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缘缘堂·丰子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梦回缘缘堂·丰子恺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47300855
作者:丰一吟
页数:242页

章节摘录

插图:缘缘堂主人读者诸君:你们到过缘缘堂吗?如果没有到过,请让我做向导,到我父亲——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家乡的故居去吧。如果从上海出发,在人民广场坐四小时左右的长途汽车,可以到达浙江省桐乡县。然后,在那里转车,或者搭乘个体户的小三卡,大约20分钟就可到达石门镇。从杭州去,只要坐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了镇上,无论问谁,都会告诉你缘缘堂在哪里。(如今从上海南站出发,只要一个半小时长途汽车,到桐乡后,原站换河山方向的车经石门下即可——笔者补注于2009年。)石门镇地处古运河畔。运河流经那里时,由西南方向折为正南方向,形成一个湾,因此又称石门湾。传说,这里正是春秋时期吴越分疆之地。运河的西边有一条“后河”。后河西岸当时有一家百年老店“丰同裕染坊”,是父亲丰子恺的祖上开的。染坊后面有三开间的老屋,两旁为丰氏族人所住,父亲的父亲丰鐄住在中间。丰鐄是前清末科举人。中举后遭母丧,三年居丧期间不得出仕,只得在家开设私塾,藉此菲薄的收入,抚养妻子钟云芳和七女三子(多天折)。我的父亲生于公元1898年11月9日,排行第七,是长子,小名“慈玉”。至今乡亲回忆起他时还有人称他为“慈伯”、“慈哥”。当年,这老屋曾庇荫了丰鐄一家。1906年父亲9岁时,丰镄因患肺病,与世长辞,留下寡妻孤儿,苦度光阴,这老屋又庇荫了父亲20多年。直到1933年春,才在老屋后面建成了这所新屋缘缘堂。当你们跨进缘缘堂时,抬眼就会发现一对烧焦的大门。这是怎么一回事?看了大门上的说明,你就会明白:原来这缘缘堂是重建的,早先的缘缘堂已在1937年日军炮火中与老屋一同化为灰烬,而只有这对烧焦的大门被人抢出,保存到了今天。堂内陈列着一块石柱基,也是当年的原物。此外,整个房子都是重建的。1983年由桐乡县政府发起重建之事,新加坡高僧广洽法师是我父亲的挚友,立刻捐款资助,缘缘堂才得以按原貌于1985年建成,在堂主人逝世10周年的9月15日举行了隆重热闹的落成典礼。画家丰子恺无论是怎样的伟人,都是从无知的幼儿起步的,父亲也不例外。他幼时在祖父的私塾中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祖父去世后,他又转到另一塾师门下读《论语》、《孟子》等。但天才的萌芽在父亲六七岁时就开始抽发了,他对图画尤感兴趣。他曾偷偷地在《千家诗》的木版画上用染坊的颜料着色,因颜料渗透了好几层纸而受到祖父的呵责。又曾“偷”祖父的芥子园人物画谱来印描人像。10岁时,应塾师的要求,父亲画了一幅放大的孔子像,从此石门镇上传开了“小画家”的名声。参观缘缘堂的诸君不一定会注意到,那里的陈列品及照片中有不少是与李叔同(弘一法师)有关的。说起这位前辈,实在叫人崇敬。李先生是中国第一个男扮女装在日本演话剧《茶花女遗事》中茶花女角色的,又是第一个主编出版了《音乐小杂志》(均1906年)。此外,他把油画艺术、钢琴音乐介绍到中国来,可以称得上是新文艺的先驱者。李先生不仅擅长音乐、戏剧、绘画,还精通书法、文学、诗词,又善日文,在艺坛可谓全才。正是这位全才,成了父亲走上艺术道路的启蒙老师。1914年,父亲在石门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高等小学后,以第三名成绩考进了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李叔同便是该校的图画音乐老师。父亲入学校不久,便偏爱这两科,其他各科成绩显著下降。李叔同是最早在中国推行模特儿写生的。父亲一向只从事临摹,到这时候才“觉今是而昨非”。他在第一师范打下了扎实的写生基础。1919年毕业后,到上海与同学吴梦非、刘质平一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自己任教美术课。此时,正值欧洲文化东渐。父亲求学的一个特点,不是“不求甚解”,而是“寻根究底”。他觉得凭他现有的这点可怜的知识“闭门造车”,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他读了几册日本美术杂志后,决心东渡日本,凭借李叔同先生教给自己的一点基础日语,到日本去了解西洋绘画概况。由于经济困难,他在日本只待了10个月就不得不回来继续以执教为生。但在这10个月里,他闻到了国外美术界的新鲜气息。他买回许多日文书、英文书,从此开始了编译介绍西洋音乐美术知识的工作。P3-5

前言

民谚: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这民间的大俗话说得太好了,太实在了。这套书烫手,看了,血液循环会加速。丛书里所记叙的几位已故文化人,长期生活在上海,他们的女儿从各个角度:历史的、文化的、亲情的、友情的……感性又细腻地追忆了父辈们过往的成就或背后的故事,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史增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这真让我高兴。我为这些父亲的女儿们叫好。作家、出版家靳以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只活了50岁。医生说他的心脏扩大到极限,而女儿章洁思却说:爸爸的大心脏是装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他以自己的心点燃读者的心,照亮他们前进的路。他一生中写了40本文集,编了大大小小几十种刊物。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封掉他一个刊物,转眼间,他又出了一个刊物。他I巴金共同合编的《收获》,至今还是享誉天下的刊物。书比人长寿,人们不会忘记靳以。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也是画家。她爸爸在石门缘缘堂窗下工作的背影,已经深深定格在女儿心中。抗日战争初期,他们本以为日寇不至于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了,可是窗玻璃被震了,敌机的盘旋声也可听见了。

后记

我出版了《我和爸爸丰子恺》一书以后,又出了我自己的文集《天于我相当厚》(书中大部分文章是写我父亲的)。接着,东方出版中心又要我为“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书系供稿。这可得全部写我父亲啊。检点自己以前发表的有关父亲的文章,还真不少!所以此次所选,与《天于我相当厚》中的文章并无重复的。自父亲1975年离我们而去已有34年。这34年内,他的遭遇从他离世时的默默无闻开始,情况一年比一年好转,读者量一年比一年增加。到如今,父亲的作品犹如山花烂漫,读者已遍及海内外。父亲以前有一幅画,题目是《卖花人去路还香》,在“文革”中大受批判,说这个“花”字其实是“画”的意思,说他以此自喻。那原本是无稽之谈,但现在倒恰恰是应验了这种说法。父亲留下的这条道路确实芬芳馥郁!我经常遇到一些读者,说自己是丰子恺崇拜者,是“丰迷”,是他的“粉丝”。现在,我就把这本书献给他们吧!只是有一个要求:看了书后,务请给我提出批评意见。信寄上海中山西路520号(玉屏南路口)天山茶城三楼“丰子恺艺林”(邮编200051)转我,或发至电子邮箱tk@fengzikai.com.cn。在把书稿交给出版社后,承蒙本书责编刘丽星女士给我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指出了不少错误,甚至荒唐的错误!在这里向她表示感谢之余,我感到自己确实老了,已81岁,超出“古稀”太多了。造物主之所以还让我健健康康留在世上,肯定是我父亲在保佑我,因为我还没有完成手头那么多丰子恺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啊!

内容概要

丰一吟(1929—),丰子恺之女。生于浙江省石门镇(今属桐乡市)。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全家逃难到大西南。在重庆进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学习。1946年返回杭州。1948年随父亲游台湾后到厦门定居。1949年回上海迎接解放。1953年从俄文学校毕业,进出版社当编辑。后从事翻译工作,先后译校约300万字。1962年进上海编译昕。1980年转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开始研究丰子恺生平和创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翻译家协会会员。1994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赴东南亚为佛教慈善事业举行个人书画义展。 
著有丰子恺传3种,编辑、出版有《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漫画全集》以及自己的文集《天于我相当厚》等。

书籍目录

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代序)/黄宗英策划人语艺术人生缘缘堂主人画家丰子恺文学家丰子恺人格家丰子恺听丰公公讲写生趣事父亲的画看看以后还可以想想父亲的儿童漫画“身心不调和”的老儿童父亲的作品含有人间情味父亲的音乐教育思想追求“耳目一新”的父亲父女京剧缘还我缘缘堂收到了一张明信片石门镇顿成死市焦土抗战的先锋旧债永不忘却与父亲同游台湾的日子“开明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祭无忘告乃翁风波骤起失去自由“文革”中的父亲卖花人去路还香六年华屋与缘缘堂永诀凭吊缘缘堂重建缘缘堂卖花人去路还香“当兵的个个是好男!”良师益友父亲的恩师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师)“聪颖认真”四字,涵盖大师一生遁入空门探因,精神境界升华遵循恩师指点,一生献给艺术合作《护生画集》,终生履行诺言父亲的良师夏丐尊先生“妈妈式”的教育提倡写现实父亲与马一浮先生三访“陋巷”桐庐负喧旅途重逢西湖春秋叶圣陶先生与父亲友谊的结晶——《开明国语课本》父亲的嘉兴学生鲍慧和著作等身他留下了一条芬芳的道路——《丰子恺文集》艺术卷编后感《丰子皑漫画全集》编后记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丰子恺书法》编后记父亲的随笔关于《缘缘堂随笔集》关于《缘缘堂续笔》的创作年代《护生书画集》序《丰子恺古诗新画》序《大乘起信论新释》中译年代父亲与新加坡有缘白头今又译“红楼”——记父亲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劫后余生的“精品画”父亲的最后一部书追思纪念父亲有一颗仁爱的心“归原”、“善后”及其他——记父亲对我的教育告父亲在天之灵——给爸爸的一封信“天下何人不识君”热心的“导游”陈星伟大的艺术感染力志同道合的朋友特殊的纪念品《我和爸爸丰子恺》序关爱儿童的父亲“缘缘堂”落成典礼纪实“日月楼中日月长”我也住过皇亲巷思母校,忆父亲“石小”哺育了我家两代人白马湖畔沐春晖知来者之可追求己胜求人珍贵的墓碑附录 丰子恺主要作品集一览后记

编辑推荐

《梦回缘缘堂·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省石门镇(今属桐乡市)人。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后任教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21年赴日本进修绘画、音乐、外语约10个月。回国后在专科师范、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5年与匡互生等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为立达学园),同年开始出版作品。1926年在弘一大师指导下为自己的寓所取名“缘缘堂”,次年从大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1928年起,每十年绘一集《护生画集》,为弘一大师祝整寿,直到1973年提前完成第六集。1933年春在故乡石门镇建成新“缘缘堂”(后毁于日军炮火中)。1937年抗战爆发,率全家避寇至重庆。其间曾任教于桂林师范学校、浙江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3年辞去艺专教职,以写文作画为生。抗战胜利后回杭州定居。1948年游台湾后赴厦门定居。1949年4月赴香港举行画展后回上海定居。1954年迁入陕西南路39弄93号,自命其室为“日月楼”。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等职。出版有绘画、艺术理论、散文、书法、日记、书信、翻译(英、日、俄文)、编选等各类作品170余种。代表作为《护生画集》(一至六集)。1985年9月14日,在其逝世10周年之际,毁于战火的“缘缘堂”在家乡石门镇重新建造落成。

作者简介

《梦回缘缘堂·丰子恺》内容简介:这套“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书系第一辑选择了上海地区若干已故文化名人作为追忆对象,他们是丰子恺、孔另境、赵家璧、章靳以、王辛笛(按出生年月先后排序)等,由其女儿撰写父亲和父辈的故事,配以大量的珍贵照片,通过女儿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真实地书写过去,捕捉其父亲闪烁光芒的瞬间,使读者对曾为20世纪上海文化做出贡献的一代老人的历史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这也可为提升上海文化的形象、保留真实的过去留下一份珍贵的史料。

图书封面


 梦回缘缘堂·丰子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哇 我是第一个写书评的和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一起买的翻起来很轻松 很快就翻完了关于 文革时 的描述 还是很...的值得看 之前类似的东西看的少的缘故吧还是挺感触的只是为了舍不得的那口绍兴酒真不如去了台湾呀..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期望值比较高,但好像女儿写作功力和占有的资料都非常有限。
  •     读得我泪流满面,这还不是好书是什么。
  •     大人孩子都喜欢读的好书
  •     这个商品不错~正品,朋友很喜欢,赞一个,下次继续光顾。。
  •     从花甲之年到八十高龄,都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与其说是回忆,不如说是理性地研究。
  •     《缘缘堂随笔》和《梦回缘缘堂》分别出自父亲和女儿,自己写自己和别人写自己是不一样的。“有时回想过去,有许多事深悔做错了,但无法更正。此亦可以勉励今后,勿再做后悔之事。”
  •     女儿写自己的父亲,情真意切。可惜选集多是重复。同一的约稿再版,写的还是差不多的事,后半部分看得较快。
  •     可爱的老头。
  •     文人命运 时代的缩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