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精英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培养精英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
ISBN:9787539935591
作者:薛涌
页数:297页

章节摘录

美国教育的新趋势美国的大学改革最关键的是一个道德问题:既然大学教育的奖赏那么丰厚,为什么一个不上大学的穷人要为一个上大学的富人的教育纳税呢?这是对政府资助大学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一般人认为,政府资助大学,是因为从大学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是社会整体。一个教育水平高的社会,比教育水平低的社会更有竞争力。维德则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的效益实际上是递减的。如今,全球都掀起了大学改革的风潮。欧洲的大学要引入市场机制、调高学费,中国也有了一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闹。大家改来改去,样板全是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无疑是世界上最为优异的。前哈佛大学的一位院长罗索夫斯基(Hen ry Rosovsky)于1990年就宣称:“2/3到3/4世界最好的大学在美国。”经过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大学的空前繁荣,这个比例以今天的标准看恐怕还是低估了美国大学的实力。大部分诺贝尔奖的得主是由美国大学培养并在美国的大学教书。一流的国际学生也把美国的学校作为首选。虽然美国是世界上的独霸,但其GDP最多不过为世界GDP的1/3。除了美国的军队外,很少有美国的一个产业部门在世界上具有如此之大的优势。但是,美国的大学体制并非没有问题。相反,美国的大学正处于危机之中。危机是什么?如何对应?美国人自己也众说纷纭。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析大学危机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什么是美国大学的理念?保守派和自由派观点分立,争论不休,远非那些虔诚的模仿者想象的那样简单。

媒体关注与评论

薛涌是当代中国的托克维尔,他的文字与思想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徐小平

内容概要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一岁就上常青藤》《仇富》《北大批判》等书。他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2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是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美国教育的新趋势  美国的大学改革  大学战  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  美国大学的成就与危机  谁是世界第一名校  美国名校扶贫斗富  大学要培养未来的领导阶层——寄宿学院与中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误解  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  精英会淹没在大学中吗  世界理工科教育的未来——苏珊·霍克菲尔德,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  营利大学的崛起  大学:老人的新边疆  怎么教育长不大的孩子美国大学的内部运作  美国大学校长的年薪  美国人上得起大学吗——兼论中国如何学习美国的经验  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  在大学中挣扎的言论自由  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  美国学者的“转会”  大学选专业:人文学科的价值  博士的年头  学术抄袭与学术规范  美国人大学毕业要欠多少钱哈佛、耶鲁及MBA  哈佛政变记  谁来领导哈佛  哈佛校长栽倒在俄罗斯  “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扶贫  走后门进哈佛  哈佛学生选什么专业  在哈佛必须学什么  管理泡沫:MBA的社会史  世界一流商学院  哈佛、宾夕法尼亚大学挑战商学院排名  看看哈佛商学院的6个亿  异军突起的耶鲁商学院  附:关于耶鲁商学院的关键数字体育是培养精英的重要手段  用橄榄球来塑造精英  体育:精英教育的主课  运动员统治美国  球星的智商  大学要“酷”  美国大学教练的工资  大学篮球场上的贵族席  体育不能从教育中独立  美国精英大学中的体育特长生  大款玩命——硅谷的新企业文化  教皇的体育与王子的体育  运动员要读书  奖杯文化的变革  人生半途:生活可以重新开始教育与社会:多元的教育植根于多元的社会  华盛顿的单身“超女”  女性优越论  移民的美国梦  政治势力与教育机会——美国大学中的亚裔与犹太人  河流与教育质量——美国“教育券”争论之今昔  诺贝尔奖的小镇  你能富吗—一重新界定“美国梦”  没完没了的青春期  难以弥合的南北裂痕  在大学中挣扎的劳工子弟  自以为是的弱势阶层大学之前的竞争  美国的教父教母热  未来的精英之母  野心勃勃的青春期  硬起来的美国教育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大学申请战与社会服务  美国贵族高中校长的工资  美国的高分复读生  高中生当市长的启示

编辑推荐

《培养精英》:(哈佛)核心课程改革有四大目标:一、培养全球性的公民;二、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三、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四、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这四大目标,则以核心课程的方式显示出来,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基础课,也就是通才教育的主干,哈佛把这些核心课程分为七大领域:文化传统与变迁,道德生活,美国,世界中的(各种)社会,理性与信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同时,所有本科生还必须修一门写作课并掌握一门外语。便敏洪送给新东方员工的教育经典,开卷不读薛氏书,纵谈教育也枉然。学生通过集中住宿,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献身精神和未来领袖之间的凝聚力。以大历史的目光看,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统治世界二百多年,至今仍然主宰美国的政治,还没有退出其全球领导地位的迹象。这样的成就,和其教育能够成功地塑造-代又-代优秀的统治阶层不无关系。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诀窍,就在于实施了没有”教育券”之名的”教育券”制。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学,而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支持学生。这等于政府给学生一笔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采购”高等教育。各大学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的胃口,抢到这笔生意,就得给人家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美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在于既通过政府的财政资助保证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又避免了官僚机构对教育的直接卷入,用市场竞争创造了大学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美国的大学受两个传统的影响。一是来自英国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技能,强调教师和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在形式上是以寄宿本科生学院为大学的主体。另一个是德国的研究传统,注重知识的创造,研究院在大学中占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大学集这两个传统之大成,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即强调大学对社会的服务,务实,并有着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施莱费尔事件给正在陷入信誉危机的中国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警告:不管你的理想多么崇高美妙,不管你的设计多么充满智慧,制度的设计者不能直接从自己设计的制度中捞取利益。道德上的清白,是思想信誉的基础。在公益与私利之间,没有第三条道路好走。专制王朝对体现个人主义的勇武一直惧十白,担心更多的不是军队不能打仗,而是军队要造反。所以尚文轻武,军人缺乏训练,甚至到了扛不动自己的口粮的地步。教育精英们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文人,遇到危机只会坐而论道,毫无行动能力。最后,中国作为世界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常常被人口只有我们百分之几的小民族征服。这也难怪西方人称中国是“东亚病夫”了。这一传统,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中仍然根深蒂固。这样的教育不改变,中国就还是一个硕大的病夫,中国永远不可能有一个大国气象。

作者简介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布什当年在清华讲“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正好道出了美国教育的精神,对那些在苏联模式下被当零件锻造而又自以为是的“精英”,是很恰当的一课。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权威主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

图书封面


 培养精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薛先生这本书虽然是前几年文章的总汇,但是写的很平实自然,加上薛先生的读书教育背景都和教育有关,所以读起来更加可信。比仇富好点。现在比较流行的薛先生和陈志武先生都是耶鲁出身。写的文章都是平实中有真谛。是偶然还是其他?书中对人文和研究型大学的分析和趋势,很有助于在孩子的教育中给家长于思考。
  •     底层劳动人民的孩子就算进入大学后也很少有人取得优异成绩。因为他们在上作者的历史课的时候,对作者讲,我要赚钱,学历史有什么用?作者将其称为反智主义。哎哟,原来我学习什么都想着这个有什么用的时候,就表现为反智啊,靠。保守党派的单身领袖女性们真是太屌了,赖斯啊,迈尔斯啊,等等等,是我学习的榜样呢。作者认为,随着体力在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下降,女性在各方面都表现得越来越卓越,但是事业成就上只有少数女性做的很好,是因为在2,30岁的事业奋斗期也是生育最佳年龄。所以对女人而言,事业和孩子只能选一个。太惨了。作者甚至举例讲,许多奋斗过的事业性女性后来都倾向于待在家里面带孩子。所以她们的女儿接受了母亲的想法,将会出现很多耶鲁全职母亲。对于这些女性的在家庭内对下一代做出的贡献不应忽视。他们的孩子将会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她们的做法也值得肯定。但是对于这一点,我可不敢苟同。如果对于普通女性而言,在成为赖斯居里夫人等伟大女性和成为母亲之间选一个,取决于这个女性本身的社会地位吧。像我这样出生草根的女孩子,如果能够选择,当然会希望奋斗过后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经济独立影响远大的人。而不仅仅是只是当一个穷困潦倒忍受家暴的幸福母亲,奶粉都买不起,切,脑子有病啊。
  •     原本带有褒义成分的“精英”一词,现在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嘲讽。尤其是在一些“草根”眼中,“精英”多是脱离大众,利用信息不对称、专业门槛等谋一己私利的既得利益者,从而被当做“道德洼地”。这一指责,本质上是出于对“精英”们的不信任,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权力或金钱时。传统意义上以“立德、立言、立功”自许的“精英”已渐渐褪去道德上的光泽,同时不可避免的陷入到道德的泥沼中去。为何如此?除了“精英”自身的负面说法外,笔者想起了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当时,父母经常说的两句话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聪明保一人,富贵保一家”;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是为自己读书,不是为别人。这几句话意义很明确,便是读书出头成为人上人,以及成为人上人后保证小我、小家的生计——这一精英培养方式的关怀视野明显狭隘、自私,但用这套去教育子女的民间家庭应当不在少数吧。衡量什么就会输出什么,对以这种方式输出的“精英”,非亲非故的大众天然不会有几分信赖。所以,与其对中国式精英进行盲目的“道德审判”,还不如从教育养成的角度进行反思。“卧底”美国教育界多年的中国学者薛涌,用一部《培养精英》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精英培养模式,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的比较、借鉴。在《培养精英》一书中,薛涌的核心论点是: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他认为,美国的教育精神是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对那些在苏联模式下被当零件锻造而又自以为是的“精英”,这是很恰当的一课。在美国,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权威主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不难发现,薛涌笔下的美国教育精神正如孔子所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但不知从何时起,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迫使学生接受了架着眼镜从ABCD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学习方式,不为兴趣多为找个好前途。这种功利性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多的是一知半解的空头理论,缺乏社会关怀和公民意识。相反,美国实行了德育和智育并重的基础教育,他们对青少年儿童的品格教育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意识,每当媒体上出现腐败政客、吸毒明星、贪婪商人时,人们的本能反应是这些人的早期品格教育出了问题。美国教育形成了一种共识:对孩子的教育是为了整个社会的未来,一旦孩子的品格教育出现问题,整个社会、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要为之付出代价。在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精英”,他们的游戏规则不仅仅是谋取个人福利,更会为社会福利而奔走的人文关怀,因为这不仅有关道德品质,还涉及到具体的“福利”。薛涌说,“生意场上,你赢得人家尊重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人家有着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你最好是把和你生意有关的人都看作是志愿人员。他们如果不感到和你接触有意义,而只是赚几个钱而已,他们早就干别的事情去了。”也就是说,具有人文关怀的公民是美国教育的目的,自然也就成为精英圈的游戏规则之一。难怪薛涌会说,“在美国,大家平等,医生对病人并没有无可置疑的权威,你必须自己去赢得病人的信赖。而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病人不过是医生权威之下的一个有问题的东西,而不是人。”可见,从小实施人文关怀的教育训练,不仅能使人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还有利于整个社会关系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书的内容是有用的!!
  •     书是好书,还没细读。
  •     挺好的,学生满意。
  •     印象中演绎成分过大。书籍用了很多例子,但没有任何来源。
  •     用数据说话,更新了很多观点,对文科有了新的了解
  •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建议中国大学校长多读读。
  •     感觉比天才一书更通俗跸些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读了以后感触很深,教育孩子有帮助
  •     薛涌的书,很有价值
  •     读过八万多字的连载,觉得算是言之有物,尤其是一笔经济帐,算得门儿清。
  •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布什当年在清华讲“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正好道出了美国教育的精神,对那些在苏联模式下被当零件锻造而又自以为是的“精英”,是很恰当的一课。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权威主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
  •     就汉语出版而言,薛涌先生的几本书,是开创性著作。
  •     这本书非常适合高中老师进行阅读,特别是里面也有很多的教学案例可以让我们进行借鉴
  •     一针见血,中国的教育真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本书感受最深刻的是美国大学怎么用体育去培养学生的饿领导才能,很受启发,也值得我们国内一些大学的深思!
  •     一本很棒的书,精英的培养之道,很受启发
  •     增长见识
  •     书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看看
  •     薛涌先生不愧在美国研究教育和社会多年,从教育出发,是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借鉴的路子。但在我国高等教育达到美国水平之前,有思想、有金钱又不怕骨肉分离的父母们可以让孩子出去留学,这本书可以帮你开拓视野。好书!
  •     看了此书,眼界大开。
  •     恩,很好。时不时的翻来看看。学生们应该看看
  •     对于教育和体育的阐述有较深体会。书本身与上一本《批判北大》相比略逊,而且颇有重复和稍许卖弄。总体来说值得泛读。
  •     培养孩子当美国式的精英压力很大呀
  •     包装不错 纸张一般
  •     帮朋友买的,自己倒是没看。外观还不错,排版纸质都还好。
  •     你对美国教育会有些了解,知识点还是不少的。作者也对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     还没读了。
  •     老薛山研究
  •     先生写书多神速。。。
  •     不错,邮递速度很快。
  •     一直都想买一本这样的书读。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     培养与修炼都十分重要!薛老师的书很受用!
  •     喜欢薛涌的书,不错
  •     自己
  •     作者薛涌确实分析的很透彻,他熟谙中美教育的不同,这本书算是他以前作品的合集,全面,通过读本书我,一个高三学生,对大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错
  •     为什么在福州的快递业务要让飞远物流来做呢?如果是一只乌龟来送货的话,它也应该在七天的时间把货从广东送到福州,可以飞远第七天还是没送到啊!飞远创造了新龟兔赛跑的记录!
  •     If you want to be a successful person, you must read this book!
  •     书的质量不错,价格公道,作者的文笔很犀利,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美国的大学教育的一些情况。但是感觉文章都写的有点早,SAT的总分早就改成2400了,而作者所有的数据都引用的SAT还是1600的时候,所以感觉有点遗憾,真想了解美国大学现在的情况。
  •     2013年7月3号借于南理工图书馆
  •     这本书只是简单的知识性介绍,中间的确有一些好的结论。
    因此随便看看可以,没必要买回家。
  •     思维不错,可以给孩子看看。。。。。
  •     感觉一般吧,可以看看
  •     精英的培养不是简单说说就可以,这书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     看了后是很能启发我们,如何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能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的思维,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有启发的。
  •     书很好,粗翻了一下,等有空看。
  •     拼凑的内容,关联性不强,有用的内容不多。唉
  •     对了解美国高等教育有很好的帮助
  •     开眼看世界

    出国的人多 真正去思考的能有几个

    推荐这本书 很值得我们去关注
  •     全书勾勒了美国教育精英的本质。以人为本。读来震撼惊讶
  •     何为精英?生活得宽裕的就是么?培养社会发展的中坚份子固然甚称精英,但是他们能让世界真的美好么?这是个过程,核心目标是引导人们关注内心与对世界永不停歇的好奇,可能是最好教育吧。。
  •     什么是社会的精英,看了以后很有启迪
  •     赞同作者
  •     学校要的,挺好
  •     新东方俞敏洪,学习学习~~
  •     读了又读
  •     书中的章节有不少重复的例子,大概是从博客上文章直接选的。一些关于美国大学的数据还是挺有意思的。
  •     和以前写的重复多⋯⋯
  •     只择取了部分自己敢兴趣的文章看了看。大多数都是作者在用中文表述美国的一些现状,甚至有些只是他所接触到的片面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负责任的学者,我想也许作者是为了下一代赚取奶粉钱吧。。。看到册封上徐小平老师的文章。。真的想啐一口。。。滚尼玛的浮躁文化。。
  •     写得比较真实!
  •     I ***e this book very much
  •     读完这本书,对美国教育终于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     之前就看过作者其他书,这本有点重复了
  •     酣畅淋漓
  •     对教育多了一些了解
  •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是父母关注子女出国的必备书
  •     还没看完,感觉写得比较客观,分析得有一定深度。
  •     买了很多本给员工看的,不错
  •     啰嗦 重复多
  •     让我们有了很好的思考的方式
  •     内容不错,观点很有新意。
  •     与现在世风相比,他确实是个另类,但是,他才是劳苦大众的代表,那些喊着为夫人办事的人,知道就好,不以言语相向。劳苦大众的心声只有部分人知道,另一个是摩罗,当然我更喜欢摩罗。
  •     看了一半吧。有时间还是要看完。我开始以为2010的书,现在不一定就跟上时代了。其实不然。精英俩字倒可以不提,接受高等的教育,找到自己,或者探索更多可能,任何一个人都应当探索。当然,现实就是现实,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这样做。那是另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了。终身学习就好了。永远有好奇心。话说,作者本身太牛了。
  •     字太小,需要耐心才能看下去。
  •     就是标准的文章写作流程刷出来的文章,有的章节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罗列一大堆观众根本不可能感兴趣,不可能细读,也不可能记住的数据,感觉纯粹是在凑字数,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少之又少。
  •     讲得和聊天摆龙门阵是一样的,涨常识!
  •     买来后,放到现在也没看。
  •     非常犀利的一本书· 你能了解很多美国的文化 十分有帮助···
  •     2012-12-22 第三次阅读。
  •     不错
    有帮助
  •     后来,才知道此君一年出十几本书!
    但这一本书里,有一些观点还是可以借鉴的。
  •     了解美国高等教育
  •     受益匪浅,家长都应该看看
  •     扭转官僚主义教育
  •     ,帮同事买的,应该还不错吧。
  •     对教育不错,值得学习,还是不错的,看个人而已吧,有些不一定适合你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作者在美国生活和教学多年,对于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有直接的观察。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美国教育的不同侧面,即可以作为有意赴美留学的指南类书籍,又可以作为学习中美文化差异的参考书。

    将来再版的时候,如果能够补充更多的内容,就更好了,如关于美国教师团体,美国charter school, 小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等。
  •     好书,推荐家长读一读
  •     内容还不错,不过有凑字数的嫌疑。一个观点要反反复复的说,不精炼
  •     体育的重要,公平
  •     有些东西值得借鉴
  •     了解一下美国的教育
  •     还没开始看,应该不错,发货速度超快!
  •     应该很不错~
  •     My American dream
  •     薛涌的书写的确实好
  •     可以引发你思考的一本书!
  •     已经就买过,这次是第二次买,给同事们看的。很棒!
  •     开眼界啊
  •     此书购买宜认真阅读序言说明,因为是好几本书的集粹之作,可避免重复购买;如第一次读薛涌的书,则购买此书最好,因为时过境迁多年,新版多少会有些更正之处。感谢薛涌为国人奉献此书,为中国教育改革出谋献策,为中华民族复兴尽一份心意!
  •     很好的书,非常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