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在上海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领袖首脑 > 江泽民在上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28
ISBN:9787208100039
作者:明锐,逸峰
页数:351页

章节摘录

1985年6月11日,江泽民同志肩负中央的重托,离开了国家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岗位,来到了更具挑战的地方——上海市,担任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市委副书记,并在7月担任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第六任市长。“青水绿杨思故里,秋山红叶走征途”。对于江泽民同志来说,上海不是个陌生的城市,这是一座父辈曾经学习战斗过的城市,这是一个自己经受革命洗礼、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第三次来到这座城市工作的江泽民同志,抚今追昔,浮想联翩。难忘的大学生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念书的江泽民同志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继续学业。交通大学位于上海徐家汇,是中国历史悠久、治学严谨的著名高等学府。她的前身南洋公学由盛宣怀于1896年创立,1921年正式启用交通大学校名。交通大学的“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教育理念和“振兴民气以全校蔚成高尚人格”的办学宗旨,吸引了众多学子,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建国人才。江泽民同志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时熟读诗书,兴趣爱好广泛。在扬州中学学习阶段,更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化和英语的基础。来到交通大学,江泽民同志学习更加刻苦。交大电机系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教师,如朱物华、钟兆琳、张钟俊、顾毓绣、朱麟五等,他们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授课生动,教学严谨。朱物华老师的电力传输课程,全部用英语讲授,从不照本宣科,条理清晰。顾毓绣老师的运算微积分讲座,从不带讲义,信手拈来,又收放自如,生动透彻。钟兆琳老师担任电机系主任,讲授电机学课程,时常三种语言齐上,先英语,后普通话,再上海话,江泽民同志深受其影响。张钟俊老师讲授电讯网络时,强调工程与数学的结合,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朱麟五老师讲授热工学,还带着学生到工厂实习,他用小榔头敲敲便能检验锅炉有没有毛病,上海工业界广为人知。江泽民同志喜欢这些教授的课程,兴趣十足,听讲认真。交大的课程很紧,上完课,每天还须完成大量作业。在名师教导下,他学习十分刻苦,学业优秀。他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课余喜爱辩论,引经据典,演绎归纳,侃侃而谈,总是能辩赢对手,被同学们亲昵地称为“江博士”。江泽民同志从小就受到养父江上青烈士和七叔江树峰参加革命、抗日救国事迹的影响。江上青才华横溢,热情奔放,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被捕入狱,后在抗日前线壮烈牺牲。江泽民同志特别崇敬江上青烈士,学生时代就关心国家命运,追求真理。1946年4月,由同学王嘉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为党为人民奋斗作为矢志不渝的志向和理想。1946年冬,江泽民同志接受党组织的任务,帮助曾发动南京中央大学“清毒运动”的地下党员厉恩虞隐蔽一段时间。他妥善地将厉恩虞安排住在和乐里的姨妈家,这是一个交通四通八达、便于疏散的地方。厉恩虞借住在这里开展党的工作,直到1948年11月撤往苏北根据地。1947年5月,由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南京、上海等地爆发了历时1个月,席卷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〇”运动。5月13日,交大爆发震惊全国的护校运动,江泽民同志和同学们高喊“反内战、反饥饿、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集会示威。3 000多名学生开了火车请愿,引起国民党军警的惊恐。5月30日,国民党派遣大批军警特务包围交大,白色恐怖弥漫校园,不少学生被殴打、遭逮捕。在革命斗争中,江泽民同志经受了锻炼。就在这内战正酣、社会动荡、学校里摆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时候,1947年夏天,江泽民同志从交大毕业了。热心培育民族品牌大学毕业了,江泽民同志要自己去寻找工作。他和几位同学得知上海市粮服实验工厂招收电机技术人员的消息。

前言

上海,位于万里长江的人海口,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全国大陆海岸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开埠以来,上海从昔日的渔村逐渐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和冒险家的乐园,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城市。当历史的画卷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已经深入人心。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绩。当时的上海,承载着人民共和国的经济重担,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八分之一强,出口总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强,财政收入约占全国六分之一,上缴税利约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一。但是,老工业基地向何处去,城市经济体制如何改革,这是上海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忽忽光阴二十年,几多甘苦创新天,浦江两岸生巨变,今日同心更向前。这是江泽民同志出席2009年上海春节团拜会时赋的一首诗。1985年夏天,59岁的江泽民同志出任上海市市长;1987年11月,江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调离上海赴京工作,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任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正值国内发生两次学潮、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历史关头;正值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阶段;正值上海困难重重,处在改造振兴的关键时期。这位从人民解放斗争中走过来、在共和国建设中历经考验的共产党人以其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丰富的经验应对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开创性地在当代上海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篇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改革大潮在全国汹涌澎湃向前推进时,上海这个曾经是中国计划经济的典型地区和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到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海是国有经济最集中的地方,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制约,缺乏活力,又由于受资源短缺和涨价的影响,不少企业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降;随着日用工业品、食品价格的放开,物价持续上涨,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欠账”甚多,市民住房、公共交通、环境污染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但地方财政收入留用率低,用于各种价格补贴后所剩无几,城市改造缺乏资金,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的困难和矛盾集中凸现了出来。在困境中奋起,在探索中前进,成为当时上海工作的主题。1986年3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广大共产党员、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为改造振兴上海而团结奋斗,扎实奋斗,坚韧奋斗。“愚公移山”、“三个奋斗”,这些词语的使用,折射了当时的困难,也表达了战胜种种困难的决心。党代会后不久,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对上海面临的形势作了客观、全面、清醒的分析,对上海的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科技进步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设想。这些设想,已经被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决策。江泽民同志任上海市市长、市委书记的4年,是上海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进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4年。这一时期,梳理了上海发展思路。按照国务院1985年2月批准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的精神,全面提出要着重抓好3件大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二是积极利用外资和增加出口创汇,扩大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三是依靠科技和人才,促进经济振兴和各项事业发展。1986年7月,上报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10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了这个规划方案,从而使上海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这一时期,执政为民迈出了新路子。上海市政府每年办若干件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并积极推进办实事制度化,缓解了当时住房难、出行难、买菜难、通信难、入托入园难等市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了社会稳定。这一时期,改革开放有了重大突破。1985年12月,全国第一家地方民用航空企业——上海航空公司成立。1986年1月,国务院决定上海港下放上海市,实行交通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总部设在上海,第二年该行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同年8月,国务院同意上海间接利用外资32亿美元,用于城市改造和企业技术进步,开启了地方政府到海外筹资的先河。1988年8月8日,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块批租地块——位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6号地块正式签约,从此拉开了通过土地批租等方式加快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幕。在这一时期,上海还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证券营业部——工商银行静安证券营业部,第一家民间金融企业——爱建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等。这一时期,浦东开发的策划全面启动。1987年,上海成立有中外专家参加的开发浦东联合咨询研究小组。1988年春,召开“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同年秋,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专程进京向中央汇报。这些前期工作,为浦东开发作了充分准备。1990年2月,上海正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开发浦东的报告,不久,获得批准;同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时期,上海经济建设翻开重要一页。除了改造传统工业、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外,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1985年11月,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1988年3月,上海航天基地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三号”将一颗实用通信卫星送入距地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同年9月,“长征四号”又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一时期,上海石洞口发电厂、30万吨乙烯工程等开工建设;上海参与的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秦山核电设备工程起步。也是这一时期,上海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上海历史上第一条地铁、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南浦大桥、我国沿海城市第一个特大型污水治理工程——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工程、亚洲第一高度的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或在作前期准备或已经奠基开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铁路上海新客站则顺利建成。还是这一时期,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性电视节——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举办了首届华东商品交易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性专门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等。这些都对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记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担任市长、市委书记只有短短4年。然而,这4年却是上海在经济转轨阵痛期应对挑战、开拓创新的4年,是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摆脱困境、改造振兴的4年。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曾经拜访了许多与江泽民同志共事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走访了江泽民同志曾经工作和调研过的工厂企业、市郊乡镇、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老领导、老同志对往日岁月作了深情回忆,提供了档案文献资料的详实记录,一一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探索的艰辛,事业的艰难。为真实形象地再现这段历史,展现江泽民同志的工作作风、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我们在初稿完成后,听取多方意见,进行了多轮研讨和修改,历时两年,先后数易其稿。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老领导、老同志对本书的支持、帮助与具体指导;感谢市委和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区县,相关新闻媒体、工厂企业和科研院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献、照片和音像资料;感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同志承担了联络和资料整理工作;感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书籍目录

引言
历史情结
难忘的大学生活
热心培育民族品牌
参加科研工作,投身机电事业
为民情怀
改造振兴中的上海
体察民情,了解市情
建设菜篮子工程
多渠道缓解市民居住困难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制度化
城市发展
面对“水深火热”的重重困难
集中力量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城市的三张“面孔”漂亮起来
下决心把苏州河、黄浦江治理好
绿化上海,造福于民
邮电通信要走在经济发展前列
探索新的融资机制和财政体制
改造振兴上海要靠科技进步
自主研制秦山核电设备
中德合作生产桑塔纳轿车
中美合作生产麦道飞机
技术进步的关键是人才
改革开放
学习广东首先要解放思想
企业改革要进一步抓紧
一定要把浦东开发这件事情办好
上海应当成为沟通内外的桥梁
拓展利用外资新渠道
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
树立上海对外开放新形象
推动对外友好交往
领导全局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明确上海发展蓝图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
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
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保持同社会各界的密切交往
关键时刻更显领导风范
后记

编辑推荐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担任市长、市委书记只有短短4年。然而,这4年却是上海在经济转轨阵痛期应对挑战、开拓创新的4年,是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摆脱困境、改造振兴的4年。《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编者明锐、逸峰走访了江泽民同志曾经工作和调研过的工厂企业、市郊乡镇、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老领导、老同志对往日岁月作了深情回忆,提供了档案文献资料的详实记录,一一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探索的艰辛,事业的艰难。

作者简介

江泽民在上海担任市长、市委书记只有短短四年。这四年是上海在经济转轨阵痛期应对挑战、开拓创新的四年,是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摆脱困境、改造振兴的四年。《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作者走访了许多与江泽民共事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走访了江泽民曾工作和调研的企业、乡镇、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探索的艰辛,事业的艰难。《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由明锐、逸峰所著。

图书封面


 江泽民在上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我一个上海市委书记怎么到了北京来了呢
  •     #1926.8.17-2016.8.17 竹霍长者九十大寿!#
  •     人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