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教师日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504141040
作者:丰子恺
页数:204页

章节摘录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起  十月二十四日 (星期一)  校舍建筑尚未成功,学校在斧斤影里、杭育声中先行开课,将来择吉补行开校典礼。今天上午七时十分,行最初次的纪念周。全校学生一百三十余人,教师十余人,雍容一堂,行礼如仪。我脱离教师生活,十年于兹。今日参加此会,犹疑身为来宾,不知自己已是此剧中的一角色了。  校长和教务主任讲了诚恳无间的训话之后,校长便拉我讲演。我推辞。学生席中一阵鼓掌声把我赶上台去。许多脸孔仰望着我,我心中不免有些不自然。但立刻想起现在是角色登台,十年前当教师时曾经磨练过的那种演剧的本能就复活起来,简短地讲了一番话。大意如下:  “我与诸君行过相见礼,并且共唱党歌。我们已由礼乐结合,成为新相知了。古人云:‘乐莫乐于新相知。’我今天觉得非常快乐!  我们的新相知,实在是很难得的:前几天,我曾在桂林城内监督你们入学考试。那时我对着满堂的投考者,曾经想道:不知这数百人中哪几位,是我们的学生,将与我共数晨夕?我看看数百只脸孔,但脸孔上并没有写明,我不得而知。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与我有缘的就是你们这几位!你们恐也有这样的感想。当你们在考场中看见我时,也许有人真心想道:不知这胡子是不是我将来的先生?但现在你们也知道了。投考者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大多数与这学校无缘,偏偏你们这几位有缘。这不是很难得的么?这是难得之一。

前言

  吾素无日记。昔年常有人以日本制之皮脊金边日记册相赠者。吾惜其册,勉强为之,不旬日而中辍,诸册皆残废。盖故国闲居,生活平凡悠逸,既无可记,亦懒于握笔。勉强为之,则虎头而蛇尾也。廿六年冬,倭寇以迂回战突犯石门湾。吾仓促辞缘缘堂,率亲族十余人徒手西行。转辗迁徙,至廿七年夏而始得安居于桂林之两江。在途已逾半载矣。此半载之中,生活诚不平凡。每于舟车旅舍之中,抽闲记录,得五篇:日《辞缘缘堂》,日《桐庐负暄》,日《萍乡闻耗》,日《汉口庆捷》。

内容概要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后相继任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美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教师日记》《音乐入门》和《缘缘堂随笔》等。

书籍目录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起 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十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十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十月二十九日(星期六) 十月三十日(星期日) 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一) 十一月一日(星期二) 十一月二日(星期三) 十一月三日(星期四) 十一月五日(星期六) 十一月六日(星期日) 十一月七日(星期一) 十一月八日(星期二) 十一月十一日(星期五) 十一月十二日(星期六) 十一月十三日(星期日) 十一月十四日(星期一) 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二) 十一月十七日(星期四) 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五) 十一月十九日(星期六) 十一月二十日(星期日) 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一) 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三) 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四) 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一) 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二) 十一月三十日(星期三) 十二月一日(星期四) 十二月二日(星期五) 十二月三日(星期六) 十二月四日(星期日) 十二月五日(星期一) 十二月六日(星期二) 十二月七日(星期三) 十二月八日(星期四) 十二月九日(星期五) 十二月十日(星期六) 十二月十五日(星期四)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三)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四) 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五) 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十二月二十五日(星期日) 十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一) 十二月二十九日(星期四) 十二月三十日(星期五) 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六)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编辑推荐

  校舍建筑尚未成功,学校在斧斤影里、杭育声中先行开课,将来择吉补行开校典礼。今天上午七时十分,行最初次的经售周。全校学生一百三十余人,教师十余人,雍容一堂,行礼如仪。我脱离老师生活,十年于兹。

作者简介

《教师日记》为丰子恺文学代表作之一。为教育阅读本,以日记的形式写成。这是本教育阅读,以日记的形式写就。作者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等职。

图书封面


 教师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有些书,一见如故,读之成契。或因青睐某位作者,或因合意某种写作调子,或因邂逅时机特别,书成为一种特别的纪念。丰子恺的书,散淡隽永,在茫茫书海中遗世独立。《教师日记》对我而言,本来只是阅读生活中可预见的普通际遇,殊不料,在断断续续的翻读中,竟觉其日益似旧友——不令人惊诧,那记录平常生活的众短篇也稀疏平淡,但渐渐化为一帧帧清丽的水墨画,印迹脑海,熨帖安适。说其寻常,实则不寻常。战火四起,居无定所,暂寄桂林,教书为生。字里行间,时常可察觉国难的愤懑、日子的窘迫,但深厚的修养与丰赡的学识,又使他泰然优雅,自俱风流。书封大量留白,仿若作者含纳生活杂迹而依然清和似水的本色,也暗示一颗教人渡人的赤心。“丰氏古诗新画”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近在书脊处,成封面点睛之笔。生活从来不是单一的维度,它往往多方面出击。纷杂的世事,牵引出无数矛盾状态;众多的角色,教人步履匆匆。没有人轻易“独善其身”,丰子恺也不例外,何况战火纷飞,朝不保夕。 “此月余内,桂林被狂炸三四次。所投皆烧夷弹,城中毁屋约有三分之一。”“抗战前常用棕填床,逃难后常用帆布床,前日所用帆布床坍损,不得已用竹榻,遂影响于睡眠。用软床时,半夜一醒,即再睡;用硬床则一醒不能再睡,近来异常早起,即为此故。”“今日上午走五里到校,上国文课二小时,下午代王星贤国文二小时,连讲四小时,再走五里返家,颇感吃力。”诸如此类文字,不绝于目,你能读出衣食住行的低劣对人的逼视,甚至是失去自由的窒息感,但你看不到怨天尤人的神色。他只是在叙述,这样的叙述似乎让他获得一种平静。他在这样的叙述里,放下我执。他大概已经把这些生活的艰辛和多舛想开了,或是他自有一套精神放松体操?“因懊丧与灰心无救于事,反而损失元气,最下策也。”这是他和生活无数次过招后,提炼的最有说服力的警醒词句吗?是他精神获得释然的最重要说辞吗?莫急,还有更精彩的——“多些麻烦,诚不算苦。吾等要自励不屈不挠之精神,以为国民表式。此亦是一种教育,此亦一种抗战。”教育化用于此,有惊艳之感,这是把小我投射到众人的胸襟,有飞凌生活之上的超然,令人激赏。但他也不惯于在高处,他时常能俯下身来,画画小草小花,小猫小狗,淡淡地告诉我们“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但他又非只有水墨性情,在恶劣的环境里,他甚至淘出自在不拘的野趣,且看——“久不用抽水马桶,且常在野外大便。今在乐群社用抽水马桶二天,反觉不及野外之舒畅。”世间险阻,人事叠沓,但他有平常心,感恩、安命,并推己及人,故能排解。知晓这些后,你见到诸多“无恙”字眼,便知“幸而无恙”已是上等福气;明白“知阿先等皆健好,甚欣慰”里的宽慰和默然;感受“韩文公年未四十,而发苍苍,而视茫茫……吾今四十有二,视始茫茫。较之韩文公,尚不算早衰也”的达观……日记体写作节律松弛,但丝毫不妨碍思想的深阔,更吸引我的是教师二字在渐次铺展开来的生活故事里,越来越体现重量,但又似乎越来越飘渺,这未免有些诡异。是生活最大,还是教书最大?是教育消融到生活里,还是生活本身是一场更浩大的教育?为什么对教育如此热切,却有着另一副平淡的教书姿态。是两者早已如水乳交融,是互相妥协而相安无事,还是最后相忘于江湖? 他说“十年不做教师,教师实在做不惯”,坦诚不欺。这般坦诚里有各色情绪,“我初次做国文教师,起初很胆小,怕教不出。现在大失所望,但仍怕教不出”,在乎而急切;“这样的文章要教他通来,我哪里来这股神力”,焦灼而无奈;“诸生闻我此话,默默地作画了。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在教室里徘徊了两个小时”,足见彷徨。所有这些焦虑,没有太多个性,皆是每一个用心的教师最正常的心理表情。但不是每个对教育颇感周章的人都能跟他一样,从困顿和不堪里走出,到宽宏的天地里去,去播耘更滋味的日子。他的宝贵在于时时弹触心灵,“有许多人逃他课而来听吾讲。此大可不必。但亦无法阻止。不知彼等何为而来?为好奇乎?为艺术乎?为教育乎?抑另有所为乎”,此话也可视为他对化育生活这个庞大命题的叩问。他的宝贵还在于时刻欲将新鲜的学养哺输与学生的意念,他给桂师谱的校歌里有“普雨悉皆萌”等句,可见一斑,又有证如——“读《乐记》。至“大乐必简,不礼必易”,忆托尔斯泰及尼采。此二人皆反对“曲高和寡”而主张‘曲好和众’者。今世音乐,技术已呈畸形发达,循流而忘源矣。此事明日当为浙大学生述之。” 他的宝贵更在于,惯于将人生的体验提炼结晶,把所有的爱和怕都揉解到修学储能的脚步里。他在观念世界不停泅进,然后在画里字里疏淡行笔,端然自处。听他说“暑假开始矣。才过一早晨,既觉生活冗长散漫,反不如上课时之有节……此心理恐不独我有,乃人类的弱点。莎士比亚言‘人是瞻前顾后之动物’,吾谓‘人是到处寻苦之动物’。吾亦自拔于此恶习,则暑假不必视为乐事。暑假非乐事,则上课亦非苦事。苟能推度此心,则吾之辞典中可无‘苦’字”,十分喜“推度此心”四字;听“周君允来此为诸儿授课。幸有竹林,其下可设教桌。天雨则停课”,又品得其间顺天本分之味。是的,教育被战乱挤到了角落,但那些与学生共数晨夕的日子,仍在“勉尽人力”。我信赖的永远是这样的个人教育史,虽然细碎、不连贯、没有主题,没有口号,但有着人生诚恳的经验,有着瞬间被击中的状态,也有着不断的自我书写的紧张。真正的写作,是语言和内心的互证。真正的教育,也是不断从内心掏拿感受,与人、生活不断交接对碰的跋涉,既是育人,也是育己。所以,问是生活大,还是教育大,应该说时间最大。书里有“行经宜山之小学校,见无数广西儿童,或奔走,或朗读,遂忆某古人诗,深有感。诗曰:踉跄趋讲席,诵读斗高声,我亦曾如此,而今白发生”一段,不禁令人感慨,生活与教育都逃离不了生命凋落、岁月飞逝,它们最大的共同的敌人其实是时间,所以一切或恐都是“未尽所欲言”。但好在生命和教育被挤到时间最后的角落之后,没有消遁,却绵延……于是,我们今天读“广西桃花异于江南:花瓣之轮廓线率直简单,而见优美。花色亦近于深红,而不鲜丽”,一样的妩媚迷人;读“非为画册,乃欲坚持百折不挠之精神,以明炮火之不足畏”,一样身心激愤。 再看文题,教育边上的生活,或说是生活边上的教育,已发觉讨论谁包揽谁并不重要。生活和教育应互生互济,书里最浅显的例子有“改了两黑板文句,不胜其头痛。快步回家,来看新生的孩子,藉以调剂心情”。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寻自身生命的内在平衡,历练完满的情志,借此温润生活,泽披学生,这也是阅读给人最有意义的启示。读完此书,再读《还我缘缘堂》《护生画集》,你便知那份闲情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份雅致也不是没有缘故,他对人生和教育的态度,他的童心和艺术之梦都是他轻盈动人的原因,而丰子恺对生活与教育的一切领会最后都浓缩在他笔下,慧心和佛意让它们炯炯生辉。走笔至此,又随意翻看书页,读到一文段,大笑一番——“(一)以后作文暂时不许用文言,至文法通顺而止。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用似通非通的文言来掩饰文法的错误。(二)以后作文,先念一遍朋友听。他听得懂,才可交卷 。他听不懂的,都要改去。(三)标点不准乱用,字不许潦草。潦草者不给改。”特别是最后一点,今天听起来还是很酷,好个潦草者不给改!北熹2009-11
  •     还是我一罐风格,没有什么评论,只是写摘抄,这两年豆瓣有了书摘以后,我这个贴在评论里就更加不合时宜了。不是书评。————————————————————————————^_~ 《教师日记》丰子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原序:吾素无日记。……廿六年冬,倭寇以迂回战突犯石门湾。……辗转迁徙,至廿七年夏而始得安居于桂林之两江。共数晨夕 P1故绘画可说是美术的基本。 绘画必从写生入手。人物是写生的最好材料。 P3民国廿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新枚出生以后牛棚(即我的书房)上漏,我书房迁彬然所曾居之西室。拟请工人修牛棚之漏,平牛棚之地,留给新枚居住。倘他吃牛奶,住牛棚,将来力大如牛,可以冲散敌阵,收复失地。至少能种田,救世间的饿人。即使其笨也如牛,并不要紧。中国之所以有今日,实因人太聪明,不肯用笨功的缘故!P8民国廿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今日(旧历九月廿六日)是我生日。年年此日必罢工一天,以资退省。谁不愿意在康庄大道上缓步徐行呢?但走崎岖之路也有它的辛劳的报酬,并非全然不幸,尤不必视为畏途而叫苦连天。这一点精神,是我四十一岁生辰的退省中可以自慰自勉的一事。至少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将来能接受我这笔遗产。P29民国廿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P41民国廿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偶抛佳果种,喜见绿芽生。P49民国廿七年十二月二日汗衫、卫生衣、硬床,皆压迫人,我所不喜者也。P77民国廿八年一月十三日正月初四夜,此间飞萤满庭,冬行夏令。吾乡今夜,家家接财神,全市放夜,为新年中最欢喜之一夜。桂林则无此风俗,家家早睡,黄昏庭院寂寂,但见飞萤来去而已。P110民国廿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弘一法师从漳州寄来书法六件。赐吾一小联,文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乃缘缘堂西室琴上所悬者,已为炮火所毁,前吾去函请再赐书,今日如愿矣。P161民国年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仁爱心 慈悲心 同情心用作画的心来处理生活。这是真道理。凡生皆梦,如果能这样,一日一日过下去,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有情有爱。读日记最后的一点感想。
  •     有些书,一见如故,读之成契。或因青睐某位作者,或因合意某种写作调子,或因邂逅时机特别,书成为一种特别的纪念。丰子恺的书,散淡隽永,在茫茫书海中遗世独立。《教师日记》对我而言,本来只是阅读生活中可预见的普通际遇,殊不料,在断断续续的翻读中,竟觉其日益似旧友——不令人惊诧,那记录平常生活的众短篇也稀疏平淡,但渐渐化为一帧帧清丽的水墨画,印迹脑海,熨帖安适。说其寻常,实则不寻常。战火四起,居无定所,暂寄桂林,教书为生。字里行间,时常可察觉国难的愤懑、日子的窘迫,但深厚的修养与丰赡的学识,又使他泰然优雅,自俱风流。书封大量留白,仿若作者含纳生活杂迹而依然清和似水的本色,也暗示一颗教人渡人的赤心。“丰氏古诗新画”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近在书脊处,成封面点睛之笔。生活从来不是单一的维度,它往往多方面出击。纷杂的世事,牵引出无数矛盾状态;众多的角色,教人步履匆匆。没有人轻易“独善其身”,丰子恺也不例外,何况战火纷飞,朝不保夕。 “此月余内,桂林被狂炸三四次。所投皆烧夷弹,城中毁屋约有三分之一。”“抗战前常用棕填床,逃难后常用帆布床,前日所用帆布床坍损,不得已用竹榻,遂影响于睡眠。用软床时,半夜一醒,即再睡;用硬床则一醒不能再睡,近来异常早起,即为此故。”“今日上午走五里到校,上国文课二小时,下午代王星贤国文二小时,连讲四小时,再走五里返家,颇感吃力。”诸如此类文字,不绝于目,你能读出衣食住行的低劣对人的逼视,甚至是失去自由的窒息感,但你看不到怨天尤人的神色。他只是在叙述,这样的叙述似乎让他获得一种平静。他在这样的叙述里,放下我执。他大概已经把这些生活的艰辛和多舛想开了,或是他自有一套精神放松体操?“因懊丧与灰心无救于事,反而损失元气,最下策也。”这是他和生活无数次过招后,提炼的最有说服力的警醒词句吗?是他精神获得释然的最重要说辞吗?莫急,还有更精彩的——“多些麻烦,诚不算苦。吾等要自励不屈不挠之精神,以为国民表式。此亦是一种教育,此亦一种抗战。”教育化用于此,有惊艳之感,这是把小我投射到众人的胸襟,有飞凌生活之上的超然,令人激赏。但他也不惯于在高处,他时常能俯下身来,画画小草小花,小猫小狗,淡淡地告诉我们“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但他又非只有水墨性情,在恶劣的环境里,他甚至淘出自在不拘的野趣,且看——“久不用抽水马桶,且常在野外大便。今在乐群社用抽水马桶二天,反觉不及野外之舒畅。”世间险阻,人事叠沓,但他有平常心,感恩、安命,并推己及人,故能排解。知晓这些后,你见到诸多“无恙”字眼,便知“幸而无恙”已是上等福气;明白“知阿先等皆健好,甚欣慰”里的宽慰和默然;感受“韩文公年未四十,而发苍苍,而视茫茫……吾今四十有二,视始茫茫。较之韩文公,尚不算早衰也”的达观……日记体写作节律松弛,但丝毫不妨碍思想的深阔,更吸引我的是教师二字在渐次铺展开来的生活故事里,越来越体现重量,但又似乎越来越飘渺,这未免有些诡异。是生活最大,还是教书最大?是教育消融到生活里,还是生活本身是一场更浩大的教育?为什么对教育如此热切,却有着另一副平淡的教书姿态。是两者早已如水乳交融,是互相妥协而相安无事,还是最后相忘于江湖? 他说“十年不做教师,教师实在做不惯”,坦诚不欺。这般坦诚里有各色情绪,“我初次做国文教师,起初很胆小,怕教不出。现在大失所望,但仍怕教不出”,在乎而急切;“这样的文章要教他通来,我哪里来这股神力”,焦灼而无奈;“诸生闻我此话,默默地作画了。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在教室里徘徊了两个小时”,足见彷徨。所有这些焦虑,没有太多个性,皆是每一个用心的教师最正常的心理表情。但不是每个对教育颇感周章的人都能跟他一样,从困顿和不堪里走出,到宽宏的天地里去,去播耘更滋味的日子。他的宝贵在于时时弹触心灵,“有许多人逃他课而来听吾讲。此大可不必。但亦无法阻止。不知彼等何为而来?为好奇乎?为艺术乎?为教育乎?抑另有所为乎”,此话也可视为他对化育生活这个庞大命题的叩问。他的宝贵还在于时刻欲将新鲜的学养哺输与学生的意念,他给桂师谱的校歌里有“普雨悉皆萌”等句,可见一斑,又有证如——“读《乐记》。至“大乐必简,不礼必易”,忆托尔斯泰及尼采。此二人皆反对“曲高和寡”而主张‘曲好和众’者。今世音乐,技术已呈畸形发达,循流而忘源矣。此事明日当为浙大学生述之。” 他的宝贵更在于,惯于将人生的体验提炼结晶,把所有的爱和怕都揉解到修学储能的脚步里。他在观念世界不停泅进,然后在画里字里疏淡行笔,端然自处。听他说“暑假开始矣。才过一早晨,既觉生活冗长散漫,反不如上课时之有节……此心理恐不独我有,乃人类的弱点。莎士比亚言‘人是瞻前顾后之动物’,吾谓‘人是到处寻苦之动物’。吾亦自拔于此恶习,则暑假不必视为乐事。暑假非乐事,则上课亦非苦事。苟能推度此心,则吾之辞典中可无‘苦’字”,十分喜“推度此心”四字;听“周君允来此为诸儿授课。幸有竹林,其下可设教桌。天雨则停课”,又品得其间顺天本分之味。是的,教育被战乱挤到了角落,但那些与学生共数晨夕的日子,仍在“勉尽人力”。我信赖的永远是这样的个人教育史,虽然细碎、不连贯、没有主题,没有口号,但有着人生诚恳的经验,有着瞬间被击中的状态,也有着不断的自我书写的紧张。真正的写作,是语言和内心的互证。真正的教育,也是不断从内心掏拿感受,与人、生活不断交接对碰的跋涉,既是育人,也是育己。所以,问是生活大,还是教育大,应该说时间最大。书里有“行经宜山之小学校,见无数广西儿童,或奔走,或朗读,遂忆某古人诗,深有感。诗曰:踉跄趋讲席,诵读斗高声,我亦曾如此,而今白发生”一段,不禁令人感慨,生活与教育都逃离不了生命凋落、岁月飞逝,它们最大的共同的敌人其实是时间,所以一切或恐都是“未尽所欲言”。但好在生命和教育被挤到时间最后的角落之后,没有消遁,却绵延……于是,我们今天读“广西桃花异于江南:花瓣之轮廓线率直简单,而见优美。花色亦近于深红,而不鲜丽”,一样的妩媚迷人;读“非为画册,乃欲坚持百折不挠之精神,以明炮火之不足畏”,一样身心激愤。 再看文题,教育边上的生活,或说是生活边上的教育,已发觉讨论谁包揽谁并不重要。生活和教育应互生互济,书里最浅显的例子有“改了两黑板文句,不胜其头痛。快步回家,来看新生的孩子,藉以调剂心情”。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寻自身生命的内在平衡,历练完满的情志,借此温润生活,泽披学生,这也是阅读给人最有意义的启示。读完此书,再读《还我缘缘堂》《护生画集》,你便知那份闲情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份雅致也不是没有缘故,他对人生和教育的态度,他的童心和艺术之梦都是他轻盈动人的原因,而丰子恺对生活与教育的一切领会最后都浓缩在他笔下,慧心和佛意让它们炯炯生辉。走笔至此,又随意翻看书页,读到一文段,大笑一番——“(一)以后作文暂时不许用文言,至文法通顺而止。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用似通非通的文言来掩饰文法的错误。(二)以后作文,先念一遍朋友听。他听得懂,才可交卷 。他听不懂的,都要改去。(三)标点不准乱用,字不许潦草。潦草者不给改。”特别是最后一点,今天听起来还是很酷,好个潦草者不给改!北熹2009-11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坚决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今非昔甲午,中国国力早已不是近代史上那个积贫积弱、灾难深重、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提伽愿为保卫祖国领土而发动的正义之战捐赠10万元人民币。
  •     挺不错的。作者是个有意思的人。
  •     向老一辈的画家、老师学习
  •     名家之作,好看!
  •     国难当头的大家生活
  •      近读子恺先生《教师日记》,收获颇丰,深感日记与人生关系之重要,子凯先生日记中无所不包,妙趣横生,心态恬淡,学贯中西,赤子之心,堪称吾辈楷模,其中记浙大校长竺可桢艰苦朴素,黄制服裤子有俩洞的情景,令人钦佩!
  •     记录民国的那段岁月
  •     能于理智与实利的世界以外另辟一眼界,则世间万法常新,处处皆美的世界。
  •     攻人大便那段特好笑
  •     读日记是一种体味平凡的体验。
  •     涉及教育甚少,可作史料观。
  •     一版三印
    我要的是一版一印
  •     书里不知谁用铅笔做的笔记好帅,字帅,内容也帅。
  •     很简洁,很优美的,值得
  •     了解旧岁月丰子恺先生的教育生涯与感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思想,教材在老师的心里,真正的因材施教,令人钦佩不已!
  •     在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年代里,仍保持一颗平常心,实在难得!我自己的日记也要继续写下去
  •     很佛爷。很乐庆
  •     那篇序吸引我了,不过我不喜欢内容。像是很多人在围观一个人的尸体,指认着心肝脾肾,像偷窥,很恶心。当然,这也是艺术家的贡献吧。
  •     战时乱世的琐碎小事情见大时代的民风、人情。
  •     点校不工,常有断句错误和错字等。
  •     没大感觉。写得坦率也随便。
  •     一向对丰子恺先生推崇有加,先生对教育处的把我为我晚辈所不及,从《护生画集》《丰子恺儿童文学选》即可看出,呼吁教师家长多多阅读先生的文章,依此为教子妙方,何愁少年不可教耶?
  •     丰老师的书,看似自然简单中品味深长,值得收藏。老师们可以感受一下大师上课的方法和思路。
  •     有趣极,兴味十足
  •     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
  •     生活,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
  •     好书需要学习。
  •     能按时发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