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金融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财经人物 > 顶级金融家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08632568
作者:尼尔·弗格森
页数:3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兄弟纽带1933年,托马斯·曼的《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第一卷出版,根据作者的说法,这是一个有关“爱与恨、赐福与诅咒、兄弟相煎与父辈哀痛、荣耀与忏悔,以及人生起落”的故事。一个名叫西格蒙德·沃伯格的年轻德国银行家很早就欣赏这部作品,他是在从汉堡到伦敦的行船过程中拜读此书的——这趟流亡之旅与曼本人在同年晚些时候的经历没什么区别。曾有人说,沃伯格对他自己家族和约瑟夫家族的相似之处深感触动,他在约瑟夫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当然,两家的背景不尽相同。不同于约瑟夫,西格蒙德·沃伯格没有亲兄弟;他的流亡也不是家人所致——而是由于一个势必要驱逐,并最终杀戮所有雅各布后代的政权造成的。不过,即便是扫一眼沃伯格的家谱,也能看出为什么他会觉得他们两家有相似之处。像《创世记》里的亚伯拉罕一样,西格蒙德的曾祖父亚伯拉罕·沃伯格娶了萨拉·沃伯格,并生了两个儿子。像雅各布和以扫一样,两个儿子的关系不太好。一位曾孙被告知,虔诚的老西格蒙德和世俗的莫里茨争吵,“每天都会发生”。“一周两人定期争吵一两次,整条费迪南德街都可以听见。”家族的银行就位于汉堡的这条街上。就像《圣经》里的情节一样,他们的下一代也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1864年,莫里茨·沃伯格娶夏洛特·奥本海姆为妻,后者除了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外,还生了五个儿子:亚伯拉罕(通常叫艾比·M)、马克斯、保罗、费利克斯和弗里茨。这五个兄弟——尤其是自信、极具魅力的马克斯——将主宰这个家族和他们的家族企业。家族的另一支却相形见绌。1889年,老西格蒙德死后,他的遗孀带着她最小的两个女儿埃尔莎和莉莉离开汉堡来到法国地中海沿岸。虽然她们的大哥亚伯拉罕(通常叫艾比’S)成为家族企业的合伙人,但二哥乔治斯被认为精神衰弱,以至于被规劝干脆离开汉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乔治斯的儿子西格蒙德没有像其他家族成员一样,生在汉堡繁荣的商业中心,而是生在令人昏昏欲睡的德国南部乡下。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局外人,他的成长环境与他在汉堡的亲戚们截然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故事对西格蒙德如此重要的原因。虽然没有像《圣经》里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之间那样的暴力对抗,但西格蒙德总能意识到,在他和他在汉堡的堂兄弟们之间必然有着难以逾越的分歧。当然,自相残杀式的斗争是永恒和普世的主题。《圣经》里迦得和阿舍对他们同父异母、珍贵得宠的弟弟约瑟夫的仇恨,约瑟夫和他的弟弟便雅悯之间强烈的感情,雅各布第一个儿子流便矛盾的心情,兄弟间的暴力冲突与最终和解——在这些关系中,至少有些和大多数大家族的经历类似。不过,出于各种原因,这样的主题在19世纪晚期的欧洲有着独特的共鸣,尤其在受过教育和拥有财产的中产阶层身上。首先,这一时期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通家庭成员的数量急速下降。直到1910年,超过40%的德国家庭在5人以上(包括家长),10%的家庭仍在8人以上。但到1930年,4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不到1/5;2个孩子以下的家庭从29%上升至65%。仅仅30年的时间,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从多数人的经历变成了少数人的经历。与此同时,19世纪晚期营养和公众健康得到改善,生在那个时期的一代人享受到这种改善带来的好处。男性寿命从35岁增加到平均55岁。1893年后的20年里,汉堡的死亡率从平均每家25%~35%,下降到15%~20%。富人尤其可能享受更长的生命。婴儿死亡率、斑疹伤寒和肺炎的发病率,在阿尔斯特湖西侧富裕的哈维斯特胡德和鹿特鲍姆区较低,像沃伯格家族这样的富裕家庭往往会住在那里。

前言

1不论好坏与否,当今的伦敦金融城都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与华尔街齐名,和货币崛起是同义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的其他产业日渐衰败,金融业却走向繁荣,但其优势也曾到达危险的境地,这并不是预先注定的。1945年,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用一位银行家的话说,它的业务“岌岌可危”,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型存账室有1/3的部分被毁。“君子资本主义”时代看上去可能会复苏并坚持下来,就像大英帝国一样,这些君子资本家曾忠实地为之效劳。伦敦金融城从德军闪电轰炸的废墟中崛起,它的崛起从史学角度看让人惊叹,比它不可逆转的灭亡更难以解释—如果灭亡真的发生。这本传记的主人公挽救了伦敦金融城,他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从1959年因发起历史上首次恶意收购登上报纸头条,到1982年逝世,西格蒙德·沃伯格是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他是一名顶级金融机构—他愿意用“投资银行”这个词来形容它—的卓越倡导者。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后,他借助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他是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这一转型带领西方世界从中世纪的国家控制重回自由市场。限制国际资本流动的壁垒被消除之后,沃伯格使伦敦再次作为世界主要跨境银行交易中心成为可能。在塑造现代英国的过程中,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明有关金融能够发挥作用的所有最重要的历史课题:为什么犹太裔银行家在英国金融史上得以承担领导角色?伦敦金融城奉行的“君子资本主义”有没有破坏英国经济的表现,并加速英国作为制造业强国的没落?20世纪60年代,金融城有没有联合瑞士的银行家(被戏称为“苏黎世的矮子们”)挫败工党政府欲振兴英国经济的雄心?为什么在沃伯格去世后的一段时期,金融监管放松使得外资银行比英国银行更加受益?但是,这些课题并不是这本传记的最佳论据。因为正像沃伯格说的那样,他自己“有多种的人生—德国学者、国际银行家、犹太教信徒,而最重要的是他是英国这个接收他的国家的一位激情满怀的公民”。他是伟大的德国犹太裔银行家族之一的子嗣,他也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政治家。现代金融史上,很少有人同时扮演着如此举足轻重的政治角色,虽然绝大部分是在幕后。年轻时,沃伯格有意从政,而希特勒的上台粉碎了他的抱负。但20世纪30年代,即使在英格兰流亡,他仍保持着对政治的热情。他是金融城中最公开反对绥靖政策的人之一。战后,他成为一名极有影响力的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事实上,沃伯格在欧洲统一—欧洲在金融和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上发挥的作用,一直鲜为人知,这是本书多项具有重大史学意义的发现之一。事实很明显,银行家和政府官员在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件事上同样重要,没有一位银行家比西格蒙德·沃伯格在推动这项事业上更不遗余力了。他一贯力求加速使欧洲各机构,包括国有的和私有的,在欧洲各国之间实现跨境联系这一进程。几十年来,他一直争取消除英国权贵阶层—来自威斯敏斯特和“白厅”的政界和公职部门的精英—对英国成为欧洲联盟正式成员的抵抗。与此同时,沃伯格一直是坚定的大西洋主义者,他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在战略上依靠美国,这两者并不矛盾。尽管他更倾向于伦敦金融城,而不是华尔街,但他从未忘记他跨大西洋金融一体化的毕生目标,他在纽约的工作时间超过他在法兰克福、汉堡、巴黎和苏黎世时间的总和。他试图拯救曾是华尔街巨擘之一的库恩–洛布公司,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金融史上从未被书写过的章节之一。经常有人说,银行家是政治运作幕后的真正力量。那么,像沃伯格这样一位银行家,又是如何在战后的世界里施加他的影响力的?部分答案在于他在投行领域先锋性的角色,历任英国政府试图复苏萧条的英国经济,这个角色使他置身于这项事业的核心。作为以向英国铝业提出竞购为开端的收购主脑,S·G·华宝公司的起家使沃伯格从一个被伦敦金融城里傲慢的小圈子轻视的局外人,转变为20世纪60年代政治决策中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在哈罗德·威尔逊做首相的第一任期间,沃伯格成为他在经济问题上最信任的心腹之一,这一情况之前在某种程度上没被史学家所意识到。在他们的定期会谈中,其他内阁成员对此知之甚少,沃伯格建议威尔逊朝着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前进,并努力避免英镑在1967年贬值、避免英国经济跌入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危机,尽管事后证明他的努力是徒劳的。虽然沃伯格永远感激英格兰给他的种种机会,但他一生都对英国的社会精英表示怀疑,他把这个国家战后的许多问题归咎于排他性质的私立学校和高级公职部门的官员将“外人”隔离的影响力。沃伯格对旅行到了上瘾的地步,他逐渐把自己看做国际人。尽管他很快辨识出纳粹的邪恶,但他从未丧失对德国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对18~19世纪德国文学的热爱。1945年之后,很少有从第三帝国逃出的难民,如果有的话,那些人会比他更加努力地去复兴联邦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甚至到达与那些在希特勒统治下只不过担任传旨的人紧密合作的程度。与此同时,他对以色列的命运非常关注,他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捍卫者,之后又严厉批评以色列政府将犹太人安置在西岸和加沙被占领地区的政策。乔治·斯坦纳曾恰如其分地评价道,“完整地看”,沃伯格的“背景和职业生涯—一度精彩又极度悲剧—在大逃亡的历史中,尤其在旅居德国的犹太人历史中,都是一则重要的篇章”。沃伯格令人着迷的地方是,他不仅把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两者相结合,他的性格里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他绝对是历史上阅读最广泛的银行家之一。他不光熟谙德国古典与浪漫主义文学和哲学,还是中欧现代派大师忠实的学生—从尼采到弗洛伊德。作为一名学者,成为一名金融家也许是命运使然,而非他本人意愿,但他更感兴趣的是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在组织上的挑战,而不是公司自身的赢利情况。事实上,他是现代管理创新的伟大倡导者之一,是开放式办公和公司民主化的先驱。他也是一位颇具天赋的业余心理学家,他发展了一套同质但明显有效的体系,用来测试他周围人的性格,并利用笔迹学辅助进行心理分析洞察。他爱憎分明的强烈程度使他作为朋友真挚忠诚、作为敌人不留情面,正像那些“不幸的”、受他庇护的人那样,他们的代价是从沃伯格的朋友变成他的敌人。在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希望自己能有一小部分托马斯·曼的文学天赋,他是沃伯格最喜欢的作家。因为,沃伯格家族在某些方面就像《布登勃洛克一家》在犹太人身上的翻版,在其他地方,又像《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现代转世,西格蒙德自己就像曼笔下的一位主人公—《浮士德博士》里的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尔金—追求一种孤傲的完美。绝对需要像曼这样的大作家才能给予沃泊格这位德国犹太人公道,他身着在伦敦萨维尔街手工定制的西装,目光敏锐,头发油光锃亮,行事隐约带有戏剧化的色彩,他像一把人造的音叉那样敏感,像普鲁士军官那样对失误不能容忍,他是“圣火”和“生命动力”—他最喜欢的两个词—不稳定的合成产物。2传记作家选择人物出于不同的原因:作家的当务之急、出版社的偏见、读者的口味、金钱的诱惑。也许可以这么说,记录别人生活的人,几乎和充斥着明星生活的华丽杂志的读者一样,被对象的名气所吸引。在大英博物馆一般参考类收藏的网上书目里搜索“希特勒”,有478个结果(虽然也得承认不是所有的都是传记)。关于斯大林的传记有311本、关于墨索里尼的有172本。值得高兴的是,一些民主的领导人也有类似的吸引力。温斯顿·丘吉尔超过墨索里尼,有298本,亚伯拉罕·林肯有270本。有关皇室的传记紧随其后,英格兰最著名的国王亨利八世有90本,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有39本。传记作家也争相撰写电影明星,玛莉莲·梦露的传记有38本。也许不足为奇的是,作家特别喜欢写作家的生活,尽管他们的生活通常很单调。有关莎士比亚的书籍超过2 000本,甚至连耶稣较之都稍逊色(有1 613个结果)。这本书的主人公没有那么出名。事实上,许多见多识广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西格蒙德·沃伯格。这不是因为像某些人说的,他对宣传反感,虽然他经常这么说;也不是因为他轻视媒体—这一点他确实有。举例而言,1944年伦敦《旗帜晚报》的老板比弗布鲁克勋爵派金融城的编辑去采访沃伯格。沃伯格回忆与那位记者的对话:原则上,我反对银行家作任何宣传,尤其是犹太裔银行家,他说他对采访我感到非常抱歉。为了安抚他,我告诉他如果我们未来作任何某项交易,我会非常乐意提前告知他。但是,宣传会是关于我们提供融资的公司,绝不会是关于我们自己。他对我的反应一再表示歉意,因为比弗布鲁克勋爵表达过对“新贸易”(沃伯格公司最初的名字)极感兴趣,他听说过我们是金融城里真正活跃且稳健的公司之一(应该被“宣传一下”)。当宣传符合他的商业目的时,换言之,沃伯格才准备—“乐意”是不恰当的—给予记者们采访的机会。金融城的编辑和特派记者们定期在S·G·华宝公司享用午餐。事实上,在所谓“铝业战争”激战犹酣时,沃伯格几乎每天亲自知会《金融时报》,后来还雇用了长期在该报工作的“莱克斯专栏”的作家。今天他之所以不太出名,不是因为他回避宣传,而只是因为他是一位银行家。可以确定的是,市面上有一些银行家的传记,而银行业家族的书籍更普遍。事实上,已经有一本写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传记,写他家族的书也有好几本。不过,总体而言,传记作家倾向写君主而不是有钱人,倾向写电影明星而不是金融家。这一偏好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明智的,相比蛊惑人心的政客或电影女明星,撰写或阅读银行家所做的事并没有那么令人兴奋。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吸收存款,不论是认购股票还是出售债券,不论是宣布股息还是向客户提供建议,银行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武之人。当然,也会有战役,但它们发生在开董事会的会议室里,并且缺少真正战争的喧嚣和哀婉。然而,传记作家忽视银行家,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相对不重要,这一点是说不通的。在对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所作的任何认真评估中—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世界—金融在西方文明演变过程中,确实与政府或战争同等重要(比电影行业重要得多)。没有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将存款从储蓄所导入实业,西方经济如何能取得工业和后工业繁荣在规模上达到的高度?没有债券市场的支撑,过去一个世纪还有什么伟大的战争能被发动、有什么战争法案能通过?任何怀疑金融在历史上重要性的读者,应该回想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谁是2007年这次席卷全球的重大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他们使世界陷入类似自20世纪30年代早期我们所经历的大萧条。犯错的银行家—至少他们中有些人—很不明智地暴露了他们的重要性。如果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归咎于那些把苏格兰皇家银行或花旗银行管理得如此糟糕的人头上,我们又能同时否认金融业放松监管和创新至少对过去25年全球经济活动迅猛发展作出的贡献吗?银行家不一定声名远播,但他们至关重要。没有什么比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生更能说明这一区别的了。3虽然西格蒙德·沃伯格家族中至少有4位成员写过回忆录,但他本人选择不写自传。他对外人撰写沃伯格家族历史的所有企图也深为敌视。他甚至不喜欢由汉堡家族银行的两名前雇员爱德华·罗森鲍姆和乔舒亚·谢尔曼写的汉堡家族银行古板和半官方的历史。他徒劳地试图“扼杀”戴维·法勒的企图,(用沃伯格的话说是)“对沃伯格热施以思想的放大镜”,他认为一本关于沃伯格家族的书是“荒谬的,就像‘沃伯格家族’这一集体概念……它是对历史和家谱事实的歪曲”。罗恩·切尔诺夫经过深入调查,试图撰写一本家族历史,沃伯格本可以对此更加热情,虽然他也许会欣赏切尔诺夫关于“以做客户关系为首的银行家”之“死”的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至于杰克斯·阿达利,他把沃伯格描写成终极商人,作者对沃伯格的判决是,他“融合了政治权力、金融创新、创造力和道德”,沃伯格可能会对此受宠若惊,但他可能对该书中(和相关电视电影中)出现的多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沃伯格以某种神秘的方式施加影响力—会失望。总而言之,我怀疑,曾经在各个时期作为他下属的前沃伯格系董事们写的数量繁多的自传,给他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更多的痛苦。本书与之前的作品有两点不同。其一,这是针对沃伯格庞大收藏的私人信件和其他档案材料所作的首次研究,包括近10000封信件、便函和日记。其二,这是首次认真地尝试将沃伯格多重生命置于他所属的恰当的历史背景中。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他的生命始于帝国主义德国的黄金岁月;成长于20世纪20年代柏林“发烧”的氛围;在独裁、战争和种族灭绝的时代流亡;在冷战期间,达到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地位。在历史学家纷纷以更加全球化的框架重新审视20世纪历史的时候,沃伯格提供了一个有价值,并在某些方面有纠偏功能的中心点。他是典型的大西洋人,频繁地往来于伦敦和纽约,不论是乘坐“冠达”油轮还是“协和”号飞机。1902年成立的朝圣协会旨在“推动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善意、伙伴关系和持久和平”,他是该协会会员,偶尔也会参加彼尔德伯格会议,这个由政治人物和行业领军人物参加的年度会议是为推动大西洋两岸的了解于1954年在荷兰创立的。不过,他终其一生还是一个欧洲人,在英国和在德国或在瑞士一样放松,并对大部分美国生活中的“现代野蛮主义”过敏。他对日本感到困惑,并对以色列既爱又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可以使他感兴趣的。沃伯格的世界明显是西方世界—事实上,那是一条连接曼哈顿和美茵河的走廊。西格蒙德·沃伯格对国际金融再整合具有极为清晰和表达明确的远景,他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应得到“全球化先知”的称号。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种种经历给他造成的创伤,使他的悲观情绪根深蒂固,他又是矛盾的预言家,他对世界经济的希望永远是最初不为人信,但后来被证实为真。很多这样的事情都发生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即,1973-1982年,这为沃伯格的悲观找到了注脚。

内容概要

尼尔•弗格森,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交易》、《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五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帝国》、《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西格蒙德和他的堂兄弟们
兄弟纽带
沃伯格家族的崛起
少年西格蒙德
发烧的爱国主义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革命
影响世界的革命
经济战略
进入家族企业
欧洲与美国的对比
第三章
一个共和国的衰落
经济衰退中的管理
危机中的巨大亏损
政治倾向
第四章
流亡
纳粹上台
纳粹思想的渗透
幻想破灭
决定移民
成立新公司
迁居英格兰
先见之明
第五章
与敌人交易
对英格兰的失望
新团队
家庭教育
与希特勒斗争
灾难中的生意
疏远犹太教
第六章
恢复原名
战后的转变
开拓国际业务
关注德国
发挥关系网的作用
第七章
大西洋联盟
令人失望的美国业务
对冷战的判断
英美外交合作失败
接管战斗失败
英国铝业公司收购战
转移焦点
第八章
欧洲一体化的金融根基
欧洲债券市场之父
整合欧洲资本市场
欧洲金融一体化的推进
发展欧洲债券市场
金融推进欧洲一体化
第九章
完美的韵律
沃伯格公司的独特文化
与众不同的经营风格
培养年轻人
经营方式的谜团
老当益壮
寻找接班人
第十章
英国金融诊断师
“红色”金融家
对英镑的建议
对工业企业保持信心
转向欧洲怀疑主义
经济衰退中的成功
第十一章
西方世界的困境
关注以色列事务
被威胁的业务
解读国际危机
参与日本金融
第十二章
昂贵的教训
紧张的父子关系
不满现状
全球化中的扩张
寻找合作伙伴
第十三章
成人教育
悲观的结论
政局转折点
生命终结
多重角色的一生
沃伯格公司的消失
附言:笔迹学

编辑推荐

《顶级金融家》编辑推荐: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西格蒙德·沃伯格传记。参考上万封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日记记录,首次完整再现西格蒙德的传奇一生。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作品。著名专家常振明、王巍、何帆、张颐武、北村、吴稼祥、江晓原倾情推荐。高踞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等国外媒体热评。

作者简介

《顶级金融家》内容简介:“银行家不一定声名远播,但他们至关重要。没有什么比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生更能说明这一区别的了。”西格蒙德·沃伯格,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后,他以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在塑造现代英国的过程中,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明有关金融能发挥作用的所有最重要的历史课题。即是关于他的一本开创性的传记。尼尔•弗格森根据上万件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档案材料,将西格蒙德的故事娓娓道来。他是来自希特勒统治下的难民,在战后的伦敦金融城逐渐崛起为一名显赫人物,并成为欧洲金融一体化的设计师之一。由于沃伯格银行几乎被大萧条毁灭,之后又遭到纳粹的“清洗”,他下定决心吸取教训,在战后的世界里施加了他的影响力,为英国的经济复苏、西欧的团结一致,以及全球化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银行家身份以外,西格蒙德还是一名心理学家、政治人物,以及极富表演天分的管理者。详尽描绘了这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再现了一个伟大金融家的多样人生。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
金钱关系
虚拟的历史
帝国
文明
罗斯柴尔德家族(套装共4册)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3部:动荡的年代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4部:世界的银行家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1部:金钱的先知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2部:金融统治者
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

海报:

图书封面


 顶级金融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担当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一直隐藏在历史的暗影之中,逃避在大众的历史视野之外,鲜为人知。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誉为20世纪“顶级金融家”的西格蒙德·沃伯格,无疑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沃伯格家族是德意志帝国非常显赫的犹太家族,与整个欧洲的政界、商界及金融界的名门望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西格蒙德·沃伯格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出身于这个庞大族中非常弱势的一支,只能依靠叔叔的帮助而投身于金融业。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刚刚展露头角就经受了大萧条的洗礼,然后又惨遭纳粹清洗,被迫移民英国,只能白手起家,可二战又接踵而至。战后他已至中年,但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投身于欧洲的复兴,不但大力开拓金融服务的新领域,而且着力推动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亲手缔造了欧洲统一债券市场,一举成为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现代金融理念的卓越倡导者。西格蒙德·沃伯格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是因为他就象一个旧世界的先知,不但把自己的命运深深地锲入了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而且预言并开创了自己的时代。凭着过人的职业洞察力和强烈的政治敏锐性,他洞悉了时代的弊病,看到了“君子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必然结局,锐意进行改革;他率先从对纳粹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警醒,并坚决支持对德开战;他远见卓识,看到了欧洲一体化的前景,着力推动建立欧洲债券统一市场,以最终建立泛欧金融体系,深刻的影响了战后欧洲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他第一个嗅到了新时代的气息,以最为先锋的现代金融理念,推动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开创了以铝战为代表的恶意收购之先例;他很早就预见到金本位制的消亡,不无讽刺的说:“黄金储备最好的用处是生产烟灰缸”,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正与他的预言不谋而合。然而,与他事业上的丰富多彩相矛盾的是他在生活上的保守。他生于1902年,与旧世纪并没有交集,却时时摆出一副十足的19世纪遗老的派头。他固守19世纪的价值观,并不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对于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竟然放手让客户来定价,所以弗格森也说,他只属于19世纪。而作为一个金融家,他并不喜欢积累个人财富,而只是专注于企业赚钱的过程,以此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最终导致个人财富疏于管理,所留下的遗产和他的身份相比只能用了了无几一词来形容。与此同时,他的私人生活也乏善可陈,缺乏让传记作家所谓的兴奋点,没有什么绯闻、秘闻之类,而且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娱乐、不探险,只工作、只阅读、只思考,活脱脱一个富豪队伍中的苦行僧。仿佛是对这位顶级金融家的绝妙讽刺,他所一手创立的公司在他身后不久就被人收购了,而且正是在由他所开启的金融创新浪潮中倒掉的。对此,弗格森认为,这是因为那些后来者抛弃了他的精神遗产,忘掉了他所确立的基本规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克制公司的“扩展兴奋”,我深以为然。正是他身上这种遗老与先知的奇妙融合,才使他坚持把一只脚跨在新世纪,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又把另一只脚留在旧世纪,以牢固的价值观念约束自己内心的利益冲动,从而有效的规避了市场风险。从他的经历中,或许可以为我们反思当前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找到线索。最后,不能不说一下这本传记本身。尼尔·弗格森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有着宽宏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历史洞察。所以,从这本传记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西格蒙德·沃伯格作为遗老和先知的传奇一生,而且还能借此看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从而使这样一本传记具有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历史价值。
  •     西格蒙德 沃伯格作为银行家被英国最有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尼尔 弗格森选为专家主角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他对于金融这一领域的卓越倡导,他对世界金融一体的前瞻性与推动,以及他作为犹太人崛起于阡陌之间(尽管他是来自于沃伯格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与中间的大萧条期间辗转于德英美诸国的经历,都使得他成为了弗格森的不二人选,舍我其谁?弗格森要写的其实已经不仅是西格蒙德 沃伯格个人,而是他背后的家族,长期以来,一直湮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光环下的另一部辉煌的家谱以及从一个人的视角看待半个多世纪的世界金融风云还有余下的一些边角料,不关乎金融,但关系到与金融不可分割的这个人的一生。从幼年成长的历史来说,西格蒙德并没有大人物出生时应该具有的神秘事件,对了,我忘记了上帝不喜欢这套。况且他是一名犹太教教徒,西格蒙德的父亲由于体弱多病,长期生活在远离家族最兴盛的一支德国南部巴德乌拉赫温泉镇的一处小庄园,从他的日记来看,父亲长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他又没有过多的提及家庭教师,保姆,侍从等人,我们毫无疑问的就得知,这位银行家的启蒙多亏了他品德高尚的母亲——也出身于教养良好的犹太家族,才智敏锐且心思细腻,母亲对于西格蒙德的家教,例如世家上层人物对自身之高贵而产生的势利行为的本能反感,这些优良的品德,也即真正的教养,使得他后来无论是在严重歧视犹太人的德国本土还是因成见在先的美国高层社会中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少部分人的攻歼是免不了的,只要在有人的地方。西格蒙德成长经历似乎乏善可陈,他接受教育的经历也完全不似“游学”那样花样繁多,驻地广阔。后来被他的叔叔(实际上是隔一代的堂兄)对他的提携教育使得他受益良多,尽管他最初对金融萌发的兴趣并非是由于堂叔和其构建了美国联邦储备架构的兄弟,后来也因为婚姻更加亲近于自己颇具才华也不乏专断的岳父。西格蒙德将本来从政的心思暂时转移到了银行事业中去,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早期对于哲学以及国家建设的所有知识储备,思考构想都最终能在金融领域中得以发挥,天下之事,触类旁通,大抵如此。通过这本书了解西格蒙德的一生可谓详尽,尽管作者与之并无许多实际接触,但作者本身历史学家的身份,加之充分详实的资料(英国的历史也只需要按照事实的原则“发生”),使其深谙于人物的描摹。明镜照物,作者对其在金融界的至关重要予以高度的赞美,也毫不讳言其父子关系的失败(比西格蒙德与自己的父亲更加糟糕,且基本是由于人为原因),更提高了这本书的可读性。我们得以透过这位金融家一窥当时的历史。书的装帧很是不错,但有些翻译使我疑心,譬如封底对作者的介绍“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 A 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劳伦斯 A 蒂施教授是另一个人?还是类似于我们长江学者、洛迦学者的荣誉称号?不妨解释一下。第12章299页下面的注释:……当克里普斯 沃伯格公司振兴古旧书商伯纳德 夸里奇——振兴书店(图书行业)或者资助某书商也成,上面的注释反而让我疑窦丛生,还得仔细向别处翻找一番。
  •     他曾预言全球化 评《顶级金融家》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民族,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多了很多坎坷和悲惨,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甚,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杀害、被驱赶。即使是这样,这个顽强的民族仍然在世界的生意场上表现出**的商业才能,并且通过商业上的活动表现着他们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的理解力。《顶级金融家》中的西格蒙德•沃伯格就是犹太人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在尼尔•佛格森的深入研究和精心描绘下,这位生于德国、拼搏于英国的犹太人热爱着他的出生国和接收国,虽然他的家族在商业上已经卓有成就,但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重新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当时他是当之无愧的“顶级金融家”。他在金融领域的突出表现,不仅令人刮目相看,更让他的政治抱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在欧洲经济统一问题上,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通过资本的融通,他对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全球化问题上,他早早就预知了“五大洲在现有工业制度上交流的必要性”。 在佛格森笔下,这位犹太人商业精英的个性一一展现出来,或者说他是一个很奇怪的综合体:他出生于犹太家庭,但他却在犹太教和新教之间游走;他被他的出生国驱赶,但他仍然忠诚于德国;他被英国接收,但事实证明他在英国的重大商业运作并未给英国带来利益。他对于金融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信用在他看来高于一切,他很少为自己赚钱,但他公司的盈利能力令人侧目。他对于工作有几近偏执的完美主义(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但他却未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他的可靠的接班人,他的商业帝国最终溃败死于执行力,这应该是对他的完美主义最大的打击了。如果不从事金融,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一位感性的学者(文学、心理学等)。 《顶级金融家》也算是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传记了,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到他在商业界崭露头角,一直到他在英国甚至欧洲、世界金融界上的商业运作,特别是他在英国和欧洲金融运作的几次大手笔,一个金融操手的个性、特点和计谋显露无疑。人才的流动在西方国家显得更加自然和频繁,这也是西方国家在制度上的一个重大优势,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流动让人才在更合适的平台发挥了他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西格蒙德的传记,我们更深入了解了金融的意义。金融在西方文明演变中,与政府和战争同等重要,在当今越来越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来说更是如此,读《顶级金融家》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这位犹太人奇才在金融界的辉煌历史,也是对西方文明、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了解。西格蒙德和金融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故事,要说西格蒙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他在孜孜以求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外,应该就是他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了。 2012-6-12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不可多得的历史书,值得读,推荐。
  •     内容还可以吧,但是客观性不足
  •     一个金融家额成长历程
  •     结尾沃伯格家族的衰落写的不详细,简单几笔就带过了,不够足量。总体还是好书。
  •     金融类的好书
  •     中了《货币战争》的毒的,买来看看脱毒
  •     收藏着,还没看看,要挤时间看。
  •     2012年3月第1版,硬壳精装线装,内页纸质不错,定价虽然偏贵,但搞活动的价格,能半价左右拿到也算物有所值的版本了。一个经融家的传记,对作者其它著作的传记注解
  •     不过。是为令人尊敬的老同志推荐的,期待!
  •     从马克思·沃伯格到西格蒙德·沃伯格,一个传奇金融家族的故事
  •     西格蒙德 沃伯格作为银行家被英国最有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尼尔 弗格森选为专家主角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他对于金融这一领域的**倡导,他对世界金融一体的前瞻性与推动,以及他作为犹太人崛起于阡陌之间(尽管他是来自于沃伯格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与中间的大萧条期间辗转于德英美诸国的经历,都使得他成为了弗格森的不二人选,舍我其谁?弗格森要写的其实已经不仅是西格蒙德 沃伯格个人,而是他背后的家族,长期以来,一直湮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光环下的另一部辉煌的家谱以及从一个人的视角看待半个多世纪的世界金融风云还有余下的一些边角料,不关乎金融,但关系到与金融不可分割的这个人的一生。
    从幼年成长的历史来说,西格蒙德并没有大人物出生时应该具有的神秘事件,对了,我忘记了上帝不喜欢这套。况且他是一名犹太教教徒,西格蒙德的父亲由于体弱多病,长期生活在远离家族最兴盛的一支德国南部巴德乌拉赫温泉镇的一处小庄园,从他的日记来看,父亲长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他又没有过多的提及家庭教师,保姆,侍从等人,我们毫无疑问的就得知,这位银行家的启蒙多亏了他品德高尚的母亲——也出身于教养良好的犹太家族,才智敏锐且心思细腻,母亲对于西格蒙德的家教,例如世家上层人物对自身之高贵而产生的势利行为的本能反感,这些优良的品德,也即真正的教养,使得他后来无论是在严重歧视犹太人的德国本土还是因成见在先的美国高层社会中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少部分人的攻歼是免不了的,只要在有人的地方。
    西格蒙德成长经历似乎乏善可陈,他接受教育的经历也完全不似“游学”那样花样繁多,驻地广阔。后来被他的叔叔(实际上是隔一代的堂兄)对他的提携教育使得他受益良多,尽管他最初对金融萌发的兴趣并非是由于堂叔和其构建了美国联邦储备架构的兄弟,后来也因为婚姻更加亲近于自己颇具才华也不乏专断的岳父。西格蒙德将本来从政的心思暂时转移到了银行事业中去,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早期对于哲学以及国家建设的所有知识储备,思考构想都最终能在金融领域中得以发挥,天下之事,触类旁通,大抵如此。
    通过这本书了解西格蒙德的一生可谓详尽,尽管作者与之并无许多实际接触,但作者本身历史学家的身份,加之充分详实的资料(英国的历史也只需要按照事实的原则“发生”),使其深谙于人物的描摹。明镜照物,作者对其在金融界的至关重要予以高度的赞美,也毫不讳言其父子关系的失败(比西格蒙德与自己的父亲更加糟糕,且基本是由于人为原因),更提高了这本书的可读性。我们得以透过这位金融家一窥当时的历史。
    书的装帧很是不错,但有些翻译使我疑心,譬如封底对作者的介绍“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 A 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劳伦斯 A 蒂施教授是另一个人?还是类似于我们长江学者、洛迦学者的荣誉称号?不妨解释一下。第12章299页下面的注释:……当克里普斯 沃伯格公司振兴古旧书商伯纳德 夸里奇——振兴书店(图书行业)或者资助某书商也成,上面的注释反而让我疑窦丛生,还得仔细向别处翻找一番。
  •     写的一般,有点不合意
  •     好书,非常好!值得好好看!
  •     正版无疑
  •     只有一个巨大的感受,沃伯格好帅!还有就是看的时候还蛮感动的,一直配着小提琴曲,在安静的夜里静静地读,真好。
  •     刚从腐国回来不久,再看看腐国顶级金融家的传奇 很好
  •     挺不错书
  •     尼尔佛格森系列的第四本,也许是先入为主,始终觉得第一本《文明》最佳。和前三本宏观的历史论不同,这本的主线是一个人的微观历史,不过背景还是20世纪欧洲的金融史。
  •     我记得我以前读过,现在看着,熟悉又陌生,当复习了~~
  •     经典、深刻
  •     翻阅,读不下去
  •     有点盗版的意思 内容呢 不如文明 这个是个人观点
  •     翻译的质量不行!看了没几页就感觉看不下去了,感觉又是被微博营销坑的
  •     还可以吧,弗格森的书似乎不太对我胃口
  •     男孩子必读
  •     他曾预言全球化
    评《顶级金融家》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民族,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多了很多坎坷和悲惨,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甚,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杀害、被驱赶。即使是这样,这个顽强的民族仍然在世界的生意场上表现出**的商业才能,并且通过商业上的活动表现着他们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的理解力。《顶级金融家》中的西格蒙德•沃伯格就是犹太人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在尼尔•佛格森的深入研究和精心描绘下,这位生于德国、拼搏于英国的犹太人热爱着他的出生国和接收国,虽然他的家族在商业上已经卓有成就,但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重新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当时他是当之无愧的“顶级金融家”。他在金融领域的突出表现,不仅令人刮目相看,更让他的政治抱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在欧洲经济统一问题上,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通过资本的融通,他对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全球化问题上,他早早就预知了“五大洲在现有工业制度上交流的必要性”。

    在佛格森笔下,这位犹太人商业精英的个性一一展现出来,或者说他是一个很奇怪的综合体:他出生于犹太家庭,但他却在犹太教和新教之间游走;他被他的出生国驱赶,但他仍然忠诚于德国;他被英国接收,但事实证明他在英国的重大商业运作并未给英国带来利益。他对于金融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信用在他看来高于一切,他很少为自己赚钱,但他公司的盈利能力令人侧目。他对于工作有几近偏执的完美主义(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但他却未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他的可靠的接班人,他的商业帝国最终溃败死于执行力,这应该是对他的完美主义最大的打击了。如果不从事金融,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一位感性的学者(文学、心理学等)。

    《顶级金融家》也算是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传记了,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到他在商业界崭露头角,一直到他在英国甚至欧洲、世界金融界上的商业运作,特别是他在英国和欧洲金融运作的几次大手笔,一个金融操手的个性、特点和计谋显露无疑。人才的流动在西方国家显得更加自然和频繁,这也是西方国家在制度上的一个重大优势,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流动让人才在更合适的平台发挥了他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西格蒙德的传记,我们更深入了解了金融的意义。金融在西方文明演变中,与政府和战争同等重要,在当今越来越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来说更是如此,读《顶级金融家》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这位犹太人奇才在金融界的辉煌历史,也是对西方文明、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了解。西格蒙德和金融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故事,要说西格蒙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他在孜孜以求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外,应该就是他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了。
    2012-6-12
  •     还没有细品,不过从书的摘要来看很吸引人
  •       喜欢《顶级金融家》的理由
       ——我读《顶级金融家》
       文\蠹鱼
      
      理由一:中信的书,看过几本。无论哪方面的题材,做得都非常好。要质有质,要量有量。我想这和中信的领导人做事风格有关吧!每本都那么有分量!捧读,就想起鲁迅的读书观来。鲁迅嗜书如命,一般一本书要买两本,一本用来读,一本用来收藏。读《顶级金融家》,就有这样的欲望,原因是:爱在书中划重点,和爱在书中做记录。一本书读下来,里面也多一些笔墨,就想着,再在书架中放一本干净的未经开启的书,心里会更满足。像鲁迅这样的读书方式,我觉得是最佳的选择,好的书是要收藏的。
      
      理由二:阅读《顶级金融家》,不能不谈作者。尼尔•弗格森!令人钦佩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之一,也是极少数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多本著作等级一身。读者看中的不只是这些,还有就是内容。您说,希望自己能有一小部分托马斯•曼的文学天赋。只因这本开创性的自传体中描写的人物是他最喜欢的作家。抛开托马斯•曼,先也抛开西格蒙德,您的大量精力投入的创作,需从大量的上万件不曾和读者见面的书信以及档案资料中整理,最后呈现给读者一个立体的形象,非轻松。西格蒙德的思想因在你的笔下,在历史中永世存活。您说西格蒙德是笔迹学的信仰者,还说出您的性格,您幽默说“为什么可能让我——正是因为我如此清晰的性格缺陷——来写他多彩的人生。”读后会心一笑,是您的谦虚,完美的在历史中把西格蒙德这位顶级金融家的形象勾勒出来。
      
      理由三:西格蒙德!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自己的足下,与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凸显着自己的一生。无论起起伏伏,无论顺境逆境,他都凭借自己的预见性的思维在历史的金融界与政治中博弈,以及以道德情操为标准。有超人一般的精力对待生活与工作。他既是德国学者,又是国际银行家、犹太教信徒,还有不可忽视的英国,接收了您这样一位激情满怀的公民。
      
      自己也承认,他的人生像极了《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中的约瑟夫。您的人生也充满了“爱与恨、赐福与诅咒、兄弟相煎与父辈的哀痛、荣耀与忏悔,以及人生的起落。”在您多彩人生中,历史给了您最好的见证,同时历史也见证了这样一位顶级金融家的命运。
      
      合卷,读来书中这位主人公形象,内心倒是五味杂陈的。为他的付出,为他的经历,为他的道德情操,为他喜欢的文明……。长舒一口气,也长叹一口气。尼尔•弗格森慷慨地以历史大背景做铺陈,清晰诠释了这样一位卓越非凡的人物,使我们记住历史的同时,也记住了他。这位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金融的倡导者,经济的转型设计师。经历了大萧条和两次的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后以先见看到的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在他职业生涯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家族的力量
  •     貌似还行,还没有时间看
  •     呵呵,应该是一本挺专业的书吧,有点费劲
  •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     第2次在当当购买图书,包装总是很仔细,很好!快递师傅辛苦了!
  •     尼尔的就好
  •     真生动啊。
  •     囤书还没看
  •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担当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一直隐藏在历史的暗影之中,逃避在大众的历史视野之外,鲜为人知。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誉为20世纪“顶级金融家”的西格蒙德·沃伯格,无疑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
      
      沃伯格家族是德意志帝国非常显赫的犹太家族,与整个欧洲的政界、商界及金融界的名门望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西格蒙德·沃伯格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出身于这个庞大族中非常弱势的一支,只能依靠叔叔的帮助而投身于金融业。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刚刚展露头角就经受了大萧条的洗礼,然后又惨遭纳粹清洗,被迫移民英国,只能白手起家,可二战又接踵而至。战后他已至中年,但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投身于欧洲的复兴,不但大力开拓金融服务的新领域,而且着力推动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亲手缔造了欧洲统一债券市场,一举成为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现代金融理念的卓越倡导者。
      
      西格蒙德·沃伯格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是因为他就象一个旧世界的先知,不但把自己的命运深深地锲入了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而且预言并开创了自己的时代。凭着过人的职业洞察力和强烈的政治敏锐性,他洞悉了时代的弊病,看到了“君子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必然结局,锐意进行改革;他率先从对纳粹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警醒,并坚决支持对德开战;他远见卓识,看到了欧洲一体化的前景,着力推动建立欧洲债券统一市场,以最终建立泛欧金融体系,深刻的影响了战后欧洲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他第一个嗅到了新时代的气息,以最为先锋的现代金融理念,推动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开创了以铝战为代表的恶意收购之先例;他很早就预见到金本位制的消亡,不无讽刺的说:“黄金储备最好的用处是生产烟灰缸”,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正与他的预言不谋而合。
      
      然而,与他事业上的丰富多彩相矛盾的是他在生活上的保守。他生于1902年,与旧世纪并没有交集,却时时摆出一副十足的19世纪遗老的派头。他固守19世纪的价值观,并不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对于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竟然放手让客户来定价,所以弗格森也说,他只属于19世纪。而作为一个金融家,他并不喜欢积累个人财富,而只是专注于企业赚钱的过程,以此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最终导致个人财富疏于管理,所留下的遗产和他的身份相比只能用了了无几一词来形容。与此同时,他的私人生活也乏善可陈,缺乏让传记作家所谓的兴奋点,没有什么绯闻、秘闻之类,而且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娱乐、不探险,只工作、只阅读、只思考,活脱脱一个富豪队伍中的苦行僧。
      
      仿佛是对这位顶级金融家的绝妙讽刺,他所一手创立的公司在他身后不久就被人收购了,而且正是在由他所开启的金融创新浪潮中倒掉的。对此,弗格森认为,这是因为那些后来者抛弃了他的精神遗产,忘掉了他所确立的基本规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克制公司的“扩展兴奋”,我深以为然。正是他身上这种遗老与先知的奇妙融合,才使他坚持把一只脚跨在新世纪,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又把另一只脚留在旧世纪,以牢固的价值观念约束自己内心的利益冲动,从而有效的规避了市场风险。从他的经历中,或许可以为我们反思当前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找到线索。
      
      最后,不能不说一下这本传记本身。尼尔·弗格森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有着宽宏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历史洞察。所以,从这本传记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仅是西格蒙德·沃伯格作为遗老和先知的传奇一生,而且还能借此看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从而使这样一本传记具有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历史价值。
  •     看看别人怎么做,也是反思我们该怎么做,适合闲来一读。
  •     《顶级金融家》记录了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生,尼尔•弗格森根据上万件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档案材料,将西格蒙德的故事娓娓道来,详尽描绘了这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再现了一个伟大金融家的多样人生。
  •     没啥新的核心内容
  •     继续第四本。介是个先知嘛。金融家传记看来也蛮有意思。
  •     回顾那些成功人士的一生 有偶然有必然 有前进有失败 看起来似乎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 但是却在此期间创造了不同
  •     传记作品 金融史 挺好看的
  •     感觉不错,对自身帮助挺大,受益匪浅,是本好书
  •       他曾预言全球化
      评《顶级金融家》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民族,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多了很多坎坷和悲惨,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甚,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杀害、被驱赶。即使是这样,这个顽强的民族仍然在世界的生意场上表现出**的商业才能,并且通过商业上的活动表现着他们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的理解力。《顶级金融家》中的西格蒙德•沃伯格就是犹太人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在尼尔•佛格森的深入研究和精心描绘下,这位生于德国、拼搏于英国的犹太人热爱着他的出生国和接收国,虽然他的家族在商业上已经卓有成就,但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重新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当时他是当之无愧的“顶级金融家”。他在金融领域的突出表现,不仅令人刮目相看,更让他的政治抱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在欧洲经济统一问题上,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通过资本的融通,他对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全球化问题上,他早早就预知了“五大洲在现有工业制度上交流的必要性”。
      
      在佛格森笔下,这位犹太人商业精英的个性一一展现出来,或者说他是一个很奇怪的综合体:他出生于犹太家庭,但他却在犹太教和新教之间游走;他被他的出生国驱赶,但他仍然忠诚于德国;他被英国接收,但事实证明他在英国的重大商业运作并未给英国带来利益。他对于金融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信用在他看来高于一切,他很少为自己赚钱,但他公司的盈利能力令人侧目。他对于工作有几近偏执的完美主义(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但他却未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他的可靠的接班人,他的商业帝国最终溃败死于执行力,这应该是对他的完美主义最大的打击了。如果不从事金融,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一位感性的学者(文学、心理学等)。
      
      《顶级金融家》也算是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传记了,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到他在商业界崭露头角,一直到他在英国甚至欧洲、世界金融界上的商业运作,特别是他在英国和欧洲金融运作的几次大手笔,一个金融操手的个性、特点和计谋显露无疑。人才的流动在西方国家显得更加自然和频繁,这也是西方国家在制度上的一个重大优势,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流动让人才在更合适的平台发挥了他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西格蒙德的传记,我们更深入了解了金融的意义。金融在西方文明演变中,与政府和战争同等重要,在当今越来越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来说更是如此,读《顶级金融家》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这位犹太人奇才在金融界的辉煌历史,也是对西方文明、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了解。西格蒙德和金融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故事,要说西格蒙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他在孜孜以求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外,应该就是他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了。
      2012-6-12
  •     书评小续
  •     不懂的事和背景太多。沃伯格看到日本与中国的勤劳与节俭,说我们的地球将被中国和日本所控制,希望更加文明,更加成熟。读了第二遍
  •     买了好几套了,不错的书不错的知识
  •     这本书的封面,我相当的喜欢
    购买此书
    一是用于阅读
    二是用于收藏
    感觉很不错
    准备利用假期将全套书看完
    增加知识量
    扩宽知识面
  •     正读中,目前还读不太懂
  •     读完对一个优秀金融家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     老婆在银行,给她买的,希望从中能读懂银行的真正涵义。
  •     弗格森的这套书,很好。
  •     比书城便宜,值得看看
  •     尼尔•弗格森的新书《顶级金融家》是关于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本开创性的传记。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后,他以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立志从事金融行业或者正在该领域工作希望能有所成就的不得不看的一本书
  •     没读 帮朋友买的
  •       西格蒙德 沃伯格作为银行家被英国最有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尼尔 弗格森选为专家主角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他对于金融这一领域的卓越倡导,他对世界金融一体的前瞻性与推动,以及他作为犹太人崛起于阡陌之间(尽管他是来自于沃伯格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与中间的大萧条期间辗转于德英美诸国的经历,都使得他成为了弗格森的不二人选,舍我其谁?弗格森要写的其实已经不仅是西格蒙德 沃伯格个人,而是他背后的家族,长期以来,一直湮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光环下的另一部辉煌的家谱以及从一个人的视角看待半个多世纪的世界金融风云还有余下的一些边角料,不关乎金融,但关系到与金融不可分割的这个人的一生。
      从幼年成长的历史来说,西格蒙德并没有大人物出生时应该具有的神秘事件,对了,我忘记了上帝不喜欢这套。况且他是一名犹太教教徒,西格蒙德的父亲由于体弱多病,长期生活在远离家族最兴盛的一支德国南部巴德乌拉赫温泉镇的一处小庄园,从他的日记来看,父亲长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他又没有过多的提及家庭教师,保姆,侍从等人,我们毫无疑问的就得知,这位银行家的启蒙多亏了他品德高尚的母亲——也出身于教养良好的犹太家族,才智敏锐且心思细腻,母亲对于西格蒙德的家教,例如世家上层人物对自身之高贵而产生的势利行为的本能反感,这些优良的品德,也即真正的教养,使得他后来无论是在严重歧视犹太人的德国本土还是因成见在先的美国高层社会中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少部分人的攻歼是免不了的,只要在有人的地方。
      西格蒙德成长经历似乎乏善可陈,他接受教育的经历也完全不似“游学”那样花样繁多,驻地广阔。后来被他的叔叔(实际上是隔一代的堂兄)对他的提携教育使得他受益良多,尽管他最初对金融萌发的兴趣并非是由于堂叔和其构建了美国联邦储备架构的兄弟,后来也因为婚姻更加亲近于自己颇具才华也不乏专断的岳父。西格蒙德将本来从政的心思暂时转移到了银行事业中去,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早期对于哲学以及国家建设的所有知识储备,思考构想都最终能在金融领域中得以发挥,天下之事,触类旁通,大抵如此。
      通过这本书了解西格蒙德的一生可谓详尽,尽管作者与之并无许多实际接触,但作者本身历史学家的身份,加之充分详实的资料(英国的历史也只需要按照事实的原则“发生”),使其深谙于人物的描摹。明镜照物,作者对其在金融界的至关重要予以高度的赞美,也毫不讳言其父子关系的失败(比西格蒙德与自己的父亲更加糟糕,且基本是由于人为原因),更提高了这本书的可读性。我们得以透过这位金融家一窥当时的历史。
      书的装帧很是不错,但有些翻译使我疑心,譬如封底对作者的介绍“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 A 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劳伦斯 A 蒂施教授是另一个人?还是类似于我们长江学者、洛迦学者的荣誉称号?不妨解释一下。第12章299页下面的注释:……当克里普斯 沃伯格公司振兴古旧书商伯纳德 夸里奇——振兴书店(图书行业)或者资助某书商也成,上面的注释反而让我疑窦丛生,还得仔细向别处翻找一番。
  •     喜欢,好久没服毒了。
  •     书装帧的不错。准备细致阅读。
  •     好 很好 非常好
  •     我喜欢经济和金融,所以我读这套书。
  •     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传记。沃伯格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一手打造了欧洲债券,此书第8章讲欧洲债券的部分最有价值,有助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解。
  •     好书不解释,谁看谁知道
  •     一套值得珍藏的书,同事托我买的
  •     尼尔·弗格森大师大手笔!书中主人公西格蒙德·沃伯格也是了不起的人物,是当代金融体系的奠基人!
  •     刚收到书还没有看呢
  •     很经典的英美式的经济现象描写!
  •     纸质好,不过我有点看不懂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