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一线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文学第一线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ISBN:9787511703484
作者:黑马
页数:234页

章节摘录

事后我也没向领导申辩,因为我觉得那领导不调查就当很多人的面批评我,其做法很欠水准,我再去申辩反倒让人家没面子。但从此我心中的不快却难以排遣,认为冯亦代是个刁老头。后来给他送样书的活儿交给了我,我很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顶着寒风骑车去了他在“三不老胡同”的家。那座红砖楼很普通,楼道里的灯不亮,黑咕隆咚的。我敲开他家门,把书放在门里,说明一共多少本后就要走。但那对老夫妇说我骑车送书辛苦,一定留我坐下喝水说说话。盛情难却,我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去。那间简陋但堆满了书的房子立即像磁铁吸引住了我,那样的书房是我梦中都想的,当时我还在住办公室。冯先生居然很慈祥!不知怎么就喝着热水同他谈起话来,戴着套袖的郑妈妈则置若罔闻地自顾小声念外文报纸,不时会起身进厨房照料一下水壶和锅。和郑妈妈聊几旬,冯伯伯则自顾低头找资料写什么。只有那次我代表出版社出国参加一个会要用英文发言,稿子需要他们审定,他们才一起同我说话,讲要修改的要点。冯先生一再说:“你郑妈妈英文比我好多了,但她没精力改稿子。”然后给我推荐了新华社的专家。我第一次出国讲中国的青年文学,讲演稿就是这么定的。麻烦了他们很久,出版社也没表示要有酬劳,只是逢年过节差我去送个挂历和新出的书而已。那个年代,就是这么单纯。后来才知道,我见证了冯先生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环境,那几年正是他晚年发力最猛的时候。冯先生说,他们是开夫妻店,他出文章题目,郑先生找资料,再由冯先生写出,发出去。于是有了《文艺报》和《读书》杂志上一篇篇的“西窗漫笔”,有了冯先生的《书人书事》等关于书的杂文集。一对食书人。当然文章只署冯先生一人的名字。熬过文革劫难,病魔缠身,本应安度晚年的古稀之年却进发出难以想象的创作力,老骥伏枥、落笔灿烂,成为一道别致的文学风景线。冯先生是集七十年的人间沧桑阅历和文字洗练而进发出文学井喷的,他的文字形散神聚、外飘内敛、味香淡而口感却醇厚,回味无穷,令年富力强或骄矜婉约或才华横溢的专业作家们难以望其项背。

前言

采访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对我这样有着文学翻译追求和实践的人来说,每次采访都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其实都是领受一场言传身教,参加一场学术答疑。这样的采访,不说心灵上获得怎样的升华,仅说在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在于我,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就是这样,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课,从1988年开始,一直上到2006年,足足18年(其中以90年代中期以前为主),从青年上到中年。当这样的记者,我愿意,因为我最早得到了《文汇读书周报》编辑徐坚忠的发掘,是他约我写了第一篇人物专访并从此经常编发我的稿件,我也因为采访名人成为“名记”而获得其他报刊的稿约,又“兼职”做了些专访。但我的起点和基地是《文汇读书周报》,为此我一直心存感念并为此骄傲。而这些文章得以结集出版,又与徐兄有关:本书的责任编辑高立志先生是徐坚忠的朋友和作者,我因此得以结识高立志。高兄看到了那些拙作正符合他的一个出版创意,就约我疏理旧文,结集出版。当这样的记者,我愿意。因为立志写小说的我,从小学一直读书到研究生毕业才走进社会,缺少社会生活的体验,空有一套小说理论、一腔热情和冲动,写起小说来却步履维艰。苦苦挣扎经年,还是不免像劳伦斯表达自己的写作欲时那样拍着胸口说:“这里堵着,必须一吐为快(getitout)!”可怎么将心中的块垒getout,这问题又成了新的块垒。于是,写人物专访就成了我最现实的选择:既锻炼了我观察人、描述人的能力,又向大师们讨到了为人为文的真经,这似乎是我把小说写作和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采访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对我这样有着文学翻译追求和实践的人来说,每次采访都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其实都是领受一场言传身教,参加一场学术答疑。这样的采访,不说心灵上获得怎样的升华,仅说在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在于我,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就是这样,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课,从1988年开始,一直上到2006年,足足18年(其中以9Ho年代中期以前为主),从青年上到中年。谨从过去60余篇采访录中选出45篇收入本书,这些文字很是浅薄,但情感是真挚的,它们造就了我的第六本散文集。有趣的是我的采访对象中不乏“政见”相左、相互反目的人,但在学术上他们都是高人,我本着学术良心记录下了他们的高超见解,并不因他们之间的过节和成见而影响我的客观公允。也因此一些生活中并不和谐的人们在我的书中都呈现出了他们大家风范的一面。可能他们当中有的人不希望在同一本书中看到对立方,但他们都无可奈何地统统被我以学术的名义收进了我这本拜师求学录中,在广大读者跟中,这种布局应该是和谐的吧。  ——黑马《我的“大学”笔记》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黑马(1960—),翻译、作家、编导。本名毕冰宾,1960年生于河北保定市,1982、1984年在河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获英语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劳伦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出版劳伦斯作品译文十余种,包括《虹》、 《袋鼠》、《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文艺随笔》和《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集》等。出版长篇小说《孽缘千里》和《混在北京》(两书亦在德国出版)、散文随笔集《心灵的故乡》、《名家故居仰止》、 《写在水上的诺贝尔》和《挥霍感伤》等。《混在北京》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书籍目录

目录
我的“大学”笔记(序)
上编 世界文学第一线
飞白:秋水长天
王逢振:不惑之惑
叶君健:群山寂静
冯亦代:见证、感激
毕朔望:江左才子
吕同六:寂寞“爵士”
孙绳武:寂寞成诗
巫宁坤:壮心不已
李文俊:艺不压身
劳陇:水仙辞韵
范大灿:卢、布之争
林纪焘:名门之后
杨绛:撤消问题
杨仁敬:岸上海里
杨武能:咬定青山
杨宪益:去日苦多
英若诚:就是演员
赵萝蕤:诗行葳蕤
赵少伟:开先河者
陈羽伦:羽扇纶巾
郑敏:寻寻觅觅
郑永慧:“信”字当头
钱春绮:鬻文为生
高莽:书画人生
梅绍武:天际清灯
萧乾:浪漫蹉跎
董衡巽:曾挂头牌
傅惟慈:闲云野鹤
戴镏龄:心正拳拳
下编 心智的造访
马汉茂:马丁教授
布罗迪:难舍红色
严文井:吉光片羽
李世瑜:地域之灵
库珀:遛马小记
沈昌文:“开眼”回眸
约翰·沃森:进退维谷
汤亭亭:她不知道
林非:民魂最珍
帕特里莎·拉伊森:守护弱智
诺瑞斯:人类之爱
蒋风:童心永驻
梅森夫人:莱茵河畔
××斯库:孤独对话
肖凤:难解心结
香港四位大学校长访谈:心智造访
“世界文学第一线”(代跋)

编辑推荐

《文学第一线:45位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的访谈印象》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文学第一线:45位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的访谈印象》内容简介:采访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对我这样有着文学翻译追求和实践的人来说,每次采访都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其实都是领受一场言传身教,参加一场学术答疑。这样的采访,不说心灵上获得怎样的升华,仅说在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在于我,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就是这样,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课,从1988年开始,一直上到2006年,足足18年(其中以90年代中期以前为主),从青年上到中年。

图书封面


 文学第一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采访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对我这样有着文学翻译追求和实践的人来说,每次采访都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其实都是领受一场言传身教,参加一场学术答疑。这样的采访,不说心灵上获得怎样的升华,仅说在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在于我,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就是这样,上了一堂又一堂的课,从1988年开始,一直上到2006年,足足18年(其中以9Ho年代中期以前为主),从青年上到中年。  谨从过去60余篇采访录中选出45篇收入本书,这些文字很是浅薄,但情感是真挚的,它们造就了我的第六本散文集。有趣的是我的采访对象中不乏“政见”相左、相互反目的人,但在学术上他们都是高人,我本着学术良心记录下了他们的高超见解,并不因他们之间的过节和成见而影响我的客观公允。也因此一些生活中并不和谐的人们在我的书中都呈现出了他们大家风范的一面。可能他们当中有的人不希望在同一本书中看到对立方,但他们都无可奈何地统统被我以学术的名义收进了我这本拜师求学录中,在广大读者跟中,这种布局应该是和谐的吧。    ——黑马《我的“大学”笔记》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文章全部偏重于印象,至于访谈,那是几乎完全没有。
  •     他们是伟大的人。高山,大海,星辰,光明的桥梁。真是恨君生我未生,不得一见,怕是终身遗憾了。我的理想就在这里,为往圣继绝学。
  •     蛮羡慕作者的,见过那时的北京,见过那时北京城里住着的这些默默无言耕耘的翻译家。
  •     真是应了《何处是江南》里那句江南青年状元多有出息的少通通不想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就知道搞文学艺术 翻译圈里也是如此 不过回头想想当年”鸿儒翻译家“的年代一定江山如画
  •     写的译界耆宿和文学名家的一些印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