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科技中国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540676865
作者:韩松,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编委会
页数:247页

章节摘录

插图:事业的第一块基石1954年,17岁的王选身穿白衬衫,脚穿黑布鞋,怀着青春的憧憬从上海来到北京。石狮、华表、拱桥、古木、湖光、塔影……北大美丽的校园景色一下子闯入王选的眼帘,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刻他仿佛就已认定,自己将在这片圣地度过一生。当时的北大校长马寅初,主张要把办学重点放在基础课上,因此,王选一入学,就受到名师的精心教导:江泽涵先生教解析几何,程民德先生教数学分析,丁石孙先生教高等代数……这些名师有的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有的教学方法独特,自成体系,在他们的指导下,王选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大学后不久,王选被选为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后来又担任了系分团委副书记。他和中学时一样,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工作中,热心地为班级和同学们服务。1955年,大学二年级的王选被评为北大优秀生、北大青年“三好”积极分子,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高的荣誉,每班只有一两个学生获得。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有时只是几步,走的路不同,命运会截然相反。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王选就遇到了这样的关口。在此之前系里是不分专业的,同学们上的是一样的基础课。三年级开始分成数学、力学和计算数学三个专业,学生要在大二下学期确定读什么专业。专业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甚至前途命运,许多成绩好的同学选择了数学和力系专业,而不愿问津当时在我国还十分“冷门”的计算数学。王选却另有想法,他想,越是古老、成熟的学科,越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越难取得新的突破;而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发展前景就越大。关心时事的王选还注意到,1956年我国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周恩来总理也在不同讲话中强调,计算技术是我国迫切需要的重点技术。他想,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王选一生中第一次重要抉择,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远见和洞察力,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第一块基石。选择计算数学专业后,王选对计算机技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1958年春天,毕业实习开始了。王选和同学们在年轻的“计算机原理”课老师张世龙带领下,参与了“北大一号机”的设计改进工作。这是王选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他简直着了迷,经常加班加点。一天半夜,他去机房接班,竟然迷迷糊糊地把宿舍一位同学的衣服穿在了自己身上,直到第二天中午去食堂吃饭才被大家发现。通过实习,王选对计算机逻辑设计和调试有了完整翔实的认识,动手能力也大大加强。更重要的一点,是王选对计算机设计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冲动,他在接下来的“红旗机”研制中投注了巨大心血,几乎搭上了性命。“拼命三郎”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参加了工作。这一年,我国科技界掀起了研制计算机的热潮,北大在高校中一马当先,决定研制一台每秒达一万次定点运算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张世龙负责具体研制任务,他把刚刚毕业的王选抽调过来,担任自己的“左膀右臂”。王选以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红旗机的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中,他住进了实验室,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最紧张的时候40个小时都没有合眼,熬完通宵回到宿舍,坐在床上就睡着了,等口水掉下来,醒了。再脱衣服躺下。但一到机房,王选就变得格外精神,聚精会神地想出各种高招,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同事们由衷地佩服,都称赞王选是“拼命三郎”。1960年,我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因缺乏睡眠已经十分疲惫的王选,又受到饥饿的折磨。米面都是定量供应,晚饭只能喝稀粥。就在这时,王选一个月的粮票又被偷了,他只好吃得更少。过度的疲劳和饥饿摧垮了王选的身体。他低烧不退,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夫都说他得了可怕的不治之症。大病使王选不能再工作,1962年,他不得不回到上海父母身边治病。然而,王选是个越挫越勇的人,他没被疾病击倒,而是边治病,边学习,边钻研。早在研制“红旗机”的时候,王选就养成了看外文资料的习惯,他让年轻的女同事陈堃銶寄来计算机方面的英文资料进行研读。为了加快阅读速度,王选还想出一个办法:通过收听英语广播来提高反应能力。先是听北京电台的对外英语广播节目,后来觉得不过瘾,又改听英国广播公司BBC对远东的英语广播。这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大学教师中可谓凤毛麟角。通过这一办法,王选的英语口语和阅读水平突飞猛进,为后来在科研中了解国外技术发展方向、采取独特的技术途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研读国外计算机文献时,王选经常为那些耀眼的创新成果拍手称赞,激动、叹服之余,他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呢?王选发现,只掌握硬件设计,不懂得程序和应用,不从使用的角度来研究计算机,照样产生不出创新的想法。1963年,大病未愈的王选决定: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他决定从研究ALGOL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人手,这一次,王选又从陈堃銶那里得到了帮助,陈堃銶帮他找到了一本油印的英文资料——《ALGOL60修改报告》。王选凭着顽强的毅力,最终读通了这本“天书”。1965年,王选回到北大,与陈堃銶、许卓群等北大同事一起,在DJS21计算机上研制成功ALGOL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在几十个用户中得到推广,被列入“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王选后来感慨地说:“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我找到了创造的源泉,这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科研取得突破的同时,王选也收获了爱情,他和陈堃銶相恋了。陈堃銶个性顽强,正直善良,伶俐聪慧,生就一副银铃般的嗓音。她也是北大数力系计算数学专业的,比王选高一届,毕业后留在数学系工作,担任过王选他们程序设计课的辅导老师,所以,陈堃銶既是王选的师姐,又是他的“小老师”。更重要的是,两人性格互补,志趣相投,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母亲从老中医那里讨到的偏方,使王选的病渐渐好转,而爱情是胜过世间一切良医的神药,加上计算机研究这副独特补剂,王选终于从生命的死亡线上逃了出来。

前言

任何时候,人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高尚精神生长、传承和发扬的历史。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在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成就了伟大和辉煌,其间筚路蓝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曲折。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中涌现出许多勇于开拓的人,敢于承担的人,甘于奉献的人,勤于创造的人,他们用聪明才智、鲜血汗水,披荆斩棘,开拓前进,成为时代的先锋。正是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激励着一个伟大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昂首挺胸,破浪前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活动自5月中旬启动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提名推荐候选人。7月20日至8月10日,根据提名情况确定的1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和1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群众投票。20天时间内,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就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代表的事迹的忠实记录。收入本丛书的人物,他们的一生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们都曾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动、振奋、欢笑、流泪。黄继光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某团一名通讯员,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冲锋。不久,他身负重伤,弹药耗尽,但他拖着受伤的身体顽强爬向最后一个敌方火力点,最后跃身而起,张开双臂,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枪眼,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战友们后来发现,他胸前背后的伤口周围没有血迹,这证明他跃起之时,生命已临尽头,生理常识已很难解释他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这跃起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石油短缺,钻井工人王进喜全身心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中,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一次打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必须用水泥处理。当时没有搅拌机,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被人们叹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病逝时年仅47岁。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隐姓埋名,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与试验工作。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最终被癌细胞夺去了生命。1980年代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关键时期。这时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一时间响彻神州大地。生于1982年的文花枝是“80后”年轻人的代表。2005年,她在湖南一家旅行社当导游员。一天,她带的旅游团遭遇车祸,车上二十多人伤亡,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当营救人员几次想把坐在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去时,她大声说:“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文花枝最后一个被解救,因延误了救治时间,不得不接受左腿高位截肢手术。游客称赞她是人品的“导游”,是职业道德的“导游”。2008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大部分地区,大年三十下午,河北唐山宋志永等13位农民自费租车奔赴灾区湖南郴州,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电力的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一干就是半个多月,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又作为志愿者奔赴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与解放军官兵一起抢救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回望过去,一个个名字灿若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其光芒穿透岁月的积淀,燃起人们生活和理想的激情。那么,为什么这些身处不同年代的人物,具有如此永恒的魅力?我想,这是因为本质上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李长春同志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双百”人物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简而言之,就是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就是将个人远大志向融入崇高的社会理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永远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状态和革命激情,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矢志不渝、一往无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了革命理想主义,我们才能拥有永恒的追求;有了革命英雄主义,我们的追求才能不断得以实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无论怎么发展、怎么变化,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能大力弘扬、大力倡导,只能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绝不能丢弃,绝不能背离。当前的中国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依然呼唤着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也是我们编写出版这套书的主旨所在。

书籍目录

王选:“当代毕昇”的人生故事
邓稼先:“两弹”元勋
华罗庚:新中国数学的奠基人
吴大观:永远跳动的“中国心”
李四光:大地之子
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林巧稚:万婴之母 大爱如天
钟南山:扰击“非典”的英雄院士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钱学森:让中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话

编辑推荐

《科技中国》中之人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部委联合组织全国“双百”评选。

作者简介

《科技中国》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之一,《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就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代表的事迹的忠实记录。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代表的事迹的忠实记录。收入本丛书的人物,他们的一生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们都曾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动、振奋、欢笑、流泪。

图书封面


 科技中国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