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校长覃东荣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拐杖校长覃东荣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43876897
作者:向晏漪
页数:189页

章节摘录

这天,苍天悲泪,老天也鸣不平。    本来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瓢泼似的暴雨在大声哭泣!当晚,教字垭地区教育办的几名领导听说覃东荣同志逝世的消息后,连夜派车,将覃东荣的遗体运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七家坪(那时张家界地区没有火葬场,人死了都是土葬)。    灵车运回七家坪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当时没人声张、没人叫唤、没人组织,但乡亲们还是知道了,他们有的拿着手电筒,有的提着马灯,有的打着火把,都撑着雨伞早早地等候在通往覃东荣家小路的两旁。覃东荣校长的遗体一下车,人们就用伞遮着车门,生怕他们的“拐杖校长”被雨淋着。接着,大伙簇拥着,抬起装着覃东荣遗体的担架缓缓前行。那担架的后半部分,有少量的血液在往下渗滴,那是从覃东荣校长遗体上腐烂的双脚流出的!    遗体运至覃东荣老家后,乡亲们帮助装殓入棺,那棺材是镇完小罩帮助置办好的一副杉木棺。人们为他换寿衣时,在他身上原穿的旧衣口袋里没有发现一分钱,只找到一张陈旧发黄的材料纸,上面记着他生前借别人的账单。乡亲们看到那开始腐烂的背部以及腐烂得能看得见骨头的双脚还在流血时,忍不住泪如泉涌。    虽然覃东荣的遗体已发出难闻的气味,但是想看覃校长最后一眼的乡亲们还是不断往屋里挤。族弟覃正新含泪找来一块布将腐烂有洞的双脚包住,再用黑线缠紧。覃东荣的家没有衣柜,衣服都堆放在一张破床上,几个人在那破床上翻来翻去找了好长时间,还是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衣服上不是补丁就是有洞。有的乡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哭泣着说“覃校长啊,覃校长,你每月还是有两百多元的工资!难道你生前连买一件衣服的钱都没有?人家扶贫助学都是有钱人,而你家三个儿女都在读书,自家本来就穷困潦倒,还收养六个辍学儿童。你看你,你去世后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寿衣,东荣弟,你……苍天啊,你作的什么孽呀!”    没办法,乡亲们最后只好将几件破烂不堪的运动衫作为寿衣给他穿上。那腐烂得能看得见骨头的双脚,也只穿了一双有洞的袜子和一双旧布鞋。见了这场面,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流泪、叹息……    坐在旁边的伍友妹也很难过,但她深知丈夫是不会责怪她的,因为他们夫妻做的都是善事。穷一点,装殓差一点,不算什么,丈夫生前多次叮嘱过她,死后不要为他花费什么,连寿衣也坚持不让她买,说只要有旧衣穿就行了……    这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拐杖校长”!    这就是以校为家,义务守校、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被教委领导誉为“一条山区教育战线默默耕耘的孺子牛”!    这就是清正廉洁、高风亮节的“焦裕禄式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楷模覃东荣!    第二天,覃东荣病逝的消息,在全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到中午时分,成千上万的师生、家长、干部群众,竟都自发地冒雨从四面八方涌至望军岩山脚下的七家坪,他们都想见尊敬的覃校长最后一面,都想为他送行。区教委副主任覃程、办公室秘书熊永清代表区教委、区教育工会,赶来慰问覃东荣老校长的亲属。    人们还是要违背覃东荣老校长的意愿,自发地为他举行追悼会。人们胸戴白花,臂缠黑色的挽幛,整个会场显得庄严、肃穆。追悼会由教字垭教育办副主任胡大勇主持,教字垭教育办主任吴伯云致悼词。    集体默哀三分钟后,吴伯云主任悲痛地说:“各位领导、乡亲们、老师们、同学们,我们今天自发地冒雨来到这里,举行遣障大会,沉痛悼念覃东荣同志。他是为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累倒的,是为了抢救学校财产而致残的!他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逝世是我们教字垭镇教育事业的巨大损失,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吴主任边哭边说,哽咽着,实在说不下去了,等情绪稍微稳定后,他擦干眼泪,继续说,“当学生发生危险时,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为了抢救落水学生,造成左腿残疾。他为了不让穷孩子失学,上坡手脚并用爬,下坡手脚并用滑,拖着残腿拄着拐杖踏遍了我们教字垭镇的每个角落。他为了罩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自家三个子女读书、家境相当穷困之下,毅然收养了六名辍学儿童,不仅供他们吃住,还供他们上学。在他那爱心的感召和帮助下。教字垭完小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率先在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不仅是老师们的榜样,党员、干部的楷模,而且是全社会人们的楷模。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镇最优秀、最受人尊敬的‘拐杖校长’,他把一所山村小学办成了全国先进单位……覃东荣校长永垂不朽!”    一篇不到五百字的祭文,吴伯云主任竟然说了二十分钟!    听罢悼词,当人们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时,突然,一阵呼天抢地的哭喊声又响起。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覃东荣校长的灵柩,只见灵柩前跪着六个青年模样的人,四男二女,原来,他们是被覃东荣校长曾经抚养过的贫困学生。第一个被覃东荣校长抚养的伍良平用头使劲地磕着地,抽泣着说:“覃校长啊,覃校长!我们的好校长……您怎么走得这么早!您是为了抚养我们这些贫困学生才累倒的!我们还没有报答您半滴恩情……呜呜……您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东借西凑,拼命地抚养着我们,供我们上学。覃校长……覃校长啊……我们对不住您!哪怕只为您称半斤糖,买一件衣……我们的心里也会好受些……我对不住您啊!覃校长……我太无用了!呜呜……”    一个三十几岁的高大汉子,头碰灵柩,悲痛欲绝。他,就是当年被覃东荣校长从汹涌的洪水中舍命救起的学生杨贤金。此刻,只见他手扶灵柩,痛哭流涕地说:“覃校长啊……覃校长……我的再生父亲!我的救命恩人……我还没有报答您恩情……您就这样走了!呜呜,我对不住您啊!那么大的洪水……除了您……谁敢救!您瘫痪在床三年,我没有伺候您一天……您这样走了……我的良心不安啊,我太无能了!呜呜……”P006-008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第27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欣闻《拐杖校长覃东荣》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甚感欣慰。    张家界市山村教师向晏漪经过四年的实地采访,撰写出真实反映贫困山区中小学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全力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纪实文学作品《拐杖校长覃东荣》。在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的战略中,相信此书的出版定会成为湖湘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定会为繁荣湖湘文化增添新的色彩。    《拐杖校长覃东荣》记叙了覃东荣同志的真实事迹,作品紧紧抓住“师德”这个主题,真实反映了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学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艰辛与困苦。同时,通过覃东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发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贫困山区的教育。    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小学校长,为何辞世十余年还未被人们遗忘?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成百上千的人们自发地去缅怀他,去祭奠他?他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引起人们对他如此的崇敬与爱戴?只要你饱含深情地读完此书,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覃东荣同志无限忠诚于党。1938年农历三月,覃东荣出生在湘西北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字垭镇七家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贫出孝子,为了照料三个弟弟及常年生病的母亲,他用稚嫩的双肩同父亲覃服周撑起贫困之家。15岁那年他终于在党的关怀下走进学校。他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生命是党给的,我的知识是党给的,我要报答党的恩情,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让所有读不起书的孩子都有书读。’’他千里徒步投亲找工作,在垃圾堆里捡拾可写的演草纸和可穿的鞋袜,他这种艰苦求学的精神至今值得青少年学习与传承。    覃东荣同志爱生如子。在学生发生危险时,他奋不顾身跳入滚滚洪流中去抢救,与汹涌无情的洪水搏斗。最终学生得救了,而他却落下终身残疾,从此拄了拐杖。    历史不能重复,但可以思考,在思考中寻找教训,捕捉规律,再创造新的历史。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学会在失败中思考的民族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民族,一个会在困苦中不断探寻新的真理的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覃东荣同志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身残志坚,舍小家为大家.以校为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顶住各种压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小学办成“全国先进单位”,其中的艰辛与困苦无人知晓。为了不让贫困学生辍学,他拖着一条残腿拄着拐杖、手脚并用爬遍青山,用真心留住学生,用真情感染家长。他在送自己三个子女读书都感到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毅然同妻子伍友妹收养了六名贫困学生,管他们吃住送他们上学,并把他们培养成材,让人无限感动。在他人格力量的感召下,他所管理的学校成为“全国先进单位”及贫困山区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优秀集体,该校教育目标管理经验率先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推广。    覃东荣同志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他主动将省劳模荣誉辞让给别人.他真诚拒绝《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他处处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在学校食堂招待客人,他要学校其他分管领导作陪,而他始终同老师们一起吃大锅菜。他这种不搞特殊、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作为共产党人就应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时刻想着老百姓,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工作的实绩来诠释共产党人的本色。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至理名言用在覃东荣身上最贴切不过。覃东荣与妻子伍友姝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出了他们的一生。他们夫妻俩虽都只活到58岁就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覃东荣同志临终前对妻子说:“我死后不要为我买寿衣,就穿旧衣,不要开追悼会,不要立碑,把节省下来的钱多扶助几个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不然我死不瞑目!”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教师,多好的誓言!他真正做到了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覃东荣同志是全省人民特别是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的一面镜子,是一本现实版的教科书。深信此书将会对湖南的教育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一本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教师、青少年一读的鲜活教材。    是为序。    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刘亚南    2010年11月17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的生命是党给的,我的知识也是党给的,我要报答党的恩情,报效祖国,把我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让所有读不起书的贫下中农子弟都有书读。”  ——覃东荣    “是牛就不要误春,要发扬老黄牛精神,默默奉献。我们吃的是国家的俸禄,拿的是人民的血汗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孩子。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入学,决不允许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覃东荣    “我什么也不图,我图的是孩子不能失学,不能没有文化。虽然我家穷,但再穷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不能失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想办法把他们(收养的失学儿童)送到初中毕业。”  ——覃东荣

后记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一个坚持信仰并有信心为坚持这个信仰直面坎坷的公民,我们需要一个呼喊民声并为竭尽全力保民生的共产党人。张家界的拐杖校长覃东荣就是这样一位好公民、好共产党人。他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坚信社会主义美好;他站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殚精竭虑;他舍小我为大家,心系百姓疾苦,一生清正廉洁。覃东荣那廉洁奉公、舍己救人、艰苦奋斗、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崇高献身精神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他的事迹唱响了为民而活的崇高品德,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人去精神留。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时,我们想,不能让覃东荣同志的精神永远埋在土层深处。他的精神不应该只属于他本人,而应该属于整个社会。我们还是要违背他的遗言,将他们夫妇献身贫困山区教育的感人事迹撰写出来,予以推介。报告文学《不朽的师魂》经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央视网、红网、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台、《张家界日报》、市区电视台、张家界公共论坛等媒体专题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不到三个月,红网的点击量就突破了27万。    本书主要记录了覃东荣校长的助学义举。覃东荣月工资不到200元,家里穷得叮当响。在家庭经济状况相当艰难的情况之下,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贫困山区早目脱贫致富,他同妻子伍友妹毅然收养了六名失学儿童,六年如一日抚育他们直至他们初中毕业。他去世时,家里一贫如洗,他所有的衣服不是有补丁就是有破洞。乡亲们为他的遗体穿衣时,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最后只好含泪将两件破烂不堪的运动衫作为寿衣穿在他身上……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模范校长覃东荣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只是在教育战线上无私奉献、默默奋斗的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从他身上,人们领略到一大批教育工作者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和执著的追求。笔者出皈本书,一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覃东荣,学习覃东荣精神,出现更多像覃东荣这样的其产党人,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二是想让人们了解贫困山区发展教育的艰辛,激励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贫困山区的教育;三是想将本书销售收入用于成立覃东荣教育基金会,将他扶贫助学的火炬永远地传承下去,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能够了解这个基金会,并伸出关爱之手。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感谢很多领导和爱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李友志为本书题词,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刘亚南和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孝听都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著名书法家、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摘》杂志社副社长李优良为本书题写书名。最让人敬佩的是,获悉我们要出版本书后,已经94岁高龄的刘亚南先生不顾自己年岁已高,一个星期内就将精心撰写好的序言寄给我们。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让人无限感动!本书在创作之初得到了原公安部第九局局长童少琴,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彭清国,湖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陈元魁,湖南省政府机关事务局覃觉非,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吴必文,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教育局原局长彭长首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本书初稿完成后,得到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杜芳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凌之,副市长刘曙华,市副厅级干部、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竞,市教育局局长彭红、常务副局长姚运武等领导的鼎力支持。胡书记、肖部长、刘书记、姚副局长就本书的出版发行及解决所需经费的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肖部长就该书构架、体裁及内容予以把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清化、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邓少文挤出时间分别为本书主人公作歌词、谱曲。市政协原副主席、市作协主席罗长江帮我们联系出版社,并在他的《神话与绝唱:张家界》及《张家界读本》中重点推荐过本书主人公。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石继丽,张家界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刘晓平对本书的构架、修改及出版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全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谭大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甘其受,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覃仕斌,市林业局局长覃汉初,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姚振军,永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欧湘云,永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赵云海,永定区委常委、副区长姚晓丽,原永定区委常委、副区长周琼,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赵文胜,永定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世伟,永定区教育局局长刘经让等领导就本书的出版发行及解决所需资金的问题或作批示或给予大力支持。    感谢张家界日报社副社长王文钊对文章的内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永定区委机要局局长宋毅利用休息时间看书稿,并对书稿章节标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教师彭平洲在初稿创作之时经常将书稿拿到家里修改,在遣词方面作了许多努力;教师覃建新对书稿的整体谋篇及后记撰写提出合理的建议;自由撰稿人屈先登对初稿的部分童节进行相应调整并修改润色;张家界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李康学花了一个半月对本书初稿结构作调整,并进行修改润色;退休老教师陈子玉、石福初不顾年岁已高,很重视本书的出版工作,就该书体裁、构架及内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感谢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记者郭剑峰,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宏,湖南省作家协会组联部主任曾祥彪,《作家天地》编辑容美霞、蔡乐云,湖南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艳雄,华声湖南经济网总监谢作钦,消费日报社湖南记者站副站长谭凤山,新金融时代杂志社执行总编辑陈成,华众维权报主任记者秦泰东,湖南日报《新农村》周刊主编孙治国、要闻时体部主任编辑周小雷、专刊部记者刘科,当代商报记者米春龙,湖南省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唐仁学,湖南人民出版社龙仕林主任、编辑刘莹、黎红霞,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齐兰贵,永定区交通局局长龙志荣,区工商分局局长龙泽安,区移民局局长伍广,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田开宇、副理事长孙泽勇,张家界市公安局荷花机场公安分局局长赵德贤,韶山市文物局副局长张郑州,张家界一中校长覃程、书记覃正明,教字垭镇党委书记张世惠,教字垭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建平,教字垭镇联校原校长罗振声,七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李会耕及大桥中心学校校长李娟、常务副校长覃太平等对本书撰写、修改与出版发行给予大力支持。    感谢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中国教育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刘际雄,中国产经新闻湖南记者站站长杨德成,新华网湖南频道编辑李荔,湖南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龚鹏飞,记者刘秋泉、阳锡叶、刘茜,三湘都市报新闻部主任李贵红,湖南教育电视台副台长熊名辉、新闻中心主任曹智坤、记者周大军、吴冠村,法律与生活杂志社张家界站原站长杨建国,张家界日报社记者覃兴华、杨远明,张家界市区电视台记者欧拥政、毕虹琳、罗建、李文彬、胡硕亮、高钱华、金海峰、覃松辉,张家界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总编辑杨晓文等各级媒体对本书主人公覃东荣及妻子伍友妹作了专题报道或给予高度关注。    在本书撰写、出版发行中还要感谢下列单位给予支持:中共张家界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教育局、市教育基金会、市林业局、市烟草专卖局、张家界日报社、张家界电视台、张家界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永定区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教育基金会、区交通局、区工商分局、荷花机场公安分局、区移民局、张家界唯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南鑫辰投资有限公司、张家界维港十字街房地产开发公司、永定区个体私人协会、张家界一中、教字垭镇党委政府、教字垭镇中心学校、大桥中心学校、教字垭镇中学、教字垭镇中心完小、七家坪村、教字垭居委会、甘溪峪村、竹元坪村、中坪村、覃家湾联组等。    感谢下列个人为我们提供素材或给予支持:倪新国、周歧锋、王凌燕、李三陆、向佐政、胡大勇、熊隆奎、李刚林、覃遵斌、覃正端、吴胜寒、王洪、吴光金、覃正田、李光银、赵如秋、伍良平、黄士祥、曹太儒、吕志雄、陈自明、覃正业、石振清、伍海生、伍凤华、代新华、吕启银、吴光林、吴正齐、吴胜群、覃正春、覃大群、李家友、吴明伦、吴胜佳、向佐周、向佐明、向佐顺、向佐端、熊金桃、覃建新、吴明全、伍建国、伍方西、向小桃、陈生祥、覃大云、覃金春、覃玉林、覃双艮、熊廷尧、覃子暢、吴伯云、熊朝流、熊正义、熊风鸣、吴贵芳、覃正胜、刘少文、薛伯平、石家奉、徐大学、吴国祥、向绪华、伍国清、杨贤周、赵兴佳、刘经志、刘佳新、周志诚、覃新显、覃大安、覃正脉、覃大雅、覃福生、熊爱鸣、覃基虎、覃大儒、覃志齐、陈国仪、张福祥、覃锦、曹勇、熊程、吴三才、吴永恒、吴胜军、吴伶俐、许云静、秦泰东、聂井周、陈银周等。感谢为开展向主人公覃东荣学习活动签名的所有党员、教师及群众代表!    很多企业和个人还为本书出版提供了经费。富有爱心的张家界唯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唯读、湖南鑫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计成,他们听说出版本书资金短缺时,当即表态赞助支持出版本书,令人热泪盈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长沙某单位管理咨询师郭应军听说我们将用本书销售收入成立覃东荣教育基金会,却缺少出书经费时,当即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当成此教育基金的启动资金,交到我们手里,此举令人感动;永定区个体私人协会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00元捐给我们,让我们深受感动。    另外还有一些朋友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    没有你们的赞助,没有你们的支持,出版本书可能只是一个梦想。衷心谢谢你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在撰写过程中,虽然笔者已经竭尽全力,但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未能将“拐杖校长”覃东荣的光辉事迹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完善。    衷心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本书撰写、出版发行及覃东荣教育基金会成立的各界人士!    笔者于2011年8月

内容概要

向晏漪,本名覃盟,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市人。著有《不朽的师魂》《编外妈妈》《拐杖校长覃东荣同他的六个“儿女”》《献身贫困山区教育的“拐杖校长”》等作品。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病逝医院万人同悼
第二章 心系教育选择教鞭
第三章 山花烂漫喜结连理
第四章 厄运突降痛失爱妻
第五章 徒手建校有饭同享
第六章 两次救人奋不顾身
第七章 诲子不倦跪悼慈母
第八章 临危受命大展宏图
第九章 严谨治校深化教改
第十章 开源节流阳光理财
第十一章 座谈教改外地取经
第十二章 关爱学生深夜家访
第十三章 拄拐劝学收养儿童
第十四章 公而忘私子承父业
第十五章 举步维艰苦建寒舍
第十六章 清正廉洁严于律己
第十七章 淡泊名利辞让荣誉
第十八章 严管子女以身作则
第十九章 净化环境撰写校史
第二十章 编外妈妈鼎力相助
第二十一章 率先普九受到褒奖
第二十二章 抗洪抢险瘫倒在床
第二十三章 辗转病榻心系师生
第二十四章 道德模范传递爱心
第二十五章 青山依旧精神永驻
一次震撼人心的报告会
一封公开信
各媒体、书刊报道情况
覃东荣一生活动年表
后记
附录1:不能忘却的记忆——谨以此文献给已故尊敬的覃东荣校长石振清
附录2:关于开展向覃东荣同志学习活动部分党员、教师、群众代表签名单

编辑推荐

这本《拐杖校长覃东荣》由向晏漪所著,主要记录了覃东荣校长的助学义举。覃东荣月工资不到200元,家里穷得叮当响。在家庭经济状况相当艰难的情况之下,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贫困山区早目脱贫致富,他同妻子伍友妹毅然收养了六名失学儿童,六年如一日抚育他们直至他们初中毕业。他去世时,家里一贫如洗,他所有的衣服不是有补丁就是有破洞。乡亲们为他的遗体穿衣时,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最后只好含泪将两件破烂不堪的运动衫作为寿衣穿在他身上……

作者简介

这本《拐杖校长覃东荣》由向晏漪所著,讲述的是:覃东荣是湖南张家界山区的一位小学校长,一生致力于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出身贫寒,执教数十年,一心为发展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而奔波忙碌。他虽然家境贫寒,却收养了6个贫困儿童,并资助他们读书。他两次于危难中救人,导致残疾,行走需要拄拐杖,从此被人称为“拐杖校长”。
这本《拐杖校长覃东荣》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图书封面


 拐杖校长覃东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写得真不怎样。倒是人物事迹真的很感人。特别主旋律的一本书。找了各种政治人物做序推荐,我挺反感。虽然这书肯定不是靠版税来挣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