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地理人物 >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806029244
作者:曹屯裕
页数:405页

章节摘录

  康有为天资聪颖,深受族中长辈喜爱。6岁时,有人出“柳成絮”让他对下联,康有为脱口“鱼化龙”,家人赞叹,“此子非池中之物”。由于幼年丧父,康有为跟随祖父长大。祖父悉心教之以诗书礼仪,康有为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不知不觉中一言一行刻意模仿,不但不苟言笑,而且言必引经据典称“圣人”,以至同乡人都笑称他“圣人为”。康有为不仅不反对,而且欣然接受,以圣人自居。  1876年至1878年。康有为跟随朱次琦(南海九江人,号九江)在礼山草堂求学。期间康有为越发显得与众不同。他勤学好问,大胆质疑,认为韩愈学问浅薄,浪得虚名,甚至不把宋明时期的理学大家放在眼里,认为他们根本没什么学问。对康有为的狂言,同学们惊骇不已,以为他目无尊长,言语放肆,渐渐疏远了他。两年下来,康有为感觉气氛沉闷,他开始致力于追寻经世致用之道,而对考据辞章之学逐渐失去了兴趣。他沉思自己“安心立命”的所在,一时想不通,烦闷、焦虑郁结在胸,竟丧失心智,“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忽思有亲不事,何为学……”这种白日里见异像、情绪失常、思维紊乱的情况,反映出康有为迷茫焦虑的心理,他空负救国救民的大志却找不到实践的途径。康有为“歌哭无常”,被师兄弟们认定得了“心疾”,事已至此,只能告别书院,回家自修去了。  内心孤独的康有为过了一段栖息山林的隐士生活。如果不是遇到“聪明绝世”的张鼎华,他思想苦闷的日子不知要熬到什么时候。张鼎华。广东番禺人,13岁登科入仕,以“神童”闻名于岭南,时任翰林院编修,康有为隐居时他正回乡省亲,两人在西樵山相遇,交谈中观点相悖言语不和,康有为激动地大声苛责了张鼎华一顿,拂袖而去。张鼎华似乎没有把康有为的无礼言行放在心上,相反在与他人言谈间颇推崇康有为,由此,康有为的名声在广州传扬开来。事后,康有为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致歉信给张鼎华,张又大加赞许,评价说广东再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写出这样的好信。两人惺惺相惜,订下八拜之交,经常一起讨论京城掌故,朝廷政事。张鼎华为康有为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年轻的康有为不再感到心灵孤独。他济世救民的理想再次勃发,决意舍弃为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考据帖括之学”,专以“民生艰难”为念,认为天生我才正为此。从此,康有为确定了“经营天下”的大志向,将个人安心立命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出路联系在了一起。  康有为第一次接触西学是在1874年,通过阅读《瀛寰志略》、《地球图》,他知道地球是圆的,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其他国家。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欲望,他迫切想知道更多关于外国的知识。此后几年,康有为如饥似渴地搜寻西书,先后获得并阅读了《西国近世汇编》、《环游地球新录》、《海国图志》以及其他一些中国人汇编和撰写的介绍西方风俗、政治、言论的书籍。书中描绘的盛况大大震撼了康有为的心灵,他十分向往西方社会。  读书人的志向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879年,康有为有了去一趟香港的机会,英人统治下的香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改旧式文人轻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的态度,评价香港社会“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当时,康有为还没有“资本主义”的概念,但是他将现实中的中国与香港社会作了一番比较后,认可了后者,一幅以香港为榜样改造中国的蓝图在康有为的脑海中逐渐成形。这个志向终康有为一生没有改变。  ……

书籍目录

序言  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正文  从维新到保皇——康有为  烂漫天才善变豪杰——梁启超  冲决封建罗网的斗士——课嗣同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蔡元培  新儒家的开山大师——梁漱溟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陈独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一位充满着文人气息的政治家——瞿秋白  一个忠诚革命者的曲折人生——李立三  人患无自知之明——张闻天  革命是我终身的寄托——王稼祥  探索者留下的足迹——毛泽东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刘少奇  人民敬爱的好总理——周恩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陈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附录  以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自居——王明  惨淡经营渡难关——蒋氏父子在台湾后记

编辑推荐

  冲决封建罗网的斗士谭嗣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新儒家的开山大师梁漱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陈独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一位充满着文人气息的政治家瞿秋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传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还历史一个真实,给您一个真相!

作者简介

就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延伸课程而言……无论是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留下的历史轨迹,深入了解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历史环境,还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观察和分析历史人物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历史人物一一加以评析,毫无疑问都会大大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图书封面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