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06549226
作者:科涅夫
页数:448页

章节摘录

书摘我于是当上了由乌拉尔工人和波罗的海舰队水兵编成的装甲列车政治委员。列车成员按革命原则说是战斗集体,但从纪律上说并非特别团结。因此需要认认真真工作,把装甲列车变成真正的战斗突击力量。    我和装甲列车由彼尔姆行驶到赤塔,经过了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装甲列车得到了好评。我使党组织团结成一个很好的组织。当时的进攻主要沿着铁路实施,装甲列车经常成为进攻军队战斗队形的中心。它沿着铁路推进,步兵第29、第27师的“红色勇士”散兵线和其他团在左右两侧跟进……    装甲列车用火炮和机枪实施射击,冲进车站,以火力打开道路,在左右两侧跟进的步兵散兵线则攻占车站和附近的居民地。装甲列车与步兵的战斗协同在国内战争年代不止一次取得了胜利。我们就是这样夺取了伊希姆。但是未能这样冲击鄂木斯克,因为额尔齐斯河是装甲列车的严重障碍。不过我们仍然会同步兵对额尔齐斯河接近地进行了冲击,随后夺取了接近地,并且敢想敢做,在冰面上铺设铁轨,就这样使装甲列车渡过了额尔齐斯河。    在赤塔接近地则不仅要和哥萨克首领谢苗诺夫②的自卫军、而且要和日本侵略军作战。就是现在我也仿佛看见了贡戈塔附近的那个战场,看见了白匪和日本兵在他们两列装甲列车支援下对我们发起冲击的散兵线,看见了H.A.卡兰达里什维利指挥我骑兵发起的冲击。原被流放的革命者卡兰达里什维利是东西伯利亚游击队领导人之一,他建立的骑兵队在反对高尔察克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次,他与其他队伍协同,挡住了高尔察克前往伊尔库茨克的道路。P6插图

内容概要

赖明传,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原战略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欧亚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军事科学翻译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苏联、俄罗斯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队建设理论和军事战略研究。与人合著十余部军事著作。另有近二十余部译著,独立翻译主要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叶廖缅科元帅战争回忆录》、《将军间谍》。合译的主要有《苏联军事百科全书》。

书籍目录

1.战前军事生涯(1)2.斯摩棱斯克交战(25)3.莫斯科会战(42)4.加里宁方面军(65)5.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草原方面军(86)6.第聂伯河会战(106)7.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合围(141)8.利沃夫一桑多梅日战役(195)9.柏林战役(260)10.布拉格战役(371)11.谈谈斯大林(420)代结束语(429)附录:在最高军事委员会(440)

作者简介

本书原名《方面军司令员战争回忆录》(1941-1945),作者苏联元帅科涅夫(1897—1973年)是苏军著名军事统帅,苏联1945年5月战胜法西斯德国的10个方面军司令员之一。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科涅夫先后担任过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斯摩棱克交战,莫斯科会战、库尔期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解放柏林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两次获得“莲花 联英雄”称号,为找败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是科涅夫的战争回忆录,书中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科涅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战斗历程,既有战争初期的痛苦失利和艰苦考验。又有关键时期的根本转折和通向胜利的慢长曲折。此书翻译是根据2000年的新译本,比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的的译本,增加1941年和1942年的回忆内容,对1943年-1945年的内容也进行增删,并收入科涅夫生前未发表的对斯大林领导苏联卫国战争的记述评价。使全书再出了苏联红军指战员保卫祖国的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反映了科涅夫是一位思维独特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指挥员,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对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直很佩服苏军的军事智慧,这本回忆录一开始记录的是科涅夫在国内战争时期的经历,但很简略,只有一件:西伯利亚,在没有装甲部队的情况下,为了让步兵跟随装甲火车展开进攻,苏军曾用冰面上修铁路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够bt回忆录很快进行到卫国战争时期,科涅夫同志明显的对自己的军队充满了自豪,战争初期的失败所着笔墨甚少,更多的是列举出德军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斯摩棱斯克地区的集团军司令员,他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成功地阻止了德中央集团军群行进间占领通往莫斯科的必由之路的斯摩棱斯克的企图,在电影中都有所表现。莫斯科保卫战中,他先是任西方面军司令,后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处于德中央集团军群正面的西方面军司令员似乎转由朱可夫接任)。莫斯科会战结束后,42年八月,他再次任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概是给铁木辛哥在哈尔科夫失败的进攻行动收摊子去了),因为拒绝对优势敌军发动进攻,被斯大林免去职务,后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因此错过了42年南线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随后,库尔斯克会战,科涅夫的舞台来了。43年上半年的苏军已经组建了可观的预备队,斯大林并没有将这些集团军一个一个的投入到战斗中去,而是紧紧攥在手里,作为关键的突击力量来使用。斯大林在任命科涅夫为预备方面军司令的时候,库尔斯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科涅夫与斯大林干脆把这个新的方面军称为草原方面军,要在库尔斯克干一大票。我的歪批:库尔斯克战役初期是德国坦克打苏军炮兵,转折点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后期则是苏军坦克追德军步兵。之所以这么总结,是因为在科涅夫随后组织的历次进攻战役中,总是由混成部队进行突破防御地段的攻势,打开突破口后,立即投入的兵力并不是装甲部队,而是炮兵,以此作为对必将到来的德军的反突击的回应,在炮兵消耗了德军的技术兵器之后,再投入自己的装甲部队。装甲部队进入突破口后,主要任务是进行机动,迅速前出至指定地点,不允许在任何地段恋战,行进间无法攻克的据点,要马上绕过。由随后进入突破口的步兵负责保卫攻克据点并掩护装甲兵侧翼。其中关键有二。一是炮兵的使用,苏军的军事哲学中,炮兵为“战争之神”(斯大林语)。历次战役,苏军的火炮数目总是在所有技术兵器中与德军相差最少(被动阶段数目不如德军时),或相差最大(主动阶段数目超过德军时)。直到现在,俄罗斯军队也不重视自行火炮的研制,视机动为军队生命的苏军居然不让自己的炮兵机动起来,看似怪异,实则是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苏军对机动能力的重视,因为苏军炮兵的使命,是限制对方的机动。进入了阵地的自行火炮部队,形势稍有不利,即可撤出战斗。而苏军的火炮部队,经常要战斗到最后一人,两种兵器造成的在战斗中作用的差异立现。所以攻克柏林的战役中,甚至有苏军的一个炮兵连内13人荣获苏联英雄勋章的夸张事情发生。苏军进攻前的炮火准备也非常拿手,经常是1,2个小时的向对方阵地倾泻弹药,当然大部分是有的放矢。战争电影的残酷,莫过于《西线无战事》,它残酷到酷爱战阵电影的我居然都没有看完,直接原因就是真实的再现了防御阵地内的守军,如何面对对方长时间的炮火准备。记得某期杂志上曾经比较过各个型号的伞兵迫击炮,在各项性能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苏军的“瓦西里”居然射速快一倍(好比瓦西里说了两句话了,美国人才来的及说一句),由此可见苏军对炮兵的重视。二是机动,机动,再机动。冷战时期苏军的进攻计划夸张至极,空降兵要在第一时间空降到西欧的各大城市,包括巴黎,并坚守7-10天。也就是说,苏军的进攻会在10天内打到巴黎。科涅夫的回忆录中,他自己指挥的历次进攻战役,都遵循了装甲部队快速机动的原则,从来不让自己的装甲兵执着于一城一地的攻防。这与我在《钢铁雄心》里总结的苏军作战模式相仿,游戏里我从不修建军事要塞,装甲兵统统在二线驻扎,准备对实施突破的德军实施反突击。所以怪异的布列斯特要塞攻防战不会发生,而会发生苏德两军在战略要地利沃夫反复争夺的情景,最夸张的一次,双方共70多个师在此地被击溃,谁都无法在上面站住脚。苏军的机动带有很大冒险性,科涅夫指挥的第聂伯河战役中,草原方面军愣是追着德中央极团军群,追击中在第聂伯河左岸抢占了登陆场,游戏中我从不敢做这类冒险,一旦登陆场抵挡不了德国人的突击,登陆部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游戏中的德军玩起这种战术是相当的得心应手,因为电脑可以正确的计算出投入的兵力是否可以支撑住登陆场,而我不行。当然,科涅夫凭借自己天才指挥员的嗅觉,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为了在维斯瓦河取得登陆场,进而取得进攻柏林的出发阵地,一路从乌克兰出发的苏军坦克部队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同样采用了追击过河,不给对方构筑防御阵地时间的方式。随后德军开始了疯狂的反扑,科涅夫在此时投入了整个战役中都没有动过的战略预备队——第五集团军,最终成功巩固了登陆场。书中,科涅夫反复提到了预备队的运用,桑多梅日登陆场第五集团军的投放,作为最为经典的案例,被他反复提及,很是自豪。这里不得不说说作为一个天才指挥员的素质问题,朱可夫作为现代战争中最为天才的主帅,其突出特点就是对部队,时间,空间的超出常人的把握。他总能找到最正确的时间,最正确的地点,投入最正确的兵力兵器,除了用“天才”来概括这种素质,我的确想不出其他词汇。这么多年来对于军事的喜好,我也只是差不多能够把握住时间这个要素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本科众人在联机星际的时候,大多时候由我主导进攻的原因。机动部队不适合攻坚,这在以前我是没有想到的,因为德国人的进攻每一次都是由坦克主导。但科涅夫的进攻,或者说苏军的军事理论教育了我,机动部队是重要的战略棋子,他的价值就体现在其机动性上。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仅仅进行了两个战役,就从乌克兰边境打到了易北河。攻克柏林战役中,4月16日发起攻击,到解放匈牙利的5月9日(胜利纪念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会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及乌克兰第2,4方面军,总计于20多天里包围歼灭了超过百万的德国部队,看得我心惊胆颤。其中对驻扎捷克的中央集团军群约50万人的包围作战行动,从5月6日黄昏开始,9日凌晨3时即攻克了布拉格完成了合围,(不过我更多感慨的是45年上街热烈拥抱苏联军人的人群中,不知还有多少人在20年后仍然怀有同样的心情)其中担任主攻的坦克第3,4集团军,从16日战役开始起,先是西北向前进了约300公里,直达易北河与国货大厦300米处,5月2日柏林投降后南下200-300公里完成了布拉格战役,让人真正见识了装甲兵的威力。最后赞扬一下科涅夫在回忆录中对苏军将领们的描述,仅拿他描写波克雷什金的一段进行评述,因为我也看过波克雷什金的自传。科涅夫赞扬了波克雷什金把德国公里作为飞机起降跑道的创造,表扬了他出色的战场指挥与转场及地勤指挥。窃笑,波克雷什金在战争初期被德国人追着飞,他的机师甚至不得不蹲在驾驶座后面跟随转场,所以由他作出公路变跑道的发现,实在再正常不过。波克雷什金还是公认的飞行教育家,他首创了苏联空军的基本作战模式,苏德战争中苏军王牌阔日杜布都是他的学生之一。但波克雷什金身为一个指挥员,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航校挑选毕业生进入部队时,放弃了一个技术最好的学员,因为那个学员的脸在战斗中被烧伤了,波克雷什金认为这会影响士气。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政工出身的元帅。
  •     看过他的 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笔记,这书差不多,补充了点内容,他对朱可夫还是认可的。
  •     很想多了解东线的事情,这本书正好可以。
  •     战争初期打了败战,但这是斯大林已经明白需要给时间他的将军去适应战争,因此他是幸运的,后期也不负所望,指挥大兵团作战很有一手。虽然和朱可夫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好,但书中对朱可夫的评价相对比较客观,不过也指出了朱可夫性格比较怪,难以相处;好大喜功的缺点。
  •     很方便!可靠
  •     该书主要回忆了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至柏林战役的战斗经过,对战争初期的情况较少提及。不过该书写的很客观,科涅夫元帅素来与朱可夫元帅不合,但是在该书中,科涅夫在提到朱可夫时,是比较尊敬的,记载得也比较客观。
  •     苏德战争中出场比较差,但是能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致后来越大越好。
  •     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个人是有一定竞争关系的。所以两个人一般从不为对方说好话。
  •     看过 即忘之作 国情 文情 世情 译情之故
  •     充分了解了二战的苏德战场历史
  •     科涅夫元帅是二战期间苏联有名的战将,看到当当上有他的回忆录就买下了,接下来慢慢品味吧。
  •     苏联元帅们写的回忆录全一个得行,跟写汇报似的,生活充实,可读性差.
  •     就是方面军司令员战争回忆录嘛。。
  •     最后对斯大林的评价挺中肯,虽然与朱可夫关系不好,但是在最后给朱可夫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特别引用了一个关于朱可夫的小故事,也说明作者是个铁血军人!
  •     朱可夫似乎对科涅夫(借斯大林之口)评价不高。
    波克雷什金的回忆录可读性极佳。
  •       
       一直很佩服苏军的军事智慧,这本回忆录一开始记录的是科涅夫在国内战争时期的经历,但很简略,只有一件:西伯利亚,在没有装甲部队的情况下,为了让步兵跟随装甲火车展开进攻,苏军曾用冰面上修铁路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够bt
       回忆录很快进行到卫国战争时期,科涅夫同志明显的对自己的军队充满了自豪,战争初期的失败所着笔墨甚少,更多的是列举出德军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斯摩棱斯克地区的集团军司令员,他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成功地阻止了德中央集团军群行进间占领通往莫斯科的必由之路的斯摩棱斯克的企图,在电影中都有所表现。莫斯科保卫战中,他先是任西方面军司令,后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处于德中央集团军群正面的西方面军司令员似乎转由朱可夫接任)。莫斯科会战结束后,42年八月,他再次任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概是给铁木辛哥在哈尔科夫失败的进攻行动收摊子去了),因为拒绝对优势敌军发动进攻,被斯大林免去职务,后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因此错过了42年南线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随后,库尔斯克会战,科涅夫的舞台来了。43年上半年的苏军已经组建了可观的预备队,斯大林并没有将这些集团军一个一个的投入到战斗中去,而是紧紧攥在手里,作为关键的突击力量来使用。斯大林在任命科涅夫为预备方面军司令的时候,库尔斯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科涅夫与斯大林干脆把这个新的方面军称为草原方面军,要在库尔斯克干一大票。
       我的歪批:库尔斯克战役初期是德国坦克打苏军炮兵,转折点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后期则是苏军坦克追德军步兵。之所以这么总结,是因为在科涅夫随后组织的历次进攻战役中,总是由混成部队进行突破防御地段的攻势,打开突破口后,立即投入的兵力并不是装甲部队,而是炮兵,以此作为对必将到来的德军的反突击的回应,在炮兵消耗了德军的技术兵器之后,再投入自己的装甲部队。装甲部队进入突破口后,主要任务是进行机动,迅速前出至指定地点,不允许在任何地段恋战,行进间无法攻克的据点,要马上绕过。由随后进入突破口的步兵负责保卫攻克据点并掩护装甲兵侧翼。
       其中关键有二。一是炮兵的使用,苏军的军事哲学中,炮兵为“战争之神”(斯大林语)。历次战役,苏军的火炮数目总是在所有技术兵器中与德军相差最少(被动阶段数目不如德军时),或相差最大(主动阶段数目超过德军时)。直到现在,俄罗斯军队也不重视自行火炮的研制,视机动为军队生命的苏军居然不让自己的炮兵机动起来,看似怪异,实则是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苏军对机动能力的重视,因为苏军炮兵的使命,是限制对方的机动。进入了阵地的自行火炮部队,形势稍有不利,即可撤出战斗。而苏军的火炮部队,经常要战斗到最后一人,两种兵器造成的在战斗中作用的差异立现。所以攻克柏林的战役中,甚至有苏军的一个炮兵连内13人荣获苏联英雄勋章的夸张事情发生。
       苏军进攻前的炮火准备也非常拿手,经常是1,2个小时的向对方阵地倾泻弹药,当然大部分是有的放矢。战争电影的残酷,莫过于《西线无战事》,它残酷到酷爱战阵电影的我居然都没有看完,直接原因就是真实的再现了防御阵地内的守军,如何面对对方长时间的炮火准备。记得某期杂志上曾经比较过各个型号的伞兵迫击炮,在各项性能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苏军的“瓦西里”居然射速快一倍(好比瓦西里说了两句话了,美国人才来的及说一句),由此可见苏军对炮兵的重视。
       二是机动,机动,再机动。冷战时期苏军的进攻计划夸张至极,空降兵要在第一时间空降到西欧的各大城市,包括巴黎,并坚守7-10天。也就是说,苏军的进攻会在10天内打到巴黎。科涅夫的回忆录中,他自己指挥的历次进攻战役,都遵循了装甲部队快速机动的原则,从来不让自己的装甲兵执着于一城一地的攻防。这与我在《钢铁雄心》里总结的苏军作战模式相仿,游戏里我从不修建军事要塞,装甲兵统统在二线驻扎,准备对实施突破的德军实施反突击。所以怪异的布列斯特要塞攻防战不会发生,而会发生苏德两军在战略要地利沃夫反复争夺的情景,最夸张的一次,双方共70多个师在此地被击溃,谁都无法在上面站住脚。
      苏军的机动带有很大冒险性,科涅夫指挥的第聂伯河战役中,草原方面军愣是追着德中央极团军群,追击中在第聂伯河左岸抢占了登陆场,游戏中我从不敢做这类冒险,一旦登陆场抵挡不了德国人的突击,登陆部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游戏中的德军玩起这种战术是相当的得心应手,因为电脑可以正确的计算出投入的兵力是否可以支撑住登陆场,而我不行。当然,科涅夫凭借自己天才指挥员的嗅觉,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为了在维斯瓦河取得登陆场,进而取得进攻柏林的出发阵地,一路从乌克兰出发的苏军坦克部队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同样采用了追击过河,不给对方构筑防御阵地时间的方式。随后德军开始了疯狂的反扑,科涅夫在此时投入了整个战役中都没有动过的战略预备队——第五集团军,最终成功巩固了登陆场。书中,科涅夫反复提到了预备队的运用,桑多梅日登陆场第五集团军的投放,作为最为经典的案例,被他反复提及,很是自豪。这里不得不说说作为一个天才指挥员的素质问题,朱可夫作为现代战争中最为天才的主帅,其突出特点就是对部队,时间,空间的超出常人的把握。他总能找到最正确的时间,最正确的地点,投入最正确的兵力兵器,除了用“天才”来概括这种素质,我的确想不出其他词汇。这么多年来对于军事的喜好,我也只是差不多能够把握住时间这个要素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本科众人在联机星际的时候,大多时候由我主导进攻的原因。
       机动部队不适合攻坚,这在以前我是没有想到的,因为德国人的进攻每一次都是由坦克主导。但科涅夫的进攻,或者说苏军的军事理论教育了我,机动部队是重要的战略棋子,他的价值就体现在其机动性上。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仅仅进行了两个战役,就从乌克兰边境打到了易北河。攻克柏林战役中,4月16日发起攻击,到解放匈牙利的5月9日(胜利纪念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会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及乌克兰第2,4方面军,总计于20多天里包围歼灭了超过百万的德国部队,看得我心惊胆颤。其中对驻扎捷克的中央集团军群约50万人的包围作战行动,从5月6日黄昏开始,9日凌晨3时即攻克了布拉格完成了合围,(不过我更多感慨的是45年上街热烈拥抱苏联军人的人群中,不知还有多少人在20年后仍然怀有同样的心情)其中担任主攻的坦克第3,4集团军,从16日战役开始起,先是西北向前进了约300公里,直达易北河与国货大厦300米处,5月2日柏林投降后南下200-300公里完成了布拉格战役,让人真正见识了装甲兵的威力。
       最后赞扬一下科涅夫在回忆录中对苏军将领们的描述,仅拿他描写波克雷什金的一段进行评述,因为我也看过波克雷什金的自传。科涅夫赞扬了波克雷什金把德国公里作为飞机起降跑道的创造,表扬了他出色的战场指挥与转场及地勤指挥。窃笑,波克雷什金在战争初期被德国人追着飞,他的机师甚至不得不蹲在驾驶座后面跟随转场,所以由他作出公路变跑道的发现,实在再正常不过。波克雷什金还是公认的飞行教育家,他首创了苏联空军的基本作战模式,苏德战争中苏军王牌阔日杜布都是他的学生之一。但波克雷什金身为一个指挥员,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航校挑选毕业生进入部队时,放弃了一个技术最好的学员,因为那个学员的脸在战斗中被烧伤了,波克雷什金认为这会影响士气。
  •     非常好的书,对苏德战争描写得非常详细的书!希望对苏联元帅铁木辛哥、莫斯卡联科等人的回忆录书籍出版!
  •     因为战争初期科屡战屡败,经常被解职,因为朱可夫的力保才被留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