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涯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知无涯者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542829795
作者:罗伯特·卡尼格尔
页数:499页

内容概要

罗伯特·卡尼格尔,科学作家,曾获格雷迪—斯塔克科学写作奖,是《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等书的作者。作品散见于多种刊物,其中有《纽约时报杂志》、《文明》、《今日心理学》、《健康》、《科学》等等。他定期为《纽约时报图书评论》和《洛杉矶时报》写书评。卡尼格尔还是巴尔的摩大学耶鲁·高登文学艺术学院语言、技术和出版设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曾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执教新闻文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寺院里的清凉(1887~1903)11
第二章 遍尝欢乐(1903~1908)43
第三章 寻求赞助人(1908~1913)77
第四章 哈代(G·H·哈代~1913)119
第五章 “谨自我介绍如下”(1913~1914)175
第六章 拉马努金的春天(1914~1916)219
第七章 英国的严寒(1916~1918)
第八章 “健康状况尚好”(1918以后)
尾声

作者简介

1913年,印度一位年轻无学历的小职员拉马努金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就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作者怀着对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细节的高度热情,把我们从印度马德拉斯的庙宇和贫民窟引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庭院和教堂。在那里,虔诚的印度教徒“直觉王子”拉马努金与严格而又怪僻的“证明使徒”哈代并肩验证他的光辉理论。拉马努金高强度的创造性贡献使他付出了代价:他去世时年仅33岁,身后留下一份使人着魔的、深奥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
本书是美国最畅销书之一,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目录
--------
第一章 寺院里的清凉(1887~1903)11
第二章 遍尝欢乐(1903~1908)43
第三章 寻求赞助人(1908~1913)77
第四章 哈代(G·H·哈代~1913)119
第五章 “谨自我介绍如下”(1913~1914)175
第六章 拉马努金的春天(1914~1916)219
第七章 英国的严寒(1916~1918)
第八章 “健康状况尚好”(1918以后)
尾声

图书封面


 知无涯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为了更精确地理解书名所要传达的含义,请允许我写下英文原版的书名《The Man Who kno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提及拉马努金,我们更多地将涉及宗教与神。他曾说过:“一个方程如果不能表达神的旨意,对我而言就完全没有意义。”他是一个天才,他的很多成果自己无法证明,很多时候只有一个结果,没有过程。一些是错误的,但一些却如神来之笔,被后人叹服它们的正确性。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写下一个这样的等式:1+2+3+……=-1/12,真让人震惊。他的很多成果都是如此让人难以置信,他热衷于无穷、极限、分母的无限扩展,他通常只能给出一些结果,却无法证明它们,让人觉得相当有趣味性。我想这种习惯必是受年少时所接触的那本家庭教师所写的数学题汇编的风格的影响。自然地,必须与拉马努金同时提及的是剑桥的哈代。他是发现拉马努金的天才,并将拉马努金带到英国的人,此事成为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毫无疑问地,哈代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但我更愿意提及他其它方面的一些成就。他是一个极为优雅的人,写过《一个数学家的辩白》,被许多人认为是一本颇有好感的传记。他与拉马努金亲密无间的合作进一步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Ramanujan是印度的婆罗门,他认为自己的天赋来自神的旨意,他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深刻。他极度敏感也很上进,让我不由地想到野口英世,他俩似乎在性格上有某些重叠。他的思维来自浩渺的宇宙,他的数学笔记像具有魔法一样令很多数学家着迷,尽管很多时候它又像天书一般让人费解和不知所以。这就是拉马努金,像谜一样的拉马努金,他就像一个黑匣子,吸引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     这本书是两个人的传记,更记录了拉玛努金所处的时代,所遇见的人,探究了天才产生的土壤。如果能读到原版就更好了。
  •     不管你怎么翻译,拉曼纽杨也好,拉马努金,甚至拉马努杨也罢,这个人在如河汉群星一般的数学家名字中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G H 哈代(书中的评价是:风度翩翩,学术权威无人可及)的评价是:“我们学习了数学,而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多年以后哈代曾经制作过一个评价数学家天才程度的评分系统给著名数学家们打分,他给自己和自己最亲密的合作者分别打了25分和30分(绝对的谦虚!),给希尔伯特打了80分(此人对现代数学的地位相当于爱因斯坦之于现代物理学),拉马努金呢?100分,哈代眼中的拉马努金完美无缺,是天才的标准。哈代甚至多次声称自己在数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拉马努金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近乎神秘的研究方法和在以严谨著称的数学界难觅的极强创造力。连最严谨的数学家在谈到拉马努金时,都会用到“超自然的洞察力”这样神秘注意的用语。拉马努金最重要的学习生涯止于高中,在南印度挣扎求生的10年中,仅靠几块用以演算的石板,以及浸透了神秘的印度教信仰的灵性,独自发现、再发现了(有些定理在欧洲大陆广为人知,但拉马努金却不知道)上千个重要而神奇的定理。拉马努金终其一生都不重视数学证明过程,他对数字的理解是直接的、灵性的,无需借助麻烦的逻辑工具。拉马努金声称自己的灵感都来自于“娜玛吉利”女神(毗湿奴神某个变形体的配偶)的神谕:“一个方程若非传达神的旨意,对我就全无意义。”拉马努金阳寿仅33岁,死后在甚至和甘地、尼赫鲁、泰戈尔齐名,被称作“印度之子”,但是无可否认,拉马努金的数学研究,是以神意、真理和自我实现为导向的,从来就不曾想过,为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的国家带来什么益处。哈代曾经评价“如果我们在更早的时候就被发现……他无疑会成为一位更伟大的数学家……但从另一个方面……是得不偿失的。”。我们的思想应该停留在“功利”的基础上吗?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思想应当优于对真理的探求和热爱吗?或者仅仅优于对个人兴趣的发展是被允许的吗?哈代主义,可以用哈代自己的话如此解释:“我从来没有做过“有用”的工作,我的工作,没有一样对人类的生活,直接或间接,好或坏,有过或将有丝毫的影响。”话的背后,我看见的是一个近乎趾高气昂的哈代,对高奏凯歌的功利主义,发出堂堂的挑衅。这是一颗最热爱真理的心灵,才敢于发出的呐喊,就像希尔伯特说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知道?为了知道而知道!“Surely every man walketh in a vain shew: surely they are disquieted in vain: he heapeth up riches, and knoweth not who shall gather them.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Psalms 39:6功利主义终是泡影,与浩瀚宇宙相比,人类的财富与文明不值一提,哈代主义又何错之有呢?圣灵到达过的,萨特、加缪、穆尔、哈代也到达过了;耶稣走过的,布鲁诺、维特根斯坦、甘地、拉马努金也走过了,今后,这条路上,也绝不会看不到孤独而自在的旅者。

精彩短评 (总计87条)

  •     对拉马努金有了全面的了解了~~
  •     “直到200年后的今天,拉马努金手稿中的命题仍为众多世界上顶尖数学家争相研究,那些的数学手稿中的命题至今还没有全部被证明。” 是100年后吧?
  •     印度数学家,除了他就知道卡马卡
  •     几天前恒大海报上出现了拉马努金等式,觉得好奇就查了一下他的生平,发现此人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数学天才,于是在此恒大夺冠普天同庆之际,把这本被称为拉马努金最好的传记读完了。
  •     数学传奇的传记电影!不明觉厉
  •     写的还不错,看起来挺专业的
  •     楼主似乎完全不了解哈代对于拉马努金有多重要,推荐你看 那本 <<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作者哈代。
  •     阅读过拉马努金的传记之后,被激起了一种雄心壮志,然后帮师兄做了一道证明题(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证明出来,但如果是以前,我会跟师兄说证明不出来)
  •     好书
  •     补记
  •     只能说Ramanujan确实是天作之才,不是靠培养就能产生的。
  •     不可思议的人
  •     神人...
  •     一段数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值得去回忆探讨。一个流星的般的数学家,短暂的时间并不能掩盖他发出的光芒
  •     天才不世出。读这种传记,有一部分作用就是,提醒自己,已经不聪明了,所以要更加勤奋。
  •     拉马努金,永远的数学之神,每次重读知无涯者,都让我能暂时对现实有一段时间的免疫力
  •     哈代似乎对pure mathematic有一定的偏好,你应该看到,这种偏好不外乎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骄傲(他人并不一定认同)。要钱是功利,不要钱也是功利。
  •      “我们学习数学,而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G.H.哈代
  •     数学的神秘+神秘的婆罗门的结合,传奇的人生+不朽的成就,构成了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     一个特殊的天才,
  •     一千年才出一个的牛人,光芒四射,高山仰止
  •     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读完,绝对的史诗之作
  •     害死上世纪印度最大天才的原来是英国暗黑料理。
  •     至尊神人
  •     你也开始信神了?
  •     印度史上最强数学家,未取得大学学位的数学天才,伯乐哈代。
  •     有趣的印度数学,有趣的神秘主义。
  •         这本书我昨天晚上刚刚看完,写得极好,译者和编辑也很负责.这本书的最后有将近一百页的资料来源和谈话来源.作者的文笔非常好.写得很感人.拉马努金是自己造就了他自己的一个传奇式的天才.在当时僵化的教育制度下他没上大学,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生活贫困不堪的状况下,他一心追求数学,为人单纯,一个人艰苦但快乐地在数学的冰海里游着.
        后来他自己写信给三一学院的哈代,介绍他自己,终于被人了解到自己的才华,然后在数学界崭露头角.一直都是他自己造就他自己,难怪帮他写传记的印度人会如此评论他.
        一个自生的数学家.
        这本书文采逼人,我个人很喜欢书的结尾(尾声部分的),上面说拉马努金去世之后哈代在哈佛做演讲,回忆他的朋友.这里写得让人感觉很平静,没有让人留在天才去世所带来的悲痛中.
  •     传奇的经历 推荐
  •     来自神秘的智慧
  •     2011-05-06;我没觉得写得有趣,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     拉马努金说:“一个方程如果不能表达神的旨意,对我而言就完全没有意义。”数学对我来说那就是神级的天书啊!
  •     philosophy--爱智慧(希腊语义),就这一个词决定了数千年之后西方的文明在中国文明之上
  •     适合看。因为我数学不好,但是不妨碍我津津有味地读这本书。
  •     其实都是功利主义,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     每一本传记都是将一个神,在你面前展现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他的背景,他的经历,他的心路。
  •       书中的拉马努金,从其成长阶段就处处显示出与常人不同。他没有获得大学文凭,但这绝不是拉马努金的遗憾,而是那些没有授予他学位的大学的遗憾。
      拉马努金究竟是一个自发的天才还是后天偶然成才,我不知道。我在读到拉马努金受挫的情节时,突然想到会不会还有许多像拉马努金一样的人正在我们的身边被埋没着?
      究竟高怎样评价拉马努金呢?如果他的成就没有被哈代等人发现,他在别人的眼中与民科(确切的讲应该是民数)有什么差别呢?拉马努金不是民科,因为他确实有成果,但是如果他的成果没有被主流数学界知道,他的一生不就和民科一样了么?
      拉马努金的数学风格是不符合数学的规范的,他的众多结果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有错误的,如果不知道其结果正确与否,又该怎样评价拉马努金这样的人呢?
      拉马努金成供了,因为他得到了机会,他注定是不平凡的,那其他的人呢?
  •     唉,不想说还是忍不住要说,有人工作是为挣口饭吃,有人工作是为闲着没事干,譬如dos和windows,两者在操作上均可达到相同的目的,我们难道能对开发后者的人的工作用一句“其实都是功利主义,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就轻轻带过吗?有人只为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而活着无可厚非,这样一来就无须去划分什么是高等动物或低等动物,正如阿城在《棋王》里面所写道“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我并无针对或挖苦之意,其实是一时有感而发,只是又要得罪leafhopper兄了。
  •     拉马努金
  •     最后那只小青蛙因为没有食物吃,给饿死了。或者是最后想下来觅食,但容易上不容易下 ,最后不小心掉下来直接给摔死了。所以这个例子真的很失败,我看过那个节目,只觉得这个例子真没智商,何况,青蛙也不是爬行动物,它行动都是跳到,太漏洞百出了。加上这个例子真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结果毁了一篇还算本来不错的评论
  •       功利主义终是泡影,与浩瀚宇宙相比,人类的财富与文明不值一提,哈代主义又何错之有呢?圣灵到达过的,萨特、加缪、穆尔、哈代也到达过了;耶稣走过的,布鲁诺、维特根斯坦、甘地、拉马努金也走过了,今后,这条路上,也绝不会看不到孤独而自在的旅者。
    …………………………………………
    这段话本来很精彩,但是却硬生生的将数学给牵扯上去了。不管怎么样,数学也仅仅是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因为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所以所功利主义不值一提,同样的道理,数学也不值一提,既然数学无错,功利主义又有什么错呢?
  •     哈代与拉马努金
  •     Srinivasa Ramanujan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印度怪才数学家。当年G.H.Hardy(哈代)慧眼识珠的故事,为数学史增添荣光。喜欢Hardy的一句话:他看到Ramanujan写来的满是奇特数学公式的信,起初认为这应当又是一个民间数学骗子,但转念一想:有本事造出这类公式的骗子比数学天才更为罕见。至于Ramanujan,出生于印度南部,信奉婆罗门教。他应当是“数感”最好的诠释者:有一次Hardy去医院看望他,抱怨自己搭乘的出租车号码为1729:“是个乏味透顶的数字,是个不好的预兆。”Ramanujan安慰他:“不是的,先生,事实上它很有趣——它是可用两种方法表为两数立方和的最小自然数。
  •     赞这本书,因为这里面有我能够找到的最详细的哈代生平,为了这本书我都得永远感谢高中里那一个房间大小的狭窄图书馆。我男神自己木有自己的传记,只能在别人的传记里谋一个传中传……基本上本书可以改名为《拉玛努金和哈代:好师生好基友好朋友的一生》。
  •     天才是内心的映照
  •       不管你怎么翻译,拉曼纽杨也好,拉马努金,甚至拉马努杨也罢,这个人在如河汉群星一般的数学家名字中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G H 哈代(书中的评价是:风度翩翩,学术权威无人可及)的评价是:“我们学习了数学,而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多年以后哈代曾经制作过一个评价数学家天才程度的评分系统给著名数学家们打分,他给自己和自己最亲密的合作者分别打了25分和30分(绝对的谦虚!),给希尔伯特打了80分(此人对现代数学的地位相当于爱因斯坦之于现代物理学),拉马努金呢?100分,哈代眼中的拉马努金完美无缺,是天才的标准。哈代甚至多次声称自己在数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
      
      拉马努金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近乎神秘的研究方法和在以严谨著称的数学界难觅的极强创造力。连最严谨的数学家在谈到拉马努金时,都会用到“超自然的洞察力”这样神秘注意的用语。拉马努金最重要的学习生涯止于高中,在南印度挣扎求生的10年中,仅靠几块用以演算的石板,以及浸透了神秘的印度教信仰的灵性,独自发现、再发现了(有些定理在欧洲大陆广为人知,但拉马努金却不知道)上千个重要而神奇的定理。拉马努金终其一生都不重视数学证明过程,他对数字的理解是直接的、灵性的,无需借助麻烦的逻辑工具。拉马努金声称自己的灵感都来自于“娜玛吉利”女神(毗湿奴神某个变形体的配偶)的神谕:“一个方程若非传达神的旨意,对我就全无意义。”
      
      拉马努金阳寿仅33岁,死后在甚至和甘地、尼赫鲁、泰戈尔齐名,被称作“印度之子”,但是无可否认,拉马努金的数学研究,是以神意、真理和自我实现为导向的,从来就不曾想过,为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的国家带来什么益处。哈代曾经评价“如果我们在更早的时候就被发现……他无疑会成为一位更伟大的数学家……但从另一个方面……是得不偿失的。”。我们的思想应该停留在“功利”的基础上吗?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思想应当优于对真理的探求和热爱吗?或者仅仅优于对个人兴趣的发展是被允许的吗?
      
      哈代主义,可以用哈代自己的话如此解释:“我从来没有做过“有用”的工作,我的工作,没有一样对人类的生活,直接或间接,好或坏,有过或将有丝毫的影响。”话的背后,我看见的是一个近乎趾高气昂的哈代,对高奏凯歌的功利主义,发出堂堂的挑衅。这是一颗最热爱真理的心灵,才敢于发出的呐喊,就像希尔伯特说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知道?为了知道而知道!
      
      “Surely every man walketh in a vain shew: surely they are disquieted in vain: he heapeth up riches, and knoweth not who shall gather them.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Psalms 39:6
      
      功利主义终是泡影,与浩瀚宇宙相比,人类的财富与文明不值一提,哈代主义又何错之有呢?圣灵到达过的,萨特、加缪、穆尔、哈代也到达过了;耶稣走过的,布鲁诺、维特根斯坦、甘地、拉马努金也走过了,今后,这条路上,也绝不会看不到孤独而自在的旅者。
  •     说实话,真正出类拔萃的科学人才,在现代是不会真正被埋没的,像那种山窝里飞出金凤凰的狗血情节,实际上很少见于科学史。现代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也证明,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成为各领域的精英。现代教育研究也证明了,实际上没有很多天才是真正天生的,大多数人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天才的高度,培养对学科的热爱与健全的人格,才是真正出天才的要素。我在民科甚至作为宣传榜样的某些科学家身上,都完全看不到这两点。
  •     天才天才天才
  •     实际上是拉马努金和哈代两个人的合传。经典
  •     灵感是上帝在告诉你的,大自然的美是早已经设定好的,我们只是在用理性逻辑求知认识证明它,作为与众不同的人,压力还是莫名的大,以致付出生命,也许也是使命所在吧。
  •     挺独特的天才,我比他缺少的是执着。
  •     天才往往有个好妈妈。有爱很重要啊。
  •     Ramanujan,不可思、议.
  •       这本书是两个人的传记,更记录了拉玛努金所处的时代,所遇见的人,探究了天才产生的土壤。如果能读到原版就更好了。
  •     出版年有问题。
  •     赞一个。本书完全是哈代和拉玛努金的共同传记啊……
  •     有一点我要声明,我的态度是:“哈代主义”并不见得比“功利主义”更加高尚,关键是具体某个人他自己的想法,所有有真价值的观点和理论都是主观的,声称完全客观的东西完全是忽悠人的。我从不说自己的观点客观。
  •       为了更精确地理解书名所要传达的含义,请允许我写下英文原版的书名《The Man Who kno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
      提及拉马努金,我们更多地将涉及宗教与神。他曾说过:“一个方程如果不能表达神的旨意,对我而言就完全没有意义。”他是一个天才,他的很多成果自己无法证明,很多时候只有一个结果,没有过程。一些是错误的,但一些却如神来之笔,被后人叹服它们的正确性。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写下一个这样的等式:1+2+3+……=-1/12,真让人震惊。他的很多成果都是如此让人难以置信,他热衷于无穷、极限、分母的无限扩展,他通常只能给出一些结果,却无法证明它们,让人觉得相当有趣味性。我想这种习惯必是受年少时所接触的那本家庭教师所写的数学题汇编的风格的影响。
      自然地,必须与拉马努金同时提及的是剑桥的哈代。他是发现拉马努金的天才,并将拉马努金带到英国的人,此事成为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毫无疑问地,哈代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但我更愿意提及他其它方面的一些成就。他是一个极为优雅的人,写过《一个数学家的辩白》,被许多人认为是一本颇有好感的传记。他与拉马努金亲密无间的合作进一步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Ramanujan是印度的婆罗门,他认为自己的天赋来自神的旨意,他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深刻。他极度敏感也很上进,让我不由地想到野口英世,他俩似乎在性格上有某些重叠。他的思维来自浩渺的宇宙,他的数学笔记像具有魔法一样令很多数学家着迷,尽管很多时候它又像天书一般让人费解和不知所以。
      这就是拉马努金,像谜一样的拉马努金,他就像一个黑匣子,吸引着大家去探索,去发现。
      
  •     哦,我现在才看到回复,差点儿忘了这本书,又看了一遍你的书评,想去看看了!thank you!
  •     天才中的天才
  •       看的时候真是激动,一个不把证明纳入自己学习体系的人物~考着强悍的直觉力与几个世纪的欧洲精华思想对抗~就想当年看四驱兄弟一样激动啊~
      
      东方的直觉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 直接 直达 的能力~~
      西方的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垒砖头,什么都是一点一点的~~
      
      一直迷幻东方精神的我终于有东西可以寄托了~~
      
      这个敏感的天才给了东方文明一个小小的鼓励~~
      
      不过这和一个人对宗教和神秘的 娜玛吉利 是不是有关系呢~我感觉这和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关系很大~在宗教气氛浓厚的印度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才~
      
      100多年过去,印度也有了彪悍的帝国理工大学~还有另外的东方古老民族一茬一茬地摧毁民智,希望是有的,不过要石头可能还要摸很多年~
      
      我的民族~我还是希望她快快的好起来~可能还掺杂着小小的自私~我好想亲眼看见~~
      
      
      
  •     毫不犹豫给五星。1.传主本身就是一个传奇;2.伯乐哈代的故事也堪称精彩;3.原作者的叙事功底真的不错;4.两位译者的水平非同一般。难得的好书
  •     印象最深的是,拉马努金妈妈说她在生拉马努金前,信奉的女神曾托梦给她说,神有一些话想对人类说…数学家都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使者吧,给人们一些提示,开始认知真理…
  •     你猜的吧?
  •     我们不过是天才的背景墙。
  •     需要看看才好说明。
  •     拉马努金
  •     最好的传记之一
  •       哲人石丛书,原本就很不错,看过其中的几本。
      现在这本拉马努金传是一个惊喜。作者从与该天才数学家有关的生活时代宗教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他的内心,展现了一个数学家的成长历程。读此书,仿佛一次旅游。
      
      以前看过一本科瑟的<社会学思想名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的叙述笔法虽然不乏令人激动之处,但有时也过多地注重一些戏剧性效果,从社会效果来描述,比较少地从大师心理内部来推测,这有点遗憾.也许是他能找到的资料不多的缘故.
      对于数学大师的推荐人哈代大花笔墨,也令人感到惊奇,显然这对于传记来说有点过多了.
  •     平淡是福……
    从我们常人去理解那些天才是愚蠢的……我们不配评判他们的人生……
    同样,他们也不配对普通人指指点点……
    这与道义、规则无关,人都是独特而独立的个体,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     “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骄傲”是不是一种功利我个人认为存疑,关键是当下对所谓“功利”的定义,如果认为“骄傲”一词也可用“功利”来替换我无话可说(这是大家在词汇的理解上有分歧),至少我觉得“功利”应该具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特征即合符当下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之一,而“哈代主义”则无须受此限制。
    至于“这段话本来很精彩,但是却硬生生的将数学给牵扯上去了。不管怎么样,数学也仅仅是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因为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所以所功利主义不值一提,同样的道理,数学也不值一提,既然数学无错,功利主义又有什么错呢?”疑问更大,你当真对当下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纯粹数学或文学或其他艺术跟着眼于赚钱和成名的行当(现在国内很多学科都有这样的倾向)有相同的评价吗?
  •       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常常说道,武学对习武之人的吸引力往往大得不可思议。黄裳躲在洞子里研习武功,眨眼之间几十年的时间就飞逝过去了;周伯通一见到奇妙新颖的招式就总是要缠着人耍出来看看,否则绝不罢休。在读《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传》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数学也会如同《指环王》中的魔戒一样散发出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拉马努金那写满密密麻麻神秘难解的数学公式的笔记本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顶级武学秘籍一样让看到它的人难以抵挡它的无穷魔力:哈代无法把它从自己的脑海中抹去,波利亚看到它之后灵魂就像被魔网罩住了一样难以自持,还有无数的数学家穷一生的时间在拉马努金展现的魔法森林里面探险。
      《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传》这本传记在叙述结构上安排巧妙,遣词造句上极尽煽动,把数学界的故事写得像江湖武林的冒险一样精彩纷呈,悬念迭出。据说在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出版之后,篮球场上一下子多了很多青少年活跃的身影。我在想会不会有人在读完《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传》之后立志研究数学,以便有一天有足够的能力去修炼拉马努金写下的不可想象的数学秘籍。我猜应该会有吧。遗憾的是,我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智力水平去拉马努金的魔幻世界探险猎趣,但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数学家有足够的智力可以沉浸在那充满抽象符号和绝妙构思的数学世界享受外行人难以理解也难以享受到的乐趣。
  •     震撼!!
  •     想问一下,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且数学也学得不好的人适合看这本书咩?
  •     一个传奇的数学天才!他对数学的敏感度超越了地球上的人类!
  •     “自生的”极具“印度性”的数学大师
  •     传奇
  •     印度人的传记看着太蛋疼了,满是我不感兴趣的宗教内容。但拉马努金神一般的直觉和传奇的人生确实值得一看
  •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卡尼格尔无疑是一等一的传记作家。
      
      书名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译为“知无涯者”。无涯之界,是属神的疆域。拉马努金33年的人生,曾经触摸到过多高多远的地方,从他留下的零碎精巧而不知来处的足印,我们所知所能评价的是否仍是冰山一角。
      
      作为一个正统婆罗门,拉马努金一生都听从他的女神,他吃什么,去哪里,要遵从他的女神,他给不出证明的成百上千的方程,是他的女神在梦中放在他的舌头上的。拉马努金,这个孤苦的印度人,跨出大步,飘然行于时代与世界的实土之上。他走得太远,已经超越了欧洲积累几个世纪的智慧,超越了世间对于天才的定义,比同时代甚至100年后的学者都更过接近神的领土。早夭是否也是因此,他触犯了一个凡人不能触及之处。
      
      “他的生命突然折断了,如同一个锥切掉了锥顶”。拉马努金死后,伴随着哀痛与惋惜的是无数的“如果”。如果他没有虔诚的信仰,会有神眷顾他,引导他吗?如果他不是一个固守教条的婆罗门,是不是就不会倒在英国的寒风里?如果他“在年轻时就被发现并稍加培训”呢?如果印度的教育制度不是如此的僵化?如果他的母亲不那么支持会怎么样?如果他的家庭关系好一些?如果哈代能哪怕一次放下英国人的冷漠走进他的心而不只是一味的赶着他越陷越深?
      
      “拉马努金是一种鼓舞吗?拉马努金是一种斥责吗?拉马努金是一种……?不论你想得到一种什么样的教训,都可以拉马努金的一生作为警示。”拉马努金在贫瘠的土地上靠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养分独立成长,他自我生长,自我发育,然后凋零。拉马努金完成了他一半的生命,剩下的一半,在他逝世多年后,在他挂上一盏盏小灯的那些黑暗路口,我们继续前行。
  •       说起天才数学家就必然会提到拉马努金,那个让全世界数学家都艳羡和抓疯的印度年轻人,《普林斯顿的幽灵——纳什传》提到过他,《心灵捕手》也提到过,不过我并不想说关于伯乐的部分,我只想说那些天才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对于科学或者艺术,是先有love然后才do。
        
        拉马努金三本活页纸笔记上记录了很多结果。结果被写下来,但没有推导。留下那么多密密麻麻满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完美命题的珍贵手稿,这些公式,总的说来约有2/3是新的,这些公式犹如“言简意赅的警句,一两行之间压缩了极其丰富的数学真理”。虽然发现拉马努金独特而耀人天分的伯乐哈代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而且是拉马努金所写的其中几个领域中的专家,他还是说很多定理"完全打败了我;我从没见过任何象这样的东西。"直到100年后的今天,拉马努金手稿中的命题仍为众多世界上顶尖数学家争相研究,那些的数学手稿中的命题至今还没有全部被证明。
        
        可是拉马努金从不写下这些理论的证明过程,为什么?不是是因为两百年前的印度纸张非常昂贵,而拉马努金的生活又极其困穷,不是因为受学过为数不多的高等数学书只给结果没有过程风格的影响?(如卡尔(G. S. Carr)的《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概要》,这是卡尔用来教授数学的。它总结了几千个结果,不带证明的给出了它们)
        
        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也迷惑了很久,看了很多报道和传记,最后在电影《心灵捕手》里找到了答案。
        
        片中多次提到主人公Will只是凭兴趣解题,从不认为自己要靠在数学上的天分、解各种复杂的命题而安身立命,在他看来也许这些命题只是一些文字游戏,解决他们易如反掌,Will甚至懒得给出其中的关键证明,这样做看起来是对他智慧的嘲弄,Will不屑于把精力浪费在这些无聊的证明当中,而这些证明的问题可能是许多世界上最著名最优秀的数学家耗费一生都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命题。
        
        这就是原因。
        
        拉马努金将他的理解归功于他的家族女神纳马吉里(毗湿奴的第四化身),并在他的工作中向她寻求灵感。他经常说:“一个方程对我没有意义,除非它代表了神的一个想法。”
        
        其实这对拉马努金是相当真实而实际的力量,带领着他创造了这么多奇迹达到如此高峰的全部真的就只是这种力量,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以及许多不普通的科学家们都没办法理解的。
        
        《美丽心灵》的纳什固执地研究他喜欢的、留意发现的“古怪”命题:他在广场上研究鸽子取食路径,研究窗外抢劫案件的轨迹,在酒吧对大家追求美丽女郎心态、策略分析权衡......纳什做的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原创,在学术上,别人都在爬山的过程中摸索上山的道路,而他却直接爬上另一座山的山顶用探照灯来照耀这座山。这不是他要创造什么发现什么,谈不上是源于对科学的热爱,甚至都不是主观的,反而,只是那一种无名的力量强烈地吸引他集中全部的精神和力量去追寻和探索。
        
        拉马努金、Will Hunting和纳什们作出如此伟大的创造和发现,也许只是源于那种神秘的力量,这力量极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所以成为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创造了一些经济神话,他们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甚至不是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他们爱把这归功于“神的旨意”。
        
        总有报章报道中国科学艺术界之所以少有大师多是因为浮躁,为了创作而创造,我想,拉马努金、Will Hunting和纳什那样的境界不是悟出来的,他们这些奇怪的人是用天分创造,而我们只是用才华创造,可能真的是神创造的这种天分,也许这样的成就归功于“神的旨意”也不足为奇。
        
        我们都想创造来达到一种顶峰,以便将我们的躯体消亡但仍可流传世间精神,也许这就是哲学说的人之何以为人。人的本质在生活,生活的本质在追求,我们追求的全部就是幸福本身。幸福的本质在于我们如何追求生活、追求幸福,在追求中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幸福。
        
        大师们、天才们是幸福的,他们不幸福就不会仍然一直集中全部在那些我们看起来是研究、是工作、是事业、是科学的东西上,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他们幸福的全部。
        
        所以我想天堂里的拉马努金永远也不会后悔放这么多精力在数学上而日常生活非常困顿,他不会在乎得到的万贯奖金甚至不能让自己在印度合法买下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住所,他不会懊恼在远离家乡的国度,过度投入研究工作而健康在急剧恶化......他在乎的只有能否拥有一个广阔而舒适的数学环境,让他徜徉在那美妙而缥缈的世界将自己的创造和发现流传下来。当别人一再要求他反复重复那些他看起来简单的无聊的证明工作他会愤怒,当他的理论受人毫无道理的指责和抨击他会发狂,当他看到人们放那么精力关心名利和权势以及抨击打压真正有意义的创造者他会迷惑......
        
        他们只理解自己的幸福,不懂别人的幸福,他们只专注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不去关心别人的幸福是什么。他们追求幸福的精力太集中了,就象聚集阳光的放大镜,很短时间创造如此伟大的奇迹不足为奇。
        
        前两天我又看了一次CCTV10“百家讲坛”于丹感悟《论语》的那几期节目,于丹的节目之所以在全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还在于她选题角度的高明——感悟,古典不是用来学的,是用来感悟的。为什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这里反映的很深刻。于丹的节目当中举的那个小青蛙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再次说明为什么那些天才、大师、成功人士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有一大群小青蛙,有一天在外面玩着玩着,看到一个高耸入云的铁塔。小青蛙们就在一起忽发奇想,说我们能不能爬到塔尖上?然后大家都很受这个理想感召,说爬呀爬呀,呼朋唤友就开始爬了。爬着爬着呢,被太阳晒得气喘吁吁,就开始有人怀疑,有人质疑说我们傻不傻,咱们干吗去啊,为什么要爬啊,这谁说的啊。说着说着,有一个停下来就有三个停下来,就有五个停下来,逐渐逐渐,大家不仅停下来了而且都在嘲笑自己的想法,说真是挺傻的,干吗呀,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很奇怪呀,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它还在爬,它的速度也不快,就一点一点的往上爬,后来大家瞠目结舌,大家都不说话了就看着它。终于看着它以缓慢的速度最终自己到达了塔尖。等到它下来以后呢,大家都敬佩的不得了,就上去问它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为什么你自己上去了,然后大家恍然大悟,这个答案大家听了也许是出乎意外的:这只小青蛙是个聋子。它当时只看到了所有人都开始行动,但当大家议论的时候它没听见,所以它以为大家都在爬,它就一个人在那儿晃晃悠悠在那爬,最后就成了一个奇迹,它爬上去了。
        
        很多事情,不能总是反问自己,不要总考虑得失,一直做就行了,做到底就有结果就知道意义了,生活是在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真正幸福在于追求。正应了那句古老的谚语:生活在路上。
  •     公式对我来说毫无意义,除非它描绘了神的旨意
  •     就看立场了。如果说本文的立场是为了纯数学而呼吁,无可厚非。但是我想指出,前面罗列的名人其实和数学家有很大差异。他们精神上的成就(如果存在)恐怕和数学家精神上的成就(满足)是有很大不同的。
  •     实在是一本好的八卦书啊
  •     你必须知道的一个人。印度有容纳天才的空间,数学家要先学会独立思考!!!思考公式,思考无穷级数,我们读书到底是让我们思考更加开阔还是更加狭隘;证明是准确的,但是有时候是无聊的,美需要证明么?
  •     大学时期读过印象最深的书之一...读着读着你就想做数学题了...
  •     @sasade 这个例子是个寓言,也可以把小青蛙换成猴子或蜗牛或其他什么动物,别按照生活常识来要求寓言的细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