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蔡元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晚年蔡元培

出版社:上海文化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807406402
作者:程新国
页数:35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一来,一向处事谦和的蔡元培大为愤怒,身为教育总长的彭允彝居然“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因罗文干同时是北大讲师(北大规定教授不可兼职,故兼职者皆为讲师),为属下权益计,自己“惟有奉身而退,以谢教育界及国人”。1月17日,蔡元培向总统府递交辞呈,离京赴津。本来,蔡元培并没打算离京。事发当天,北大新闻研究所讲师、《京报》主笔邵飘萍就将消息透露给胡适。此后,两人即约蔡元培、蒋梦麟、汤尔和等人餐聚议事。蔡当即表示不愿在彭允彝手下办教育,就由邵飘萍和胡适拟具了辞呈。大家初议,蔡不出京,但汤尔和却认为蔡应即日出京,因后事难料,蔡元培便依言而行。不料还真被汤尔和言中,接下来,虽然北大和北京国立各校发起了“驱彭运动”,并前往参议院及教育部请愿,可是,1月24日参议院仍然投票通过彭允彝任教育总长。这样,蔡元培就回不了北京了。正好,长女威廉、三子柏龄、内弟黄世晖、黄干臣之子纪霆、纪兴皆有出国求学的打算,家人便来津合计,决定由蔡元培亲自带子女及内侄出国留学。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彭允彝的表演尽管很拙劣,但是何至于引起蔡元培、胡适、蒋梦麟这些北京大学核心人物如此强烈的对立呢?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事情要回溯到1922年5月11日的夜晚。这天晚上,胡适熬了大半个通宵,做了一篇《我们的主张》政论文章,本来是给《努力周报》的,又一想,颇可用为一个公开的宣言,就半夜打电话同李大钊(兼校长秘书)商议,定次日在蔡先生家开会,并邀几个“好人”加入。这个“主张”,把建立一个公认的“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包括财政公开)”、“有计划的政府”。同时,提出对政治问题的“意见”,即南北议和、召开和会;南北协商召集民国六年解散的国会;裁兵裁官,直接选举,严定选举法律;会计公开,统筹国家支出。这个宣言上的共同署名者,除蔡元培、胡适外,还有北京大学教员王宠惠、罗文干、张慰慈、高一涵、梁漱溟,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和政法经济科主任陶行知、王伯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哲学系主任陶孟和、教授朱经农、徐宝璜,美国新银行团秘书王征,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等。胡适此举并非突发奇想,也不是刻意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开出的一副改良社会的药方,而是出于对长期战乱的痛恨和厌倦,期望早曰结束南北两个政府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衰败和分裂的局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将“总统”之位让予袁世凯,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维护“共和”政体。为通过议会组阁,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在民国元年(1900年)12月至民国二年(1901年)2月的选举中,国民党占绝对多数(众议院596席,国民党占269席,参议院占274席,国民党占123席),由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不料,宋教仁却被国务总理赵秉钧(袁世凯亲信)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孙中山遂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袁,失败后国民党被取缔。后袁世凯称帝不久便病毙,袁之第一重将段祺瑞(淮军皖系)拥副总统黎元洪为总统,架则任段为国务总理,明令恢复《约法》,重集国会。哪知,旧派武人张勋导演了一场“复辟”皇室的丑剧,《约法》和国会再度被中断。孙中山遂提出护法,1917年7月,在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支持下,孙中山南下广州,许多议员也跟随而来(一百三十余位),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而北方,段祺瑞赶走张勋,又拥冯国璋为代总统,南北遂有两个政府。殊不知,“护法”的西南各省,比北方还要混乱。湘、川两省陷入内战,粤、桂则被“两广王”陆荣廷把持,军政府艰难支撑一年,孙中山便黯然通电辞职返沪。此后,南方护法军政府改组,选出岑春煊为主席。而北方,由段祺瑞控制的“安福系”国会,也于1918年10月10日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以第一个由文人担任总统的“文治政府”,被诸多中外人士看好。11月16日,徐世昌颁令停止向南军进攻。22日,岑春煊也下令与北军休战。南北议和开场。1920年10月24日,岑春煊、陆荣廷等联名通电,宣布撤销军政府,西南各省统一于“合法政府”之下。徐世昌宣布南北实现和平统一。而此时,陆荣廷的桂系已被孙中山扶植的陈炯明的粤军及唐继尧的滇军击败。孙中山等在上海发表通电,否认军政府取消。随后,陈炯明邀孙中山返广州,军政府恢复行使职权,并于1921年4月6日召开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和平统一”,转瞬即逝。接着,北方政局又起了变化。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人多为直隶省人)及在关外坐大的张作霖的“奉系”(帅府设在奉天,今沈阳),看不得皖系独掌政局,联手打败皖系,入驻北京。可直系又忌奉系向关内扩张,双方又战,奉系兵败退回关内,直系控制了北京。直系的核心人物,是有“秀才将军”之称的吴佩孚。1919年“五四”运动时,吴通电支持学生;1921年,吴又通电主张劳动立法,保护劳工;1922年,他所管辖的京汉、京绥、京奉、津浦、正太五条铁路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因此,此公不仅颇得北京知识界好感,连苏联派往远东的代表马林,也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可以合作的人物是吴佩孚”。况且,徐世昌是“安福系”国会所选,有“伪廷”之嫌。所以,直系迎来了重组新政府的良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一向关心政治的丁文江,鼓励胡适等人于1922年5月7日创办了《努力周报》(直系战争刚结束),蔡元培也名列发起入之中。接着,胡适就起草了这样一份宣言式的文稿,代表了知识界和民众的普遍心声。果然,由蔡元培领衔的这份宣言,5月14日在《努力周报》及5月15日在《北京晨报》发表后,直系首领吴佩孚、孙传芳立即连续发表通电响应,重组一个“好政府”,顿时成为改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政治焦点。那么,如何重组这样一个政府呢?首先是总统人选,就“合法性”而言,非黎元洪莫属。黎本是南方革命党,由南北双方共同协商推举的首任副总统,并合法地继任总统,因张勋复辟而去职,让他复职,南北都能接受。但是,若北方设一个“好政府”,南方有一个军政府,仍不能解决和平统一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由黎元洪组成一个过渡政府,再敦请孙中山辞职,南北恢复国会,重新选举国家元首和内阁,真正实现民主共和。

前言

蔡元培毕生倡导“教育救国”与“科学救国”,早年如此,晚年亦如此。然而,人们较多地关注蔡元培早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对其晚年的活动却著述不多,这有碍于对蔡元培思想面貌的整体认识与把握。其实,蔡元培晚年所遭遇的困厄,有甚于早年。晚清及民国初年的蔡元培,主要是以一个教育家和思想启蒙者名世,并能为社会方方面面所接受,而其晚年所面临的,无论是救亡运动、阶级斗争,还是内外战争,政党斗争,都异常激烈而残酷,蔡元培要继续坚持“科学”、“民主”之启蒙,继续推进“教育”、“科学”之救国,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但蔡元培还是朝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目标前行。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三化”方针,恢复重建了因战乱而凋零的全国教育体系,又主持创办了多所著名的大学和艺术专科学校;在科学上,他创立了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关的中央研究院,并千方百计地开设了天文、气象、地质、物理、化学,工程、自然博物馆(后为动植物所)、心理、历史语言,社会科学等十个研究所,使中国的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体制化、职业化,领衔历时数年的西部科学考察;在文化上,他竭力帮助五四运动的干将陈独秀、胡适、鲁迅、林语堂等人,使新文化运动的薪火续燃,并以文化活动为机缘,推动政治民主和人权保障,最为著名的事例,便是他与宋庆龄等筹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在救亡上,他坚决主张抗战,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所有这些,使蔡元培的晚年生涯熠熠生辉,光可鉴人。因此,蔡元培的晚年是值得一写的。这不光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关乎中国近现代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关乎’科教兴国”这一发展战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思想文化构架和社会价值观。蔡元培有着强烈的时代意识,他经历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列强的侵华战争;经历过清王朝、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以及国民党统治的时代;经历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政治、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面临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的激烈冲突,以及由此形成的相互摩擦、借鉴和融合。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知识分子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贯性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晚年蔡元培》一书的撰写及出版就显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对蔡元培的晚年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富有历史纵深感的叙述与介绍。从书中看,作者参阅了大量的蔡元培的著作、书信、日记及众多当事人的著述,故能言之有据,兼及表里,而且,作者能从深层梳理把握蔡元培与相关历史人物之关系及思想,对一些富有历史意味事件之辨析,有着独到眼光,这也是本书与其他一些有关蔡元培研究书籍的区别之处。该书虽着笔于蔡元培的晚年生涯,但对其前半生所经历的某些主要事件,亦适时进行穿插、回溯,不仅较完整地再现了蔡元培的人生形象,而且较清晰地展示了蔡元培思想的体系与脉络,这对我们认识、学习、研究、借鉴蔡元培的思想及文化遗产很有参考价值。蔡建国(蔡建国教授系蔡元培先生的侄曾孙)2010年岁末于沪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他能罗致人才,能影响到全国大局,坦率真诚,休休有容。  ——梁漱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  ——北大诔文

内容概要

程新国,上海市作家,现供职于上海《文汇报》。曾出版和发表《古镇》、《水巷人家》、《大江奔腾》、《生产美学概论》等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理论著作,主持撰写长篇科学家纪实文集《根系中华——著名归国科学家采风》,并在报刊发表散文、特写、随感等近百万字。

书籍目录

序自序  第一章  返沪续新第二章  欧陆问学第三章  沪杭道上第四章  大学院长第五章  金陵梦残第六章  科庐苦筑第七章  “五四”文脉第八章  中间道路第九章  集贤御侮第十章  边陲科考第十一章  保障民权第十二章  鲁林之间第十三章  中美基金第十四章  学术十年第十五章  陕北鸿书第十六章  最后岁月

编辑推荐

《晚年蔡元培》还原被尘封的历史,再现被遗忘的辉煌,告诉您一个完整的蔡先生。

作者简介

《晚年蔡元培》内容简介: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他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书封面


 晚年蔡元培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目前学界关注蔡元培思想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对其晚年的关注较少,因为蔡先生的教育业绩就要在北大。但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蔡先生,这本是必备之书,填补了蔡先生晚年生活、工作和思想的空白。
    我通读了蔡全集,再看这本书,中肯,入微。是本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