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地理人物 > 李鸿章传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010041384
作者:苑书义
页数:549页

《李鸿章传》的笔记-第1页 - 1

0石达开在皖北改守为攻,派兵进取集贤关、桐城, 清兵勇望风而溃。是时吕  贤基驻守舒城,“身旁无一兵”②,成了光杆司令。据说李鸿章曾经赶来与吕贤基“议守御”,及至太平军兵临城下,他便立即抛下主帅骑马逃之夭夭了。 —— 李鸿章传
0安徽反清形势高涨,捻军和太平军遥相呼应。二是历任安徽巡抚和统兵将帅多为庸庸 者流,使李鸿章得不到有力扶持和启迪,“茫无指归”,并饱尝了封建官场中互相倾轧之苦;三是李鸿章儒生从戎,既缺少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好 猛进”、“浪战”;又赤手空拳,“未辖一兵,未携一钱 —— 李鸿章传
0但又想留下鲍超所部对抗太平军。他召集文武参佐讨论对策,要 求每人提出一种方案,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人卫,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  “夷氛已迫,人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 军关天下安危,举措得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此时此地惜故他往,使曾国藩极为恼怒,并得出了“此君难与共患难”   ④的结论。胡林翼写信劝说曾国藩:“李某终有以自见,不若引之前进,犹足 以张吾军。”⑤曾国藩经过冷静思考,认为胡林翼的看法很有道理,便于 1861 年 —— 李鸿章传
01610210 两。 从这份用款清单可以清楚看出:李氏为了“自强”,“练军练器”。且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购买西方军火上(仅此一项,即占总支出的百  分之五十六)。他虽然也设局仿制西方军火,但设局仿制费用只占总支出的 百分之十一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看到华尔“固是壮士战将,然用之之人其心乃不可测。”吴煦、杨坊“挟华自重,欲其取功名以震耀中外,以形宫军之短。”为剥夺吴、杨兵权、置常胜军于自己节制之下,李鸿章不能不“全神笼络”之。李看到华尔常胜军形式上虽属“华夷两商自行经理”性质,但其背后却站着英、法等列强 —— 李鸿章传
0仅在城内双塔寺庭院就杀害太平军3 万人。有些外国人在惨案发生后 20 天,还“见到庭院地上浸透人的鲜血!“抛满尸体的河道仍旧水带红色”,并“因亲眼目睹了人类屠杀的可怕证据 而感到不寒而慄”。对于苏州杀降事件,清廷认为李鸿章“所办并无不合”,“甚为允协” —— 李鸿章传
0所谓“霸术治民”,就是在政治上对人民实行专政。 李鸿章在所谓“用沪平吴”时,认为常胜军“往往破贼而不能多杀贼,  故须我军偕作以辅其力所不逮也。”③淮军侵入太仓后,“为了搜罗人头,屠  杀了几万和平居民”,并对太平军俘虏施以“最精细的残忍酷刑”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在调兵的同时,还以后路筹饷自任。自 1865 年 6 月起至1867 年1月止,督军剿捻的曾国藩实收饷银11069802两,报请核销总数则11026452 两,结余 43350两。这笔巨款主要是由李鸿章负责在江苏筹集的。当时兵饷 “根本在吴”,而厘金为其大宗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对待奕,暗中贬之为“庸鄙无远识”,明里却邀宠以借重之, 因而密切地注视着奕的宦海浮沉。奕支持慈禧垂帘听政,慈禧则授权奕  主持中枢。一个外国人描写当时的局势是两个当权者,“在谨慎地互相监 督着。”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等认为,“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义扞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而要  弄清其“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就必须翻译西方有关工业制造和与之相关联的实用学科的著作。因此,他们断言“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苦心经营的胶莱防线告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山东巡抚丁宝桢不愿其辖境变为战场,对李鸿章 的方案虚应故事,甚至蓄意破坏。开始,李鸿章调鲁军 31 营布防胶莱河,丁宝桢只答应给 11 营;李鸿章意在严防胶莱河西岸,而丁宝桢却率军深入胶东 蓄意驱捻出鲁;同时丁宝 —— 李鸿章传
0当时驻在山东济宁的李鸿章,遇到两个棘手问题,一是淮军将领刘铭传、郭松林、潘鼎新、刘秉璋等纷纷求退,“聚讼不休”,使李鸿章徒呼“奈何”   而无法遵旨北援,因此受到清廷拔去双眼花翎、褫去黄马褂、革去骑都尉世 职的处分;二是与左宗棠积不相能,此次受罚不啻火上浇油。 —— 李鸿章传
0“皆鲠直敢言,雅负时望,然阅历太少,自命太高。局外执人长短,与局中任事者不同,恐鹜虚名而鲜实际”②。他既深恶“清议”,  又“忧谗畏讥”,因而不惜以利禄笼络清流魁首,尤其注意结纳张佩纶、吴 大澂 —— 李鸿章传
080 年代,李自豪地声称津局为“洋军火之总卜汇”。据不完全统计,沪、宁、津三局从创办到 1894年,消耗资金2454 万两,占清政府投入近代军工企业经费总数 5 千万两左右的一半。随着时光的流逝,沪、宁、津三局内部,封建的管理制度同先进的技术 设备的矛盾日趋激化 —— 李鸿章传
0他既派人购器设局,自行制造,以敌洋产;又主张“必须华商资本方准领照购机,择地开办”,“如果洋商贩运  轧花、纺纱、织布及棉子榨油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必须“查明禁止”,“自 保利权,断不容外人稍生觊觎”④。事实上,李鸿章为“求富”而“争利”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创设的官督商办企业内部官权侵害商利,压抑了民族资本的生机。掌握用人、理财和业务经营大权的“官”,通过贪污盗窃、挪用资金联  锁投资、廉价收购股票等各种方式侵吞私人资本,聚集官僚资本。盛宣怀就 是这类“官”的典型。他由一个“空心大老”而攀附权贵 —— 李鸿章传
0有二号马力五百匹,配炮二十六尊,与外国大兵船相等。其余各船,皆仅与 外国小兵船根拨相等,然已费银数百万有奇,物料匠工多自外洋购致,是以  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 而中国船厂仍量加开拓,以备修船地步。” —— 李鸿章传
0赫德经手购买的 8 艘蚊炮船,根本不是什么“战守利器”。1879 年李鸿章开始认 识到蚊船炮重船小,行驶迟缓,只能在海口及沿岸浅水处驰逐,若持为洋面  制敌之具,未必确有把握。翌年,李鸿章在与路过天津的刘坤一论及蚊船时, “闭目摇头,似有悔意”。 —— 李鸿章传
0北风甚劲,海涛汹涌,船行平稳如常,略无颠簸。” 往返大沽、旅顺一次,核计水程,“与原订合同里数不甚差谬。而三船经过  印度洋面,风浪险恶,轮轴屡经挫损,尚就照常迅驶,则其机器之精坚可知。” 因而他得意地声称:“中国自创办师船以来,实惟此为攻坚御敌之利器。 —— 李鸿章传
0时人却忽略了威海卫后路空虚而无保障的一面。更有甚者,当时中国“沿 海沿江各炮台,向为陆军所管辖”,由于畛域攸分,海陆军难于协同作战,极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尽管如此。经过李鸿章的苦心营建,旅顺口和威海卫相继成为北洋海军基地,两地遥遥对峙,实为渤海之锁钥,天津之门户。 —— 李鸿章传
0他最为担忧的是,“限于财力”,不能增添、更新船炮,无法与外国抗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发出了北洋只有半支海军的感叹:“北洋全 系海面,海军规模虽云粗具,而就现有船舰而论,拟之西国全军之式,亦仅可云半支。若论扩充,密察目前情形,恐亦非十年内所能办到 —— 李鸿章传
0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鉴于外洋船炮日新月异,中国船炮日趋老化,因而 提出两个补救方案:一是请将北洋海军舰船大修一遍,更换锅炉,分10 年完 工,每年需银15 万两;二是在“定远”、“镇远”、“济远”、“来远”、“经远”等军舰上,添购克虏伯新式 12 生特快炮 21 尊 —— 李鸿章传
0日本明治 政府完成 10 年扩军计划的上一年!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对照!慈禧到底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据近人估计,总数约为 1200 多万两至  1400 万两(可能还要大一些,但不会达到 2—3 千万两)。 北洋海军的致命弱点,还在于选将不当。李鸿章“任人唯亲 —— 李鸿章传
01871 年的中日条规和通商章程,取消其中关于禁止日商深人中国内地的规定,并给予日本在中国享受片面最惠国的待遇。清廷陷于顾此失彼、腹背受敌的窘境,深恐俄日联合,“日为俄用”,企图对日妥协,“联日拒 俄”。清廷对待俄国的态度则日趋强硬,饬令曾纪泽争取收回伊犁全境 —— 李鸿章传
0他表示倘若日本胆敢“藐视中国”,中国就不妨“撤防俄之劲旅,分军三道,载以轮舶,直 趋长崎、横滨、神户三口”,“制其死命,或封琉球,或重议约章,皆惟我所欲为矣。”如果日本徘徊审顾,不敢挑起衅端,中国当“蓄锐扬威,待时而动,一面整理水师,购办船械,声威既壮,敌胆自寒。 —— 李鸿章传
0他朦胧地意识到资本主义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是难以  抗拒的,惟有因势利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他既看到日本勾结英、法、美或俄国侵略朝鲜,使朝鲜“势成孤注”的可怕前景;又看到欧美各国同日本争  夺朝鲜的现实,企图劝导朝鲜与英、美、法立约通商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对伊藤有所认识,并进而指出防日之必要。他 致函总理衙门说:该使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摹仿,实有治国之才,专注意于通商、睦邻、 富民、强兵诸政,不欲轻言战事,并吞小邦, 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深信俄国将能“压服”日本,军机大臣们也“喜压服 说”。其实,俄国并不愿用强力干涉朝鲜问题,担心援助中国会把日本驱向英 国怀抱。7 月 9 日喀西尼派人通知李鸿章:俄国只能以友谊力劝日本撤兵,  未便用武力强制,至于朝鲜内政应改革与否,俄国不便与闻。 —— 李鸿章传
0山东半岛、力图摧毁北洋海军基地、动摇渤海两翼钥形屏障之后,清政府也 没有相应的变动防御重点,仍然坚持重沈阳、京畿而轻视辽东、山东半岛的  作法,致使清军兵力布署出现了反常现象:敌锋未及的沈阳、京畿地区大军 云集,游移于战场之外,而敌人主攻的地区兵力严重不足 —— 李鸿章传
0一个要“先发制人”,一个坚持“株守以待”。光绪“屡促进剿,而李鸿章总以兵力不敷为言”,致使日本得以乘 机加紧备战,“密为布置, 修治台垒,造置铁路,守御益固,攻取益难。”李鸿章坚持“株守以待”的消极防御方针,使清军失掉了主动出击的有利时 机, 导致平壤战役的失败。 —— 李鸿章传
0英国人格伦指出:“中国于开战之初,已不以海军争夺制海权,徒造屈服失败之因,自身承诺将战地置于中国沿岸,岂不怪哉!”①   光绪与李鸿章之间的分歧,则在于是否“相机迎击,以期力挫敌锋”。黄海战后,由于李鸿章处处迁就丁汝昌,致使这种分歧更加突出 —— 李鸿章传
0同时枢臣奕等公奏慈禧说:日本重在割地,“若驳斥不 允,则都城之危,即在指顾。以今日情势而论,宗社为重,边徼为轻,利害  相悬,无烦数计。”②由此可见,清廷在自身统治与民族利益发生矛盾时,不 惜出卖民族主权以维护其反动统治。所谓“宗社为重,边徼为轻” —— 李鸿章传
0可悲的是,李鸿章虽然看出自己受伤后日本“上下  礼谊周至,不过敷衍外面”,但他本人和清廷却都没有利用这次事件压制日 本争取外援的想法和行动,仍然把索取媾和条款放在首位。清廷天真地以为日本“似尚有抱歉之意”。 —— 李鸿章传
0李鸿章在慈禧准备并发动政变时,既“未预机要”,又设法关照“新党”。听说直隶八股士人阴谋刺杀康有为,李鸿章的亲信幕僚于式枚就劝康有为“养  壮上,住深室,简出游以避之”。康有为奉命出京,李鸿章“则遣人慰行”。 —— 李鸿章传
0“列强将会选择谁?”他推测列强将选择“一个汉族人”。 在这里,李鸿章暗示,如果列强决定用一个汉族统治者来代替满族统治者,  他本人是愿意的。卜力回答说,列强“大概会征询他们所能找到的中国最强 有力的人的意见,看怎样做最好。”李鸿章在透露了他的政治野心之后 —— 李鸿章传
0五俄国就东北问题进行了单独会谈。俄军侵占东北后,俄国本想一举兼并而使之变为“黄俄罗斯”。但是,由于受到东北人民的坚决抵抗和害怕引起英、日等国的强烈反对,迫使俄国  决定在形式上暂时保留清朝地方政权,实际上则由俄国实行军事占领,作为公开兼并的第一步。 —— 李鸿章传
0据说,李鸿章死前倦念危局,还老泪纵横地吟成一  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 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  闲看。”①忧思惶恐,悲凉凄怆,令人感叹! —— 李鸿章传
0梁启超在获悉李鸿章死讯后,怀着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的复杂 心情,撰成一挽联云:  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 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