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侯仁之传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214077073
作者:高明勇
页数:146页

章节摘录

2. 山东河北的故乡风情    侯仁之,祖籍为原山东恩县庞庄,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肖张镇。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对其属地人民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    今天看来,原山东恩县庞庄,是一个深受教会影响的地方。    比如,美国公理会1810年成立,开始为联合宗派,后成为公理宗。1828年对华传教。    1867年,山东德州第七屯的八卦教徒吴长泰为逃避官府缉捕来到天津,在公理会教堂听布道后邀请公理会传教士山嘉立到德州传教,此后该会每年都有传教士从天津来此布道。    1872年,恩县庞庄人侯圣清到天津教堂听道受洗。1877年山东大旱,侯圣清请传教士来山东赈灾。山嘉立、博恒理、明恩溥等传教士先后到恩县,利用赈荒机会扩大教会影响,在庞庄建立起第一个教会。    1882年在恩县史家堂建第一所小学,后迁至庞庄,1898年发展成为中学,1907年正式命名为崇正学馆,为4年制中学,附设高小。1893年,女传教士博美瑞办女子寄宿学校,以解放缠足为人学条件,后定名为培贞阁。    1912年,由于恩县庞庄易受黄河水患,连年受灾,该会从庞庄迁往德州,1915年在德州城东南三育村建成教会中心。崇正学馆迁德州后改名为博文中学,而侯仁之正就读于此。    这种教会色彩浓厚的环境,对侯仁之的母亲影响很大,而这又直接影响了侯仁之的性格。    而侯仁之的出生地河北枣强县肖张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十余公里,曾是著名作家李晓明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的发生地。    3. 启蒙教育自母亲开始    著名散文家卞毓方曾在《天津日报》撰文写《侯仁之:体弱多病,母爱无涯》,来纪念侯仁之的母亲刘毓兰。    他认为,侯仁之的童年,一半阴郁,一半阳光,阴郁来自他的疾病,阳光来自他的母亲。《圣经·旧约》有言:“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疾病是侯仁之人生的第一堂课,母亲最终帮他跨越前进的障碍。母亲是儿童的上帝,母亲是帮助儿童驶向生活激流的舵。    初中毕业后,母亲不幸病逝,而侯仁之对母亲的教诲铭记终生。    最新科学研究证明,母亲的素养和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资质。    侯仁之幼时身体孱弱,也没大病,就是弱不禁风,碰一碰就倒的样子,难以坚持正常上学,总是读一阵,休学一阵,这对他是很大的打击。尤其复学之后,照例要留一级,对于幼小的心灵,更是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母亲的作用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母亲鼓励侯仁之,人生在世,经历这灾那难,是很寻常的,生病不要紧,你年轻,生命力强,经过治疗、休养,很快就会痊愈。    又说,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快慢无关紧要,关键是后劲。    为了使侯仁之病中的心灵得到优质的滋养,母亲为他订阅了多种外埠的画报,这在小小县城,是很奢侈的事。    侯仁之的读物别开生面,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侯仁之从画报了解人生、世界,他苍白的童年也因之变得五彩斑斓,多姿多态。母亲信教,经常拿《圣经·旧约》中的小故事,启迪侯仁之的心智,务使他在疗养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坦然微笑地拥抱生活。    童年和少年时代,侯仁之在母亲的细心爱护和独出心裁的教育下,养成喜爱读书、爱惜书籍和勤俭劳动的习惯。    母亲生育侯仁之时已年近四十,这是侯家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喜出望外,给他取名光临,学名仁之。    两年后弟弟出生,取名重临,学名硕之。    母亲着力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劳动习惯,兄弟俩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要求他们动手洗一些小件的衣服。母亲还让他们在院子里开出一块菜地,种瓜植豆,两个人各管几畦。院子里有两条甬道,母亲要求他俩各扫一条,看谁扫得又快又干净。母亲把两条甬道命名为“津浦路”、“京汉路”——这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两条铁路,有了这么个象征性的名字,哥儿俩觉得自己像个小火车头,扫得更加带劲。    侯仁之的母亲是伟大的,同样是扫地,她只是给甬道一个新的命名,就使枯燥的劳动变成了浪漫的进军,耳旁交织着风声、车轮声、汽笛声,以及发自内心的“加油”。    卞毓方深情地写到:“这只是一个细节,一个打时光的指缝偶然漏出的金色细节,一滴水看太阳,借此我们可以充分领略侯母的教育风范。把道路扫干净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我甚至觉得,侯仁之后来迷恋历史,继而又迷恋上历史地理,这种兴趣与倾向,早在他与弟弟争扫甬道时就已埋下了种子。”P2-5

前言

2008年5月,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人北京。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    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    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    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在宣武区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北部和南部,我分别看到了刻有“北京建城记”和“北京建都记”碑文的两块石碑,撰文作者为“侯仁之”。    在崇文区崇文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我看到了刻有“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和“北京城东南角楼记”碑文的两块石碑,撰文作者还是“侯仁之”。    此外,在宣武区白纸桥西青年湖,有侯仁之题写的《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介绍》;在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南岸,有侯仁之题写的《什刹海记》;在昌平区白浮村白浮泉南岸,有侯仁之题写的《白浮泉遗址整修记》;在西城区西便门北京明城墙遗址旁,有侯仁之题写的《明北京城城墙遗址维修记》;在海淀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北角,有侯仁之题写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碑记。    我在崇文门明城墙遗迹旁边观看碑文的时候,一位小姑娘好奇地问:“侯仁之是谁?”    无独有偶。    一个月后,我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61号侯仁之家里拜访侯先生。期间路过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湖西南侧立一石碑,上书三个大字“未名湖”,落款“侯仁之”。正好也有游客在拍照时好奇发问:“侯仁之是谁?”    侯仁之是谁?    对于一些普通民众来说,不太熟悉“侯仁之”并不奇怪。毕竟,侯仁之的研究领域历史地理学并非“显学”。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在GOOGLE或者百度上,只要键入“侯仁之”这三个字,就会跳出许许多多的链接。    在全球最大的百科网站维基百科上,对“侯仁之”这个人物词条如是介绍: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枣强县,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1940年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侯仁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1950年发表的“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首次阐释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的区别。他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贡献很大,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变迁等很多重要问题。在北京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侯仁之为保护莲花池、后门桥(今万宁桥)等北京古城遗迹、遗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北京大学的网页上,对侯仁之的介绍是:    男,1911年12月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其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侯仁之还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等职。    应该说,这些介绍言简意赅,各有其侧重点。可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远远不够。    侯仁之这些重要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他是如何通过一步步努力成就这些身份的?    他的成功,给后人留下哪些珍贵的财富?    到2011年,侯仁之正好100周岁,这位百岁老人的一生走过怎样的历程?    正如侯仁之所说:“我深深感觉到我个人所能做的,也只是在长期探索中,尽可能地描绘出北京的起源和发展的总体脉络和轮廓。”    他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和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他被称为北京史的巨擘,如果没有他,人们恐怕难以像今天这样明白北京的历史。    他曾受梁思成之邀,在清华大学讲授《市镇地理基础》,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北京城的成功是规划和建设”;    在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兼任研究工作时,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从地理角度去论证过去海淀附近园林开发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利用的前景;    他曾历三十年之功,主编绘制《北京历史地图集》,被英国剑桥“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李约瑟博士誉为“为北京城在历代中的发展提供了令人惊异的图画”;    他曾为北京大学的燕园探源,著述《燕园史话》。    他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之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将他誉为中国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    他是最早接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中国人,如果少了他的敏锐和果敢,我们或许要在“申遗”的路上徘徊更久……    而这些,只是他做出的一部分贡献。

书籍目录

侯仁之是谁(代序)
第一章 童年启蒙:少年辛苦终身事
1.辛亥革命下的中国时局
2.山东河北的故乡风情
3.启蒙教育自母亲开始
4.终身难忘的弟弟侯硕之
5.少时勤奋成一生财富
6.潞河中学的人格教育
第二章 负笈燕园:转益多师是吾师
1.燕京大学: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2.圆明园大学:业余生活的意外收获
3.冰心:与北京结缘因她而起
4.洪业:择校不如择师,择师要择名师
5.顾颉刚:难忘师恩山高水长
6.司徒雷登:可爱的美国“老校长”
7.梁思成、林徽因:历史地理学的良师益友
第三章 家国忧患:国计已推肝胆许
1.抗战中的燕京大学
2.日寇沦陷区的牢狱生活
3.江西鲤鱼洲的下放生活
第四章 游学英伦:为伊消得人憔悴
1.就读于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
2.师从“当代历史地理学奠基人”
3.那些鸿雁来书的日子
4.学业有成回归祖国
第五章 经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倾(上)
1.历史地理学:开风气之先,为学科正名
2.环境变迁:走出小书房,跳出故书堆
3.地理学史:那些群星闪耀的大师们
第六章 经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倾(中)
1。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
2.城址起源与变迁
第七章 经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倾(下)
1.北京城的规划与设计
2.北京景的溯源与保护
3.北京迹的描绘与定位
第八章 晚年奋蹄:壮心未与年俱老
1.82岁高龄的“教学结业式”
2.保护莲花池和什刹海
3.首倡“申遗”泽流芳
4.阻击北京上空的沙尘暴
5.保护北京的四合院
6.与季羡林的未名湖约会
第九章 孕育桃李:春风化雨燕南园
1.侯门弟子薪火相传的学术精神
2.弟子尹钧科的师门情结
3.侯门弟子眼中的为师之道
4.平生所藏图书留燕园
5.后学眼中的学术泰斗
6.侯仁之先生的清泪
7.百岁寿辰的幸福时光
侯仁之年谱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打造!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这本《侯仁之传(北京城的守望者)》由高明勇著,向你讲述中国跨入“申遗”大门的介绍人、古都北京的“守护神”——侯仁之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这本《侯仁之传(北京城的守望者)》由高明勇著,主要内容是:他是中国跨入“申遗”大门的介绍人,他是古都北京的“守护神”,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曾负笈英伦三岛,却最终归国报效;他曾因爱国而入狱,却如杜鹃啼血;曾因学高而下放,却如老骥伏枥。出身守门,终成大器,欠志不渝,孕育桃李,这就是被称作“活北京”的长寿老人侯仁之。
《侯仁之传(北京城的守望者)》适合人物传记爱好者阅读。

图书封面


 侯仁之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迅速浏览了一遍。可读性还算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