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奥里翁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盲人奥里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301186442
作者:龚祥瑞
页数:40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一到家,就有一位老同学请我到崇信小学去讲话。这位同学就是曾经借给我好多本社会主义等图书的王维精君,他是小学的班主任,他头颈上患有结核疮。这次向小学生谈话的内容是慈溪人翁文灏先生怎样当上行政院秘书长,成了“好人政府”的带头人,似乎在劝导小学生们只要好好读书,也有可能像翁文灏老夫子那样成为“好人”,我深信那时在场的老师一定会瞧不起我这个“清华产的俗物”,是个“官迷”,是忘了本的“坏蛋”。孩子们当然听不懂我这位“衣锦还乡”的老大哥是如何真心诚意给一辈子离不开其故乡的孩子们寄以这样妄自尊大的希望的。在回途中,我自己觉察到这是一次无法补救的“失言”,一定会引起一些深谙世故的老师们的窃笑!我发觉自己开始懒惰了,这样一群天真的孩子就像十年前的我那样,是多么想从我认真准备的讲稿中得到在苦难中挣扎奋斗的有益教导啊!可是我疏忽了。原来想使自己和他们一起兴奋起来,去迎接那没完没了的苦难。我完全失去了固有的性格——一落千丈。我似乎“胜利”了,这“胜利”就是“堕落”,就是“忘本”,我一定是仍然陶醉在留洋梦里,而把曾经养育过我、鼓励过我的父老一股脑儿给忘得精光,剩下来的只有一个“好人政府”里的翁文灏了。我父母多年的老相交、年迈的两位陈师母,听到我将出国到英国去留学,她们以接近外国人的一点知识和经验,认为这是应该庆祝的一件大喜事,设宴招待了我和我父母。我在这长一辈人的脸上发现了无情的岁月、艰苦的生活留下的印痕,我忧伤了。那天还来了幼年时候在慕义妇女补习学校同班的小姑娘,一次不幸使她失掉了一条腿,每隔几年要把新长出来的骨头锯掉,现在“成人”了,腿骨不会再长了,不用再吃这种苦头了,而且装上了假肢,年龄和我差不多,可能比我大一二岁,是有25岁上下的大姑娘了。她带着喜悦的微笑与我带着在她看来一定是傲慢的微笑相遇的时候,似乎给所有的人都带来忧伤。我看得出来,我和他们之间有了“区别”,像一道墙一样把我们隔开了,彼此不像往年那样“自在”,虽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我觉得这种“微笑”仅仅表示对我的尊敬,对我父母的尊敬而不是喜悦。我克制着,愈克制也愈露出尾巴,每个人都看得非常清楚,我已经不是14年以前的我了。我背叛他们了,但他们还是真诚地尊敬我。由此我醒悟到,这次回家和往常不同,千万要夹着尾巴做人,决不能炫耀自己——不但在外表上,而且在思想上——家乡毕竟是个小地方,既不能把自己放大,也不能把自己缩小。认识这一点,也就是我将变失败为胜利——弥合我们之间的差距。

前言

   前言   《龚祥瑞自传》的书稿,先生放在我这里已经有16年了。先生也已经仙逝14周年。近年中,国内一些学者渐渐知道先生有一部自传稿在我这里,希望一睹遗墨,也有朋友提出帮助去境外出版。我一直没有这样做。因为先生有嘱,此稿理应在大陆首版。这次有赖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眼光和编辑诸君的支持,这本有重大价值的遗稿,能够在先生谕学时间最长的北大出版,终于有望能让更多的人静静地品读。先生有知,当在天国嘉许我终于完成了他的临终嘱托。   1996年8月末的一天,方备师母来电,说龚先生在北大医院行将不起,很想见我一面。我匆匆从杭州飞京,见到先生时,其生命之树已将凋零,而其思想的火花竟是如此的年轻和蓬勃。他不顾我的一再劝说和阻止,忍着严重的哮喘一顿一喘地竟谈了两个多小时。我知道他有太多的话想倾诉,留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追求,太多未竟的心愿。他想用这有限的时间告诉我他最想说的话,用他最后的人生之精气。他说他是古希腊神话中追逐太阳的盲人奥里翁,可惜已将没入暗夜,只有赖你们后辈继续前行。他说中国需要一部全新的宪法,现在很多的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他说他已85岁多了,此生已无法看到。他说了国共两党将近一个世纪的得与失,说到了今日中国有政治而没有政治学,有宪法而无宪政,说到了当今社会过于看重权力而轻视权利,过于重视国家而忽略了社会。他说毛泽东深知中国传统而没有出国受过教育,只知中国而少知世界,以二十四史治国。我看着他白发下枯槁的颜容,知他的生命行将逝去,不禁悲从中来。而身边除了方先生,静静的病房竟如此的清凉和简陋,此时这位北大名师面前已没有听众。   随后,他用颤抖的手,给我写了“盲人奥里翁自传——龚祥瑞”,以及“题解:盲人奥里翁是一颗星座(猎户),他摸索着,向着朝阳前进。当太阳出来时,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他的是无穷无尽的昼夜。我非常的像他。”这是他为两年前交给我的《龚祥瑞自传》所作的题记,实为最终的嘱托。他的轻轻的、欲言又止的似不经意的托付,实在蕴含了他热切的希望。他说有生之年见不到自传出版了,希望我帮助再努力一下。如果实在困难,也罢了,就放在你这里,先帮我保存着。我不忍心告诉他我在出版社的碰壁,也不忍心还他书稿让其失望,告诉他总有完成他心愿的一天。我说实在不行可以带给海外的朋友帮助出版。他说不要,这本《自传》一定要在国内出。我怅然回到杭州,知道已成永诀。不久听闻先生已逝,后从宁波大学一则校志中知道先生的追悼会是9月6日。我无缘送别,唯有默默遥祭,将先生遗著珍藏。   我并非先生正式的门生。1977年我考取的是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政法机关从政十多年。1993年到1994年,我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高级法官班进修行政法,担任高级法官班学习委员,负责联络授课的教授名家。   国内有罗豪才、应松年、姜明安等行政法大家,国外有法国行政法院法官、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等著名法学家。其时龚先生已经不设常课不招研究生,以八十以上高龄,曾为我们高级法官班讲授西方宪法与行政法,因此我才得有缘常聆先生教诲。先生家常有一些年轻硕士博士主动上门求教,因此我更多的是在他家中听其阐释法学思想,传业解惑。他还组织了上一期的高法班学员和北大的博士、硕士生进行了全国性的行政法治的实证调研,主编出版了《法治的理想与现实》。因为这层机缘,我得有机会常在先生书房深谈。蒙先生偏爱,竟对我的来自司法第一线的一些思考褒扬有加,建立了非一般的信任。他对我的论文《统治意志还是社会契约》、高级法官班毕业论文《论行政法律规范冲突及其冲突规范》(均已经收入拙著《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一书)进行了悉心的指导。1994年我回浙江省高级法院工作时,先生拿出其两卷本《自传》托我,嘱我回浙江为其物色出版社出版。稿是复印的,全部已经打印好,并自己作了亲笔最终校正。他说还有几章正在打印,随后寄我。先生在稿中插了很多历史照片,由于复印的缘故,都成了黑白的。我想等找到出版社,可以向先生要原稿和照片。但北大医院的临终告别,我已不忍心再问他原稿的去向。我想原稿应该是先生作为珍贵遗产更为妥帖交付他人了吧。后来,先生又嘱美中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戚云芳先生来杭见我,给我授权书,说:“这次戚云芳先生返国过京,我请他将自传改正稿带到你处,不论有用无用,总需‘叶落归根’,就存在你处。为此我写了一份委托书,就请你代劳了。”并将其余章节书稿寄我,嘱我对其宪政论争的若干章节中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搜集补勘。先生离世不久,听闻方备先生亦已仙逝,欲得照片、资料已属难事。先生自传就一直静静躺在我的书斋里,未能付梓。每每念及,心中惶然。   2008年秋,国内外媒体发表了李克强副总理对当年北大老师龚先生的片断回忆,恰逢戚云芳先生应邀回国到杭州出席国际金融高峰论坛,又约我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晤面,话及先生书稿,一致觉得是到完成先生遗愿之时了。   我毫不怀疑,先生这本自传注定将传世。其法学家思辨的光辉、纯洁而善良的灵魂、独立而理性的思想、对自我的忠诚的解剖、横跨国共两个时代的真实的史笔、优美的中西底蕴的文字表达,是一般纯传记文字很难企及的。可以这么说,这本自传是先生为数不多的重要法学著作的另一风格的版本,甚至是最全面的一个版本,是后世研究他的人们、研究中国宪政史的学者所不能不读的。他的横跨新旧两个时代的独特历史、挟庚子赔款之余惠公派留洋而学贯中西的独特视角,以及说不上是正剧还是悲剧的人生命运,也永不可能再复制。这是当代中国法学界自由知识精英的一个难得的全记录,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缩影。除了亲聆过先生教诲的一些学子,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个思想者和法学大家是一种怎样巨大的损失。   这本自传,可以当作一本法学著作和作者的法律思想形成史来读。先生在世并不闻达,也没有获得太多的学术光环。但学者的地位,不是以他的职位和在世时的权势来论定的,而是看他思想的影响力、他在当代学者中处于怎样的一种思想前沿、他的法学思想的历史厚度、他对后世学者可能产生的影响。读了他的自传,我们会了解包括龚先生在内的他们这一代跨时代法律人所进行的探索和追求,他们的迷茫和思考,他们对未来中国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构想。   这本自传,还可以当作一本小说和抒情散文来读。作者对宁波故乡市井的斑驳回忆,清末民初教会学校的苦读,柔石笔下《二月》般淡淡的初恋,像弗洛伊德一样把自己的恋爱也作为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研究的奇怪的“法学家式苦恋”,留学英伦地中海航线上茫茫大海中的乡愁,恩师钱端升对他的人生扶助和影响,青春年少时的同窗王铁崖和楼邦彦在伦敦经政学院的求学身影,巴黎学生公寓中听闻北平沦陷及南京失守后的痛苦,西南联大西撤时的颠沛流离,动乱年代陪都重庆的官宦人家的悲欢离合,战乱后方昆明春城的曼妙,西山和滇池远离尘嚣古刹中的政治学著述,与蒋经国父子的交往,同丘吉尔进行政坛角力的他的导师拉斯基教授的风云际会,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法委两个政权中进行的公务员制度研究和设计,告别旧政权时不去台湾留在北大迎接中共新政权的诞生,他同历史学家吴晗的交往,以及他此后经历的新中国的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宪政研究和由此引发的论争,各个时段的真实记录,无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他的眼睛像一个历史长镜头,全程记录了近一个世纪的他身边发生的历史和人文,而这双眼睛是常人很难企及的一个法学家的眼睛。我相信,没有一个作家的虚构作品能够有这样的阅读魅力。   交出书稿时,我对出版社的唯一一个要求是不能删改这本自传的内容。我期望留一个真实的全本给我们的读者,也完成先生的一个夙愿。北大出版社充分尊重了我的要求,只对极少的个别地方作了一些处理。当然,我和责编对书稿中的一些文字差误作了一些订正。书后,我整理了一个《龚祥瑞年谱》附上,以便读者了解。期望这本自传的出版能够引起人们对中国法学和中国宪政道路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引领更多的法律学人步先贤余泽而前行。2011年的7月3日,是先生百年诞辰。也是中国的辛亥百年。两岸都在纪念这一影响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一个只做学人不做官的先生百年诞辰最好的纪念。   陈有西谨识于杭州宝石山麓2008年冬月2010年秋月补记于北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间未有无现实的理想,亦未有无理想的现实。历史的前进是以无数人的被淘汰和未被淘汰为代价向前发展的。本书揭开了这无数人中的一页。  ——龚祥瑞这部回忆录记载了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各处求学、工作、生活的体验。倘有幸终于落入您手中,并使您感到真实而亲切,那就足以表达我对您的忠诚了。正像1949年以来,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组织和群众“交心”一样,在此书中,我不拘于任何被动或主动的形式,畅所欲言,因而可以希望从您那里得到宽容抑或公正的回应。但我应该立刻接着声明:本人既不想迎合您——高贵的读者;也不想讨好官方——绝对的权威;更小想为所经历的表面小同、实质相似的社会妄加歌颂或诅咒,而只想反映自己内心世界鳞半爪的感受。最后,我还想声明,本人并无在有生之年出版自传之意,却存“藏之名山,传诸后世”之心,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确信它必有问世之日,并能为吾人赖以生存的慈悲世界增添一份信念、一缕希望、一片爱心。  ——龚祥瑞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他一生都在奋斗:为自己国家的文明、富强奋斗,也为自己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幸福奋斗;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公法学家,他大半辈子都在探索,探索在中国如何创建政治学和公法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科,探索如何对中国公权力进行规范和控制,探索在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度里如何建立宪政和法治。龚祥瑞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我们北大法学院77级的公法学任课老师,我们这一代北大公法学生对公权力和公权力失控的危害以及规范、控制公权力途径的认识主要是从听龚先生的课开始的。我个人被龚先牛领进公法学这片广袤之地后,就一直在行政法(公法的主要部门法)领域耕耘,而且继续在这一一领域耕耘注定是我终生的事业。无论是对于公法学者,还是对于普通人、普通公民,《龚祥瑞自传》均值得一读。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自己、对待家庭、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朋友、对待国家?本书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启示,龚先生的人生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思考。对于我们的政治家,我们的执政者来说,《龚祥瑞自传》也值得一读。领导一个国家,执掌一个政府,应如何对待人民,如何对待知识分子,如何慎用权力,是否也可以从本书,从龚先生一生的悲喜剧中悟出点什么和有所启示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行政法学者)我写本书始于1993年7月,我已82岁,却还没有把孩子时的事丢弃。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半世纪前的往事,仿佛依然历历在目。自1930年起我离乡背井,远走各地。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我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是怎样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将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语言向他们追述这一点。我希望,.这种体裁会使他们爱读这本书;使他们觉得,它不是一本用专业语言编写的法学及政治学教科书,而是在我家里听到的故事。我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历史传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一切传统无一例外地都是历史的过客。所以我既不忽视传统而逃避现实,也不蹈常习故而故步自封。我是在追求中回顾,又是在回顾中追求的。你们可以举把火把我的书烧成灰,但我自信,它的浓烟烈火将化为下一代人的法学之光。凡是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且直至今日,我还未能找到区分正确与谬误的界限,这显然是我的生活时代的悲剧。其实不拘什么时代,但凡有血有肉有灵的个体,不论其社会地位是高是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美是丑,总是有限的、片面的,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谬可笑的。一切事物,即使貌似真实,也未必正确,似应容得下任何性质的批判或扭曲。因为我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不完备性,否则吾人就将丧失追求民主、公平、正义的全部依据了。因此,我要感谢过去与我相遇的所有的人,包括帮助过我或批判过我的人在内。  ——龚祥瑞

内容概要

龚祥瑞(1911—1996)
中国著名宪法与行政法学者,中国政治学会发起人之一、常务理事。1911年7月3日生于浙江宁波,12岁入读美国浸礼会所办浸会中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1935年,与同学楼邦彦合写《欧美员吏制度》出版。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派留学,赴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和宪法学大师詹宁斯。1938年,到巴黎大学攻读行政法学。1939年夏,回国受聘“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夏,到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任教。1949年12月,到中共中央政法委参事室工作。1954年,北京大学恢复法律系,回校任教,曾任“国家法教研室”主任。1968年,被发往江西省鲤鱼洲劳改农场教育改造。1971年—1981年,在北大法律系编译室从事翻译工作。1980年重返教室,为北大法律系77级、79级学生授课,讲授《外国宪法》和《比较宪法》。1982年,开始在北大法律系招、授研究生。其后数十年,其弟子多成为中国学界、政界享誉国内外的杰出人物。1993年7月,开始写作《龚祥瑞自传》,历时三年完稿。1996年9月3日逝世。

书籍目录

上卷回顾集1911—1948
第一章童年 / 1盐仓门瓮城内外 / 2慕义妇女补习学校 / 3另一个世界 / 4教会中学附属国民小学 / 5宁波华美医院 / 6西门外的“真神堂” / 7沙皮厂高级国民小学 /
第二章中学生的浪漫曲 / 1四明中学话旧 / 2我的良师益友 / 3革命洪流冲击着中学的大门 / 4得到一位年长者的厚爱 / 5自编自演抗日话剧 / 6情场上急流勇退 / 7最后的四出话剧 / 8家庭悲、惨剧 /
第三章上大学 / 1保送到私立沪江大学 / 2告别教会学校 / 3改学政治学 / 4转学国立清华大学 /
第四章清华园里的攻读 / 1三载寒窗 / 2清华学子的使命 / 3想当助教,安身立命 / 4“宁静致远”的生活 / 5清华的学风 /
第五章参加留美考试前后 / 1参试始末 / 2得失萦怀 / 3备考概略 / 4临卷反应 / 5录取后的实习 /
第六章出国 / 1乡土之恋 / 2再见!上海 /
第七章留英岁月(一) / 1“康得•凡
第”号上的遐想 / 2赴英旅途见闻 / 3乍到伦敦 / 4我所知道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 / 5话说西安事变 /
第八章留英岁月(二) / 1星期日游海德公园 / 2在索耳兹伯里市希尔将军家里作客 / 3在去牛津的火车上 /
第九章冒失留法 / 1忘我之交 / 2“都尔”行 / 3“坐怀不乱” /
第十章回国 / 1在柏林 / 2在罗马 / 3归来 / 4与父亲的永诀 /
第十一章履新 / 1从海防到昆明途中 / 2抵开远站之前 / 3身外物和不朽的灵魂 /
第十二章在西南联大的
第一年 / 1恬静春城 / 2在我孤独的时候 / 3宏涛弟到了昆明 / 4“行政研究计划” / 5科学研究与中国前途 /
第十三章“一碧万顷楼”里的一个夏天 / 1昆明西山有两个大寺庙 / 2阁楼上的书房 / 3苗族“书童” / 4两个“单帮”老乡 /
第十四章到重庆探亲 / 1先到江津 / 2一切“心照不宣” / 3“未婚妻”给我带来焦躁和不安 / 4舅母的判断 / 5在北温泉竹楼的对话 /
第十五章在两个分校:柏溪——叙永 / 1我结识了张汇文先生 / 2神奇的“爱”情结 / 3披星戴月访柏溪 / 4在叙永的教学 / 5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 6吴晗先生走了“神” / 7在重庆求精中学举行婚礼 /
第十六章重返昆明 / 1川滇道上遇故友 / 2清华人喜气洋洋欢迎我们 / 3昆明、昆阳一水间 /
第十七章为蒋经国干了十个月的招生工作 / 1在重庆等候蒋经国 / 2两次招生工作 / 3三青团内部的派系斗争 / 4急流勇退 / 5对经国先生的认识 /
第十八章接触实际 / 1平生
第一次的悠闲生活 / 2对中国历代官制的反感 / 3在资源委员会的作业 /
第十九章出国考察(一) / 1横渡太平洋 / 2从旧金山到芝加哥 / 3访问怀特教授 / 4到了纽约 / 5在华府访问文官考选委员会 /
第二十章出国考察(二) / 1重逢本杰明先生 / 2访问TVA / 3在华人家里作客 / 4重访伦敦、巴黎 /
第二十一章台湾、海南之行 / 1话说台湾——美丽之岛 / 2到了“二•二八”事件后的台北 / 3到了新竹和高雄 / 4榆林港的景观 /
第二十二章重返北平校园 / 1我下了决心 / 2有朋自北方来 / 3一次重大的转折 / 4安顿家务 / 5返抵古城 / 6北京解放前夕 / 7高名凯的高见和小王的近视 / 目录下卷追求集1949—
第一章解放后的认真思考 / 1迎接解放军入城 / 2新中国内外政策对我的启示 / 3我的认真思考 / 4我对毛泽东思想的初步认识 /
第二章土改 / 1恶霸地主被枪毙 / 2斗争会场景 /
第三章接受再教育 / 1在政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 / 2在中央政法干校 / 3“三反”、“五反”扩大化 / 4苏联专家来华讲学 / 5教青年工人学语文 /
第四章回北大从头越 / 1向党交心 / 2教研室的教学生活 / 3我当上了反面教员 / 4谈胡变色 /
第五章反右斗争的前前后后 / 1“引蛇出洞”的战术 / 2顺理成章的自我改造 /
第六章中国在“跃进”中:(一)好大喜功 / 1胜利引起的骚动 / 2中国人相信标语口号 / 3诗歌满墙 / 4文教界的狂风 /
第七章中国在“跃进”中:(二)天灾人祸 / 1虚报产量 / 2全民炼钢 / 3发射卫星,饿死百姓 /
第八章下乡 / 1山沟里半工半读 / 2向农民奉献一片爱心 / 3挑土修坝,培育师生恩情 / 4在近郊区劳动整社 / 5到湖北农村搞“四清”和“社教” /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的是是非非 / 1聂元梓的“一张大字报” / 2挂牌游园 / 3隔离反省 / 4一身湿透 / 5批斗合 / 6打扫厕所一“为人师表” / 7夜半问

编辑推荐

《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一代法学名师龚祥瑞先生尘封I5年之久的个人自传首度面世,生动再现20世纪中国法、政、学界的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的人生体验。

作者简介

本书是龚祥瑞先生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也是对风云变幻的20世纪法、政、学界的回顾。龚先生以笔端带着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追述了自己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人生经历:在教会学校青涩的苦读、青春时在清华的求学、留学英法的经历、回国后经历的战乱、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生活、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法委两个政权中经历的公务员生涯、解放军进城后留在北大迎接新政权的感受,以及他此后经历的新中国的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宪政研究和由此引发的论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各个时段的真实记录,无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他的眼睛像一个历史长镜头,全程记录了近一个世纪他身边发生的历史和人文,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中国法、政、学界的风云变幻和坎坷求真的人生体验。
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他一生都在奋斗:为自己国家的文明、富强奋斗,也为自己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幸福奋斗;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公法学家,他大半辈子都在探索,探索在中国如何创建政治学和公法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科,探索如何对中国公权力进行规范和控制,探索在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度里如何建立宪政和法治。
龚祥瑞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我们北大法学院77级的公法学任课老师,我们这一代北大公法学生对公权力和公权力失控的危害以及规范、控制公权力途径的认识主要是从听龚先生的课开始的。我个人被龚先生领进公法学这片广袤之地后,就一直在行政法(公法的主要部门法)领域耕耘,而且继续在这一领域耕耘注定是我终生的事业。
无论是对于公法学者,还是对于普通人、普通公民,《龚祥瑞自传》均值得一读。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自己、对待家庭、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朋友、对待国家?该书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启示,龚先生的人生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思考。对于我们的政治家,我们的执政者来说,《龚祥瑞自传》也值得一读。领导一个国家,执掌一个政府,应如何对待人民,如何对待知识分子,如何慎用权力,是否也可以从本书,从龚先生一生的悲喜剧中悟出点什么和有所启示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姜明安(北京大学发学院教授 著名行政法学者)
《盲人奥利翁——龚祥瑞自传》书摘
我写本书始于1993年7月,我已82岁,却还没有把孩子的事丢弃。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半世纪前的往事,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自1930年起我离乡背井,远走各地。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我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是怎样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将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语言向他们追述这一点。我希望,这种体裁会使他们爱读这本书;使他们觉得,它不是一本用专业语言编写的法学及政治学教科书,而是在我家里听到的故事。
我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历史传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一切传统无一例外地都是历史的过客。所以我既不忽视传统而逃避现实,也不蹈常习故而故步自封。我是在追求中回顾,又是在回顾中追求的。你们可以举把火把我的书烧成灰,但我自信,它的浓烟烈火将化为下一代人的法学之光。
凡是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且直至今日,我还未能找到区分正确与谬误的界限,这显然是我的生活时代的悲剧。其实不拘什么时代,但凡有血有肉有灵的个体,不论其社会地位是高是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美是丑,总是有限的、片面的,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谬可笑的。一切事物,即使貌似真实,也未必正确,似应容得下任何性质的批判或扭曲。因为我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不完备性,否则吾人就将丧失追求民主、公平、正义的全部依据了。因此,我要感谢过去与我相遇的所有的人,包括帮助过我或批判过我的人在内。
这部回忆录记载了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各处求学、工作、生活的体验。倘有幸终于落入您手中,并使您感到真实而亲切,那就足以表达我对您的忠诚了。正像1949年以来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组织和群众“交心”一样,在此书中,我不拘于任何被动或主动的形式,畅所欲言,因而可以希望从您那里得到宽容抑或公正的回应。
但我应该立刻接着声明:本人既不想迎合您——高贵的读者;也不想讨好官方——绝对的权威;更不想为所经历的表面不同、实质相似的社会妄加歌颂或诅咒,而只想反映自己内心世界一鳞半爪的感受。
最后,我还想声明,本人并无在有生之年出版自传之意,却存“藏之名山传诸后世”之心,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确信它必有问世之日,并能为吾人赖以生存的慈悲世界增添一份信念、一缕希望、一片爱心。

图书封面


 盲人奥里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我写本书始于1993年7月1993年7月,我已82岁,却还没有把孩子时的事丢弃。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半世纪前的往事,仿佛依然历历在目。我因此而焕发昔日的青春,像一个手工业者那样不倦地继续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我想,这种执著追求实践智慧的根源不是别的,正是那源于我家乡的江东父老乃至芸芸众生繁衍生息、死而复生的不可摧毁的生命力。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部世界的变迁,而在于内心世界的体验。人的本质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与繁衍生息的精神“亦此亦彼”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的产物。 1923年,我以一个免费走读生的身份进入美国浸礼会宁波北郊路末端的一所中学,这是我童年的终结,少年的开始。自1930年起,我离乡背井,远走各地。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我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是怎样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将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语言向他们追述这一点。我希望,这种体裁会使他们爱读这本书;使他们觉得,它不是一本用专业语言编写的法学及政治学教科书,而是在我家里听到的故事。
  •     有幸和于建嵘老师见面,他推荐了宪政学者蔡定剑的书,称“他写了几本比较通俗的、通过论文方式表达出来的一些关于宪政法律知识的书。”当时是2010年4月,春暖花开我们心中都有种种期盼的时候,我读了那本众人称道的《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好友袁复生称该书“体现了蔡定剑先生的系统思路,在纵深上能看到他的世界”。但才疏学浅的我,认为这本书开启了我对现代生活的想象,它应该是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百鸟齐飞的。原想关于民主和宪政,我才被蔡先生领入门,不料当年11月22日,蔡定剑去世,那天我还没将他主编的《宪政学堂》读完。在《宪政学堂》里,我认识了江平,一位同样将民主和法治列为毕生追求的老人。他的自述《沉浮与枯荣》中,我们看到了老一届法学名家的纠结:“报国情结”和“坚持真理”,“权力干扰”与“民众利益”,“常识底线”与“法治进步”……我们或许软弱,或许因为种种原因动摇过,但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依然会坚持,不论所坚持的最后会是噩梦或美梦。我也认识了贺卫方,一位敢于直面中国司法现状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在传统媒体上,贺卫方的名字无疑出现得最多,虽然没有读过他的学术作品,但捧着他和章诒和合著的《四手联弹》就已经很满足。无疑这位“公共知识分子”以着另类的姿态过着一种比较惬意又“不失尊严”的生活。这一两年,口述史甚嚣尘上,关于法学家的自述,最近又看到一本杰出的作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这无疑是一部迟来的传记,在龚先生逝世15年后才历经种种困难得以面世。倘若不是机缘巧合,书稿经大律师陈有西之手,恐怕至今仍难见到。贺卫方说,“龚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对学术本身的投入,对宪政的热爱,对后学的提携,显示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同为法学界的泰斗人物,龚祥瑞在我心中没有江平出名,毕竟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一位只是北京大学教授,我自己也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请恕在这本书出版前,我的孤陋寡闻。但两书相比,《盲人奥里翁》有着一种平和之美,书中谦让、克制的态度处处可见,如同龚先生为人。龚祥瑞的一生,是“敏感”的一生。正如他的书名缘起:“盲人奥里翁是一颗星座(猎户),他摸索着,向着朝阳前进。当太阳出来时,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他的是无穷无尽的昼夜。我非常的像他。”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写过的同题书《盲人奥里翁》中,奥里翁永远无法达到要奔去的理想境界,这类似于中国神话里的追日的夸父,加缪笔下的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龚祥瑞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读完《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我所理解的达到法治精神与道德要求的统一,也有在探讨法治建设中如何限制公权力的膨胀。这本书是龚先生一生的纪录,他见证了20世纪法学界、法律界和政治界的变幻和变迁。龚先生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少年时进入沪江大学读生物系,后从生物进入法务。清华大学现在一直以他津津乐道,因为他早年入读清华大学政治系。之后,龚先生游学英法,抗战时,他经历了“西南联大”。他曾受蒋家父子赏识,也在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中黯然退出。他留在大陆,却因所学于当时法律无益,只能退守书斋,期盼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反右运动来了,他被迫批判恩师和同门师兄;“文革”来了,他成了“漏网右派”……好不容易盼到80年代,他却已是壮士暮年,凭着老廉颇的心境,他将积蓄多时的激情毫无保留贡献出来,培养了不少政界、法界的优秀弟子。龚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曾期冀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可以说他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世间。歌功颂德、政论文字,不应该写进法律里,尤其是宪法文本里,龚祥瑞向来都直言不讳。正因为这样的坚持,他才屡受挫折和打击。他心怀吏治救国和宪政救国的理想,但无论在国统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毫无疑问,似他的人都终究会陷入各种斗争。他没有精英主义思想,也没有低不下的身段,更不是不合时宜的卫道士。只因他襟怀高尚和毅力非凡。理想主义的花朵,怎么会随意开放?在《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龚先生一直带着一种天真的想法,希望变得更真实和单纯,不单是自己,更是这个时代所有的人。想想看,我们的灵魂是否真正属于自己,我们是否真正在遵从内心的想法。“自由的历史基本上是奉行程序保障的历史”,“欲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令人服从的力量不应该是强制力而应该是说服力”,“最低端和最高端文官不用考试”……这些龚先生当年的话语或论述,至今都振聋发聩。可惜的是,现在我能看到的书,仅仅是这本自传,而他早年的巨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治的理想与现实》等书,搜罗很久都没有觅到。忆逝者,比今人。当今的法学家和宪政学者,类似龚祥瑞先生这般风骨的已经不多。而目所能及的法律人,似乎有的长藏书斋,有的囿于世故。龚祥瑞说:“一个法律人要不怕强权,要敢于维护法的尊严,为老百姓伸冤、鸣不平,还要准备遇到各方面压力。但只要坚持的是真理,成功终归是属于你的。”这句话放在现在未免太过绝对,现今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对稍微的压力的妥协,对坚持真理的失败,对老百姓的鄙夷——另一方面对权钱的趋之若鹜。其实有一种折中的方式:“做不了怒目圆睁的金刚,就做低眉顺眼的菩萨吧”,也许我这样的妥协想法,会让人觉得可笑。但又有几人做得了低眉顺眼普度众生的菩萨呢?
  •     这部回忆录记载了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各处求学、工作、生活的体验。倘有幸终于落入您手中,并使您感到真实而亲切,那就足以表达我对您的忠诚了。正像1949年以来,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组织和群众“交心”一样,在此书中,我不拘于任何被动或主动的形式,畅所欲言,因而可以希望从您那里得到宽容抑或公正的回应。 但我应该立刻接着声明:本人既不想迎合您——高贵的读者;也不想讨好官方——绝对的权威;更不想为所经历的表面不同、实质相似的社会妄加歌颂或诅咒,而只想反映自己内心世界一鳞半爪的感受。 凡是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且直至今日,我还未能找到区分正确与谬误的界限,这显然是我的生活时代的悲剧。其实不拘什么时代,但凡有血有肉有灵的个体,不论其社会地位是高是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美是丑,总是有限的、片面的,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谬可笑的。一切事物,即使貌似真实,也未必正确,似应容得下任何性质的批判或扭曲。因为我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不完备性,否则吾人就将丧失追求民主、公平、正义的全部依据了。因此,我要感谢过去与我相遇的所有的人,包括帮助过我或批判过我的人在内。 最后,我还想声明,本人并无在有生之年出版自传之意,却存“藏之名山,传诸后世”之心,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确信它必有问世之日,并能为吾人赖以生存的慈悲世界增添一份信念、一缕希望、一片爱心。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大学的时候曾去中关园拜访过龚祥瑞先生,那时已经满头白发,不过仍然精神矍铄,虽然人生历经坎坷,但仍然充满激情。感谢龚老师留下这样一部著作,让我们回味和体验一个时代的悲欢。
  •     非法学人士也可以看,百年风雨,文字温润。喜欢那一代人的风骨。
  •     一本自传取了这样文艺的书名,只是这个名字就有点催人泪下。民国走过来的学人,身上总有特别强大的力量。
  •     一直都想去看龚老所说的漫山遍野杜鹃花的雪窦山 仰慕他对政治超然的态度
  •     读这本书,像一个老人讲故事
  •     找到了几则史料也算不枉读了这本书
  •     了解了大师的一生,很佩服他
  •     和江老的口述自传搭配起来有一种跨越近代荧幕的感脚。
  •     “我毫不怀疑,先生这本自传注定将传世。其法学家思辨的光辉、纯洁而善良的灵魂、独立而理性的思想、对自我的忠诚解剖、横跨国共两个时代的真实的史笔、优美的中西底蕴的文字表达,是一般传记很难企及的。“
  •     其实不咋好看,只是够真诚的。
  •     前清陈宝琛台服弥留之际向其儿孙说:“你们中间有本事的就去做点科学研究,没有本事的就去做点小买卖,千万别做官。”龚祥瑞说这句话对他影响极大,使之受用一生。从本书也可以看到龚先生一生坚守学术,相信学术可以救国。曾在陈有西的讲座上听说龚先生还很鼓励学生从政,大概是想因此实现“权限于法”?无论如何,学生中不乏佼佼者,甚至有官至总理,老先生可瞑目矣。仔细看了几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宪法理论》和“反思与答辩”,想来龚先生还是受马列思想影响太大了吧。
  •     只记住了作者和军统杀手白四维打过牌。
  •     一页不落的读了快一个月,龚先生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身后出版,其实这是每一个社科学人都应该好好品读的传记,为学,立业,我们社科人如何做学问,如何用学问,先生给出了一种态度。
  •     龚祥瑞是李克强总理的老师,著名律师陈有西的良师益友,先生为中国实现宪政奋斗一生,他的自传必值得一读。
  •     一个“安分守己”的知识分子;一位敢于真实面对自己的成就与迷惑的老人。“盲人Orion是一颗星座,他摸索着向着朝阳前进。当太阳出来时,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着他的是无穷无尽的昼夜。我非常像他。”
  •     也许最难得的是见到了一个读书人
  •     有点意思。难怪托付给陈有西。两人很象啊!
  •     龚先生不仅为个人,也为他的时代留影。
  •     好书,我读过的最好自传。关注陈有西律师的微博,关注当下中国的许多现状,特别在法制方面。这本书写出了龚祥瑞一生的跌宕起伏,而且文笔优美,读起来非常舒服。推荐推荐……
  •     龚祥瑞的自传,读进去了真的是让人心潮澎湃。
  •     难得的法学家回忆录,和江平先生的对照来读,应该不错
  •     陈宝琛:你们中间有本事的就去做点科学研究,没有本事的就去做点小买卖,千万别做官。
  •     好书,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剖析之作让人体会良多
  •     很期盼的一本书
  •     书还没有开始读,质量很好,物流很快。
  •     今天收到书,翻了其中一部分。感觉文笔流畅如溪水,象一位长者在炉边聊着往事。传主的《比较宪法与行政法》前些年看过,后来成了研究生必读书目。
  •     民国学人 拉斯基的中国学生 政法 文革反思 陈兴良 李克强的老师
  •     很有意义的一本书,有一种学生历史感。
  •     龚祥瑞是特殊年代特殊制度环境下催生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而他只是无数陷入此病患的国人代表之一。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最明显的心理异常特征,就是肯定加害人对自己的加害行为。(参见百度百科 ****://baike.baidu****/view/2096.htm)
    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需要四项条件:1.被害人感到加害人威胁到其生存;2.加害人在控制被害人过程中对其略施小惠;3.除加害人提供的信息和观点之外,被害人无其它信息来源。4.被害人相信逃脱此种处境是不可能的。
    在解放初期,龚祥瑞还具有独立人格和判断能力:
    “一个处在夹缝中的怀有旧民主主义四项的知识分子选择共产党,不消说是被动的,而且是动摇犹豫的。”“观看解放军人入城式之后,我下了决心,‘不跟国民党走了’,说是‘大势所趋’也好,‘为了生存’也好,‘为了发展的必要’更好。我的这个思考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的。”p204.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发自内心、符合实际的观念,即使一时受到挫折,总比归于持久永恒而立于不败之地;凡是迎合一时权势的宏论华文总必成为明日黄花……”p206.
    然而在目睹亲历土改运动的血腥、三反五反扩大化、大跃进放卫星、文革天下大乱之后,自身由座上宾沦为被批判排挤对象,遭受连续不断政治运动的冲击,身体和精神上的打击折磨之后,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生条件基本具备之后,他的人格与内心发生巨大转变:
    “可是名凯多少与文化人有牵连,他在系里说是‘谈胡[风]色变,人人自危’。我想,这是知识分子不懂共产党的政策多变造成的。我越来越觉得毛泽东治国的策略不是任何其他国家和正当能望其项背的。”p225.
    “我能闯过‘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这两大关,是靠我对毛泽东的信仰。”p261.
    “这样的斗争看来是一个可悲的诱饵,作为治国之道并非一无所获,我活了那么多年,竟从未知道人间还有如此残酷的行动。只有通过掉了块肉才能取得这样有益的学问,从西方的书本中是得不到的。”p265.
    “尽管我被打得鼻青脸肿,背痛腰折,但精神并未崩溃,因为我确实欺骗了他,说了假话。不从毛泽东的观点就是从基督教义来说,我也是有罪的。”p266.
    “但是浪费了时间、蹉跎了光阴!遭损失的是那两代人,我和像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损失,只有受益,受到深刻的实践教育的益处。”p273.
    “所以,我以‘是是非非’四个字来形容那场旷世未闻的运动。我不愿把它全部抹黑了,我仍持‘杂色的真理’观,天下没有全黑或全白的东西,‘文革’也不例外。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大家不是又活得蛮好了吗?”
    除了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征状之外,在龚的身上还鲜明地体现出以下异常人格特征:1.善恶是非观念淡漠,因而肯定加害者对自己的恶行;2.反向合理化,即不谴责加害方,却寻找自己作为被害人的错误;3.为从运动中幸存而对加害方感恩。
    可能有人会说龚祥瑞父母皆为基督徒,他从小也深受基督教义影响,这些不过是一种基督徒式的宽容和原罪观念的反映罢了。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与宗教宽容截然不同,后者只是宽容罪人但不宽恕罪恶,教徒仍然保留着明辨是非善恶与谴责、抗拒罪恶的能力;前者则丧失这种能力,却很容易错误地引用宗教宽容为作恶者辩护。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磨损患者的意志、消弭其自尊、扭曲其人格,从政治社会角度看当然是消极的,大规模的病患群体,造就的是臣民社会乃至奴才社会。但是从患者的个人生存来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却是有积极功能的,它有利于个体的自我保存,也就是卑微地活下去。既然患者将被害予以合理化,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痛苦,同时减轻了痛苦;既然被害人谴责自己的过错,他就有动力通过自我改正改善处境;既然被害人对加害人感恩,他就仍保有信念和希望,不会绝望以至于自我了结。
    可以这样说,文革的幸存者中很可能有一大部分人是依靠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所制造的心理幻象活下来的,而那些不堪受辱而自戕的人们,一定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人格独立性和自尊心,以至于产生了对此病症的免疫力。吊诡的是,活下来的是病人,不愿苟活者才是心智正常的人。
  •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现在。
  •     读自传是在读一个人的人生,也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     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见证了这个社会的变迁。
  •     晚上去深圳图书馆看到新书架上这本书
  •     你们可以把我的书烧成灰烬,但我自信,它的浓烟烈火将化为下一代人的法学之光。 ---龚祥瑞先生
  •     李总理老师的书
  •     大一就知道的前辈兼同乡,只是囿于时代烙印,自传稍稍拘谨了些。
  •     这本书得以出版,又这样张扬地销售,得益于陈有西大律师。没有陈律师,就没有这本书。
  •     波澜壮阔的人生……时代成就了一批大师
  •     经验来自于自己的体验和别人的体验,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书
  •     龚先生之人生哲学在其记述文革中打扫厕所的经历时有着最鲜明的体现——“我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向‘先生’交卷时,就像在清华园下课从教室里走出时那样充满自豪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宁波帮’在当学徒时挨了打又能完成任务的共识,并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出头’之日。”此中两面,一曰认真,二曰克制,这注定了龚先生只能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却断难成大家。
  •     期盼中
  •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追求光明。推荐给青年人,坚定自己的信心,推荐给中年人,反省自己的行为,推荐给老年人,开阔自己的心胸。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介绍了龚祥瑞老师一生为学,其务实治学的精神令人钦佩。穿越绝望,墙外花开已是春。
  •     替老婆买的书,作者曾经是她们的宪法老师
  •     我在想的是,如果不是李副总理在媒体上深情回忆了一下恩师,那这本书只怕还不见得能公开出版了吧?! 此书的出版经历也着实反映了龚老对于中国政治学与中国政治间关系的永恒疑问。
  •     法学人 一部很不错的传记
  •     代表着有无限魅力的一类人。那些精神风骨总令我们向往。
  •     勾起了值得回忆的过去,百年寿辰之际发行此书也算是对故人的纪念和对学术贡献的认可,一代法学大师啊!家里人很安慰。
  •     全书充满一种孩子般的纯真与诚实,在浮躁的今天读来尤其难能可贵。虽然他的观点并不一定为我们所接受,但是龚老对于自己的态度是很值得我借鉴的。
  •     人间未有无现实的理想,亦未有无理想的现实。
  •     期望读到的东西几乎一点没读到,不想看的无用信息倒满篇都是,坦白说,论料论文笔,回忆录里这书算很烂的。
  •     好的
  •     可能是我比较喜欢自传吧这本书写的挺不错的
  •     穿越时光,体会不同时代的生活,感悟人生的颠簸淋漓,对中国的法制进展有一清晰认识


    向前看,任重而道远
  •     写得很诚恳。前半部分 (pre-1949) 说了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对当年留学生的描写有意思,提到两蒋父子也很有意思。后半部分则是真正好看的地方。不经意的细节都很有意思,比如讲开国大典的时候,说毛氏通篇只用了「我们」,「人民」这种复数。后来的故事,我也是头一回读到从这个角度叙述的那段历史,和北岛不一样,和杨曦光不一样,和章怡和不一样。
  •     下一代人的法学之光?我说不出这样的话。
  •     看来我是不喜欢看自传
  •     不敢相信这样清丽、有趣的文笔出自一位治严谨的宪法学的学者之手,就像贺卫方先生说文笔之间流淌着一种气韵。不多说了吧,这本书想写篇简评。
  •     在成长为学者的道路上,您是平凡而幸运的,在清华有钱端升的提携,在伦敦政经又师从拉斯基。但选择成为一名宪法与行政法学者却开启了您人生的坎坷旅途,从此您的人生就和法治一样在华夏大地饱受风雨。晚年,“有政治而没有政治学,有宪法而无宪政”是法学泰斗对中国最切题的评价。盲人翁里奥是一颗星座,他摸索着向着朝阳前进,经受着反复的昼夜。老先生说,自己很像他。
  •     人走了十几年后才得以出版,珍贵!作为一名有志于在宪法行政法专业有所发展的学生,我觉得特别感动,甚至有很大的励志作用。一定还要重读几遍!
  •     过去不太喜欢看人物传记,甭管是自传还是他人写的传记,后来发现大写的历史未必尽信,传记未必不真实,这对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是有帮助的,这是一本好书!
  •     读了其中一部分
  •     这本书还是比较满意的吧。因为比较厚实。
  •     龚先生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对人治社会的追求值得我们钦佩,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教学精神和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
  •     老公买的书,自己也看了一遍。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是不是有一些值得去做的事情,然后为之努力。
  •     一楼的你不要自以为自己读了一些书,自己以为认识了一些东西,就来这里大说一通,你这样解读龚老真是非常之让人寒心,不负责任的发表一些言论,还造谣龚老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你是什么居心??我看不是龚老患上了病,是有人患了思钱,思权,思官僚主义证
    我相信购买和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自有自己的判断,龚老说他是盲人,试问大家,到底谁是盲人呢?
  •     帮助挺大的一本书
  •     本人作者是一位古典式文人,心怀天下,朴实善良。作者文笔细腻,风格清新自然,他是一位故人,更似一个朋友,说说自己的一声,没有大悲大喜,只有点点感悟,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会做人,都是值得一读。在当前公权强大,政府机关侵害公民权利的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从这本书也许会有新的解决思路,当然这也是文人的一厢情愿,制度问题也是利益问题,既得利益者是贪得无厌的,他们是不见黄河不落泪。
  •     恢复我读自传的信心!
  •     很值得一读的书,谢谢!
  •     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贯穿着批判精神的光芒和民主精神------龚祥瑞老先生说的多好啊!真正知识分子的风骨!老先生自传中的许多内容都让我看后感动不已。
  •     2011年10月
  •     没有读懂。似乎想像中应该详细的被一笔带过,应该一笔带过的又分外详细。
  •     真实的历史轨迹
  •     法律人的书
  •     盲人ORION是一颗星座(猎户),他摸索着朝向照样前进。当太阳出来时,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着它的是无穷无尽的书夜。我非常的像他。
  •     了解一代法学名家的必读之作
  •     中国的真正读书人大体都属于韭菜,权力总是一茬一茬的去剪,而费孝通曾说我党最拿手这个事!
  •     龚先生的思维真是……好纠结。 上一刻还是曼妙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巴黎,此刻已是意兴阑珊、一地鸡毛的批斗大会。不经历无法感知。惊讶,惊恐。
  •     1、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看,好像觉得书写的没有趣味,但如果你有时间沉下心来慢慢的品味,你会觉得书写的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充实。
    2、能够感受到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对待所经历的各种事件的一种平和的心态,不盲从任何时髦的口号,也不偏激,而是理性的分析经历的人与事。
    3、一个真正有知识、有阅历的人,你会在阅读中感受到他的人格的力量。
  •     本书中描写历史的部分比较精彩!
  •     法学名师的回忆,不过好像对那个特殊年代自己的行止有所回避,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     书挺厚的,还在看,没看之前就觉得很感动,一个已故老人的自传,应该细细品味
  •     在天同所里看滴...突然很想念所里的筒子们
  •     盲人不盲 很好的书
  •     1911年出生的龚祥瑞,在本书全面回顾自己求学治道的一生,1993-1996完成此书,有两个要求:不在境外出版,不删改出版,以致直到他在北京大学的学生李克强发表纪念他的讲话后得以出版,文笔干净,内容详实,对求学去法未去美始终遗憾,对蒋家父子的接触和看法不避讳,对文革的境遇以片段方式回顾,一生在政治学和法学中不敢稍怠,既随波逐流又坚持自我,在老一辈的学人中,他的自传尤其宝贵。
  •     2011年暑假在一个办公室一口气看完的。行走在黑暗中,不就同盲人一样,残废又不知归程。
  •     李克强的老师
  •     写的不错。等待第二本。
  •     三分是敬重龚老,扣掉的两分是陈有西在序中对书中内容的忽悠。看完很失落,很失望。作序的是个骗子
  •     这本书在贺老的微博上反复提到了,当当终于上架了
  •     作者经历很多。可惜我读过就忘了。在法学上他当年提出的东西,现在也是常识,可惜还是不能落实。其实很多东西,他谈的比较隐晦。没有读《上学记》那么畅快淋漓。
  •     读龚老的自传宛如读一部中国近代宪法史诗·
  •     龚先生之人生探索之路,何其漫漫,何其艰辛。
    于后人则更多的是启示。
  •     你知道现在的想法变幻莫测,你知道我心底有想做的一个行当。
  •     龚教授是宁波老乡,书中描述了许多宁波的过去,很是亲切
  •     让我们这些后辈们客观的了解现实中
  •     感觉很一般。读完对龚祥瑞已无好感。缺乏叛逆精神。
  •     若不是江桑的批注,全书只有第二十一章可以看看。
  •     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关于人生,关于宪政
  •     法学大家,值得敬仰,不过人无完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