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先生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各界人物 > 北大先生们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300049014
作者:孙轶 编
页数:296页

章节摘录

书摘    (7)充生达理:人生之道在于充实生命力以达到合理的境界。    张岱年认为,有生之物都具有生命力,而人的生命力最为旺盛。生命力即是能改造环境而不屈服于环境的内在力量。生物与生物之间充满了矛盾,人与人之间亦充满了矛盾。“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庄子》)人必须正确解决生命现象中的矛盾。正确解决生命矛盾的原则谓之理,这是当然之理。人生之道,在于充实生命力,克服生命的矛盾,以达到合理的境界。    宋明理学中有所谓义利之辨。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经验,现在已经明确:重义轻利有偏失,见利忘义则是荒谬的;存理去欲亦有偏失,纵欲违理更是荒谬的。张岱年认为,正确的原则是遵义兴利、循理节欲。    (8)本至有辨:宇宙本原与道德理想属于不同层次。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个久远的传统,认为宇宙的本原也就是人生理想的最高标准。老子以“道”为天地本原,宣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朱子认为世界最高本原是太极,而太极的内涵就是仁义礼智四德。陆象山、王阳明认为道德的根源在于本心,本心亦即天地万物之本。张岱年认为应将宇宙之“本”与人伦道德之“至”区别开来,这可谓“本至之辨”。人伦道德是宇宙演化的最高成就,可谓宇宙演化之至,是宇宙万象中的新的创造。有人类而后有人伦,在未有人类之前,无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可言。道德原则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是一件事情可以合乎自然规律而不合乎道德原则。在自然界无所谓善恶,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明辨善与恶。宇宙本原(本根、本体)与道德理想(理、义)属于不同层次。    (9)群己一体:社会与个人是统一而不可别离的。    张岱年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社会亦不可能离开所有的个人而存在。这是客观事实。然而社会与个人之间亦有矛盾。专制主义者假借“公”的名义压制个人,有的个人标榜“自由”而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这都是谬妄的。张岱年在30年代提出“与群为一”,意在以“与群为一”代替前哲的“与天为一”,认为“与天为一”未免过于玄虚,不如“与群为一”较为切实。但是“与群为一”并非否认个人应有的自由。    (10)兼和为上:兼容而和谐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孔子提倡中庸,宣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又说“过犹不及”。中庸即无过无不及。中庸是肯定许多事情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不宜过,也不宜不及。张岱年认为,这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如果固守原来的度,便可能妨碍社会的前进。程伊川释中庸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强调不易,而社会有时需要变易。《易传》:“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张岱年认为中庸不是五条件的,中庸观念不如“和”的观念更为重要。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云:“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张岱年认为,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实为创造性的根本原则。《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所谓天下之大本,指社会生活的基本;其所谓天下之达道,指社会生活的普遍原则。张岱年认为中和之义胜于中庸。和是兼容多端之义,今称之为“兼和”。    以上就是张岱年平生思考并试图加以阐明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的总的倾向是将辩证唯物论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古典哲学的优秀传统综合起来,在方法上综合了唯物辩证法与逻辑分析法。这些观点和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见解与关于文化问题的“综合创新论”见解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绝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心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感,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先生在哲学园地里,不辞劳作,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哲学人才,他们现今都已成为教育和研究机构的中坚力量。先生今年已经九十有余,但他仍为“重建文化,再铸国魂”尽心竭力,乐以忘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北大精神,看到了中华精神的永久魅力。                            杰出的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省临邑县人。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36年毕业后即留校任文科研究所助教。1937年至1939年,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资助,在北平图书馆专心致力于辛弃疾的研究。1939年秋,应召辗转至昆明,继续任北大文科研究所的高级助教。翌年,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的李庄镇,潜心于宋史的研究。1943年至1946年,在重庆的复旦大学史地系任副教授、教授。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史学系任副教授,1950年任教授,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1954年至]966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78年至1981年,任历史学系主任;1981年至1991年,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1月10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邓教授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编辑委员会主任。1980年以来,任中国史学会常任理事及执行主席、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1982年以来,历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顾问。1983年以来,历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问。    邓教授学问博大精深,学术研究领域宽泛,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在辽宋金史方面收获尤多,著作丰富,蜚声海内外。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作为宋代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广铭教授的学术贡献影响着几代宋史研究者,填补了中国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并早已被公认为20世纪宋史学界的学术泰斗。                                      踏入史学之门    1907年3月16日邓广铭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临邑是一个相当偏僻、闭塞而且文化很不发达的地方,在清朝的二百多年中,临邑没有出过一个进士。邓家在当地虽算得上一户殷实人家,但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    1923年夏,16岁的邓广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师的校长王祝晨是一位热心于新文化运动的教育家,在此求学的四年间,邓广铭才“受到了一次真正的启蒙教育”。在他当时读到的史学著作中,顾颉刚编写的《古史辨》及其整理的《崔东壁遗书》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一师的同窗如李广田、臧克家等人,后来都相继走上了文学道路,而他却最终选择了史学,这与风靡那个时代的疑古思潮对他的吸引是分不开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北大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人们的心里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这种几乎无法言传的精神吸引力来自北大的方方面面,但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还是她异彩纷呈的学术思想和精神。    北大无论被人赋予了什么样的神秘色彩,她本质上始终是一个学术摇篮,而她的终极价值也在于她对真理的追求和贡献。    自近代以来。北大培养和吸纳了一大批中国的思想巨人和学术精英,星汉灿烂,既是北大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的骄傲。曾经的学术大师们的思想至今还启迪着人们,他们的治学态度、高尚人格和奇闻逸事也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北大上空飘荡着的精魂。    北大的学术传统是代代传承的。民主自由、兼容并包、思想活跃、视野广阔和历史责任感,造就了北大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样的氛围培养、造就和吸引了当今中国最优秀的学术工作者。他们在燕园里思考、研究,并把他们的思想成果教授给年轻一代。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对中国的学术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大向来被认为是引领着中国思想的潮流,是走在时代最前端的。北大的学术工作者们也确实富有学术的勇敢精神,敢于怀疑和挑战,这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及有趣别致的学术体系的原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又是相当缜密和严谨的。他们厚积而薄发,十年磨一剑,有着相当艰苦的积累过程,这使得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任何一个时代,把追求学术作为终身职业的只能是少数人。这既需要天赋,也需要勇气,还需要契机。然而正是这少数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理性精神,也预示着下一个时代的智慧进程。他们是可敬的,是幸运的,而且也是重要的。了解他们,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性思考状况,了解中国人如今最高的智慧水平,也是在深层次地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本身。    如何才能够真正地了解生活在北大的学者们?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想?而我们又能够在他们思想的启发下如何去思考种种的问题?    通常,我们会认为这些学者们的思想艰深难懂,对于他们的专著也会望而却步。的确,学者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出于方便或习惯而使用一套特定的语汇,这样的语汇使我们觉得接近他们的思想是如此困难。但其实,一位杰出的学者和他们各自的学科一样,最本质和精髓的思想通常可以用很短的篇幅简单通俗地概括,艰深晦涩的只是一般人所不必要看懂的求证过程。因此,我们能够用便捷的方法去认识他们和体会他们的思想。    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尽管我们并不是学者,也许将来也成为不了学者,但我们追求精神充实和思想更新的欲望却总是常在的。    编写这一册《北大先生们》,就是为了让中国爱思考的人们有一个亲密接触那些北大学者们的机会,有一个站在智者的肩上看世界的机会,有一个体验与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思想者进行心灵交流的幸福的机会。    本书介绍YJr,大的18位著名学者。除了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在学术上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成果之外,本书还注重描述了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坎坷经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他们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情感。    当然,德才双馨或年高德劭的北大先生们远远不是这本小书所能含括的,我们将以“北大先生们”这个主题,继续关注北大的历史和文化生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于这些杰出的学者们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我们受益的不仅仅是理性的思想,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人格的净化和人生的感悟。

书籍目录

前言中国东方学的泰斗:季羡林乡村社会学研究的先行者:费孝通中国哲学史泰斗:张岱年杰出的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汤一介中国新时期的“毕昇”:王选中国“股份”第一人:厉以宁燕园中尽情翱翔的青鸟:杨芙清中国经济预测大师:萧灼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乐黛云新文明时代“之父”:叶文虎独立人格的文史家:陈平原经济学家中的“自由主义”者:汪丁丁智慧之光的追逐者:何怀宏中国经济学界的奇才:张维迎林中路上的思想者:陈嘉映大众文化殿堂的漫步者:戴锦华后现代文化的探索者:王岳川

编辑推荐

北大是我国最知名学府,但它往往给人一种神秘感,北大的神秘隐藏于北大精深的学术之中。本书《北大先生们》向读者介绍了北大知名教授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成长过程,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到北大学者教授的不凡经历,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学术的启发。

作者简介

北大先生们,ISBN:9787300049014,作者:孙轶主编

图书封面


 北大先生们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人格即风格
  •     中学生日时同学赠送的 那本书被装点得分外独特 至今看到心中仍然会十分温暖
  •     一个个人生,一个个参照。
  •     在学校图书馆顺手借了这本书,当作传记一样阅读了,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深深震撼,决定在当当网购买珍藏,以后也给自己的孩子看。全都是大师,可大师是怎么成就的?那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付出了常人少有的努力。有的二十年在图书馆做管理员,整理资料的同时大量阅读积累;有的每天带点纸在做看门人的时候偷偷翻译;有的是用人工手算加上算盘的方式,精确计算制造计算机;还有很多很多。真的值得大家细细阅读、体会。
  •     借阅
  •     只记得汪丁丁了
  •     大师渐行渐远。。
  •     大学,非为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来自江苏的大师们占的比例还是蛮高的噢 大师们有很多相似点 最想学习的是他们的处事人格
  •     我做敬仰的不同学科知识分子的那份共有情怀!读了这本书,内心深处一直都想觅一高校,育人到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