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最后的圣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802148963
作者:王一心
页数:399页

章节摘录

插图:也有房子我们住。”翦伯赞不解,问:“时局坏了,怎么也有房子我们住呢?”陶行知笑揭谜底:“时局坏了,你和我都要去坐牢,不是也有房子住吗!”时隔方半月,陶行知就明白了时局坏得程度比坐牢厉害多了,那便是连接发生于7月11日与15日的李公朴、闻一多刺杀案。李、闻与陶行知一样,都是文教界的民主斗士,他俩的遭难,自然立刻使陶行知无比清楚自己所处的险境了,在闻一多横死的次日早晨,出生在四川乐山、长在成都的加拿大籍传教士文幼章去看望陶行知。陶行知用了一种悲痛的音调对他说:“国民党专横独霸已经有二十年了。他们拥有全国的军队与警察,然而他们还要像蛇蝎一样的向上爬,去盗窃那些进步的手无寸铁的评论者的生命。”就在陶行知倒下的前两天。陶行知、胡风等人聚集在郭沫若家里,言谈中提到李、闻之死。郭沫若笑着对胡风指一指陶行知。陶行知则用疲乏的声音自称道:“候补的探花……”,说着,露出了一个微笑。郭沫若和胡风听了他的调侃,都不觉笑出声来了。陶行知自己以及关心他的朋友们,都警惕到来自政府特务的危险,却又都恰恰忽略了同时还有另一种危险正悄悄向陶行知逼来,那就是陶行知患有高血压。而他的病有多严重,包括陶行知自己,谁都不十分清楚,长年无药可服,长年营养不良,长年过度劳累,都使他的病日趋严重,在他逝世后,友人们回忆起来,才恍然意识到早在抗战末年,陶行知的身体精神就已经出现颓萎的症状了:在聚会上,他不大发表意见了,而又常常打瞌睡,终于,病魔赶在特务前面先下手了。或者可以说,病魔竟做了特务的杀手了。陶行知借住任家及发病的情景任宗德回忆道:我在爱棠新村的家是一幢三层楼的洋房。一层是客厅和饭厅;二三楼层各有两套卧室。我和家人住二楼,陶先生和我的另一位朋友俞世堃住在三楼。每天早晨8时,我和陶先生、俞先生一起吃早点,说几句感兴趣的话题,饭后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晚上6点钟又一起吃晚饭,交换一天的见闻和信息。我记得每当我们吃完早点,陶先生就戴上一顶大草帽,把帽沿压得低低的走出大门……7月25日晨,和平时一样,我们聚在饭厅准备吃早点。8时过了,陶先生还未下楼来,我就让俞世堃上三楼去请他下楼来就餐。不一会儿,俞世整慌忙跑下楼来,急切地连声说不好了,陶老师犯病了!我即上楼到陶行知卧室一看,发现陶先生在卫生间靠着马桶半躺在地上。

前言

陶行知的名气,逾出了他的专业圈。所以提起陶行知,连教育界以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名的教育家。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教育家总是坐在书斋里,苦心研究教育理论与规律的;要么是待在学校里,婆口教导莘莘学子的。可是陶行知却与这些“标准”的教育家有很大不同,尽管他也孜孜矻矻从理论上研究教育,他也对学生们善诱循循、教导谆谆,但他所做的,远不止这些。或者说,他所做的特别有价值的,不在这些方面。翻开中国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以降的与陶行知学历相仿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史,就会发现,他们所走的道路虽然因了国运的蹇剥、年代的动荡、外强的入侵而各有坎坷,但相较于陶行知所行之路。总还不失为常途。换句话说,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所经历的坎坷,是一般人都会经历的。而陶行知除了“照常”经历这些坎坷外,还经历了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不曾经历的挫折。在抗战之前的二十年里,像陶行知那样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除了入仕的不算,单是安身于大学教席的,也多有物质生活优裕、社会地位甚高的黄金岁月。而陶行知,却出象牙塔而放弃了“阳关道”,另选了一条崎岖的山路,披荆斩棘,踽踽独行。因此,在这一群知识分子中。陶行知“另类”的标记很明显。自然的,他的人生价值也恰恰在于此。从身份的内质来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只不过他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围绕教育,所以不妨称之为社会教育活动家。

后记

我在无数个日夜,试图了解、涉入陶行知思想观念之河的源流;试-图触摸、感受陶行知的心灵的悸动与情感的起伏。我在他的以及别人写他的那些文字中睃寻,徜徉,就像守着他的心脏血压监视仪,他的脉搏曲线的小小一跃,都会使我精神一振。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许多人已经不再怀有远大的社会理想,不再怀有做一个贤者圣人的高尚追求。惟其如此,历史上的那些热烈的理想主义者。那些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人,那些对自己的人格与品行有相当自觉与要求的人,就愈发使我们产生怀念之情;使我们想起他们来,就不禁要肃然起敬。为写陶行知,曾与他的四子陶诚先生有过电话及书信联系。陶诚先生为人豪爽、直率,耄耋之龄不改赤子之心,从他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热情待人、予人以诚的性情的遗传;他与我谈陶行知,只说他的观点,并不干涉我怎么写作,由此我也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行对子女的影响。借此机会,谨向陶诚先生,向为本书花费许多心血的团结出版社么志龙副社长,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内容概要

王一心,男,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著有张爱玲研究作品《惊世才女张爱玲》(1992)、《张爱玲与胡兰成》(2001)、《深艳——艺术的张爱玲》(2007)、《他们仨:张爱玲·苏青·胡兰成》(2008)、《色,戒不了》(2008),另著有《丁玲外传》(1995)、《苏青传》(1999)、《梁实秋》(2000)、《劳谦君子陶行知》(2004)、《日记的胡适》(2007)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驾鹤西去
一、身后不寂寞
二、哀荣
三、病逝

第二章 大后方办学与再婚
一、与政府和而不同
二、苦办难童学校
三、第二春

第三章 出国抗日
一、做了国民外交使节
二、成立全欧抗联
三、新华侨的“接生婆”
四、第八君子
五、争取洋人同情与支持
六、信心的力量

第四章 公而忘家
一、理还乱的西南之行
二、病笃爱弛的发妻
三.亦慈亦严为人父

第五章 愈挫愈奋
一、“通缉犯”做了《申报》顾问
二、让“赛公主”下嫁平民
三、冷对政府无常
四、一个快速普及教育的梦想

第六章 流亡生活
一、匿居租界
二、与胡适越来越远
三、岛国疗伤

第七章 为了一所新奇的学校
一、创办晓庄师范
二、大祸降临

第八章 走出象牙塔
一、从南高师到东大
二、想给上亿人扫盲

第九章 留学美国
一、赴美之途不轻松
二、在伊利诺一年半拿硕士
三、升入哥伦比亚大学
四、与胡适同学并不亲热

第十章 徽宁求学及确立信仰
一、故乡启蒙
二、金陵读中学和大学
三、做了基督徒

第十一章 从哪里来
一、先祖
二、父亲
三、母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万世师表。董必武:当今一圣人。郭沫若: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梁漱溟:想到我亲切结识的盖世人物而衷心折服者不外三人,而陶先生实居其一,其他二人便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泰戈尔: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作者简介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主要内容简介: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学说。在如今21世纪的时中背景上,他那前卫的教育理念,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刚买了一本书,来的飞机上正在看,还没有看完,你看还加了很多条儿。《陶行知—最后的圣人》,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陶行知,是很多教育家的偶像。陶行知自己也有偶像,是武训,清朝的武训,他是一个乞丐,比咱们在座的所有人都穷,然后他通过卖艺的方式捐来钱做义学。陶行知知道武训的事迹以后,他就觉得教育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可以做,教育不需要那么好的条件。所以陶行知做的育才学校在抗日战争炮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在培养人才。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想让他当教育部长,他是在1946年56岁的时候去世的。据说他是第三个被谋杀者,已经上了名单。因为知识分子都是铁骨铮铮,可以拍案而起的。第一个被杀的是李公朴,第二个被杀的是闻一多,第三个就是陶行知,但是还没有到仇恨他的人开枪,他自己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就死在咱们上海。这本书没有看完,我看了一些地方我觉得让我特别受启发,我觉得咱们大家可以分享。比如陶行知先生他当时和白崇禧见面,抗战最艰苦的时候,白崇禧提出了一个全面战术,打仗的全面战术,陶行知就想既然有全面战术那就可以有全面教育。所以他提出一口号,他说我们要有全面教育来配合全面抗战。这个全面教育是什么呢?七个方面:第一、拓展空间,不能只办后方教育、要把教育扩大到敌人后方、全中国、全世界去;第二、扩大对象,不止注重青年教育,而且要顾到老人与小孩的教育;第三、特殊教育,比如伤兵教育、难民教育,也就是说伤病和难民也是应该受到教育的对象;第四,随时随地教育,哪里有百姓教育就跟到哪里;第五,教育与服务结合,扶老携幼也是教育;第六,专业研究与实用技术结合,注重应急;第七、生活教育。恕我直言,陶行知提出的七个方面,比最近教育部要颁发的“十几五教育规划”我觉得要全面得多,针对性更准确,表述的更清楚,更有人情味,更好操作。我们所有搞教育的人应该好好研究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而且他确实是在这样做。有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天和朋友在那儿吃饭,就发现外面有几个叫花子,等着他们吃完饭吃他们的剩饭。然后陶行知就把这几个小叫花子叫进来,“吃,你们吃吧。”然后他们就吃了,吃完了以后陶行知先生就问,你们这里有识字的吗?他们说有,有一个叫花子年龄稍微大一点他认识字。陶行知先生说,你给我念几个字。他就把墙上的标语两行全都念下来了。念下来了,陶行知就说多好啊,你可以当小先生,你可以教其它那些小孩,跟你一块要饭的孩子,你让他们也受到教育,你办小学堂,你要饭之余可以学习。那个孩子说,倒是可以,虽然我会的不多,但是我可以把我会的这些教给其他的孩子,但是我没有课本。陶行知先生说标语就是课本,而且是大字的课本,满街都是标语,你把每个标语都教他认识,那就认识不少字了。我觉得现在都切实可行,因为咱们标语太多了,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如果我们把墙上写的字都认识了那就有学问了。然后那个孩子说我没有笔和本,陶行知说,行,你这不就是笔(手指)吗,这不就是一、这不就是二吗,这就是笔,如果你要有一个桌子,蘸上一点水那就是书法。孩子们觉得陶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然后陶先生说,今天我先来给你们当先生,我先教你们一回。听说过排队吗?他们说没听说过,陶先生说排队是按大小个,小的站前面大的站后面,现在你们站成一队,然后这七个小叫花子就排成一队,然后向右转、齐步走,走了。这是陶行知先生信手拈来的教育。读书,行走,学习那天钱文忠先生来给你们讲课,他讲的比我好得多,我知道。不知道他讲没讲《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看过好多于丹的、南怀瑾的、包括民国的等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我记得我最早我的老师跟我讲的时候,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你学习然后你还不断的复习你多快乐啊。我说简直瞎说,学习就够难受了还复习,怎么会有快乐呢,肯定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我看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比较同意这样一种说法,什么叫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随时随地的学习,有一个机会就学习。我今天进了这个屋,去了那个屋,再到了这个屋,大概20多分钟的时间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见到一个诗人,他让我知道什么是坚持,现在写诗可不是挣钱的职业,他还在坚持。我见到一个画家,他有很好的基本功,但是他在创新,这都是在学习。我见到楼先生,这不是第一次见到,每次见到他我都能听到他又在做什么样的慈善,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企业家另眼相看。我知道这个社会有很多有良心的人。然后我见到了我们很多市民代表,他们对我那么热情,像对乡村教师一样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这就是学而时习之,这就是在学习。那我们乡村的教师还应该跟孩子们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过去也有错误的解释。最早我们老师也是给我们解释了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走上台没发言观众就欢迎你,怎么办呢?你得读一万本书,然后再行一万里路。我说呐,那个时候上台鼓掌你都听不到了,基本已经是老年痴呆的状态了,那得费多少功夫,读一万本书,然后再行一万里路,回来起码八十五了。我认为古人是说让你二者选其一,你可以读万卷书,你也可以行万里路,你得到的收获是一样的。也许我们乡村教师,我们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读万卷书的机会,因为那得读到博士后,眼睛片这么厚,才能读一万卷;但是他们可以行万里路。教书育人,我们学怎么育人。再看看陶行知先生在重庆日军大轰杀的时候他办育才学校,你看看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这个学校有一个孩子叫王友,他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王,有一次陶行知看见他用土块砸同学,陶行知就把他制止了。制止了以后就跟他说:“王友,你放学以后到校长室来”。放学以后陶行知办事去了,从外面赶回来,一看这个王友就在校长室门口等着他。然后陶行知就把他叫进校长室,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我迟到了,所以我奖励给你一块糖”。王友接过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他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用这个土块砸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就接过来。接过来以后陶行知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块糖,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的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这时王友已经得到了三块糖。话音还没落,王友就捧着这三块糖就哭了,他没想到陶行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说,校长我错了,因为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听完了以后笑了,又掏出一块糖,他说:“为你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然后告诉他现在我的糖没了,咱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是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想没想过这么聪明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这个可能就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他的心灵,会让他知道怎么对别人,怎么对事对人。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内容详尽,细节描绘,很好
  •     真好。
    今天的孩子给他糖都不要了,他们要的我都给不起,怎么办?
  •     喜欢,佩服陶老师,向陶老师学习。
  •     能否快些让我们读到此书。
  •     都是老公指定让买的书,对他很有用
  •     一心想看看陶行知的生平,但失望了。
  •     正在进行时,纸质还是好,有书香味。
  •     写出了真实的陶行知。
  •       我刚买了一本书,来的飞机上正在看,还没有看完,你看还加了很多条儿。《陶行知—最后的圣人》,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陶行知,是很多教育家的偶像。陶行知自己也有偶像,是武训,清朝的武训,他是一个乞丐,比咱们在座的所有人都穷,然后他通过卖艺的方式捐来钱做义学。陶行知知道武训的事迹以后,他就觉得教育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可以做,教育不需要那么好的条件。所以陶行知做的育才学校在抗日战争炮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在培养人才。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想让他当教育部长,他是在1946年56岁的时候去世的。据说他是第三个被谋杀者,已经上了名单。因为知识分子都是铁骨铮铮,可以拍案而起的。第一个被杀的是李公朴,第二个被杀的是闻一多,第三个就是陶行知,但是还没有到仇恨他的人开枪,他自己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就死在咱们上海。这本书没有看完,我看了一些地方我觉得让我特别受启发,我觉得咱们大家可以分享。比如陶行知先生他当时和白崇禧见面,抗战最艰苦的时候,白崇禧提出了一个全面战术,打仗的全面战术,陶行知就想既然有全面战术那就可以有全面教育。所以他提出一口号,他说我们要有全面教育来配合全面抗战。
      这个全面教育是什么呢?七个方面:第一、拓展空间,不能只办后方教育、要把教育扩大到敌人后方、全中国、全世界去;第二、扩大对象,不止注重青年教育,而且要顾到老人与小孩的教育;第三、特殊教育,比如伤兵教育、难民教育,也就是说伤病和难民也是应该受到教育的对象;第四,随时随地教育,哪里有百姓教育就跟到哪里;第五,教育与服务结合,扶老携幼也是教育;第六,专业研究与实用技术结合,注重应急;第七、生活教育。恕我直言,陶行知提出的七个方面,比最近教育部要颁发的“十几五教育规划”我觉得要全面得多,针对性更准确,表述的更清楚,更有人情味,更好操作。
      我们所有搞教育的人应该好好研究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而且他确实是在这样做。有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天和朋友在那儿吃饭,就发现外面有几个叫花子,等着他们吃完饭吃他们的剩饭。然后陶行知就把这几个小叫花子叫进来,“吃,你们吃吧。”然后他们就吃了,吃完了以后陶行知先生就问,你们这里有识字的吗?他们说有,有一个叫花子年龄稍微大一点他认识字。陶行知先生说,你给我念几个字。他就把墙上的标语两行全都念下来了。念下来了,陶行知就说多好啊,你可以当小先生,你可以教其它那些小孩,跟你一块要饭的孩子,你让他们也受到教育,你办小学堂,你要饭之余可以学习。那个孩子说,倒是可以,虽然我会的不多,但是我可以把我会的这些教给其他的孩子,但是我没有课本。陶行知先生说标语就是课本,而且是大字的课本,满街都是标语,你把每个标语都教他认识,那就认识不少字了。我觉得现在都切实可行,因为咱们标语太多了,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如果我们把墙上写的字都认识了那就有学问了。然后那个孩子说我没有笔和本,陶行知说,行,你这不就是笔(手指)吗,这不就是一、这不就是二吗,这就是笔,如果你要有一个桌子,蘸上一点水那就是书法。孩子们觉得陶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然后陶先生说,今天我先来给你们当先生,我先教你们一回。听说过排队吗?他们说没听说过,陶先生说排队是按大小个,小的站前面大的站后面,现在你们站成一队,然后这七个小叫花子就排成一队,然后向右转、齐步走,走了。这是陶行知先生信手拈来的教育。
      读书,行走,学习那天钱文忠先生来给你们讲课,他讲的比我好得多,我知道。不知道他讲没讲《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看过好多于丹的、南怀瑾的、包括民国的等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我记得我最早我的老师跟我讲的时候,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你学习然后你还不断的复习你多快乐啊。我说简直瞎说,学习就够难受了还复习,怎么会有快乐呢,肯定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我看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比较同意这样一种说法,什么叫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随时随地的学习,有一个机会就学习。我今天进了这个屋,去了那个屋,再到了这个屋,大概20多分钟的时间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见到一个诗人,他让我知道什么是坚持,现在写诗可不是挣钱的职业,他还在坚持。我见到一个画家,他有很好的基本功,但是他在创新,这都是在学习。我见到楼先生,这不是第一次见到,每次见到他我都能听到他又在做什么样的慈善,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企业家另眼相看。
      我知道这个社会有很多有良心的人。然后我见到了我们很多市民代表,他们对我那么热情,像对乡村教师一样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这就是学而时习之,这就是在学习。那我们乡村的教师还应该跟孩子们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过去也有错误的解释。最早我们老师也是给我们解释了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走上台没发言观众就欢迎你,怎么办呢?你得读一万本书,然后再行一万里路。我说呐,那个时候上台鼓掌你都听不到了,基本已经是老年痴呆的状态了,那得费多少功夫,读一万本书,然后再行一万里路,回来起码八十五了。我认为古人是说让你二者选其一,你可以读万卷书,你也可以行万里路,你得到的收获是一样的。也许我们乡村教师,我们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读万卷书的机会,因为那得读到博士后,眼睛片这么厚,才能读一万卷;但是他们可以行万里路。
      教书育人,我们学怎么育人。再看看陶行知先生在重庆日军大轰杀的时候他办育才学校,你看看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这个学校有一个孩子叫王友,他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王,有一次陶行知看见他用土块砸同学,陶行知就把他制止了。制止了以后就跟他说:“王友,你放学以后到校长室来”。放学以后陶行知办事去了,从外面赶回来,一看这个王友就在校长室门口等着他。然后陶行知就把他叫进校长室,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我迟到了,所以我奖励给你一块糖”。王友接过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他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用这个土块砸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就接过来。接过来以后陶行知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块糖,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的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这时王友已经得到了三块糖。话音还没落,王友就捧着这三块糖就哭了,他没想到陶行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说,校长我错了,因为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听完了以后笑了,又掏出一块糖,他说:“为你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然后告诉他现在我的糖没了,咱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是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想没想过这么聪明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这个可能就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他的心灵,会让他知道怎么对别人,怎么对事对人。
      
      
  •     纸张比较差,和盗版书差不多。卓越上买书质量参差不齐。不过不影响阅读,也就忍了,哎
  •     史料很多。神倒叙...
  •     陶行知,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理念一直备受各界人士赞誉和推崇,然而在建国前他就故去了,当新中国成立后,大家以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实现,发扬光大。确被曾经赞誉和推崇过的中共,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批判,被打入冷宫,直到30年后才又重见天日,为人们所知。所以今天很多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说到陶行知,确不知为何方神圣。看看今天我们的教育,落得如此地步,60多年来出不了大师的人才,可叹可悲!!
    此书作者文笔流畅,他和搭档李伶伶写的传记,我看过几本都不错。
  •     史料丰富。有一番纯真、有一缕情怀、有一个事业的偶像人物。
  •     据杨伯峻注的《论语》,“学而时习之”——其“习”应作实习解。
  •     非常好。下次还买。
  •     四块糖就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一样成了神话。不太好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