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的最后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元帅的最后岁月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220076220
作者:王春才
页数:286页

章节摘录

  1、赴任前后  不当国防部长也罢,“锄头一响,不愁吃穿”  1959年7月中旬,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根据他深入群众、实地视察的所见所闻,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国家带来的困难,为民请命,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意见未被接受,反而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紧接着便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等职务。  彭德怀回到北京后,中共中央开了一个月的军委扩大会议。全军高级干部1000余人对彭德怀的批判刚结束,彭德怀就让妻子浦安修去找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提出他搬出中南海的要求。他对妻子说:“我没有工作了,中南海也没有活动的地方,再住会玷污党中央的声誉。你说我请求找个能劳动的地方住,实现我对毛主席的保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  中南海这个明清两代王朝的帝王之居,从1949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核心领导人物的住地,是搏动着党和国家心脏的地方。彭德怀在这里住了7年多。从11岁离家给富农刘十六家放牛以来,他的一生是在谋生的奔波与战争的搏杀中度过的。中南海,这是他从小离家以来驻留最久的地方。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的前夕,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永福堂迁出。新的去处是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他从不曾想到今天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这个地方。  几天前,他把崭新的蔚蓝色元帅服、狐皮军大衣、几件军装、几枚勋章、一幅辛亥革命元老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绘赠的猛虎图,上交给了党中央。留下书籍、必要的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还有几件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东西:一支左轮手枪,一枚红星勋章、一包历史资料、八块红军时代保存下来的分“伙食尾子”所得的银圆。他将要开始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离群索居,闭门思“过”,劳动,自食其力。  彭德怀被罢官之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他今后的打算是,读一点马列主义著作,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一些劳动,以自食其力。毛泽东对前两条表示同意,对第三条则认为他年纪大了,不必了。  挂甲屯这个地方,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北征辽邦时曾在此挂甲歇息过,因而得名。真是历史的巧合,时隔近千年后,像彭德怀这样一位在漫长而艰难的中国革命史上战功赫赫、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撤销国防部长职务后,也在此挂甲。所不同的是,不但挂甲,而且归田。  至于吴家花园,虽称“花园”,早已荒芜,亭台廊榭,大都破败。按照清廷规划,它本是圆明园的一个分园,后因战乱,财源拮据,终于没能与圆明园接通。正因两园相隔一段距离,英法联军入京焚毁圆明园时,此园得以幸免而残存下来。为何叫吴家花园呢?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大将吴三桂任辽东总督,驻守山海关,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后,吴三桂暗引清兵入关,偷袭京都,一举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尔后纳京城名妓陈圆圆,藏娇于此,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故后人称此园为吴家花园。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园内杂草丛生,蛇鼠乱窜;屋内阴暗潮湿,蛛网密布。它分南北二院,彭德怀住的是南院。  跟随彭德怀多年的有三位工作人员: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綦魁英,司机赵凤池。搬家之前,彭德怀让綦魁英和赵凤池打前站观看地形。面对这荒凉破败之象,綦、赵二人心里凉了半截,埋怨彭德怀看也不看便选中了。回去向彭德怀报告,建议他另选地方。彭德怀听后哈哈大笑,说:“好!好!开荒种地,这正是我要去的地方!”  中央同意彭德怀迁居吴家花园,指示北京卫戍区一师清理大院,并负责以后的警卫任务。一师很快从友谊宾馆警卫连抽调一个班,穿上便衣,由副连长带队进驻。还没等警卫班清理完毕,彭德怀就匆匆忙忙把家全部搬来了。战士们正在平地、铲草、运送垃圾,彭德怀一下车便走进人群干开了,然后把“家庭成员”集合起来,向战士们一一作介绍。他让夫人浦安修拿些钱给綦魁英买些瓜果饮料慰劳大家,又交代景希珍去购买锨、镐、锄头、粪桶之类的农具,并特意嘱咐他,别忘了“请”一张毛主席像回来。  这时,副连长运垃圾回来,仔细打量着彭德怀,十分内疚地说:“首长,我们还没清理打扫干净,您就搬来了,还和大家一起千,我们可真有点过意不去。您是上了年纪的人,这活儿,说哈也不能让您干,这是我们的任务。”  彭德怀握住他的手说:“副连长同志,你可不能这么说哟,我现在只是这个‘家’的主人,请你们来帮忙我就够感谢的了,哪有自己不干的道理呢?还是咱们一块干痛快!”  彭德怀很快巡视了一番前后院子,接着给他的“家庭成员”分了工:他与景希珍和警卫班负责打扫前院,綦魁英、赵凤池、浦安修和其他几个人包后院。继而又宣布了住房分配方案:老两口住前院南屋;吃饭、会客、娱乐设在北屋:綦魁英、景希珍住西屋;赵凤池及其他人员和警卫班住后院。  吴家花园空房不少,彭德怀紧缩住房,留下东屋给外单位备用。他对工作人员讲,这里比永福堂住房宽大多了。在永福堂,彭德怀住的三问北屋,也不过50平方米。三间南屋住着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两间东屋住着彭德怀一直抚养的侄女彭钢和著名将领左权的遗女左太北。永福堂住了这么多人,确实够挤的了。  彭德怀领着大家忙了几天,总算把家安顿好了。他把院子前后空地规划了一番,哪里种菜,哪里种果树,哪里种麦子,接着就干开了。  他高兴地对工作人员与警卫班战士说:“锄头一响,不愁吃穿!”从此,他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田园上,带领大家开荒、种树、种菜、养鱼。  这年国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中央办公厅派人送来一份大红请柬,邀请彭德怀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彭德怀对毛主席没有忘记他十分感动,但一想到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这种场合不去为好,便让景希珍打电话告诉中央办公厅,他不参加国庆观礼了。  10月1日这天清晨,彭德怀比往日起得更早。景希珍醒来,发现彭德怀不见了,忙向后院跑去,只见彭德怀正在荒地里铲草。彭德怀对景希珍说:“土地荒了多可惜,把野花、野草铲掉,扩大耕地面积,种什么都行。”景希珍从彭德怀手里抢过铁锹,也干了起来。这时,綦魁英、赵凤池和警卫班的战士都来了。人多好干活,一片片荒草、野花很快倒下了。吃早饭时,彭德怀一手抓着馒头,一手端着鸡蛋,来到警卫班,把鸡蛋分给战士们,自己却拿起筷子夹了他们的咸菜往馒头里一塞,边吃边对大家说:“今天是国庆节,放假休息。早上我带头违犯了纪律,向大家检讨。10点钟,你们打开我的电视机,看毛主席检阅游行队伍。中午,我出钱买些肉,大家改善一下伙食。”战士们不知说什么才好,一个个眼里都闪着眼花。浦安修又让景希珍买了些苹果让战士们吃。战士们说有纪律,不肯收,请示副连长。副连长向彭德怀敬礼报告说,革命军人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苹果不能要。彭德怀哈哈大笑:“我可不是群众哟,我是彭德怀。三大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你们必须把苹果拿回去,不够再来拿。再过几年,还要吃我们自己亲手培植的苹果呢。”副连长与战士们都笑了。彭德怀目送着战士们把苹果拿走,自言自语地说:“他们是院子里最辛苦的人,该慰劳啊!”  彭德怀就这样与战士们朝夕相处,在吴家花园从事生产劳动。为了便于计算亩严量,他专门种了一分地的小麦。他卷起裤脚和大家一起下池塘挖淤泥积肥,还盖了一个土厕所,备了一些粪桶,让警卫班战士积聚肥料。由于精心管理,小麦长势喜人。麦穗快要成熟时,他成天拿着一根竹竿在地边守护,不让麻雀儿偷嘴。收割时他要大家特别细心,搬把捶麦,晒干扬净,颗粒归“筐”。最后一过枰,90来斤。彭德怀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按照这样的收成,一亩地八九百斤,就算我们功夫不够到家,再加一倍,亩产两千斤,我看是顶天了!什么亩产万斤、几万斤,那是神话。”他又在大院里种了葡萄、苹果等果树,还常到北京东北义园拜师学艺,请教果树嫁接的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他和大家一起栽种的核桃树、桃树、苹果树,都长得枝繁叶茂;一到收获季节,株株果实累累。彭德怀总是将摘下来的果品分给工作人员、战士及其家属。大家吃到自己和彭总一起用汗水换来的成果,感到特别高兴。一次,朱德来吴家花园看望彭德怀,两位老战友紧紧拥抱在一起。彭德怀向朱德讲了自己的学习、劳动情况后,就领朱德去参观他的“试验田”、蔬菜棚、饲养室和果园。他兴致勃勃地对朱德说:“总司令,等这些鲜货一下来,我给你和恩来、小平、陈云他们送去,让他们也尝尝我的劳动成果!”参观完毕,朱德又与老战友下了一盘棋,这才互道珍重,握手告别。  彭德怀除了劳动之外,就是看书、看报、看文件。每星期还抽出时间,参加高级党校学习。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很愉快地接收了这位学习用功的“学员”,并派了两位老师进行辅导。就这样,彭德怀以顽强的毅力,读完了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九部经典著作,并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他不仅自己学习,而且也要景希珍、綦魁英、赵凤池刻苦学习,安排他们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吴家花园在彭德怀带动下,不但成为一个生产劳动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  彭德怀越学越感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1961年,国家遇上了灾害。从外地来吴家花园看望战士的亲友越来越多,他们中大部分是灾民,谋生无路,只好投亲靠友,乞求一口饭吃。彭德怀看到这种情景,心如刀剜。对战士的亲友还可以设法弄些粮食来,暂时解救。但对全国千千万万在灾害中挣扎的老百姓又该如何帮助他们?他决意到群众中去作些社会调查。一天,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来看望他,他便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短信,要求去湖南家乡看看,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将信交给杨尚昆,请他代转毛主席。很快,中央办公厅通知,毛泽东在他的信上批示:可以,去什么地方都行。因为彭德怀安排綦魁英留守,杨尚昆特意派中央办公厅的金石做彭德怀的临时秘书,还从北京医院抽调一名护士做保健工作,又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通了电话,对彭德怀的衣食住行做了安排。  1961年9月16日,彭德怀第一次远离吴家花园,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回故乡进行考察。彭德怀穿着打补丁的黑布衣服,在湘潭市区转了一圈,就匆匆赶到荒芜的乌石寨。消息传开后,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他,一连四五天人流不断。彭德怀为招待大家,自己花钱买了500斤大米和300斤面粉,很快就吃光了。乌石寨旁边有个黄泥坪,方圆几十亩,一直是一片荒芜之地。这次彭德怀带领村干部和乡亲们终于把这片荒地开垦了出来,播进了种子。他一边挥锄一边对乡亲们说:“解放后,我提出不当国防部长,想当农业部长,毛主席不同意。现在我解甲归田了,想在这里落户,你们同意吗?”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欢迎彭老总!”彭德怀自然身不由己,不可能在家乡落户。但他每年都要寄100元给乌石寨,作为开发黄泥坪的投资。彭德怀在家乡住了近40天,走访了4个公社9个大队和一座矿山,在煤油灯下写了4份近9万字的农村专题报告,交湖南省委转给中央。他在报告上声明:“如有错误,归我负责!”11月16日,彭德怀才返回北京吴家花园。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扩大会议,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参加会议的有七千多人,故称之为“七干人大会”。“七千人大会”结束后,一批经过甄别的同志相继恢复了工作。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经甄别后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唯有彭德怀不但未被邀请参加“七千人大会”,也没有甄别平反。彭德怀十分不快,他一边劳动,一边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即有名的八万言书。写完信,他病了,让赵凤池帮他誊写。信分10个部分:  一、童、少年遭遇  二、走出当兵  三、平江起义  四、反“围剿”战  五、抗日战争  六、解放战争  七、抗美援朝  八、国防部长  九、庐山会议  十、人物评价  他在信中特别申明:他在党内从未组织过什么“反党小集团”,请求党中央全面审查他的历史。写信的日期为1962年6月16日。  信上交后,彭德怀坦然地等待着中央的回应。  罢官以后,在吴家花园,别人对他怎么看,他从来置之度外。他的心中装的是人民。邻居李家的奶娃没有奶吃,他就将供应给自己的牛奶送去。他经常到挂甲屯附近的村民家中走访,成了村民的知心朋友和长者。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有困难,他安慰救济;谁家屋漏,他去查看;谁家有病人,他去探视。他还用自己的薪金,给村里装电灯,接自来水管,修下水道,给孩子们买学习文具。每逢院内放电影,他就亲自摆好凳子,请村民进院看电影,村里人都亲昵地称他为“好村长”。  这种庶民生活,一晃就过了六年。实际上,这六年来,彭德怀的心里始终装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个人的得失进退看得很轻。  “什么彭老总,彭老总!我是彭德怀,叫我老彭、彭老头!”  秋风萧瑟,霜叶飘零。被罢官后的彭德怀闲居于北京西郊挂甲屯。他常常在一条小道上散步、思索;久久望着天空,望着晚霞,心里仍沸腾着一个大海!他几十年来为革命南征北战,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戎马生涯历历在目。但这时他的满腔热血只能用在学习上,用在镐头上,用在自己的“试验田”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热爱他,尊敬他。警卫参谋景希珍见了他总是亲切地叫:“彭老总,早上好!”彭德怀火了:“什么彭老总,彭老总我是彭德怀,叫我老彭、彭老头!六年来我说了不下三百次,记不住?!”景希珍理解自己跟随了15年的首长,把气也出在镐头上,使劲地翻地。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经济布局战略转移,这就是从1965年开始,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持续了十多年的三线建设。这一段历史,由于当时保密的原因,不大为人们所了解。  “三线”这一概念出自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这个构想中,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三类地区,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主要是指我国西部纵深腹地,即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川、滇、黔、陕、甘、宁、青、晋、豫、鄂、湘、粤、桂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较远,距西面国境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当时“要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是较理想的战略后方。  简单地说,西南地区云、贵、川三个省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投资占全国三分之一,而四川又是重中之重。毛泽东主席非常关心西南三线建设,他说:“攀枝花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千军万马奔赴三线,在荒芜沉寂的千百条山沟里安营扎寨,逢水架桥,遇山开路,艰苦奋战,建成了几千个厂、矿,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浸透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

内容概要

  王春才,江苏建湖县人,1935年生于苏州。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扬州工专建筑专业,同年入川投身大西南建设。1965年起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四川省国防科工办从事三线建设规划实施协调工作,先后担任科长、处长。1983年调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任规划二局局长,1994年任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本是高级工程师,却与文学有缘。1957年开始业余习作,时断时续地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其中《元帅的最后岁月一彭德怀在三线》一书曾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四川省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奖;经北影厂改编摄制的《彭德怀在三线》电影,获文化部“华表奖”提名、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主编有《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中国大三线》、《三线建设铸丰碑》、《航程》等书。2000年以后出版了《苍凉巴山蜀水情》(四川人民出版社)、《日出长江》(中国文史出版社)、《九九艳阳天》(中国文史出版社)等书。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书籍目录

1、赴任前后不当国防部长也罢,“锄头一响,不愁吃穿”“什么彭老总,彭老总!我是彭德怀,叫我老彭、彭老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打起铺盖卷走就是了,我急于上三线哟!”落脚成都永兴巷7号运筹帷幄:“一点、一线、一片”战略控制使用,不让接触军工,彭德怀是有感觉的“不管他,干我们的正事去!”彭德怀视察后指示:平战结合,有备无患元帅与炊事员对弈,“他娘的,我又输了,再来一盘”“共产党员能这样搞特殊吗”有人喊打倒彭德怀,医生举不起手彭德怀向部下拜年,他笑眯了,与孩子们一起放鞭炮“哎呀,张婆婆,白糖紧张,还放了糖呀”精心理发头一回相见时难别亦难彭德怀与程子华拒绝合影,保护彭真2、川东之行彭德怀重视先进典型华蓥山看“干打垒”“要搞几个专业蔬菜队”彭德怀一拳砸在桌子上,“什么兵变基地造谣啊!”“什么收买人心,他可是个大好人呢!”红岩村前,“了解历史,告诉未来,好得很哕”“雷锋爷爷!”将帅情深,“台上台下一样坐嘛”马识途夜访彭老总3、成昆线上风雨中重返长征路“你随便说,不清楚我再向你请教”身处峨眉不上山大渡河上谈水电踏着泥泞,他走进乌斯河隧道“新长征路上的奇迹”“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知识分子呵!”他将鲜花放在碑林前,带头脱帽深深三鞠躬一担热水,彭德怀分成许多份儿,让大家分享补缴饭钱三到会理,万端感慨“用不着打针,我怕,一打针我就哭”4、情深似海石棉矿播放歌曲:《毛主席派人来》“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进坑道看看吧!”上书总理谈石棉矿综合利用不忘当年老船工5、金沙江畔去攀钢,让毛主席睡好觉“干得好!旗开得胜”弄弄坪上,元帅挥手,“这是一个伟大战役……”“这样我就放心了”“爬点山算什么,上!”医务室里闯进彭大将军彭德怀火了,说:“不安全,工人不怕,我为什么怕”彭德怀喜出望外:“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取消演出,彭总不解究竟“彭总看准了,照他的指示办”铁水奔流江水红6、川南纪行彭老总排队治牙地委副书记过江迎彭总意外发现,“要像高县这样抓植树造林!”“母亲病危,彭总命令我回家探望”井下见彭总,工人们说:“国家干部都像这样就好了!”“我们厂生产化肥,对彭总有什么保密的!”“你们是专家,又是科学种田,我相信能高产”“你们脑子里未装上五亿农民!”离别之情,肺腑之言7、花果山上“人民才是真猴王”古窑换新颜本性难移,他依然讲真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关心煤矿工人每月收入希望志愿军退伍战士再立新功职工食堂“六月雪”,绝依依惜别花果山8、艰难日月风雨已经到来“毛主席发动的红卫兵运动,我不能不支持啊!”“让他们去闹吧,我们赶到六盘水开会去”踏遍青山人未老“希望多开辟些篮球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拦车告状,彭总协调工农关系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坐在彭总身边看电影复信侄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托付大侄女保存手稿“彭德怀的存款更不能取”9、将星陨落“快回去口巴,天这么冷,以后再不要出来了”“我不走。日本鬼子、美国鬼子都见过,有什么了不起!”“小田,以后不要在市内鸣枪了。”困惑中给毛主席写信彭大将军被绑架火车上审讯彭德怀江青说:“怎样发落,我自有安排!”给毛主席的最后一封信保险柜里的秘密被关押期间发出的几封信“即使走遍天涯也要将芳芳的病治好!”10、忠魂天涯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彭总骨灰在何处“王川”是谁揭秘“王川”四川人民向彭总骨灰三鞠躬军委首长在军用机场迎接骨灰273号骨灰架,人们缅怀景仰元帅的地方浦安修完成彭总生前遗愿“霜叶红于二月花”11、学习欧阳海(一)(二)(三)(四)(五)附录访彭总夫人浦安修初访浦老二次登门彭总手迹“战场有戏”修订再版记

作者简介

《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作者素材积累近30年,采访知情者超过百位,以其当年在西南三线接触彭德怀元帅的独特视角深情撰写,故而内涵丰富,细节真实,读来令人肝肠寸断,浮想连翩。1965年秋,彭德怀奉毛泽东主席之命,出任总部设在成都的西南大三线建委副主任。不久,“文革”爆发,这位威名赫赫的元帅横遭揪斗,身陷囹圄,最终惨死京城,而遗骨又流落巴蜀。《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以生动朴实的文字叙述了彭德怀忍辱负重,在大西南任职期间工作、视察、生活的情景,着重披露了他与林彪、“四人帮”作殊死斗争的内幕,再现了其音容笑貌、高尚情操、坦荡胸怀及铮铮硬骨。
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荒煤说,《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不仅是对彭德怀元帅建设三线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真诚缅怀,也是对全体三线建设同志们所取得伟大成就的真诚纪念和鼓舞”。

图书封面


 元帅的最后岁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