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境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学境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532543670
作者:陶文鹏,刘跃进
页数:699页

章节摘录

  很明显,茅盾提及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这个规律中的“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是较为开放、宽泛的概念,因而其适用范围也就相应地大得多了。茅盾提及的“现实主义”有其历史发展性:“把现实主义看成自古有之(或者说,它是文艺的一种从来就有的特性),并不等于说,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是一成不变,是生来就很完备而不是逐渐发展的。……至于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那就更加显著地说明了这一个事实。”(《论集》第44页)而且,其内容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他甚至连“神话的现实主义”亦可容纳其中。而另一面的“反现实主义”也有较宽泛的内容:“所谓反现实主义,不能理解为一种创作方法,而应当理解为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反人民和反现实的各不相同的若干创作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脱离现实,逃避现实,歪曲现实,模糊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因此,在政治上说来,它们实在起了剥削阶级的帮闲作用。”(《论集》第128页)在这样宽泛的概念的基础上,茅盾认为两者的斗争也不能简单化:“对于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的理解,要避免简单化,既不能把这个斗争看作只是创作方法的斗争,而必须记得,寓于创作方法斗争之中的是范围要大得多的思想斗争在文艺上的反映;又不能只把这个斗争理解为与创作方法无关的进步与反动的斗争,而必须看到,这种斗争正是主要地通过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来体现的。人们常讲事物的特殊性、特殊规律,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论集》第128页)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第一点。  尽管“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概念较为宽泛,但也无法包括文学史上那么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于是茅盾提出了“既非现实主义也不是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作品。  ……

书籍目录

序试论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冒广生的诗词评论论王国维的艺术价值观论刘师培的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忆伯翁——追记王伯祥先生 胡适整理文学遗产的成绩与偏失 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茅盾对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任中敏先生和他所建立的散曲学、唐代文艺学朱光潜论中国诗的声律及诗体衍变读孙楷第先生的学术论著我所认识的孙楷第先生孙楷第与《戏曲小说书录解题》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研究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闻一多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祝贺《俞平伯全集》的出版——在《俞平伯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浅谈俞平伯先生的词论著作文章千古事,品德万人钦——怀念俞平伯先生夏承焘与中国当代词学唐圭璋先生对词学的贡献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现代词人龙榆生及其词学贡献缅怀与思考——纪念先师刘大杰先生余冠英的《诗经》研究于平实处见精神——萧涤非先生的治学道路董每戡先生的古代戏曲研究姜书阁先生的学术追求与成就吴组缃先生的古典小说研究-平生未作干时计,后世谁知定我文——吴世昌先生治学之道及成就吴世昌与词体结构论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林庚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逯钦立的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业绩何其芳同志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谨以这篇小文纪念他逝世十周年文艺学与文献学的完美结合——程千帆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王瑶先生对中古文学研究的贡献活的历史与活的美学——论吴调公的中国文艺美学史研究方法川水虽逝却留痕——纪念吴晓铃先生我心目中的马茂元先生通新旧之学达古今之理——论陈贻煅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裴斐先生与李白研究不傍古人著心史——严迪昌先生古代文学研究述评编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文学遗产》1986至2005年“学者研究”专栏的论文结集。所收论文都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当代名家对38位前辈学问大家如王国维、俞平伯、任中敏等的治学方法与学术生涯的回顾与总结。既勾勒了上世纪一代学人用新眼光、新精神、新思想、新方法所开创的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格局,又点染出这些大家们视学术为生命的忘我境界与对学术研究的近乎敬畏的态度。对于了解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以及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门径,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试论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
冒广生的诗词评论
论王国维的艺术价值观
论刘师培的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
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
忆伯翁
——追记王伯祥先生
胡适整理文学遗产的成绩与偏失
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
茅盾对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
任中敏先生和他所建立的散曲学、唐代文艺学王小盾
朱光潜论中国诗的声律及诗体衍变
读孙楷第先生的学术论著
我所认识的孙楷第先生
孙楷第与《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研究
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
闻一多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祝贺《俞平伯全集》的出版
——在《俞平伯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浅谈俞平伯先生的词论著作
文章千古事,品德万人钦
——怀念俞平伯先生
夏承焘与中国当代词学
唐圭璋先生对词学的贡献
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刘跃进
现代词人龙榆生及其词学贡献
缅怀与思考
——纪念先师刘大杰先生
余冠英的《诗经》研究
于平实处见精神
——萧涤非先生的治学道路
董每戡先生的古代戏曲研究
姜书阁先生的学术追求与成就
吴组缃先生的古典小说研究
平生未作干时计,后世谁知定我文
——吴世昌先生治学之道及成就
吴世昌与词体结构论
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林庚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
逯钦立的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业绩
何其芳同志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
——谨以这篇小文纪念他逝世十周年
文艺学与文献学的完美结合
——程千帆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
王瑶先生对中古文学研究的贡献
活的历史与活的美学
——论吴调公的中国文艺美学史研究方法
川水虽逝却留痕
——纪念吴晓铃先生
我心目中的马茂元先生
通新旧之学达古今之理
——论陈贻焮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
裴斐先生与李白研究
不傍古人著心史
——严迪昌先生古代文学研究述评
编后记

图书封面


 学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今天去炳麟图书馆借书,在新书架随便翻翻的时候,看到《学境——二十世纪学术大家名家研究》这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编的。主要就是《文学遗产》上“学者研究”专栏上的论文的续集啦。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基本揽括了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大家名家,从梁启超开始,到严迪昌止。论文撰写者多为大家名家的学生,助手或者研究者。所以能贴切大家名家的本来,不蹈空论,切实可观。然后也正是后学的角度,有时不免为贤者讳,于“不虚美、不隐恶”尚有距离。不可轻以陈寅恪“同情古人”之主张敷衍。我倒是喜欢《文史知识》上学者自述研究方法的专栏,不过自述有时缺乏时间的视角,也不免有所限制。十全十美的事情几乎没有。所以,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的。这本书以点代面地展现了中国二十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面貌。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对前贤的认识和理解,总是包含着对时弊的痛切。陶文鹏、刘跃进两人的序文里说:“从本书中所论及的那些大家和名家的治学经历来看,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始终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把学术作为毕生的事业来追求,甚至视学术为生命。”如果进而言之,这些大家名家,大多把学术视为自己的信仰,于是不急不躁,百折不回,始终如一。观之现今学界,则过于浮躁,过于功利。序文中引用了王国维的话:“大抵学问常不悬目的而自生目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而慢慢努力者反而有意外之创获。”这句话,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学者来说,未免有点奢侈了。但想到二十世纪的这些学者的名山事业,差不多都是内忧外患,战火纷飞,或人民专政的时代完成,亦不免感叹唏嘘。生之艰难,欲有所为亦难,而唯其难能,是为可贵。在我很年青的时候,我曾在欧阳询九成宫碑帖的空白处,记下“选择读书,也就是选择了清贫”这样的名言。年少的清高在现在看来几近无知。又后来,我一直徘徊在章学诚所说的进儒林传还是进文苑传的歧途。我现在什么也不想,每天就是读书,写字,对着电脑打论文。我曾把学问当作信仰,又把信仰踩在脚下。而人世间的最大痛苦,就在于丧失信仰吧。我曾经豪情万丈,却始终缺乏一以贯之的坚持。我总是喜欢追问,在追问了空虚之后,就泄了气。缺乏信仰的力量,没有坚持的勇力,我想,这就是我和这些大家名家的最大的区别吧。读着《学境》,念及那些学者纷飞的往事,不禁既惭且愧。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好书!
  •     很好的参考书,值得学习
  •     《文学遗产》“学者研究”专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