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口述实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梁漱溟口述实录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802148956
页数:322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一 家世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溟,后以字行;笔名寿民、瘦民、漱溟等。广西桂林人,1893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九日)出生于北京。梁漱溟祖先是元朝宗室后裔。其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灭,末代皇帝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今蒙古),其祖先家族未走,留在河南汝阳,地属大梁(开封),故改汉姓梁。至第十九代梁星由河南迁徙广西桂林居住。梁重的儿子即梁漱溟的曾祖父梁宝书,应乡试中举人后,又进京会试中进士,历任直隶、正定等地知县和遵化知州。此后,全家住在北京,未再回桂林。梁漱溟的祖父梁承光在北京即顺天府应乡试中举人,后在山西离石县(当时叫永宁州)做官。梁漱溟父亲梁济,字巨川,光绪十一年举人,在京城贵族那苏图家中任教(塾师),课其子女,后官拜内阁中书等职。梁济秉性笃实,为清室忠臣,但思想比较开明。他认为:中国积弱,全为念书人专务虚文,与事实隔得太远之所致。因此,平时最看不起做文章的人,而以“务实”二字为其一贯的主张。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但事实上梁家生活却并不富裕。因为梁济的祖父做外官卸任时,无钱而负债;父亲为祖父还债,债未清而身故,逝世时年36岁。当时梁济只有七八岁,靠着祖母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梁济19岁,便在“义学”中教书,生活仍然清苦。“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官宦之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他还愁娶一个不能过苦日子的媳妇不好办,竟因之拖延了数年才成婚。”自清末至民初,梁济大都是在民政部门负责一些慈善事业,如慈幼堂和罪犯教养所等,其中有几年在皇史晟(清皇家档案馆)工作。清廷腐败,外患频仍,身为文官的梁济深知自己没有机会效命疆场,但他读起兵书来却手不释卷,喜爱有加。遇到风雨天别人多躲进屋,他却顶风冒雨在外面跑。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闻中国军队不经严加整顿即开拔东调,便“顿足挫胸,谬矣谬矣!”光绪下诏要实行变法,他建言“欲革弊政必先革弊风弊俗”。梁漱溟后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亦与其父梁济大有关系。青年时期的梁济悲天悯人,却对中国的政治、民情无可奈何,常常把自己的愤懑和忧虑写进日记里。此处仅举其1893年至1894年的几则日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五四运动那个时期,在反对孔学,反对中国古老文化那么厉害的气氛中,梁先生提出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话,是很有胆识的。  ——熊十力梁漱溟的十四字格言: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为人类文化的早熟,中国被美国师爷责以没有人权不讲民主,梁漱溟对此的解释和中国为什么科学不发达是一个原因——文化早熟,病在高明,非失之愚笨。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抑压,被抹杀。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后记

2006年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白吉庵先生问我,是否愿意与他合作,将他于1997年年末出版的《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一书补充扩写,共同完成一部梁漱溟的传稿。我当时有点犹豫,觉得自己的学术功力不够,对于梁漱溟先生的佛学、儒学思想所知甚少。白先生说这是梁漱溟先生家人的心愿,可他眼睛不好,不能较长时间看书或查阅资料,一个人难以完成扩写的工作。我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但是,当我大量地翻阅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资料和白先生提供的书稿资料时,一方面,我被梁漱溟先生对国家、民族那种深厚的大爱;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对真理的探求;一生为追求佛学、儒学,致力于城市与乡村教育,为抵御外敌、国共合作奔走呼吁,为新中国建设积极献言,为完成其一生的写作计划不懈努力,一生始终敢讲真话的精神和品格所深深感动。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人物并不好写,如何准确地记述、评论其一生的思想脉络与变化、学术观点、生活态度,应该说很不容易。在白先生的鼓励下,我翻阅梁漱溟先生的著作、文集,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梁漱溟的各种传记、年谱、论文集、资料集等,开始了艰难的写作。近三年来,我边查阅资料边写作,查阅、选择资料的时间远远超过写作的时间,这也是人格与学术思想接受洗礼的一个过程,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尽管如此,当完成最后一章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仍然感到很不满意,因为自己这枝拙笔实在不能高度地概括梁漱溟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高尚品质与生活情操,只有留待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我能够接受这个任务,不知深浅地写下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粱漱溟先生的人格魅力。

内容概要

白吉庵,云南省建水县人,1930年生。1979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著有《胡适传》《章士钊传》《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等书;发表《论辛亥革命的两种起义方式》及研究章士钊、胡适等人的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一 家世二 少年时代三 初入社会四  自修佛学五 北大任教六 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七 良师益友八 结发夫妻九 “以青年为友”从事乡村教育十 救国必须走“乡村自治”的道路十一 到河南办“村治学院”十二 到山东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十三 抗日战争前期访问毛泽东十四 巡视敌后十五 筹建“民盟”  创办《光明报》十六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十七 桂林三年第二次婚姻十八 抗战胜利为国内和平而奔忙十九 下乡教学著《中国文化要义》二十 全国解放再晤毛泽东二十一 参加土改运动二十二 一九五三年事件二十三 “雅量之争”的余震二十四 不是右派的“反面教员”二十五 学习与反思二十六 “文革”磨难二十七 反对“批孔”二十八 著《人心与人生》二十九 国事与家事三十 晚年生活与最后的讲演梁漱溟佛儒思想探索梁漱溟年谱简编后记

编辑推荐

《梁漱溟口述实录》作者受梁老之约为其立传,故自1985年6月起至1988年1月19日,最后一次谈话为止,前后约三四十次听其讲过去的经历……开国大典上,周恩来感慨地说:可惜今天的盛会梁漱溟先生不在场……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漱溟是唯一在大庭广众之下与毛泽东公开辩论的大儒。

作者简介

《梁漱溟口述实录》内容简介: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图书封面


 梁漱溟口述实录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作者独家的内容太少,没有体现几十次采访的分量。
    在一些关键时间点和关键情节上,都是引用其它著作的说法,丝毫看不到作者几十次采访梁漱溟的内容。有点对不起本书号称“梁漱溟口述实录”。而且在一些对梁漱溟特别重要的举动评价上仍然固守意识形态的教条,比如,抗战胜利调停国共冲突、1953年与毛泽东的公开争论。
    本书适合对梁漱溟不了解的读者看,如果是爱好者、研究人员就太浅了。
  •     比较好,值得收
  •     我主要是看1949-1980这一段时间,寻找缺失的记忆。
  •     身不应离心,心不应离身,心身合,谓之中。 外重内轻,身随物走而离心,失心。
  •     这本书也真够长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