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与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丁丁与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2
ISBN:9787020068838
作者:努马•萨杜尔
页数:252页

章节摘录

“访谈”:一个故事的历史与埃尔热合作之前,我对他了解甚少。最多在某些场合有过一两次碰面,也没有什么下文。但你们看,在最不经意之间,事情总是那么机缘巧合。1971年的一天,我正在布鲁塞尔为《连环画手册》搜集素材,配有“一位小采访行家”的所有装备:录音机,磁带,相机,纸张,铅笔等等。突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打算冒昧地去拜见一下我们亲爱的大人物,带着年轻人的无畏精神,不知天高地厚地要他接受长时间的盘问,然后再出一本访谈录,为什么不呢?埃尔热异常友善,既认真,又好奇,他无条件地同意了我的请求,甚至还带着几分热情。后来我才知道,我让他觉得开心,是因为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吸引了他。我们开门见山,投入工作。从1971年10月20日到26日,我们每天都在他家或路易斯大街的工作室一起消磨很长的时光。我们随意地聊天,没有提纲,没有保留,宛如老朋友一般;机器静静地记录着。录了连续十二个小时的对话!后来,1972年1月27日,我带着这些厚重的录音资料重返布鲁塞尔,想提一些最后的问题,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细节。1975年第一版:书名为《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发行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更新其中的内容,因为其间《丁丁与流浪汉》已经出版。1976年5月5日,利用乔治和法妮来法国南方的机会,我们一起在我位于海滨卡涅的家中度过了一天时间,增加了一节重要的访谈内容,终于彻底(哎!)完成了一个人关于其作品的“忏悔”。就这样,198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干脆定名为《埃尔热访谈录》。因为,习惯上来说,《丁丁与我》这一书名让读者很费解:他们通常认为“我”指的是努马·萨杜尔,而实际上当然指的是作为“我”的埃尔热。这期间,1971年第14-15期《连环画手册》发表了部分节选,后该书于1978年再次发行。这就是此次经历的历史脉络。至于别的,也是关键的一点,我对那些美轮美奂、恍如梦境、无与伦比的时刻记忆犹新。完美和谐的时刻,彼此默契的时刻。埃尔热,一个谨言慎行的人,一个谜一般的人,他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坦诚相见。他那么投入,无话不说,几乎毫无保留,包括最隐私的问题:和日尔曼娜的分手,和法妮的邂逅,精神分析,痛苦的梦,无神论,或多或少承认与比利时右翼的来往,等等。麻烦也随之而来。我把文章初稿寄给了埃尔热,他开始修改,噩梦也上演了:他追求完美,全部重新写过,再次推倒重来,不断地从零开始,修饰自己的观点,裁减自己的风格,花了他整整三年时间才拿出可以出版的手稿给我。除了初稿之外,我还保存着由埃尔热大幅度修改过的另外两稿,我可以证明,直到付梓之前,他还在一门心思地琢磨文字。我这里给大家附上第二稿的一页样稿,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大师”的批注。不用说,这期间他多少进行了自我文字审查。那些关于“家事”的片段被删除了,乔治不希望影响自己离婚程序的进展,政治层面的回答也做了润色,免得给人一个反动的埃尔热形象。另外,出版商还不忘记删繁就简,在埃尔热与宗教关系的问题上进行了修改:让人知道他不信教,这对“名人形象”可不是好事!因此,在征得出版商和法妮·雷米同意之后,1989年,我决定推出完整的原版《访谈录》,我们称之为“定本”。增加的部分根本不违背埃尔热的初衷:我只不过补充了最后手稿和印刷清样之间被删除的零星片段,埃尔热对这些句子毫不排斥,但最后时刻却不得不忍痛割爱,要么因为缺少地方(1975年,纸张并不富裕),要么因为出版商的压力,要么因为某些在当时看来完全在理的顾虑,但由于后来“泄漏”的各种信息,这种顾虑已经过时。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有着那么多的插曲,既好玩,又让人惊喜,非常有意思,值得在这里旧事重提。比如,每天都和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喝茶,这是绕不开的一道仪式。埃尔热,鲍勃·德·摩尔,波杜安·万·敦·布朗顿,他们彼此心照不宣,一起插科打诨,玩文字游戏,耍嘴上功夫。大家尽情地开玩笑,有时候虽然并不雅观,但绝不至于说什么流言蜚语,这是最让人开心的时刻。在那里,我尤其了解到,埃尔热还专门给我发明了一句套话。我在雷吉纳·德弗日出版社出版的《一位色情作者的回忆》让他很不舒服,他从中提炼出一句话来:“淫荡如努马·萨杜尔”。这绝对是埃尔热对我的无中生有。

前言

如果不通过本人的话语、感觉以及经验,我们怎么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个人呢?诚然,“了解你自己”很少能达到目的,但尽管如此,自我审视却依旧是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太多的负面或正面的情绪,尤其是太多的心理投射,这将改变他人在观察一个复杂个体时的视角。埃尔热为人谨慎,生性腼腆。一天,他不无激动地对我说,他打算接受某人的采访,这是平生第一次有人能让他产生信任,让他比平时更能畅所欲言,而此前他很少对别人袒露心声。他对此又惊奇,又高兴。这位身手不凡的年轻人名叫努马·萨杜尔。访谈结束之后,埃尔热仔细审阅了采访稿,也许他对自己的“侃侃而谈”感到诧异,少不了做了点文字删减,幸运的是这些删减的文字后来全都恢复了原貌。通过他洋溢的才华和细腻的感触,努马·萨杜尔,让埃尔热本人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最好的埃尔热肖像。值此第四版之际,让我们对他致以由衷的感谢。

内容概要

努马•萨杜尔是比利时著名的记者。他是第一个想到要长时间采访丁丁之父的人。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与埃尔热成了忘年之交,这本访谈录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本书还收录了他和埃尔热的来往信件,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单纯而幽默的埃尔热。

书籍目录

前言“访谈”:一个故事的历史埃尔热:其人其文埃尔热年谱访谈录初逢埃尔热访谈一 《丁丁在苏联》和盗版访谈二 埃尔热讲述:老太太和出租车 埃尔热遭了愚人节的殃——第一段插曲 埃尔热+雅各布=“奥拉夫”,一个流产的笔名 阿道克船长的“粗话”访谈三 谈本杰明·拉比耶的“丁丁” 埃尔热遭了愚人节的殃——第二段插曲 埃尔热讲述:埃德加·雅各布和木棍访谈四 关于“埃尔热画室”广告公司 重新找到了奥托卡权杖 (推测)阿道克家族的起源 卡斯塔菲尔给阿道克船长取的名字访谈五补编 埃尔热与萨杜尔通信选 话说埃尔热 身边人看埃尔热 人物画廊 埃尔热致丁丁的信

作者简介

《丁丁历险记》诞生80周年!
讲述《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埃尔热的传奇经历和漫画人生
《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
丁丁之父埃尔热唯一认可自传,国内首次出版埃尔热的传记
《丁丁历险记》风靡世界80年的伟大漫画著作。丁丁之父埃尔热,谨慎而腼腆,谁能让他坦露心声?
埃尔热同中国画家张充仁的友谊,《丁丁历险记》唯一中国题材《蓝莲花》的创作,宋美玲对埃尔热的热烈邀请……本书首次披露丁丁之父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诚实、善良、敢作敢为、游历丰富的“丁丁”是埃尔热心中最理想的人物,也是埃尔热一生都在努力想要做到的人。
本书经过埃尔热多次修订审阅,是最权威的埃尔热传记,也是他唯一的一部自传。本书中还收录了埃尔热的大量创作素材和他本人难得一见的私人照片,更有珍贵的《丁丁历险记》草图和未曾发表过的漫画。本书以埃尔热写给丁丁的信作为结尾。
今年是《丁丁历险记》诞生八十周年,本书是献给喜爱丁丁的读者们最好的礼物!
本书特点:
1.独家披露《丁丁历险记》的创作故事,包括埃尔热年谱;埃尔热对《丁丁历险记》主要人物创作原型及其来历解析;埃尔热私人照片和大量从未发表过的《丁丁历险记》原画和设定稿。
2.描绘埃尔热的传奇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的渊源。

图书封面


 丁丁与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屈指数来,丁丁已经80岁了。        1929年1月10日,主人公“丁丁”和他的狗“白雪”在儿童读物《小20世纪报》上诞生。此后,卡通形象丁丁一路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数十年中,24本丁丁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曲折的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因此赢得亿万读者。        只是,在被感动的瞬间,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想到过:那个头上顶着一撮金黄色头发的大男孩、那个一身正义感的记者丁丁,如果真的活在世上,其实已经是一个长须飘飘的老爷爷了!但,即使岁月如此久远,今天的人们,打开新版的《丁丁历险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却仍然是那个为了和平、友情和正义而奋斗不止的大孩子。这,就是文艺的力量。当我们渐渐衰老,甚至在无奈地离开这个爱恨交织的世界,而我们的作品还在。据说,这也是被大家认可的、使生命得以延续的方式之一。        □书评人 冯磊        1 就在丁丁80岁生日的当儿,一本事关“丁丁之父”埃尔热的访谈录出版。埃尔热本名乔治·雷米,比利时人。此公虽然因为丁丁的形象而声名大噪、财源滚滚,其实却从未进入专门的美术学院。显然,是自学成才的传奇人物之一。这本名为《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的作者是比利时记者努马·萨杜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和埃尔热结成了忘年之交。        哲人说,怀旧是永远的时髦。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回忆起丁丁和小狗白雪的故事,其实,我们也是在赶时髦。比如埃尔热,时隔多年被人重新提起,并且再次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那其实也是一种时尚。当然,这里必须提到的是,即使在80年后的今天,即使是勇敢的丁丁在事实上已经成了卡通族的爷爷辈,那个正直而勇敢的男孩子还在重新赢得大批的读者。由此,你不能不赞叹埃尔热以及《丁丁历险记》的独特魅力。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究竟印刷过多少种著作?又究竟有几种著作具有这套漫画书的如此魅力?我觉得,实在是屈指可数。想当年,那些我们愿意读的、我们不愿意读却被动阅读的作品,有多少是红极一时、漫天飞舞啊!可是到后来,能够保持持久影响力的著作又有几何?而丁丁的魅力却仍然独存。怎不令人感叹。        2 埃尔热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我觉得,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作者首先是一个一流的漫画家,卡通形象设计尤为可爱(在这一点上,作者曾经得到中国艺术家张充仁的帮助)。比如丁丁头顶那撮让人难忘的金黄色头发,就是一个出色的创意。绘画功底扎实,卡通形象引人注目,这其实是漫画家成功的一半了。        其二,作者的漫画塑造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形象。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丁丁和他的伙伴来到过中东的大漠中,在红海上与敌人周旋,探访过古印加文明。丁丁的聪慧、勇敢,以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为《丁丁历险记》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        其三,埃尔热在创作过程中,总是不断糅合进新的元素,比如丁丁参与过拉丁美洲革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登上过月球,还曾经来到过中国。这些题材,契合了时代主题,同时又将文化、政治、经济等等诸多因素融合为一体。使得丁丁的形象一次次在世事变迁中高大起来。一直朝一条英雄的路上走去。        无疑,埃尔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提及丁丁,总是有人在说“像丁丁那样完美”,或者,“丁丁那样的人”。对于自己塑造的这个形象,埃尔热自己也说,丁丁是他塑造的完美偶像,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丁丁那样完美。        3 读《丁丁与我》,对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书中提到,在20世纪初叶,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人的认识,不外乎一条大辫子,虐待婴儿,鸦片烟馆……这些负面的形象,据说是从义和团运动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得到的。而同样在20世纪初,中国人对于欧洲的戒心似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史书中说,清朝末年,中国民间曾经有西方传教士用婴幼儿心脏炼制药品的流言……彼时彼刻,即使睿智如李鸿章之流也无法阻止。        但是,在《丁丁历险记》中,埃尔热笔下的中国人(《蓝莲花》以及《丁丁在西藏》)却是知书达礼的。在《蓝莲花》中,埃尔热揭露了日本人阴谋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真相,据说日本方面曾因此通过外交途径而进行交涉。        埃尔热对中国的态度转变,来自于他的中国画家朋友张充仁。两位画家之间的交流,化解了中西方之间的诸多猜忌和积怨。这显然是武力和外交都无法解决的。据说,在全世界,通过《丁丁历险记》知道“张”(以张充仁为形象塑造的人物)的人超过了10亿。那么,当今世界,因为丁丁的缘故而改善了对中国文化认识的人士,究竟又有多少?        读《丁丁与我》,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理想主义的重要。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里,通过一个卡通的记忆来重温激情满怀的那些岁月,无疑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话题。        最后,再提一本也是近期出版的关于丁丁的书《永远的丁丁》,讲述了埃尔热这部心血之作的创作历程。其中,埃尔热天马行空的幻想,建立在时事主题之上的真实,精确细致的细节描绘等,突出了丁丁的创作者所追求的“真实感”。书中披露的大量图片值得每位“丁丁迷”收藏和反复品读。   
  •     我决定开始写读书笔记,选择从这本访谈录开始,是因为《丁丁历险记》对我来说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在小时候看过的各种小人书中,《丁丁历险记》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套丛书。勇敢正直的小记者、忠诚淘气的小白犬、喜欢喝酒又容易发怒的船长、有点耳背却拥有惊人发明的教授,还有两个“活宝”侦探,带领还是孩子的我领略世界各地的风情,经历各种奇妙的冒险,为我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那时候,最令我向往的职业便是记者。在网络时代,当我萌生建立个人主页的念头后,首先想到的便是以《丁丁历险记》作主题。于是,我的第一个个人主页“丁丁 THE WORLD”诞生了。这是国内继“边城浪子”著名的“丁丁的中国主页”之后,较为有影响的一个丁丁主题网站,当时也集结了一大批热爱丁丁的网友,现在浏览网页偶而还能发现当年我制作的图片和壁纸,顿时会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丁丁历险记》是什么?它是一本连环画,但绝不是一本普通的连环画:·“请问总统先生晚上在床头放著什么书?”戴高乐回答:“丁丁!”·民国初期,宋美龄曾亲自翻译《蓝莲花》,并盛情邀请埃尔热访问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典性,世界连环画作品的巅峰之作·堪称最适合小读者“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一开始是插科打诨的笑剧,后来演变为真实与虚构巧妙结合的伟大作品·已被翻译为58种文字,总销量达2亿册以上*******************************************************************************虽然从小到大一直在看丁丁的冒险,版本也从中少版、文联版、青海版,又回到新中少版,但对于作者埃尔热,除了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他的生平和性格实在所知甚少。当我偶然在网上发现这样一本中文版访谈录时,立刻毫不犹豫地入手了。1971年,一个年轻的记者凭着初生牛犊的无畏精神,勇敢地向“大人物”埃尔热发出采访请求。出人意料,埃尔热从最初对这个年轻人的好奇,继而平生第一次对采访者产生了无比的信任,同意接受他长时间的采访,对着他畅所欲言、袒露心声。于是在我出生的那一年,这本访谈录的首个版本问世了,它将成为埃尔热所有传记的重要参照,也为读者带来了埃尔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埃尔热凭借“丁丁”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地位:·他是欧洲连环漫画第一人·他让连环画走出文化陈规,重新打造出一种表达形式,今天达到了令人欣慰的高度·他让法语连环画成为了一种流行体载·他将不被重视的连环画发展成了伟大的艺术,和电影并肩媲美·当时被誉为“半个比利时国王”·与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齐名,被称为“名垂青史的漫画家”*******************************************************************************即使象埃尔热这样几乎被神话了的“大人物”,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丁丁在苏联》是第一本丁丁的冒险故事,限于当时的认知和社会风气,导致政治趋向严重,这本书从未在中国出版。在《丁丁在刚果》中,死了很多动物,埃尔热为此一直感到内疚和难过。曾经一度因为被指控与法西斯政党“合作”,而不得出版任何东西。《丁丁》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生动的角色和精彩的故事。丁丁虽然造型简单,却拥有极高的辨识度,性格趋于完美。与丁丁相比,阿道克性格外露、缺点不少,也许正因此,才让他显得特别真实可爱,大有取代丁丁成为第一主角之势。而《丁丁》的故事以世界为舞台,主题紧扣政治、战争、犯罪、悬疑,甚至加入了科幻,把真实与虚构巧妙的结合,对于小朋友的启蒙读物来说,现在看来也是独一无二的。也许这就是《丁丁》这么多年来持续受到欢迎的原因。连环画虽然被普遍认为是儿童体裁,但埃尔热并不打算营造一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他坚持认为今天的孩子懂很多东西,当今的大问题都不应该瞒着他们,跟上代人相比,孩子们的感知更加细腻。因此,他不忌惮讲述战争和政治,甚至包括毒品、走私、假钞、黑奴等与犯罪相关的话题,也不乏背叛、期骗等人性的阴暗面,但是主人公所坚持的勇敢与正义,总能使其在充满幽黙笑料的冒险中化险为夷,正义终归战胜邪恶,让孩子们在乐观和希望中获得成长。*******************************************************************************埃尔热的生平主线:·1907年5月22日生于比利时布鲁赛尔的一个镇,原名乔治·雷米·调皮捣蛋的孩子,唯一能让他规矩的办法就是画画·小学成绩平平,喜欢涂鸦 ·中学就读教会学校,除图画课外的科目,几乎都包办第一名·中学时加入童子军,开始创作童子军连环画,使用笔名埃尔热·毕业后进入《二十世纪》日报社征订部工作·服兵役3年·重回《二十世纪》日报,担任摄影、美工·受命负责新推出面向小读者的《小二十世纪》周报·1929年1月10日,发表《丁丁在苏联》,丁丁诞生·认识张充仁, 为丁丁创作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1973年,受邀访问中国台湾·1981年,邀请张充仁访问比利时·1983年3月3日去世*******************************************************************************2014年4月,中比建交43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问比利时。这让我联想到比利时人埃尔热与一个中国人之间的伟大友谊。这个中国人名叫张充仁,他是《丁丁》中唯一真实的人物。在埃尔热创作《丁丁》的过程中,有两本连环画作品代表着两个重要的节点,恰好这两本书都与中国有关,都与张充仁有关。1932年左右,埃尔热将要开启丁丁的中国冒险之际,结识了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张充仁。张充仁不仅扭转了埃尔热对中国的偏见,而且向他系统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埃尔热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深刻意识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开始严肃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这之后便诞生了《蓝莲花》,丁丁与漫画中的张充仁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丁丁》也由此奠定了世界经典作品的地位。在创作出版了18本《丁丁》之后,埃尔热已收获了荣誉、金钱和地位,然而在创作的道路上却从没有停止思考。由于对张充仁分别后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探索创新,于是创作了《丁丁在西藏》,讲述丁丁如何克服困难,远赴西藏营救因飞机失事而失踪的朋友张充仁。这是与传统创作相决裂的第一部作品,放弃了连环画家的全副武装,全篇没有“坏人”,更加注重对深度心理的探求。此后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各种创新。*******************************************************************************这个在比利时被神话了的人物埃尔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根据这本访谈录,我们找到了一些描述其性格的关键词:腼腆、谨慎、睿智、深思、友善、认真、好奇、富有同情心、宽容、慷慨、内向、沉着、热情、富有远见、风趣、不喜欢论战……*******************************************************************************《丁丁》是一部严肃认真的个性化作品,而不是机械呆板的工业产品。一开始,《丁丁》并没有剧本,只是一系列插科打诨的笑剧,直到《蓝莲花》之后才开始严肃对待,认真撰写剧本。由于战争时期物资紧缺,埃尔热必须合理控制剧情,把故事浓缩在62页。首先开始画草图,勾勒出人物外形,表现对话的关键内容,还有一些基本道具,画完整页的草图后再在大开版上画原图。文字则与一个合作者共同敲定,他们都是咬文嚼字的人,常常为了一个形容词、一个标点而针锋相对。然后再把画版交给助手,添加装饰内容。有时候为了准确表现人物的姿态,埃尔热甚至亲自摆出姿势,由助手先进行“速写”,再交由埃尔热完成。最后是上色,交给印刷厂制作清样,再校正修订。关于描绘景物、建筑、交通工具、动植物等,为了力求真实准确,需要收集大量的书籍、照片,并从中寻求参考物(在另一本《永远的丁丁》书中可以查阅大量的对比图片)。每一个页面的完成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其中凝聚了多少探索、多沙涂改、多少怀疑、多少焦虑、多少耐心、多少汗水、多少才情……最后一本《丁丁和流浪汉》与上一本画册的出版时间竟然相隔8年!最后,用埃尔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有很多事情,我的合作者们都可以完成,完全不需要我,而且甚至比我完成得更好。但是,要让丁丁具有生命力,要让阿道克、卡尔库鲁斯、杜邦,以及其他所有人都更具有生命力,我觉得只有我能做到这一点。丁丁(以及其他所有人),就是我自己!
  •     ——写在丁丁80岁生日之际,《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出版之时4年前,我和朋友在电影院里看《金刚》。影片讲述了一个令无数人动容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大猩猩金刚爱上了误闯神秘丛林的金发美女安。夕阳西下,照着山崖上硕大的金刚,它忧愁而又无奈地眼看着深爱的安就要离自己远去。这时候,电影院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就在这安静的时刻,一个小男孩站起身来,指着屏幕大声喊道:“你给我回来!”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在家看了动画片《丁丁历险记——丁丁在西藏》。40多年前,一个名叫埃尔热的比利时人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这个与中国有关的故事。故事中,丁丁的朋友张充仁乘坐的飞机坠毁在喜马拉雅山脉,人们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但丁丁在梦中听到张向他呼救,坚持前往西藏,历尽艰难,从“雪人”手里“救”出了张。故事结尾,丁丁对朋友的忠诚感动了寺院里的僧侣们。为迎接迎接从“魔鬼”手里“得救”的张充仁,他们举行了热闹的欢迎仪式。当寺院的住持向丁丁献上哈达的时候,热闹背后安静的不远处,“雪人”一脸忧伤地眼看着他曾经唯一的伙伴离开——他被人们视为“雪山深处的魔鬼”,但他却救了张充仁。他的山洞曾经热闹一时,而从此以后,他又将形影相吊。这时候,我的耳边再次响起四年前在电影院里听到的那个稚嫩的声音:“你给我回来!”我查了下资料,1933年版的电影《金刚》创作于《丁丁在西藏》之前。我非常好奇的是,丁丁的创作者埃尔热是否曾受到《金刚》里那个“温情的大猩猩”的影响,因此塑造了一个有生命的“雪人”形象。我手中的《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解开了我的疑惑。这本国内首次出版的埃尔热自传,采用访谈的方式讲述了埃尔热的创作生涯和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埃尔热一生为人低调,很少接受采访,本书作者努马•萨杜尔是第一个长时间采访埃尔热的人。努马•萨杜尔在采访中提出了和我一样的问题,埃尔热坦承在创作《丁丁在西藏》之前不曾看过电影《金刚》,不过,“不久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他说:“在这两个故事之间,有多少的吻合啊。很让人困惑……我想让雪人成为一种近乎人类的生命,我在《丁丁在刚果》中屠杀了那么多动物,这或许算是将功赎罪吧!”(丁丁在刚果的密林里猎杀猴子,弄伤大象,炸死犀牛,击毙水牛……最夸张的是:为了获得一份晚餐,丁丁竟然有意无意间猎杀了15头羚羊,并且因此成为英雄,被欧洲人崇拜。)埃尔热的困惑可以说根本不成其为困惑。因为不管时间隔了多远,不管文化间有多大差异,人们所向往的,所珍视的,所留恋的,都是同样的东西。而这,或许正是来自上世纪遥远国度的《丁丁历险记》感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原因。埃尔热曾说,“丁丁是为7岁到77岁的所有年轻人”创作的。从刚刚学会念书写字的小朋友到年事已高的丁丁迷,都对这套连环画情有独钟。年轻人为故事、笑料所吸引,成年人则从中感到对政治的讽刺、对现实的调侃,还有妙趣横生的文字隐喻以及对未来的预见。自1929年1月10日主人公“丁丁”和他的狗“米卢”在儿童读物《20世纪的年轻人》上诞生后,他们就从未在书架上消失过。时至今日,23集丁丁连环画册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文字,年销量400万册,在全球的销售量超过1亿5000万册,2009年的1月10日,在漫画中总被称为“年轻人”的丁丁已经80岁了。虽然《丁丁历险记》在世界都有热心的读者,却很少有人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了那个头上有一缕决不妥协的卷毛的记者丁丁,他的人生是否也和丁丁一样,充满了冒险故事?他是像丁丁一样勇敢而又坚持正义,还是像阿道克船长一样,长着半脸胡子,很粗鲁,爱喝威士忌,有时候会犯点小糊涂?丁丁在生活中有没有原型?……今天,中国的“丁丁迷”们将从埃尔热的这本传记中找到答案。从这一点上来看,《丁丁和我——埃尔热访谈录》来得太迟。不过,总归是来了,人们可以从书中读到《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爱好动漫的读者也可以得到埃尔热的真传,他甚至在书中透露了很多怎样用图画来讲故事的好建议。2004年的Sheffiled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节目表里,有一部名为《Tintin and I》的作品。据说,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为了拍摄它,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当有记者问到他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只是因为怀念,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口中的那个“很特别的人”就是 “丁丁之父”埃尔热,也就是《丁丁和我——埃尔热访谈录》封面上那个有着一张极端消瘦的脸庞的人。只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那带着温和微笑的脸庞背后,是埃尔热坎坷的人生和极其复杂的心路历程。读过书之后才恍然大悟,丁丁之于埃尔热,正如包法利夫人之于福楼拜,于连之于司汤达,他并非是一个无缘无故产生出的与现实完全无关的动画人物。丁丁的背后永远站着一个人:埃尔热。访谈极准确地将《丁丁历险记》的创作过程折回到埃尔热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使读者翻然醒悟原来每一次丁丁的探险经历中都暗藏了作者本人生活的痕迹。书中那个与不断与种种不合理现象做斗争的丁丁,那个讲友谊、重许诺,扶弱斗强,智勇双全的丁丁,就算不是完全的埃尔热,起码也是埃尔热理想中的自己。正如埃尔热在书中最后一部分《给丁丁的信》中所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你这样的人。我真想成为一个毫不畏惧,无懈可击的英雄。”埃尔热年轻时代的梦想虽然已经“灰飞烟灭”,但是全世界的“丁丁迷”都会感谢他并永远记住他,因为他创造了一个“不让米卢走歪路的那个天使的同类”——丁丁。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丁丁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我们埃尔热的理想,让我们把“像丁丁那么完美”作为毕生的追求。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是丁丁迷的重要工具
  •     丁丁历险记曾经是经典的童年记录,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抹去丁丁、成长、小白狗的影像。很偶然地看到了这本书,毫无概念地翻开“丁丁之父”,原来这里还是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丁迷们都应该来看看,膜拜一下“丁丁之父”!
  •     丁丁之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全都写全了,关心丁丁的朋友,值得一读。
  •     喜欢《丁丁历险记》便应该看看这书……
  •     《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的访谈录。
  •     喜欢丁丁和白雪的童鞋们,来吧~
  •     书整体装帧一般,作为收藏用显然差些。
    但是书里还有有许多丁丁迷值得关注的东西,特别是由杜邦兄弟的原型照片等等,觉得很有意思。
  •     看它是因为喜欢丁丁,看完后更喜欢丁丁。捎带喜欢埃尔热。
  •     永远的童子军埃尔热。。。
  •     对于喜爱丁丁和埃尔热的读者们来说,这本书是深入了解他们的不错选择。
  •     翻译得不行,内容比较杂乱
  •     翻译的一般。。。不过又勾起了我的丁丁瘾~
  •     记得有位记者曾经问《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为什么在整部电视剧中没有女性角色,而是完完全全演绎了男人之间的情感。兰晓龙的回答是:“战争是残酷的,野战军这个环境里没有女性,我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来考虑的。”

      风靡世界80年的连环画册《丁丁历险记》里同样极少出现女性角色。那个梳着一小撮卷发、带着一条小狗、游历于世界各地的丁丁没有爱情,只有伙伴之间的友情。于是,这套连环画册的作者埃尔热这样对他的读者说:“我觉得女人在丁丁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可做的事情……我太爱女性,所以不能对她们进行漫画处理。”同样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这是在努马·萨杜尔所写的《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中找到的答案。

      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的人仍然不无怀念地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丁丁历险记》的那套小人书。那时候总是会把它们藏在绿色的军挎包里,放在最底下,等到放学的路上三五成群地和伙伴们分享故事情节。80年代上小学的人恐怕对那套小人书有着最深的记忆,在后来日本漫画大行其道的年代,有多少人还是怀揣着朴素的梦想,就是集齐一整套的《丁丁历险记》。

      相信喜欢丁丁的朋友都喜欢《蓝莲花》,这部作品于1934年出版,正是中国苦难深重的年代。中国被欧洲人想象成神秘而可怕的国度。正像埃尔热自己所说的那样,“在画这本《蓝莲花》之前,对我来说,中国不过生活着一些似人非人的居民,他们长着蒙古眼睛,凶残无比,吃燕窝,留辫子,将小孩子沉河……”后来与在布鲁塞尔学习油画的中国留学生张充仁的结识使他消除了对中国的误解。张充仁给埃尔热讲述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我发现了一种完全不了解的文明,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种责任。”让人感动的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埃尔热以一个友好的态度,以连环画的形式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更重要的是《蓝莲花》让欧洲的民众开始了解中国受到日本以及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从这个意义来讲,这位比利时漫画家值得接受我们深深的敬意。

      “真正的艺术家是一位迷醉的人,试图在哈哈镜中搂抱自己的投影。”丁丁有着完美的性格,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友谊至上。诚实、善良、敢作敢为、游历丰富的丁丁是埃尔热心中最理想的人物,也是埃尔热一生都在努力想要做到的人。

      “要让丁丁、阿道克船长、杜邦兄弟以及其他所有人都具有生命力,我觉得只有我能做到这一点。”丁丁就是埃尔热自己,正像福楼拜所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丁丁是埃尔热的眼睛,是他的感官,是他的内脏,换句话说,埃尔热是唯一能赋予丁丁灵魂的人。

      访谈录的作者努马·萨杜尔以自己的热情使埃尔热这个谨言慎行的人对着他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坦诚相见。这些第一手的访谈资料最终得以面世。2009年初,在这套风靡世界的漫画主角丁丁80岁“高龄”之际,这本访谈录无疑是送给丁丁再好不过的生日礼物。
  •     小时候就最喜欢丁丁了!现在再来了解下他的作者!
  •     埃尔热真是一位谦虚谨慎又和蔼的人
  •     作为一枚丁丁历险记的粉丝,我不但买过全套丁丁历险记,还买过这本书,嘿嘿!
  •     凡事丁丁有关的书籍,都不会放过,这本书也不例外,书的内容尚可,有助更全面了解作者,了解丁丁,但是作为藏书,包装印刷就稍显次了。
  •     因为自己是时间并不长的丁丁粉,倘若再长些,看到无比赞的时光隧道般的片头之后,斯导第一个镜头给了埃尔热,是会掉泪的吧。这个记者少年一举一动充满了对于这个世界的深情。我!想!去!比!利!时!
  •     原来埃尔热是这样的一个人,令人尊敬。
  •     永远的丁丁
  •     埃尔热的传记,丁丁迷可以收藏
  •     可以顺便参考下2003年的纪录片"Tintin et moi"
  •     长久的耐心
  •     自然、率真、热情、幽默,可爱的双子座
  •     翻译的水平差些, 明明已经是译成中文了, 有些地方病就是看不太懂,
  •     很好的书。就是还没顾上看呢。
  •     P236,米卢应该是刚毛“猎狐梗”而非“猎胡梗”吧!
  •     在家休假的时候 ,一口气读完了《丁丁历险记》,兴奋的劲头,好奇的心,让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所以选择了这本书。
  •     书是对作都的一个多方位的访问,丁丁迷们可以收一本。书印得也不错,还有一此插图也挺好。
  •     如果你是丁丁迷,这个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     支持埃尔热!!!!!!!!!!
  •     孩子喜欢的书,是他要求买的。他啊,在当当网看到丁丁这方面的书,就想买下来了。
  •     没有想象中好看~~``
  •     这是关于那个小记者和他那只叫做“白雪”(米卢)的小狗周游世界的幕后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与比利时,但是却因为《蓝莲花》与中国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友谊,这个故事曾经伴随两代中国人(尤其是男孩子),从黑白画面走向彩色世界,没错,它就是《丁丁历险记》,比利时画家埃尔热的著名系列漫画作品。不过现在要说的是《我和丁丁》,这是一本最权威的埃尔热传记,也是他唯一的一部自传。书里面收录了埃尔热大量的创作素材和他本人难得一见的私人照片,还有珍贵的《丁丁历险记》草图和未曾发表过的漫画,另外就是大量《丁丁历险记》的制作花絮。作者努马·萨杜尔是比利时著名的记者,据说他与埃尔热长谈足足录了14盘磁带。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丁丁迷”,建议你也收藏一本,让我们一同走进埃尔热的世界,走进丁丁的世界。此外,说两个题外话,一是2003年,丹麦纪录片导演AndersØstergaard经埃尔热基金会同意,根据这次访谈资料的最终版本拍摄了一部记录片,据说是关于埃尔热最好的电影作品,可惜没有看到DVD销售。二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指环王》的导演)合作制作的真人版《丁丁历险记:独角兽的秘密》将会在2011年上映,所有“丁丁迷”们请拭目以待吧。
  •     一直很喜欢有实际内容的书,推荐。
  •     翻译得太生硬了
  •     这本书可以让人了解到埃尔热创作丁丁系列的背景和秘辛,丁丁迷会看得相当开心。
  •     速度真快呀,只1天就收到了,有效率!
  •     从小看丁丁历险记长大 这本书对丁丁迷来说不可或缺
  •     小时候住外公家看电视,他把频道停在一个动画片上跟我一起看完,说:我们以前都看这个。就是Tintin。那时候没兴趣,现在我想看了~
  •     很不错的书,思想深邃。。。很有意思
  •     全书都是是访谈类的。
  •     让我更了解丁丁背后的故事
  •     如果你是丁丁迷,这本书当然值得一看。对谈的形式感觉更真实、可信。
  •     买到咯。
  •     丁丁迷,当然要了解些创作背景。就买了这本书。
    大32开,纸面黄,文字大,空白的地方挺多。
    感觉不是那么舒服。
    所以,到手后,不大想读,没有渴望的感觉。
  •     非常喜欢,因为是丁丁迷嘛~一本很不错的小书,内容不多,印刷也还可以。
  •     对埃尔热有不那么脸谱化的描述。
    可爱的作者是个凡人,是个认真的有爱心的甚至被说成“种族主义者”的童子军。
  •     埃尔热创作丁丁的灵感等等都在里面了!!!
  •     TinTin!埃尔热和丁丁背后的故事
  •     满满是小时候的记忆
  •     丁丁情结
  •     还没细看,和历险记一起买的,了解一下
  •     翻譯和訪談的水準很高!
  •     本来就是丁丁迷,看了之后对埃尔热更加敬佩。
  •     了解丁丁,了解丁丁之父
  •     可见埃尔热的真性情
  •     又读到了张充仁对埃尔热的重要影响。原文尚可,翻译极差。我诚恳希望所有译者最起码应该做到中文流畅。这个译者最让人反感的地方在于,丁丁漫画中的有些人物,他翻译得和国内通行的漫画译本中的名字不一样。翻译一本传记,好不好先多花点时间自己研究下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呢,真是不敬业。
  •     大部分是访谈内容的记录, 看过后更能深入了解丁丁和作者. 作者多次提到, 他是故事中的全部, 有时候是丁丁, 有时候是阿道克, 有时候是杜邦兄弟... 爱丁丁的故事, 更爱丁丁的精神
  •     真好真好,我喜欢
  •     对丁丁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有意义!
  •     永远的丁丁中都有.没有更新的内容.
  •     跟丁丁有关就收藏一套!
  •     很好的,适合收藏
  •     讲了作品的构思过程
  •     和丁丁相关的书,都在收集。
  •     内容超满意的~~ ~~
  •     但是别抱太大的希望。。。。。。。
  •     平平
  •     丁丁伴随着不只一代人的成长。我是从小就喜欢丁丁的。所以这本书,是国内少有的介绍埃尔热的书,丁迷埃迷必备,当然了张(张充仁先生)迷也是必备地!非常好,难得的资料,本来国内就没什么关于埃尔热的书。发现国内介绍外国儿童画/儿童书作家作者的书非常少,堪称贫瘠。
  •     详细了解丁丁的书
  •     丁丁伴随我们长大,孩子也超喜欢丁丁,我也想知道埃尔热和中国的渊源,耐心读ing
  •     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看得我好无力,不知道是我学浅还是真真的文字错误。完完全全的被删改得不知何意义了。
  •     本什么太大意思,但可以多了解丁丁与埃尔热。
  •     比想象中要小本,不过内容很不错,看来要迷上了~
  •     图书馆随便抽了一本,适合看过《丁丁历险记》全集的童鞋们看,反正我是云里雾里。就觉得这个比利时人蛮逗的。
  •     经典之作的幕后花絮
  •     很喜欢埃尔热和《丁丁历险记》!!超爱这书!很好!
  •     一个能深入了解的机会
  •     印刷很好,内容就是一本采访记录集。
  •     很零碎的片段,很无序,当然很失望。也许,我不应该这样苛刻,也许是翻译的选择,但毕竟我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埃尔热,了解了一些《丁丁历险记》创作之外的故事。我这样认为:本书没有《永远的丁丁》的作者那样将过程介绍的如此详细,当然,我希望:如果将这两本书合起来出一本,那将会给广大的读者呈现最完整的埃尔热与丁丁历险记!
  •     价格也不贵,丁丁迷值得入一本
  •     曾经有个丁丁的铁粉,写了一本《永远的丁丁》,和这本一起看,耐人寻味
  •     翻译的烂七八糟~还没永远的丁丁翻的明白呢~
  •     感谢他的创造,给童年留下美好回忆。珍藏之。
  •     没意思!
  •     做为丁丁迷我必然要看,了解了不少幕后的事情,但本书翻译不通顺,读起来拗口。
  •     如果你有机会买到另外一本《永远的丁丁》,一定是更深入走进丁丁和埃尔热世界的小路。
  •     还不错——这本书还不错,还算满意。
  •     出书不认真
  •     这本书翻译得很不好,感觉像是用金山词霸直译的,语句不同,阅读困难
  •     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很值得了解一下,隐射纳粹、独裁、政治阴谋。。。彰显人道、和平的宗旨,我敢断言,直至后世丁丁依然具有生命力,因为它不仅是个故事而已。
  •     与《丁丁》的有关的说都买了,连孩子的小名也叫“丁丁”,希望他也喜欢《丁丁》。
  •     让我怎么说呢,书内容肯定是好的额,只是,唉,书皮和内页几乎分家了,买过几次书都很好,只是这本,唉,粘粘吧!
  •     TIN TIN ET MOI~ 期待今年底的丁丁电影!
  •     从在线阅读到纸质阅读,觉得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     送给了一个丁丁迷朋友。书比照片好看。内容挺丰富的,她很喜欢。
  •     看着丁丁长大,于是想要了解丁丁的创造者。这本书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了解了丁丁的背后故事,喜欢
  •     201003东大图
  •     先看漫画 否则一头雾水
  •     不是很全,十几次访谈录的合集。没有系统的讲丁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