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法拉奇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1178285
作者:罗海岩
页数:222页

内容概要

罗海岩,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1991年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毕业,获新闻文学双学位。先在新华社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后从事图书编辑工作。

书籍目录

序 我心中的法拉奇引言 拉开世界的“铁幕” 1. “铿锵玫瑰”的魅力 2. 本书的内在逻辑第一章 对话东方国度的领路人——法拉奇与邓小平 1. 满川风雨看潮头 2. 毛主席像还要挂多久 3. 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 4. 中国影响的几何倍数放大第二章 挑战白宫的新闻博弈——法拉奇与基辛格 1. 两个人的“越南之战” 2. 尼克松思维的“保姆” 3. 独来独往的骑马牧者 4. 一肩担政治,一肩担女人 5. 历史不记载没有发生的事第三章 神秘莫测的抵抗首领——法拉奇与阿拉法特 1. 是一只猛禽,还是一头羚羊 2. 抵抗运动的设计者 3. 无数支蜡烛照亮阿拉伯民族 4. 爱国者,而非思想家第四章 牧歌的琴弦弹奏政治——法拉奇与西哈努克 1. 田园牧歌式的国王 2. 流亡元首的精神家园 3. 是美国废黜了我 4. 谁都不是最终的胜利者 5. 没有选择的自由思想家第五章 统治五亿人口的伟大女性——法拉奇与甘地夫人 1. 那双淡褐色略带忧伤的眼睛 2. 女人眼里的战争 3. 非教徒,不结盟 4. 圣女贞德是我的梦 5. 幸福只是一片飘零的落叶第六章 明星的传奇制造 1. 我的舞台,我做秀 2. 提问式的攻击利器 3. 激情冲荡的感情张力第七章 为文学撕扯的记者心灵 1. 新闻和文学的“杀手锏” 2. 新闻界借去的作家 3. 双性气质的绝妙统一第八章 神话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1. 阶级立场的歧见 2. 东西方文明的价值偏差 3. 世界上从来没有精英 4. 对女性政治家的例外推崇第九章 散步也揣着炸弹的情人 1. 乱世情殇一沙鸥 2.《男子汉》宣言 3.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第十章 9·11后的复出 1. 向西方世界发出警告 2.《愤怒与自豪》激起千层浪 3. 法拉奇转向的社会成因 4. 极端主义的视界第十一章 中国观点的法拉奇 1. 公允新闻的源代码 2. 法拉奇在中国 3. 一个人引发的同类示范意义 4. 让伪新闻从业者汗颜 5. 我们是否还需要法拉奇第十二章 死神也不能让她停止发问 1. 一个精彩的故事再也没了下文 2. 将生命的印记留给世界 3. 向死而生附录一: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附录二:《风云人物采访记》原著序言附录三:法拉奇采访维利·勃兰特附录四: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附录五:美国三项新闻道德准则附录六: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原则声明

作者简介

从孩提起,法拉奇就喜欢读书,她的父母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买书很舍得花钱。16岁时,法拉奇进入佛罗伦萨大学医学院就读,不过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因为她很想写作,于是放弃学业,17岁开始投身新闻业,为当地一家报纸撰稿。她曾为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晚邮报》和《欧洲人》周刊工作,并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先后奔赴越南、印巴、中东等冲突不断的地区采访报道,新闻事业进入黄金时期。
2006年9月14日,她死了,死于乳腺癌。
在接受完手术之后,她坚持要看一眼手术中摘除的肿瘤,大夫说,从来没有人要求看自己布满了癌细胞的血肉,她说“它是我的肌体,我想看一眼”,于是他们把它拿进来,它是一块又长又白的东西,她开始对它说话:“你这个可恶的王八蛋”,她恨它。她接着羞辱它“你不敢再回来了。你在我身体里留下孩子了吗?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你赢不了的!”那些医生看着这个场面,喃喃地说“哦,上帝…”
对今天很多年轻读者来说,奥瑞雅娜·法拉奇是个很不熟悉的名字。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名字却与许多世界领袖人物联系在一起,并因此受人仰慕。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法拉奇是20世纪勇敢地向政治和权力挑战的最有激情和力量的声音之一。她的充满道德和个性化的写作为20世纪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下了独特且难以复制的风格。她激励了世界各地的几代新闻记者,更是许多女记者的榜样和偶像。
二战中,当美国飞机轰炸佛罗伦萨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孩子,蜷缩在一个煤箱里,因为恐惧而放声大哭,她父亲非常生气,狠狠地掴了她一耳光,说:“女孩子是不哭的。”“生活就是严峻的历险,学得越快越好,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对我来说,它就象一个吻。”她的独特性格造就的传奇永不再有。
1993 年,她来到中国,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人们因她曾经采访邓小平而熟悉她。
如今,法拉奇死了。“没有后代而死等于死了两次,就像无花的植物、无果的树木一样可怕,这意味着永远的死亡”,她说过。但是她写下无数文字。她采访过30多位世界政坛首脑和叱咤国际风云的巨擘,虽然身为矮小瘦弱的女性,但采访风格相当硬朗,甚至咄咄逼人。在她的采访名单中,有邓小平、基辛格、甘地夫人、侯赛因国王、阿拉法特、卡扎菲、霍梅尼等重量级强权人物。
浓厚的新闻和文学功底,加上提问尖锐、言辞泼辣,使许多圆滑老练的政坛人物难以招架。她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融自己的丰富情感于多彩的文字中。在她的笔下,一个个置身于台前幕后的政治家们露出了真实的面貌,或运筹帷幄,大智大勇;或狭隘暴躁,势利浮华。
法拉奇始终置身于世界矛盾的焦点之中,每篇报道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人们视为反专制、反集权、反暴政的象征,为追求自身自由、崇尚社会民主的人士所景仰。她著述颇丰,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行销世界上许多国家,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出版后,书中的众多人物像连线一样,勾勒出了整个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从而确立了法拉奇名扬天下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权威地位。
“9·11”事件发生后,法拉奇告别多年的沉默,写出了8万字长文《愤怒与自豪》。意大利《晚邮报》刊登后,4小时之内报纸卖出一百万份,打破了新闻史上有记载的报纸销售的最高纪录。意大利一家出版社把未删节的《愤怒与自豪》编辑成书出版,七个月内本书销售一百多万册,法文版、英文版也迅即问世,并荣登许多国家的“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
介绍文字来自:http://www.yangtse.com/dzbpd/ds/200701/t20070119_241042.htm

图书封面


 法拉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法拉奇传的封面上就有一句话:向世界投不信任票。这句话其实很妙,充分将法拉奇的特点表达出来了。法拉奇就是个很有质疑精神的人,也正是这一点,让她成为了一个超级记者。她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采访,她采访过很多名人,特别是政要人物,而且她敢于发问,问题尖锐有力,常叫人招架不住,并且都能问到点子上去。她很有勇气,其实也不能说是勇气,而是霸气。各国政要都是掌握国家大权的人,身上自有一股气势,而且与他们打交道的人一般会想到对方位高权重,从而交谈含蓄、谦恭有礼。法拉奇能做到面对他们不卑不亢,不只是不卑不亢,还是分庭抗礼,是主导对话的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一点。也许有人觉得,不就是大胆嘛,把面前的都当做萝卜白菜,正常面对不就行了吗?豁出去,谁都可以。但是,说的容易。谁能一直这么豁得出去?面对可能一怒之下将她关入监牢的人,面对手掌国家军权的人,她犀利的问题和反驳就那么出手了,除了性格使然,还有记者的特质在里面。真正说是勇气的方面,体现在她不怕危险,哪里危险往哪里冲的精神上面,当个战地记者想必比访谈记者更需要勇气吧。可是正因为有难度,有生命危险,所以更值得报道,所做所为也让人敬佩。但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对的,毕竟如果自己也这么想,并这么做,我是不愿意的。尤其是真的有一些记者为此牺牲,心中是会唏嘘不已的,毕竟,活着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女性战地记者,法拉奇很了不起。除了超出常人的勇气,也不能忘记她作为记者后天的付出。当她要采访某个人之前, 会非常详细的对这个人进行研究,做足准备功课,这一点是很耗费时间精力的,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思想还有经历,采访的时候才能和他自然交流。问的问题体现记者功课做得怎么样,在基于对这个人了解的基础之上,问的问题才能够水平。所以说,犀利也不是光凭个性就能搞定的。在众多采访对象中,我对法拉奇访邓小平印象深刻。无论法拉奇的提问多么犀利,邓小平都微笑着一一解答,直率并且真诚。我想就是这样的邓小平让法拉奇事后赞叹不已。因为无论是阿拉法特还是卡扎菲,无论是基辛格还是霍梅尼,都被法拉奇弄得火冒三丈,却又不得不继续采访。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有能力的人,会给出满意的解答,这是涵养,也是素质。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领导人素质不高,只能说,法拉奇会通过一些不太让人有时间思考的辛辣问题,逼被访者说出一些他们自认为不会对公众说的事,亦或是真相。当然,这也跟她不允许被访者在稿件发表前看她写的内容有关。有件事很有趣,当法拉奇的传记作者为她写传时,法拉奇删去了那些对她不好的文字,但是传记作者在没经过她同意后,将全文付印,让法拉奇气愤不已。然而,这是她以前对比别人做过的事。从这个角度,好像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不经传记主角同意的传记,是不合格的。看站在哪个角度了。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法拉奇的优点也可以说是她的缺点。作为记者,首先要公正,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当然,完全公正的记者是不存在的,总会在行文中,在素材选择上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倾向性,但是毕竟是要尽量中立的。可法拉奇不是,她主张对得起自己的心,而不管是否公正,她在采访中主体意识非常明显,是因为“我”突出,让她变成了比采访对象更耀眼的明星记者,但也是因为“我”,她有时候会用主观感情来面对采访对象。她认为不符合自己价值观或者文化观的人,首先她就有一个否定的情绪在里面,而这样采访得出的成果是不纯粹的。比如我们都觉得在信伊斯兰教的国家中,戴着把整个人围起来的大围巾是很奇怪的,但是她就直接表现出来,在霍梅尼面前把头巾摘掉了,此举固然很爽,但是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别人的文化呢?关于不公正,有个人情感这点,其实算是特点,并不一定是缺点。但是有一点我个人是非常不赞成的。就是她对其他民族或宗教的偏见。法拉奇极度讨厌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等,这种厌恶情绪表现在方方面面。但是我觉得这种种族主义是很不对的,难道只有欧洲人高贵吗?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就接受不了了吗?观点也许有很大差异,可是也应该尊重。那种为我独尊的意识是很让人厌恶的,人人平等,不是说说而已。是不是一个名人的一生就该与常人不同?法拉奇爱上了一个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好的结婚对象的男子,用文章里的形容就是他约会的时侯还会携带炸弹。他也许有许许多多优点和魅力,但是就冲他因为一点点事就向法拉奇出脚,以至于让怀孕的法拉奇失去自己的孩子,而且因为愧疚四天都不出现这件事,就觉得他不是我眼中一个合格的丈夫,因为他无法善待妻子,无法负责,无法给她安定生活。但我不是法拉奇,她喜欢他,包括缺点。这么说来,这也许是名人的特点,无谓世俗观念唯心而已。在众多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中间的一点红,她女性的魅力,在众多记者中独树一帜,不输于任何男记者,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
  •     从拿到这本书的这个疲累不堪的早晨起我就没有再合上它,直到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几乎是一气呵成地读完了它.我只是会心地笑了.首先我无论如何还是要给这本书五颗星的.尽管在某些立场和观点上,我是说与我自己所探往的新闻专业的立场上我并不是那么的崇拜和推崇法拉奇.你知道,这样的人是要有勇气的,但但凭勇气是不足以的,还要有基奠.但不乏我个人的理想主义,我很欣赏这样的女人.但我不会崇拜这样的新闻工作者.至少我会笑着跟自己说,我不会成为这样的记者.而我说这样的话,也只是因为我有唯一的资本--年轻.我觉得这是每一个有梦的年轻的想成为记者的正在学习的人比那本我同样极赋激情地用了两个晚上读完的<媒体真相>更应该去读的书.当然,前提是你还是个头脑冷静的人.法拉奇始终还是个带着强烈个人信仰的极具传奇色彩的新闻记者.但是她自己在自己身上本身的定位和探索就是一种在新闻的理性与小说家的梦想中矛盾挣扎苦苦徘徊的人.所以,在她身上有着记者最优秀的素质,那就是,毫无保留毫不掩饰无须遮藏的真实.一个热爱真实的人无论他是否足够合理专业,他都必定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因为他的一生都不会停止对自身和他所身处的世界的探询和挖掘.挖掘是残忍的,有时为了真实,鲜血也是美丽的.一个热爱真实的新闻记者最起码有不会血晕的素质.回到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也是个专业的新闻编译者,所以整本书有极强的结构性,是一本比较客观的非小说类人物特写.前五章基本上是在分章清晰合理地讲述法拉奇的几段传奇性的采访,包括最为我们中国人所关注的她与邓小平的访谈.但我不知道是否该归为本书作者的立场偏爱.在写邓小平的段章中几乎是把两位思想精英的对话渲染得近乎完美.而且是对双方来说都史无前例的完美.而后面的对基辛格,阿拉法特等人的采访中,本书作者的叙述就大转笔锋,立即恢复专业叙述的本行.真正的对法拉奇的传写是从第六章开始的.作者的笔端还是相当公正客观的,尽管不乏对这个女人的宠爱.后面的关于法拉奇作为女人的一段为世惊叹的感情经历让你对这个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缭绕在烟雾中强硬的女人却是又爱又怜.一直到合上书本,我看着自己从书桌一直堆到床上的满眼的新闻类的书籍资料.不禁会心地笑了.法拉奇的色彩是硬灰色的,所以这个世界对她又爱又怕.77岁的她离开这个世界.她用她的一生创造了自己的舞台.她不为任何人表演,她始终是个固执己见的真理爱好者和理想实践者.并且和所有具有褒贬色彩的人物一样,她的人生也不具备完全的客观性.事实上,客观只是不可能的理想状态,并且这种理想本身也不具有存在的必要.人们说它,新闻中把它摆在尊贵的位置,只是支指引人们尽量不要跑得太远.而记者总还是记者.虽然你要比小说家更热爱文字的雕琢,但你不能让你的思想被任何观念绑劫了去.如果二十年后的我还能以现在这种清醒的热情和执着的意志去为之奋斗和实践我的理想.那么我想我的人生即使没有什么可以拿上舞台在镁光灯的照耀下铺陈的,实际上我也不是很感兴趣,可是我仍然会像今天这样尊敬法拉奇.这是我对所有实践着理想并不记任何得失的在不被别人理解的世界在被所有人逃避和试图掩藏的真实世界里轰轰烈烈的战士的尊敬.我尊敬着我所相信的真实.
  •     读写法拉齐的书或法拉奇自己的书,总让人很自然的体会到那个真实的法拉奇,法拉奇向世界投不信任票,她没有盲目的信任和信仰,她很独立,拥有自己全副的思想,在他的采访和文字中,就连她的矛盾都是那么的真实,拥有偏见,但不避讳。年老后沉寂了几年,但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一部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愤怒与自豪》再次掀起涟漪,她还是那个敢作敢当,努力发出自己声音的法拉奇。这样的法拉奇。不得不让我想到她每次努力腾飞前做的努力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果法拉奇还在人世,我很想知道她有会对利比亚遭空袭作何感想与评价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对于一个刚刚步入新闻界,或者开始研究法拉奇的人,这本书绝对是够您读了!
  •     法拉奇很伟大,这书写得很垃圾
  •     今天看到同学拿着一本看,才想起来我高中时候在书店蹭过这本书。世界第一女记者名不虚传~
  •     想看到更好的传记。
  •     呸。一副官腔、
  •     法拉奇的精彩一生撑起了这本书,但作者本身叙事手法不怎么出彩
  •     很烂。
  •     后半部还行,前五章是败笔,完全没有任何提升,完全是风云人物采访记里几篇访问的全盘翻版,加上毫无意义、画蛇添足的“合理想象”场景描写,反而破坏了原文的味道。因此,这部书应该撕掉一半,卖13~ 另外,书中大量非原创的东西不注明出处,文章末了又出现了教条式的新闻操守理论,实在是让人无语。
  •     法拉奇逝世后仓促之间急就的作品,快餐之作、收获甚微,就当做是重温《风云人物采访记》了吧
  •     不是法拉奇写的,高中未毕业就买了,一般般,从未看完……法拉奇比这个精彩一千倍,不似一个人一样
  •     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我不敢年轻时态激进,怕老时太保守
  •     法拉奇,很勇敢的女人,很神奇的女人好想买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可是市面上没有只有1983年那样的旧版本供收藏要不就是复印本不喜欢就想买来看,舒舒服服看书
  •     新华出版社能这样,很不错了。
  •     新华体
  •     太不专业了吧 ,感觉百度拼的
  •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的一个女性,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     钦佩,致敬。
  •     大一看的吧,没有另一本老外写的好。
  •     犀利姐
  •     明显写得很仓促,做一个大致了解很好,比较鸡肋
  •     对于采访内容部分比较少,评论太多
  •     虽然可能从对新闻的认识上与她并不全然相同,但惊叹于她的勇气和坚持,她的胆识和见解,那种“我不相信”的不断追问,对人性的质疑,对权力的反思,对历史的深刻。(但从本书的写作上来说,个人以为有愧于新华社高级编辑之称啊……附录的含金量比较高。)
  •     喜欢法拉奇传奇的一生,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都让我敬佩!真性情
  •     还没看完,不过,很不错的一本书
  •     喜欢当中附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原著序言,她鄙视权贵是有充分理由的,看她对风云人物的采访就知道了。
  •     话说,抄了那么多《风云人物采访记》还不算剽窃么
  •     做记者就应该像法拉奇那样,有勇气有智慧有激情~~
  •     喜欢法拉奇,喜欢她独立人格,更喜欢她不畏强权向权威挑战,记者界精英中的精英。
  •     好像看!!很喜欢她!!!快进吧!!!
  •     作者写的太急了。说不出来的感觉。。。
  •     现在的时代已经没有像法拉奇一样的伟大记者了,这本可以作为《风云采访记》的扩展阅读,了解法拉奇的生平。有点想读完她所有著作的冲动。
  •     传奇的传主 平淡的传记
  •     法拉奇很棒~~
  •     整理得很好
  •     向传奇女性致敬
  •     传奇人物 坚强智慧的女性
  •     我觉得是把法拉奇体制化的一本书。法拉奇对体制化的世界投了不信任票,作者向透过体制镜片看到的法拉奇投了张信任票。不知道法拉奇如果在世,会不会对这本书投信任票。
  •     没有找到合适的,只好看看了
  •     读了前言后,让我丧失了对这本书的似乎存在喜好感觉。
  •     世界上最厉害的女性角色之一
  •     我喜欢有棱角的人
  •     只恨自己不懂意大利文
  •     非常烂的一本书。。。
  •     后来借同学没还了
  •     那时对记者好向往
  •     美国某媒体对法拉奇的一句评价我觉得比较符合我对她的看法:摆出圣女贞德姿态的自我暴露癖者
  •     我本来是想买法拉奇写的《风云人物采访录》的,但是没有哦,只有这本是有点瓜葛的,只好看看咯
  •     很喜欢她,她的思维、她的价值观、她的勇气……不过这本书 好专业啊,我这种 理科班的孩子 不具备 所有的 历史和文化积淀完全看懂它。
  •     一度热血沸腾,不过现在还是个安静的小编辑
  •     名字很拉风的。内容也不错。
  •     丰富的人物给写成这样 不愧是新华社的编辑``
  •     先标记一下,大一大二的时候看的,遥远的记忆,闷热的夏天。
  •     今天看了她采访英迪拉 甘地的文章,感觉这位新闻记者的提问把握的非常的好,具有不卑不亢的风格.
  •     自插双目出帖,新华腔真是……
  •     赶制之作,整体水平较差,不过感谢作者的介绍。
  •     我想看法拉奇的采访录,这本和采访录差好远
  •     内容很不错,但是书里面有掉页,烂页的情况
  •     从来没有因为一个女人这样心潮澎湃过。法拉奇,似乎看到了女人的另一种美的诠释。隔世的知己吗?她的跋扈,她的质疑,她睥睨众生的一言一行,这样深入我心。
  •     此书对法拉奇是个全面介绍,适合概览者阅读。
  •     写的比较差劲
  •     这本书有很明显的主次偏离。名称上注明是法拉奇的传记,而内容上更多的是法拉奇采访的那些政要,与法拉奇本人反而没多大关系。
  •     新闻梦想
  •     一个传奇的终结 带给一个时代的思考
  •     当年还做记者梦的时候菜菜送我的
  •     这本书是关于法拉奇的一本传记,不是法拉奇写的。但笔者的文字功底还是很强的,而且看得出来是一个很敬业和很有操守的一位新闻工作者,通过这本书,更多了了解了法拉奇,她不仅是新闻界的传奇,更是一个女人,一个个人的传奇。她犀利的文字后都是极敏锐的思想,总体感觉很震撼,也很享受。我深深爱上了这个战地记者,这个有人文气息的作家。
    但是这本书印刷感觉不是很好,纸张不是太好,甚至都像是盗版的。
  •     首先,书的封面和内部的纸张显旧。
    然后,书的内容并不是法拉奇传记之类的。分几部分讲,有一部分是结合法拉奇的一些采访来描述法拉奇的;还有就是作者分析评价的部分。再外加一些采访附录。
    因为似乎在当当上买不到法拉奇的那本《采访风云录》,所以买这本书或许可以稍稍弥补一些遗憾吧。
  •     法拉奇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质朴但又最复杂的人之一,即使是在与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打交道时,也不失那份神秘感。她对人世始终抱有某种对抗的态度,始终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一个精彩的故事再也没有了后来。
  •     封面设计失败得要死
  •     看了两遍,潇洒的女性~没有性格的人是可悲的,我才不要那样!
  •     普利策奖获得者,这个女人不简单,但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太痛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