓生向我谈到,美国将托克维尔的论述美国民主的著作重新译出了。这是19世纪海外学者论述美国民主的最好著作,过去的英译本并不坏,但为了更准确传达原著的精神与思想,仍有人不惜花费大力气重译,而且译得更好。Constance Garnett翻译的俄国文学名著,我青年时代读过,当时被认为是释译俄国文学名著的佼佼者。可是如今也由更好的译本替代了。我们的出版界、释译界肯这样做吗?如果没有最准确最优美的翻译,怎么能够真正去理解西方思想呢?============见于《德里达中国讲演录》p137
  •     看到《南方周末》上刊载了署名丁帆的一篇文章,《歌者因何而歌:赫尔岑的自由观》;兴冲冲点开了看,果然作者也是读了这部书的。孰料,没几行居然出现这么个意见:“终因事务缠身和译文的晦涩难懂而囫囵吞枣地翻过……”“近期重读,克服了译文诘屈聱牙、文法不通的语言障碍,终于想写成一篇系列论文了……”这部译著因为是台湾学者完成,确实半文半白,但丝毫不存“拽文”的无聊助词和矫饰,读来非常劲道,且有古史之风。这位读了译著反以为了不起的是自己的作者,实在无聊。立此存照。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VeryGood!!....................................................
  •     翻译的是个鸡巴啊.!!!!!
  •     你愿意是刺猬还是狐狸?大爱。我好像开始喜欢俄罗斯文学了。@雨雪霏霏 这里面有关于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剖析。
  •     “可是诋毁巴士底狱,并不会使囚徒变得自由。”国内居然没有《彼岸书》和《法意书简》的译本?
  •     半百半文的译笔,有些生涩。以后留意彭怀栋这个译者
  •     写的让人醍醐灌顶。。。。。。今天又一位被我发现的大师
  •     不想为难自己所以不求甚解地当文学评论看,柏林的行文让我想起茨威格,只不过多了理论的框架和学术的详实,少了那份往死里煽情的毛病,但他们都是使“降龙十八掌”一路武功的家伙,做不了批评家,一路下的都是杀手,把俄国这些大树小树们锯开让人清晰地看到其年轮和脉络,却因为边缘过于清晰,少了作家之为作家九曲十八弯的模糊。不过不能苛求,柏林已经非常非常的棒,将心比心的一幅幅肖像。
  •     执两用中,以心智统理论,在现实感中寻找平衡。
  •     似懂非懂。比较而言,我对他们的了解多么浅薄!
  •     很好
  •     柏林行文质朴流畅,思想深刻,尤其是时有格言式妙语。这个翻译不伦不类、不文不白,大有问题。顺便说一下,中国的文言句式向来不适合翻译西方作品,属于完全不同的句子结构。不是说文言不好:文言重意境,但很难传达思想。况且柏林擅长结构繁复的长句,也被文言的单字词弄得支零破碎的。对照《苏联的心灵》的译笔,高下立判!(可能有些读者看到诘屈聱牙的半文言就认为古雅?那这种半吊子的文雅不要也罢,真要欣赏文言妙笔何不直接上溯庄骚班马屈宋,至少也可看看林琴南的译笔!)再补充一句,这种拿腔拿调的翻译文体,和柏林的审美旨趣似乎大相背离。柏林很多文章都是发言稿,试问谁会拿这样的稿子上台去念?借用鲁迅先生的话,那可真的是脑子有点“贵恙”了。
  •     伯林的大名是众人皆知的,他的自由观给每一个寻求自由的人以启迪。却谁知,他的自由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俄国的思想家。像赫尔岑,别林斯基,巴枯宁。俄国的思想,善意特殊的极端形式,但并非每一个思想家都如此。伯林特别推崇赫尔岑的个人主义,生命之目的即在生命本身,为自由而奋斗,是求今日,此地的自由。个人各有其自身的目的,为未来幸福而牺牲他们的自由和幸福是盲动,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邪恶的。伯林以哲学的深度剖析了俄国的思想家,分析了他们的思想特征和产生根源,纵横捭阖,精彩纷呈,是研究俄国社会思想的力作。
  •     《刺猬与狐狸》一篇是对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最精到的论述。单凭这一篇也要给五星!
  •     没读完不好评价,但是没有点背景知识,读起来很痛苦。好在我这周选择的point和这本书内容关联不大。刺猬狐狸理论!!!
  •     真是烦死这种翻译了!
  •     好书,非常喜欢。好书,非常喜欢。
  •     那些可爱天真呢的男女们,罗斯不会忘记。
  •     真心没觉得这么好,正本书的核心在《刺猬与狐狸》中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其他的除了细节貌似都差不多。
  •     这个译本能不翻译的这么。。。
  •     文笔颇典雅
  •     这本书是十年前买的,当时囫囵吞枣通读了一遍。昨天心血来潮找出来想重读,发现译得太糟糕了。译者彭淮栋的译笔故作典雅,却把清晰简洁的伯林译得佶屈聱牙,甚至狗屁不通。彭淮栋这样的译者简直就是在犯罪啊,这样的翻译家应该拉出去枪毙。
  •     译笔虽算不上精致出彩,但也相当流畅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觉是以前白白看了那么多俄罗斯作家的书
  •     感觉翻译有问题,而且看起来很别扭
  •     精彩
  •     四十年代对六十年代说,你粗鲁;六十年代对四十年代说,你懦夫。
  •     越发觉得思想家的论著与发现往往被其所感兴趣的核心问题所主宰,于是书中的思想家不约而同的蒙上了柏林的色彩,柏林似乎是努力的在任何一个对象中发掘出一元/多元价值观的命题(最近对这种状况有抵触,而痛苦的是发现自己也不可救药地有这个毛病);不过顺着柏林的这个思路去看,愈发感到在那批把一哲学思想当作信仰来激情推崇的俄国话痨中,赫尔岑显得多么难得而伟大
  •     看了托尔斯泰部分。
  •     这翻译,完全是反面典型啊。
  •     如果想对几位俄罗斯思想家有所了解,可以一读。但柏林的文字似乎总是偏繁复,读起来不是很舒服。
  •     中国和俄国实在太像了!
  •     论述透辟洞达,译文雅驯晓畅。
  •     这个学期关于知识费脑子的书就到此告一段落。从中欧到东欧。从朱特到柏林再到金雁,算是一条线索的整理。
  •     屠格涅夫那敏感复杂又柔弱的身影总是凸显眼前,许是性格较为同理感受而言;两代人的矛盾与坚守,既是思想史的脉络显示,又是人类思想命题与种种时代、精神分野的化身;革命神坛上的赫尔岑在民粹主义上对个体自由的独守;别林斯基粗野落拓不羁的文风与言谈,本是率直本性使然,不料却成了一代革命文风形式之祖,至此“文雅”成了反动保守的小资;托尔斯泰本性中的复杂洞见于其历史观上可见一斑,却始终在永恒宿命中寻求并非机械决定,非唯物决定,非黑格尔自我实现的统一归宿,最终亦只是寄托在“农民”与公社这一即将再度沦陷的群体之上,狐狸与刺猬之论值得细究;最后,大为赞叹的是台湾译者的译,虽自谦不得柏林文风之美,但就其译本文字而言,其力所求,亦不远矣
  •     翻译得不古不白,颇为酸腐,而且找不到原文。但是呢,柏林还是很有眼光的
  •     翻译不喜欢
  •     洪钟大吕
  •     刺猬与狐狸写得很不错,不太喜欢这种半文半白的译笔,读起来生涩、不顺畅
  •     伯林的思想虽不算深刻,自身的创构也有限,但视野极为宽阔,文笔优美流畅,持论平和公允,这种文化修养的境界却是罕能达致的。
  •     俄国思想家,值得一读再读。
  •     c'est
  •     2016-11-21
  •     可以加深对俄国思想家的了解,一本难得的资料。
  •     译文是台湾人的,有些艰深,不过还是要顶。
  •     本书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印象深刻。
  •     甚好甚好
  •     给三分完全是因为翻译的问题
  •     读到第一篇论赫尔岑的时候,觉得伯林放进了太多自己,有点不满意,再读到论别林斯基,颇为其热情感染;两篇托尔斯泰,一篇屠格涅夫,分析他们的内在矛盾,非常迷人。能处理复杂性,应该是批评家和学者的必要条件。
  •     历史总是有后果的,即使是当时看起来是进步的行动往往事后发现也是有副作用的,彼得的急速西化在随后的历史长河造成了俄国社会的断层。
  •     被伯林梳理了一下,对“俄国思想”的认识总算清爽了一些。。。
  •     译本古雅,伯林感情细腻、文气充沛,同样,探讨的人物也是一流之人,读之酣畅。
  •     《俄国民粹主义》一文尤其精彩
  •     今年读过最好的书!打算买一本自己留着
  •     内容不错,但译者是在卖弄自己古文功底么?大量文白相间的译文,导致丧失阅读流畅感。可惜。真的可以换人再译一版
  •     拜读过彭老师译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译得实在棒,文笔节奏感非常好,很雅致。对这本书也很期待。
  •     译本拗口
  •     翻译比较差,唉唉
  •     刺猬与狐狸,原来托尔斯泰本是狐狸的命,但却想成为刺猬,最终被刺猬的刺刺死的!
  •     以赛亚·伯林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和宏大叙述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赫尔岑、巴枯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19世纪俄国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全貌,但因为需要对这些思想家的作品以及当时俄国和欧洲社会历史背景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再加上译者彭淮栋佶屈聱牙式的译法,因此本书的阅读过程颇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