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学习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巴黎的学习岁月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ISBN:9787305065095
作者:(德)尼克劳斯·桑巴特
页数:530页

章节摘录

一 接近巴黎启程巴黎是我母亲常去购买她的好看衣服的城市。她最后一次去巴黎的时候,恰逢国际博览会在艾菲尔铁塔和现代化的艺术一装饰一特罗卡德罗广场之间举办,它的光辉再次使19世纪的这座古老首都容光焕发。啊,从那以后,人们对巴黎的国际博览会不知写了多少毫无意义的报道。配合她的讲述,她给我带来了《图片》杂志的一期特刊,这家杂志的特刊装帧豪华,不仅由于贴在不同颜色压箔上的多色复制图画的质量,而且由于每一页拼版和装潢的细致和考究而很有名气。也许再也没有一家杂志,不管它出自何处,在技术的完美和格调的高雅方面能够达到类似《图片》的水平。显而易见,这样的产品只可能出自巴黎。就像各种各样的香水,高级时装店的新产品一样,《图片》杂志属于一种那时候尚未达到的生活文化标志,这种生活文化的魅力在20世纪30年代无可非议,从里约热内卢到贝鲁特、从纽约到布加勒斯特。

前言

尼克劳斯·桑巴特(Nicolaus Sombart,1923-2008)系德国文化社会学家和作家。其父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1863-1941),系德国社会学家和国民经济学家,著有《现代资本主义》和《犹太人与经济生活》。其母柯利娜·列昂(Corina Leon,1892-1971)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伯爵家庭,而且是一位教授的女儿,她在柏林经营着一家沙龙,在这家沙龙里,每星期天的下午,魏玛共和国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外交家聚在一起进行思想交流。桑巴特在父母的熏陶下,加之耳濡目染,从小就养成爱好读书、思考和交往的良好习惯。正如他后来总结性地说,“我的为人和我的知识归功于我父母的图书室和我母亲的沙龙。”20世纪30年代,桑巴特在大学里潜心学习,经常出入于他父母家的卡尔·施米特(Carl Sehmitt)成了他的指导老师。从1942至1945年,桑巴特应征入伍,先在法国北部的维特里·安·阿尔特瓦(Vitry-en-Artois)备用机场担任警卫,后随一支铁路高炮部队驻扎在俄罗斯。战争快结束时当了英军的俘虏。1945年之后,桑巴特先后在海德堡、那不勒斯和巴黎研究哲学、国家科学(Staatswissenschaften)和文化社会学,师承当代文化社会学宗师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t)、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和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950年,桑巴特大学毕业,在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论亨利·德·圣西门伯爵的思想史的意义》,并获得博士头衔。1947年,桑巴特和阿尔弗雷德·安德施(Alfred Andersch)、汉司·维尔纳·里希特(Hans Werner Richter)一道创办了杂志《呐喊》(Der Ruf),而且是“四七社”的创办人之一。同年,在美国占领区发表了他根据自己在法国北部备用机场值勤时的经历写成的短篇小说《狂想曲一号:一个哨兵的迷惘和灭亡》,小说模仿霍夫爱(E.T.A.Hofftnann)的《卡洛式的幻想故事》的风格,不叙述战士的英雄事迹,而讲述在白日及梦境间叛逃的失败主义。从1952至1954年,桑巴特在巴黎研究法国社会和文化,他于1994年(当时他已70岁)发表的《巴黎的学习岁月》集中反映了他对法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成果(关于此书的内容,留待后面详谈)。1954年,桑巴特任职于斯特拉斯堡的欧洲理事会(Europarat),为欧共体的建立出谋划策。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乌尔姆、弗莱堡、乌佩塔尔等大学任教。1977年,他成为世界笔会(PEN-Club)成员。1982年,他成为柏林学术讲座成员。从1983至1987年,他在柏林自由大学讲授威廉德国的历史和社会。桑巴特著作颇丰,有1965年问世的《危机与规划:对全球时代人的自我理解的发展史的研究》;1987年发表的《对德国的思考:从历史主义到精神分析》;1991年发表的《德意志男人及其敌人》;1996年发表的《威廉二世:替罪羊和中间派的男子》。《巴黎的学习岁月》、《海德堡岁月》、《柏林的青年时代》是桑巴特生命告白的三部曲。与另两部相比,《巴黎的学习岁月》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胜一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女人的赤身裸体比哲学家的常说更具智慧。  ——马克斯·恩斯特

内容概要

尼古拉斯·桑巴特,1923年生于柏林。德国“四七社”创办人之一。1982年成为柏林学术讲座成员,1983年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文化社会学。后为自由作家,世界笔会成员。他是德国文学生活中一位耀眼的人物,身兼科学家、外交官、作家等身份,一位花花公子及无政府主义者,从不掩饰自己的中产阶级出身。出版过生命告白三部曲:《柏林的青年生活》、《海德堡岁月》、《巴黎的学习岁月》,以及《德意志男人及其敌人》、《威廉二世:替罪羔羊及中庸之人》。
洪天富 1934年生,北京大学西语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诗人冯至教授。主要译著有《儒教与道教》《歌德谈话录》《亲合力》《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卡夫卡和现代主义》等。

书籍目录

一 接近巴黎
启程
头一天
另外一半
亨利四世旅馆
实验生活
拉斯蒂涅
二 女神现身
外表的华丽
王子先生大街10号
克洛蒂尔德·德·沃
万物都有自己的时间
三 我的规划
日程
一个时代的重构
图书馆感情
在城里交往
四 在贝陶夫妇身边
头一顿晚饭
安内特
海洋的寂静
一件礼物
告别
五 选择
虚无主义的塞壬
加斯东·巴什拉尔
六 在马克西姆家里
在树林里散步
斯塔尔夫人
雷嘉密夫人和她的朋友们
星期三的社交聚会
巴黎大学的六号广场
宴会
鲍里斯·苏瓦林
格言式的知识
七 安娜-玛丽的秘闻轶事
诗人们的小妹妹
在柔体杂技女演员家里作客
叙热大街
文化自由代表大会
世界政治
尼可拉斯·纳博科夫
苏珊娜·德·特塞纳
米肖
八 帕普的身体
我的表姐雅克利娜
在国家图书馆里的约会
时装表演
一个摩登的女人
梦幻世界里的女人
九 男人们
在约瑟夫家里
社会学的一课
一次为阿多诺举行的社交聚会
雷蒙·阿隆
让·保尔·阿隆
三种游戏
安娜·德·比耶维尔
让-皮埃尔·吉罗杜
雅克·德·里考蒙
贝尔纳·米诺雷
安德烈·纪德
克勒门斯·赫勒尔
十 法德这对情侣
十一 向劳拉表示敬意
十二 通向天堂之路
十三 历史的结束

编辑推荐

《巴黎的学习岁月》编辑推荐:女人的赤身裸体,比哲学家的学说更具智慧。    ——马克斯·恩斯特

作者简介

《巴黎的学习岁月》、《海德堡岁月》、《柏林的青年时代》是尼克劳斯·桑巴特生命告白的三部曲。与另两部相比,《巴黎的学习岁月》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胜一筹。桑巴特到巴黎的目的是为了重构1950年代前法国的一个时代,他通过大量地读书和“实验性的生活”,通过对巴黎上流社会“有同情心的观察”,不仅弄清楚了巴朗什的历史哲学和法国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了社会学在法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结识了一大批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英,并为他们一一撰写小传,以其神来之笔,使他们的音容笑貌、思想和性格跃然纸上。圣西门、孔德、斯塔尔夫人、雷嘉密夫人、约瑟夫·布莱特巴赫、乔治·巴塔耶、亨利·米肖、马塞尔·雷蒙、阿多诺、雷蒙、阿隆、阿尔弗莱德·格罗塞、萨特、纪德等一个个璀璨的名字出现在书中;巴黎的性文化和夜生活在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可见一斑。作者条分缕析,文笔巧妙,言词幽默,用各种彩色的经线和纬线编织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法国社会和文化的画卷,用各种酒、果汁、香料调制成了一杯色香味奇妙的鸡尾酒,让人回味无穷。

图书封面


 巴黎的学习岁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看性。真的就是看性。大段大段的性描写,不知道这本书是怎么过关的。人类把性复杂化了,或者说理性化了,或者说有了主题。如果没有了主题,性就是群龙无首,会了无生趣,会浮皮潦草。此次的主题是以艺术之名,以当时的巴黎迎接一个新世纪到来为名。在这样的主题之下,性有了其五光十色,并且毫无顾忌之心。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再没有性可以像这样在艺术的光环之下,大行其道,眼下已经不是这个时代,想要强迫地回到都不可能,都是显得造作万分。明天会继续说另一本书里的性。公众号:怎么读
  •     我从没有觉得如此上当。原来一个德国人--我对德国人总是有钦佩之情的,他们的严谨,认真与深刻,也会写出如此肤浅的东西,真是白白糟蹋了德语文学中悠久的教育小说的传统,翻译者把这本德国公子哥的巴黎游记和歌德与曼的作品相提并论,简直是玷污了两位大师。一个贵族出身的德国青年在巴黎沙龙里和女人的私混,与一班苍白的法国知识分子的交往,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些可疑的带着德字的没落后裔,难道是作者本人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和自豪。看看一个德国人是怎样在巴黎堕落的,这就是巴黎,一个充斥着女人,无政府主义者和流亡者,各色冒险家的城市,最主要的是其中那些半艺术半政治的女人,总让我想起巴杜里夫人,玛丽安东内特直到卡拉布鲁尼,这些搅水女人,巴黎的交际花。啊,一个德国人谈到法国总少不了对斯达尔夫人的露骨的吹捧!这个包着头巾的放荡女人,用德国人来反对拿破仑,至于她是否真的喜欢那些古板的德国人和他们晦涩的哲学,我一直怀疑。因为我喜欢拿破仑,自然讨厌斯达尔。还有那个被作者视为仙女的雷卡米哀夫人,无非是另一个沙龙的女主主人,一个客厅淑女和卧室婊子。法国是女人的国家,假如不是拿破仑把意大利人的热情与坚定注入了巴黎,那么巴黎不知道会多么的女人气。巴黎,好象是个女人的城市,一个谈情说爱的地方,假如一个外国人外省人到了巴黎不和一个巴黎女人谈上一场恋爱似乎就白来一趟。这个德国贵族公子倒是深懂此理,没白来一趟。征服法国,征服巴黎就是征服巴黎女人。这也是我讨厌巴黎的地方,太女人气,到处是女人。一个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我不喜欢巴黎。因为我在读到这本书之前读了俾斯麦的传记和果戈里的书。我完全接受了一个德国男人对法国那种蔑视,一个俄国男人对巴黎的厌恶。我对于书中那种欧洲自由份子主张的女性解放的腔调更是厌倦,我一向厌恶喜欢标榜男女平等的男人。这种人往往是玩弄女性的高手。对于德国与法国的所谓和解主题,我只能说德国男人被法国女人弱化以后自然就老实了。为什么我讨厌巴黎,因为里面有两种我最厌恶的人,一是放荡的女人,二是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巴黎正是充斥了这些人,这本书也充斥着这些人。这本书把女人,哲学,民族,历史,政治,搅拌在一起,真是地道的巴黎特色。我很后悔买了这本书。
  •     绝不是做广告——看看简介里的那些著名人物吧,这是一本你意想不到的八卦神书,充满了最深刻的八卦和最肤浅的真理。译者是个可爱的老头子,让我想起那个荒唐的夏天,在办公室竭力压下他洪钟般声音的徒劳——他那么兴奋地谈论着其中残忍的性,变态的游戏,肮脏的隐事,不堪的伦理,这一切与那些神圣的人类的精魂万物的灵长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真正的社会学。……直到一位同事愤怒的声音打断了我们。那时候,我看不到社会,这么多年也未曾看到,而桑巴特用了三年时间就看到了——“你必须在你精力旺盛的岁月里尽可能有独创性地和积极地生活;了解所有的理论和科学;通过实践而熟悉社会各个阶级;尽可能多地尝试社会的角色,此外,建立对其他人和你自己完全新的联系;晚年的时候,把这些经验对其他人和你自己产生的影响总结成一种新的哲学。”——通过最杰出的头脑,最癫狂的人生,最危险的行为,去看,去看到。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作者居然真的是维尔纳·桑巴特的儿子。。。
  •     “即使阅读是掌握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可他终归是对体验世界的一种否定。” 桑巴特
  •     这书相当不错,内容很好,性价比很高,不错的书。
  •     malingcat老师送的~
  •     VBNM,./
  •     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炼成的
  •     社会学实践录
  •     pageed
  •     读其书,应知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的读其书,本书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     巴黎留学回来,读完,又走了一遭。
  •     很艰难的看完的。
  •     一开始有点像德国土鳖进城的感觉
  •     花花公子德国朝圣 给我一种披着经典外衣的'纽约派对季节‘的感觉...当做社会学小说
  •     羡慕啊!我也想过这种学生生活。
  •     安内特这个女人是亮点啊......更喜欢后面的记叙。好书可遇不可求,谁能懂我的口味.......
  •     巴黎,由此令我着迷。
  •     An education
  •     随时写着“社会学”的花花公子~试读。
  •     还不错啊,读过他的《海德堡岁月》,经历确实丰富多彩
  •     没读懂。。。
  •     巴黎的学习岁月真应该这样,做研究,与学界名流交往(也是因为作者是学二代,上学时就能与纪德、雷蒙阿隆等人以及各路名教授谈笑风生),交往几个女人,体验不同的性爱。
  •     一段历史,一些人。
  •     非常经典的社会学作品。如同一本《追忆似水年华》
  •     若想人前显贵,必要人后遭罪。那些羡慕塞纳左岸咖啡馆的人需要知道的文青回忆录和发家史。
  •     看看简介里的那些著名人物吧,这是一本你意想不到的八卦神书,充满了最深刻的八卦和最肤浅的真理。
  •     奇书,德国学二代混迹法国上流社会,50年代巴黎名流剪影。坦荡程度直逼卢梭,有些段落真是大开眼戒
  •     开头很美,中间很混乱。五星是打给自己的巴黎岁月的。
  •     一段段读 真的有些吃力
  •     八卦
  •     唠哩唠叨的八卦间,处处闪烁老头的人生智慧。
  •     去年去旅游的时候买的
  •     ...
  •     在巴黎泡妞的岁月。。
  •     翻译不错,逊在编校
  •     这本书是我在书店里偶然翻看到后就喜欢上的。通常我对我并不了解的作家的作品关注度都不高,但这一本书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回家后就在当当定购了。现刚收到书,非常满意!全书31.6万字,封面排版都让我喜欢。随便摘取其中的两段,让读者简短的了解一下作者的述事风格是否让你们喜欢:
    “当我知道马克西姆.勒华那儿遇见苏瓦林的时候,我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况且我对这一切关不特别感兴趣。我被勒华的《思想史》吸引住了。但是,我不关心政治,这是不可饶恕的。
    我在巴黎还不到半年,就听到斯大林逝世的消息。我站在二十四路公共汽车拥挤不堪的敞开的平台上,这趟公共汽车把我从国家图书馆运送到政治科学图书馆。在公共汔车里,我在邻座的报纸的第一版上看到巨大的大字标题,我眼里噙着泪水。这反应差不多和我1945年得知希特勒的死讯一样。当时我站在火车车厢的平台上,在我的高炮部队附近站岗,在库尔兰的某个地方。我的炮长,一个服役十二年的老兵,向我们转达这个消息,他为死者而哭。我心里想,这家伙死了,可是我得小心谨慎,一句话都没有说,在1953年的巴黎,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从十五岁起就对斯大林和希特勒有自己的看法,我不需要修正自己的意见。”
  •     我槽,,好书!!
  •     女人的裸体,比哲学家的学说,更具智慧。
  •     对作者倒是没多大感觉,但是因为作者对圣西门的崇拜倒是也有点喜欢这个人。尤其是他的"实验生活".
  •     当时的社会学家还真是……努力体验僧活啊。我喜欢他的俏皮话。
  •     买了<巴黎>《存在之难》《陌生人日记》,科克托的其他三本到TB去买算了。等考试完之后看完这些之后。0406
  •     引人入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