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语文阅读 > 爱的教育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35558619
作者:亚米契斯
页数:306页

章节摘录

  第一 十月  始业日  十七日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我的肩膀,原来是我三年级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面貌快活的先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

前言

  亲爱的读者,在您心中,阅读意味着什么?  是为了写作文?是获取信息?是享受美感?是多些谈资?  是愉悦的?是痛苦的?是无奈的?  在网上输入“阅读”,我们可以搜索到上千万以“阅读”的名义呈现的信息。  在我们关于阅读的问卷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读书?”(困惑的家长)  “我们哪里有时间看书啊!”(世界上最忙碌的中国学生)  “他们知道的不少,但也会连自我介绍都写不清楚。”(无奈的老师)  基于此,我们编写了《新悦读书屋——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以新课标的阅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  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夏丐尊  读了这本书,脾气要好上十倍!他一定不会再使母亲不快活,他更要和气对待同学…  ——1924年上海《北新》周刊

书籍目录

导读阅读建议主要人物形象爱的教育 译者序言 原序 第一 十月  始业日(十七日)  我们的先生(十八日)   灾难(二十一日)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二十二日)  同窗朋友(二十五日)  义侠的行为(二十六日)  我的女先生(二十七日)  贫民窟(二十八日)  学校(二十八日)  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 第二 十一月  烟囱扫除人(一日)  万灵节(二日)  好友卡隆(四日)  卖炭者与绅士(七日)  弟弟的女先生(十日)  我的母亲(十日)  朋友可莱谛(十三日)  校长先生(十八日) ……续爱的教育名家评论 我的阅读报告

作者简介

《爱的教育》中九篇极具特色的“每月例话”讲的都是少年的故事,其中包括胸怀爱国热情不受嗟来之“币”的《少年爱国者》;爬到树上打探敌情而为国捐躯的隆巴尔地《少年侦探》;关心亲人而在深夜为父亲完成抄写工作的笔耕少年叙利亚;为搬援兵而身负重伤的《少年鼓手》;为看望生病的父亲来到医院却一直看护着别人的少年西西洛;《洛马格那的血》讲的是一个不听话的少年,在强盗准备用刀刺杀祖母的一刹那拿自己的身体去阻挡,牺牲自己而救了祖母性命的故事,费鲁乔最终还是做了一个勇敢的少年;受勋章的平诺脱是一个在没有名利之念的情形下跃入水里救人的高尚少年;《六千英里寻母》讲述的是意大利小男孩玛尔可独自到南美洲寻找母亲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感人,历经重重磨难之后,玛尔可终于找到了陷入重病的母亲,而正是小男孩的出现给予了母亲生还的希望;《难船》上的少年在生死抉择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随着难船一起沉溺的少年将在大海中获得永生。作者把这九个单独成篇的故事叙述得朴实无华,却异常动人,特别是《少年笔耕》、《洛马格那的血》、《六千英里寻母》等篇章,读起来让人不觉为之潸然泪下。

图书封面


 爱的教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为全世界少年儿童倾力写著的一部传世之作,该书自一八八六年出版至今,一直呈现着畅销不衰的趋势。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爱的教育》也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孩童阅读。一九二三年,该书通过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的译介,在当时有名的《东方杂志》上连载,便逐步为我国读者所悉识;次年,开明书店出版了《爱的教育》单行本,越加推动了该书在我国的广泛流传。如今,八十多个年头过去了,读者对其的喜爱非但未有减衰,反而是需求愈加强烈了,据图书市场的调查资料表明,近年来全国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上,《爱的教育》一直稳定地占居前席,该书的魅力,由此也可见一斑。这是一本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并且能让人心生柔美的好书。在当今日益繁杂日渐浮躁的社会,这书还可给我们以心灵上的安顿。倘若把小说主人公安利柯的成长比作一棵树的生长的话,那么,少年的心性无疑就是树的根基了。要使这棵小树能够得以良好的生长,对其根基的培护当为根本。而小说故事中,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安利柯的爱的教育,起的正是这种“培根”的作用。爱的教育之“爱”不仅包括亲子师生之爱、乡国之情、朋友之谊,还包括了社会对弱小之同情、对崇高善良之慕怀,以及对美好事物之欣喜与感动。因了这些“爱”的呵护与引导,安利柯的心性才步入了健康良善的发展轨道,并开始有了高尚的品行。然而,书中所描绘的不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园地,其中的一些教育方法甚至可以直接为我们社会中的为人父母、为人师者亲自实施借鉴的范例,难怪夏丏尊先生会说这书特别应介绍给与儿童直接相关的父母教师们读一读。单从小说故事情节上来讲,全书似乎并无一条明朗确切的主线;而从本质上去细品,却能发现该书始终有一种精神贯通其中——这便是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以及作者内心所生发出的“爱”。换言之,意大利少年安利柯在日记中所记录的散状生活事件,恰是对“爱”的最好诠释。新学年伊始,与先前先生的分别是令人感伤的,而结识新同学却是令人心情愉悦和兴奋的,《爱的教育》一书正是以这么一个平凡而简单的事件为开端,逐步引领我们踏入少年安利柯的生活世界当中去的:在新结识的同窗朋友中,个子顶高块头最大的卡隆是安利柯最喜欢的人。这个笑起来十分可爱的男孩曾经在母亲的生日时费了三天工夫写了一封八页长的信,送与母亲做生日礼物;当见到有人欺负弱小的同学时,卡隆定会挺身而出,做弱小同学的保护者。因了这份真诚的孝心以及待人的正直与侠义,老师和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很喜欢他。常说有趣的话的小孩名叫可莱谛,他是个繁忙的人,因为经常要照看父亲开的柴店,所以就只能在劳动的间隙挤出时间来用功。级长代洛西是个相貌和才能都很好的人,每次测验都拿第一名,他虽是个富家子弟,却不同另两位有钱人的儿子——常穿漂亮衣服的华悌尼与高傲的少年绅士卡罗•诺瑟斯那般心怀嫉妒、爱慕虚荣、傲慢无礼,由此便更显出了代洛西的精神高贵。杂货店里的儿子卡洛斐是个喜欢做各式各样赢利“买卖”的家伙,大家在私底下都骂他是悭吝者,说他盘剥重利。可是,当他去探访因自己而受伤的老人时,竟把平日里费尽心血集就的比生命还重要的邮票簿赠予了老人,由此可见,气量不大的孩子也会有亲切的地方。身材短而肥壮的斯带地虽是个脾气暴乱、不好与人交谈之人,却因为他的待人真诚以及学习上的刻苦努力而受到安利柯的喜欢。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是个脸色苍白的可怜孩子,父亲经常醉酒回来无缘无故地打他,并把他的书或笔记簿扔掉,泼来可西从未对别人说起过父亲的不好,而是一味地努力用功,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以及强固的孝行,获得了视学官授予的二等奖,并因此而感化了父亲。泼来可西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比起这些可爱、善良、勇敢的孩子来,学校里还有如勿兰谛那样只知在课堂捣乱、喜欢欺负弱小同学,且不知廉耻之人。这着实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开学之初便欺负那赤发小孩克洛西,后来又在兵士通过时嘲笑一个跛了足的士兵,再后来又欺侮驼背的耐利……当其母亲为他的斥退在校长面前悲切地求情时,不知羞耻的勿兰谛居然还在那里笑。对这些人物孰爱孰厌,相信读者朋友们阅读完了本书之后,心中自有分寸。除了叙述同学的故事外,安利柯还在日记里记述了几位和蔼而充满温情的老师。配巴尼先生是安利柯的新先生,开学的第一日安利柯都还说他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似乎对这位新先生还有些不适应,可在第二日见到先生对待学生十分关切和宽容,并听到他用发自肺腑的亲切声音说 “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这般和气的话之后,便也开始觉得先生可爱了。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与弟弟的女先生代尔卡谛都是心地无尽良善的女性,她们对学生的关心,如同绵柔的阳光与水流,给予每一株小生命细心的呵护与温和的泽润。校长先生同样也是一位和风细雨之人,他会经常适时地出现在孩子们需要他出现的地方。只是自爱儿参加志愿兵死去以后,校长先生内心承载了太多的痛苦,因为此他甚至一度曾想辞职,幸得父亲的及时劝导,他才最终打消了辞职的意思,他也是割舍不下对学校里孩子们的爱呀。一年级三号教室里的年轻女教师是个模样就可爱快活的人,她“说话的声音像银球转滚,听去和唱歌一样”,听这样的老师上课定是一件美妙绝伦的事情。父亲的先生可洛赛谛在事隔四十四年之后还能记得父亲在学校里的表现,他还说“一听到学生的读书声,就想到我已不在学校,另有别人代我在那里,不觉悲伤起来了!那,那是我六十年来听熟了的音乐,我非常喜欢的”,这些都是因了先生内心对学生不息的爱意啊!先生在临别之际甚至悲伤地说:“没有孩子是不能生存的。我的末日大约就到了吧!”这种哀切而温馨的话语,不正是老师对学生温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些老师们都是倾注了全心的爱在学生身上呢,他们的形象怎能不可敬可爱呀!这本书还将给我们带来一些与善良、勇敢、以及高尚等有关的故事,这些也是人性之中“爱”的基本显现。比如二年级学生可莱谛从街车底下把别人救出,却使自己成了“非拄了仗不能行走的人”,这种勇敢而高尚的行为,便是在其良善的自然心性的引导下发生的。还有小烟囱扫除人在打扫时丢了赚得的钱币,担心回去遭师傅打而一味坐着哭泣时,也是善良的同学们自发地帮他凑齐了数额,而没有带钱的同学送的花束也同样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有这样温馨的氛围,谁不愿意呆在学校里呢?再有一次,母亲领安利柯到了畸形儿学院,却因担心伤了这些不幸残疾的孩子们的自尊而不让安利柯入内,母亲是一个具有博大的慈悲情怀的人呀!正因了这般善好的家庭教养,安利柯与姐姐雪尔维也养就了一股高尚的精神,在一次误听父母的谈话,以为家里经济陷入紧张时,他们便主动去与母亲提出要一同节约用钱,以渡过难关。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三年级学生,作者并未把安利柯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物,他只是一个孩子,所以安利柯也会与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在成长中犯下一些错误——比如在学年一开始就用功怕难起来;比如当弟弟的女先生来访时对母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再比如有时对他人的不尊重等等,只是当这些错误发生时,父母老师都会即时地给予提醒与纠正,给予爱的教育。当然,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些缺陷,才让人物本身显得更加鲜活实在,而且,故事中安利柯的其他同窗朋友也各具特点,人物形象个个跃然纸上,这或许正是该书深受一代又一代的孩童喜欢的重要原因吧!细心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爱的教育》中九篇极具特色的“每月例话”讲的都是少年的故事,其中包括胸怀爱国热情不受嗟来之“币”的《少年爱国者》;爬到树上打探敌情而为国捐躯的隆巴尔地《少年侦探》;关心亲人而在深夜为父亲完成抄写工作的笔耕少年叙利亚;为搬援兵而身负重伤的《少年鼓手》;为看望生病的父亲来到医院却一直看护着别人的少年西西洛;《洛马格那的血》讲的是一个不听话的少年,在强盗准备用刀刺杀祖母的一刹那拿自己的身体去阻挡,牺牲自己而救了祖母性命的故事,费鲁乔最终还是做了一个勇敢的少年;受勋章的平诺脱是一个在没有名利之念的情形下跃入水里救人的高尚少年;《六千英里寻母》讲述的是意大利小男孩玛尔可独自到南美洲寻找母亲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感人,历经重重磨难之后,玛尔可终于找到了陷入重病的母亲,而正是小男孩的出现给予了母亲生还的希望;《难船》上的少年在生死抉择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随着难船一起消沉的少年将在大海中获得永生。作者把这九个单独成篇的故事叙述得朴实无华,却异常动人,特别是《少年笔耕》、《洛马格那的血》、《六千英里寻母》等篇章,读起来让人不觉为之潸然泪下。我的朋友!别了我把最后一页留与你们! 读到最后的《告别》时,似乎只有冰心的这首小诗才能确切地表达出内心那悠长湿凉、却充满希望的心绪。而对这种阅读之中美好感受的体味,唯有读者诸君自己亲自去悟会。林语堂先生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亚米契斯本人在书的原序中写道:“亲爱的孩子们,现在读这书吧,我希望你们能够满意,而且由此得益!”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读到像《爱的教育》这样的好书,故在此转借作者这句话来结尾,是最好不过的了。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买的时候没注意,是夏丐尊译的,语言风格已于现在很不一样,而10岁的孩子更是不理解那时的用语,所以,书是好书,但是还是选择其他的译者更好一些。
  •     难忘每月例话 从小学就读,现在还在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