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自传(第一卷)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罗素自传(第一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100032247
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页数:337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当时真是智力迷狂的时刻。我的感觉就像在雾中登上顶峰的感觉,突然间云消雾散,一切豁然开朗,从各个方向上都能见到40英里之外的村庄。    一个人无论在何处发现自己倾向悲痛,那是感情失败的一种信号。宽阔的心胸和更大的自制,将以一个平静、成熟的悲伤代替本能的痛苦呼号。使文学如此令人感到安慰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悲剧都发生过去,而且具有超出我们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完美和沉静。当一个人的悲痛愈演愈烈时,将它看作久远以前发生的往事,在想象中加入把一生都牺牲给仍在缓缓运行的大机器的灰暗心灵的悲痛行列,是一件最有益身心的事。……书摘1    附录:“希腊语练习”①    1888年3月3日,我要写一些现在我感兴趣的题目,由于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我已深入考查这种宗教的真正基础,而我正是在这种宗教中成长的。在某些方面,我的结论论证了我先前的信条。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不可抗拒地被带到某些结论中去,这些结4.论不仅使我的家人震惊,同时也使我感到痛苦。我得到的确切结论很少,但我的那些见解,即使我不是完全确信,也差不多如此,我没有勇气告诉家人,说我不信永生。我常和尤恩先生漫谈这些事,但是现在我不能把我的思想对任何人讲出来,而这是唯一可能的发泄方式。我要在这儿讨论我的一些问题。  3月19日  今天,我打算记下我相信上帝的理由。首先,我可以说,我是相信上帝的,同时,如果我得给我的信条一个名称,我可以称我自己是位有神论者。如今在找寻信仰上帝的理由时,我将只考虑科学的论证,这是我曾经立下的誓言。为了信守这个誓言,我要付出代价,并且还要排除一切感情因素。为了要找到信仰上帝的科学根据,我们必须回到万物的起源上。我们知道目前的自然法则从来是有效的。在宇宙中,现有的准确数量和能量肯定是一直存在着的。但是星云假说揭示的整个宇宙,充满着无差别的星云状物质的时期并非极远之事。因此现在所存在着的物质与力,很可能有一种创始,而这无疑的只可能是神力。可是,即使同意它们一直存在着,调节力对物质的作用的法则又从哪里来呢?我想那只有归诸一种神的控制力,我称之为上帝。    3月22,日  现在,让我们考察一下这种推理的合理性。让我们像有人假设的那样,假设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宇宙,只不过是偶然生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设想,在任何给定的条件下,原子的表现精确地与另一个原子类似?我想,如果原子是无生命的,就没有理由来设想它们在没有一种控制力量的情况下,能做任何事情。另一方面,如果它们被赋予自由意志,我们就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宇宙中所有的原子,在一个整体中结合起来,并制定出每个原子都必须遵守的规律,这很显然是一个荒谬的假说。因此,我们就不得不相信上帝,但是这种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同时又证明奇迹和神力所显示的、其它被信以为真的现象不存在。不过它也没有否证这些奇迹和神力显示其可能存在,因为立法者当然也能废除它。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得出不相信奇迹的结论,因为假使上帝是这些规律法则的制定者,如果它不能不时地加以修改的话,意味着这些法则规律肯定存在不完美的地方,而这样的不完美我们永远也不能归之于神性。正如《圣经》中所讲,上帝对他自己的工作表示后悔。    4月2 日  我现在要讨论的题目,比起其它任何题目来,使我们这些可怜的、终有一死的人从个人出发更感兴趣。我指的是不朽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一直最感失望,想起来很痛苦。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考的方式:一种是进化、把人和动物比较来看;一种是从人与上帝的比较来看。第一种较为科学,因为我们对动物无所不知,而对上帝则一无所知。首先来看自由意志,考虑到人与原生动物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分界线,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把自由意志赋予人的话,我们也必须把自由意志赋予原生动物,而这很难办到。因此,除非我们执意要把自由意志赋予原生动物,否则我们就不能把自由意志赋予人。不管怎样,这是可能的,但是难以想象,在我看来假如是可能的,原生质只是同普通的自然的进程聚集起来,而其间毫无上帝的特殊神意,那么我们和所有的生物都仅仅是因化学力量生存发展。一点也不比一棵树更奇妙,而我们没有人敢说树有自由意志;再者,即使我们对任何时候、在任何人身上的作用力,他的正反两方面的动机,他的大脑在任何时候的结构都有足够的知识,那么我们就能确切地说出他将要做什么。从宗教的观点看,我们声称自由意志也是一桩妄自尊大的事,因为根据上帝的法则,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像星球运动一样确定。我想我们必须让上帝来制定,这些决定每个人的行为,而永远不会被违背的法则。没有自由意志,我们就不能有永生。    4月6日,星期一我倒愿意相信生命永存,因为一想到人只不过是一种不幸的、赋有意识的机器,我就觉得十分难过。但是不存在其它的理论能同上帝的全知全能相颉颃。我想,科学对此已给出充分的证明。因而,我必须不是无神论者,就是不相信永生的人。认识到前者不可能之后,我采纳了后者而不让任何人知道。我想,不管人们的这种观点多么令人失望,上帝总是在一开始创造法则,通过这法则,只不过在一块星云状物质上作用,或者只在宇宙这部分弥散的以太上的作用,会产生我们自身这样的创造物,他们不仅能意识到我们的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测度上帝的神秘,这的确给了我们上帝伟大的奇妙观念。所有这些上帝没有加以更多的干预。现在,让我们考虑这个缺乏自由意志的学说是否如此荒谬。假使我们和任何人谈起来,他们踢踢腿或干点诸如此类的事情,或许他们禁不住要那样做,因为他们有一些事情要证明,并且因此为他们那样做提供了一个动机。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总有决定我们那样做的动机。同样,在莎士比亚或者赫伯特·斯宾塞和巴布亚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是他们和一个巴布亚人之间的差别,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巴布亚人和一个猴子之间差别一样大。    4月14日  认为人没有永生性,没有自由意志,没有灵魂,总之,人只不过是一架被赋予意识的灵巧的机器,这样一种学说有很大困难。因为意识本身就是明确区别人与死物质的一种特性,假如人具有一种与死物质相区别的特性,为什么就不能具有另外一种特性——自由意志?我这里所说的自由意志的含义是指,比如说,人不遵守第一运动定律,或者至少他所包含的能量、运动的方向不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此外,似乎无法想象,人,具有理性、具有宇宙知识和是非观念的伟大的人,有其情感,有其爱憎之心,有其宗教的人只是一种可消灭的化合物,他的品性和他对善恶的影响完全依赖于他脑中的分子的特殊运动。而所有最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只是由于他的某个分子碰撞另一个分子比其他人更加频繁一点。这种学说难道不是极不可信吗?谁要是相信这种荒谬学说难道不是疯了吗?可是另外的选择是什么呢?那就是接受业已证明的进化论。猿的智能逐步增加,上帝突然显示奇迹赋予其中之一以那种神奇的理性,而我们是如何具有理性的看来还颇为神秘。那么,的确被称为上帝最光辉作品的人,在经历许多年代的演化之后,最终注定要完全毁灭掉吗?我不能这么说,不过我宁愿相信这种观念:上帝需要一个奇迹来创造人,然后让人自由地去做他愿意做的事。    4月18日  于是我们姑且接受人必有一死和没有自由意志的学说,它同过去一样,仅仅是一个学说,当然诸如此类的事都只不过是猜测,那么我们如何形成是与非的观念呢?许多人说,假如你提及任何诸如“预成论”之类的荒谬学说,结果也是一样,虽然牧师们不这么认为,那么良心等等又如何呢?而他们认为良心等等由上帝直接植入在人心之中。而我现在的想法是,我们的良心首先是来自进化(而进化自然形成自我保存的本能)。让我们举十诫之例来说明原始道德,其中许多条引导社会过平静的生活,而这对种族的保存是最好的方式。其次,正如我们所知,希伯莱人认为多子女是上帝恩宠的标志,而无子女则被认为是上帝诅咒的结果。对于罗马人来说,寡妇被人嫌恶,我相信,寡妇过了一年还没有再嫁是被禁止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别的想法呢?他们不只是因为这些可怜或令人厌恶的对象不能再生育新人吗?我们能很好理解,当人们变得更为明白事理的时候,这些想法就会逐步冒出来。因为如果杀人和自杀在一个部落里流行起来,那么部落就会灭亡。因此,憎恶这些行为的部落就会大为受益。当然对于更有教养的社会,这些思想也会有相当大的改善。至于我自己的想法以后再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潮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伯特兰·罗素 译者:胡作玄 赵慧琪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贵族世家。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几千篇,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书籍目录

序言 我为什么而活着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青春期
第三章 剑桥
第四章 订婚
第五章 第一次结婚
第六章 “数学原理”
第七章 重返剑桥
本卷索引

编辑推荐

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由此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罗素自传》(第1卷)详尽、幽默地把罗素生活画卷再现于读者面前,是了解罗素一生及其当时社会背景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书。

作者简介

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由此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第一卷记叙了罗素的早年岁月,他的家庭情况,他所受的教育,他最初的婚恋和他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自传中揭示了支配着罗素生命之舟的三种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图书封面


 罗素自传(第一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很多地方读起来很别扭,记得曾在某处看到本书的译者被称赞译笔了得(不是这套书),让我很诧异
  •     因为《西方哲学史》我认识了罗素。查了他的生平进而决定阅读他的自传。对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我一直有点排斥。很小的时候便是,我讨厌看那些男人光着半边头还梳着辫子的“打仗的戏”。长大一点之后,从世界历史书上知道了“日不落帝国”,知道了打着领结的绅士和穿着衬裙的淑女。是的,我会回避中国的近代史,却非常向往欧洲的同时期的生活。在我的心中,那时候的欧洲是文明辉煌的中心,无论科学还是哲学,宗教还是道德,都是蒙着一层美妙的光晕的。就好像是莫奈的画。我渴望自己也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周围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就好像罗素先生的生活。追溯了我曾经的幻想。还是来谈谈这本书。这是罗素自传的第一部。他自己写了大概有三分之一,其余都是信件。我喜欢阅读信件。喜欢去从只字片语还原事件。加上罗素先生会不时注解,更加深了我阅读的乐趣。我喜欢他们在夏日的午后长时间的远足,然后是例行的下午茶。我也喜欢他们朋友之间相约一起共度周末,在客厅里激烈的争论。更喜欢的是因为智力上的卓越而被吸收进剑桥秘密的集会,被称为“使徒”,噢,多么神秘多么好玩儿又多么有高高在上的成就感(虽然也许他们并不这样认为)。罗素非常诚实的描述他的生活,和我心目中标准的英国绅士一模一样。除了一点,他好像不打猎。我记得很清楚,一个周六的下午,当我阅读到他那位早年失去亲爱兄弟的许久未见的朋友,突然站在他家门口,并且坚持要去看看他已经入睡的孩子们时。我的泪水不期而至。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如此伤心。这段文字非常克制,你知道吗?罗素的文字总是非常的克制,白描,几乎不用形容词。可我还是哭了。你真正放在心里的朋友,彼此之间坦诚而深入交流过的朋友,那就是无论过去多久都能让你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的朋友。不唯只有情人可以让人疯狂,朋友也是一样。想为他承担苦痛,希望他一切都好。可是人生怎能一切都好?如果没有痛苦和绝望的介入,我们还会像今天一样思考得如此深入行动得如此果断吗?这个矛盾,我在承受,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也在承受。所以我哭了吧。非常伤心的哭了一场。就好像上次失恋的时候。其实,我有点后悔看这本书。可能因为罗素给了我太多真实的他自己的想法吧。作为他老年时候对一生的回忆,并没有太多自我反省的句子在里面。他回忆自己的经历,朋友,爱人,情感,智力上的发展,心理上的变化,难以忘怀的细节。非常诚实,绝不随便否定或肯定。我欣赏这样的态度,正如我欣赏罗素先生。但这并不代表我赞同他,或者赞同他所代表(如果他可以代表的话)的西方哲学家或者西方的思维方式。他很痛苦,虽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无论个人还是人类,我们能得到幸福吗?不能的话,我们干嘛还要活着孜孜以求?可以的话,是以哪种方式呢?我还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我在不断的否定否定以及否定。要自己去独立的思考,广泛的考察,积极的实践。非常期待看第二部。
  •     他说,仅仅半个小时交流,仅仅因为都欣赏一本冷门的书,就锁定了一个终生的好朋友,这不禁又让人相信一见钟情,如果考虑到高山流水的真实性。罗素12岁发觉了自己有“某种才能”,就立志从事数学研究,但是在《数学原理》后他又转向了哲学和社会。这正和高斯相反。他第一次离婚没有交代具体原因,就是突然发现对前妻没了感觉。这个解释真的很搓,他应该这样说,有点才情的男人都这样,大家都懂的。

精彩短评 (总计63条)

  •     看了以后,很有触动
  •     原来罗先生主要是个数学家,至少感觉他自己是把数学家的身份放在排名第一的,或者只是在这一册中哲学涉及的少而已。另,书信部分跳过了,实在提不起我读他们的兴趣。
  •     第一卷有些啰嗦,你们不觉得吗?
  •     硬是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大贤的文笔翻译成了中学生的水平。。。该打。。。从内容上来讲,这本书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尤其书信太多,大多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我略过了。从精神上来讲呢,书中的有些地方似乎对我有一些启发,比如罗素在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来自家庭的熏陶,而青年时代因为结交了许许多多相当厉害的朋友而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感情上来讲,我发现罗素对待感情的事情上与一般人无异,从初恋到结婚,从热恋到乏味,不过这家伙一生结婚这么多次也说明他是个感情相当丰富且活跃的人。总的来讲,此书可以作为消遣书略读,因为无法进行有深度的挖掘。。。
  •     努力生活的好孩子
  •     罗曼·罗兰和罗素,傻傻分不清楚
  •     老罗唠家常
  •     罗素在书中评价其友人桑格:“深刻的才智与热烈的情感如此完美地集于一身”。事实上这句话用于评价罗素本人真是太切合不过了。如此纯粹且几乎完美地过完一生,让谁都会有敬仰之情。
  •     爱,知识,怜悯
  •     看的纸质书,重点铅笔直接划线了,随想直接写书最后一页了…书信部分前面看了,后面没看,人名太多没记住几个…因为感觉不能同时把握太多内容(比如欧洲政治哲学的内容就一目十行吧,就记住了几个名词)就沿着我思考的重点有选择的看的…
  •     好多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人名- -。 信件部分太多太杂了点。
  •     罗素的自传,写得那么真诚,很感动。
  •     大致知道罗素对知识、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揭制的同情的原因了。
  •     没读懂
  •     在图书馆看的,办读书卡的过程十分坎坷,此处就不细说了,好在看到一本好书,开篇就是著名的三种激情,非常好看。
  •     有点意思,早就想看,一直没买。这次在床头看完。
  •     原来罗素是这样的,很好玩。
  •     小部分人在大展宏图,大部分人还是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对知识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不可抑制的同情。
  •     他的存在是环境与自我的美妙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并不是一个人努力追求就可到达的。所以罗素就是罗素,独一无二。
  •     没看信
  •     喜欢
  •     非常好,快递第二天就到了,非常喜欢!
  •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作者非常真诚,很敬佩
  •     到了二十岁,才看罗素的第一本,现在看,是这般体会,等大学毕业时,再看一遍,我想应是那般体会
  •     双亲早亡,父亲为了让他躲开宗教的影响,将他托于一个朋友,祖母知道后,坚持把他接回大庄园,扔给他一本《圣经》,还留了一句话:不要随众人去做恶。
  •     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写得真诚。
  •     就我所阅读过的哲学著作,最喜欢的是罗素。弱弱的吐槽翻译一下翻译,罗素那么漂亮的英文,译笔实在是不敢恭维。
  •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     是认识了解罗素的窗口
  •     先研究数学再研究哲学的人文关怀者的自传。
  •     适合当名人段子看,闲读
  •     2009-03-04
  •     睿智活泼有趣的文风,太好读了,不懂封面设计成这样,是为了吓退读者吗?
  •     世界上活得最精彩的人之一
  •     罗素先生,人类世界的大师
  •     如何能记住这么多细节的,令人吃惊。同时过多的细节过多的书信影响整体的阅读感受。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开卷语
  •     他的人生我不可复制,但是,我也可以很精彩的。
  •     翻译的实在一般
  •     一种平易近人的叙事方式,带你走近一个伟人,像你身边同行的大伙伴,而他的经历让你对这混沌而多变生活多了一层预知性的了解。
  •     了解罗素。
  •     睿智
  •     学哲学必看罗素
  •     三大热情,说的很感人
  •     太经典了,无须多说
  •     翻译的很好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也强烈无比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如罗素所说,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爱情让他变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在暹罗的茫茫人海中,兄弟亦友人克朗普顿的幽默,忠实,智慧,轻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凯恩斯敏锐的智能
  •     伟大的人在各方面都可以杰出,一个数学家做自我描述和描述他人水平不低于一般作家,多处可拍案称绝。但后面夹带了太多价值一般的书信,而且不知是否文化鸿沟,对其人(感情)道德观存疑…
  •     思想者的思考之路,成长之路。
  •     大学时读的,第二三卷知道最近才看。
  •     很好的书籍,增长知识
  •     哲学生活
  •     偶像
  •     我为什么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书里的书信太多了,火车上很快餐地看完了。不过,第一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太精彩了,一为妹子二为知识三为全人类。
  •     自传不是你想写,想写就能写
  •     罗素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而明晰的思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书中有些琐碎的记事,有难免的的虚荣,感觉没有认真梳理,有些遗憾。当然这只是相对罗老头其他伟大的作品而言。本书中依然有人之坦诚,有别开生面的人生体验,引起很多思考。
  •     内容真不错,自传的典范
  •     思想巨人的传记。
  •     想着罗素老爷子小时也这样,莫名增添了许多自信
  •     高中看的
  •     书信往来部分没咋看,感觉挺烦的。最羡慕的是罗素先生居然11岁之前没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看一个人的自传,不由自主会相信他所说的,在感觉他真诚的同时,似乎也在担心其实我了解的很片面。从他的自传里,不能很多地去了解他的哲学方面的思想,但是可以了解到那些思想产生的背景。罗素的反战理念在这一册里面涉及的还比较多,所以,印象比较深。还有他支持妇女的参政权利和更多的社会权利给我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对婚姻和爱情的反应,我好像比较困惑。好像他很多情又好像很理智。从本来就知道他的多次婚姻来看,他是比较多情的,但不痴情,不是风花雪月派,但也还不算花心大萝卜吧。关于情感方面我搞不太清楚,而要了解他的学说,这个情感方面不太清楚似乎也不太重要吧,这样就好。
  •     非常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