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论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教学机智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61762967
作者:刘徽
页数:25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对“机智”的词源学考察  “机智”这个词对于我们日常生活而言,并不是一个生僻的词语。然而,要深入理解它的意蕴,就必须细究它的词源,通过追溯词源,激活“机智”丰富而生动的昔日表意。如范梅南(Van Manen,M.)所说,“试图恢复或找回一个词的本质真义并不仅仅是作简单的词源学分析或词语用法的解释,相反,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构:它自发地从深层激活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当我们谈及自己时,我们便更加真实地意识到了我们是谁。”①  中西方存在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式思维方式偏向于整体、譬喻、直觉,而西方则偏重于分析、逻辑。所以,对机智的词源分析也折射出这种差异,汉语语境中通过勾勒“机”的词义影像,来理解机智的含义。古希腊及英语语境中,则更为明确地对“机智”的内涵、外延加以界定。  (一)汉语中机智的含义  显然,“机智”的“智”指的是“智慧”,那么理解机智,重点在于对“机”字意义的理解。  1.“机”的汉语词义影像  把握“机”字的各种词义影像对理解“机”字大有裨益。  机字原写作“横”,后来简化作“机”。此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写法是“糕”,被归于“木”部,《说文解字·木部》对它的解释是:“主发谓之機,从木,声。”可见,此字的原始意义,在于古代的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  作为古代弩箭的发动装置,“机”从整副弩箭的比例来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关口,而玄妙恰恰在这小小的“机”中。由于机所在的枢要位置,使机获得了“关键,定夺”的涵义。  由本义“弓弩上发射箭的装置”,“机”字又含有了以下几个引申义:作战设备或其他机械设备,尤多用于表示“织布机”的意义。  从上述“机”的基本影像,又进一步引申出了“机”的其他几个较为抽象的含义:  其一,“机”可以进一步抽象为事物发展的内部关键原因。张载:“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正蒙·参两》)。  其二,由机的动作“发动”引发了虚无状态之意,《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成玄英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造化者,无物也。人既从无生有,又反入归无也。”由此,“机”指道家谓万物所由发生的虚无状态。  其三,如前所述,机所占的是至关重要的物理位置,也就是事物的枢要,关键所在。成也在“机”,败亦在“机”,从褒贬两方来看,机既可以寓示时机,机会。《三国志·魏志·苟或传》:“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因话录》卷四:“姚岘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但同时也可以暗含“危殆”之意,《淮南子·原道训》:“处高而不机,持盈而不倾。”高诱注:“机,危也。”  其四,是否能百步穿杨,就在于是否能把握手中这幻转的“机”,手中的一拧微汗足以使“机”偏滑一毫,便只能顿足长叹,眼睁睁地看着“矢箭”飞离靶心而去。所以,机衍展出了“极细微的迹象”这层涵义,《素问·离合真邪论》:“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王冰注:“机者,动之微,言贵知其微也。”进而,还有一层相关的重要意义,即“灵巧”,如,机灵。《列子·仲尼》:“大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张湛注:“机,巧也,多巧能之人。”  汉语中“机”的基本词义影像又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勾联出~系列的引申义,如,“木”的词义影像可以引申出“素质”、“内在原因”的含义。“弩箭的发动装置”引申出“虚无状态”;枢要、关键;极细微的迹象;灵巧。而通过织布机的词义影像,则更丰富了对这些引申义的理解,如“内部原因”和“织布机”内在复杂结构的那层影像有关,织布机为发动、关键、极细微的迹象、灵巧这些含义设置了一个结构背景,因为要成功地纺布,织布机的各个环节必然要紧密咬合,一个细小部件的脱落,必造成整台机器的瘫痪。这些含义延伸出了一系列词语,如“动机”、“机关99、66机要”、“时机99、66机会”、“转机”、“危机”、“机灵”、“机器”。  “机”字在佛学中也有着重要、特殊的意义,这三种词义影像及其引发的含义同样也贯穿于佛学中的“机”字。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说“机”之一字,若用于不同场合,则有不同语义。如指事物之要,有“枢机”、“要机”等词;指作用、动作,则有“机用”、“禅机”等词;指机会时,有“契机、机缘”等词;指弟子之能力、素质,或修行者之性质、力量时,则称为“机根”或“根机”;指受教之人,则称为“对机”或“来机”;指心之作用时,称为“灵机”或“玄机”。  《法华经玄义》卷六(上),就“机”之语义,列有三义。即(1)“微”之义,《易》云:机者,动之微。谓内有可发之能,故物触之则发动,此称之为机。如弩有可发之机,故射者发之,发之则箭动,不发则不前。众生有可生之善,故圣应则善生,不应则不生,故言机是微之义。(2)“相关”之义:系说佛之对应,与众生之机相关。即众生有善有恶,佛以慈对善,以悲对恶,各有相关之义。(3)“机宜”之义:指对应于众生之机感,宜慈则运慈,宜悲则运悲,各逗机宜。  由此可见,在佛学中,“机”也被解释为“枢要、关键”、“极细微的迹象”、“机会”、“素质”、“内部原因”等等,这都和“木”和“弩箭的发动装置’’的词义影像叠合。  但不难发现,佛学中的“机”最基本的意义是“素质”、“内部原因”,指的是本来自己之心性有之,为教法所激发而活动之心动也。  《佛学大词典》中机类(机品)可从各种不同立场加以分类,例如:(1)欲修善法者,称为善机;欲修恶法者,称为恶机。(2)以素质能力之高下、利钝而分上、中、下三机;三机复可分为上、中、下,称为九品机。(3)信仰大乘佛教者,称为大机;信仰小乘佛教者,称为小机。(4)立刻即可开悟者,称为顿机;经过一定之阶段,始能渐次开悟者,称为渐机。(5)直接接受真实教法者,称为直人机、直进机。反之,如先接受方便教法而后始能接受真实教法者,则称迂回机。(6)不依现世之善业,而依过去所修善根之力量者,称为冥机。反之,依现世之身、口行善,则称为现机。(7)正契合于该教法者,称为正机,反之,则称傍机。(8)佛陀说教时若无受教之对象,圣者即权宜变化成为受教之对象,称为权机。如有实在适合该教法之听众者,则称实机。  这些只是最主要的机类,各宗各派依其教理将机类分为多种。众生的机根多歧,因而教法乃有差异。佛陀讲究随应机类说教,称为对机说法;教法契合根机,称为逗机。  机成为说教之缘,称为机缘。可见,佛学中机字常和一个缘字相伴,惟有遇缘才有发动之可能性。缘,缘分,往往暗含一层机会的意思,更为重要的是,缘指的是一种契合。南本《涅槃经》卷二十四有一则故事,说舍利佛不能了解两位弟子的机根,逆教骨锁观与数息观,乃使二人修行无成,反生邪见。释尊于是叱责舍利佛,其后由于应机教化,二人遂得罗汉果。《佛学大词典》说,禅宗将机认为是指导者(师家)心之作用,因为机乃绝言语思虑者,此作用施加于受教者之心,故接受指导之学人必须与师家之心相应,此即为投机。所以,教者既要反省自己的机根,又要摸索受教者的机根,而受教者亦要反省自己的机根,两者契合方能修成正果。  实际上,这和机的“织布机”影像相关联,织布机作为机器强调的就是一种部件之间的契合,契合才能运转。  2.机智在汉语中的含义  机智是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呢?根据“机”的词义影像,我们来理解  “机智”的含义,即“机智”是否算得上“智”,首先,在于是否抓得住那个点,可以是从静态的结构来看,也可以从事物动态的发展来看;可能是起始点,也可能是其他的关键点,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看,就是指具体的时点了。所谓抓得住,就暗含了一种“当机立断”的意义,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其次,机智的发生要置于一定的情境或结构之中,物理的结构也好,事情发生的转合也好,机智必是牵动周围,导致峰回路转,走出不同的延展路径的。谓之机智,乃是说它和情境中其他因素相当契合,也正是在各种其他因素纠结的情境中促成了机智,这些因素可以是人、物、事。也就是说,机智是一种与人或与事相契合的智慧,下文将会谈到,智慧这个词本身是具有实践向度的,而判断机智与否的标准就在于看是否适合当前的情境。  再次,在动态过程中,机往往有一种“动、转”的意义,只有灵活的“变动转折”才能与情境中人、事更好地配合,所以,机智通常表现为一种灵活的“转合”。  (二)古希腊和英语语境中的“机智”意义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早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具体的德性”一章里,讨论同语言和行为的交流有关的三种适度的品质时就提到过“机智”,机智在希腊语_rpd7cka,£v意义是好,roarr为动词r的变形,意义是全方位的灵活调整。所以,£v—rpaca是指在交谈中善于有品味地转换话题和谈话方式的灵活与机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机智有两个品质,首先,被人称为机智的人是善于灵活地转向的,以区别于呆板的人。其次,机智的另一个品质是与人交往时的适度、得体,也就是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区别于滑稽、粗俗的人。①  机智在英语中主要有六个词:tact、wit、wittiness、eutrapelia、flyness、resource。其中,tact作及物动词时解释为“对(刺激)操作性应答”,强调“接触”和“迅速”;作名词时其机智的含义和“老练”、“手法”相联系,强调一种行为方式。wit、wittiness的基本义都是智力、才智,所以解释为机智时,体现一个人临机应变的聪明才智。eutrapelia和flyness都解释为机智,敏捷,强调动作的快。而resource表示机智则和其基本义“资源”相联系。  总和起来,从字面上看,英语语境中的机智是强调遇事时反应敏捷、老练。此外,还提示我们机智的行动不是偶然间凭空发生的,需要其他各种资源和素质作为支持,其中包括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对机智的英语词源作进一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了解机智的深刻内蕴,这里,选取最为常用的“tact”和“wit”。  wit在中世纪以前还特指人的感觉器官和人的五种感觉,文艺复兴时期的wit表示着人的“才智”和“聪明”,十七世纪时,wit普遍被看作是敏捷巧妙的想象。但霍布士(Hobbes,T.)在《利维坦》中指出,wit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而不是想象。康德(Kant,I.)也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机智是具体实践时的一种理论赋予的判断力,“不管理论可能是多么完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仍然需要一种从这一个联系到并过渡到另一个中间项的媒介,这个媒介的核心便是主体的判断力——实践机智。”①到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家赫兹列特(Hazlitt,w)在《英国喜剧作家讲座》中辟出一讲专谈幽默和机智时,wit作为喜剧范畴出现,弗洛伊德(Freud,S.)在《机智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一书中,把wit当作一种玩笑现象,对它的价值内涵和心理发生进行系统考察。  tact是表示机智最为常用的一个词,也和本文所要表达的“教学机智”概念最为接近。《韦氏大词典》将tact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锐感,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范梅南分析了tact的词源,tact一词从词源学上看,来自拉丁词tactus,意为触摸、产生效果。而tactus又来自tangere,触动之意。另外几个与tact相关的词,intact(表示未曾摸碰,完好无损)、tactful(完全接触)、contact(亲密地接触)这些词都与接触有关。具有人际间和规范性的特点,即,机智(tact)是在人与人之间讲求的交往中体现的,而且接触是真实的触摸,而不是远距离的缺乏“质感”的理智性观看、欣赏和理解。tact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交流,不同于tactic指的是达到目的的方法,从而暗含控制、监督、指导的意味。tact是与做一个好的父母或教育者紧密相联的,“to be tactful”就是有思想的、敏感的、有感知力的、谨慎小心的、全神贯注的、有判断力的、精明能干的、目光敏锐的、优雅得体的、关心体贴的。与之相反的,tactless则表示与人相处时是鲁莽冲动、粗心大意、愚蠢无知、麻木不仁、不关心他人、笨拙别扭的。①  在古希腊语和英语中,机智被强调为一种为人处事的素质,常常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既可以指普通的人际交往,也可以特指幽默的机智行为,强调了反应的得体、迅速等,即把机智和聪明、灵活、敏捷联系起来,分析了机智的心理组成要素,即想象、判断等等。比起汉语侧隐的意像,英语中的机智更直接地、更清晰地表达了机智的组成、发生。  二、 一种特殊的实践智慧——机智  对于机智的词源性考察,使我们眼前出现了多彩的词义影像,对于机智的理解开始立体丰满起来。要进一步理解机智,就要将机智和实践智慧相联系。  西方“智慧”(sophia)一词来自光(Phoos)和缪斯神(Muse),这使得智慧被神圣的光环所笼罩,常人只能爱智慧(philosopha)。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五种理智活动形式,即科学(episteme)、技艺(techne)、明智(phronesis)、智慧(sophia)和努斯(nous)。  智慧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理论智慧或哲学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向始的追问”,如亚里士我德所言“有智慧的人不仅知道从始点推出的结论,而且其切地知晓那些始点。所以,智慧必定是努斯与科学的结合,必定是关于最高等的题材的、居首位的科学。”所以,智慧是运营于头脑之中,关于一些最本质、最深层问题的追根溯源式的思考,而不关乎具体的实践事宜。  ……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机智是什么 第一章 绪论  一、对“机智”的词学考察  二、一种特殊的实践智慧——机智     三、机智的发生  四、教学机智——教学情境下的机智 第二部分 教学机智的两维 第二章 教学机智的品性之优  一、教学机智:师生不对称的“你我”相遇  二、教学机智体现教学的自成目的性 第三章 教学机智的理性之优  一、三种样式和三种教学实践  二、教学——在情境中获得意义  三、时机——显现于“绵延”的时间轴中  四、即兴创作——将情境中的“惊异”推向深远第三部分 机智地教学——构建智慧型课堂 第四章 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爵士乐演奏隐喻  一、“机智地教学”——智慧型课堂的外表特征  二、“机智地”是一种“准备好了”的即兴素质  三、智慧型课堂的复杂情境脉络 第五章 “机智地教学”的完整实践过程  一、行动的准备   二、行动中——全身心投入的实践  三、行动后的反思——实践智慧的养成附录一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教学机智论》主要内容:当前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转型,即教学由“技术”向“实践”的回归,教学是教师运用实践智慧赋予每一情境以教育意义的临场创造,课堂教学的这种转型引发我们对教学机智的重新审视,技术视野下教学机智只是面对“意外”的一个小插曲,而美学、现象学视野中则将教学机智视为教学的本质。教学机智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对适当的人作出适当的行为”,也就是突出此时此地感,关注课堂中的情境和时机。

图书封面


 教学机智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感觉还行,正在读,没什么问题
  •     在学校时老师介绍过,一直想要这本书了,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了,觉得更加有必要,教学机智其实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很多地方都用心要学习。书还没有看完,相对理论性比较强,其中的例子也很有代表性,感觉还不错,很有指导意义。
  •     最近急需要这本书,很不错,正在拜读。
  •     当前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转型,即教学由“技术”向“实践”的回归,教学是教师运用实践智慧赋予每一情境以教育意义的临场创造,课堂教学的这种转型引发我们对教学机智的重新审视,技术视野下教学机智只是面对“意外”的一个小插曲,而美学、现象学视野中则将教学机智视为教学的本质。
      教学机智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对适当的人作出适当的行为”,也就是突出此时此地感,关注课堂中的情境和时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