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李鸿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绝版李鸿章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7414285
作者:张社生
页数:28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李鸿章小像李鸿章素描鸿章者,一江淮儒生也,十年修成封疆大吏之身。朝廷倚为“中流砥柱”,西人奉为“当世三杰”,日人称之“世界五伟人之三”。可谓八面威风,十分成功。然,组成李鸿章之成分终究和他人无甚两样,为:一分痞气,二分底子,三分运气,四分才智,五分努力,六分热忱,七分悟性,八分应酬,九分忍耐,十分做事。鸿章者,一汉员是也。二十年为满清朝廷办外交,成了“国人皆日可杀,万口一词”,成了“杨三已死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其实这个“杀”,那个“奸”的,李鸿章还不配享用。因为晚清走到这一步,整个国家都在患十种病:一日惰性,二日愚昧,三日封闭,四日固执,五日败俗,六日迟钝,七日自大,八日锁国,九日落后,十日贫穷。骂也好,赞也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本没有什么“大奸”、“大忠”之说。大多是三七开、四六开的“中间人物”。后人的“大奸”、“大忠”观,其实是诸多因素影响的产物:一曰:史官不直笔。往往将个人的好恶掺了进去。张三已经不是那个张三,李四也不是那个李四了。二曰:文学性的添油加醋。经过演义的历史人物都是假人物,《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半个神仙,最后蜀国还不是第一个灭亡?三日:教科书式的“简约历史”。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有无数个细节构成,但是教科书那种黑白分明的定论,虽然应付了考试,却难免会流于武断,害人不浅。四日:人的好恶不是永恒的,今天对的,明天可能是错的。拿一时一地的标准去套几千年的历史,一定可笑。所以说到底,“大奸”、“大忠”之说都是书本闯的祸。给李鸿章画素描就不能简单地套“大奸”、“大忠”。这张素描一定是写实风格的,我们给你的只会是李鸿章的几个角度,几个细节,几笔速写。结论由你自己得出。李大架子1米83首先咱们从外形上来观察李鸿章:李鸿章身高至少是1米83。何以见得?西人书上大多说他“6英尺以上”。6英尺换算为米是1.8288米。有人还说他“6.4英尺”,1米95!这有点不可能。纵观李鸿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青壮年时带有五分江淮“武气”,人到中年微显三分劳累状,60岁后有点发福。晚年为多颗右牙掉落所困,面颊呈左满右陷状。而且他老年喜戴老花眼镜,可能和青壮年时用眼过度有关(此公年轻时是个职业写奏折的秘书型人才)。生命的最后六年,左颊眼睛下方一寸处又添大日本帝国的浪人所赠之“礼物”——一处枪伤的疤痕。疤痕略出,因为子弹尚遗留在皮下。枪击后,他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云中鹤”腰也弯了,气也泄了,眉骨也突出了,眼袋也大了,头发稀疏了,胡子全白了。壮士暮年,人比黄花瘦。

前言

自从洋人敲开古中华的大门,在国人记忆里,耻辱之迹遍地,可记的片断多痛楚的行影。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让人一言难尽,如今思之,不禁为之隐痛不已。我们过去只是从国人的视角看李氏的一生风云,史家的情感多少渗透在价值笔法里。其间也不免民族主义的成分渐多。但洋人怎样看这个历史人物,他们笔下的李氏的形象如何,却知之甚少。在真正通晓历史的人看来,李鸿章给世人呈现的往往是半个脸面。终于在张社生的《绝版李鸿章》里,读到了那么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和史料,才知道先前我们对洋人世界的模糊程度。书中的图片和绘画都有实录性,是西洋人为我们留下的中国印象记,这个大清王朝的风云人物的内心苦乐,文化冲突里的恩怨,总算有了另一种镜头。中土社会“被近代”的足迹,在根基上动摇着我们的旧有文明。作为这个文明的官僚使者,李鸿章唱的不过是日薄西山的凄凉之曲。洋人文化的大规模入侵,对清朝的遗老遗少而言,没有精神的准备。专制社会下的愚民对此也只是阿Q般地呆看着。张社生借着大量的史料图片还原着当年的形影,像一部电影,婉转起伏之间,散落着人间的旧事。

内容概要

张社生,1984年在上海文广集团任文艺编导,1994年获美国纽约理工学院传媒艺术系电影和电脑特技专业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电视制作和影视独立制片人工作。2001年回国发展,多次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其作品在围内外多次获奖。其参加执导的《森林之歌》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纪录片最佳编导奖。创作手法强调声画的作用,擅长在作品中设计跌宕起伏的奇特节奏效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李鸿章小像  李鸿章档案  李鸿章素描  李大架子1米83  李鸿章的喜好  爱沾个洋气儿  优点就是“不学无术”  “痞子气”还真管用  “总统”李鸿章  是个干事儿的主  带着棺材满世界跑  为官之道在于“拼”  他到底刮了多少钱第二章  中日之争  蜜蜂叮“考拉”  “黑船”打上门来  “同光中兴”的中国  佩里回来了  佩里看到的旧日本  佩里的礼品单  鸦片战争和《海国图志》唤醒了邻居  中国人拿老眼光看人  李鸿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话  最早的李鸿章照片出自苏格兰人之手  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一斧:中日建交的蛮缠  第二斧:台湾、琉球事件  保定府唇枪舌剑  李鸿章的底气  甲午失败为哪桩  战争的几个侧面  北洋水师失利原因  逝者追记  贫弱是玩不起战争这个奢侈品的  北洋海军再强,无奈非海洋型国家  参军为口饭,这样的军队别指望太多  民族的血里就少“专业精神”  中日间的一些数字  “文明战胜了野蛮”第三章  带血的黄马褂  黄马褂与三眼花翎  一枪等于打掉了日本一个师  纽约50万人争睹黄马褂  老外也看上黄马褂第四章  惊心动魄贤良寺  贤良寺,因名人而出名  早期贤良寺比后来的大三倍  李鸿章故事最多  贤良寺三说法  慈禧为其也流涕第五章  “李鸿章杂碎”  名画诉说一段历史  “李鸿章杂碎”的诞生  李鸿章的厨师成了神秘人物  李鸿章成了当时国际流行色第六章  庚子年李鸿章  十张“洋片”说庚子  “拳匪”乎“团民”乎  “联合起来打到清国去”  北京遭殃了  令人困惑的一些照片  老狐狸悲壮出山  李鸿章有野心  赫德是个关键人物  旗人骂李鸿章,现在又盼他来!  瓦德西最十艮李鸿章  累死平气死平  北京就像没事儿了一般第七章  最后的归宿  死后的荣耀  李鸿章为“大跃进”做贡献

编辑推荐

终于在张社生的《绝版李鸿章》里,读到了那么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和史料,才知道先前我们对洋人世界的模糊程度。书中的图片和绘画都有实录性,是西洋人为我们留下的中国印象记,这个大清王朝的风云人物的内心苦乐,文化冲突里的恩怨,总算有了另一种镜头。张社生借着大量的史料图片还原着当年的形影,像一部电影,婉转起伏之间,散落着人间的旧事。但我们的作者不像以往的谈史的文人那么严肃的道学气,他的轻松的笔触下自嘲的调子,把我们内心的沉重转换成智慧的内省。这一《绝版李鸿章》的图录对读者是个刺激。那个大变动的图景不幸多是洋人记录着。那些铜版画的韵味,都喧不着人的命运。李鸿章一生难以用一个尺子衡量,从不同角度看他,结论自然不同。他走了那么多国家,视野要比国内的官僚开阔得多,也因此搞起洋务运动,派遣留学人员出国,改造旧的外交路线,都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萌动。只可惜他不能像日本的启蒙前辈从制度结构的层面深入思之,加之在官僚社会久浸,思想自然是笼子里的东西。在剧变的时代,国人能应对棘手的国际纠纷者不多。李鸿章是个渐渐掌握通变本领的人,他知道,皇宫的那套思路不行,民间的义和团也是胡闹,至于孔老夫子的遗训也是失灵的。他身上的江湖气与痞子气,加上官僚相,在此杂然相交,于是形成了特有的智慧。在良知与世故之间,他选择了另外一种道路,二者虽不能得兼,可是却应对了一个大的变局。荣辱一身,善恶相兼,这在此后的官僚世界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李鸿章是一个失败的群落里在安顿自我。及重建他人关系的象征性的人物。他走过世界许多地方,内心的体味一定复杂是无疑的了。他知道大清帝国衰微的结局,但一面又在修补着那个世界,竭力挣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他在受辱和自尊间的平衡点里,重复了古中国庙台文化与市井文化的精巧的东西。李鸿章还不能说是过时的人物,现在人们常常谈及于他,变成不衰的话题,是因为我们还在历史之中,“被近代”还没有化为句号的缘故。

作者简介

1840年后的晚清,在国人的记忆里,耻辱之迹遍地,而李鸿章却成了闻名世界的风云人物。
李鸿章一生操办洋务,半辈子和洋人打交道,洋人说到大清国总绕不开他。1896年李鸿章欧美八国行,《纽约时报》日夜跟踪,天天见报,可说是世界级明星的待遇。庚子事变,李鸿章以一人当十一围,更是成为各国报纸版面的头条。
本书作者张社生先生因为投身干他所热衷的历史纪录片,多年来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到千余幅封存了100多年有关晚清的陈年老照片和铜版画,还有《纽约时报》、《伦敦新闻图片报》、《哈珀周刊》等西洋老报刊上的“时闻”。这些“时间”一股以细节见长,比较写实,报道以“白描手法”为多。作者从中选取近500幅图片,其中200幅为首次发表,引用60多段“时闻”报道,均为首次披露的“绝版”史料,编撰了“绝版晚清系列”的第一本《绝版李鸿章》,以轻松诙谐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李鸿章的另一半面影。
“绝版晚清系列”还将聚焦以下五位人物:光绪、恭亲王、袁世凯、梁启超、赫德,作者仍将以绝版的陈年老照片,多国的视野,鲜为人知的段子和鲜活的叙事风格,还原那段风雨飘摇的晚清岁月。

图书封面


 绝版李鸿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研究李鸿章在今天几乎快成一门显学了,现在还不少人为他争得脸红脖子粗。读张社生的《绝版李鸿章》,他走的是“当文字纠缠不休的时候,图片往往能叫人一目了然”的路子,毕竟关于这个大清王朝风云人物的内心苦乐,他的耻辱之迹,痛楚行影,还有彼时文化冲突里的恩恩怨怨,我们是“无知”的。并且在那些“自知”之中,也不可避免那种种的国人视角、价值笔法和民族主义,文字描述的可靠性很多时候是有待质疑的,从而我们至多看到历史人物的半张脸。于是我们有必要从国外的史料和多维语境中,返观他人如何看李鸿章和整个大清王朝,看彼时的他们是怎样一步步的讨价还价,试图有面子的斡旋,企图走出第三条路,而终于无可奈何,以屈辱告终。毕竟在一个衰微的结局和一个失败的群体中,几番羞辱几番挣扎,平衡着晚清和整个世界那种微妙精巧的关系并不容易。讲这本书走的是“图录”的风格,于是整本书翻下来,这张张图片,确实可以刺激到很多人,从他人的眼中审视自我,有着一种关于“精神的隐痛和审美的自责”,不过这种隐痛和自责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一剂猛药了。虽然讲这本书确实刺激到了很多人,但本身又是好玩儿好看的。书的第一章就先是为李鸿章画了一幅小像,讲了很多七零八碎的东西,比如讲到了他的孙子李国煦的家事。谣传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拿他的家事为原型创作的。于是姜纪泽、长白、长安,我们都可以对号入座,原来李鸿章的家族也是可以被坊间八卦的。并且在这一幅小像中,作者也仔细分析了李鸿章的成分到底和他人有甚两样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李鸿章的组成成分,所谓“一分痞气,二分底子,三分运气,四分才智,五分努力,六分热忱,七分悟性,八分应酬,九分忍耐,十分做事”。史书上一直讲,李鸿章是1米83的“云中鹤”。从张社生整理出的那些图片中,验证了此话不假。很多国外的资料中也讲了一些对李鸿章的描述“半人、半神、自信、超然、文雅、伪善、优越感”等等。这种七零八碎的东西,书中很多,比如地球人都知道李鸿章爱抽烟、多痰这个毛病。于是他每到一个国家,人家就为他特别准备一个痰盂;还比如李鸿章喜欢在就餐时喝上两杯红酒,外国报纸就总讲他是“会吃老寿星李总督”,于是他还不小心成了一些保健品的代言人。可惜这位李总督牙齿不好,饮食就只能以“炖菜”为主,他能把“燕窝、鱼翅、烤鸡、炒饭”放在一起吃,他去美国的时候,代表团里有十几个厨师;欧美人确实迷恋这个来自亚洲的皇家游客和他的团队。还比如李鸿章“周游列国”的时候,是穿了 “黄马褂”的。当时外国的小孩子觉得很好玩儿,还用黄色丝带将自己的自行车打扮的漂漂亮亮,以期引起这位贵客的注意。李鸿章还是个“科技迷”,他的奏折稍加整理,几乎可以成为一篇篇科技论文,比如他的那篇“蒸汽动力运转奏折”,当然他的这个爱好,也为他赢了不少实利,很多公务采办大单都让他经手办理,自然有很多“交易中介费”,就算他不收,也会有人代收。这种事情是自古难全。他还曾给慈禧老太后购回过一台英国产的缝纫机;他还是第一个照X光照片的人。有时想,如果那会儿有个“中科院”“社科院”,他还真应该去管管。反正,他凡事爱钻个洋气,请人在家教儿子们习洋文,至于女儿的喂奶问题,他也使“西法喂牛乳”,他的夫人中风,他都敢用西医的“手摇电机诊治法”。于是李鸿章的上述种种,都叫他得了个 “不学无术”的帽子。清流讲他是“上不守祖制,下不厚文”。而他是最烦那些 “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他总还是讲一些实用主义的。这种实用主义到他的外交上,就是被人诟病为“痞子外交”。但是彼时中国的情势,也只能靠他的几分痞气。所谓“棋路是没有出处的,但他能在不利的棋局中,至少将你一军”,这也勉强算是一种政治的老道和圆滑了,虽然并不漂亮,于是他一生名节,也只能认他人描画了,只怪他一生是拼命做官,而所谓为官之道,又根本无道可循。当满朝人都讲,这件事情只有他老人家一人能干的时候,他也就只有包揽下来了。毕竟,我们千百年来面对的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天下,落后是肯定要挨打的,而贫弱又是玩不起战争这个奢侈品的,贫弱说到底还是因为民智不开。其实李鸿章在这一点上是有一些认识的。可惜又如何。晚清,参军只为了一口饭吃,于是这样的军队还能有什么指望,根本没有“专业精神”。打仗打仗不行,外交外交不行,经济经济不行。干什么不精什么,还想干什么吃什么。所以就算李鸿章能够认清一些状况,也定了不少制度,但他气喘吁吁的管不住,也就等于没有了制度。中国的事情,有时想和做完全是两回事。他的一人之力,终于老迈而毫无意义。这点李鸿章也只能认了。以上,算是看《绝版李鸿章》零碎想到的。
  •     因为在看 <<走向共和>>的缘故 所以买了这本最新出版的关于李鸿章的书.书的内容大体上任是属于 翻案 一类的 但是小说内容没有深度,有点像流水账 或是与 启超先生等 所写的内容相似.研究的并没有特点和深度但是有些图片确实难得,图片多 近500张 可以说是本书一大亮点但是很多图片不是关于李鸿章的 而且关于李鸿章的 都基本上属于 不绝版的这一列 也就是 我们看过的...而其他人物虽说是绝版 但是我们也不感兴趣 比如 庆王 到北京和谈 下轿前后照片---连庆王都没看见.但是 难得作者费心,幸苦了 排版 印刷还是不错的 推荐看看 图说 图多 看起来 快 也比较流畅!
  •     作者:张永康《春秋公羊传》在书前和书末都说过的三句话:“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这正是几千年国人治史中首先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在依靠口口相传和文笔相传的时代,群口中的历史难免会有不一致,不免会出现孔夫子所讲的情况,但是,影像资料的特点却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情况。而这一点恰是近现代史研究的优势之一。在目前为止众多研究李鸿章的著作中,史料上的拓展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更多是在解说和立论上下功夫。张社生的这本书与众不同之一正在于大大拓展了李鸿章研究的史料空间,作者从百余年前的英、德、俄、日、法文等报刊杂志上搜集了近五百幅照片等图像资料,相当一批资料是首次为国人所知道,这不能不说是功劳一件,弥补了人们对李鸿章和那段历史的诸多史料。主流史学文字描述下的李鸿章无论如何面目,对于人们来说总是非常模糊,历史舞台上的李鸿章无论如何有争议,人们总难以真切的尽形尽像,但是,对于后人来说,一瞬间历史的光影和描绘却将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赋予了观察者,将历史还原给了后人,无论是如何重建一个鲜活形象的李鸿章还是重新认识那个时代,影像资料所蕴含的信息都要大大超过文字。然而,要注意的是,无论有多少的照片也不可能重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这是毋庸讳言的,更何况是李鸿章这样一位争议性颇大的近代人物,因而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李鸿章以洋洋立论,而是将评说的自由给了读者。《荀子•正名》中说:“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这句话用在褒贬历史中可谓至训,评价历史人物向来难做,原则上人们高扬给以历史人物合理的定位,但是,一代之史学有一代之风,在这么多李鸿章研究中,定位颇为多样,人们自然会质疑为什么一个历史人物会有这么不同的评价,从根本上将,一个人总有一个确切的历史定位,这样看来,我们只能这么认为:要么后人是无法真正给以前人一个固定的位置,要么是对于前人的定位是根据后人自己的裁切。这样看来,荀子的这句话是如此难以做到,以至于当事人也就不再过于计较后人怎么评说了,以李鸿章来看,从办洋务以来,“时局大变”中他内心的挣扎与处境的无奈,时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做能为,尤其在甲午之后,他早已对身后之事不做过分期待,一世春秋事,留待后人说。钱穆曾说,“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事为副”。读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读人,史学者怎样给读者构筑当事人的时代空间和生命轨迹既反映了作者如何选取历史(史料功夫)也反映了作者已经予褒贬在文笔内(史识功夫)。李鸿章作为晚清要员和中国近代化的开启者,作为大清国上层官员中最有能力的人,在与日本打交道时的无可奈何,相对于更多人的束手无策不知要强多少,作者本身的予褒予贬尚在其次,重要的是给读者呈现他以及这一时代的双重轨迹,二者或交汇或分离。李鸿章以自强、交好、慎战主洋务、主外交,又身处中古和近代时空的双重召唤,这种情景所牵涉的当事人心理、意识的复杂情形不能不纳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尤其是随着国内学界借鉴西方诸多新兴史学研究视角(如心理史学)进行近现代史研究也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而张社生此书在图构历史中恰为读者审视李鸿章和那个时代的精神心理提供了最好素材,写字看骨,阅人看神,那一张张影像中的李鸿章传达的不仅是社会史、更是精神史-----一个群体的精神史。作者在书中用媒体人的特有角度,呈献给我们的是另一种视角,从西方老报纸中选取当时关于李鸿章和中国的“时闻”,从细节入手,注重写实手法,作者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深入浅出,素描历史,无意在历史风云的纵横跌宕中过多着墨,却似水墨画,淡淡几笔将一个历史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研读历史重在深入其中,与之恰如同共事同思索。作者在甲午战争部分着墨最多,此前学界对甲午战争前后中日之间各方面的对比研究已经很多,在此无需赘言,然而作者于“民族血液里的专业精神”一节中的寥寥几笔却给读者提出了一个诺大的问题,甲午战争问题和结论千万条,灵魂深处的问题却首当其冲,拷问灵魂,李鸿章有责任,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作者对李鸿章本人所未发,对整个民族命运却有所发,作者的忧患意识在对中国命运的深入反思中显露无疑,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李鸿章不仅仅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满清大员、也不仅仅是近代化起步者,更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一个群体在新时代中的影像。至此,我们可以说,李鸿章好也罢、不好也罢都不重要,在本书的黑白照片之间,我们体味到的是深深的伤怀,一种暗色调。而那个时代的同时,李鸿章“一人相敌”的日本却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咄咄逼人。作者在书中引了这样一段李鸿章与裴景福的对话,1900年李鸿章在从广州去北京的途中与密友南海知县裴景福交谈中谈到中国根本问题时,裴氏说:“中国之弱弱于人,非弱于法也。人有得失,法无新旧,果得其人,因时损益,法随旧亦新也,虽博彩古今,组织中外,适以滋弊。”李鸿章接道:“八股旧也,策论为新,策论得也,八股为失,我与尔皆八股匠,故说旧话。”李鸿章自然知道问题出在人身上,只是时代不同,改造人的任务尽管迫在眉睫,可这终究属于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李鸿章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作为大清臣子,他尽忠了;作为近代化起步者,他走的已经算很远;作为给中国带来希望的人,他的确很老了,已经不能胜任这一角色。张社生此书以图以文重现了影像中的李鸿章,也重现了影像中的晚清中国,古人说:言不尽意、意不尽理、理不尽心。藉着张书的图现历史,我们重读近代,重读历史。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图片较多,文字一般,最近此类图书如《绝版袁世凯》,均如此。均带有翻案的意味。好像过去的评价全错了。矫枉过正,过又不及。不能脱离历史,去评价人物,不能拔高。好像都是改革家。即使是当代改革者设计师也未必有此觉悟。过了。
    但此类书有个好处。以图片及外来视角来描述。也为一家之言。有一定价值。不错
  •     书很不错,早就想买了,一直没时间,现在终于拿到手了,乐啊!书到得挺快!意料之外!
  •     近代史绕不过的人,悲剧时代造就杯具人物
  •     照片图片很珍贵,值得购买。
  •     图像和文字都非常有意思
  •     随便翻翻
  •     很多是国外媒体的,所以比较鲜见
  •     这书还行。曾剃头能够有众多铁杆粉丝,包括本朝太祖,而李合肥却一直被人唾弃,其实还真没冤枉他,试想,列强指名道姓要他参与割地赔款的谈判,是列强傻,还是李中堂高大的人格感召了他们?
  •     不是学生时代 历史课本里的他
  •     李鸿章此人倒霉就倒霉在生于清末累世积弱的大时代,否则以他敢于任事、处事圆滑的风格,加上又乐于接受和推广新生事物,搁哪个朝代都是中兴名臣,放小说里绝对属于穿越过去的主
  •     作为李鸿章系列的读物是很不错的,不过某些地方似乎考证不够严谨
  •     PDF
  •     还历史一个公道的李鸿章,慈禧的可怜的替罪羊。或者说
  •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们在学习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时候要学会运用多角度的视野去探知,这样才可能更清晰地把握历史的真面目。“绝版李鸿章”的作者领着我们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进一步地解剖李鸿章这个人的一生,我顿时觉得很受启发。因此我想以后在学习历史时要多注意用不同的角度和正反的两面去了解历史。
  •     浮光掠影,却少惊鸿一瞥~
  •     好
  •     22块就淘到了这本,书封面极其有质感,让人心仪;
    书里的图更是让人折服,从做工到色彩都没得挑剔!!
  •     这书的特点就是有价值的老照片多,图文并茂,书中也没有什么响当当的观点,作者也说了因为搜集到大量图片资料所以直接编制出一系列绝版***图书来,随便看看而已。
  •     主要是伊藤博文的阴险和沙俄人的狡诈,由于中国封建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得李鸿章变成了风口浪尖上的风云人物,而且这样的风云人物已经变成替罪羊,最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谈判完全是孤军奋战,没有后援,谈判到最后变成了李鸿章在赔款事宜上都说到了伊藤先生就当这20000大洋给老夫回家的路费吧,多么凄惨啊:在与沙俄的谈判中都要签订最后的合约了 ,就差签正本了,结果最后签的正本不是与之前合约文本相一致的合约正本。就因为中间吃了一餐饭,就被俄国人偷换了文本,之后中国满清政府又割地又赔款,卑鄙啊!满清软弱啊
  •     内容不深,图片和资料很全,读起来很轻松,能对李大人有更全面得了解,还不不错。
  •     这是看百家讲坛然后买的。很多图片和文字,很生动。
  •     看传记总有些恍惚的感觉,手指动动一晃百年。还想起as psycho时候andrew放的科普小短片的片头那个五秒钟的人生片段总是让我唏嘘不已。
  •     李鸿章的能干,在一定程度上映衬了清王朝内部高层人员的无能和腐朽。而这么一位超级能人还是未能挽救国家的命运,说明了在一个腐朽的体制内,谁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     这个《绝版**》系列的书,我都很喜欢!!!光是里面的历史图片,就是百度百不到的珍版!
  •     女儿要买的书。
  •     大量的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本不错的书!
  •     我的近代史入门。
  •     谢谢当当网提供这么精彩的书!强烈推荐,
  •     图文并茂讲述李鸿章的书,看过不少。但是总觉得这个矛盾的人物似乎应该有很多我们始终无法畅言的壮怀与悲哀。而这本书,摘引了大量国外和难得见到的李氏照片。读起来很轻松,却同时补充了不少我们习以为常的对他的漏看。这样的人原本就不应该是脸谱化单一化的汉奸卖国贼甚至农民起义刽子手,他的多重身份恰好也说明他为人的对面性和做事的多样性。千秋功过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说的。历史用时间限定了我们的生命,却也用时间最终衡量定义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用好与坏来判断过于武断和简单了。也太可怕了。我们现在比从前的进步,不就是能从容和客观的接受,无论好与坏的接受事实吗?没有事实,又哪里来的好与坏呢?
  •     太棒了,非常轻松地看完了……
  •     很不错的一本李鸿章传记,值得一读。
  •     晚清中兴风云人物
  •     谁著史?
  •     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更形象地反映当时的情景。在历史的洪流之后看历史,有更多地唏嘘与惘然。
  •     很好,以前买的,内容不错,好看~
  •     3星
  •     很棒的一本书很多图片非常清晰珍贵
  •     很多史料来自海外,在大陆是第一次出现,只此一个理由,便让这本书具有非凡的购买价值
  •     好,图片真的很珍贵
  •     确实和历史书上刻板的李鸿章不同,人在大时代下做出各种决定都是被时事和个人影响,应该更全面分析。
  •     图解书,看着不累又清楚!
  •     以图片资料为主,很丰富,值得收藏。
    文章也很短,读着很轻松。
  •     难得作者找到那么丰富和少有的资料,很有趣味,也新鲜,编排也好。最末关于李鸿章墓被破坏iaod内容,震撼人心。
  •     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历史的细节,而不是教科书那样粗略。
  •     图片很丰富,评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吧
  •     看后唏嘘感慨,可能中国所有的改革者都很难摆脱他的命运。愿上苍佑我华夏
  •     再读书也不错
  •     非常欣赏当当网的效率,从订书到收货3天就完成了,非常便捷。翻开书的首页发现有作者的签名和签名日期,莫非我是幸运儿?还是大家都有呢,哈哈。。。
  •     其思想挺主旋律的
  •     图甚为珍贵,想到李鸿章去世之后所受遭遇,更令人唏嘘。倘若没有那场浩劫,真想看看少荃为自己所书的回忆录是作何摸样,历史可叹。
  •     这种八卦调调,插科打诨的,可读性最强了
  •     照片颇精彩。
  •     真实的李鸿章
  •     文字不多,图片多。生动的告诉你当时的生活场景,可谓图说历史。此外,作者语言诙谐,笔调刺激,会让人产生一口气读完的强烈愿望。另外,鉴于书中图很多,因此,看的比较快,很有成就感!
  •     某些图片堪称绝版,因图片多给一星
  •     晚清洋務四大天王很讓我著迷,尤其是李鴻章
  •     五星主要是因为珍贵图片很有价值,这也是这本书的卖点。不过文字过于轻松调侃,对李鸿章的评价还是有过褒之嫌。想真正读李鸿章传记的还是要买正经一点的书。
  •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都算读过一点了。很有兴趣却粗心,我就是这样了,感兴趣的东西太多,但很难专注。
  •     了解历史,寻路人生
  •     对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谢谢作者
  •     李鸿章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可惜生不逢时,弱国无外交啊。在恶劣条件下,能尽量少损失,也是能力吧。
  •     内容相当一般,照片倒是很多,更多的是美国看待当时中国的照片,漫画等。
  •     不错,看得蛮轻松
  •     书中刊登了大量的历史照片,以及各国当时的报纸新闻。只是有缺页的现象。我看到100页左右,已经有6页是空白的了,希望大家买的时候,检查详细。我没有办法退了,因为超出了15天的期限。
  •     这本人物传记再次说明时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
  •     好看的李鸿章
  •     原来张爱玲和他还多少有关系呢啊,不错的书
  •     学生时代觉得他就是一个包子,签那么多卖国条约,看完后,了解到,他是为时代做了贡献的,没人去做的脏活他去了,把损失谈到了最低,是承载历史的人物,只能怪清朝腐败。
  •     2011年3月14日购自京东,21.8元。
  •     趁着打折20元买的 比之前便宜
    书印制很好 20元买到还蛮值得 爸爸很喜欢
  •     值得一看~ 李鸿章并不像历史课本里写的那样
  •     好看!
  •     图多话少,正好。看完后对李鸿章一生很感兴趣,他是个人才,到时势不由人。
  •     角度很新,李的形象不再向以向哪么面具化了,历史就应当真实些。
  •     照片很珍贵,内容很详细
  •     图片绝佳,图片正文不忍读。编者张社生有一个观点,认为文字无论如何都有不实之处,不如图片可信。从历史角度看,这句话可取。 李鸿章在大跃进时被毁墓掘尸,凄凉尤甚。
  •     不错的一本历史读物
  •     历史要客观~
  •     图片比文字珍贵...
  •     我的思想转变
    我常说:“我十八载经历过四次思想巨变。”每一次思想巨变都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我对史学认识认识再认识,检讨检讨再检讨。
    我幼时极好历史,(小时的爱好,终生的伴侣。)没对历史有一新的见解,我总是欣然而自喜。因为那时学历史不太受各种思想的束缚,可以说是比较“纯真原始”的历史。当然也有一些观念束缚着我,在以后的时间里,浪费我诸多的精力。
    小学的时候,看书日多,逐渐受“马大哈主义假史学的思想束缚”,(时至今日,马大哈主义那套假史学,多我毒害最深的“莫过于空发议论,说大话”),使我的思想日益封建化(姑且把马克思唯物史观比作封建化),对我幼小的心灵毒害甚深。
    进入初中,读书比往日俱多,所读之书,与历史教科书观点见解截然相反,开始引起我的反思。但是并未从心灵上剔除。
    中考之役,败投华山(读者诸君,千万不要认为是落山为寇呀),遇鼎杰兄,兄之观点见解极为独特,使我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然而我所接受的新思想,未能及时消化,使我的思想曾经又极度混乱,这段时期,姑且称之为“半殖民地思想”。(刚开始接受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我开始有思想觉悟之萌芽,但仍处于徘徊期,不敢于旧思想彻底决裂,
    又一新思想之碰撞,使我的思想陷入混乱之中,从此我的思想犹如19世纪之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之中”于是我也开始向19世纪的知识分子一样,开始在黑暗中摸索,如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升入高二,我开始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年也是我思想观点最为偏激的一年,我也开始同有识之士一样,提倡“国学复兴,史学革命”,对封建思想予以全盘否定,即便是精华之所在,在我眼中也看不到一丝光亮,只有前途黑暗一片。思想观点之偏激实乃我十八年生涯之最高峰。与新文化运动诸君批判中国传统之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之。
    升入高三,我开始对过去所发表的言论进行深刻的反思,我思想动荡的一年已成为历史,“两半”思想的束缚业已打破,我今后要做的事“如何开辟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将中华史学推向世界,再现五千年灿烂之光辉,打破“罢黜百家独尊马列”之局面”。
    2009年8月20日
  •     大量老外拍的照片让我们很是惭愧,这么宝贵的资料是外人保存下来的。我们真的好好想想我们该怎么对待历史。
  •     当当的书从来都是很实惠,有时会有盗版的。价钱在那儿呢,不影响阅读,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
  •     可怜的李鸿章……
  •     喜欢这种介于学术与通俗之间的读物,兼具学术的态度和通俗的写法,可读性强,又不失严肃。之所以看李鸿章,主要是受《走向共和》的影响,被王冰扮演的李鸿章深深吸引。曾国藩的名气很大,但我之前没大接触过,反倒是李鸿章和袁世凯成为了我心目中晚清枭雄中的翘楚。李中堂最让人佩服的,一是他的远见卓识 - 在中国历史车轮转动最快的年代,他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兼容并包,师夷长技,这份眼光与胸怀实属难得。另外,还有他的务实态度。身居庙堂之上,办得确是江湖之琐事,并且大都能办得妥妥帖帖。功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业绩累积起来的。作为权倾一时的高官,重要的事情他都做到亲力亲为,胸有成竹,对于武器的型号都了然于胸。可惜的是,再牛的人也无法超越时代、体制本身的桎梏。李鸿章已经做到了最好,同时也生动地演示出“最好“的限制。
  •     此书是我为数不多的真正达到“手不释卷”“一气呵成”来读的书!应作为大一新生开阔视野、培养理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读好书!和张先生一样,我也认为当代很多类型的书应改为图文并茂的新形式,以达更快传播、阅读和学习的目的,信息爆炸的时代,纯文字太费时间,又常因个人理解不同而生歧义!读历史照片去发现历史真实更客观高效!
  •     感慨一下啊!
  •     还不错 有图 比较直观
  •     很好
  •     书中有很多珍贵的照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很棒!
  •     李鸿章,强大的政治家
  •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对我很有帮助!
  •     读不完第一章。起初是被书中的图片吸引,结合着文字发现这本书真是彻底的绯闻集合,即只讲现象,不分析脉络,发展,思维和历史大背景。看着粗俗和浮躁。两颗星,也许为了图片的搜集!
  •     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李鸿章。就是书在运输途中边损坏了
  •     绝版系列一直都有购买
  •     把事办好是最高宗旨 果然
  •     此书让我见证了一个伟人的辛劳,是怎样走向衰老的,非常谢谢作者分享此书。
  •     书还不错,就是书到的太慢了~
  •     这本书写的很有历史价值,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
  •     图文并茂 详尽真实
  •     主要想看看那些历史图片。褒李的文字倾向性太强,有失客观,不专业。
  •     喜欢雪珥的风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