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13010092
作者:吴洪成
页数:390页

章节摘录

  面对西方的冲击和国内的矛盾,为了挽救危难,洋务派在稳定清政府政治统治的手法上有所改变。他们不再视西学、西艺为奇技淫巧,有了变器的思想,希冀自强、求富以自救。所谓“自强”,就是主张仿效西方列强练兵制器,增强军事力量,以便对内“剿贼”,对外“御侮”。如何才能达到自强?曾国藩的认识颇为深刻,他说,自强之要有三:制器、学校、操兵。1862年6月,他又在其日记中写道:“欲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炸炮、学造轮舟具下手功夫。”李鸿章认为建学堂,造就人才“实为中国自强之本”。1863年在筹设上海广方言馆时,从有裨自强出发,他曾提出向西方学习西学和制造工艺的主张。“彼西人所擅长者,推算之学,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无不专精务实,泐有成书,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技巧,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其后,奕?也认为有必要学习“西艺”,他在1866年12月奏请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时指出:“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著实功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于实用。臣等共同商酌,现拟添设一馆……即延聘西人在馆教习,务期天文、算学均能洞澈根源,斯道成于上,即艺成于下,数年以后,必有成效。”1867年,他又说:“今中国议欲讲求制造轮船机器诸法,苟不籍西士为先导,俾讲明机巧之原,制作之本,窃恐师心自用,枉费钱粮,仍无裨于实际,是以臣等衡量再三,而有此奏。论者不察,必有以臣等此举为不急之务者,必有以舍中法而从西人为非者,甚至有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此皆不识时务之论也。夫中国之宜谋自强,至今日而已亟矣,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洋务派突破了中国传统的“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思想观念,讲求实用及其科技人才的培养。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左宗棠认为:“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彼此格式其是,两不相逾,姑置弗论可耳,谓执艺事者舍其精,讲义理者必遗其粗不可也。”因此,他指出:“雇买轮船之徒,取济一时”,而“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俾中国得转相授受,为永远之利”。“艺局学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精研算学之设”,实为“造就人才之地”,这些人才必须“能依书绘图,深明制造之法,并通船主之学,堪任驾驶。”要“制造者能放手制作新式船机及应需之物,驾驶者能管驾铁甲兵船、调度布阵,加之历练,应可不籍洋人。”为了对学习者起鼓励与激发的作用,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待遇及社会地位,这样便能调整士人价值观念,转移社会风气,此所谓“非厚给月廪不能严定课程,非尤予登进则秀良者无由进同。此项学成制造驾驶之人为将来水师将才所自出,拟请凡学成船主及能按图制造者,准授水师官职;……以昭奖劝,庶进广而人才自奋矣。”  ……

前言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中的“中国近代”主要是指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兴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1937年抗战前,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及基本模式调整大致完备,职业教育制度化已基本完成,职业教育制度基本确定,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阻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进程,抗战时期及其之后国民政府为应对战争动荡的复杂形势制定了一些职业教育法规,对学制内容也有一些补充,但从职业教育专业领域视野看,并无实质性变化。  还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虽然都是专业教育,但两者总的培养目标不同,后者重点在实施基础理论科学、培养高级研究人员、技术专家,是较高层次的精英教育;而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普通劳动者,偏重实用知识、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的传授训练,是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层次相对较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段及以下,故对职业教育制度化的研究也主要是在中等教育段及以下,各种专门学堂或专科技术学校虽有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但是属于高等教育,故《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不将之视为重点讨论对象。由于时间与篇幅所限,加上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日本在华沦陷区、租借地实施的殖民奴化职业教育制度不在晚清封建政府、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各阶段国民政府管辖范围内,因而《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对此暂不作论述。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化自身的复杂性、曲折性决定了本研究不可能对各具体领域都细加探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侧重从动态的角度,力求从整体上厘清此时期职业教育制度化的基本脉络,勾勒出它变化发展的轨迹。关于职业教育制度的要素构成及相互关系,将在文章讨论部分论述。《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着力点在于:(1)职业教育制度建立前的实业教育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即职业教育制度的酝酿及拉开序幕中理论和实践如何推动制度的建立;(2)职业教育制度本身及其内涵、进步性;(3)职业教育制度的推行情况以及国民政府对制度的调整和丰富;(4)对职业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意义分析。  上述设想及目标是一种方向和企盼,虽志存高远,但限于各种现实条件,也只能勉力为之。该项课题成果的出版问世,如果在学术及现实中能为时下的职业教育潮流提供理性思考的资源,并对教育改革实践有所启迪或借鉴,我们将深感欣慰。

内容概要

吴洪成:1963年5月出生于浙江金华,1981年8月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校教育专业学习,1985年7月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浙江大学陈学恂教授,于1988年、1991年分别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科所所长、教育史专业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
迄今为止,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合作出版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外教育比较史纲》(教育部重点项目)、《先秦教育论著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小学常识教学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分别获国家人文社科奖、国家图书奖、北京市、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等。
代表著作有《中国小学教育史》、《不朽的革命人生,辉煌的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教育与实践》、《教育开发西南——卢作孚的教育与思想》、《血与火的民族抗争——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奴化教育史纲》、《重庆教育史——从巴国到清代研究书系》、《杨贤江教育学》、《河北书院史》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职业教育的前奏——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
第一节  洋务运动时期实业教育的兴起
一、洋务学堂中的技艺教育
二、洋务派从事实业教育的动因和办学特点
三、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
第二节 维新运动时期实业教育的发展
一、实业救国思潮与早期改良派的实业教育思想
二、维新派的实业教育思想
三、实业教育制度的构建
四、早期的实业学堂举要——杭州蚕学馆
第三节 实业教育先驱者的思想及活动
一、孙诒让与温州蚕学馆
二、张謇对实业教育的探求
三、张森楷与四川蚕桑公社
第四节 实业教育思潮及其影响
一、实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二、实业教育思潮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三、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产生与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困惑与出路
一、教育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二、成就与流弊,困惑与探索
三、从文字书本教育走向职业教育
第二节 民国初期职业教育的兴起
一、民国初期社会对技术与人才的新需求
二、“新教育方针”引起的争论
三、实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
四、陆费逵、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
五、蔡元培、蒋梦麟的职业教育思想
第三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地位与目标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教学原则
四、职业道德教育
五、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色
第四节 职业教育机构的建立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及其活动
二、职业教育机构的拓展
三、1922年“新学制”对职业教育的设计
第三章 职业教育运动
第一节 职业教育思潮的发展——兼论邹韬奋、蒋梦麟等的职业教育观
一、什么是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三、职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四、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第二节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
二、“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理论的核心
第三节 杨贤江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倡导职业教育
二、着重职业指导
第四节 职业教育思潮对职业教育运动的推进
第四章 职业教育的分化与整合
第一节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演化概述
一、20世纪20~30年代的职业教育(1937年以前)
二、20世纪30~40年代的职业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
第二节 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中的职业教育(一)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实验与职业教育
二、陶行知乡村生活教育实验
三、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第三节 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中的职业教育(二)
一、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
二、卢作孚的乡村教育城镇化实验
第四节 教会教育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
一、西方传教士举办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教会职业教育组织形式及发展情况
三、教会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及教法
第五章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化研究(上)
第一节 民国初期职业教育兴起的动因
一、职业教育产生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旧教育的弊端和职业教育的生利性、实用性
四、欧美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酝酿——“新学制”前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职业教育制度形成的理论准备
二、职业教育制度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三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一、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职业教育制度的实施——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推行
第四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调整、丰富和实践
一、国民政府调整、丰富职业教育制度
二、职业教育制度调整、丰富过程中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六章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化研究(下)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职业教育的变革
一、职业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因
三、职业教育调整的过程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
二、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三、规范职业教育管理内容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
一、法律保障体系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兴办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增加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一、职业学校
二、职业补习学校和短期职业训练班
三、教育运动中的职业教育实践
第七章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反思及其现实启示
一、观念更新、国家重视程度与职业教育制度化
二、职业教育制度化与本土化问题
三、职业教育制度化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关系
四、职业教育思潮与职业教育制度化
五、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制度化是基本制度化
六、其他
重要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自近代开始,其后在政治的洪流中曲折前进。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中曾经碰到的若干问题,清末明初志士仁人曾经奋发图强希冀解决的教育问题,现在依然还有再深入讨论、进一步改进的必要。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温故知新,我们读一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对当前的职业教育亦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内容简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试从制度角度入手,以职业教育制度自身的历史演化为主轴,在制度与思想、尤其是制度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中把握职业教育制度的变迁及其历史意义,并突出每次变动、调整的促进因素,彰显社会变动尤其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推动,透视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揭示职业教育制度化过程中思想、实践和制度三者的关系,并依据史料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提升职业教育制度的研究水平,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使近代职业教育史研究更加完整和平衡。

图书封面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写论文用的,别人的,所以不知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