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领袖首脑 >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020079841
作者:顾保孜撰文,杜修贤摄影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插图:1970年3月的北京,春风拂面,暖意融融。又是一个桃红柳绿,迷人而清新的季节。不过那时候的北京城远没有今天繁华和喧闹,大马路上很少出现塞车与拥挤,清一色的灰色建筑和低矮房屋在人们视线里已习以为常。虽然“文革”的高温已经在“祖国河山一片红”中降下许多,可马路边那些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大幅宣传画依然给人眩目的色彩,硬邦邦的人物形象和火药味浓烈的大标语让这个古老历史都市充满了“文化大革命”偏激且昂扬的气息。人们驻足天安门城楼前,漫步天安门广场上,或者跻身在长安街滚滚自行车洪流之中,没有谁会去想象近在咫尺的人民大会堂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不会估量到它们会给明天的中国政坛带来什么影响......人民大会堂,这个象征中国政权的著名建筑物,正如其气势恢宏、庄重威严的建筑风格一样,一系列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孕育于此,诞生于此,也终结于此。1970年开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在此召集了政治局会议。他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开始进行修改宪法和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政治局会议成立了两个小组,一个是由周恩来、张春桥、黄永胜、谢富治、汪东兴组成的四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事宜工作小组;再一个是由康生、张春桥、吴法宪、李作鹏、纪登奎组成的负责修改宪法的工作小组。毛泽东从1969年底外出到武汉长沙等地视察,至今未归。但他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依然集中在北京,并以他的绝对权威决定着中央的决策。九大以后,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已进入“扫尾”阶段,政府工作和经济工作都应恢复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发动时期的一些做法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转变。那么在适当的时候就需要召开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64年底召开的,相距已有六个年头……于是,1970年3月8日,远在长沙的毛泽东将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派回北京,传达他提议召开四届人大的意见。毛泽东此时提议召开四届人大,是他继召开九大之后,采取的又一个大的动作,也是他“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政治步骤之一。这一年,毛泽东77岁,他的威望如同他的年龄一样成正比上升,身体状况却与年龄成反比下降,许多老年人的疾病开始显露,老年人的思维模式也开始“侵入”他的精神世界。尽管这些还是老人体征的初期阶段,但已在许多政要事务上初露端倪,包括“文革”的发动和推进……筹备召开四届人大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设国家主席一职。而国家主席刘少奇已被“文革”的狂风暴雨打翻在地,于1969年11月在河南开封含冤离世。那么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是毛主席重新担任国家主席,还是由他人来担任国家主席呢?这个问题让毛泽东颇为踌躇。也许是先前他和刘少奇“两个主席”不愉快的往事挥之不去,他自己既没有重新担任这个角色的愿望,又不放心把这个职位交给其他人——包括他“钦定”的接班人林彪。当然,这个问题没有难倒毛泽东。这位与众不同的杰出政治家,以他特有的方式为历史留下了别样的一笔。汪东兴飞抵北京,将毛泽东的意思带到了人民大会堂,带到政治局委员面前。汪东兴如是传达:要开四届人大,选举国家领导人,修改宪法,政治局要立即着手做准备工作。国家机构究竟设不设国家主席要考虑,要设国家主席由谁当好,现在看来要设主席只有林彪来当,但我的意见是不设为好。汪东兴传达完后不等大家讨论,便散会了。

后记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终于要出版了,看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发来的美编封面样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此之前总感到时间太慢。先是三个月确定选题,再是三个月犹豫徘徊是否接这个选题。当决定接这个选题后,又是长时问的伏案写作,完稿后将近一年的审稿、修改,一遍两遍三遍……几次曾想过放弃,不写不出罢了。然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王一珂与其编辑室主任李明生的坚持和鼓励下,我总算走过了这段漫长的历程。现在回过头,又忽觉这段岁月转瞬即逝,似乎太快了。写一写“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七年”也是沉淀在我内心多年的一个愿望。尽管我的工作已经超负荷运转,但面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良好的声誉与编辑敬业的精神,加之自己二十多年整理杜修贤摄影和研读党史的经历,我动笔了。这期间,我与王一珂同志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我写一章,他编辑一章;我写完,他基本也编辑完了;随之李明生主任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又对此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读,最后书稿进入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审查阶段,这个阶段颇不轻松但最为关键。等待是揪心的,如果达不到审查通过标准,长久的辛劳也会付诸东流。经过半年多的时光,去年底终于有了审稿意见反馈的消息。按要求进行三次修改的过程,对我来说也像上了一堂严肃的历史课。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们对书稿认真负责的态度激励着我,促使我不能有半点马虎。在此特别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们的严格把关,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此书付出心血的全体工作人员。最后一句话——希望读者们能关注这段历史,喜欢这本书!

内容概要

顾保孜 1957年生,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正师职创作员,国家一级作家。
著有《红墙里的瞬间》、《样板戏出台内幕》、《铁血N4A》、《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我的父亲朱德》、《红镜头》、《伟人凡影》、《超越血缘之爱》、《知情者说》、《跨出中南海》、《实话实说红舞台》、《中南海人物春秋》等纪实文学著作; 并创作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当代军人最喜爱军版图书一等奖、“五个一”图书工程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五个一”电影工程奖等全国性的奖项。
杜修贤 1926年生,陕西米脂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5年在延安八路军电影团学习摄影,从师吴印咸先生。此后历任八路军关中前线野战军政治部摄影员,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副组长、副队长。1954年调新华社北京分社任摄影组组长、社编委,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摄影记者。1960年任新华社驻中南海摄影组副组长、代理组长,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1971年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组组长、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组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任中国图片社副总经理、新华社高级记者。1986年离休。
曾出版《访问十四国》、《人民的总理》、《杜修贤摄影选》、《红镜头》、《红墙聚焦》、《最后的传奇》等多部摄影画册与专著。
多次获国内外新闻摄影作品奖。其中“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二十一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双剑交锋
1970年春天,毛泽东提议筹备召开四届人大,在是否设立“国家主席”之职的问题上,他与林彪分歧凸现……1971
第二章 亮出底牌
林彪对中央批陈整风运动采取“不表态、不参加、不讲话”的姿态。这三个“不”,加剧了毛泽东与他之间的矛盾……1972
第三章 国门洞开
林彪事件,令毛泽东心灵受到重创,从而加速了他衰老的速度。新年刚过,毛泽东得到了陈毅病逝的消息……1973
第四章 时不我待
开年第一天,政治风标转向。批林整风的重点是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极右实质”,否定了周恩来批极“左”思潮的做法。十三天后,周恩来的身体出现危情……1974
第五章 重振旗鼓
一开年,“一·二五”大会在首都体育馆召开。一场借助批林批孔的名义,实质指向周恩来的闹剧迅速席卷全国……1975
第六章 艰难执政
1月5日,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10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5日又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四届人大召开,周恩来把接力棒传递给了邓小平……
第七章 星落长河
毛泽东十年前书写的两首词作1976年的第一天被公开发表。在元旦社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调中,周恩来燃尽了生命之火,永远地合上了眼睛……
后记

编辑推荐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首度集中描写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历程!《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一批影像首度曝光面世,一批影像首度还原色彩!近二百幅珍贵历史照片清晰载入!《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一张印有拍摄者签名的毛泽东珍贵图片随书赠送!

作者简介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由著名红墙女作家顾保孜潜心写就。这部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纪实作品客观描绘了毛泽东最后七年的风雨历程,真实再现了1970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林彪事件前后我国在内政外交上重大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同时也曲折反映了毛泽东个人晚年的思想轨迹。
此书以历史题材创作的严谨精神,基于已有史料和第一手材料,把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打开中美大门、与日本建交、中共十大再选“接班人”、四届人大筹备到召开、邓小平再次复出到再度“落马”、第一代领导人先后逝世以及粉碎“四人帮”等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一一刻画,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人物伟大而又平凡的感人事迹鲜活还原。
书中载入近二百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全由中南海摄影师杜修贤先生独家拍摄。这批照片许多是首次公开发表,许多是首次还原色彩。它们承载了多位政治人物的命运故事,反映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他们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心路历程。
无疑,《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是一部图文并茂、资料翔备,内容真实,生动有趣,可读性与收藏性兼备的不可多得的纪实文献。

图书封面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过去没怎么见过的照片此书公开的较多.大环境没什么变化,自然还是旧面老友,新鲜能有几何?其实再多的照片或是环境巨变,也很难还原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在真相发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远去,多数时间下浮现出来的,总是根据环境需要而出现的真相的一面或经过加工的一面,几乎没有真正客观的时候.本书对林彪事件的描述基本沿袭原统一口径。
  •     书籍里好多照片确实我这个岁数的人没有讲过的,见证了一个人从健康到离开!针对这本书,不做过多的评论,毕竟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查过的书……
  •     杜因为是御用摄影家,顾又是“红墙作家”,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那些珍贵的镜头上。文字嘛,当成小说看就行了,不要当真,里面一些观点、意见有失偏颇,可定性为当年小人物道听途说的见解,没有权威性。我认为当年领袖身旁的工作人员,要对自己所说所写的东西负历史责任,毕竟外人都以为你说的有权威性,所以更不能胡说乱说。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毛泽东是个传奇人物,在看了毛泽东最后风雨路的纪录片之后,我买了两本此书送给我的父母和岳父母,应该说他们看后感触良多,毕竟他们经历了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等等等等。应该说还原了大部分历史原貌,毛最后七年是他坐稳江山后人生中最起伏跌宕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较昏天黑地的七年,加速了他自己的衰老,也让中国经济走进了瓶颈胡同。作者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特别是摄影师的很多作品是我们很难得一见的。非常不错的作品。老同志都爱不释手。
  •     该书比较严谨,真实可信,特别是有一些珍贵照片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
    遗憾的是该书印刷纸张差,所以有的图片不是很清晰。
  •     写的很真实,为毛主席奋斗到最后有一种由心底的震撼。
  •     一直很喜欢读史 历史课本高度浓缩 留下隔靴挠痒不痛不快之感 那十年 真是乱成一锅粥了 (亲密战友怎么会作得这么一手好死)
  •     传记写得这个份上还是不容易,能读下去,图片资料还算丰富,有必要了解一下“被打扮的小妖精”,从中反观真正的历史。
  •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面有大量的图片资料,文字详实,读来流畅
  •     很多人都觉得很疑惑,主席经过了那么艰苦的岁月,为什么最后的七年的结果会是这样的?这本书值得大家一读!
  •     不平凡的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     3.5分吧。最后的最后没怎么讲。。
  •     读了一半,呵呵呵呵。
  •     有点像野史。
  •     当年忠贞为国筹,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     好照片。
  •     这部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纪实作品客观描绘了毛泽东最后七年的风雨历程,真实再现了1970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林彪事件前后我国在内政外交上重大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同时也曲折反映了毛泽东个人晚年的思想轨迹。此书以历史题材创作的严谨精神,基于已有史料和第一手材料,把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打开中美大门、与日本建交、中共十大再选“接班人”、四届人大筹备到召开、邓小平再次复出到再度“落马”、第一代领导人先后逝世以及粉碎“四人帮”等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一一刻画,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人物伟大而又平凡的感人事迹鲜活还原。书中载入近二百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全由中南海摄影师杜修贤先生独家拍摄。这批照片许多是首次公开发表,许多是首次还原色彩。它们承载了多位政治人物的命运故事,反映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他们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心路历程。
  •     kindle看的没有配图,看来回头要买实体书看看了
  •     写的挺烂。
  •     此书记录了领袖在政治斗争中叱咤风云的一面,同时着意描写了作为平常人的另一面。许多细节为首次披露。
  •     我是通过蜻蜓FM下载听得,演播者倒是绘声绘色,但内容确实很平常,并没有什么深度,都是大众均已知晓的。有机会倒是上网去看看杜修贤拍的照片,据说很不错。有时候一张照片比文字更能让我们了解和接近伟人。
  •     阅读了一半,无论文字还是里面的照片都很喜欢。2012年7月第13印刷,总印数已经达到25万3千本,这样的销量还是很大的。书中载入近二百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全由中南海摄影师杜修贤先生独家拍摄。这批照片许多是首次公开发表,许多是首次还原色彩。
  •     顺着红太阳那本书看过来的,对于权力和人身有着很强粘附性的中国,你不整别人,自己就没有活路,只能上不能下,少有善终。所以,太率直的人的确玩不了这玩意。
  •     看了光明日报的书评介绍,下了订单,收到之后,感觉正如自己所期望的一样,有图有真相,看到了很多以前在各大媒体都没有看到的历史图片,主席的、总理的、小平同志的、叶帅、华国锋、四人帮等等~抛开文字不说,紧这些历史图片就足以让人感慨。文字是正师职女作家在参考和采访了大量历史见证者凝练而成的,对回忆和了解70年代的那几年很有帮助。值得推荐。
  •     各种忖度人物的心思,佩服他们思维的缜密,,但是活得也不舒心,时时得想着别人的话有没有别的意思
  •     很多珍贵的照片
  •     只能说政治我还不懂
  •     还原了部分历史,书还是不错的!
  •     这本书里有大量的历史照片,喜欢毛泽东同志的人,不妨买一本回去珍藏!
  •     陈词滥调,出于人对于与自身相关历史的窥私欲,还是可以一读。
  •     我是看到有一位老先生看的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决定买一本好好看看,这本书实在是太好了,想要了解文革以及国家领导人在这场大革命中的生活,就随着作者和这本书走进这段历史,好好品味一下吧!
  •     顾保孜是著名的军旅纪实文学作家,杜修贤则是资深的红墙摄影师。由二人合著的“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一书,通过新颖的文字和大量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客观地再现了1970-1976年这7年“文革”历史,其中不少资料和图片是首次披露,值得一看。
  •     “文革十年“种种惊心动魄,震撼中华大地的历史事件,距今已有数十年之久。当年的亲历者,现在多以近天命之年,或以作古。已经蒙上厚厚一层尘埃的这段历史,有必要翻开吗?
    作为一名历史编辑,我常常会有如是疑问。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察得失”
    看来,是有必要的。
    二十世纪中叶文明古国发生的这场波澜壮阔,悲喜交集的人性大戏,是值得全人类永远思考的。
    理性的美梦有时会演化成非理性的噩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书图文并茂,浓淡得体的将这一空前绝后的历史事件全景式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对年轻朋友了解这段历史有所裨益的。
    朱熹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则需疑”希望对该书感兴趣的朋友能用思辨的眼光去慢慢品读它。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任何一个人在内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我们认为有什么人是永远不变的,是完美无暇的,是至善至明的,这本身就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
  •     习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说,历史不能选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全面客观地展现了伟人的的思想轨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对文革的矛盾心态等,有利于帮助读者正确看待伟人、正确看待文革。
  •     永远不要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步,因为其实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你不是。利用你的神的地位来斗争自己,这就是一生的讽刺了吧。
  •     倒是把周突出得熠熠生辉。可惜没有看到所描述的图片~
  •     纪实有余,高度不足。听的是朗诵版,朗诵得肝颤
  •     很好,非常好!
    比较适合40以上的人阅读。
    往事历历在目,又回到从前。
    对对错错,不重要。
    记住历史,了解其中是是非非,总结提炼,更好向前发展,建设强大、兴盛的祖国!
    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晚年的作为可以理解,但不能从来。
    强大祖国背后是幸福的百姓,民心影响国运,不为广大民众幸福,难长久!
  •     你到底讲毛还是讲林??
  •     我从网上上订一本该书,但配送了两本同样的书,回家打开包裹才知道。我那本“毛泽东正直神州有事时”书何时到啊1
  •     该书的内容在这些年来的报刊杂志上陆陆续续都刊载过。从叙述形式上看,比较简洁平实,这样内容的书,写得越简洁越平实就越好。因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只能这么写,尽量不要有作者个人主观的评论,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个蛋糕太大了,里面的配料太多了,每个人吃到嘴里,都会感觉到不同的味道。无人能做导游,自由行为好。
    终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积极的时代,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消极的。终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科学。终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人头脑里的观念体系,仍然沿用二千多年前孔子设计的版本而不能更新升级,我们没有明天。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形态,如果不能有大的变革,这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再过几十年还会不会有,很难说。
    一个群体拥有的财富,不可能超过这个群体的精神疆界。
  •     七年风雨路
  •     写的不错,内幕没有,细节丰富,感情真挚,值得一读
  •     我是冲着这本书上的许多照片买的。。第一次在机场看到的时候,发现很多毛主席的相片很真实,以前没有见过。买来以后发现质量也不错。
  •     之前并不知道这本书,母亲看报上的连载,结果到72年就结束了。看着老人家遗憾的表情,我上网查找才买的此书。
    书的装订很漂亮,内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都是之前没有见到的。文字也很朴实,很能反映现实。向我这类对当时有模糊印象的70后,也很值得一读。
  •     伟人终究是伟人即使是暮年残阳岁月也是那么的耀眼震撼。我是以万分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和《毛泽东正值神州有时时》的。除了对毛主席的崇敬更多的是理解,共和国那段风风雨雨的岁月,多么的不容易……这两本书是近年来所览阅的最佳之作,如果评选我会绝对投最佳一票。而且这段时间很多有代表性的网站都在登截《正值神州有事时》的篇章,由此可见此书之影响程度。 顺便建议当当网以后在包装投递时是否象其它网一样用塑料气泡纸包扎以防图书破损(每次收到书时书脊都有损坏)
  •     本书的内容详实,通过本书了解伟人最后七年的部分历程
  •     伟人的功过是非要在那段特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环境中去考量,于公于私,也早在流年中逝去。历史、现代、未来从来都是无法清晰否定割舍的。历史的真实全满也不是一家之言可以看清的。当代,也是处于一个巨大变革的年代,希望不要重复那些可以避免的苦难。
  •     书内还附赠了一张杜修贤签名的珍贵的毛主席照片(印刷的不是非常清晰),感觉不错!
  •     主席老人家诞辰120年了,他的丰功,他的伟业,自由历史和人民给予最高的评级。最后的7年,忧思的7年,革命为了什么,老人家走了,老人家带着未竟的愿望走了,只留下了他的人民。
  •     这个书不错在于杜修贤的照片,文字描述不尽给力。研究历史一定要解放自己,然后去还清历史真相。不过当当网比较给力,我是比较喜欢的,东西好,物流快,很给力!
  •     我读的只读了七零年到七二年。太官方我觉得不火辣,太火辣我又嫌它太野史。
  •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     读着像演义
  •     YY文
  •     我们70年代末的人,对于那个时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的了解很少,这本书不仅了解了毛泽东最后7年的抉择,还了解了文化大革命,二月逆流,四人帮等事件,收获了很多知识,书的装订也不错。
    伟人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有儿女情长,书本中描述的很到位,另外很多照片是我不曾见到过的。很好的一本书。
  •     全是有出处的,很多珍贵的瞬间,揭秘红墙里的斗争,毛泽东真实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
  •     国内让出版的敢看?我也就随便翻翻
  •     为啥会看这个?.......
  •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     毛的思想很深邃,现在能理解的人不多。我想随着阅历和年纪的增大也许可以管中窥豹一番,现在确实不能理解。
  •     kindle看不了照片。。
  •     画多,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算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比较真实的毛泽东的晚年吧,不是只有歌功颂德的历史书。
  •     顾保孜和杜修贤联袂的作品当然出类拔萃!全书文字流畅、史料细节清晰、大量独家历史珍贵图片更是令人爱不释手!对上世纪70年代的毛对中国的政治、外交、人事等大事件的影响做了通俗易懂的描述。
    全书读起来很简洁,文字流畅,资料翔实,值得推荐!
  •     2015.5 边喂奶边听完。之前我对那段历史其实是完全空白。都评价实体版书的照片很赞 改天要看看
  •     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容,也有些很珍贵的照片,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最后历程
  •     好书好书,真实反映了一些历史原貌,把毛泽东的晚年生活也刻画的有血有肉,只是有些敏感内容还是没有写的很详尽。
  •     这本书值得一看,让我们了解更多毛泽东晚年时候的事,而且书的质量也很好。
  •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     印刷质量不错。书的内容与照片完美融合,再现那段历史。
  •     本书收录了杜修贤老师拍摄的百余幅珍贵的照片,比较客观的记录了历史,很值得一读。
  •     很不错,对于那段历史有一个认识
  •     很多史料还有照片都是第一次出现,书和图片的质量非常好。
  •     顾保孜女士写过毛泽东的传记,这是关于毛泽东晩年的传记,真实记录了毛泽东人生最后七年的重要历程,尤其是粉碎林彪集团和抑制四人帮的重要决策,可读性強!
  •     伟人的功过,历史会给出公证的评价。但看这七年的得失,我想,主席不如意的事情还是多的吧。先失去了接班人,后来连老婆也控制不住,也护不住周全。 更加可叹的是周总理,临去世前还在洗手间写文章为自己辩护,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政治氛围,让人竟然如此不堪,总理的个性又是多么高洁。 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那是一个单纯的时代,那是一个悔恨的时代,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们不希望再经历一次的时代……
  •     有声读物上只有16集,不知道是不是最终完结版。还是晚上睡觉听完的。
  •     不光看到了毛主席最后的7年历程,还知道了很多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历程。
  •     通读了一遍此书,客观地讲述了主席最后几年时光。
  •     没有周恩来那本好看。
  •     相对于其它很多对那个时期历史描述,本书还算比较客观,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写历史还是以还原事情的始末为主,少一点政治的色彩。
  •     倒数
  •     在kindle看的,没有照片,遗憾。林彪到底怎么死的,谁知道呢。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照片很不错,不少都是第一次与外界见面。毛泽东衰老的迹象很明显,看这本书,感觉年龄不饶人。随你多么叱咤风云,都逃不过自然法则。同一个事件,不同人又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读,等着档案全部开放的那天,历史会给那些陈旧人物一个客观的说法。......
  •     毛泽东值得人们永远怀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是独立自主不畏强权的伟大的民族主义战士
  •     真实的记录了毛泽东老年的身体和思想变化,值得一看。
  •     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对我们工作和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真不是一般的人物。
  •     从书的题目就明白了本身的内容,挺好的,最后七年风雨路展现了我们的领袖日理万机,为人民服务
  •     历史本无真相,不同的亲历者讲述的都不是一个模样。
  •     很多历史细节过于简单化了
  •     内容平实,很多事情如果不知道历史背景会不明就里。
  •     一些很少见的照片,真实的再现了毛最后几年的日子!
  •     部分还原了一个晚年毛泽东,特别是其孤寂和落寞,图片丰富
  •     很好的一本书,我是流着泪一下子翻完的,还准备再详细的看一遍
    再现了伟人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呕心沥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向他们致敬!
  •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就是这本书的基调。光说林彪反,不说立太子;光说参加陈毅葬礼,对二月逆流一笔带过。
  •     一直想读关于毛泽东晚年的书,特别想了解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该书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我的愿望,但读来仍然清晰地感受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激烈。有时候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可能只是一个观点、一句话或一次事件,而这些原是可以随着人的认识逐步转变的,可政治已经不允许这种转变,由此造成了每个人都无可挽回的结局。政治,是一条风雨交织的路。可能到达终点,也可能迷路。
    书中再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晚年抱病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情形,令人感动。如果现今的各级领导们能如此,则实为国家之幸、人民之福。不知道有,还是没有?
    了解历史,喜欢作者不带自己的政治倾向地纪实叙述,让读者在读史中形成自己的感知。本书做的不错,但仍有作者政治倾向的引导。
    我想:文革的结局必不是主席发动文革初期所能预料或所希望的结果,同样,改革也不是邓先生于设计初期所希望或所预知的结果。扼腕叹息。
    想起《康熙大帝》的主题曲:我真的希望再活五百年。如果伟人们能活五百年,他们想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     看到今天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强大与腐烂并存,超级富豪与街头流民同在,官位制越来越坚实,社会阶层十分清晰明显。于是,想研究被今天所谓的精英抛弃的毛泽东,毛泽东的活力源于生活,源于民众,不是被一群学者可以打倒的,毛泽东窥见了千年以后的历史,也预见了今天的中国,我想,能从毛泽东探索的路上找到什么呢?摄影师的每张照片,都是精心挑选的,也许看不出什么?而且,一个摄影师,看到的只是表象,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一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与毛泽东这样的巨人同处一个时代,感受他带来的豪情壮志、振奋、幸福和痛苦,感受共和国在一只铁腕下的巨大变化,感受他的敌人对他的刻骨仇恨和咬牙切齿,于是知道,一个人,成为创造历史,惊天动地的人,成功与失败是处处相随的,到处是激流险滩,毛泽东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史直至今天,是无人可以匹敌的。中国,正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在民族危亡关头,承先启后的伟大人物,中华民族才有辉煌的将来,那些所谓的精英,从一己利益出发,全盘否定毛泽东,是把中华民族引向黑暗的徒劳之举,在今天,批判地吸收毛泽东的遗产,建设强大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给全民以安乐生活,是中国先知先觉者得第一任务。
  •     照片值得一看。
  •     看完之后,感慨万千,神坛之下的毛主席最后的七年难免让人唏嘘!
  •     支持领秀,他从一个农村人一路风雨当上领导人,值得大家学习·膜拜,永远怀念
  •     初中 or 高中
  •     了解一下那段光阴,没有太多期望,自然也不会有太多欣喜。
  •     应该称为《周恩来最后的岁月》。
  •     感受领袖心路历程,怀念毛主席。照片很好,内容也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